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平台登录_苹果的下一代iPhone 15系列将会搭载由台积电3nm工艺打造的芯片 原创

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苹果的动向,总是值得关注的。近日,苹果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带来了全新的iPhone 14系列手机。不过目前,iPhone 14系列手机应该还没送到第一批用户的手中,iPhone 15系列就有消息传出来了。当然,现在的iPhone 15系列手机应该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爆料出来的这些配置信息都有可能出现变动。 目前,有消息称,苹果的下一代iPhone 15系列将会搭载由台积电3nm工艺打造的芯片。而且,苹果还有可能成为全球首家使用台积电3nm工艺的公司。届时,iPhone 15系列手机,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耗,其表现应该还会再上一个台阶。而这,无疑也将会助力苹果手机使用体验的进一步改善。不知道,王守义有没有注册15香的商标…… 言归正传,下一代的iPhone手机上,应该会出现A17芯片。至于这款芯片是会搭载在iPhone 15全系机型上,还是和今年一样,只出现在高配版本上,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 摩尔定律接近极限,但魅力却无限。从14nm、7nm再到如今的3nm、2nm,国际大厂对摩尔定律的追求几近巅峰。 围绕3nm节点,全球巨头们的竞赛堪称激烈。但3nm这一节点呈现了不同的特征,这个节点的研发和生产的成本极高,这也增加了供应商和客户的风险,所有的玩家极力地在先进技术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 在这场巨头竞争的背后,真正的客户市场在哪里?又或者说,为什么没客户? 2016年9月,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首次透露了3nm制程的进度,他表示,目前组织了300-400人的团队研发中。 在2022 年的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分享了有关其即将推出的 3nm节点的一些细节。台积电的第一个 3nm节点是“N3”节点。该节点于2018-2019 年宣布,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发布。 三星 2018年,三星电子在位于美国的2018年三星半导体代工论坛上,公布其全面的芯片制程技术路线图,其中包括5nm、4nm、3nm三个先进制程。 今年6月30日,三星宣布成为全球首家已经开始量产3nm制程芯片的厂商。三星表示其初代3nm制程比起5nm 产品功耗降低45%、效能提升16%、节点面积减少16%;第二代3nm制程更会降低50% 功耗、拥有30% 效能提升,并减少35%节点面积。 英特尔 在3nm制程上,英特尔同样在布局。英特尔为其制程节点引入了全新的命名体系,市面上来说,Intel 3相当于其他厂商的3nm制程。 根据英特尔的制程路线图来看,Intel 3会在Intel 4之后亮相。在“英特尔加速创新”线上发布会上,英特尔计划Intel 3 将在2023年下半年亮相。 一般来说,芯片的性能与晶体管数量有关,但考虑到芯片的功耗、面积不能过高,那么提升芯片性能的最好办法就是缩小微电子元件和电路的体积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这样在芯片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塞入更多的晶体管数量,性能自然更强。 相比于电脑、汽车这些产品,手机的体积相当小,会拿在手上使用,并且为了方便使用时也会脱离电源。这意味着除了性能之外,手机还得考虑续航能力和手机温度。而作为耗电大户和发热大户的芯片,在用上新制程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性能,还能降低功耗,减少发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这样的诱惑对于任何一家手机厂家都是无法拒绝的。而且现在芯片制程也成为了手机的卖点之一,所以手机都在抢着用新制程。同理还有其他便携类产品也都是使用先进制程的预备军。 但是不是所有的手机都能用3nm的,苹果作为台积电最大客户,将率先尝鲜新工艺,据传M2 Pro就将基于3nm工艺打造。M2 Pro就是苹果推出的笔记本电脑,但是除此之外,没有消息有其他品牌或者其他产品有使用3nm的消息。 近日,有消息透露称,苹果的目标是成为明年第一家使用台积电最新芯片制造技术 3nm 迭代版本 N3E 工艺的公司,并计划将其用于部分 iPhone 和 Mac 电脑。这也说明了正如此前业界传闻的一样,台积电基础版 3nm 工艺 N3 不受青睐,客户极少。 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苹果正在开发的 A17 芯片将采用台积电的 N3E 芯片制造技术进行量产,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上市。他们表示,A17 将用于 2023 年发布的 iPhone 产品线中的高端产品,可能仅 iPhone 15 Pro Max 和 iPhone 15 Pro 配备 3nm 工艺的 A17 芯片,而普通版依然是 N4 的 A16 芯片。 如无意外,高通的下一代骁龙 8 Gen 2 芯片仍然是 4nm 工艺制造,预计高通骁龙 8 Gen 3 芯片才会采用 3nm 工艺。从之前的规划来看,N3E 将为智能手机和 HPC 相关应用在 3nm 制程时代提供完整的支持平台。同时,作为台积电 3nm 家族的延伸,N3E 具有更好的效能、功耗和良品率,N3E 制程将在 2023 年下半年进入量产。 业内人士称,苹果将成为 “2023 年台积电 3nm 工艺制造的主要客户,预计 2024 年该代工厂将为多个客户完成可观的 3nm 芯片订单 “。 芯片已经成为当下最主要的元器件,否则,美也不会多次修改芯片等规则,并要求台积电、三星等将更多工厂放在本土。 据悉,在芯片制造企业中,台积电的技术最为先进,不仅产能高,关键是良品率也高,苹果、华为以及高通等厂商都将订单交给台积电。 台积电更是凭借先进的工艺和良品率,拿下了全球超过50%的芯片订单,仅7nm及以下工艺,就给台积电贡献了超50%的营收。 如今,情况却开始发生了变化,先进制程芯片出现了产能过剩,包括苹果、高通、英特尔等在内厂商都开始降低对先进制程芯片的需求。 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手机等设备需求降低,连累芯片需求;另一方面成本太高,不想被台积电一家独揽,受制于人。 于是,就有外媒表示台积电正在成为过去式,并非仅仅因为先进制程芯片的产能过剩,还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三星GAA工艺的领先优势明显。 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三星一直都跟在台积电后面。三星想用14nm工艺翻车,结果翻车,还失去了苹果的订单。…

摩登3注册开户_博枫资产管理公司选择亚马逊云科技加强可再生能源运营

全球领先的投资公司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首选云服务供应商,以获取业务洞察,提高工作场所安全性,实现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的自动化运营 博枫可再生能源将为亚马逊在三大洲的运营提供清洁能源电力 北京—2022年12月1日—在2022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者之一博枫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纽约证券交易所:BAM,多伦多证券交易所:BAM.A)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首选云服务供应商,以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在云上更依托数据驱动的公司。博枫将传统系统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上,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分析、容器、物联网、机器学习和存储服务能力,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实现技术基础设施现代化,优化运营,促进创新。 除了与亚马逊云科技之间达成的协议,博枫资产管理公司的子公司、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交易平台之一,博枫可再生能源(Brookfield Renewable)将提供601.6兆瓦(MW)的清洁风能和太阳能电力,为亚马逊在欧洲、北美和印度的运营提供支持。预计这些项目将总共产生137万兆瓦时(MWh)的电量,相当于每年为超过12万个美国家庭供电的电量。 博枫可再生能源首席运营官Ruth Kent表示:“我们与亚马逊的合作关系是企业间携手实现净零排放的一个令人振奋的典范。亚马逊云科技正帮助我们实现运营系统的现代化,为我们提供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清洁能源所需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博枫可再生能源将在三大洲为亚马逊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帮助亚马逊实现采用100%可再生能源支持其运营。我们期待看到这项合作能在未来产生更多的硕果。” 博枫资产管理公司与亚马、亚马逊云科技托管服务提供商BDO Lixar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Databricks开展合作,在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湖中整合了40PB的数据,以优化设施运营、增加产量,提高设备性能。通过将亚马逊云科技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功能应用于这些数据,博枫实现了关键运营领域的自动化。这些功能使博枫可以主动管理复杂的商业交易,提高资产回报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博枫资产管理公司还使用Databricks在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上的Lakehouse Platform(数据湖仓平台)打造了中央数据分析平台,提高了包括交易、风险、交易发起和运营等十多个业务部门的运营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此外,博枫资产管理公司正在与亚马逊云科技及其合作伙伴Blackline Safety合作,部署改进后的工作场所安全技术,在美国的三所水电大坝工地提供实时员工安全服务。员工佩戴Blackline提供的G7可穿戴安全设备,该设备依托实时数据流处理服务Amazon Kinesis将位置和安全数据提取到云端,并通过云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检测员工是否处于危险之中或需要帮助,从而触发警报要求主管提供帮助。 亚马逊云科技能源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Howard Gefen表示:“我们正在与博枫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博枫正在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成熟完善的全球基础设施、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以及合作伙伴网络,更好地利用数据,变得更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获取更佳的业务洞察。与博枫可再生能源的合作,将帮助亚马逊按时实现采用100%可再生能源支持运营的目标,也为全球各地的电网增添更多的清洁能源电力。” 本次合作使亚马逊能够按计划在2025年前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支持企业运营,比最初的2030年承诺提前5年,并在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份601.6兆瓦的专项购电协议将为亚马逊在全球的7个项目提供电力,其中3个在美国(阿肯色州、伊利诺伊州和密西西比州),3个在欧洲(西班牙、北爱尔兰和意大利),还有1个是亚马逊在印度的首个项目。

摩登3内部554258_70年70车丨四世同堂的伊兰特,延续着新三样的荣光

时间回到2001年11月10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辛谈判,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终于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2002年10月18日,韩国现代集团就送来“大礼包”,和北京汽车成立了入世后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现代就此诞生。那时,担任现代汽车集团会长的郑梦九意气风发,誓要赶超南北大众。 事实上,北京现代的发展速度,没有让郑梦九失望,甚至远远超出了世人的期待,这其中,在效率层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2002年12月23日,北京现代便推出了在华首款车型——索纳塔。紧接着,2003年12月23日,本文主角伊兰特正式上市,随即和福美来、凯越成为了车市“新三样”,就此开启了一段佳话。 当时引进的伊兰特是第三代车型,除了被广大消费者购买外,其还被采用为首都出租车,获得了大量曝光以及皮实耐用的口碑,再加上那当时新颖稳重的外观,瞬间引爆了北京现代的销量,赢得了开门红。 那个年代,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不仅日系车“省油”、“结实”和“耐用”,这款韩国轿车也是不遑多让。 用当时很多80后的话说,伊兰特满足了自己对于一辆车的全部梦想,双方简直就是“一见钟情”。直观来看,伊兰特拥有宽大的车身、流线型的线条,略有跑车风格的姿态,在满足了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技术要求外,还十分切合中国消费者的偏好。 更重要的是,伊兰特的车身尺寸十分符合家用,尤其是内部空间,让诸多消费者十分满意,即便是180cm的大个子,无论坐在驾驶座还是后座上都没有拘束的感觉。与此同时,像ABS、安全气囊、倒车雷达、CD音响、电动天窗这些豪华配置,在伊兰特上都是作为标配来安装的,可谓诚意满满。 这么说吧,北京现代现在的根基,其实就是伊兰特打下来的。数据不会说谎,在伊兰特上市后的数年时间,北京现代的销量迅速从几万台飙升到了近30万台,在2006年,甚至出现了产能跟不上销量的状况,直到2008年的4月,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建成,产能开始逐步释放,北京现代也一路青云直上,诠释了何为出道即巅峰。 伴随着中国汽车的快速发展,伊兰特的神迹一直在延续。直到2008年4月8日,第四代伊兰特在国内上市,北京现代将其命名为“悦动”,和老伊兰特同堂销售。 没多久,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85后成为购车主力军,而这款悦动就是专门为其准备的车型。 用笔者一位表哥,悦动老车主的话说,“悦动在老伊兰特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大的提升,突出表现为时尚动感的外型设计迎合了新生代的审美观念,宽大舒适的驾乘空间兼顾了家用与商务,经济环保的动力系统在带来操控快乐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没错,悦动在继承老伊兰特优点的基础上,针对国人的审美喜好以及国内的驾乘环境做了大量的改进,这使得它延续了老伊兰特的销量奇迹,在当时,月销量超过2万台已是家常便饭,直到2013年2月,悦动已经跨越了单一车型累计销量破百万辆的里程碑。 2012年,在同时销售老伊兰特、悦动的基础上,为了增加产品竞争力,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北京现代推出了第五代产品“朗动”,至此,伊兰特家族三代同堂销售的局面就此产生。 在直观产品力上,朗动采用了加长轴距的方式,来应对同级竞争对手的挑战。与此同时,其在设计上更加的年轻化和运动化,尤其是其独树一帜的流体雕塑外观,在当时可谓是吸睛无数,即便是放在现在的轿车市场,依然是备受好评。不出意外,朗动延续了悦动的火爆销量,到2015年,朗动的全年畅销超81万辆,成为北京现代的中流砥柱。 2016年1月,作为朗动的换代车型,领动耀然登场,并且找来了当红明星胡歌作为代言人。不用多说,领动再次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领动身上,原有的1.6L和1.8L自然吸气发动机换代成了1.4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配合7速双离合变速箱,这样一来,在动力层面更加优势十足。而在价格上,领动定价则高于朗动,再算上依然健在的老伊兰特和悦动的话,四世同堂的伊兰特家族,成为中国车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赶上了中国汽车的发展黄金期,再加上坐拥首都这一优势,以及伊兰特家族自身扎实的产品力,北京现代集齐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要素,奠定了其和日系、美系抗衡的江湖地位。 以1000万辆新车达成速度来看,北京现代仅仅用了16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壮举,而上汽大众实现这个目标用了30年,一汽-大众用了23年,上汽通用为17年。也正因此,业界为其起了一个美名——“现代速度”。 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话来讲,“16年前很多老同志在一起,圆了北京人的轿车梦,很多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第一个1000万我们用了16年,我预计第二个1000万不会超过8年,肯定在8年以内会实现。” 的确,在伊兰特身上,更加说明了后起之秀的涵义。不过,关于伊兰特的故事还在延续,那就是第七代伊兰特,有望在11月开幕的2019洛杉矶车展首发。 从当前曝光的路试图来看,第七代伊兰特仍处于较厚的伪装中。不过,其头灯造型相比现款更为圆润,雾灯处则保持三角形设计,与现款一致。而从侧面来看,配备了颇为运动的熏黑双五辐轮圈。在车尾方面,路试车的尾灯排布或将有所调整,倒车灯进一步上移至保险杠两侧。 在动力方面,据悉第七代伊兰特将继续提供2.0L和1.4T发动机,传动系统匹配6速手动/CVT变速箱。不出意外,就第七代伊兰特展现出来的产品力来看,在其引入中国市场后,有望延续先辈的超神表现。 【结语】从第三代伊兰特在中国市场打下的第一棵桩,到四代伊兰特同堂销售,成为车市佳谈,再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第七代伊兰特,在凯越和福美来声量渐小的当下,伊兰特依然延续着新三样的荣光,用“常青树”三个字来形容其再合适不过。往后余生,期待伊兰特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摩登3主管554258:_自从小米12S Ultra搭载的1英寸大底搭配徕卡的调色,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原创

在影像这块,手机厂商最近这几年的发展,相信大家都看在眼中,那是卷的不能再卷了。在不久前,小米和摩托罗拉分别带来了一英寸大底索尼IMX989传感器和两亿像素三星HP1传感器。而在数日之前,苹果发布了最新的iPhone 14系列,其高配版本的主摄升级为了4800万像素镜头。 其中,大底传感器,应该是大部分厂商都比较中意的未来移动影像发展方向。自小米12S Ultra之后,应该也会有其他厂商正计划推出搭载索尼IMX989的手机产品。只是目前,各家厂商还没有官宣类似的消息。近日,手机中国注意到,有一位经常爆料新机的数码博主表示,华米OV这些市场上主流的手机品牌,都将会用上一英寸的大底影像传感器。 不过,考虑到时间已到九月,而且高通的下一场骁龙技术峰会就在11月份,届时骁龙8 Gen 2移动平台可能会正式亮相。所以,我们想要看到大量一英寸大底传感器机型的上市,或许得等到今年年底,甚至是明年年初了。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自是不必急于这一时,耐心等待厂商们的消息即可。 自从小米12S Ultra发布之后,其搭载的1英寸大底搭配徕卡的调色,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如此优秀的传感器,其他厂家肯定不会就此放过,最近就有消息透露,明年的新机将会普遍采用这一传感器。 说起小米12S Ultra,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背后那个硕大的镜头模组,甚至都比得上一款入门的数码相机了。如此巨大的镜头模组采用了镶嵌金边的设计,极具辨识度。不过也得益于这么大的模组,才能装得下小米和索尼共同研发的IMX 989一英寸传感器。这枚传感器拥有5000万像素,采用Quard-Bayer像素阵列,融合像素后单像素尺寸可以达到3.2μm,具备优异的降噪能力,让画面更加纯净,一英寸的超大传感器带来了超大单帧动态范围,拥有更出色的高光压制能力。 同时搭配与徕卡联合研发的Leica Summiocron 1:1.9-4.1/13-120 ASPH.镜头,覆盖了13mm-120mm焦段,这三颗镜头具备高解析力、高透光率、低色散以及低眩光的表现。并且系统内置两种徕卡风格,分别是徕卡经典以及徕卡生动。 徕卡经典风格可以更精准的还原真实的色彩,通过保留画面中真实的光影明暗对比,让照片呈现出更丰富的细节,也为图像的后期调整预留出空间。徕卡生动风格在真实色彩的基础上,对画面的亮度、饱和度进行的调整,带来更加鲜活画面,更突出画面的色彩。 对此,DxoMrak在自费购买的小米12S Ultra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在高光到极低光之间的各种条件下,风景、城市景观和人像的曝光都很好;照片和视频的动态范围都相当宽广;照片自动对焦在所有照明条件下都是准确的;在纹理保留和图像噪点之间有极好的平衡;图像演色性很有意思,两种徕卡模式提供了不同的演色性,但图像质量相似;长距离变焦的图像质量很好。 看到小米12S Ultra在影像上如此优秀的表现,其他厂家肯定也坐不住了。根据知名爆料博主的爆料,到明年第一季度,市面上将会出现联名徕卡的 1 英寸主摄手机、联名哈苏的 1 英寸主摄手机、以及联名蔡司的 1 英寸主摄手机。结合各手机厂商目前产品线,这些机型可能为小米 13 Ultra、OPPO Find X6 Pro、vivo X90 Pro。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的一英寸大底传感器镜头并不多,整个市场中加起来已知的仅仅只有4款,其中索尼和小米的一英寸大底机型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 那就是索尼(SONY)Xperia PRO-I 和 小米 12S Ultra,前者是2021年推出的机型,而后者则才刚刚发布两个多月。 其中索尼(SONY)Xperia PRO-I的起步价是颇高的,10999元的价格使得很多小伙伴都,放弃了,但目前已经直降4000元跌至6999元,与小米 12S Ultra的最高配一样的价格,既然价格接近,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这两款更值得入手。 首先是处理器,索尼(SONY)Xperia PRO-I采用的是骁龙888处理器,具有一定程度的发热问题,小米12S Ultra则采用的是目前安卓旗舰芯片骁龙8+处理器,这波小米12S Ultra更胜一筹。 其次是屏幕,索尼(SONY)Xperia PRO-I所采用的是市场上少有的4K分辨率屏幕,分辨率高达3840*2160像素,支持120赫兹刷新率。 反观小米12S Ultra则采用的是三星E5的2K分辨率屏幕,分辨率达到3200*1440像素,同样支持120赫兹刷新率调节,不同的是后者是曲面屏设计。 影像方面配置很接近,不过索尼(SONY)Xperia PRO-I采用的是1200万像素镜头,而小米12S Ultra则是全主摄规格阵容,难以作为比较。 续航方面索尼(SONY)Xperia PRO-I采用了4500毫安电池+30W快充,小米12S Ultra则配备了4860毫安电池+67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可见续航是索尼(SONY)Xperia PRO-I的短板,但实际也不会太过于影响使用体验。相比起颇受好评的上一代RX10m3来,RX10 IV主要的改进方面在于对焦系统上。覆盖全焦段范围的315个相位检测对焦点配合索尼独家的TIONZ X处理芯片,最快能够做到0.03秒的急速对焦,在旅游、人文及运动摄影上极具优势。而24张/秒的高速连拍性能则让它不会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再结合升级的触屏操作,这是一台让入门爱好者也能够充分享受高速摄影乐趣与全焦段大光圈镜头便利的全能机型。 在核心配置上,索尼依旧沿用了约2010万像素的1英寸Exmor RS CMOS传感器,索尼对于1英寸底的调整已臻化境,高画质体现更多精彩细节。镜头也沿用了ZEISS® Vario-Sonnar T* 24-600mm F2.4-F4镜头,多枚特殊镜片的加入让它在哪怕是600mm的长焦端依旧拥有着犀利的中心画质与近乎无畸变的优秀表现。标志性的SteadyShot™光学防抖模块依旧存在,配合可控制的无极光圈与对4K视频及40倍超慢动作的拍摄的支持,RX10 IV作为一台专业4K摄像机也足够实用。 在快门规格上,1/32000秒的防畸变快门已经沿用了两代。镜头口径也保持在72mm,可以自由安装相应口径的UV及滤镜。索尼标志性的Wi-Fi连接与NFC功能自然不会缺席,USB充电配合充电时可开机使用的特性也成为它可以“全天候”使用的重要优势。电池依旧采用NP-FW50,官方宣城续航为400张照片/75分钟视频拍摄(使用屏幕的情况下),如果全程使用EVF的话,续航时间也会相应的缩短。

摩登3娱乐怎么样?_三星Galaxy Z Fold4/Flip4内核源代码公开,可前往三星开源发布中心下载 原创

三星最新的两款折叠屏产品 Galaxy Z Fold4 / Flip4 现已公开内核源代码,前者型号为 SM-F936,后者型号为 SM-F721,可前往三星开源发布中心下载。了解到,与所有安卓设备一样,三星 Galaxy Z Fold4 / Flip4 运行在经过修改的 Linux 内核上,由于 Linux 内核是在 GNU GPL v2 许可下分发的,而所有分发内核分支的实体都有义务根据要求提供其内核的源代码。有的厂商在手机发布一两个月后才会公开源代码,而有的则比较积极。 三星 Galaxy Z Fold4 国行提供空山绿、铂萃黑、云粉金,以及勃艮第红四种配色, 是首款首发搭载 Android 12L 的智能手机。该机搭载高通骁龙 8+ Gen 1 芯片组,辅以 12GB 的 RAM 和 1TB 内部存储,内置 4400mAh 电池,支持 25W 有线快充 + 15W 无线充电,售价 12999 元起。 三星 Galaxy Z Fold4 配备了 6.2 英寸 HD+ 的 Dynamic AMOLED 2X 外屏,支持 120Hz 自适应刷新率,402ppi。该机还采用了 7.6 英寸 QXGA+ 的 Dynamic AMOLED 2X Infinity Flex 内屏,刷新率为 120Hz,同样支持 S Pen,虽然还是没有插槽。 三星 Galaxy Z Flip4 搭载了高通骁龙 8+ Gen 1 处理器,标配 8GB 内存,采用 6.7 英寸 2640 x 1080 分辨率 120Hz 刷新率主屏以及 1.9 英寸 260 x 512 分辨率小屏,256GB 版 7499 元,512GB 版 8499 元。此外,三星 Galaxy Z Flip4 后置双 1200 万像素摄像头,前置 1000 万前置摄像头,搭载 3700mAh(典型值)电池,提供幽紫秘境、哥特太空、繁樱花园和蓝海假日四种配色。 据悉,开放内核代码意味着三星开放了对Galaxy…

摩登3平台登录_笛卡尔实验室全面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 助力企业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解决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

北京 — 2022 年 11月30日 — 在2022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领先的地理空间智能公司笛卡尔实验室(Descartes Labs)正在将其包括地理空间处理和分析平台在内的核心IT基础设施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笛卡尔实验室将为商业和公共部门的客户提供洞察力,帮助他们及时做出决策以应对全球日益紧迫的挑战,如减轻气候变化影响、加强粮食安全、保护人类以及自然资源。 笛卡尔实验室通过将云平台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可以加速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这些空间数据包括描述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与建筑物的位置和特征的图像,来自卫星和飞机的遥感以及其他数据源。凭借亚马逊云科技久经考验的基础设施和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笛卡尔实验室可以存储、处理和快速分析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帮助其客户从这些专业数据的分析中获得洞察并及时做出决策。笛卡尔实验室利用云中可大规模扩展的对象存储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的智能分层功能,自动将数据存储至最具成本效益的存储层,优化了其20PB数据库的存储成本。笛卡尔实验室还通过全托管的搜索和分析服务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帮助其客户从庞大的图像档案中搜索并定位与业务相关的精准像素。 作为地理空间成像企业,笛卡尔实验室正在利用云能力助力其客户实现环境目标。笛卡尔实验室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的碳分析API(Carbon Analytics API)服务,正在为快消行业、林业和矿业客户提供碳测量、报告和验证。该服务可帮助快消公司评估其供应链的碳足迹,这对于跟踪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帮助林业公司为其森林管理技术的碳监测提供强大的报告系统;帮助矿业公司从场地勘探到关闭的整个采矿生命周期过程中监测碳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收益。此外,笛卡尔实验室还将其多个海量数据集托管、存储在亚马逊云科技Open Data开放数据集上,以帮助企业、政府机构和学术界更好地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并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笛卡尔实验室首席执行官 Richard Davis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性能和规模,帮助我们的企业客户客观地衡量和了解它们对世界的影响,以便能够不断改进运营并完成复杂的任务。亚马逊云科技拥有久经考验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及一支充分了解我们在卫星和航天领域面临的独特挑战的专业团队,帮助我们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为客户提供达行星尺度的可实施洞察。” 笛卡尔实验室正在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上构建自己的云端超算能力,并在商用计算机系统 500强排名中位列第40位。笛卡尔实验室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增强其计算能力,以处理日益复杂的数据集,并帮助客户预测和解决其行业特有的问题。农业、采矿、国防、智能和消费品行业的客户可以使用这些功能与供应商合作,以帮助验证他们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快消品公司可以使用笛卡尔实验室的平台实现建模、模拟和机器学习推理,以监控和减少森林砍伐。 作为其不断增长的产品组合的一部分,今年早些时候,笛卡尔实验室还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一个精挑细选的数字化产品目录,客户通过它可以轻松地查找、购买、部署和管理第三方软件、数据和服务)中推出了Enterprise Accelerator企业加速器产品。Enterprise Accelerator 简化了地理空间数据的探索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关键问题。例如,其精简的界面提供了对PB 级可分析的地球观测数据的访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全球 5.7 亿农民和种植者提高产量并降低成本。该产品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的上架,让亚马逊云科技的客户能够轻松地大规模部署地理空间应用程序,创建生产就绪的数据处理通道,并获得做出明智决策的洞察力。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公共部门副总裁Max Peterson表示:“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笛卡尔实验室可以快速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并提供更强大的洞察力,以帮助客户创新,在地球上实现更智能、更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基础设施、深入的技术能力和快速创新步伐可帮助客户更好地为复杂系统建模,全面了解全球运营情况,并发现有意义的洞察,以更好地了解其活动将我们人类和我们的地球所带来的影响。”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70年70车丨从一款车型到一个品牌,曾经创造神话的它如今铿锵有力

说起上世纪90年代的经典车型,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汽车“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它们使家用车在中华大地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普及,同时也成为那个年代衡量一个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从受众程度上来说,这三款车可谓是不相上下,价格相差不多,随便开哪辆都能够让人威风凛凛。但是,相比较于“资深”的桑塔纳、两厢的富康,以品质著称的捷达还是吸引了很多注重质量、追求性能的车主喜爱,它不仅成功地为一汽-大众赚得了“第一桶金”,在至今为止的28年间累计销量达440余万辆,同时也已经强大到能够单独成立品牌、自立门户了。 想必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 在如今国内市场上,轩逸、卡罗拉等车型林立,即使在大众品牌旗下,也有朗逸、宝来、速腾等车型,为何捷达历经多年仍能“常青”? 在了解过捷达的历史后,相信你就明白了。 讲捷达发展史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大众另外一款非常成功的车型,也就是大众高尔夫。 早在1974年,欧洲正面临石油危机之时,大众顺势推出了身材小巧、车身较轻、省油的同时还有很强动力的两厢版高尔夫,一上市就获得众多车主的欢迎。 但是,为了能够扩大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大众又推出了“三厢版高尔夫”,这就是捷达的前身。 从设计方面来说,捷达A1与高尔夫的设计如出一辙,无论是前脸、内饰还是轴距,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地方就是捷达A1比高尔夫长出380mm,使其拥有一个630L的尾部储物空间。 从市场反响上看,捷达在增加了车尾之后毫无违和感,再加上高尔夫过硬的品质,质量受到车主好评; 但是,因为是基于高尔夫打造的,这也难免使得捷达不得不活在高尔夫的“光环”之下。 因此,在1983年高尔夫换代之后,捷达也于1984年推出了第二代车型捷达A2。 相比较于第一代捷达,捷达A2的长度增加了100mm,宽度增加了53mm,就连轴距也一度增加到了2470mm,虽说仍与高尔夫同平台生产,但是在外观、车身尺寸等方面已与高尔夫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有助于捷达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除此以外,当时的捷达A2除了同样享用大众高尔夫四缸16气门发动机、五档手动变速器等领先技术外,同时悬架也调校得更为舒适,更适合家庭使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91年,一汽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敲定了捷达合作项目,并于同年12月5日正式下线了首款国产捷达。 从此,捷达开始慢慢俘获国内车主的心,因而也就 “一发不可收拾”。 与富康相比,捷达三厢的设计、宽大的尺寸会有一定优势; 但是与早已入华多年,已经建立良好群众基础、质量口碑的桑塔纳相比,捷达又有何优势呢? 它有什么资本能够和桑塔纳抢地盘呢? 除了当时市场“供不应求”的原因以外,捷达的质量才是支持它纵横多年的有力法宝。 同样的,1991年捷达作为合资车型引进之初,也是以CKD方式进行生产,不过,为了摆脱这种模式,到了1992年1月份,一汽就开始进行捷达国产化实验,并且经过了长期的道路测验、性能测验、可靠性测验,历经3个月终于证明了国产捷达完全能够适合国内的环境,并于6月份正式登陆第二届北京车展。 因为尽早进行“国产化”,捷达能够在控制生产成本、提高销量的同时,进一步抢占了市场,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第10000辆整车下线。 也正是因为过硬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口碑,当年捷达不仅收获了华西村250辆的大订单,同时也成为世兵赛指定用车,这些都可谓是捷达的“功勋章”。 除此以外,捷达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还连续创造过多个“第一”。 在同级别车型当中,捷达是第一个配备使用ABS、第一个装备20气阀发动机、第一个采用自动变速箱、第一个装配双安全气囊、第一个创造“60万公里无大修”奇迹以及第一个实现全系车型电喷化的车型。 从这方面来说,桑塔纳都比不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一汽-大众新捷达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大型极限试驾活动,分别在东北地区、西部高原、西部沙漠以及海南这四个极寒、极高、极干、极湿环境下进行车辆性能挑战。 在2016年,大众捷达又进行了“三江源&可可西里千里无人区”无铺装路面挑战,这些实验也都进一步证明了捷达的品质。 可见,捷达在中国车市上的“走红”并不是偶然,即使定位为家用车,捷达领先的技术配置、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经久不衰的口碑,都使得它能够稳稳地屹立于这个市场的C位,这也是捷达如今能够“自立门户”的资本所在。 坦白来讲,在如今琳琅满目的车市上,捷达作为一款紧凑型家用轿车,虽说有着不错的销量,但是曝光率却一直都不高。 要说捷达最近发生的大新闻,应当算是今年6月份“最后一辆”捷达的下线。 6月22日,第4418287辆捷达正式下线,宣布了捷达车型正式停产; 而全新JETTA品牌的诞生,使捷达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捷达车型用28年的时间造就了440余万辆的成绩,可见其在中国强大的群众基础,虽说“捷达”这款车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JETTA品牌的问世,则是开启了另一个篇章。 如今,JETTA品牌已公布了VA3、VS5这两款车型,其中捷达VA3定位紧凑型轿车,采用了与捷达相同平台,但是外观更加年轻、时尚; 捷达VS5则是紧凑型SUV,也正合年轻车主胃口。 如此迅速、全面的产品布局能够进一步强化“捷达”的品牌影响力,有利于JETTA品牌销量的提升。 此外,从产品定位上来说,一汽-大众旗下车型主要针对的还是中高端市场,而对于“薄利多销”的中低端市场来说,一直是国产车的天下。 因此,一汽-大众将JETTA品牌独立出来,既能够降低车型售价,抢占低端车市场,同时也会不影响一汽-大众的品牌溢价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可见,背靠一汽-大众强大的技术实力,拥有良好的口碑、优惠的价格,JETTA品牌很有可能将一款“爆款”车型变成多款“爆款”车型,它的未来发展还是非常让人期待的。 结语: 作为曾经的“老三样”,捷达在时隔28年后,从一款车型演变为一个品牌,以“凤凰浴火、破茧成蝶”的姿态再次站到国内车市的舞台之上,让人感到既伤心,又高兴。 不过,纸面上的数字只能代表过去,今天的努力才能代表将来。 如何打造物美价廉、有口皆碑的车型,也是JETTA品牌后期发展的重中之重。 也希望JETTA品牌能够不负众望,一步一个脚印,为国内车市带来更多的经典车型。 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摩登3登录_iOS16 系统存在一个已知漏洞,可能会导致连接 Wi-Fi 的情况下无法激活设备 原创

苹果官方承认,部分新款 iPhone 14 存在无法通过 Wi-Fi 完成初始化设置,导致设备无法正常激活。目前苹果官方正在调查这个问题。国外科技媒体 MacRumors 获取的一份备忘录中,苹果表示这是“存在于 iOS 16”中的一个已知问题,在开放 Wi-Fi 网络环境下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激活。 对于出现上述问题的用户,苹果表示当提示连接到 Wi-Fi 网络时,客户应在初始化设置中选择“连接到 Mac 或使用 iTunes 连接到 PC”,然后返回上一个屏幕并在 Wi-Fi 上重试。 苹果在备忘录中指出,目前没有官方修复,支持人员“不应为该问题创建修复 [案例]”。不幸的是,随着全球客户开始陆续收到他们的 iPhone 14、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 预购订单,这个错误的修复并不会及时。 今天是苹果 iPhone 14 系列新品首销,也是第一批 iPhone 14 用户拿到新品的第一天。而据 MacRumors 网站报道称看到的一份备忘录称,苹果官方已知 “iOS 16 存在一个已知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使用开放的 Wi-Fi 网络的设备激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苹果表示,用户应该在初始化 iOS 16 时,在提示连接到 Wi-Fi 网络时选择 ” 用 iTunes 连接到 Mac 或 PC”,然后返回到之前的屏幕,使用 Wi-Fi 再次尝试,直到激活成功。目前,苹果官方尚未给出证明回应,或许会在接下来的 iOS 16 迭代版本中进行修复。虽然,无伤大雅,但很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尤其是首发用户的上手体验。 当地时间 9 月 15 日,科技媒体 Macrumors 报道称,苹果刚推出的 iOS 16 系统存在漏洞——用户无法通过 Wi-Fi(无线局域网)激活设备,可能影响 iPhone 14 系列短信应用 iMessage 和视频应用 FaceTime 的使用。 报道援引苹果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iOS16 系统存在一个已知漏洞,可能会导致连接 Wi-Fi 的情况下无法激活设备。苹果对此表示 ” 正在调查中 “。 漏洞出现的时机很不凑巧。就在 9 月 16 日,iPhone 14、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Max 正式开售,各地苹果门店外已经排起长龙,此前首批预订新机的用户也将收到手机。 苹果提出的解决方案为,在 iOS 系统载入时,用户可以先跳过 Wi-Fi 网络步骤,利用 iTunes(音乐视频播放器)连接 Mac 或 PC,再退回此前界面重新尝试连接 Wi-Fi,直到设备激活成功。 苹果表示,目前已推出更新版 iOS 16.0.1,新版本能够修复 iPhone14 的设备激活和数据迁移问题。如果激活过程仍不顺利,用户也可以尝试将 Mac…

摩登3官网注册_ROHM开发出300mA输出的小型车载LDO稳压器BUxxJA3DG-C系列

300mA输出的小型车载LDO稳压器“BUxxJA3DG-C系列”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面向汽车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的传感器和雷达等性能日益提升的小型车载应用,开发出LDO稳压器*1IC“BUxxJA3DG-C系列(BU12JA3DG-C、BU15JA3DG-C、BU18JA3DG-C、BU25JA3DG-C、BU30JA3DG-C、BU33JA3DG-C)”。 近年来,在汽车领域,随着事故防止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对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与此同时,车载ADAS中搭载的传感器和雷达的性能越来越高(为提高处理能力而提高电流、为省电而降低电压),这就要求向它们供电的电源IC尺寸更小,并能支持更大的电流。 ROHM利用所拥有的DC-DC转换器IC和LDO稳压器丰富的产品阵容,为汽车领域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和ADAS等广泛的车载应用提供节能和小型化解决方案。为了满足性能日益提升的ADAS传感器等的电源需求,此次ROHM又开发出在输出电流方面表现出色的低输出噪声小型LDO稳压器系列产品。 新产品作为针对车载领域的二次侧*2电源应用而开发的LDO稳压器,满足应用产品对小尺寸、标准输出电压扩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此外,尽管产品尺寸非常小(2.9mm×2.8mm),却支持高达300mA的输出电流,同时还覆盖了下限低至1.7V的输入电压范围,这在同等LDO系列中是很少见的,所以产品也适用于1.8V的电源系统。不仅如此,在输出噪声较低的LDO稳压器中,其噪声仅为55µVrms,比普通产品低约40%(输出电压为3.3V的产品相比),可用于需要更纯净电源的应用,有助于ADAS传感器和雷达等的小型化和性能提升。 新产品已于2022年8月开始暂以月产6万个(样品价格150日元/个,不含税)的规模投入量产。另外,新产品已经开始通过电商进行销售,通过Ameya360, Sekorm, Oneyac, RightIC等电商平台均可购买。 今后,ROHM将继续开发有助于车载应用进一步节能和小型化的电源IC,不断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产品阵容> 新产品“BUxxJA3DG-C系列”满足对车载产品的基本要求,比如125℃工作、符合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标准“AEC-Q100”、车载二次侧LDO稳压器所需的小封装尺寸以及输出电压扩展需求。 此外,尽管体积非常小,却支持高达300mA的输出电流,同时,该系列产品还覆盖了1.7V至6.0V的更宽输入电压范围。即使在1.7V输入电压、300mA输出电流条件下也能稳定工作,因此也可用于1.8V的电源系统(适用产品: BU12JA3DG-C)。不仅如此,输出噪声降低至55µVrms,比一般产品低约40%(输出电压3.3V的产品相比),这使其对传感器等微小的电信号输出不容易产生影响(有助于提高精度),因此非常适用于对噪声敏感的、而且日益小型化和性能提升的车载产品的电源。 <应用示例> ◇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车载ADAS系统相关 ◇仪表盘、抬头显示器(HUD)等信息娱乐系统相关适用于对噪声敏感的车载产品的二次侧电源以及其他广泛的应用领域。 <电商销售信息> 起售时间:2022年9月开始 电商平台:Ameya360, Sekorm, Oneyac, RightIC 在其他电商平台也将逐步发售。 在售型号: BU12JA3DG-CTR、BU18JA3DG-CTR、BU25JA3DG-CTR、BU33JA3DG-CTR <术语解说> *1) LDO稳压器(Low Drop Out Regulator / 低饱和稳压器) 电源IC的一种,将直流(DC)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输入和输出的电压差较小,属于“线性稳压器”(输入输出电压呈线性动作)。与DC-DC转换器IC(开关稳压器)相比,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噪声低等特点。 *2) 二次侧 在车载电源中,从电池等电源的角度来看,负责第1级转换的称为“一次侧(Primary)”,负责之后的第2级转换的称为“二次侧(Secondary)”。一次侧应用的电源IC需要支持高输入电压,而二次侧应用的电源IC需要支持低电压输入和低电压输出。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XR设备LED面板研发中,乐金明年向苹果供货

据业内信息,韩国的三星显示和乐金显示目前都在XR设备研发微显示器,预计乐金显示明年开始向苹果供货。 LG是韩国乐喜金星集团,上世纪40年代末成立于韩国首尔,是整个产业为数不多的国际性企业集团,子公司有LG电子、LG显示、LG化学、LG生活健康等,事业领域覆盖化学能源、电子电器、通讯与服务等领域。目前在171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300多家海外办事机构。 和和LG显示之于LG集团一样,三星显示也是三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提供显示产品,因此两家值绝对的竞争对手。 而且LG显示和三星显示就是为苹果的XR头显开发OLEDoS面板的供应商,而且双方也一直在为苹果研发用于XR头显的硅基OLED面板和LEDoS面板。 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未来几年将有多款MR或XR设备推出,包含苹果的头显、索尼Play Station VR2、谷歌头显等一些列产品。 随着各大厂商XR设备的推出,全球XR设备市场的规模也将持续增长,相关的零部件厂商也在为这一市场的增长做准备,以供应合适的零部件抢占先机。 三星显示在同时研发microOLED和microLED面板技术,量产和商业化的目标分别是在2024年和2026年,同时乐金显示则是专注于microOLED技术,他们近期已在0.42英寸的硅基OELD上实现了3500像素的分辨率,预计在明年开始向苹果等公司供货。 要达到XR设备所需的沉浸感,高像素和高亮度显示器的重量需要减轻,微显示器尺寸非常小是非常适合XR设备的面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