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平台开户_谁是最强打工人?这类开发岗位平均月薪超3万元!

一直以来,程序员的薪资都是大众关注的话题。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程序员是一份高薪职业,即便是刚毕业出来找工作的应届生,似乎也能随随便便月收入过万。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下面这份数据或许能给出答案。 全球程序员薪资对比 1、中美程序员年薪相差近5倍 近日,智能招聘平台Code Submit统计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软件开发者在2022年的薪资状况,并对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排名。 首先,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程序员年薪最高的是美国,达到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8万元); 随后依次为瑞士、以色列、丹麦、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瑞典,这些国家的程序员年薪均在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万元)以上; 而中国程序员的平均年薪则为2.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在榜单中排名倒数第9位。与之相比,中国程序员的收入算不上高薪。 按此计算,虽然中国程序员的月薪已经破万,相比大多数打工人高出不少,但如果算上其它方面的支出,可能中国程序员的生活幸福指数还不及普通打工人。 一方面,国内的程序员主要扎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这些地方更适合科技型企业发展,对于程序员等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更高。然而,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虽然薪资略高一些,但这也意味着将要承担更高的生活成本。这其中,租房成本就占据了大头。 另一方面,很多人只关注程序员的高薪,却忽视了他们经常熬夜加班的事实,有不少程序员甚至还要加班到凌晨。在行业内有这样一个认知,程序员大多是秃头,一旦35岁之前爬不上较高的管理层,就很可能会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说,程序员虽然享受着更高的薪资,但同时也承受着其它行业少有的压力和困难,他们的收入与付出是等同的。 2、美国喜好Go,中国偏向Java 除了各个国家的薪资水平有所差异之外,程序员所用到的代码也会造成薪资的差异。比如在美国,写Go语言最赚钱,年薪可达1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5万元);在中国,Ruby语言很少有人用,但在美国却很吃香,薪资水平也相对较高。而薪资最低的还要数SQL语言,为8.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1万元)。 相比之下,在我国比较吃香的语言是Java和JavaScript。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门语言在德国、法国等其它国家的排名比较靠后,且薪资处于一种很低的水平;而Go语言在其它国家就很吃香,薪资也相对较高。 看到这里,自己想学什么语言,心里应该有点数了吧! 对于程序员来说,不同的工种也决定了薪资的高低。下面,再看一组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事开发工作的平均薪资最高为110140美元(约合人民币78万元),程序设计的薪资则在105310美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而一般行业的计算机年薪为91250美元(约合人民币65万元),普通行业的薪资水平才41950美元(约合人民币29万元)。 由此可见,计算机行业算是所有职业的佼佼者了。 国内研发岗位薪资现状 看完全球排名,下面再从国内的角度对比一下各类研发岗位的薪资情况。 1、元宇宙行业最有“钱”景 近几年受疫情和内卷的影响,程序员这个行业好像越来越不好干了。特别是从2021年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火爆之后,大批元宇宙相关岗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上,比如耳熟能详的元宇宙社交、虚拟人、区块链、底层技术搭建等,这些与元宇宙相关的研发岗位需求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元宇宙行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1-7月,全平台元宇宙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为18515元/月。在薪资TOP 20岗位中,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数据架构师、移动开发、机器视觉等岗位平均薪酬均超过3万元。这其中,深度学习更以39971元/月位列榜首。 可以说,元宇宙行业的高薪分布“金字塔”效应明显,“塔尖”所需技术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技术牛”的收入水平一骑绝尘。 从技能层面上看,不同技能的平均薪酬略有差别。在研发岗位中,要求掌握“模式识别”(属人工智能技术范畴,包括语音识别、指纹识别、数字水印等)技能的岗位平均招聘薪酬达39546元/月,远超第二名“音视频编解码”(33015元/月)。 而在薪资TOP 10技能中,有8种技能平均招聘薪酬超过3万元/月,足见以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为支撑的元宇宙发展“钱”景。 此外,技术岗位对于求职者的要求不仅限于编程、算法等技能,还需要熟悉更多开发环境,因此复合型人才更为“吃香”! 2、VR/AR人才需求占据半壁江山 从岗位特征来看,招聘体量较大的细分领域包括VR/AR、元宇宙社交、游戏、虚拟人、 数藏平台。今年1-7月,这些细分领域的招聘职位数占比分别为57.5%、32.7%、4.9%、3%、1.9%。 这其中,技术上起步更早的VR/AR、受资本青睐和投注的元宇宙社交,占据元宇宙产业优先发展的半壁江山;而游戏、虚拟人、数藏平台等“后起之秀”的发展同样不容小觑。 具体而言,在元宇宙各细分领域招聘TOP 10岗位中,VR/AR企业以软件及硬件研发工程师为主,包括算法工程师、Java、硬件工程师等。整体VR/AR企业招聘岗位中,软件、硬件工程师占两成。游戏、虚拟人、元宇宙社交领域都对游戏/设计人才需求较高,比如U3D(游戏开发引擎)、游戏设计开发、3D设计师等。 元宇宙社交企业招聘TOP榜不乏游戏岗,与游戏具有趣味性和亲和力、能快速缩短社交链路、直击用户心智等优势相关。数藏平台则对运营人才需求量大,作为NFT的本土化发展形态,数藏平台更多在运行数字藏品的宣传和售卖,因此客服、社区运营、用户运营等岗位占比超过三成。 3、C语言、Java等底层技术是硬通货 报告显示,在元宇宙相关岗位中,研发、视觉/交互/设计分别以38.3%、17.9%的占比占据主力;其次为产品(7.5%)、运维/测试(7.1%)、运营(3.3%)等。 从细分岗位来看,U3D(游戏开发引擎)职位占比最高,为12.1%。U3D是基于虚拟引擎进行游戏开发的岗位,也支持VR/AR相关应用的开发,前景广阔,人才需求相对较高。UE4同样基于虚拟引擎,侧重于端游及高端手游,但岗位技能要求较高,有一定求职门槛。 至于具体技术方面,研发岗位中招聘方所看中的技能排行前列的为C/C++、Unity3D(U3D)、Java、Python,基本为程序员“通用技术”。而设计岗则更需要 3DMAX、MAYA、UE4、3D建模等方面的人才。可见,掌握编程及设计的“程序语言”,就找到了元宇宙的入门密码。 看完以上数据和分析,大家对国内程序员的收入现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看好多层陶瓷电容细分市场,日本一公司投资80亿

看好未来市场对多层陶瓷电容的工艺和需求,TORAY公司决定投资80亿日元用于提升多层陶瓷电容器制造环节里面所需的聚酯薄膜产量。 TORAY即为日本东丽株式会社,上世纪二十年代成立于东京,是一个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0家附属和相关企业的高科技跨国企业,主要的业务以及技术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年销售额超过120亿美元。 TORAY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反渗透膜技术开发的企业之一,其膜技术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无论是原材料的选用、制膜技术的开发以及膜元件构造的设计等都是领域的领头羊,而且推动了这一技术在超纯水、海水淡化等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发展。 TORAY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的能同时提供醋酸纤维膜和聚酰胺复合膜的厂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RO、NF、UF、MF、纤维滤布系列膜技术研发与向市场提供全系列商业化膜产品的膜厂家。 TORAY认为未来市场会对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需求和工艺有很大的需求,非常看好这片市场的前景,所以商讨之后决定投入80亿日元制造多层陶瓷电容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聚酯薄膜产量。 主要是针对位于岐阜县TORAY岐阜工厂内的生产设备进行扩大和优化,预计本次投资会将该工厂的生产能力至少提升2.5~3倍,大约会在3年后完成并开始投产。 多层陶瓷电容器是广泛使用于通讯设备、家电和汽车等的重要电子零件,在目前科技进程的不断迅速发展之下,各类通信设备、汽车等不断发展,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这也是TORAY决定扩大聚酯薄膜产量的主要原因。

摩登3平台首页_CPU销量是衡量PC市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内存销量则是PC市场预期的风向标 原创

9月21日电,据巴伦金融周刊报道,全球个人电脑(PC)中央处理器(CPU)两大巨头英特尔与超微都坦承,当下PC市况比之前财报预期低潮的状况还更进一步恶化,超微更直言当前PC市场“一片混乱”,比原本财报预测的状况又恶化约15%。小财注:英特尔与超微全球个人电脑CPU市占率总和超过九成,是掌握产业景气发展的绝对先行指标。 此前无论各大厂商,还是各个研究机构,都调低了PC出货。这个月初IDC全球季度个人计算设备最新跟踪报告显示,PC市场将迎来动荡时期,预计2022年全球传统PC的出货量将下跌12.8%至3.053亿台,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则会下跌6.8%至1.568亿台。IDC称,全球经济疲软、通货膨胀、以及过去两年里激增的购买量是导致出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据Barrons报道,PC市场的状况可能比预期还要更糟,英特尔和AMD第三季度的销售数据显示,客户端PC的CPU和内存销量的下降速度比预期要快得多,市场前景更加悲观。此前IDC的数据是基于PC制造商以及AMD和英特尔等公司的销售预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情况就已恶化了。 CPU销量是衡量PC市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内存销量则是PC市场预期的风向标。根据DigiTimes的说法,韩国,存储芯片出口出现了201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韩国贸易部的数据显示,上个月内存的出货量下跌了24.7%,之前7月份下跌了7%,而内存芯粒占了韩国存储芯片出口额的一半。 三星和SK海力士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内存市场份额,如果这两间巨头销售出现了问题,则明确说明了市场需求正在下降。对韩国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因为技术出口占其出口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在8月份下跌了4.6%,很大程度被智能手机、显示器和PC出货量下滑所拖累。 需求下降加上库存水平处于高位,不知道厂商是否会采取减少产量的方式,让价格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竞争永远是好事,因为它能加快创新。” 英特尔公司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副总裁 & 移动创新部门总经理Josh Newman在一次专访中表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正是英特尔长期以来领跑市场的底气。 面对芯片性能和功耗的双重要求,早在2019年,英特尔就首次提出了“超异构计算”的概念,为业界异构混合架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继2021年四季度第12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后,2022年初,英特尔发布了12代酷睿移动级处理器发布,将革新性的英特尔 7制程高性能混合架构强势带到了移动端。 为了满足不同工作负载的需求,英特尔的混合架构采用了性能核(Performance Core)+能效核(Efficient Core)的微架构设计。游戏直播等需要高性能的应用场景则优先采用性能核(Performance Core),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体验;面对音视频转码、推流等优先级较低的线程则调用能效核(Efficient Core),两种核心互相配合,共同帮助用户提升软硬件应用的运行效率。 同时,针对线程间的智能调度问题,英特尔在混合架构的设计上突破了“能效比”的思维框架,从处理器运行的灵活度和延展性出发,通过自主研发的硬件线程调度器(IDT, Intel Thread Director)技术,将用户工作负载划分为标量运算、向量浮点运算、人工智能、后台应用等不同类型,再根据不同线程的性能需求将合适的线程分配到不同的核心,从而能够更好释放芯片性能。 “英特尔致力于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挑战所需的技术和工具,”英特尔全球教育主管迈克尔坎贝尔说。“通过技术,我们有能力为有影响力的同步在线学习体验设定标准,赋予教育者权力。” 该合作伙伴关系将为 Class 带来由研究支持的功能驱动的新功能,包括音频接近度。两家公司利用资源和专业知识,旨在为教育界提供有价值的见解、联合案例研究、白皮书、网络研讨会等。 Class 与英特尔合作的早期成功是使用英特尔技术创建概念验证,以更好地了解虚拟教室的参与。这项技术将帮助教师确定学生是否较少参与以定制学习体验。 “随着 Class 努力实现其改变世界学习方式的使命,像英特尔这样的技术创新者将帮助我们增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虚拟学习体验,” Class 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Michael Chasen说。“凭借英特尔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知识,Class 将进一步改善所有平台的可访问性和用户体验,包括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课程建立在 Zoom 平台上,包括促进教学和提高学习者在虚拟和混合课堂环境中的参与度所需的一切。该软件为 Zoom 添加了教学和学习工具,使教师能够以虚拟方式执行在真实教室中发生的许多活动。英特尔致力于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挑战所需的技术和工具。英特尔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中整合技术、技能培养和高阶思维。

摩登3测试路线_十年来,我国信息通信服务也持续普惠民生,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 原创

据工信部消息,截至8月末,5G基站总数达210.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9.8%,占比较上年末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1—8月份新建5G基站67.7万个。 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保持两位数增幅。1—8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721亿元,同比增长8.2%。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1.7%。 固定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保持平稳增长。1—8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为1618亿元,同比增长9.8%,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5.1%,占比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 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低速增长。1—8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4390亿元,同比增长0.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41%,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 新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1—8月份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2075亿元,同比增长34.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9.4%,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130.3%和56.4%,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5%。 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1—8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139亿元和766.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2%和3.7%,二者合计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8.4%,占比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千兆用户数持续扩大。截至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7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523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36亿户,占总用户数的93.8%,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7055万户,比上年末净增3596万户,占总用户数的12.4%。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用户占比已近三成。截至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7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468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4.9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3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29.4%,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首超移动电话用户,IPTV用户稳步增加。截至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6.98亿户,较上年末净增3亿户,移动网连接终端中代表“物”连接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出代表“人”连接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占比已达50.3%。IPTV(网络电视)总用户数达3.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190万户。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日前表示,目前我国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全国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比值已降到1.3。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节能提效相关标准制修订,推动数据中心、5G等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发展。 黄利斌是在工信部日前举行的“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黄利斌说,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引导数字基础设施加快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发布生产制造、通信、互联网等领域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及典型案例,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节能提效相关标准制修订,支持开展信息通信设备能效、绿色运维、高效制冷等标准研制工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此外,黄利斌还介绍,我国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发展,2012至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以年均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3%的工业经济增长。下一步,工信部将积极推进工业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推广一批关键共性节能提效技术装备,推动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迭代,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业务融合应用蓬勃发展,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凸显。 事实上,移动通信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一直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最富有含金量的亮点之一。在经历3G追赶,4G并驾齐驱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在5G领域已发展成为“领头羊”。 来自2022世界5G大会的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和用户数均占全球60%以上。而据新华社9月9日报道,记者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信息通信业跨越式发展 从全球范围看,信息化、网络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其中便包括:“强调工业和信息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其中,网络强国战略再次被提及。 近十年来,我国在信息通信行业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不仅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还将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也实现5G引领的跨越。 在基础建设方面,我国历史性完成“光进铜退”改造工程,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百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从无到有,占比达到93.4%,千兆用户数突破了5000万。4G基站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5G基站建成开通数量累计达到196.8万个。 截至今年7月,工信部共为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许可了770MHz带宽5G中低频段频率资源,许可的中低频段频率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占国内已许可所有公众移动通信频率资源总量的69.4%,有力保障了我国5G规模部署和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频率资源。 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十年来,我国信息通信服务也持续普惠民生。在数字便民方面,我国网络提速降费深入实施,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了近40倍,移动网络单位流量的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这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设备制造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在“互联网+”方面也蓬勃发展,2021年底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一。

摩登3官网注册_VPU是啥?英特尔14代Meteor Lake将全面标配 原创

在近日的TechTour 2022 活动上,英特尔表示很快将推出一项新的 AI 性能提升技术,即在处理器当中集成自研的VPU。据悉该技术将首先在部分第 13 代 Raptor Lake处理器上采用,而后续的 14 代 Meteor Lake将会全面集成。 英特尔表示,除了广泛集成 VPU 的 Meteor Lake 产品线,他们还将与 OEM 伙伴合作,在部分 Raptor Lake 产品引入 VPU 设计,这意味着部分厂商的笔记本电脑有望支持 VPU。据介绍,该VPU 将提供多种功能,例如处理基于 Windows 的 AI 功能。 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和计算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先厂商,创始于1968年。如今,英特尔正转型为一家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 。英特尔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人工智能、5G、智能边缘等转折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突破 ,驱动智能互联世界。 2021年12月,英特尔声明:禁用新疆产品。 就涉疆事件,英特尔中国回应“‘对中国深怀敬意’,对信件引发顾虑‘深表遗憾’”。 2022年1月,英特尔CEO希望将芯片制造迁回本土2022年2月,英特尔设立10亿美元基金建立代工创新生态系统。2022年2月,在 2022 年投资者大会上,英特尔公布了产品和制程工艺技术路线图及重要节点。 在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正式签署生效之后,当地时间上周五,美国总统乔·拜登和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出席了在俄亥俄州新奥尔巴尼举行的英特尔新晶圆厂的奠基仪式。该活动标志着英特尔最先进的半导体设施项目的正式启动。 数个月前,英特尔宣布将斥资 200 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两座先进制程晶圆厂,并表示其投资“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增长到高达 1000 亿美元”,但这部分取决于关于联邦的芯片补贴。由于此前美国芯片法案迟迟未能获得通过,英特尔在6月就决定推迟了原计划于7月22日据悉的俄亥俄州晶圆厂奠基仪式。据了解,英特尔此次投建的两座俄亥俄州晶圆厂为该州史最大规模民间投资案,预计2025年开始营运 基辛格在谈到公司如何看待AMD 的发展时表示,竞争对手已经做得很好了。虽然,英特尔仍然处于10nm对抗5nm的制程节点的技术上的劣势。不过,公司正在借由2023 年将发布的Emerald Rapids 和2024 年将发表的Granite Rapids / Sierra Forest 等新产品来达到迎头赶上的目标。在Sapphire Rapids 的部分,其优势是在于人工智能方面。目前有市场消息指出,虽然Sapphire Rapids 的性能和功率比AMD 竞品要好,但不是很明显。因此,英特尔目前的目标是快速让产品上市,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竞争。 报导强调,虽然英特尔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赶快推出新产品,但是这需要时间,这或使得英特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甚至是整个2023年或2024年全年,将会不断的损失市场占有率。因为AMD 在几乎所有领域都给了英特尔带来了压力。因此,基辛格预计英特尔最快也要到2025 年才能展现出新产品的竞争力,到2026 年才有希望扭转市占率下跌的趋势。 英特尔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表示,“我想说的另一件事是我们在下半年推出了一套很好的产品。而且我认为我们在所有业务中的产品供应方面都在顺风顺水。第三,我们正在提高定价,定价通常在第四季度生效。我们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时间。我们还将看到 CCG 的定价改进高于 DCAI。他们都是——我们正在调整定价,但定价在 CCG业务中更为重要。因此,这也将使得CCG业务的业绩在今年晚些时候有望获得提升。” 英特尔二季度财报显示,其CCG业务营收同比下降了25%,比上一份财务报告中的第二季度指导意见低了15%。这对英特尔造成了损失,该公司此后决定提高其组件的价格,以弥补损失,不仅如此,价格上涨也与通货膨胀飙升相一致,且不仅仅是在美国,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这导致部分相关消费产品价格在6月份上涨了9.1%。 虽然英特尔最终的调价政策尚未分发给合作伙伴或客户,但我们可以猜测,随着我们进入下一季度,这种情况将会发生。

摩登3注册网站_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正式亮相前夕,不少机器人专家保持质疑 原创

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即将在本月底亮相,市场对于这一项目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据特斯拉最新的招聘启事显示,特斯拉已经在大量招聘擎天柱相关的岗位,其自动驾驶团队也已经参与其中。据称,特斯拉拟在其得州工厂部署数千个擎天柱,并最终推广到全球范围。 马斯克拟在工厂部署数千个机器人 根据招聘启事显示,马斯克现在正在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其得州工厂里部署数千个擎天柱机器人,并且最终特斯拉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到数百万个擎天柱机器人。 特斯拉的招聘启事中写道,特斯拉正在大量招聘关于人形双足机器人的工作人员。目前,关于“擎天柱”项目约有20个职位空缺,包括设计关键机器人部件的岗位。 本周一,马斯克还在推特上透露,他们的自动驾驶团队也在研究擎天柱机器人。 一位知情人士说,随着特斯拉就机器人召开更多内部会议,公司内部对此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擎天柱原型机将在月底正式亮相 在美东时间9月30日的“人工智能日”上,特斯拉将正公布其擎天柱项目的原型机。马斯克此前曾透露,擎天柱的生产可能会在明年开始。 此前,马斯克在一次TED演讲中表示,从长远来看,机器人可以用于家庭、做饭、修剪草坪和照顾老人,甚至还可以成为人类的伴侣。根据马斯克的说法,机器人业务的价值最终可能超过特斯拉的汽车收入。 马斯克认为,擎天柱最初将从事枯燥或危险的工作,包括在工厂周围移动部件。他认为,特斯拉可以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和关键部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大规模开发和生产智能但较便宜的人形机器人。 部分专家保持质疑 不过,在“擎天柱”正式亮相前夕,不少机器人专家、投资者和分析师却并不抱太大期待。 专家们首先的质疑点在于,当前在工业领域已经有不少专项机器人投入使用,特斯拉要如何证明其在工厂、家庭和其他地方使用“通用”机器人的成本是合理的。其次,专家们预计,马斯克的机器人可能能够在活动上展示基本能力,但这些机器人很难真正做到完全具备和人类一样的能力。 美国宇航局旗下“灵巧机器人实验室”(Dexterous Robotics Team)负责人肖恩·阿齐米(Shaun Azimi)认为:“事实证明,自动驾驶汽车并不像任何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在某种程度上,人形机器人更是如此。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对这些变化保持灵活和稳健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就在马斯克积极给人形机器人造势之际,媒体却挖出此前马斯克本人对机器人的质疑。4年前,特斯拉工厂正遭遇“生产地狱”,当时,马斯克发现工厂里的机器人根本不好用,人工能轻松完成的工作,机器人却总是做不好,这让他大为光火,直言还不如直接雇工人来做,既方便又省钱。 机器人技术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马斯克就曾表示,人形机器人适合在工厂里从事“枯燥单调”和“危险”的工作,但他也承认现在机器人并不具备应对真实世界复杂场景的智慧,只能按照明确指令行事。业内对“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是否真能在特斯拉工厂里打好工同样表示质疑。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南希·库克就表示,只有展示出机器人具备采取多样化非明确指令行为的能力,特斯拉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才可以说成功。 也有人从商业角度来审视特斯拉“擎天柱”项目的走势。分析认为,特斯拉大张旗鼓给“擎天柱”造势,并不是说人形机器人马上就能成功,而是给未来发展打造一个噱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特斯拉的股票较2021年的高点已下跌1/4左右,的确有提振市场的需求。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即将亮相,并部署在特斯拉超级工厂,在别人的机器人还处于展示和炫耀阶段的时候,马斯克已经开始着手进入使用阶段了,马斯克再次走在了科技的前沿,引领了科技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美国科技的发展令世界瞩目,美国近几年诞生的全球首富,基本都出自科技企业,比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贝索斯、马斯克等等。 这与其他国家富豪基本靠资源、房地产、金融业积累财富不同,美国更注重科技的发展,也因此美国才有了众多垄断世界的先进科技产品。 美国科技发展的如此先进,依托于一些懂科技并善于管理的企业家,还要依托于众多甘于研发创造的科学家。 而其他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被野心蒙蔽,管理与技术脱节。 技术看不起管理,管理不尊重技术,搞研发的被管理者利用和压制,研发的成就感很低。 四年前,特斯拉汽车工厂曾陷入“生产地狱”,马斯克当时将其归咎于“过度依赖于机器人”,称人类在某些工作上的表现要更好。 但如今,时代变了。最新的招聘信息显示,特斯拉得克萨斯州工厂正在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准备在工厂内部署数千个“Tesla Bot”(或称“Optimus”)人形机器人。最终,将有数百万台Optimus机器人被部署到全球。 一位知情人士称,在公司内部,部署Optimus机器人的气氛已经形成,特斯拉在越来越的内部会议上讨论这些器人。 从长远来看,马斯克表示,机器人还可以在家中使用,做饭、修剪草坪和照顾老人,甚至还可以成为人类的伴侣。马斯克预计,最终,机器人业务的规模可能超过特斯拉的汽车营收。 在今年9月30日(北京时间10月1日)的“AI Day”(人工智能日)上,特斯拉将展示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原型机。今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也证实了这一点,称特斯拉的人工智能团队正在研究人形机器人Optimus,可能于明年开始生产。 而机器人专家、投资者和分析师表示,特斯拉面临的质疑是:它能否展示出足够的技术进步,以证明在工厂、家庭和其他地方使用这种“通用”机器人是合理的。虽然特斯拉已经在其工厂部署了数百台机器人来执行特定的生产任务。 事实上,几十年来,本田汽车和现代汽车(旗下波士顿动力部门)等公司,一直都在开发“仿人机器人”。但与自动驾驶汽车一样,机器人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也遇到了麻烦。 美国宇航局(NASA)旗下“灵巧机器人实验室”(Dexterous Robotics Team)负责人肖恩·阿齐米(Shaun Azimi)向媒体表示:“事实证明,自动驾驶汽车并不像任何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在某种程度上,人形机器人也是如此。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对这些变化保持灵活和稳健是非常困难的。” 在2019年的“Autonomy Day”(自动驾驶日)活动中,马斯克曾承诺,到2020年将有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s)上路。但时至今日,特斯拉尚未交付这样的汽车。 专家表示,马斯克的机器人或许能在“AI Day”活动中展示基本能力,但它们很难达到人们的期望。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系统工程教授南希·库克(Nancy Cooke)称,为了取得成功,特斯拉需要展示机器人能做多种无脚本的动作。这样的证据可能会提振特斯拉股价。当前,特斯拉股价较2021年的峰值已经下跌了25%。

摩登3测速代理_三星采购收缩集中在手机产业链,三星手机ODM模式大起底 原创

“三星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通常采用滚动式的模式进行,先立项,进而引出项目出炉,不过截至目前,三星2022年手机出货基本锁定。”一位深耕手机产业的人士对集微网透露。 该人士直言,2022年三星预计智能手机+平板给ODM厂商释放约8000万台的订单,而上述订单被三家ODM厂商瓜分,它们分别是华勤、闻泰和龙旗。 集微网从供应链处获悉,截至目前,闻泰已拿到3000万台的订单,而其他ODM厂商订单情况目前尚不得知。 不过,一位深耕于手机产业链的资深人士表示,在三星的ODM项目上,前年闻泰出货量最大,不过2020年,华勤成三星的TOP1供应商,而明年有三家ODM厂商华勤、闻泰、龙旗分食三星的手机、平板订单,出货量最大的依然是华勤。 三星手机ODM模式大起底 在手机市场,存在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高端市场的自研模式,另外一种就是低端机型委外设计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ODM/IDH生产模式。 有意思的是,近年来虽然说智能手机整体出货呈下滑趋势,但手机ODM/IDH生产制造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却有所提高。 9月21日消息,三星集团传将扩大释单联电,明年增加其OLED显示器驱动IC在联电投片量约15%,全数为成熟制程。对于相关传闻,联电昨(20)日表示,不评论单一客户与订单相关事宜。 面临下行的消费电子市场,整个行业中,还有能力给于先进制程更多订单的企业,首推苹果。三星和台积电努力竞争,也只是为了能更久的抱着苹果、高通的「大腿」。 半导体行业在等待一个结果,台积电营收超过三星。 来自研究机构IC Insights的预测认为,受存储芯片市场低迷影响,韩国三星今年三季度营收或将下滑至182.9亿美元,环比减少19%。与此同时,台积电三季度营收有望达202亿美元。这将使台积电一举超越三星,首度登上全球半导体龙头宝座。 对于即将在11月1日,三星公司成立纪念日当天就任会长的李在镕而言,序位变迁的背后,很可能是三星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更多资金、技术投入,深度绑定客户才能超过的成绩。 打垮台积电曾是他的目标。2009年,李再镕踌躇满志的宣布了一项计划:Kill Taiwan,即先消灭台湾面板和存储芯片产业,再打垮台积电这个台湾产业的珠穆朗玛峰。之后的结果,不遂他意,目标没达成,还令大客户苹果,将绝大部分订单转给台积电。 如今情势不似当年,留给三星的是增速放缓甚至是下降的消费电子市场。而整个行业,还有能力给于先进制程更多订单的企业,首推苹果。三星也罕有的放低身段,公开表示「三星在硅谷的声誉没有那么好」 只不过,即便是苹果,也进入了创新窘境。今年iPhone的A16芯片是4nm进程,明年的A17是3nm进程,之后就剩2nm和1nm了,留给库克,用来讲述「amazing」故事的数字,可不多了。 产业链分析人士指出,三星电子S.LSI事业部增加OLED DDI产能主要是因为三星显示器公司获得更多的苹果OLED订单,对三星电子S.LSI事业部OLED DDI需求增加。 原本三星显示器公司预计今年苹果 iPhone OLED 需求为 1.3 亿片,但是由于LG Display掩膜工艺出现问题,无法按时向苹果iPhone 14 Pro Max供应OLED,苹果将部分订单转给了三星显示器公司,所以近期三星显示器公司将苹果 iPhone OLED 需求上调至 1.49 亿片。 据了解,苹果iPhone OLED DDI主要供应商有三星电子S.LSI事业部、LX Semicon,其中LX Semicon是京东方、LG Display OLED DDI配套厂商,三星电子S.LSI事业部则是三星显示器公司OLED DDI配套厂商,三星显示器公司苹果OLED订单增加,对三星电子S.LSI事业部OLED DDI需求也跟着增加。 当然,三星显示器公司明年手机OLED、车载OLED以及IT OLED、TV OLED等业务预期提高可能也是三星电子S.LSI事业部增加明年OLED DDI订单的次要原因。 此前,《科创板日报》就曾报道,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出访欧洲返回韩国后,三星子公司社长团于6月20日召开紧急会议,各子公司将基于讨论结果重新审视中长期技术发展蓝图,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6月21日,据韩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受需求低于预期的影响,三星智能手机经销商的智能手机库存接近5000万部。 据媒体近日报道,由于三星去库存的效果不及预期,三星供应链近期陆续收到通知,原订暂停采购至7月底的时程延后到至少8月底,部分零部件年底前都不会再采购。 在三星的中国供应商中,力芯微有多个品种的集成电路销往三星。该公司日前表示,有些库存多的物料可能出现延供,也有紧缺的物料在加紧供货,但没有出现上述报道中完全延至8月底采购甚至年底都不再采购的情况。“公司二季度经营情况基本正常,截至目前公司跟三星的合作在有序进行,今年下半年三星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情况。” 有报道指出,三星此次延长暂停采购时间或延迟采购,主要针对手机相关供应商,长盈精密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 该人士表示,三星今年确有延迟取货或采购需求减少的情况,且较多集中在三星新款手机产品方面。 长盈精密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在去年折叠屏手机市场爆发中,公司为主流折叠机型提供了金属外观结构件产品。2021年长盈精密消费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1.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3%。 “总体来讲公司确实会受到近期三星采购调整的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该人士表示,原因一方面是公司本来今年做三星新手机机型比较少,同时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产品也都在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智能手机供应链产能起到了一定的消化作用;另一方面,三星客户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较低。

摩登3主管554258:_手机卫星通讯技术有什么用?卫星通讯技术的意义在哪里? 原创

星链,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一个项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 [1-2] 据有关文件显示,该公司还准备再增加3万颗,使卫星总量达到约4.2万颗。 [3] 2021年3月11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携带一组60颗“星链”互联网卫星在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 [15] 。5月5日,SpaceX发射了60颗Starlink卫星 。 5月15日,SpaceX使用八手火箭发射52颗星链卫星 [20] 。9月13日晚,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宣布,成功发射“猎鹰9号”运载火箭,将新一批51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 [23] 11月1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发射了一枚“猎鹰9”火箭,该火箭搭载有53颗“星链”互联网通信卫星。 [25] 2022年5月22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 Starlink 卫星互联网服务又取得了阶段性的测速结果显示,该服务下载速度达到了 301 Mbps。 9月18日电 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推特上发布的声明中称,已将54颗“星链”(Starlink)卫星送入轨道。 消息称,“已证实54颗‘星链’卫星入轨”。 SpaceX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18日晚8时18分发射猎鹰9号(Falcon 9)运载火箭。 “星链”(Starlink)是下一代卫星网络,用于为地球上任何点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2018年2月开始实施该项目。最初,“星链”星座计划由1.2万颗卫星组成,2019年,公司提交再发射3万颗卫星的申请。 美国私营航天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在俄乌冲突中向乌克兰提供的“星链”卫星通信服务让俄罗斯极为恼火。美国“极限技术”网站19日称,俄罗斯代表康斯坦丁·沃龙佐夫在联合国警告称,“间接参与军事冲突”的“准民用设施”是“合理打击目标”,暗示俄军可能将“星链”卫星作为打击对象。 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SpaceX就宣布为乌克兰提供“星链”卫星通信服务并取得成功。“它为乌克兰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信线路,并帮助乌军控制无人机等军事资产。”报道称,在近日举行的联合国“负责任外空行为”开放式工作组会议上,沃龙佐夫称,“乌克兰局势”凸显了美国及其盟友利用“民用太空设施”实现军事目标的做法,这些“间接参与军事冲突”的“准民用设施”是“合理打击目标”。据称,这并非俄方第一次暗示有意将“星链”卫星纳入打击范围。今年4月,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曾表示,摧毁“星链”卫星是个“新鲜的想法”,“现在执行还为时过早”,但以后“会考虑”。 外界普遍认为,“星链”卫星主要运行在近地轨道,俄军有多种手段将其摧毁或令其失效。但“极限技术”网站称,即使俄罗斯摧毁部分“星链”卫星,也不太可能对整个卫星网络造成太大损害。目前有超过2000颗“星链”卫星正在近地轨道上运行,而且“猎鹰9号”火箭每次可以将60颗卫星送入轨道。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扬言,“该公司发射新卫星的速度比俄罗斯(或其他任何人)击落它们的速度还要快”。但在俄罗斯代表的发言传出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星链’只应用于和平用途”。 9月6日,华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中,华为带来了很多新品,但是最为关键的是,也是最受关注的还要属于华为Mate50系列了,因为华为Mate50系列已经停更了一年之久了,大家都在质疑华为是否还会推出高端旗舰机,而它的出现,就彻底打破了谣言。 这次华为Mate50系列带来了很多创新的功能,比如在影像系统上继续提升,虽然没有了徕卡的合作,但是在硬件上与自家的影像厂商“XMAGE”合作,带来了超光变影像镜头,还有昆仑玻璃,以及让人们惊喜的卫星通讯技术。而在华为Mate50系列发布之后,9月8日又来到了iphone14系列的发布,有趣的是,iphone14系列上也有卫星通讯的技术,那这个卫星通讯技术究竟什么呢? 其实卫星通讯技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以前看电影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卫星电话的身影,体积很大,有很长的一根天线,在没有网络的时候,可以连接卫星,进行通话,而这个功能确实很少出现在人们使用的智能手机中。第一是因为没有必要,人们很少会遇到没有运营商信号的时候,第二是因为实施难度大,没有对应的卫星。 而这次华为Mate50系列手机则是依靠了我国北斗卫星的技术,在没有网络运营商服务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手机中内置的畅连APP与外界保持联系,还可以生成位置信息和活动轨迹,这个都是依赖我国强大的卫星技术。 iphone14系列手机上搭载的卫星通信技术,其实和华为Mate50系列上的意思大同小异,只不过苹果运用的是“全球性”的卫星服务。不过这里要说一下,因为iphone14系列运用的是美国企业的卫星,所以只能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不可以在中国使用,所以说如果是为了这个功能打算购买iphone14系列的,就不必了,还是华为Mate50系列更靠谱。 手机卫星通讯技术大部分的使用场景都是在没有通信运营商网络的情况下使用的,比如说去野外露营或者是爬山的时候,突然遇到没有信号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这项技术与外界联系,可以将自己的位置共享给家人,如果身处危险中,还可以发出信号。目前只有华为的Mate50系列和苹果的iphone14系列支持这项技术,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手机厂商支持这项服务的。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后摩尔时代,Chiplet会给半导体和芯片行业带来什么? 原创

在2022世界半导体大会暨南京国际半导体博览会上,CIC灼识咨询合伙人赵晓马提出,随着半导体行业进入后摩尔定律时代,新集成Chiplet和新材料SiC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中,Chiplet在GPU、FPGA等高算力领域潜力巨大,2021年全球Chiplet市场规模达到18.5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仍将以4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新材料SiC制成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器件未来将在制造工艺、结构改善方面进一步突破,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2021年全球SiC器件市场规模已达84亿元人民币,预计2026年将增长到199.5亿元人民币。 Chiplet,本质上是一个设计理念,它将不同工艺、不同功能的模块化芯片,通过封装和互联等方式,像拼接乐高积木一样用封装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颗芯片。 随着数据量急剧增加,算力需求扩大。而硬件层面,采用先进工艺芯片的设计成本逐渐提高,每代制程节点升级所能带来的性能提高幅度和功耗降低幅度减小,摩尔定律发展放缓,单芯片面积和性能出现设计瓶颈。 与传统SoC方案相比,Chiplet可以将采用不同制程的芯粒汇集在一起,且由于芯粒可重复使用,设计灵活,能加快芯片设计公司的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且大幅提高芯片性能。 但摩尔定律发展至今已经有50多年,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步,要在同等面积大小的区域里放进更多的硅电路,比如漏电流增加、散热问题增加、时钟频率增长减慢等问题已经不可避免的增加。 目前单纯靠系统级芯片提高性能已经变得更加困难,5nm往下的4nm,3nm等工艺技术,即便取得制程突破,也未必在性能和功耗之间保持平衡,所以这时候Chiplet的概念出现了。 The Linley Group的白皮书《Chiplets Gain Rapid Adoption:Why Big Chips Are Getting Small》中直接提出,Chiplet技术可以将大型7nm设计的成本降低高达25%;在5nm及以下的情况下,节省的成本更大。 目前Chiplet已经有少量商业应用,并吸引英特尔和AMD等国际芯片厂商投入相关研发,在当前SoC遭遇工艺节点和成本瓶颈的情况下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芯片生态。随着 Chiplet 逐步发展,未来来自不同厂 商的芯粒之间的互联需求持续提升。 2022 年 3 月,Chiplet 的高速互联标准——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通用芯粒互联技术)正式推出,旨在芯片封装层面确立互联 互通的统一标准,打造一个开放 性的 Chiplet 生态系统。在解决 Chiplet 标准化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 理想情况下,UCIE标准将允许芯片制造商混合和匹配使用不同制造工艺技术的芯片,并由不同公司制造成内置在单个封装内的产品。这意味着将美光制造的存储芯片、AMD制造的CPU芯片和高通制造的无线调制解调器将可以组装在一起,这将可以大大提高性能,同时节省大量电力。而且Chiplet可以大幅提高大型芯片的良率,有利于降低设计的复杂度和设计成本,有望降低芯片制造的成本。 举例来说,在一颗7nm工艺制程的芯片中,一些次要的模块可以用如22nm的较低的工艺制程做成Chiplet,再“拼装”至7nm芯片上,原理如同搭积木一样,这样可以减少对7nm工艺制程的依赖。 到目前为止AMD、英特尔以及台积电等多家国际头部芯片设计企业和多家中国芯片设计企业都曾表明或已经实现在产品中导入 Chiplet 设计。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于2019年推出了基于Chiplet技术的7nm鲲鹏920处理器。AMD今年3月推出了基于台积电3D Chiplet封装技术的第三代服务器处理芯片,苹果则推出了采用台积电CoWos-S桥接工艺的M1 Ultra芯片。 早在2015年,AMD在放弃芯片制造多年后,表示希望通过推出“小芯片”来夺回英特尔主导的服务器芯片市场。AMD高级副总裁塞缪尔·纳夫齐格(Samuel Naffziger) 在谈到公司当时的计划时称:“我们在芯片设计方面只有一颗子弹可以射中。”他指的就是Chiplet。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三星仍然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厂商,英特尔越来越落后 原创

9月19日消息,根据韩联社的报道显示,市场研究机构Omdia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二季度三星电子继续超越英特尔(Intel)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厂商,并进一步拉开了与英特尔之间的差距。Omdia称,受益于服务器市场的强劲需求,今年二季度三星的芯片业务营收达到了203亿美元,创该公司史上单季新高,占全球芯片市场总营收1,581亿美元的12.8%,高于今年一季度的的12.5%,稳居龙头宝座。 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和计算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先厂商,创始于1968年。如今,英特尔正转型为一家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 。英特尔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人工智能、5G、智能边缘等转折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突破 ,驱动智能互联世界。 2021年12月,英特尔声明:禁用新疆产品。 就涉疆事件,英特尔中国回应“‘对中国深怀敬意’,对信件引发顾虑‘深表遗憾’”。 2022年1月,英特尔CEO希望将芯片制造迁回本土2022年2月,英特尔设立10亿美元基金建立代工创新生态系统。2022年2月,在 2022 年投资者大会上,英特尔公布了产品和制程工艺技术路线图及重要节点。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包括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及办事处,员工总数20余万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三星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在国际市场上彰显出雄厚实力。以三星电子为例,该公司在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年度工业设计奖 (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简称IDEA)的评选中获得诸多奖项,连续数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这些证明三星的设计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2003年三星在美国取得的专利高达1313项,在世界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九。 之前的爆料也显示,14 代 Meteor Lake 将采用三混合核心架构,包括 P-Cores、E-Cores 和全新的 LP E-Cores。 简单来说“LP”将类似于 E 内核,但功耗将更低,而且还有可能是部署在 Meteor Lake 芯片上的 VPU(视觉处理单元)内的 Atom 内核。据介绍,Meteor Lake 芯片上将会有两个 LP-E 内核,它们也只存在于 SOC Tile 上,这意味着这些可能将是 VPU 使用的内核。 近年来,健康一直占据着全球议程的首要位置,且医疗行业数字化发展迅猛,丝毫没有放缓迹象。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极端天气造成伤害的风险与日俱增,以及更多潜在流行疾病的发生存在众多可能性,远程医疗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6G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当下的医学通常遵循一刀切式的疾病治疗手段和预防策略,而精准医疗则会充分考虑到每个人在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上的个体差异。要充分了解这些差异,医护人员就需要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健康人群和患者的重要参数进行全天监测。 在互联世界,6G能够支持体内设备与外部可穿戴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将数据安全地传输到互联网。此外,可穿戴远程技术还可帮助视障人士探索世界。通过推断和识别物体、街道设施和其他潜在危险,配备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能够提前通知用户并让其及时采取主动避让措施。 数个月前,英特尔宣布将斥资 200 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两座先进制程晶圆厂,并表示其投资“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增长到高达 1000 亿美元”,但这部分取决于关于联邦的芯片补贴。由于此前美国芯片法案迟迟未能获得通过,英特尔在6月就决定推迟了原计划于7月22日据悉的俄亥俄州晶圆厂奠基仪式。 据了解,英特尔此次投建的两座俄亥俄州晶圆厂为该州史最大规模民间投资案,预计2025年开始营运,新的制造设施将生产用于汽车技术、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半导体和其他组件。基地规模高达1,000英亩(约404公顷),足够支持多达 8 个制造厂。这也为英特尔后续进一步扩建提供了便利条件。 根据英特尔的初步计划,此次耗资200 亿美元的两座晶圆厂将雇用 3,000 多名技术工人,平均年薪 135,000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