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测试路线_这家千亿集团或将成为印度第一电信运营商

据业内消息,市值约为1280亿美元的印度企业塔塔集团在电信行业的收购和重组表明了其在电信行业的战略规划,可以看出塔塔集团希望成为印度第一家主要电信供应商的决心。 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集团公司,18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于印度孟买。塔塔集团的商业运营涉及七个领域:通信和信息技术、工程、材料、服务、能源、消费产品和化工产品,旗下拥有超过100家运营公司,其办事机构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全球各地的职员数量超过45万人。 塔塔拥有多家电信公司,包括塔塔电信服务(即塔塔电信商业服务)、塔塔Elxsi、Tejas Networks、SaankhyaLabs、塔塔通信和塔塔通信转型服务(塔塔通信的一部分),这些子公司共同使塔塔可以为运营商提供范围广泛的通信产品和服务。 去年的时候,塔塔集团控股公司Tata Sons收购了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Tejas Networks的多数股权,而Tejas是印度现有网络设备供应商中最著名的供应商之一,并且在国外拥有市场。 今年年初的时候Tejas收购了无线和芯片设计技术公司SaankhyaLabs,从而Tejas开始在其产品组合中添加5G蜂窝广播和卫星通信产品来提升其无线产品,而且还计划在印度建立一个芯片设计和制造部门。 塔塔正在寻求一项印度允许运营商BSNL的4G网络交易,通过塔塔咨询服务(TCS)使得Tejas和远程信息处理发展中心(C-DOT)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这已经为BSNL进行了概念验证(PoC),而且有可能签订一份向运营商供应10万个通信塔的合同,印度政府招标的结果可能会在未来两周内公布。 虽然BSNL进入4G较晚,但建立其网络将会非常受欢迎,毕竟这是印度第一个使用本土设备的项目,既可以为塔塔集团提供经验,还可以帮助其施展能力。 Bharti Airtel在去年和塔塔集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始共同为印度开发5G网络解决方案。塔塔表示已开发出与开放式RAN规范兼容的无线电接入和核心网络产品,而且Airtel和TCS去年也测试了5G服务。 TCS现已成立两个新的业务部门,以应对电信和5G机遇。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NSS)部门将致力于移动产品工程、智能网络、网络虚拟化、自动化和5G服务。 但是塔塔并不是并不是没有竞对,印度最大企业Reliance Industries旗下的Jio Platforms也一直在开发自己的5G堆栈,计划在印度部署后在全球销售。 毫无疑问,两家公司都将瞄准华为留下的空缺空间,塔塔集团在全球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并具有通过TCS和Tata Communications与多家全球电信公司合作的优势。

摩登3平台首页_三星是苹果手机主要的屏幕面板供给商之一,折叠屏手机才是最好用的 原创

三星是苹果手机主要的屏幕面板供给商之一,两者之间一直都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不过,三星和苹果在大众眼里,似乎更像是一对欢喜冤家。因为三星总是会在苹果新机发布时,发出各种有意思的调侃。而在iPhone 14系列正式开售的今天,三星又一次发布了宣传视频,而这条宣传视频,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否又在内涵苹果。 据手机中国了解,宣传视频中,一位使用三星折叠屏手机的女生一边狂秀折叠屏手机可以怎么玩,并不断向自己的朋友安利。但是朋友却表示,自己现在的手机很好,不会换手机。尽管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中已经流露出丝丝羡慕之情。而后这位被安利的朋友开始看什么都觉得像折叠屏手机,越看越心动最后还是选购了一款折叠屏手机。 虽然该视频并未明示该直板机是否为iPhone,但是从视频中看到的部分机型片段来看,极有可能是iPhone。同时,这条宣传视频的发布时间为iPhone 14系列开售的今天,难免不让人联想翩翩。值得一提的是,在iPhone 14系列发布前,三星就曾发布广告暗讽iPhone 14系列没有任何创新或新功能。而在五年前,三星也曾拍视频嘲笑过iPhone X的刘海屏太丑,只能说见怪不怪了。 8月以来,折叠屏手机迎来密集上市期:8月1日,小米推出MIX Fold2;8月10日,三星带来Galaxy Z Fold4和Z Flip4;8月11日,moto razr 2022发布……加上年初上市的华为Mate Xs 2、vivo X Fold、荣耀Magic V等新品,折叠屏手机市场继续保持2021年的火热态势。 截至9月16日,各大手机厂商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已经暂告一段落,在Counterpoint统计的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前六(苹果、三星、vivo、OPPO、小米、华为)厂商中,只有苹果尚未推出折叠屏产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苹果放弃该市场。美国专利局网站显示,苹果已于2021年6月获得“具有柔性显示结构的电子设备”专利(专利号:11044822)。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今年4月发推文称,苹果正在测试9英寸左右的可折叠OLED屏(像素密度单位PPI介于iPhone和iPad之间),最早有望在2025年推出首款可折叠产品,可能是可折叠iPad,或者iPad与iPhone的混合产品。 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量见顶的环境下,主流厂商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折叠屏手机赛道,以期提升高端市场占有率。已有相关专利的苹果,为何还未推出折叠屏产品? 对此,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告诉经济观察网,苹果一直以来都关注消费者使用体验,通常会等到技术成熟才正式商用,而不是在发布一项技术之后,再通过一代一代的产品迭代进行修改升级。 此外,产业经济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也谈到,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苹果在高端市场已经占据了领导地位,目前并不急于布局新的赛道。 截至9月16日,各大手机厂商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已经暂告一段落,在Counterpoint统计的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前六(苹果、三星、vivo、OPPO、小米、华为)厂商中,只有苹果尚未推出折叠屏产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苹果放弃该市场。美国专利局网站显示,苹果已于2021年6月获得“具有柔性显示结构的电子设备”专利(专利号:11044822)。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今年4月发推文称,苹果正在测试9英寸左右的可折叠OLED屏(像素密度单位PPI介于iPhone和iPad之间),最早有望在2025年推出首款可折叠产品,可能是可折叠iPad,或者iPad与iPhone的混合产品。 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量见顶的环境下,主流厂商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折叠屏手机赛道,以期提升高端市场占有率。已有相关专利的苹果,为何还未推出折叠屏产品? 对此,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告诉经济观察网,苹果一直以来都关注消费者使用体验,通常会等到技术成熟才正式商用,而不是在发布一项技术之后,再通过一代一代的产品迭代进行修改升级。 此外,产业经济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也谈到,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苹果在高端市场已经占据了领导地位,目前并不急于布局新的赛道。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芯原电子拿1/3营收做研发,半导体IP市场去年增加20% 原创

独立IP厂商的出现主要源于半导体设计行业的分工。设计公司无需对芯片的每个细节进行设计,通过购买成熟可靠的IP方案,实现某个特定功能。设计人员以IP核为基础进行设计,类似搭积木的开发模式,可大大降低芯片的设计难度、缩短芯片的设计周期并提升芯片性能。芯原股份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跻身全球前十的IP厂商,但2020年全球市占率仅为2.0%,排名全球第七、中国大陆第一。 根据IPnest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达到54.5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9.4%;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半导体IP行业分为一站式芯片定制与半导体IP授权两种运营模式。在授权模式下,按收费方式分类,IP厂商又提供许可和版税两种模式,其中版税占据较大份额。在许可模式下,设计商按IP授权次数付费,是一次性产品授权费。在版税模式下,设计商按制造的芯片数量付费,是跟产品销量挂钩的授权费。 从IP池的丰富度来看,芯原股份以内部自主研发为主,同时对其所需的技术和团队进行准确的收购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目前,芯原股份拥有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GPU、NPU、VPU、DSP、ISP、Displayprocessor六大类处理器IP,以及14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均为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果。 随着各大电子公司纷纷如火如荼的降低呆滞库存同时,电子产业中极少数受益于ABF(Ajinomoto Build-up Film)与晶圆代工产能不紧绷的产业为“半导体IP”产业,这也将会是2023 年在电子产业中能持续高度成长的产业,尤其是在中美半导体方面的竞争态势下,势必将加速中美双方阵营在半导体IP资源上的竞争。什么是半导体IP?半导体是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就是一种介于导电与不导电的半导体来制造“晶体管”,就是让电流以特定方式通过的元件,所以半导体可以比喻为建筑的钢筋水泥原材料。而台积电做的产品IC(Integrated Circuit)就是集成电路由千万计的电晶体组合而成的产品。而统称的半导体产业链就是整个IC的上下游产业组成。 目前,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后摩尔时代,制程工艺很难像过去30年那样,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可以翻倍,近些年,制程节点的演进速度明显放缓,且晶体管数量的增加也越来越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升芯片性能,同时控制好功耗和成本,就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制程工艺水平提升了,必须想出新的办法,例如,先进的Die、总线和封装技术等,而这些对IP的种类、数量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时,IP在产业内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 正因如此,近些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各种类型的IP增速都在加快。按产品类型分,半导体IP大致可分为处理器 IP、接口 IP、物理IP和数字IP。其中,处理器IP是市场规模最大的一类,而增速最快的品类是接口IP。 晶圆制造是指在制备的晶圆材料上构建完整的物理电路。过程包括掩模制作、切片、研磨、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核心工艺。封测是在晶圆设计、制造完成之后,对测试合格的晶圆进行封装检测得到独立芯片的过程。主要的芯片制造商有台积电、中芯国际、三星、英特尔。国内最先进的是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而三星和台积电5nm已经量产,差距在3代左右。 IP 生态联盟壮大,包含多家国内 IP 厂商。中芯国际合作 IP 厂商种包含 ARM、Synopsys、Cadence、Imagination、西门子、CEVA、SST 等多家国际 IP 龙头厂商,同时在对国产供应链的支持方面,中芯国际合作 IP 厂商也包括如芯原股份、芯动科技、橙科等多家国产厂商。

摩登3登录网站_28nm工艺可以将全世界77%的芯片都能生产出来,这不是很重要吗? 原创

中芯国际28nm工艺落后?大错特错,能够生产全球77%芯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四nm制程技术,也就台积电和三星两大公司。而台积电,则是打算在今年内,将3nm技术推向市场。 芯片的制程越小 消耗的电量就越小 ,性能更大。目前来说28nm属于中端产品。以cpu来说,主流工艺制程至少是14nm。而高端芯片7nm、5nm主要是用于手机。因为手机对物理空间有极限要求。工艺制程越小,同等空间芯片内的集成电路越大,性能越强,功耗越小。 中国最强大的芯片制造商是中芯国际,他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14nm,但14nm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大部分都在28nm以上。 28nm是技术成熟和技术的区别,28nm以上的技术被称为成熟技术,28nm以下的技术被称为先进技术。 在全球半导体处于严峻缺芯状态下的时候,台积电在国内南京扩建28nm芯片工厂的计划遭到了很大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这会导致台积电凭借优秀的技术实力和可能存在的低价策略来挤压国内芯片企业的生存空间。如果非要建立工厂也不是不行,拿出先进的工艺制程技术那么必然会受到欢迎。说白了,不是不高兴台积电建立工厂,而是建的28nm。 而一部分人认为台积电的入局可以塑造一个更好的半导体环境,帮助我们国内的芯片企业整体的发展。毕竟以台积电在全球的市场地位而言,确实是一个值得被拉拢的对象。要是台积电建立工厂没有好处的话,老美也不太可能几次三番邀请台积电去建立工厂了。 而一部分人认为台积电的入局可以塑造一个更好的半导体环境,帮助我们国内的芯片企业整体的发展。毕竟以台积电在全球的市场地位而言,确实是一个值得被拉拢的对象。要是台积电建立工厂没有好处的话,老美也不太可能几次三番邀请台积电去建立工厂了。 再加上台积电和三星即将进军3nm技术,很多人都认为,中芯国际在28nm芯片上,还是太落后了,尤其是中芯公司投入了10亿美元,扩大了28nm芯片,让不少人认为,这样的技术,根本不够用,应该大力发展先进工艺。 这一切看上去是多么的圆满。但事情发展到现在,台积电在国内扩产的28nm,却似乎成了“国产芯”的一个生死考验? 众所周知,全球缺芯的环境对于全球半导体来说是一个“危机”,因为芯片产能的严重不足,手机PC领域、汽车领域等多个和芯片相关的领域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于是在这个缺芯的环境之下,各大芯片企业都开始了扩充产能的行动,其中台积电、中芯等等企业都有相应的扩产计划。按照业界人士的预测,他们会在缺芯环境下抓住这个机遇迎来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营收。事实上,多个芯片企业的财报增长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点。 但是当缺芯的周期还没有延迟多长的时间,局势突然发生了一些变动。有美企宣布了减产来控制产能的过剩情况;台积电宣布重新评估之前的扩产计划想把成熟工艺制程转变考虑扩产为先进的工艺制程;近日,SK海力士还正在考虑将33亿美元的芯片扩产计划进行无限期的推迟来缓解当下芯片需求低迷的情况;业界人士也预测现在芯片行业进入到了一个下行的周期。 28nm和3nm相比,实在是太过落后了,但28nm,在现阶段,28nm已经是最受欢迎的技术了,全世界77%的芯片都能生产出来,这不是很重要吗? 台积电真的无法取代?中国院士早就有过表态! 提到台积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机构。台积电、三星两家芯片代工企业的产值,就占据了全球芯片代工市场70%以上的份额。 由此可见,台积电在芯片代工领域有多重要,但是,即便是台积电这样的国际巨头公司,仍旧无法扭转规则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据悉,为限制华为5G技术的发展,美不惜修改相关规则,致使台积电、三星等使用美专利技术的芯片公司,无法对外界实现自由出货。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华为无奈宣布全面进入半导体产业链的消息,并成立私募基金哈勃,用于投资国内的芯片产业链,欲打造纯国产化的芯片产业链。 在华为布局芯片产业链之初,外界就不断有质疑的声音传来,更有甚者表示“目前台积电所提供的芯片代工技术,是其他芯片公司都无法取代的。” 对此,我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28nm制程的芯片产品,一旦能够国产化的自主生产,很多中下游的行业都能够逐步实现自给自足,除手机之外的大多数电子产品,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其使用需求。” 言外之意,就是台积电在芯片代工领域的地位并非无法取代,只要解决了28nm制程芯片的国产化问题,困扰国内上下游产业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够逐步得到解决。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最近申请的一项光刻装置专利到底是什么呢?公开图纸,我们也造不出来? 原创

11 月 19 日消息,在半导体行业,极紫外光刻技术 (Extreme Ultraviolet,EUV) 对于未来光刻技术乃至于先进制程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追求更先进的芯片和更优的能效,我们一直走在制程微缩的道路上,但光刻设备的分辨率决定了 IC 的最小线宽,越发精细的芯片就越需要缩短晶体管内部导电沟道的长度。因此,光刻机的升级就势必与分辨率水平相关联。 光刻机演进过程是随着光源改进和工艺创新而不断发展的。EUV 作为 7nm 及更先进制程芯片的基础,采用了更加成熟化的极紫外光源,同时还采用了立体化的全数控光刻技术,这让光刻工艺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于是光刻行业进入了以 EUV 光刻机为主的极紫外光时代。 随着先进制程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半导体制造龙头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纷纷扩大 EUV 光刻机资本开支,积极扩充 7nm 以下先进产能。 与此同时,各大芯片设计公司,例如大家熟知的高通、英伟达、博通、联发科、AMD、苹果、海思等,都在加码先进芯片领域的资本支出。大家不妨认为,掌握 EUV 技术,就是掌握未来半导体先进制程的发展方向和制高点。 在这种前提下,各大芯片设计公司其实也会进行系统地研究,也会有不同程度地涉猎光刻领域。但实际上,各大公司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同样会因此积累到一些经验和专利。 IT之家了解到,华为周二公布了一项新专利,展示了一种《反射镜、光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而这种方法便能够解决相干光因形成固定的干涉图样而无法匀光的问题,在极紫外光的光刻装置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进而达到匀光的目的。 据悉,华为确实申请了一种《反射镜、光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而这种方法便能够解决相干光因形成固定的干涉图样而无法匀光的问题,在极紫外光的光刻装置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进而达到匀光的目的。 EUV光刻机的中文名字就叫极紫外光刻,它以波长为10-14纳米的极紫外光作为光源的光刻技术,可使曝光波长一下子降到14纳米以下的特征尺寸。 但问题是EUV光刻机非常复杂,不是申请几项专利就够的。一个EUV光刻机有10万个零部件,还有,EUV光刻机还需要光刻胶等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此外还需要测量台与曝光台(双工件台)、激光器、光速矫正器、能量控制器、光速形状设置、遮光器、能量探测器、掩膜版、掩膜台、物镜、内部封闭框架和减震器等11个模块的组件。 即便华为的光刻机专利是全世界最先 进的,没有这些上下游产业链支持,也是白搭。尤其是光刻机上游最为核心设备分别为光学镜头、光学光源和双工件台。 上海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曾披露,将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台28nm工艺的国产的沉浸式光刻机。但是,到现在也没人见过这台国产光刻机,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上海微电子光有技术不行,没有配套的产业链帮助提供组件。 提到荷兰ASML,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全球顶尖的光刻机制造商。ASML仍旧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家具备EUV光刻机量产能力的设备供应商。 但是,由于受到《瓦森纳协定》以及美方面的影响,中企向ASML订购的EUV光刻机,始终卡在了发货环节无法交付。在这样的局面之下,美又着手修改了芯片规则,致使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企业无法自由出货。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中企便开始布局芯片产业链的国产化,以此来推动国内芯片代工技术的发展,来摆脱外界规则所造成的影响。 而想要大规模的量产芯片,就必须实现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中企加大了对于先进光刻机技术的研发投入。 近日,中企更是公开了一项有关于EUV光刻技术的专利,也曝光了ASML加速对中企出货DUV光刻机的原因。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官网显示:传芯半导体公开了一项关键的技术专利,名为“曝光成像结构、反射式光掩模版组及投影式光刻机”,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可以被应用于EUV光刻领域,并且,可以以此来提升光刻机的分辨率以及对比度。 目前来看,国产EUV光刻机仍需要大量的核心技术理论验证,该技术被率先应用在DUV光刻领域要更高,可以以此推动国产DUV光刻机在芯片制程精度上的迭代。 众所周知,在光刻机领域里,ASML公司是一家独大的,依靠着自主研发的先进EUV光刻机,ASML公司在整个光刻机市场上也赚得是盆满钵满;因为EUV光刻机是生产7nm工艺以下芯片的必要设备,所以不少芯片都抢着购买EUV光刻机,不过在老美的限制下,我国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 在老美多次修改芯片规则以后,就让我们认识到了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国内也开始着手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产芯片供应链体系,而光刻机等卡脖子的技术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随着国内科技企业不带努力研发,如今中企也传来了好消息;并公布了一项EUV光刻机的专利;联想到ASML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对我们出货78台光刻机,让我们也明白了,ASML为何如此着急出货的原因! 实际上,在我国表示要研发光刻机等卡脖子技术的时候,ASML公司的总裁就表示:世界上没有谁能掌握完整的芯片产业链,而EUV光刻机,就算是公开图纸,大陆也造不出来;而他之所以敢这么说,主要是因为EUV光刻机的研发是属于高精尖的前沿科技领域,而一台先进的EUV光刻机拥有超过10万多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来自于全球超5000家供应商,所以想要打造出一台先进的EUV光刻机显然也是比较困难的!

摩登3新闻554258:_全新光传输技术曝光:该技术可实现 1.2Tbps 的数据传输速率 原创

光传输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以光信号形态进行传输的技术。光传输设备就是把各种各样的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在光纤上传输的设备,因此现代光传输设备都通常要用到光纤。常用的光传输设备有:光端机,光MODEM,光纤收发器,光交换机,PDH,SDH、PTN等类型的设备。 同步光纤网(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一种光纤传输体制(前者是美国标准,用于北美地区,后者是国际标准),它以同步传送模块(STM-1,155Mbps)为基本概念,其模块由信息净负荷、段开销、管理单元指针构成,其突出特点是利用虚容器方式兼容各种PDH体系。准同步数字系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PDH):SONET/SDH出现前的一种数字传输体制,非光纤传输主流设备。主要是为语音通信设计,没有世界性统一的标准数字信号速率和帧结构,国际互连互通困难。 波分复用技术(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WDM):本质上是在光纤上实行的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FDM),即光域上的FDM技术。是提高光纤通信容量的有效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巨大的带宽资源,根据每一个信道光波频率(或波长)的不同而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的技术。用不同的波长传送各自的信息,因此即使在同一根光纤上也不会相互干扰。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DWDM):与传统WDM系统不同,DWDM系统的信道间隔更窄,更能充分利用带宽。 光分插复用(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 OADM):是一种用滤光器或分用器从波分复用传输链路插入或分出光信号的设备。OADM在WDM系统中有选择地上/下所需速率、格式和协议类型的光波长信号。是在节点上只分接/插入所需的波长信号,其它波长信号则光学透明地通过这个节点。动态(灵活、可重构或可编程)的OADM是城域光网络得以实现的根本。局际光学环网使用动态的OADM,系统就可以在任何两个节点间提供全部波长信道的连接。 光交叉互连(OpticalCross-connect,OXC):用于光纤网络节点的设备,通过对光信号进行交叉连接,能够有效灵活地管理光纤传输网络,是实现可靠的网络保护/恢复以及自动配线和监控的重要手段。主要由WDM技术和光空分技术(光开关)综合而成。 前日,日本 IT 服务公司富士通(Fujitsu)在官网上介绍了其开发的全新光传输技术,该技术可实现 1.2Tbps 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当于在每秒传输 6 张容量为 25GB 的蓝光光盘的数据。 富士通表示,全新光传输技术主要应用了三项富士通公司自研专有技术,分别是数字相干光传输技术、光传输设备水冷技术以及使用机器学习优化光网络技术。其中,数字相干光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光波特性提高接收灵敏度的相干接收方法与先进的超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传输性能的光传输技术,也是该方案的关键。 同时,利用光传输设备水冷散热技术,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将功耗降低到每传输 1Gbp 数据仅 120mW 的功耗。富士通表示,全新光传输技术可减少 7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富士通公司计划在 2023 财年上半年将该光传输设备商业化,并开始提供给全球范围内的客户使用。光传输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以光信号形态进行传输的技术。光传输电视信号的工作过程是在光发射机、光纤和光接收机三者之间进行的;在中心机房的光发射机把输入的RF电视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它由电/光变换器(Electric-Optical Transducer,E/O)完成,变换成的光信号由光纤传输导向接收设备(光接收机)接收,光接收机把从光纤中获取的光信号变换还原成电信号。因此光传输信号的基理就是电/光和光/电变换的全过程,也称为光链路。 光传输技术由于自身具有良好的偏振复用功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光信号在两个偏振状态之间呈现出的相互正交特点进行有效运用,从而实现在同一个光载波中,可以携带两路信息的目的,这就为信号码元速率大幅度的降低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把保障,在传统光传输技术中,其在发射机上只需要安装一些结构简单的无源器件就可以顺利开展工作,在接收机上,则面临着较大的技术难题,由于技术的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情况下,100gb/s的传输技术中,偏振解复用已经能够实现非常轻松地在电域中处理相关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光传输损耗显著降低、常温工作半导体激光器发明以来,光纤通信逐步成熟并借助超大传输容量、超长传输距离等优势逐渐成为有线传输的主要技术。 随着4G/5G、移动/固定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云网融合等诸多应用和业务的发展,超大容量、超低时延、灵活调度、低功耗和低成本等承载需求特性凸显,业界多维度探索解决方案并取得阶段性进展,高速光传输技术持续革新演进,如基于多阶调制解调、数字相干接收、超低损光纤、低噪声放大、波分/空分复用、前向纠错等多种光域和电域技术的协同,进一步提升传输速率、容量和距离等。 此外,伴随着高带宽业务和应用流量流向需求的变化,高速传输新型技术的优先应用场景已经从传统相对高端的干线网络逐渐扩展到城域和数据中心等场景并发应用,相关标准化工作变得愈发重要。目前,ITU-T、IEEE、OI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均在同期开展 100 Gbit/s及以上速率标准的研究制定,部分技术内容存在共性竞争,已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光传输网络已成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在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部署过程中至关重要。 2 技术及应用现状 光传输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革新与演进,商用化单通路传输速率已由最初的数百Mbit/s发展到目前的100 Gbit/s及以上,典型如200 Gbit/s和400 Gbit/s,单纤基于WDM(波分复用)技术的商用化典型传输容量也达到了20 Tbit/s量级,光传输网络拓扑也由最初的点到点演进到环形和网状结构,基于ROADM(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等节点结构实现全光传输的组网也得到初步规模化应用。受数字化社会新型宽带业务和应用持续发展驱动,高速光传输目前正在沿着单通路更高速率、扩展更多传输波段、采用空间复用等多种途径增加系统传输容量。 2.1 单通路传输速率 光传输系统实现扩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基于技术革新不断提升单通路传输速率,也即尽可能提升频谱使用效率。自光纤通信技术实用化以来,光传输系统线路侧单通路传输速率主要包括数百Mbit/s、2.5 Gbit/s、10 Gbit/s、40 Gbit/s、100 Gbit/s、200/400 Gbit/s及以上不同速率粒度。其中,小于40 Gbit/s速率采用的是强度调制、强度检测的方案,高于40 Gbit/s速率采用的是多阶组合调制、相干接收检测的方案,40 Gbit/s速率是两者兼而有之,是面向高速传输技术难题进行探索的过渡性速率,相关研究为100 Gbit/s 及以上速率采用多阶调制结合数字相干接收等标志性方案特征奠定了基础。 目前,100 Gbit/s是干线传输主流商用速率,200 Gbit/s 部署也已初具规模,波400 Gbit/s因传输距离受限等原因尚未开展规模化部署。对于速率更高的单通路超400 Gbit/s传输速率,业界基于多阶调制(n-QAM)、相干接收、偏振复用、概率整形等关键技术持续开展相关研究和试验,传输性能和距离不断优化,如基于目前商用的C波段传输窗口。 在2019年OFC和 ECOC等国际会议中,报道了多篇基于1 Tbit/s速率量级的传输试验结果[1],如基于1 Tbit/s通路速率、35 Tbit/s单纤容量传输800 km的试验,基于1.25 Tbit/s通路速率、50.8 Tbit/s单纤容量传输93 km现网光纤的试验,以及基于1 Tbit/s通路速率、41 Tbit/s单纤容量传输100 km的试验等。 另外,为了进一步推进超400 Gbit/s商用速率选择并加快产业化支持能力,近两年基于800 Gbit/s传输速率量级的关键芯片研制和演示成为产业关注的热点。截止到目前,部分设备商已经成功演示了基于实时处理的相关技术试验或试验验证,如2020年上半年华为、Cinea、Infinera等设备商与合作伙伴均报道了基于800 Gbit/s速率传输能力演示或试验[2],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关键DSP处理芯片主要基于7 nm ASIC制程,传输信号采用64QAM典型调制格式,波特率量级大致为96 Gbaud。 另外,对于超400 Gbit/s传输商用速率的选择,涉及传输性能、系统兼容性、业务接口适配性、功耗与集成度、应用时机等多种因素,业界尚未达成共识,综合目前发展情况来看,800 Gbit/s预计将是未来长距离传输候选的典型速率。

摩登3测速代理_是德科技亮相 ECOC 2022,演示最新的光传输和数据中心互连测试解决方案

5G、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应用推动数据流量呈爆炸式增长,促使网络和数据中心产生了前所未见的带宽需求。是德科技技术专家亮相 2022 欧洲光纤通讯展(ECOC 2022),演示针对光传输和数据中心互连网络层和技术开发的先进数字测试解决方案,并推介全面的服务产品,帮助客户快速开发智能网络。 是德科技通过快速解决设计、开发、验证和仿真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创新者突破工程局限,从而打造卓越的网络和数据中心体验。是德科技不仅帮助实现 800G、1.6T 甚至更高速率,还提供全面的仿真和物理层验证技术,助力客户降低设计风险、加快产品上市。 是德科技在ECOC 2022展会上演示了以下解决方案: 新解决方案——使用超快速任意波形发生器支持 160 GBaud 研究 · 是德科技展示了新型任意波形发生器(AWG)(M8199B),其工作速率为 256 GSa/s,带宽为 80 GHz, 助力支持160 GBaud 及以上速率的新一代光学器件研发,可在进行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时实现每通道高于 400 Gbps 的数据传输,在相干光通信中实现每载波高于 1.6Tb/s 的数据传输。此外,是德科技还展示了 Keysight N1046A digital com数字通信分析仪(DCA-X)。 新解决方案——使用 120 GBaud BERT 实现 224 Gbps 设计 · 是德科技展示了高性能比特误码率测试仪(BERT)(M8050A)。该测试仪可提供 120 GBaud NRZ、PAM4、PAM6 和 PAM8 信号生成,确保成功部署高达 1.6T 的新一代芯片。此外,还使用 Keysight 80 GHz UXR 示波器来演示针对 224 Gbps 设计进行的误差分析。该解决方案中还包括一台 Keysight DCA 示波器(N1046A),可呈现优异的信号完整性。 验证新一代光学设计 · 业界正在积极研究开发 224 Gbps 通道所需的技术。是德科技现场演示了 DCA-X 采样示波器(N1000A),该示波器具有能提供高达 120 GHz 带宽 PAM4 分析的新型光参考接收机(N1032A),可以对新一代光发射机进行准确的波形测量。 800G 器件和网络测试——验证多模设计 · 是德科技演示了适用于 400G 和 800G 光收发信机模块的验证解决方案,其中包括 64 GBaud 多模光/电时钟恢复(N1077B)模块和 DCA-M 采样示波器(N1092A),它们可按照最新 IEEE 802.3db 规范进行发射机色散眼图闭合(TDECQ)测量。是德科技还演示了针对全线速 400GE 和 800GE 流量的比特误码率(BER)和前向纠错(FEC)性能推出的 G800GE 以太网测试解决方案。 是德科技副总裁兼网络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总经理 Joachim Peerlings 表示:“是德科技非常高兴能够帮助行业扩展网络和计算资源,同时将能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实现平稳过渡到1.6T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提供速度超快的任意波形发生器和先进的 1.6T 接收机测试解决方案,是德科技充分展示了我们为实现新一代数据中心传输做出的贡献。” 除了在是德科技展台进行演示外,是德科技还携手领先的芯片和数据中心互连厂商,在 ECOC 的 OIF 展台展示新解决方案。 OIF 各成员在 ECOC 2022 上展示了四个关键领域的互操作性。OIF 及其成员在展示了 400ZR 光学、联合封装体系结构、通用电气 I/O(CEI)通道和通用管理接口规范(CMIS)实施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以下是是德科技解决方案在 ECOC 的 OIF 展台上的演示:…

摩登3注册平台官网_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1月4日,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2(Together) OpenHarmony使能千行百业交通论坛在东莞安朴珀莱酒店隆重举行,多位行业大咖、学术专家、解决方案伙伴等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了OpenHarmony 在公路交通的进展和生态成果,探索交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生态。 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在开场致辞中介绍:“华为作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Harmony项目的共建成员之一,坚定支持OpenHarmony的生态发展。面向交通行业将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以加快OpenHarmony在行业中落地。目前已有山东、江西、四川等省高速公路项目正在试商用过程中,预计年底前,搭载OpenHarmony的设备将面向高速公路客户正式开始服务,整体发展形势非常好。”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了基于OpenHarmony的Kaihong控制器方案,通过对隧道设备进行远程运维、批量巡检,让哑设备开口“说话”,实现机电设备互联互通,解决复杂运维难题,也正在如火如荼测试过程中。 OpenHarmony生态的繁荣需要发行版厂商、芯片/开发板厂商、终端厂商、应用软件厂商的共同参与。作为芯片厂商代表,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发展总监洪涛和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生态市场经理徐杰分别介绍了在OpenHarmony的芯片应用于面板类,闸机通道类等交通产品和场景中发挥的作用和适配进展。 近日,天眼查发布《2022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专利数据与市场规模数量,与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呈现正相关,2017-2021年,智慧城市相关专利信息数量复合增长率达62.7%,2021年智慧交通融资金额超180亿元,为5年来最高。 截至2020年12月,已有900余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其中广东、湖南、安徽三地,智慧城市相关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三。长沙和北京、上海、杭州、成都一起,被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区域进行分析推介。 《报告》显示,自2019年启动5G建设以来,长沙已累计建设基站超4.2万个,基本实现长沙核心城区和重点区域、典型场景以及长望浏宁主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 2019年4月,长沙牵手腾讯,落地“WeCity未来城市”首个项目,开启一个大胆的创新:为这座千年古城装上智能神经中枢——“长沙城市超级大脑”。 2021年,长沙市财政局出台《2021年市本级“新型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规程》,为智慧城市高质高效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采访中获悉,在佳都科技的带领下,华佳软件参与了“华佳Mos智慧城轨工业互联网平台”“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多个轨交智能化系统的自主研发。2020年及2021年,华佳Mos智慧城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58%及25.80%,拥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达9个。 在研发创新方面,“我们内部建立了自有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内部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并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符合创新能力指标。”贾建平表示,华佳软件的主导产品所属产业链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可填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工业软件及操作系统的“空白”领域,是首次在城轨领域应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属于工业“六基”领域中关键软件领域。 城轨交通智慧化需求将持续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的分析,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需求的共同推动,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2027年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市场规模将保持20%的增速,到2027年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的市场规模达到约1412亿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轨道交通是大中城市提升自我发展质量的重要选择,也是目前新基建的重要抓手,因此,从未来交通结构的大趋势和宏观经济运行的需要来看,城市轨道交通新基建的发展很值得期待。同时,随着科技进步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普及与应用,城市轨道交通也成为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摩登3平台开户_破局2019丨看过《飞驰人生》才发现,原来这家车企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拿这三部电影来说,宁浩依旧表现出了荒诞感十足的黑色幽默,周星驰的电影则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情怀,而韩寒的《飞驰人生》单从赛车的题材来看貌似并不占优势。但令人意外的是,无论是从目前豆瓣上的评分,还是从各大影迷的反响来看,《飞驰人生》都成为了春节档最佳喜剧片。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它的导演韩寒。其实,韩寒的成名之路是非常坎坷的,无论是从其年少的纸媒时代,后来的博客时代,还是如今跨界做导演,他的作品、行为都一直饱受争议。而正是这一路的艰辛,让他更加洞悉这个时代影迷真正的想法,也让他更加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位有“质量”的好导演。 其实,无论是职业还是企业,都需要用“质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更需要的是自身的“好质量”。你产品做得好,别人才会给你竖大拇指,你服务做得好,别人才会给予你肯定。 说到这里,小编联想到了一家车企。这家车企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深刻洞悉消费者的需求,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造真正有“质量”的好车。它,就是有着三十年造车经验的海马汽车。 有人说,韩寒是真的懂生活,所以他才能把平日里的故事拍成好电影。就如《飞驰人生》中的男主张弛,为了能够重回赛道,不惜花光所有积蓄、丢下所有尊严、最终甚至以命相搏,为了自己的所爱奉献一切。这样的励志故事难免会让观众为之喝彩。同样,奋斗多年的海马汽车也有类似的精神,隐忍、坚持,默默酝酿着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第四次创业。 回想海马前三次创业,无一不取得巨大的收获。例如首款车型HMC6470,比吉利、长城的首款车型早了数年之久;与一汽集团牵手合作,获得了人才的沉淀以及管理的经验;百万台销量的福美来,使其成为中国车市的新三样;旗下标志产品海马S5成为河南汽车工业史上首款年销10万+的乘用车等。而海马的第四次创业又将从粗放经营走向精益经营,从经营数量走向经营质量,并从经营品质走向经营品牌,同样让人充满期待。 “我们更像是创业公司,经常凌晨1、2点办公大楼还灯火通明。”这是海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伟胜曾表述过的一句话。也正是凭着这股拼劲,其旗下又一款战略车型海马8S呼之欲出,运用海马最新技术,采用全新造型设计和强动力系统,搭载全新1.6TGDI发动机,0-100Km/h加速时间在8秒级,让诸多对手望尘莫及。 此外,海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高潮还表示,针对未来将聚焦于年轻SUV、七座家轿、白领电动车这三个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海马还将有针对性的推出包括海马8S、VF00、第三代长续航电动车等在内的多款新车,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姿多彩的出行生活。 2 粮草先行,海马汽车已经万事俱备 据韩寒介绍,片中男一号、男二号穿的赛车服都是按照最高规格,专程从意大利定制打造的,包括防火面具、防火衣、防火裤、赛鞋等,仅制作就花费了数月之久;并且男主所开的赛车也是依照拉力赛最高规格打造,造价甚至超过法拉利、迈凯伦P1那些超跑。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同样,海马汽车也深谙此理。时至今日,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海马汽车建造了一所智能工厂——海马汽车第三工厂,这所智能工厂诞生于工业4.0的理念之下,其完全按照智能制造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其次,这所工厂总投资超过20亿元,一期产能15万辆,焊接自动化率达到90%,涂装实现全自动化等,各项造车水准已与主流合资品牌不相上下。 此外,对于“必先利其器”,海马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上也做足了准备。就以海马汽车的1.6TGDI发动机为例,它是与世界四大发动机设计咨询公司之一——FEV合作的全新产物,不仅集成了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可变排量机油泵等更加全面的技术,也进一步提升了全新发动机的产品质量。 同时,海马在模块化平台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海马8S的亮相以及HMGA平台的曝光,使之成为目前中国品牌中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研发平台技术的翘楚,同时也再一次印证了海马雄厚的造车实力。 正如《飞驰人生》中主角张弛的对手林臻东所说:五年,很多技术已经进步了。而海马这三十年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其取得的诸多成就更是不可忽视的。 3 厉兵秣马,海马汽车开辟新的天地 再来说韩寒的电影,有人评论其在“下沉市场”极受欢迎。其实不难理解,在三四线城市,在观念战场大后方,友情依旧是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其依然能被表达者珍惜,被传播者宣扬,让观影者触动……而这,亦如韩寒所讲的那些故事。 简单来说,就是韩寒做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且正巧,这个“不一样”,偏偏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而我们今天所讲的海马汽车,细看之后,依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纵观当前中国汽车市场,SUV车型早已遍地开花、百家争鸣,而海马汽车能够完成从“价格战”到“技术战”的转变,就已经说明了它的过人之处。此外,从当前消费者选择的偏好特征以及SUV车型的产品属性来看,“强动力”在影响消费者选择的过程中愈发举足轻重。而“动力基因”正是海马汽车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已凭借着“强动力”为自己在SUV这片红海之中开辟出了一片天地。 事实上,近年来海马汽车一直都将“强动力”作为实力的内核,并且在不断地夯实。从2017年海马汽车发布动力总成战略,到二代海马S5的问世,再到不久前搭载1.6TGDI发动机的“强动力”海马8S亮相,都让海马汽车与“强动力”三个字的联系更加紧密,也在不断强化消费者的认知。 相信假以时日,人们提到“强动力”,就会想起海马汽车,就如同提到碳酸饮料,就会说出可口可乐一样。 结语:《飞驰人生》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离不开韩寒一贯以“高质量”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对待事业的努力、认真。而海马汽车,无论是蓄力已久的第四次创业、精心打造的智能化工厂,还是以“强动力”为核心的差异化战略,又何尝不是其业精于勤、精耕细作的表现? 有句话说得好:努力的人从来不会被辜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海马汽车,定能破茧成蝶,旭日高升。

摩登3咨询:_数字工厂真的是“无人”工厂吗

所谓数字化工厂,就是相对于传统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数字化工厂中,往往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人、系统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的存在。传统工厂有一个弊端,就是人工成本高,效率差。 数字化工厂是近年来在国家智能制造2025战略和国际5G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主要内容是将数字化、智能制造作为关键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工厂,是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信息化体现,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 在国内,对于数字工厂接受度最高的定义是:数字工厂是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从定义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数字工厂的本质是实现信息的集成。 很多企业热衷于无人工厂或黑光工厂:如果没有人,车间就不需要灯,晚上还能工作。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机器人串联奔跑的梦幻国度,目前基本上还是一个示范项目,普遍不切实际。在无人值守的电厂中,机械操作任务会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在订单多样化的制造场景中,黑光厂往往是诡计多端。无人工厂就像一出定制剧:在特定的时间为特定的人群演出。 实际上,工厂的重点并不是无人,而是服务人,社会老龄化趋势是决定性的。而工厂老工龄退休,年轻人勉强上岗,都是势不可挡的。如何最好地利用现有的人手,将是每个车间最重要的挑战。 这几年智能制造的发展,涌现了很多的数字化技术。但人在其中的作用,似乎就像是时断时续的电路,很少能够一通到底。实际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机甲盔甲,正在陆续赶来。人的能量,正在被逐级放大。 福特汽车厂的机甲战士,也已经到岗多时。几年前,福特就与康复机器人公司Ekso Bionics合作,开发出一种可以提升工人臂力的EksoVest辅助外骨骼。这种可穿戴机械臂上岗后,让人的臂力可以轻松提升六公斤。而最新款的EksoVes则可以穿在上身,让佩戴者执行重复性的高空任务时支持手臂。这些机械臂不采用任何电气设备,而是使用空气弹簧。这些旨在“消除与工作有关的颈部、肩部和背部伤害”的可穿戴,穿在身上,既灵活,还透气。 未来的工厂,不仅有机器人,还有“机甲人”。硬碰硬,车间里可真够热闹的。 最近两年,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也开始火爆起来。这类机器人软件,模拟人在计算机上的操作,按规则自动执行流程任务。在生产管理环节中,会减少大量重复性劳动。就像是决心减肥的人盯上了自己的赘肉,层层堆积反复的流程就将会被取代掉。例如从这个系统的复制,然后到另外一个系统的粘贴等一个个零碎的工作,将会被自动“缝合”在一起。 在建设数字化工厂的过程中,软件和硬件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软件数字化主要涉及车间联网、设备联网、管理软件平台等。硬件数字化,PLC控制设备,网络接口开发。通过物联网可采集设备运行的参数和状态信号。现场配备智能终端,现场人员可通过智能终端接收和反馈信息,实现现场无纸化。 无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如何涌动,制造场景始终是人性发挥主导作用的舞台。现场有神,每个人都是神。专注于人,而不是机器,永远是最好的正念。现场技能的革命正在到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迎接数字劳动力的新超人。机甲战士的梦想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