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咨询:_Phillips-Medisize公司推出Aria智能自动注射平台,旨在推动数字给药装置的创新及其可重复使用性

· 小巧易用的注射设备,可支持药物管理 · 环保型自动注射器可减少高达50%的浪费,同时可降低配药和用药过程中的药物存储要求 · 内置蓝牙功能可连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app · 模块化药物给送平台可支持多种药物配方和多种药物粘度 美国威斯康星州哈德森市 – 2021年5月27日 – Molex莫仕旗下Phillips-Medisize公司今天推出了Aria智能自动注射器,为数字给药设备市场带来了创新、差异化和可重复使用性的全新产品。这一最新成就引入了小型而简单的智能注射设备,配备可重复使用的电子驱动装置和一次性卡式针筒盒,可提升对患者的护理体验,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Phillips-Medisize 创新副总裁 Kevin Deane表示:“Aria智能自动注射器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平台,我们正在借助这一平台颠覆药物给送市场,将一款拥有适当外型设计和功能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推向市场。我们的初衷是开发一种患者喜爱的注射器,它是一款可重复使用的电子设备设备,具备当前一次性注射器的简便性,同时还拥有卓越的性能、可重复使用且具备互连功能。” 根据Molex莫仕和Phillips-Medisize公司在2021年4月委托进行的一项关于“数字健康与制药业未来”的调研,数字化给药市场正在扩大。超过半数的受访制药专业人士期望数字给药装置将改进多种药物的疗效。不过,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使用方面的挑战,而目前正在销售一种或多种疗法的受访公司最常提出的挑战是给药设备的易用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提高患者体验和装置的易用性 Phillips-Medisize借鉴现有一次性自动注射器的紧凑尺寸和“外观”,开发了Aria智能自动注射器。拥有提示给药进度和完成情况的声光信号,有助于进行简单明了的操作。还提供了简单的套管触发式激活功能和针头安全功能。 Phillips-Medisize根据最近一项用户研究中得出的主要结论,增强了Aria的易用性,所有有经验的用户和新手用户在无需培训的情况下都成功完成自行注射。此外,没有用户在注射过程中过早取下设备,同时所有用户一致认为可重复使用性很重要。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自动注射器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可重复使用性要求。Phillips-Medisize进行的早期生命周期评估表明,采用更环保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所需药物存储量以及一次性自动注射器产生的废物。Aria可重复使用驱动器和一次性卡式药盒,帮助制药公司满足市场上日益增长的对可重复使用性的要求,同时满足患者对绿色环保给药装置的偏爱。 连接实时患者数据 内置的蓝牙和可选配的RFID连接功能可确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手机app共享带有时间戳记的剂量日志。该结果增强了患者的参与度,改善了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和疾病管理水平。Aria可以轻松与Phillips-Medisize配套移动app和其它第三方app适配。 Aria使制药公司能够加快为更多药物疗法引入更具可重复使用性、便利性和价格优势的智能自动注射器。自动注射器可以将1毫升和2.25毫升针筒容纳在一个普通药盒。另外,该平台可以注射多种粘度的药物。与采用弹簧的给药装置相比,Aria可以确保针筒/塞子的平缓接合。通过调整输送力来保持在整个注射过程中注射速度的恒定,这种方式降低了针筒损坏的风险,同时允许针对各种特性的药物优化注射。Aria驱动装置的使用年限为3年,每次注射成本相当于目前每个一次性给药装置的成本。 Phillips-Medisize 可提供基本型号的Aria自动注射器平台,它具有用于标准注射步骤的简单用户界面;Phillips-Medisize也可提供高级型号的注射器平台,它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可为复杂的注射提供更多的互动。Phillips-Medisize正在与制药公司客户合作,进行用户比较研究和可行性评估,并制定组合产品的完整开发计划。该设备可以支持创新公司药物产品组合并可用于生物仿制药和非专利药物的给药。在这些产品中,如何降低每次注射成本是一个关键考量因素。

摩登3注册登录网_高强度红外光谱:欧司朗Oslon系列宽波段发射器,加入儒卓力光电产品组合

采用最小空间提供宽广光谱:欧司朗Oslon P1616系列 SFH4737宽波段发射器与欧司朗近红外大功率LED产品组合相辅相成。这款发射器具有650nm至1050nm光谱发射范围,并且设计非常小巧,适合用于医疗应用和可穿戴设备。它具有130°光束角,因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拾取光。 目前市场上最小型NIRED设备,并且功率高三倍 SFH4737宽波段发射器体积小,尺寸仅为1.6mm x 1.6mm x 0.9mm,它是目前尺寸关键型应用的最佳选择。其宽均匀波长光谱实现了广泛的红外光源覆盖范围。欧司朗Oslon P1616宽波段发射器在350mA电流下提供74mW功率,较先前型款提升了三倍。 SFH4737发射器专为红外光谱应用而开发,特别适合移动光谱应用,例如药品或食物新鲜度检测。

摩登3咨询:_泵给药短效多激素组合专利申请将Adocia临床研究扩展到肥胖症领域

(1)已申请三项专利系列涵盖新型激素组合:普兰林肽-艾塞那肽和胰高血糖素-艾塞那肽——两种组合在肥胖症治疗中均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2)通过泵输注短效激素可以增强患者授权,使患者可以优化治疗的获益/风险比; (3)这些配方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代谢性疾病,例如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型糖尿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 里昂, May 26, 2021– Adocia ,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门开发蛋白质和多肽的创新配方,今天宣布,已提交了三项专利申请针对治疗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症,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型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此三项专利涉及通过泵给药的短效激素组合。胰高血糖素-艾塞那肽(BioChaperone® GluExe)的组合在肥胖小鼠群体中获得的首个临床前结果显示,治疗14天1后,小鼠体重减轻量为25%,而单独使用艾塞那肽减轻量则为15%。目前同样具有良好效能的第二种组合普兰林肽和艾塞那肽(PramExe)正在开发中。所使用的泵均为已经上市的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泵,尤其是易于使用且适合于此目的的贴片式泵。 使用者可以调整最大耐受剂量,从而优化其获益/风险平衡。 Adocia首席执行官Gérard Soula解释说: “我们希望为肥胖等慢性疾病建立新的治疗范例,以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治疗。我们的愿景是通过帮助人们恢复对疾病的控制来赋予人们权力, 使他们能够借助现代化泵和连接设备实时调整剂量,从而更好地坚持长期治疗。这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个性化医疗方案和患者授权。” 与目前旨在延长激素作用持续时间以实现每周注射一次的想法相反,Adocia提出的颠覆性治疗方法,即通过泵注入短效激素使患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调整给药剂量。长效激素的缺点之一是无法中断副作用——特别是胃肠道——有时在给药后可持续数天。关于每周使用一次GLP-1药物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8%的患者在一年后停止治疗,而73.2%的患者在两年后停止治疗2。 泵输注方式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1)激素治疗初期时,患者可以按照建议的剂量逐渐增加剂量 (2)连续输注可使患者保持减肥效果,而不会出现可能引起副作用的浓度峰值 (3)病人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停止和开始治疗;副作用由于短效激素而迅速减少。 一旦这些副作用消退,即可迅速恢复治疗 (4)患者可以自由“休假”,意味着患者可以暂时中断治疗,以在工作或私人场合中获得更大的灵活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5)算法开发和机器学习进一步改进治疗效果和耐受性 “我们在糖尿病激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胰岛素泵的潜力使我们将应用范围扩展到其他慢性疾病,” Adocia副首席执行官兼研发总监Olivier Soula说道。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建立泵给药PramExe具有良好耐受性和功效的临床概念证明,同时能够被肥胖者很好地接受。” PramExe是胰岛淀粉样多肽类似物(普兰林肽)和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的固定比例组合配方。 普兰林肽和艾塞那肽是市场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两种激素,并且已经分别显示出对减肥和饱腹感的积极作用。 Adocia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这两种化合物的减重效果与可穿戴式泵配合使用。 Adocia的PramExe组合已做好了在人体中启动临床试验的准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分类,全世界有6.5亿以上的人肥胖(BMI≥30 kg /m²),该组织自1997年3以来宣布肥胖为慢性疾病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每年因超重或肥胖而死亡的人数为280万。 目前,只有2%的肥胖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4,只有激素治疗可能成为减肥手术的替代方法。

摩登3登录_华为马洪波:创新致善,携手并进,加速5G碳达峰

[中国,北京,2021年5月24日] 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主办,华为协办的“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5G技术峰会上,华为无线SingleRAN产品线总裁马洪波就”绿色5G,绿色2025”主题进行发言,建议无线产业“创新致善,携手并进,加速5G碳达峰”。马洪波在该峰会上,阐述了华为对于绿色5G目标网的三大倡议: ● 面向标准产业,倡议引入网络能效评估体系,度量绿色移动网络的“标尺”; ● 面向移动网络,建议通过设备高密化、站点极简化和网络智能化,加速移动网络碳达峰; ● 面向移动行业,充分发挥5G高能效优势,促进业务向5G迁移,加快5G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全社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马洪波“绿色5G, 绿色 2025”主题演讲 ● 引入能效评估体系,成为度量绿色移动网络的“标尺” 对于移动网络产业来说,为了满足人民大众随时随地良好网络体验的诉求,为了万物互联和支撑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更多的5G频谱和更多数字新基建建设,这些新频谱和设备的部署对移动网络碳达峰带来巨大挑战。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流量和能效综合评价体系,驱动更高能效比的创新,技术和设备能快速的被移动产业认可和使用。 ● 建议通过设备高密化、站点极简化和网络智能化,加速移动网络碳达峰 节能等。 华为指出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数字洪水以及能耗压力,需要尽可能将数据承载在5G这个最高效能优势技术上,来减轻移动网络的能耗压力。不仅如此,5G、IoT等移动网络技术在助力各个行业数字化的同时,也在助力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每在移动网络上消耗1度电,那么会帮助社会整体降低10度电,所以充分发挥5G高能效优势,促进业务向5G迁移,加快5G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全社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大家刻不容缓的任务。 马洪波最后总结说到“回顾过去,华为无线过去的二十多年,我们长期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网络能效,走的是绿色之路;展望未来,华为将持续进行技术攻坚,持续发展绿科技,我们希望和运营商、产业伙伴一起,携手并进,助力运营商打造绿色5G网络,并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千行百业走向绿色社会,助力国家3060计划。”

摩登3新闻554258:_5G切片新突破,广东移动联合华为完成公网切片首商用验证

[中国,广东,2021年5月24日] 近日,广东移动联合华为公司基于电力行业的差动保护和视频回传两个重要业务,成功完成基于现网5G公网切片的稳定低时延和上行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等功能的首次商用验证,拉开了5G切片在公网网络的规模商用序幕。 切片技术是5G技术的核心讨论热点。5G切片技术可以通过提供逻辑资源隔离、按需组合、紧贴业务的网络能力,实现运营商5G网络的差异化服务能力与行业客户个性化网络需求的完美结合,为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 在电力行业,目前主网已经实现光纤覆盖,但是作为电网末梢神经的配网没有网络,属于“盲调”状态,而面向智能电网发展需要实现海量连接、安全高效,需要向末梢延伸。对授时要求是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要求,电力系统的各种自动化设备(故障录波器、微机保护装置等)需要精确时钟同步信号,以便统一配变电站、调度所的时间基准,实现自动化控制、故障处理和问题定位。可见配电网络要实现智能化,设备间的精确时间同步已成为关键能力。本次基于3GPP R16标准授时协议和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切片技术并结合低时延高可靠特性,在深圳坂田正海5G智能柜进行了系列化的商用验证。针对时延有诉求的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配电终端)和PMU(Phasor Measurement Unit,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等电网业务,采用差异化、稳健的调度策略,减少丢包概率,提高了链路的稳定性,达到3GPP授时标准的验证,满足了电力行业的业务诉求。 验证结果表明:基于RAN切片技术的业务差异化低时延高可靠功能可以很好做到公网ToB和ToC业务之间的隔离和差异化保障,互不影响,电网业务(ToB业务)最大时延不超过40ms,平均时延由16ms降低到8ms,很好的保障业务稳定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为公网使能5GtoB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力行业的视频回传也是一个刚需业务,主要应用场景有: 1)高清摄像头普遍应用:部署在变电站、发电厂、输电线路杆塔等处,对电力设备、设施、人员进行高清图像采集,通过5G上传到云端进行图像分析以判断设备故障和违章作业行为等,提升电网设施和人员作业的安全运行和安全作业水平,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2)智能巡检业务:采用机器人及无人机等开展输电线路巡线、变电站/发电厂巡检等业务,需要通过5G网络将高清摄像头和智能巡检机器人采集的视频进行实时回传,巡检机器人取代人员的现场巡视检查,提升电网运维效率和质量。 为了同时满足智能手机用户所使用的公网和行业专网的需求,需要使用公网切片技术解决方案,但是随着ToC用户上量对上行容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采用RAN切片优先保障视频业务,并结合上行MU-MIMO技术,在满足上行更多配对以提升更大的上行容量情况下,视频业务可与ToC业务复用共用RAN资源部分,有效保障ToB视频业务的体验,实现了全程视频无卡顿,当前只有华为能提供该技术来保障业务。 今年是5GtoB规模商用元年,网络切片是一种按需组网的关键技术,可以让运营商在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上切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每个网络切片从无线接入网到承载网、再到核心网都在逻辑上隔离,按需提供给各行各业使用。目前,电力、媒体、银行、OTT、工厂和交通等很多行业伙伴已经对网络切片技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希望借此培育创新业务、实现产业升级以及助力实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摩登3新闻554258:_一颗CPU与病魔赛跑

莱伦氏综合征、卡斯特曼病、尼曼匹克病、威廉姆斯综合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病症的名字可能相当陌生,然而对于有些人而言,它们却是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与折磨。 作家阿乙是一位卡斯特曼病患者。2012年,突如其来的病情打乱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咳血、呼吸困难,阿乙终日只能与呼吸机为伴。“患病后,许多日常的小事都变得极为困难,严重时甚至一度让我在生死线上徘徊。”1 然而,作为罕见病患者,阿乙需要忍受的不仅是疾病带来的痛苦,还有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孤独与无助。由于罕见病的生物学机制总是极其复杂,导致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临床患者的招募与试验也极其困难,目前罕见病的诊疗技术远落后于常见疾病,仅5%的患者有药可医。在阿乙患病的最初几年,他也一直面临着无药可医的窘境。 2014年,卡斯特曼病的治疗药物Siltuximab在美国与欧盟获批上市,这为卡斯特曼病患者们燃起了生的希望。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Siltuximab的研发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临床试验更是早在2010年就已开始。2那么,临床试验为何如此耗时? 1 《卡斯特曼患者之困:发病率仅 2/10 万,确诊难,治疗难》健康时报 2021-05-02 2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Siltuximab Christine C. Davis, Katherine S. Shah & Mary Jo Lechowicz 一般情况下,新药临床试验分为三期,I期临床试验一般需要征集20-100名正常和健康的志愿者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安全性资料。II期临床试验通常需要征集100-500名相关病人进行试验。其主要目的是获得药物治疗有效性资料。III期临床试验通常需1000-5000名临床和住院病人,在多个医学中心进行,在医生的严格监控下,进一步获得该药物的有效性资料和鉴定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一阶段也是整个临床试验中最主要的一步。3 在漫长的临床试验过程中,从药物使用的剂量、频率,到服药后的吸收情况与症状变化,试验参与者每一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与数据,这不仅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患者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3 美国FDA新药审批流程 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jsbl/zszc/201411/20141100796702.shtml Leidos是一家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雷斯顿的美国国防、航空、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公司。目前,Leidos和Fortanix正在使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一种独特安全技术——英特尔®软件防护扩展——来帮助简化和加速临床药物试验流程。 英特尔软件防护扩展的核心是一组指令,可提高应用代码和数据的安全性,从而为它们提供更好的保护,以防止泄露或修改。 通常情况下,企业机构必须在确保患者隐私并遵守HIPAA和其它法规的前提下,从医院、诊所和医疗机构收集真实世界数据(RWD)——这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因为所有查询、数据、应用和结果都必须在静态、动态和使用状态下进行加密。 但现在,情况出现了转机。“英特尔软件防护扩展创建了一个可信计算环境,有助于确保数据完整性和隐私,为我们提供了在各方之间安全共享私有信息的工具,并创建一个协作、实时的临床信息系统。这意味着信息可以更快、更安全地进行共享和验证,所需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快地提供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英特尔健康与生命科学总经理Chris Gough说道。 因此,对于正在饱受病痛之苦的患者而言,该解决方案能够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快速、高效经济地将新药推向市场,从而加速挽救患者生命、更快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而提起不同的疾病患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除了药物上市前漫长的等待,另外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便是医保系统数据安全。根据网络安全企业Verizon的统计,过去三年中,有超过93%的医疗保健组织曾经历数据泄露;而在疫情洗礼下的2020年,医疗保健行业已确认的数据泄露事件同比增加了58%。4 核心数据遭遇勒索软件攻击后,医院的整个流程可能停摆,甚至有的病人手术都无法正常进行。今年2月,法国两家医院遭勒索软件攻击,导致其电话系统瘫痪,手术被迫延期。去年9月,勒索软件攻击使美国250多家医院和诊所陷入瘫痪。数据安全遭受挑战的后果可谓人命关天。 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德国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2015年,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快医疗保健行业数字化进程的《电子医疗法案》。2018年已全面实行医疗行业的办公数字化。 4 https://enterprise.verizon.com/content/verizonenterprise/us/en/index/resources/reports/2020-data-breach-investigations-report.pdf 而根据欧盟实行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所有的医疗数据必须在本地存储,因此在进行病患隐私数据联合查询的时候,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就十分必要。 目前,德国的电子医保数据正在利用英特尔软件防护扩展,完成远程数据加载。英特尔技术为遍布在德国的2600万医保用户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环境,去存储、并进行数据的隐私集合求交,充分满足了对数据进行联合运算的需求。 如果说CPU中的一组指令能够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已经足够令人感到惊奇,那么你一定想不到,它所包含的另一项技术还能够被用来预防金融犯罪。 ®®

摩登3登录网站_华大北斗成功完成B轮战略融资,多机构看好北斗高精度应用市场

近日,北斗卫星导航芯片专业研发企业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B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CPE源峰领投,云锋基金、中船资本、TCL资本、江铃汽车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方跟投,现有投资人鼎晖、招银国际、启迪、中航产投进一步追加投资。华大北斗在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后,顺利完成B轮战略融资,再一次为华大北斗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力量。华大北斗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强化产品研发和芯片级产品解决方案的行业市场拓展。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华大北斗”),前身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卫星导航定位芯片设计业务,于2016年12月6日在深圳成立。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从事卫星导航定位芯片、算法、模组和终端产品设计、集成、生产、测试、销售及相关业务,是深圳市政府2016年度重点引进的产业链薄弱环节企业。公司依托一批专业的高学历科研人员以及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30年的研发经验,不断突破卫星导航定位芯片核心技术难关,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近一年,华大北斗还获得了中国IC成就奖“五大中国创新IC设计公司”及“中国先进制造与高科技产业最佳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案例TOP10”、“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等殊荣。 华大北斗同时也是国内卫星导航芯片领域几个“第一”的创造者。国内大陆地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入选国际排名TOP10的专业导航定位芯片厂商(ABI Research研究报告);研发并量产了全球第一款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第一次将北斗双频SoC芯片成功批量应用于国产智能手机;在国内第一个提供了“北斗芯片开放平台”打造北斗芯片“聚力”研发模式。凭借持续创新研发和市场拓展,华大北斗在成立几年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获得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智能家居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体验?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已经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逐渐演化为了现在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事物。智能家居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定义也先后发生了多次改变,从最开始的远程遥控概念到现在的全屋互联,智能家居已经变得越发成熟并接近人们想象中的模样。 智能家居在初步发展期间,一般以产品为核心,围绕全屋场景,相应地打造出符合用户生活习惯的智能化单品,然后利用已有的线下渠道进行销售,同时将研发和市场调研同步进行。当步入到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原有的营销模式已无法支持新兴市场的变化,面对客户需求多变,消费者行为习惯变化等问题,促使智能家居企业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打造线下体验店。随着智能家居企业不断向前推进,线下体验店逐步成为众多企业竞相争夺的“新战场”。萤石布局线下体验店较早,在2019年就已经在杭州开通首家旗舰店,在体验店内设置有厨房、卧室和儿童房等多个场景,为用户创造沉浸式的智能化居家体验,同时也为线下用户提供专业的、一体化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从第一家体验馆在深圳华强北落地,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有超 500 家 Aqara Home 智能家居体验馆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从普通的街边门店,到进驻越来越多的城市核心商圈,Aqara Home 正在以其极致的场景体验及优质的智装服务,让越来越多人认识、接受并享受到全屋智能生活。Aqara Home 选择入驻更多顶级商圈,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在周末假期逛街休闲之余,不经意遇见 Aqara Home 全屋智能生活;在与家人一同体验全屋智能场景时,亲自感受到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贴心和温暖,开始喜欢并选择全屋智能生活。 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一个基本需求便是需要通过智能家电来帮助自己完成一些家务工作,例如扫地、刷碗、开关光源,就像拥有一名管家一样。但是家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居所,用户往往并不希望这名“管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干扰,例如用户在客厅进行健身锻炼时并不希望扫地机器人出现来打扫卫生。在不打扰用户正常生活的基础上,用户对于智能家居的无感化的更高的一个要求便是无需指令便能够做到该做的事情。例如用户夜间起床饮水时,智能家居要能够及时打开夜灯并唤醒饮水机;用户在早上起床后,自动窗帘机要做到及时打开窗帘,但又不能在用户还为起床时便打开窗帘。无感化的实现,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依赖于智能化控制,其在实践中更多是依赖预先设置的自动化动作以及传感器所收集来的运动信息。 Aqara 是绿米联创推出的全屋智能品牌,致力于构建未来智慧生活方式, 期望让每个家都享受科技、绿色、质感、温暖与舒适的智慧生活。截至目前,Aqara已拥有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的超600家服务商,500多家智能家居体验馆,为上万个用户提供了从上门勘测、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到售后维护的专业一站式全屋智能定制服务。 智能家居体验店的兴起不是空穴来风,由于行业市场变化显著,各大巨头企业的入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企业在持续研发产品的同时,打造线下体验店的模式成为布局的必然,但背后也折射出行业一些痛点。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全屋智能不局限于某一款单品智能,通过布局体验店,产品之间互联互通能力的增强,让用户感受到空间智能化带来的便捷。由于行业市场没有统一标准和专业方案,体验店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的产品研发优势和布局闭环生态体系,将很好地解决这一痛点。近些年随着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迅猛,产品研发速度加快,但在后续的安装和售后服务上却“脱节”了,这导致用户对智能化带来的便捷程度产生质疑。体验店模式具备了传统门店的优势,深入区域的集成服务,打通线上和线下,从而解决了用户在安装和售后服务方面的痛点。

摩登3内部554258_智能家居正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智能家居经过多年的市场布局和产品迭代,逐步进入了“深水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愈发增强。受大环境影响和行业市场变化,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市场份额,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是当前智能家居企业亟需面对的难题。本文将从智能家居企业布局市场的角度出发,着重解读企业打造线下体验店背后的痛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很多人都说,周末逛 Aqara Home 智能家居体验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消遣。当智能家居体验成为购物中心里的崭新业态,也意味着全屋智能生活离大众越来越近。智能家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炫酷科技,而是融入生活的品质体验。从第一家体验馆在深圳华强北落地,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有超 500 家 Aqara Home 智能家居体验馆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从普通的街边门店,到进驻越来越多的城市核心商圈,Aqara Home 正在以其极致的场景体验及优质的智装服务,让越来越多人认识、接受并享受到全屋智能生活。 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一个基本需求便是需要通过智能家电来帮助自己完成一些家务工作,例如扫地、刷碗、开关光源,就像拥有一名管家一样。但是家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居所,用户往往并不希望这名“管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干扰,例如用户在客厅进行健身锻炼时并不希望扫地机器人出现来打扫卫生。在不打扰用户正常生活的基础上,用户对于智能家居的无感化的更高的一个要求便是无需指令便能够做到该做的事情。例如用户夜间起床饮水时,智能家居要能够及时打开夜灯并唤醒饮水机;用户在早上起床后,自动窗帘机要做到及时打开窗帘,但又不能在用户还为起床时便打开窗帘。无感化的实现,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依赖于智能化控制,其在实践中更多是依赖预先设置的自动化动作以及传感器所收集来的运动信息。 经过多年的市场布局,智能家居体验店在多个大中城市都有亮相,企业通过体验店还原智能家居场景,给予用户最真实、最贴切的线下体验。随着行业风口越吹越大,智能家居行业对于这种新模式还在持续落地。 通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未来智能家居企业将纷纷试水体验店,行业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成熟的技术和创新产品,会持续发力体验店模式,将实景交互系统体验带给客户,提供智能服务一体化体系,从而解决智能家居在服务落实时的一大难题。体验店内的智能单品,通过功能演示,与全屋家居进行智能联动,打造智慧空间场景化模式,同时将会对接线上,将二者相互打通,以线下专供产品线的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获得用户的肯定。 据悉,近期Aqara Home 还将广泛进驻更多全国Top商场,有望在今年实现全国商圈网络的高密度覆盖,通过城市-商圈-门店的服务布局,真正将全屋智能生活方式分享给用户、将智装服务覆盖到千家万户。希望在每个城市的 Shopping Mall 里都有 Aqara Home 全屋智能生活相伴。未来,期待随着智能生活的普及和覆盖,Aqara Home 智能家居体验馆能与更多优秀购物中心一同打造智能生活购物场景体验,为广大消费者开启智慧生活大门。 当下智能家居用户最大的一个使用痛点便是智能语音助手无法准确识别自己所下达的命令,用户往往需要特意说出相应的关键词,语音助手才能识别用户的意图,但是其目前还是不能准确领会用户下单的长句指令。这样的情况也导致了用户有时不得不反复对语音助手下达某种指令,使其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引擎来记住自己所想要的表达的意图,这样的场景仿佛就像是在和AI“讲道理”。因此,用户希望未来的语音智能助手能够更加智能,更清晰准确地对语音指令进行语义分析,甚至能够完成长句指令的理解与处理。

摩登3登录_华为被制裁两年后,EDA作为中国解决芯片产业短板怎么样了?

电子自动化软件(简称EDA)全球市场规模不足百亿美元,净利润更是低于15%。而且,由于EDA行业存在很高技术壁垒的缘故,很多公司都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这导致我国EDA市场长期被海外厂商霸占。不过,近两年半导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EDA作为中国解决芯片产业短板的关键所在,也受到资本的高度重视。 电子设计自动化(英语: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缩写:EDA)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包括布局、布线、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等流程的设计方式。 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出现之前,设计人员必须手工完成集成电路的设计、布线等工作,这是因为当时所谓集成电路的复杂程度远不及现在。工业界开始使用几何学方法来制造用于电路光绘(photoplotter)的胶带。到了1970年代中期,开发人应尝试将整个设计过程自动化,而不仅仅满足于自动完成掩膜草图。第一个电路布局、布线工具研发成功。设计自动化研讨会(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在这一时期被创立,旨在促进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发展。 电子设计自动化发展的下一个重要阶段以卡弗尔·米德(Carver Mead)和琳·康维于1980年发表的论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导论》(Introduction to VLSI Systems)为标志。这一篇具有重大意义的论文提出了通过编程语言来进行芯片设计的新思想。如果这一想法得到实现,芯片设计的复杂程度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用来进行集成电路逻辑仿真、功能验证的工具的性能得到相当的改善。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设计项目可以在构建实际硬件电路之前进行仿真,芯片布局、布线对人工设计的要求降低,而且软件错误率不断降低。直至今日,尽管所用的语言和工具仍然不断在发展,但是通过编程语言来设计、验证电路预期行为,利用工具软件综合得到低抽象级(或称“后端”)物理设计的这种途径,仍然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 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设备,同芯片精度直接相关,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而作为芯片设计工具的EDA,是芯片设计方案同半导体物理世界的连接,重要性比肩光刻机。 芯片设计的复杂性、精细性,使得手工绘制芯片完全无法实现。EDA工具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存在,甚至被称为“工业之母”。 然而,全球EDA的市场规模却同其重要性严重不符,不过百亿美元,净利润不足15%。 同时,全球EDA市场被Candence、Synopsys与Mentor Graphics三大巨头所占据。中国90%左右的EDA市场,也被这三大巨头垄断在手中。 此外,EDA软件有着极高的技术门槛,是业界公认最难攻克的工业软件之一。 最近几天,有关于EDA软件又被大家推至了风口浪尖上。起因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一席话,他表示离开了国外的EDA三巨头,芯片肯定是能够设计的,只是芯片设计的效率低了,没那么轻松了。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天下并不都是它们的,这句话明显是大有深意的。在我看来,那就是表示国产EDA中也有佼佼者,能够一定程度上取代国外的EDA软件。 对华为来说,2019年5月17日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北京时间当天凌晨,华为突然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受到美国的第一轮打压。第一轮的打压手段主要是两个:断供美国芯片和软件,断供芯片设计必需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在中国“缺芯”之痛里,除了广为人知的光刻机,EDA工具也是命门之一。这是一种对芯片进行自动设计的工具,特别是目前一颗芯片集成了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晶体管,肉眼难见,人工已经无法完成时,EDA自动化设计工具更是不可或缺。而目前国内85%的EDA市场份额被美国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大巨头垄断。 自华为被制裁后,国产EDA工具进入战时状态。按照惯例,一个EDA工具签订购买合同,一般授权3年。事实上,被美国制裁后,华为内部也制定了一个EDA工具3年替代的方案。 如今两年已经过去,AI财经社获悉,国产EDA在单点上取得突破,但还不能像美国巨头那样提供覆盖全部设计流程的平台。如果把国内所有企业的能力加起来,它们能覆盖的芯片设计流程在10%以内。 近几年中国在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打压,而这也间接地激励了中国进一步的发展,现在中国芯片顺利崛起,国产EDA获得了8nm工艺技术认证。如今不少外国媒体纷纷开始担忧,难道中国现在已经能够摆脱美国控制了吗? 据报道,国内著名的EDA软件厂商正式宣布,他们投入大量资金所研发的EM仿真套件已成功通过三星晶圆厂的8nm低功耗(LPP)工艺技术认证,这也意味着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芯片制造将迎来崭新的发展。 此次国内EDA成功突破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外国媒体展开热议,他们纷纷表示现如今中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研制高端芯片产业链的最后一步,可以说现在“中国芯片”拼图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步,这也意味着我国想要彻底实现自主化芯片产业链指日可待。 而一旦我国成功实现自给自足,西方国家将彻底失去限制我国的工具,换句话说我国的实力越强大,底气就会越足,其他国家也越不敢对中国轻易动手。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试图在中国芯片发展初期阶段就遏制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现在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这种限制,迎来崭新的发展。 而国产EDA工具不断升级、更新,也会打破海外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巨头厂商垄断EDA工具市场的局面,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乃至国际半导体产业发展。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在高端市场,国产EDA工具和海外三巨头的EDA工具还是有着明显差距。 综合来看,大量人才回国振兴EDA市场的确是个好消息,但也要知道,打破海外巨头对高端EDA市场的垄断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目前,海外EDA巨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都要高于国内企业。中国想要在EDA领域实现突破,反哺半导体产业链,就必须在EDA市场持续加注。 你认为国内芯片设计厂商使用国产EDA工具设计高端芯片还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