摩登3登录网站_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等待5G时代真正爆发!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 增强移动宽带(eMBB)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 为满足5G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5G的关键性能指标更加多元化。ITU定义了5G八大关键性能指标,其中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成为5G最突出的特征,用户体验速率达1Gbps,时延低至1ms,用户连接能力达100万连接/平方公里。2018年6月3GPP发布了第一个5G标准(Release-15),支持5G独立组网,重点满足增强移动宽带业务。2020年6月Release-16版本标准发布,重点支持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实现对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的支持。Release-17(R17)版本标准将重点实现差异化物联网应用,实现中高速大连接,计划于2022年6月发布。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 一年前的10月31日,以三大运营商推出5G套餐为标志,我国5G正式商用,开启了中国的5G时代。如今5G在中国商用已一年有余,在今天(20日)的2020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 丰富的5G应用场景背后是强大的5G基站覆盖。经过一年的5G商用,中国目前的5G基站已超69万个、终端连接数超1.6亿。三大运营商中,仅中国移动就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开通5G基站超过38.5万个,在15个行业推出百余项5G行业应用龙头示范项目。全国范围内,5G正式商用近两年来,已取得世界领先的发展成就: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70%以上;5G终端链接数达到2.8亿,占全球80%以上;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38%,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郑州举行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宣布,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从17日起,新进网5G终端将默认开启5G独立组网功能。 5G网络分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两种模式,非独立组网是在5G建设初期通过改造4G网络,将5G基站接入4G核心网的混合组网方式;独立组网是完全独立建设的5G网络,能更好发挥5G技术特性。 报告通过为期三月综合调研,并结合专业视角和媒体视角,从技术、应用、趋势等角度地解析了5G和AI近一年以来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根据报告,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并在技术标准方面在全球起引领作用。应用方面,随着2019年开启5G商用元年,5G应用逐渐迎来导入期。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出,5G主要用于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海量机器类通信等三大应用场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截至2021年3月底,建成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70%以上,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 此前中国电信已经率先宣布与联通共建共享的5G独立组网(SA)实现规模商用,这意味着中国5G独立组网实现了全面规模商用,这次中国移动宣布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 独立组网(SA)网络,意味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联通的5G网络建设任务都实现了超前完成。 5G集成了信息通信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又是推进信息通信向前迈进的强大动力,倍增效应明显。预计到2025年,5G将带动1.2万亿左右的网络建设投资,将拉动8万亿相关的信息消费,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2.93万亿元,这给数字化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 “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必须与行业特有的技术、知识、经验紧密结合,复杂性增加、难度加大。”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会上说,5G融合应用不能指望浅尝辄止、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5G商用化进程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用发展路径也逐步清晰。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有望在2022年至2023年规模增长,进入成长期。未来的两三年仍将是5G行业应用的导入期,并将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 5G主要是面向行业场景的新技术,我国是首批5G商用的国家之一,技术产业应用已经迈入了无人区,特别是面向工业乃至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无经验可循,需把握5G的新特点,立足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5G发展和应用之路。 5G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网络尚未实现广覆盖,投资资本成本压力较大;商用进程比较缓慢,短期内难有杀手级应用;相关行业沟通不足,产业生态仍然有待完善。此外,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等挑战也需要关注。5G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发展5G是北京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本市紧盯国际前沿不断攻关5G关键核心技术,使其应用场景迅速扩大。 报告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看到5G未来的巨大前景,也应做好规划,保持耐心,等待5G时代真正的爆发

摩登3主管554258:_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长安欧尚X7 Geeker 版的人脸识别系统,是长安欧尚联合海康汽车电子一起开发的。经过长安欧尚智能科技团队和海康汽车电子工程师不懈的努力,终于将车规级的人脸识别系统成功应用在长安欧尚Geeker 版中。 从外观来看,长安欧尚X7 Geeker版这一新增车型延续了其他版本的整体设计,独特的大尺寸进气格栅搭配犀利的LED大灯显得十分精致大气。除了LED大灯,长安欧尚X7 Geeker版还配备了LED日间行车灯、自动头灯、电动/加热外后视镜等功能和配置。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首场大型综合演练,东航作为基地航空公司之一,共推出8个模拟航班,各种柜台14节,自助值机柜台机场全开放,投入200余名参演人员、379件模拟托运行李、20辆保障服务车辆,涉及10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演练科目达到32个。 天府国际机场组织举办第一次综合演练,目的为全面验证天府国际机场整体运营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并实现对安全管控、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三大方面的覆盖。东航在演练中始终关注信息传递流程、服务保障流程、运行控制流程验证各系统交互,数据共享。 长安欧尚X7 Geeker版最大的亮点就是搭载了行业的车内外双摄人脸智控系统,让“刷脸”这个动作在汽车上又有了新玩法。 从最早的机械钥匙开门,到遥控钥匙,再到现在常见的无钥匙进入、蓝牙开启、App开启以及NFC开启,实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性。长安欧尚X7 Geeker版在车外,车主只需按压门把手即可激活人脸识别功能,通过B柱上的红外摄像头扫描人脸,认证通过后,在车辆闭锁、熄火状态下即可刷脸开车,有效避免忘带和丢失钥匙的尴尬。当车主刷脸开门后,座椅便会自动向后让出距离,方便车主轻松上车,并自动调节座椅到车主熟悉的位置,这就是座椅礼让功能。此外,人脸识别系统还能记忆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驾驶者坐到驾驶位之后,系统就能将座椅和后视镜等调整到该驾驶者平时习惯的设置,免去了换人开车时调来调去的麻烦,车辆全自动调节,直线拉升驾驶体验感。 在生产辅助区的HCC(枢纽控制中心)大厅也开设机务、飞行、生产指挥中心、地服、客舱共计5个席位,测试在航班运行环境下空勤排班、自助任务书打印系统、离港配载系统、贵宾室管理系统、销售系统、FOIS(航班运行信息系统)等系统证实数据交互的正常性和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这一全新的技术正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烦恼。去年11月,一段″男子戴头盔看房″的视频被推上了热搜,视频中,该男子戴着头盔进售楼处看房,以防范人脸识别系统的抓拍。各种关于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否属于侵犯客户隐私等相关热议就已经开始在各大新闻媒体和全国购房者间展开。 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和《民法典》相关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售楼处私自采集人脸信息的做法,属于商家为私利所实施的行为,显然构成了对公民人格权的侵犯。 以“智慧化出行”为基准的东航“智慧化平台”应运而生,运用在了此次演练当中——在微信“识物”扫描东航柜台上或者任意的东航LOGO,即刻便可进入东航“智慧化”平台。此平台可实现包括买票、退改签、选座、值机、查看航班信息等自助服务,旅客无需在冗长的队伍中等待,更加高效压缩出行时间,及时掌握所需信息,使旅途顺畅无忧。

摩登3注册登录网_人脸识别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国家标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国家标准对人脸识别领域的哪些方面进行了约束?在“刷脸”时代,究竟谁有权刷人们的脸?人们又该如何保护好它呢?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市场应用需求的日益凸显,以及各路资本的竞相热捧,人脸识别的应用不断升温。比如高铁刷脸进站、酒店的入住、无人超市购物付费等等。目前人脸识别市场的规模已经非常很庞大,数据显示,2010-2018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7%。前瞻研究院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3%的平均复合增长速度,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合美金约15.5亿美金。 人脸数据一旦被采集就很难彻底删除,这是舆论关切的一大顽疾。就此,征求意见稿给出了多项数据删除类标准。例如数据主体明示停止使用功能、服务,或撤回授权的,数据控制者应删除人脸识别数据或进行匿名化处理。数据控制者还应在完成验证或辨识后立即删除人脸图像。同时,除数据主体单独书面授权同意的以外,数据控制者不应存储人脸图像。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面市,意味着人脸识别即将拥有明确的边界。具体而言,国标要求,收集人脸识别数据时应征得数据主体明示同意,不得利用人脸识别数据评估或预测数据主体工作表现、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偏好、兴趣等情况。针对人脸图像,要求应在完成验证或辨识后立即删除,如果开发商希望存储人脸图像,同样要经过数据主体单独书面授权同意。 对于人脸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当前已有一些原则性规定。《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指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人脸数据的删除原则和路径,弥补了相关法律落地性空白,将有利于公众更好地主张人脸数据权益,保护个人隐私。4月26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该草案提出“应当为个人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并明确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包括知情权、决定权、查询权、更正权、删除权等。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与上述法律草案精神相一致。 根据调研发现,人脸信息泄露事故已比较普遍。但由于法规与管理的约束不足,相关开发和应用单位在信息保护、身份认证等技术上明显缺少安保主动性与责任感,一旦出现侵害公众隐私或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将会导致严重社会与经济后果。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行业治理框架亟须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相关立法与部门管理已刻不容缓。中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就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征求意见稿提出:“原则上不应使用人脸识别方式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识别。”2020年10月形成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提出:“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方案与上述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审议稿相呼应,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 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未成年人的现象或将受到抑制,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更加便利快捷地实现未成年人身份识别,例如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如何更好实现远程教学实名认证等,将是摆在各方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更加切实有效的新解决方案。

摩登3登录_华为甘斌:持续创新,智领5G未来

[中国,上海,2021年5月15日] 今日,中国联通携手华为成功召开主题为“5G新技术,产业新赛道,客户新体验”的5G-Advanced技术联合创新发布会。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在会上发表了“持续创新,智领5G未来”的主题发言,阐述了面向5G演进构筑5G网络优势的五大方向,呼吁精诚合作,共同推进5G-Advanced产业。 创新是引领技术发展的第一动力,回顾一年多来5G网络蓬勃发展的历程,离不开华为与中国联通在大带宽、多天线技术上的联合创新实践。面向5G演进,如何在中国联通提出的“智构新视界、“智享大上行”、“智慧超感知”三条新赛道上继续拓宽5G能力边界,构筑核心优势,甘斌提出5G-Advanced的五大创新方向。 方向一:全频段走向5G,Sub100G从宽带走向超宽带 频谱资源是无线网络的基石,5G-Advanced需要充分利用好Sub 100G的频谱资源,一方面定义频谱新模式,如6GHz频段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全频段的智能聚合,把零散频谱灵活聚合为大带宽,满足5G演进的差异化需求。 方向二:把多天线带入每个频段每个场景,释放大带宽潜能 TDD Massive MIMO是5G成功的基础,5G-Advanced需要把多天线技术带入每个频段、每个场景,充分释放大带宽的潜能。除TDD频段外,FDD需要向8T8R和Massive MIMO演进,毫米波向超大规模阵列演进,全频段走向多天线;同时,多天线技术可以运用在丰富的场景中,无论是分布式Massive MIMO从室内走向室外,还是Mesh组网等动态拓扑技术,实现无缝的移动性和随时随地的极致体验。 方向三:全频谱上下行解耦,频谱价值最大化 5G网络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上行千兆的能力,满足企业生产制造等场景下,机器视觉、海量宽带物联等上传需求,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5G-Advanced需要通过全频谱上下行智能选择,使用全上行TDD频谱、灵活时隙组网来实现上行千兆的需求。 方向四:通信感知一体化,打开5G应用新空间 5G-Advanced可以通过将Massive MIMO的波束扫描技术应用于感知领域,使得蜂窝网络既能够提供通信,又能够提供感知,也可以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从而使能车联网车路协同、无人机超视距感知、智慧工厂高精度定位、高铁电子围栏等行业应用,打开5G应用的新空间。 5G-Advanced将迎来更加多样化的业务,为精准满足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需要实现网络能力智能开放,一方面通过业务的规建维优智能化,以及SLA预测保障,提高运维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定位感知等网络新能力开放,加速业务创新,智赋业网协同。 在刚刚结束的3GPP第46次PCG会议上,5G演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为5G-Advanced,为未来十年5G持续演进规划蓝图。为了聚焦5G Advanced未来新的产业赛道和新的业务需求,甘斌表示:“5G大带宽和多天线的价值已兑现,面向5G演进,Sub 100G全频谱走向5G,走向全频段智能聚合和上下行解耦,多天线走向全频段全场景,最大化频谱价值,并构筑定位感知新能力,智领5G未来。” 5G百尺竿头,创新更进一步。从5G到5G-Advanced,华为期待与产业界精诚合作,共推5G产业再升级。

摩登3平台登录_中国联通和华为召开5G-Advanced技术 联合创新发布会,共推5G产业演进

[中国,北京,2021年5月15日] 中国联通携手华为成功召开主题为“5G新技术,产业新赛道,客户新体验”的5G-Advanced技术联合创新发布会。围绕联通全新的品牌标识“创新,与智慧同行”,双方联合提出了“智慧”系列三大5G-Advanced技术方案,包括“智构新视界”、“智享大上行”、“智慧超感知”,通过不断拓宽5G能力边界,打开全新市场空间,致力于给客户带来全新体验。 5G为全球社会变革和数字经济转型带来历史机遇。中国5G在2019年率先规模商用,一年多以来发展速度远超预期。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以共建共享方式打造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的5G共享网络,目前已经达到超40万基站规模,为5G发展夯实基础。在行业应用方面,中国联通于2020年8月发布了5G专网和专线产品;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2020年成功打造多个5G灯塔项目,实现了toB领域的商业化落地,极大地促进了toB行业的发展。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进行开场致辞,他表示中国布局新基建、5G发展引领全球,中国联通5G发展成绩斐然。为应对未来业务发展需求,需要持续加强5G技术的创新,推进5G新技术的研发。 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买彦州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联通也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千家万户、千行百业不断涌现的业务需求是5G持续发展的动力,5G将实现万物智联,在更多领域引爆新的产业赛道,这需要5G技术持续创新演进,为新产业赛道提供更强大能力支撑。中国联通将落实聚焦、创新、合作战略,携手产业各方,共推5G演进,共享美好未来,为数字经济发展持续赋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当前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5G将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应用场景不断升级,5G需要持续演进,为万物智联注入新能力。在面向未来的3个产业赛道上,中国联通和华为提出了“智构新视界”、“智享大上行”、“智慧超感知”的5G-Advanced创新技术。华为通过持续演进创新,打造更好的5G网络,助力构建万物智联的美好社会。 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在发布会上表示,5G面临加速智能社会变革的历史机遇,中国5G发展引领世界,面向下一个五年的业务需求,需要5G-Advanced新技术规划。中国联通和华为识别出了未来三大产业新赛道,提出了“智慧”系列三大5G-Advanced技术:面向XR虚拟交互的“智构新视界”,面向大众直播、宽带物联等上行产业的“智享大上行”,面向高精定位、车联网、无人机、智能驾驶等新产业的“智慧超感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表示,5G大带宽和多天线的价值已兑现,面向5G演进,Sub 100G全频谱走向5G,走向全频段智能聚合和上下行解耦,多天线走向全频段全场景,最大化频谱价值,并构筑定位感知新能力,智领5G未来。

摩登3咨询:_店宝宝:社交电商“狂补”短板

况且,拥有号称“铁军”的地推团队,美团在地面销售上的战略经验更丰富,这体现在其战略节奏的切换上更为迅速,在福州、长沙等多座城市,美团优选BD已经从新城开拓阶段,切换到运营维护老团长阶段。 尤其是在湖南,美团优选在去年双十一当天正式点亮长沙,但到了去年12月初,美团优选在长沙的BD人员已经饱和,并且大量BD们已经转岗到运营岗位,工作以解决老团长出现的问题为主。 执行力是美团内部的最大长板,而多多买菜则胜在流量端。作为最大的社交电商平台,以及农产品上行计划的践行者,拼多多管理供应商的经验也更为成熟,一位在湖北、江苏多地经营共享仓的创业者告诉地歌网,多多买菜能确保供应商有17个点的保底利润,每单还有千分之七的佣金。 当然,这些成熟经验体现在更多细节上,例如多多买菜要求供应商建仓的位置,必须靠近中心仓;而多多买菜在武汉、长沙等城市的总部,基本就与中心仓“一墙之隔”。 相比之下,入局最早的橙心优选,暴露出的短板可不少。 前述的网格仓履约,以及自有流量等,实际都是滴滴的“心头疼”,虽然滴滴App在全国多省市都为橙心优选开放了流量入口,但社区团购“次日提”能否契合打车场景,“用完即走”的打车App实际难以转化用户。 作为一家在国内占据超过90%市场份额的网约车巨头,生活服务一直是滴滴急切想切入的领域,在车服和金融两大“慢生意”之外,生活服务是滴滴提升GMV、拉升市值、强化用户留存,乃至抗衡美团成为真正巨头的重要一环。 2018年,滴滴杀入外卖领域,率先在无锡、南京等城市上线,大量发放的“满25减20”优惠券,一度将美团和饿了么拉回2015-16年的外卖大战,但随后,监管层叫停价格战,滴滴外卖也在2019年被“关停并转”。 但今时今日,社区团购成为了风口上的新转机。 店宝宝电商研究院负责人张斌表示,新冠疫情“激活”了生鲜赛道,美团、拼多多,以及阿里、京东的先后参战,社区团购在2020年下半年被推向高潮,相比于更稳定成熟的外卖市场,抢占增量人群的社区团购,对滴滴而言机会更多。 同时,正在扩张中的橙心小店,以及sku(商品品类)的不断扩充,对橙心而言,社区团购的机会至关重要,一旦橙心优选站稳脚跟,滴滴有望将生活服务端全线铺开,包括到家、到店等等,其估值也将因此连上几个台阶。 共享出行的硝烟落定,让滴滴“站起来了”,而社区团购之于滴滴,可能是能不能实现“大国崛起”的关键一役,如果能在最终的市场格局中获得一席,滴滴的“市梦率”将得以几何级数提升。 但 “不得不”奋进的橙心优选,最终给滴滴带来的是故事,还是事故,仍然是未解之局。

摩登3新闻554258:_楼氏电容拓展V系列单层电容产品

楼氏集团旗下业务单元楼氏电容事业部(Knowles Precision Devices)近期宣布推出V系列单层电容产品家族新成员——新型100nF容值电容器。该100nF、高频、金丝键合装配单层电容完美匹配GaN及GaA放大器应用,其具备的小型尺寸和微波性能对此类应用至关重要。 “我们很高兴新上市的100nF单层电容将拓展我们的V系列产品家族,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旁路性能和电路集成的提升”楼氏电容事业部产品经理Ian Tovar 说,“该产品凭借紧凑的尺寸,X7R的温度稳定性以及金丝键合装配成为高性能电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V 系列单层电容(包括新推出的100nF单层电容)的设计旨在以更小的尺寸提供更高的容值。100nF单层电容采用具有 X7R温度特性的 II 类电介质材料,可在宽频范围内作隔直和射频旁路应用。其他用途包括滤波、调谐和耦合应用。100nF单层电容具备X7R的温度稳定性,符合RoHS规范,并提供最高等级的抗湿度能力(MSL-1)。它具有很高的电容密度,适用于导电环氧树脂或金锡焊接装配。 在射频旁路应用中,100nF电容器有助于消除电源线噪声。基于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 的宽带增益放大器需要防止供电线的射频噪声。电源噪声会与射频信号混合而影响信噪比,从而可能造成杂散输出。旁路电容搭建一条有效的接地路径,在进入增益阶段前滤除供电线的射频噪声能量。 楼氏电容事业部(Knowles Precision Devices)凭借50多年行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在高可靠性电容器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满足高可靠性要求应用领域的需求。公司的单层电容器支持微波和高达100GHz的毫米波应用,具体应用包括通用隔直、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大功率放大器、振荡器和滤波器等。 楼氏电容事业部(Knowles Precision Devices)是先进的高性能专业元器件、电容器及微波元器件产品的创新者和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5G、军事、医疗和电动汽车市场等。如需了解更多楼氏电容事业部及其V系列单层电容器相关信息,请访问knowlescapacitors.com。 关于楼氏电容事业部(Knowles Precision Devices):楼氏电容事业部是楼氏集团(NYSE:KN)旗下业务单元,总部位于纽约Cazenovia,集团子品牌包括Dielectric Laboratories、Compex、Johanson Manufacturing、Novacap、Syfer和Voltronics。

摩登3平台开户_DC充电站:意法半导体在功率与控制方面遇到的挑战

引言 预计到2027年,全球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估计的2,115,000单位增长至30,758,000单位,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6.6%。该报告的基准年为2019年,预测期为2020年至2027年。(来源:Markets and Markets,2021年2月) 从地理上来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全球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的增长。预测期内欧洲有望成为第二大市场。 考虑到各种充电等级类型,3级充电(即DC快速充电)预计在预测期内增长最快。鉴于30分钟内即可将电动汽车快速充满的便利性,3级充电的增长速度最快。意法半导体产品可支持这一市场/应用。将在以下章节中介绍主要系统架构以及主要适用的意法半导体产品。 架构与意法半导体产品 DC快速充电站的功率范围为30-150kW,该技术采用基于15-30 kW子单元的模块化方法(图1),并通过将子单元堆叠来形成功率更高的DC充电系统。该方法提供了一种灵活、快速、安全且实惠的解决方案。 图1 – 充电站子单元可堆叠解决方案 意法半导体产品涵盖了每个子单元(图2)中所包含的主功率和控制单元/驱动级。 图2 – 子单元框图 对于功率级(PFC + DC-DC部分),设计效率为关键,对于功率范围为15-30kW的子单元,意法半导体为PFC、DC-DC和控制单元/驱动级提供合适且高效的智能产品,如以下几节所述。 PFC级 对于3相输入,功率因数校正(PFC)级可通过几种配置来实现,并通常使用Vienna整流器拓扑(图3,类型1或类型2)。 图3 – PFC Vienna整流器拓扑 根据设计和/或客户需求,意法半导体提供多种开关(图3,器件T): · 第二代SiC MOSFET(650V系列SCT*N65G2)基于宽带隙材料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凭借单位面积极低的导通电阻以及出色的开关性能,可实现高效且紧凑的设计。特别是,具有18mΩ RDS(on)的4引脚SCTW90N65G2V-4可在100℃下轻松处理90 A的漏极电流。 · IGBT HB2系列(650V系列STGW*H65DFB2)可在中至高频率下工作的应用中确保更高的效率。结合较低的饱和电压(1.55 V典型值)和较低的总栅极电荷,该IGBT系列可确保应用在关断期间具有最低的过冲电压并具有较低的关断能耗。特别是,得益于将电源路径与驱动信号隔开的Kelvin引脚,STGW40H65DFB-4可实现更快的开关。 · 功率MOSFET MDMesh™ M5系列(650V系列,STW*N65M5)采用创新的垂直工艺,具有更高的VDSS额定值和高dv/dt性能、出色的导通电阻 x面积以及卓越的开关性能。 在输入级中,可通过以下器件来控制浪涌电流: · SCR晶闸管 TN*50H-12WY(图3,Vienna 1,器件DA)是一款经AEC-Q101认证的整流器,具有优化的功率密度和抗浪涌电流能力,可实现1200V的阻断能力。从而就可避免使用限制系统效率与寿命的无源元件。 · 输入桥整流器,STBR*12 1200系列(图3,Vienna1,器件DB)具有低正向压降,可提高输入桥的效率,并符合最严苛的标准。该产品非常适用于混合桥配置以及意法半导体的SCR晶闸管。 就二极管而言,新型SiC二极管650/1200V系列拓扑结合了最低的正向电压与最先进的正向浪涌电流稳健性。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低额定电流二极管而不牺牲转换器的效率水平,同时提高高性能系统的经济效益。 · Vienna 1型为650V(STPSC*H65)(图3,器件DC) · Vienna 2型为1200V(STPSC*H12)(图3,器件D) DC-DC级 在DC/DC转换级中,由于其效率、电流隔离和较少的器件,全桥谐振拓扑(图4)通常为首选。 图4 – FB-LLC谐振拓补 对于Vout= 750-900V的3相PFC转换器以及400V-800V的高压电池,意法半导体为FB-LLC谐振转换器提供: · 第二代SiC MOSFET 1200V系列SCT*N120G2(图4,器件T) · SiC二极管1200V STPSC*H12(图4,器件D) 控制单元与驱动级 根据设计需求,意法半导体提供MCU和数字控制器: · 最适合功率管理应用的32位微控制器为STM32F334(来自STM32F3系列)和STM32G474(来自STM32G4系列)。STM32F3 MCU系列结合使用了工作频率为72 MHz的32位ARM® Cortex®-M4内核(采用FPU和DSP指令)、高分辨率定时器、复杂波形生成器及事件处理器。工作频率为170 MHz的STM32G4系列32位ARM® Cortex®-M4+内核为STM32F3系列的延续,它在应用层面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应用设计并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探索新的细分领域和应用的机会,从而在模拟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 STNRG388A数字控制器的核心为SMED(状态机事件驱动),它使器件能够采用最高分辨率为1.3 ns的六个可独立配置的PWM时钟。每个SMED均可以通过STNRG内部微控制器来配置。一组专用外设完善了STNRG器件:4个模拟比较器、具有可配置运算放大器和8通道定序器的10位ADC以及可实现高输出信号分辨率的96 MHz 的锁相环。 新型STGAP2SICS为设计用于驱动SiC MOSFET的6kV电流隔离单栅极驱动器。它具有4A灌/拉电流能力、短传输延时、高达26V的供电电压、优化的UVLO和待机功能以及SO8W封装。 意法半导体几乎为所有应用均提供了合适的系统评估板,其可直接在最终系统或子系统上测试意法半导体产品的功能。对于DC充电站,也提供一些评估板和相关固件。 STDES-VIENNARECT评估板(图5-a)采用15 kW的三相Vienna整流器,该整流器支持功率因数校正(PFC)级的混合信号控制。 SCTW35N65G2V 650V SiC MOSFET(70 kHz)的高开关频率、STPSC20H12 1200V SiC二极管的采用以及多级结构可实现接近99%的效率,并能在尺寸与成本方面优化无源功率元件。STEVAL-VIENNARECT采用混合信号控制,并通过STNRG388A控制器进行数字输出电压调节。专用模拟电路提供高带宽连续导通模式(CCM)电流调节,可在总谐波失真(THD<5%)和功率因数(PF>0.99)方面实现最高功率品质。 图5 – 面向DC充电站的PFC解决方案 STDES-PFCBIDIR评估板(图5-b)在功率因数校正(PFC)级中采用15 kW、三相、三级有源前端(AFE)双向转换器。电源侧采用SCTW40N120G2VAG 1200V SiC MOSFET,可确保高效率(接近99%)。控制基于STM32G4系列微控制器,并具有用于通信的连接器以及用于测试和调试的测试点与状态指示器。开关器件的驱动信号由相应的STGAP2S栅极驱动器来管理,以确保独立管理开关频率与死区时间。 STEVAL-DPSTPFC1 3.6 kW无桥图腾柱升压电路(图5-c)通过数字浪涌电流限制器(ICL)来实现数字功率因子校正(PFC)。它有助于您通过以下最新的意法半导体功率套件器件来设计创新拓扑:碳化硅MOSFET (SCTW35N65G2V)、晶闸管SCR(TN3050H-12WY)、隔离式FET驱动器(STGAP2S)和32位MCU(STM32F334)。

摩登3注册登录网_嵌入式开发和web开发,未来10到20年,哪个的前景更好呢?

近期,知乎这个问题引起了21ic家的注意。题主表示:“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大三要分流,目前对web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方向比较有兴趣,也在知乎上看了类似的提问,但没有让我比较满意的回答,喜欢哪个就选哪个这种回答有点幼稚,所以只想了解一下这两个方向的前景,看看哪个更好一些。” 接下来就引用一些网友精彩观点,供同样有这样疑问的同学进行参考。 作者:注销用户 web开发在我看来技术门槛较低,不过看问题的意思应该是所指范围更宽的互联网行业。 如果说过两年就 本科毕业找工作,从薪资水平看互联网行业平均会优于嵌入式行业。 从行业的发展看,这两个行业我都看好。 因本人从事的是嵌入式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内容并不了解,所以也就不妄自揣测,仅从嵌入式 行业做一些介绍。 嵌入式其实包括的范围很广,从小到8位的单片机到堪比PC性能的手机SoC,都可以归入嵌入式,开发这些芯片的驱动是嵌入式,在这些MCU/SoC跑的操作系统和基础应用也是嵌入式,在此基础上运行的业务应用也是嵌入式(手机APP等如果不算其中也无所谓)。 嵌入式行业需要软硬结合。 嵌入式软件开发经常会有需要与硬件开发人员一起调试的时候。一个片上系统能不能正常跑起来,需要软件开发者能看懂硬件原理图,能熟悉和了解常用的硬件接口,能看懂芯片和一些器件的规格书。有可能,你需要了解SPI Flash或者NandFlash的接口和内部操作逻辑;也有可能在处理音频接口时要懂I2S的通讯协议;或者,外接一颗诸如什么传感器时,你需要熟知I2C或者SPI接口的时序;又或者接一个LCD时出了问题,需要知道同步信号怎么去量测。 嵌入式行业需要基础扎实。 嵌入式行业用到的MCU或者SoC,有可能是运行Android这种大型系统,或者是嵌入式Linux,也有更小的实时系统如VxWorks QNX eCOS ucOS NuttX FreeRTOS等等,有的还需要直面一片荒原,没有任何OS。 在没有OS的单片机MCU等环境,有可能需要熟知每一行代码耗费的指令,需要谨慎的处理中断等异步逻辑,有时候没有动态分配内存,只有几十K或者百来K的RAM,没有太多的空间给你的代码去挥霍。 有的运行小型的RTOS,你要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好抢占式的任务或者分时的任务,了解这些任务切换背后带来的时序和逻辑上面的开销。 在Linux上面,SoC资源是更丰富了,但有可能你需要去裁剪内核,或者添加相应的驱动。然后,你需要熟知Linux系统从内核到系统调用,再到GNU的工具链,才能很好的在嵌入式Linux上做应用。 因此,当遇到上面的情况个人需要进一步深入时,需要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等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 嵌入式行业需要相关应用背景比较深 大部分情况下,嵌入式行业不需要太多代码上的技巧,甚至代码量也不会太大,但需要对相关应用的深入了解。 做多媒体相关的工作,你可能需要了解H264/265的编解码;做音视频传输,有可能要熟悉RTSP协议,G.711和G.729协议。如果做物联网,又有可能要熟悉BLE、WiFi相关背景知识,或者是MQTT协议。做影像处理,又有可能要了解3A,图像处理的相关算法。因为嵌入式行业面对的需求和所应用的芯片不同,经常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二次开发,或者是从无到有的去搭建整个平台。那么,能不能了解和熟知你从事的应用的背景知识就极为重要。 从行业的发展来看,我个人观点是互联网也好,嵌入式也好,都会成为一个基础设施的行业在。嵌入式行业火的那些年,华为这类公司也像今天的BAT一样,以高出行业平均一截的工资招揽人才。当下这几年,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收入确实是优于嵌入式行业。但在我看来,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4.0,还是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等,都离不开互联网和嵌入式两者的结合发力。 以当下热门的大数据来说,互联网的背景无需多说,数据的采集不需要嵌入式设备的参与吗?最近热炒的新零售,不需要嵌入式影像设备吗?工业机器人也好,家庭机器人也好,纯粹是互联网的事情吗?里面有多少传感器?要不要本地的实时建模? 以人脸检测或者识别来说,为什么会说识别速度慢,芯片有没有硬件加速?有没有GPU,有没有DSP?要连上网络查询数据库吗?好的,数据库的比对是纯照片吗?还是提取人脸特征?人脸特征提取要不要嵌入式设备去做?不同光照条件要不要3A算法去处理?要不要做高动态? 是不是活人要不要红外检测?嗯,还有时下热门的3D结构光建模。这样,一个简单的应用,从图像采集,到图像处理,再到图像算法,然后是传输,还有控制,有可能涉及到多颗嵌入式芯片的参与。那么,它的背后也涉及了多个公司多个团队的协作。 我想说,不论是做互联网行业还是嵌入式行业,在大学时期的基本功一定要学扎实。虽然我没有从事互联网行业,但我相信这个行业深入下去也一定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行业应用背景知识的储备。不是程序设计语言不重要,而是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数据结构,乃至高等数学,这些大学的基础课程,都是你深入这个行业必须的。如果说一个培训班几个月培训出来就能做的事情,也不必去抢着做。毕竟,读大学干嘛的? 最后,这两个行业如何选择,考虑下自己的兴趣爱好,考虑下将要去往的城市,决定还是自己去做的好。 作者:VizXu 我算是做嵌入式的,姑且过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web开发我不甚了解,所以这里只讲嵌入式相关的内容。 一、嵌入式学习曲线 嵌入式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之广,由此导致学习曲线陡峭,学习成本很高,但是回报率却不见得很高,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下文会有分析。这里先讨论一下学习曲线问题。我想从语言、操作系统、版本控制系统、编译系统、和技术栈这五个方面讲解: 语言: C无疑是最基本的,如果你搞驱动那么还需要对汇编有所了解,虽然可以不那么熟练,但是需要对照datasheet知道如何实现硬件和软件交互,其实就是各种倒腾寄存器。按道理如果只和内核打交道事实上C++都可以不掌握,但是只要涉及到Framework的东西C++是肯定需要的,因为硬件抽象层全是C++写的,本着技多不压身的原则,这里默认C++也是要掌握的。 那C/C++掌握到何种地步才能说算是可以上手了呢?这是个我现在也没想清楚的问题,但是网上90%的人说自己精通C/C++都是可以呵呵的,因为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事实上掌握语法本身和掌握语言是不一样的,比方我说我掌握了8000个英语词汇,但是我碰到美国人可能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也可以类比计算机语言。所以我觉得能不能上手,不在于你语言掌握地如何,按照我本人的经验就是多实践。不懂就上网搜索,能翻墙就直接google,我想如果只是语言上的问题,网上能给你解决99%,剩下的自己摸索。 工作中如果涉及上层或者图形界面之类的,那你还需要掌握相应的语言或者框架比如Qt、python等。我感觉要是有C/C++作基础,这些知识都不难掌握。 至于说java、js、css、html啥的,要是碰到了就学习一下吧,但是我估计嵌入式本身是不太会涉及这些语言的,除非小公司啥都你一个人搞。 操作系统: 虽然嵌入式操作系统我本人知道的就有Linux、vxworks、mips、wince、QNX,事实上还有很多其它的系统。但目前来看linux仍然是主流,所以linux肯定要掌握。Linux真正流行起来并做大,很大原因要归功于Android系统及其移动设备端的流行。想想当年symbian统治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Linux那时还是个小吊丝。Google看上Linux并把它作为Android系统的内核,我想无非出于两点,一是开源,社区参与开发人员多;二是Linux性能确实不错。如何深入理解并掌握linux?我本人的经验是,首先买一本linux内核的书,认真看一篇,对它的各个模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比方内存管理,io,进程管理,中断、文件系统,网络等,知道内核空间是怎么运行的,与用户空间是怎么通信的等等。然后下载一份linux内核代码,先自己尝试编译一下,然后尝试对各个模块进行裁剪,烧写到目标机上跑一跑看看效果,对比一下变化,这样我想会理解的更深入。 版本控制: 这个取决于公司。我git和svn都用过,个人感觉git更强大一点。一般用svn的大部分是历史遗留。这个就不多说了,具体网上搜索一下,看看menupage就好了。不过我还是要多说一句,这个.gitignore实在是太坑爹了。 编译系统: 不同公司会有所不同,如果是odm做Android手机的厂商,都是用google自家的编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Android编译三部曲(source,lunch和make),如果是其它公司的话可能会有基于shell或者python的自定义的编译系统,其实底层也是调用Makefile。 技术栈: 因为现在自己负责的是我们产品的整个系统的开发,包括底层的和上层的代码基本上都是要涉及到的,所以我感觉技术栈还算是比较宽。如果是linux内核开发,那么以下技术是应该掌握的: 硬件架构,片上系统,boot,软硬件裁剪和定制,内核编译烧写,驱动开发,功耗分析,协议i2c、spi、uart还有usb等。如果是涉及上层,那么需要掌握的技术: 进程间通信,多线程开发,信号量和锁,图形界面,网络以及网络协议等。 二、就业前景 从资本流来看,嵌入式行业的资本是净流出的,换句话说在走下坡路了,嵌入式曾经也火过一阵,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那时候物联网概念刚提出来,嵌入式作为其重要载体,一下子也可以说炙手可热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发现要实现万物皆联的目标还很远,加上后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概念的崛起,人们也逐渐淡忘了嵌入式。目前做嵌入式的公司一般都是做手机,pos机,扫地机器人啥的,说到底还是需要卖硬件产品,而这种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低,而且还不好卖,这就直接导致这行赚不到啥钱。我曾问过我单位一个资深工程师为啥微软不想做客户机,回答毛利太低,一台300美金的客户机能赚90美金就已经很不错了,这还是整个客户机市场就那么几个寡头厂商在做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所以相比现在火到不行的人工智能、区块链行业来说那只能用人比人气死人来形容了。 从稳定性来看,一般做嵌入式比较稳定,毕竟一来硬件这东西用几年也得换,二来做这行的很少有创业型公司,像我们这样的产品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家公司在生产,完全没必要担心受到新玩家的冲击,加上有很成熟的产业链,可以说整体是相当稳定的,当然你说公务员那更稳定,我也没法反驳。再者学习成本很高,不能像网站开发那样上几个月的培训就能上手,所以进入围城之类的人才也少,大部分是要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们已经不太好转行了,要不就是我这样的稀里糊涂入坑的,总之这一行就别想发大财啦。 三、未来趋势 做嵌入式路比较窄,学习成本不小,还比较孤独。当然这里说的孤独是指很少有人和你探讨,很多问题都需要你自己一步步解决,因为这一行就那么一小撮人在做。 但是你说嵌入式会不会没落?我想肯定不会的,而且我估计在某个时机成熟时可能还要火一把,但是我不知道是啥时候,这个只是个人感觉,玄幻。 不过我个人是觉得技术这东西看个人兴趣,不是说做嵌入式就一定一条路走到黑。学好了c/c++以及底层的知识,其它语言和技术其实很好学。我本人现在也在自学人工智能,所以路还是要自己走出来。 以上,祝好。 作者:kaiyuantian 作为一个嵌入式转web的过来人,对我来说。 首先工作方便,嵌入式要带一大堆东西,web一台电脑ok了。 其次一个很现实的问题,web起步工资比嵌入式高的多。 工作做产出web要快的多,而且你的工作95%的时间都是集中在核心任务上的,嵌入式不是有时搭个环境一天就过去了,当然如果熟练,并且经验丰富的话这些还好。 学习曲线,嵌入式要高很多,web上手比较快,但是嵌入式也相对比较稳定,更新换代比较慢,web则相反,当然掌握了本质就很容易了。 至于前景吗,嵌入式 + web =物联网  嵌入式就是物,web就是网。 当前比较热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是web方面的,当然人工智能也有嵌入式的,不过也离不开网。 公司方面,嵌入式很传统人,员流动小(个人经历),web方面就比较开放,人员流动大。 如果你关心到10,20年以后,我建议你都学。从嵌入式开始 到web比较容易,如果反过来就比较难了。好好学linux,c/c++打好基础。然后在向其他方向发展。 web开发其实也有很多分支,大方向有客户端,服务端。建议你从服务端开始。语言选择建议nodejs或python,前者依托JavaScript可以前后端通吃。并且api与linux系统aip很像上手比较容易。python呢与c/c++无缝连接。 最后想说,其实我觉得你关心的太远了。10后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尤其互联网行业,发展变化非常快。踏实做好眼前是就是最好的 作者:阏男秀 这位同学很有想法啊,「喜欢哪个就选哪个」的确太随性了。下面就以我个人经历和观察分享点看法,供题主和有相同处境的同学参考。 国内现状 假设你面临毕业需要找工作,现在有华为、格力、海康威视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几家让你选,你会选哪一个?——如果是我,我基本会毫不犹豫地在后三者中继续选择。 前面三个,不敢说是行业顶尖,但也基本是国内做嵌入式比较知名的公司。 华为不用多说了吧?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家的华为手机,在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至少也应该知道。电子通信类的学生,大多数人就是以华为为目标。 格力,白色家电的代表,与之同期还有美的、海尔等等。家电产品算是嵌入式领域一个大分支。 海康威视,主打视频监控产品,我们公司接过一个方案集成项目,客户指定就要海康威视的产品作为视频监控。 后三个题主应该很熟悉了,国内顶尖互联网企业: 百度,知名于搜索引擎,还有各种衍生产品,贴吧、网盘、地图、翻译等等; 阿里巴巴,主打线上交易和支付,常用的淘宝和支付宝便是属于其家; 腾讯则是通讯产品和游戏,微信、QQ等等等。 顺便说一句,腾讯的产品似乎和Web开发无关(非网页网站产品),其实我这里“Web开发”是广义上的前后端开发的意思。“嵌入式开发”同理,不单单指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开发。 先不谈个人,要看嵌入式和Web这两门技术前景如何,观察相关大企业发展情况就可以略知一二了。当然了,嵌入式技术本身还是需要结合具体领域和应用场景,基本上各行各业都有:手机、机顶盒、路由器、车载系统、还有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各种嵌入式设备等等。唯一不变的是:嵌入式技术做出来的肯定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 但是呢,我们国内的电子硬件行业并不太乐观,芯片和技术非常依赖国外进口,有条新闻可以窥斑见豹:美国封杀中兴、华为事件。 唇亡齿寒,嵌入式硬件是载体,嵌入式软件是灵魂;载体没了,灵魂也自然消亡了。 而Web技术,是搭建一个知名互联网平台的必须条件。除了前面提到的百度和阿里巴巴,还有近期出现的打车平台(滴滴打车),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共享单车(摩拜、OFO),而且知乎(问答平台)这里本身也是属于Web领域而非嵌入式领域。 共享单车这里我重点说一下,我认为共享单车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运营和使用理念上,是一款很经典的物联网产品了。看看智能家居领域做了十几年,也没有一款能进入千万家的革命性产品? 只不过,我们国内似乎还没有很多这样厉害的物联网企业。我目前能想到比较知名的只有摩拜和小米,还有一家做共享车位锁的公司(利益相关:用他们的主板二次开发过GPRS车位锁,项目已卒)。 当然了,除了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些是属于传统软件行业的,主要是面向各行各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CMS),或者一些办公自动化(OA),在线审批系统等等。这里不是很了解就不多写了。 技术发展 Web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真的是一个在天飞,一个在地上跑! Web技术有开源理念,不怕找不到学习资料和社区,每个框架都应该有完善的文档,如果想深入框架具体细节,可以,自己去阅读源码或看看前人是否有贡献。前端发展迅速飞快甚至有人发出「求不要等新了,已经学不动了」的感慨。而后端技术相对缓慢,不过框架和语言特性也可以逐年大更新。 反面教材,切勿模仿! 嵌入式技术,不好意思我们产品资料对外保密不开放,卒。开玩笑的,其实最近也有硬件逐步开源了,但整个行业内还是处于保守封闭的状态,发展相对互联网比较缓慢。 我二次开发过一款Android门禁打卡机,其Android系统还是4.0,然后我旁边的前端吐槽说那用nodejs框架可能会有点兼容性问题。用是能用,不过我后来找到一款免费的能在Android上跑的人脸识别引擎,其官方SDK建议Android版本是5.0+。勉勉强强跑到了门禁打卡机上去,可是离线识别人脸运行速度不够理想,大约2.8s,项目卒。 我不怎么碰无人机,但我想再举这个例子,因为怎么也不能否认无人机属于嵌入式开发啊。虽然近期没怎关注大疆无人机的消息,但印象中,大疆真的就是无人机领域里电子消费级别的佼佼者!选择这条路真的需要沉下心来做技术,专心研究无人机及其相关技术才行。不能像我,总是关注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周边新闻。当然了,这一领域,没有研究生级别和相关学习环境,一般都进不去的。同理,如果做到了图像和语音识别这些,前景应该是不错的(其实真相是因为我接触少才觉得不错嘿嘿)。 而且嵌入式应用和Web应用都是在Linux上跑,尤其是我上面做的那个人脸识别项目,放在云端,那也算是Web应用开发吧?放在本地嵌入式Linux系统里,算不算嵌入式应用开发呢?当然我对嵌入式开发并没有误解,嵌入式四个层次:硬件、驱动、系统、应用。计算机系出身一般是接触系统和应用层;而电子系出身一般做硬件和驱动。 总而言之,Web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真的是一个在天飞,一个在地上跑!天上飞的速度快,但人人都看得见,地上跑的慢但藏得好,不仔细发掘真看不到。 个人发展 最后说下个人发展。 如果是做Web开发,不论是985/211,还是二三本学生,只要不是眼高手低,毕业生应该不愁找不到工作,而且可能还有多种选项。 而选择嵌入式开发,不敢说找不到工作,但是相比Web可选择的大大减少,985/211估计没什么大问题,但二三本学生我真的不敢说一开始就能找到很满意的那种工作! 我都还记得我当年实习的时候,进入了一家嵌入式方案公司,同一时期还有其他学校的计算机系专业过来,后来一个暑假过去,想留下来及能留下来的也只有我隔壁学院那个光源与照明专业的同学。那家公司也没有多糟糕,博士出来创业,博带硕,硕带本,还请了一个学校老师带我们实习生。 工资方面。目前普遍观点是:同等时期同等水平同等努力下,做Web能拿到的工资比做嵌入式的要高! 看看各行业那些知名企业给出的应届生工资就可了解个大概。为什么要看大公司给应届生的“批发价”?蛋糕很大的时候,大企业拿走大的部分,小公司也能分一杯羹填饱肚子;而如果该行业的巨头分给员工那么点,可想该行业是不是实在没什么利润,或者是不是太压榨员工了。 另外,如果会看各行业巨头的财务报表,也是能了解这个行业发展好不好的,只不过我们这些打工仔的工资还是由老板决定。 再说一点,有些选择也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因素,比如我从小就泡在网络上,自然偏向于互联网发展;可我大学的助班师姐,同为电子专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能学得那么轻松,年年成绩拿第一,似乎还轻松的考研进了某所985/211,只能说人比人比死人。有次我向她请教学习方法,她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对硬件那些一看就懂,努力一下就行,可是如果让她写代码,她就挺头痛的。 大概,命运早就给我们上了无形的枷锁,而我们只是在这枷锁可移动的范围内做出选择吧? 作者:金旭亮 未来会有大量的智能设备需要研发,各个行业都需要,会出现很多研制和生产这些智能设备和产品的公司。做嵌入式开发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仪器等,个人得进入相应的公司,研发特定的产品和系统,专业化程度较高,就业面窄一点。 Web这块会随着云计算平台的成熟而日益通用化,计算和存储会象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相对独立的网站的概念会越来越弱化,人们关注的是信息服务,而不会在意这个服务到底是谁开发维护和提供的。…

摩登3官网注册_全球电声组件领导品牌志丰电子授权世强硬创电商代理,加速电声终端产品智能化

电子工业的调整、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电声器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先进的设计、测量软件和设备,使电声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了整个消费类电子行业对于音频产品品质的要求,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据悉,全球电声组件领导品牌志丰电子已与世强硬创电商签订授权代理协议,授权其代理旗下蜂鸣器、喇叭、麦克风等产品,加速电声终端产品智能化。 志丰电子(KINGSTATE)成立于1977年,是台湾第一家取得ISO认证的专业电声公司,多年来致力于研发制造声学组件和蓝牙耳机为主的产品,为各领域提供全方位的电声解决方案。同时,志丰电子的产品已通过车规认证,并在1990年进入了汽车应用市场。旗下麦克风产品灵敏度覆盖-25~-45DB,工作电压1V~10V,信噪比范围57~70DBA,抗干扰能力强。其信噪比69DBA的车载麦克风,具有-39DB@1KHZ的单指向高灵敏度。另外,志丰电子旗下蜂鸣器分为电磁蜂鸣器与压电蜂鸣器,耗电3~260MA,电压范围支持1.5~250V,尺寸大小覆盖4~70MM。 当前,志丰电子授权的行业应用、选型指南、数据手册等资料正陆续上线世强硬创电商平台,工程师可免费查阅、下载,下载的相关资料也会同步发送至实名认证邮箱。更多志丰电子详情,用户可前往官网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