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登录_全球多晶硅价格劣势剖析:8大跨国公司垄断技术

  “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在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工业区的公路上,矗立着这样一块广告牌。粗大的管线、巨大的三氯化硅罐、蓝白的厂房,近2万名忙碌的工人,已投产5000吨多晶硅产量的生产线,赛维LDK的目标是1.5万吨最大的单体多晶硅料生产线。   中国多晶硅企业正面临着国外劲敌的挑战。在这场争夺战中,已经历练过一场野蛮生长史的中国多晶硅,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又能否占据话语权?   价格劣势剖析:8大跨国公司垄断技术   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种争夺战中,单从价格上来看,中国企业已略输一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可再生能源协会人士说,光伏行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中国的多晶硅组件98%靠出口,中国的光伏组件企业也进口国外的多晶硅料。就多晶硅料方面,现在国内企业生产的多晶硅卖50—60美元每千克,国外生产的多晶硅料卖48美元每千克,到底买谁的,很明显。   “国外一些企业已经能做到30美元每千克的成本,但国内大多数企业成本仍然在50美元左右。”他透露,“多晶硅现在的状况又在引起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的重视,国家能源局已经在业内了解该数据的背景,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解释,之所以中国多晶硅成本这么高,是因为多晶硅料并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企业都是规模化和高度自动化,而中国大多数多晶硅料企业都是成套引进国外设备,并不掌握核心技术。   无锡尚德一位负责人说,该公司硅料的购入价是每千克53美元,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多晶硅企业成本大概是40—50美元每千克,只有很少企业能做到30美元左右。   为什么国内成本会被拉得如此之高?   上述可再生能源协会人士说,多晶硅技术一直是被国外8大公司垄断,中国最早的多晶硅技术是从俄罗斯引进,可以用但不是特别先进的技术。   “虽然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些消化和吸收,但是总体上,比发达国家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能耗高,一个是产品质量不太稳定。”他说。   造富神话终结:野蛮生长史面临危机   可再生能源协会人士说,现在是多晶硅产业关键的时刻,“过了这个关你就站住了,过不了就永远给别人打工”。   在他看来,“大部分多晶硅企业都是一次次地买设备、买技术,一个设备一个技术能卖很多次,国外企业偷着乐”。   “中国的多晶硅产业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一位多晶硅企业人士这样描述行业现状。   他介绍,最早的光伏行业是一个很小的工业,很边缘,也只有很少的人在做。2003年左右,德国出了一个光伏补贴政策,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就此打开。   “当时因为欧洲市场非常大,以前做这个行业的人太少,产品供不应求。”他回忆过去的好日子,“那时候,只要硅料质量能过关,马上就能卖掉,都是400美元1千克。”   随着市场的培育,又有一些并不是光伏行业的中国企业进入,比如赛维LDK,“这些人可能有国际市场的经验,或者相关产业的经验,比如半导体,或者电器”。   造富神话引来更多中国人进入多晶硅料行业,直到国家发改委出台规定提高多晶硅准入门槛,限制3000吨以下多晶硅项目进入。   但现在,供不应求、是货就能卖的多晶硅暴利时代结束,硅料价格和市场投资也回归理性,等待进入者和即将进入者的将是拼产品、拼成本的“贴身肉搏”。   “虽然国内多晶硅料有缺口,也需要进口,但是相比国外30美元每千克的成本,中国多晶硅提纯产业的成本仍然在40—50美元,但现在市场售价也就50美元左右,怎么赚钱?”另一位多晶硅企业负责人不满地说。  

摩登3注册网站_2011全球半导体巨头的中国战略布局分析

  2010年12月初在北京召开的瑞萨电子中国论坛上,“扎根中国 服务中国”成为了其中国区总经理CEO郑力演讲的题目。此次瑞萨的中国战略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销售MCU、SOC等产品,而是从IC设计到制造业务在中国的全方位重组,立志3年内专为中国客户设计与制造千款MCU新品。   2010年4月瑞萨与NEC的合并是全球半导体业界的一件大事,而今跻身全球三甲的瑞萨也早已在中国布局了不少棋子。中国最早与海外合作的半导体公司首钢NEC,及“909”工程的代表华虹NEC,都显示着这家日本公司的战略眼光。假如瑞萨北京与苏州的封测厂产能相加,31.5亿元的销售额将在2009年的中国封测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4。   回顾2010年的中国信息产业,LED似乎成为PV后的又一拨席卷全国的热浪,而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似乎已日趋平静。与之相反,包括瑞萨在内的世界前10大半导体公司几乎都在中国积极布局。据台湾拓 统计,2009年中国手机、计算机及电视机的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49.9%、60.9%和48.3%。全球第一IC消费市场的重要地位让中国成为了半导体玩家的必争之地。   Intel大连厂10月26日正式投产也是201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件大事。Intel封测厂落户成都7年,英特尔三次向成都厂追加投资,使其在成都的总投资达6亿美元。据英特尔成都公司总经理卞成刚介绍,英特尔成都工厂承担了英特尔全球超过50%的芯片封装任务,产能全球排名第一。   也是在2010年10月,AMD中国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北京设立公司的第二全球中心。11月8日,AMD又宣布苏州工厂扩建,产能提升一倍,并将把AMD苏州工厂打造成集组装、测试、打标和封装职能于一身的综合工厂。   不仅两大CPU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演绎着市场争夺战,存储器巨头们也在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土地、税收与成本优势。Micron在武汉与中芯展开的新芯争夺战是今年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Micron没有成功入主新芯,但其西安的后道封装厂已成功量产。Samsung的苏州封测厂2009年的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并有消息称其计划以合资方式在中国大陆设300mm DRAM厂。Hynix无锡厂目前月产能已达16万片12寸晶圆,产能占Hynix的一半,占全球DRAM产能11%左右。Hynix表示无锡厂的总投资将于2010年底攀升至55亿美元。此外同样位于无锡的Hynix合资企业海太半导体已开始进行封测业务,每月产能达1亿片1G DRAM。   以TI为代表的逻辑器件公司也不甘落后。借壳成芯,在成都建立首个中国全资工厂是2010年10月TI的一个大手笔,成为媒体热议“抄底”中国半导体的成功范例。有消息称,意法半导体在深圳的封测厂正在积极扩产,计划到2012年产能翻番,在无锡与海力士的合资工厂也是这家欧洲巨头富有远见的一步棋。   布局一词来自围棋,通常围棋开始的前50步左右称为布局阶段。布局是贯彻棋手战略思想的关键,也是在旗鼓相当的选手间决定全局成败的关键。聂卫平称霸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几年,号称前50步布局天下第一,从而被冠以“中国棋圣”的美誉。   产业布局是领导者的艺术,在我们由衷钦佩跨国公司富有远见地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当中国广大的土地从东北到广东,从上海到成都遍布跨国公司半导体工厂时,中国业者是否也需要思考在这张棋盘上我们的位置?芯片制造是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的行业,面对崇尚“快速致富”的社会大环境,中国半导体业者要做到独善其身并非易事。但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半导体产业假如在布局阶段就远远落后竞争对手,要在中盘与收关之时赶超必将难上加难。

摩登3注册开户_英特尔在爱尔兰投资5亿美元建晶圆生产基地

  电子工程网讯:据当地消息,英特尔公司即将重新使用其莱克斯利普的晶圆生产基地14,拟投资额约5亿美元。该基地将在两年后竣工,届时将为当地提供200多个技术工作岗位。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该投资有望确保目前已经运营中的三个晶圆基地工作岗位的稳定。   Fab 14在2009年夏季关闭,减少298个工作岗位,同时英特尔公司在爱尔兰拥有的晶圆生产基地缩减至三个;分别为Fab 10、Fab 24以及Fab 24-2。2010年2月,英特尔公司停止了Fab 14的运作。   如果莱克斯利普基地被选为下一代微处理器中心基地,那么该5亿美元的投资将带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浪。也有人认为,莱克斯利普基地在英特尔准备生产450mm晶片的过程中作用重大。   爱尔兰时报引用英特尔公司爱尔兰副总裁兼运营总经理,Eamonn Sinnott的话,他指出,“我们能够说服Paul 英特尔总裁欧德宁先生,没有别的地方能比莱克斯利普更能创造利润了。不管成本多高、生产率如何、质量怎样,唯一要做的就是为客户服务。”   推进投资   英特尔爱尔兰管理层多年来一直在忙于推动在当地进行的投资。没有此次的投资,莱克斯利普生产基地将走向其尽头。   至于爱尔兰投资发展局(IDA Ireland)此次会给予英特尔多大的援助,目前还不得而知。   爱尔兰投资发展局总裁Barry O‘Leary先生指出,“全球领先企业如英特尔,已经在爱尔兰的投资而已达70亿美元,还继续选择在此处投资约5亿美元,这对爱尔兰作为全球投资竞争地来说,意义重大。英特尔是全球的一个领头羊,此次投资对爱尔兰来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战略性投资。仅从此次投资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给建筑行业、合同行业以及全职工作带来的超过1000多个工作岗位来说,就足够让人欣慰了。”   他还指出,“高端制造业将继续作为爱尔兰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因素;此类资本投资加上训练以及技能提高类的联营投资,将使爱尔兰经济得到真正的转型。”

摩登3娱乐怎么样?_山寨猛于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神话

  电子工程网讯:“山寨”已经不是个新名词。随着近年来“山寨”势力的壮大,从服装、医疗产品、奢侈品、汽车到电子消费品,各行各业都将知识产权侵犯视为收益流失的罪魁祸首。更有人为“拷贝之风盛行导致民族才智枯竭,国家创新能力积弱”而忧心忡忡。在众人眼里,“山寨”一时如同洪水猛兽。   对任何现象加以评论最忌讳的就是以偏概全,妄下定论。事实上,一旦摘下了“山寨产品等于粗制滥造”的有色眼镜,去重新审视那些或充满灵气令人眼前一亮,或荒唐不羁让人啼笑皆非的大胆试验 (比如苹果皮(ApplePeel)这个产品,其硬件模块由深圳一位22岁的年轻工程师研制),人们就会发现,在市场生存法则下,“山寨”经过不断进化,早已不是仿冒的代名词了。这种进化横跨不同阶段,齐头并进,造就了目前“山寨”现象的多元化和复杂局面,也反映出中国产业重心 “从制造到创造”这一过渡时期的生机与多变。   “山寨”的初级阶段是模仿,而且是拙劣的模仿,不过这些仿冒品并非为了吸引在中国的西方消费者。通过融入鲜明的本地色彩,仿冒品生产者试着发现和把握先前被忽略的本地市场的特定需求。他们解构设计,但又通过材料的运用、过程的演绎和哲学内涵的诠释,重塑设计对象。这和西方学校教授的设计理论如出一辙。   但随着仿冒经验的积累,“山寨”开始不满足于以更快的速度做出更精妙的仿品(比如原作发布19天后就震撼上市的山寨iPad)。此时的“山寨”进入了进化的中级阶段,也是目前的主要状态:在拷贝基础上,捣鼓出一些颇受欢迎的疯狂发明,很多设计甚至引起大公司开发团队的注意,虽然在用户体验方面仍令人不敢恭维。艾美图推出的迈克尔·杰克逊(MJ)手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在手机背面用激光刻上MJ的形象,受到了对MJ有追思之情的用户的追捧。由于缺乏政府监管机制,整个产业目前不但没有被打压,反而在一天天壮大。但从过往来看,中国并不是唯一不惜打破所谓国际惯例来保护产业,并换取经济增长的国家。   “山寨”的高级阶段,目前已有所触及,但尚未完全打开局面。在未来,“山寨”或许能依靠人才、决心和运气来真正把握中国市场的特质,打造出独一无二甚至超过原作的产品。这样的超级“山寨”会出在哪个行业?是否会引发中国品牌的改朝换代,或者像MediaTek在台湾那样对国际大牌造成冲击?又或者新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因此横空出世并颠覆现有的行业规则?这些至少不会发生在消费电子行业,因为比起硬件开发能力,“山寨”的软件设计和世界一流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这样看来,“山寨”作坊里产出的远不止是低劣的仿品,而充满了创新的萌芽与雏形。但为何“山寨”依然为人所不耻呢?因为随着“山寨”创意产生的时间和成本趋近于零,那些耗费大价钱和精力的“正规军”创新项目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势必大打折扣。但这种“不耻”很难形成集体意识,到底谁才是新想法的拥有者,它又凭什么能保证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呢?这些问题,就好像坏主意和好主意的定义一样,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更不用说什么才是无懈可击的设计或者知识产权了。由此说来,我认为,至少在中国,建立设计专利制度在短期内并不完全可行。青蛙设计策略总监RaviChhatpar曾说,“你唯一的选择是比你的对手更具新意”。因此,以更快的速度将新想法变成现实,才是目前原创保卫战最现实且有效的策略。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2011平板产品市场技术:3D成高端电视标准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HIS iSuppli的一份新的调查报告显示,诸如苹果公司的iPad平板产品大批量涌现,扰乱了全球显示行业市场;在此情况下,显示器厂商不得不设法满足平板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导致了库存的不稳定。   根据该研究公司最新的预测,2011年,全球平板产品的出货量有望翻三番,增加至5760万单位。苹果公司有望继续占领市场主导地位,今年(2011年)市场占有率为70.4%,而到2012年,市场占有率将上升至61.7%;但是苹果公司的这种主导地位将受到三星电子公司、惠普、加拿大RIM公司、戴尔以及大量其他公司的挑战。根据消费电子协会的数据显示,上周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中,展出了约80%的平板产品。HIS显示部副总裁,Joe Abelson指出,市场对平板产品的需求将导致对上网本和笔记本显示器的需求疲软。   “由于平板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存在许多未知因素,显示器供应商们不得不对他们的客户投下赌注。”Abelson指出,“在2011年,由于平板不同的尺寸和规格,平板市场行业库存波动极大,一些未曾使用过的显示器很可能被进行折扣处理或者直接废弃掉。”   在一份单独的报导中,信息网络市场调查公司指出,Media Tablets 吞并了上网本和智能本市场,将会影响HDD的销售,因为平板市场要使用固态硬盘(SSDs)。   据网络信息市场调查公司预测,2011年平板机的销售将会超过5400万台,而这些平板机使用的都是SSD而不是HDD。该公司认为,2010年HDD市场受到了Media Tablets超过1700万台的销售额的冲击,将进一步受到Media Tablets取代HDD笔记本电脑势头的巨大影响。   据HIS预计,2011年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MOLED)显示器的生产将会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对新材料的大量投资、处理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将使得三星公司—目前唯一的AMOLEDs供应商—以及LG和其他一两家显示器公司将AMOLED在移动设备市场的穿透率更大。同时2011年也是特别版AMOLED电视从交易展退回零售的时间。   根据HIS报导,2011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就是3D作为高端电视的标准的出现。尽管3D在2010年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但是该3D系统却受到其差性能以及内容匮乏等的负面影响。但是在2011年,许多高端电视将把3D系统添进去。虽说这种做法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这种做法风险巨大:尤其是早期购买这些高端电视的客户在一两年内发现他们购买的电视已经过时了,因为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大量先进的电视技术,例如裸眼3D技术等。

摩登3登录网站_2011年全球3D手势识别技术市场格局分析

  3-D手势识别将不再只是小儿科了。自从3-D手势识别首次出现在任天堂(Nintendo)的 Wii无线游戏操作界面之后,MEMS感应手势识别技术就不断延伸到智能电话领域,并将占领绝大部分用户界面。   自从任天堂的Wii 2006版本颁布之后,其竞争者就已经纷纷开始公布各自的3-D手势识别处理技术。索尼公布了其PS手柄控制器;微软Xbox Kinect开辟了免持游戏界面之路。   苹果公司首次利用为电子机械感应器而研发出更直观的智能电话界面;在2007年为iPhone添加了MEMS加速计功能,2010年又添加了MEMS陀螺仪。各大竞争者竞相效仿,shake-to-undo、 lift-to-answer以及 face-down-to-disconnect类的3-D收费类项目将出现在标准智能电话中。   目前,消费类OEMs在其产品线中都添加了3-D手势识别功能。有些使用经GestureTek 公司授权的摄像头技术;有些使用Hillcrest Laboratories公司或者Movea公司授权的MEMS技术。Movea公司拥有250多项相关专利,涵盖了诸如利用陀螺仪控制光标的技术;Hillcrest公司拥有100多项相关专利,其中包括利用陀螺仪加速计追踪运动的专利。两家公司都为3-D手势识别研发人员提供了增值软件开发工具。   Google也给其Android OS Gingerbread操作系统添加了MEMS手势识别应用程控界面,能够识别倾斜、旋转、戳以及划等手势。   首家将加速计与陀螺仪融合在一块芯片上的MEMS芯片制造公司,InvenSense创始人 Steve Nasiri先生指出,“运动处理技术终于得到了认可。我们相信智能电话手势处理以及手势识别硬件将会变得如手机摄像头一样普及。”   InvenSense公司的陀螺仪以及加速计/陀螺仪整合芯片中植入手势处理器来执行复杂传感器融合算法,这种算法在进行用户手势识别时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免除了应用处理器端的计算任务。该公司计划在来年进行在单芯片上融合加速计、陀螺仪以及磁强计(电子罗盘)的研发。   InvenSense公司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的运动处理数据库是首批使用3-D手势识别的电视遥控器以及首批将其作为主要手机功能的智能电话(例如仅需将手机放置在耳旁就能接电话等)。两者都是LG电子产品。LG的3-D电视Infinia生产线中使用了该新式遥控器。被认为是最薄智能手机的LG9.2毫米Optimus Black智能手机也能识别几种独特的手势指令。   其他MEMS芯片厂商同样也将手势识别算法加入到其加速计以及陀螺仪中。例如,Kionix公司提供了大量内建手势识别算法模块,其手势设计软件开发组件能让OEMs设计他们自己的手势控制器。   Kionix CEO,Greg Galvin先生指出,“电视遥控器研发者们正在大势将手势识别技术加入其遥控器中,同时要求广泛使用这些运动技术。这里就是需要将视听数据列输入电视中,让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控制器,就能转换频道、下载音乐、查看自己的图像库、编辑文档或者浏览网页等。   Galvin先生说道,“在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上运行应用程序并浏览网页内容,需要一个点击式与手势控制都非常精确的遥控器。对这类应用来说,则需要MEMS。”   智能电视时代   Hillcrest创始人兼CEO,Dan Simpkins宣称2011年为“智能电视时代”,他指出,“50多年以来,全新输入技术首次出现在电视市场上。”Hillcrest的Loop pointer无线鼠标,是为将电脑与电视进行链接的用户所设计的,他们的IPTV使用Kylo Browser(一种转为网络影片而生成的浏览器)。   LG在CES上展出的新式遥控器使用了Hillcrest的Freespace手势识别技术,用户可以使用该触摸屏界面来浏览网页以及传统的电视内容。   其他竞争对手包括菲利普(Philips)的懒人遥控器uWand。菲利普的这种手持遥控器,装有一个红外摄像头,能够感应电视上的红外信标,从而无需陀螺仪便可精确定位遥控器选项。其他大多数IPTV遥控器则使用了MEMS陀螺仪。   Movea公司在CES上宣布,笔记本电脑键盘供应商Sunrex公司(台湾)将在今年年末推出一款键盘,该键盘将会使用Movea公司的3-D手势识别MEMS MotionIC 平台和SmartMotion技术。   Movea公司全球市场总监,Dave Rothenberg先生指出,“下一代新式遥控器将会识别各种新手势。例如,父母会将电视节目中的成人内容通过他们的空中手势锁住,而当他们的孩子试图收看这些成人节目的时候,他们所做的行为就会激活。”  

摩登3注册网址_华为忧知识产权外泄起诉摩托罗拉 诺西收购延迟

  北京时间1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华为周一对摩托罗拉提起诉讼,希望阻止诺基亚西门子网络(以下简称诺西网络)收购摩托罗拉网络设备业务,因为这笔交易有可能导致华为的知识产权被泄露给第三方。   去年7月份,摩托罗拉同意以12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大部分网络设备业务出售给诺西网络。本周一,华为向美国芝加哥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止这笔交易,直到这笔交易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得到解决。   华为表示,摩托罗拉与华为一直有合作关系,自2000年以来摩托罗拉一直以“摩托罗拉”品牌销售华为的产品。华为表示,摩托罗拉将网络设备业务出售给诺西有可能导致华为的技术泄露给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华为对外事务副总裁普卢默(Bill Plummer)表示:“华为与摩托罗拉签署了为期10年的协议,但我们并没有允许摩托罗拉将我们的知识产权转让给第三方。”   摩托罗拉已经分拆为两家公司。目前,分拆之后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尚未对此发表评论。诺西网络上个月表示,这笔交易原本可以在去年完成,但由于中国商务部对交易展开反垄断调查,因此被推迟到今年第一季度。   华为的诉讼将摩托罗拉分拆后的两家公司(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以及诺西网络均列为被告。去年7月,摩托罗拉曾对华为提起诉讼,称华为通过精心策划窃取摩托罗拉的商业机密。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全球前10大芯片采购商市场构成版图分析

  据Gartner的统计,以HP为首的全球十大半导体采购商在2010年共消费半导体芯片1043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34.7%。   Gartner认为2010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3003亿美元,与09年相比增长33.7%。   2009年的前10位采购商中有8家仍在2010的前10中,其中三家来自美国,其它来自亚太地区与日本,Nokia是唯一来自欧洲的厂商。   推动2010年高增长的是移动PC、智能手机与LCDTV市场。其中PC供应商包括HP、Apple、Dell及联想。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移动PC市场的大幅增长、三星电子在智能手机中的成功突破,而Nokia似乎遇到了麻烦。三星、索尼、东芝和Panasonic要感谢LCDTV的增长,这些公司在设计中都有新的创意。   作为新一代垂直集成公司的代表,苹果提供了硬件、软件与服务,产品包括PC、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这些产品的生产都是外包给OEM。尽管苹果的TV业务仍很小,但是苹果正积极投资开发IPTV,机顶盒等。另一家Google也正开发它的TV市场平台。Gartner相信在未来几年内TV服务平台市场将有高的增长。   Gartner的高级分析师MasatsuneYamaji认为,从总市场量来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对于各类器件提供了最大的市场机会。   

摩登3登录_白色iPhone4再次亮相 C网版或先期问世[图]

  看样子白色iPhone4真的要来了,继先后在沃达丰和百思买库存系统中亮相之后,这款苹果手机如今又出现在了运营商AT&T的网上营业厅中。根据海外媒体BGR的报道,在AT&T的网上营业厅中日前也开始出现了两款白色iPhone4 16G版和iPhone 4 32G版的选项。由此,坊间预计在二月底或三月初的时候,白色版本iPhone4将开始在全球各地大规模面市。   或为营销手段   此次白色iPhone4的出现虽然在时间上与苹果官方承诺的春季发货时间较为吻合,但似乎看起来带有更多营销手段的痕迹。很显然,对运营商AT&T来说,白色iPhone4出现的这个时间选的很好,在CDMA版本问世之前或是下一代iPhone来临之前,可以利用白色版本配上合约将用户再留住2年。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中国企业抱团效应:三星面板话语权弱化

  虽然三星一直不愿意正面承认,并在努力尝试着联合芯片企业巩固面板市场领军地位,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随着LGD、友达等面板企业与中国大陆整机企业抱团效应的逐渐显现以及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奋起直追,前几年三星在面板业欲打造的寡头主导式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其在面板领域的话语权也被削弱。   从三星面板的全球表现来看,其近来发展得不是很如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三星在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方面的步伐放缓。两年前,三星高调喊出2010年跳过第10代线直接上马第11代线,但目前显然没有得到验证。去年10月1日,夏普抢先一步,实现了第10代线的量产。这给一直将自己视为面板业领头羊的三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其次,从市场占有率方面来讲,三星液晶面板的出货量也一直受到第二名LGD的挑战。DisplaySearch统计数据显示,借助中小尺寸市场的优势,LGD在液晶面板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越三星。2010年11月,LGD液晶面板出货量市场占有率为27.5%,居于首位;三星为23.5%,位居第二;新奇美为17.8%,友达光电为15.8%,分别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不过由于三星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仍有优势,所以从营收上看,三星仍旧高于 LGD,但这种差距在缩小。2010年年初时,三星与LGD的差距高达3个百分点,到了11月份,差距仅为0.2个百分点。   最后,三星举报其他企业操控面板价格而树敌太多。去年关于面板巨头操控液晶面板价格的消息不断,最近的一次则是三星作为污点证人,举报“手足兄弟”LGD和中国台湾四大面板厂操控面板价格,导致LGD和中国台湾四大面板厂被罚,三星则因举报而免于处罚。这直接导致三星在液晶面板市场的地位下滑。   全球市场的表现不如意也直接导致三星在中国市场走下坡路。虽然三星在中国苏州投产第7.5代线的项目前不久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但这并没有让三星摆脱尴尬的局面:   第一,三星获批的是第7.5代线,这是一条比较“尴尬”的生产线。2009年前,中国大陆普遍把第6代线称为高世代线,但2010年其他企业纷纷上马第8.5代线,中电熊猫甚至意欲上马第10代线,第7.5代线已经不能被称为高世代线了。所以,相比LGD轰轰烈烈的动作而言,三星至今对其获批的第7.5代线都没有明确的远期计划,这是它的尴尬所在。   第二,三星在中国市场的盟友在减少。在高世代线普遍没有落户中国大陆之前,三星面板是很多整机企业的理想选择。2008年,TCL液晶模组项目动工,当时三星电子作为合作伙伴为该项目提供液晶面板技术等相关支持。但是随着2009年TCL自己建立“华星光电”,涉足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三星和TCL这种以前稳定的合作关系变得不再稳定。LGD则牢牢锁定着创维,康佳也在龙飞二期的对面建设自己的模组厂。这样,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坚定盟友只剩下海信,不过随着2011至2012年中国大陆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相继量产,海信的选择面越来越广,其是否会对其他面板企业产生兴趣,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