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主管554258:_是德科技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就O-RAN和 6G 技术签署谅解备忘录

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近日宣布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签署谅解备忘录(MoU),O-RAN、6G 技术、研究、开发和教育工作进行合作。SUTD 负责主办新加坡的国家未来通信研究和开发计划(FCP),旨在加强新加坡的 5G 生态系统并加速创新。 SUTD 与是德科技的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左起:SUTD 教务长 Phoon Kok Kwang 教授;新加坡未来通信研发计划(FCP)项目总监 Tony Quek 教授;是德科技南亚太平洋地区总监 Oh Sang Ho 先生;是德科技副总裁兼无线测试事业部总经理曹鹏先生 通过此次合作,是德科技与 SUTD 将在 O-RAN 安全、O-RAN 可持续性、O-RAN 标准、6G 技术和元宇宙就绪网络等领域展开研究。此外,双方将共同努力,重点推动 SUTD 采用 O-RAN 联盟的 O-RAN 技术,以便提供针对 O-RAN 系统和组件的测试、验证及认证服务。 SUTD 教务长 Phoon Kok Kwang 教授表示:“我们期待与是德科技在 O-RAN、Beyond 5G 和 6G 以及元宇宙就绪网络等领域进行合作创新,携手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SUTD 作为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与是德科技这样的领军企业强强联合,无疑将有助于推动我们双方屹立于数字革命的前沿,进而为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该谅解备忘录的出发点是,是德科技与 SUTD 成功开发一套网络评估框架,旨在对 O-RAN 系统和组件进行安全和弹性测试。该框架将会采用由 SUTD 设计的高度参数化、以威胁为中心的攻击注入方法,并通过 Keysight Open RAN Architect(KORA)安全测试套件——此套件可以针对一套安全攻击和审计模块来仿真实时用户、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进行实施。 是德科技副总裁兼无线测试事业部总经理曹鹏表示:“无论是要推广扩展接口、推进云化和突破性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还是对 O-RAN 和 6G 多厂商解决方案进行集成,都离不开通过设计来实现整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部署。是德科技致力于通过与 SUTD 的合作和创新来加快 O-RAN 技术的采用和 6G 研发,从而促进 5G 的大规模商业部署,并且满足 6G 的要求。”

摩登3注册登录网_中国RISC-V软硬生态已经完善,终端应用即将开枝散叶

在近日的平头哥首届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强烈的讯号。“RISC-V”已不仅仅局限在是芯片设计的一个小圈子里的一团小火苗,而是早已出圈,得到了诸多终端应用厂商的追捧。 对于终端应用厂商而言,可能并不会那么关注在指令集层面到底有多么精简高效,而是更关注实际开发过程中的工具链是否完备、操作系统适配是否到位、芯片优化带来系统整体PPA提升有多少,而这些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软硬件生态。目前,平头哥集合众多不同类别的生态伙伴,已经实现了一个从芯片平台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软件的软硬件全栈平台。RISC-V的发展,相比Arm之前铺陈节奏要快的多——不仅在AIoT、智能端侧这些传统的Arm强势的领域开始开枝散叶,而且在Arm刚刚有所成绩的服务器领域,RISC-V的芯片产品和生态也开始逐步完善。 RISC-V生态业已成型,比之前Arm的铺陈节奏快得多 Arm架构通过17年的发展,到2008年实现了100亿颗的出货;而RISC-V在2022年,也就是用了12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同样的出货量,并且在未来还会继续加速。RISC-V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Calista Redmond认为,到2025年RISC-V架构内核出货量会达到800亿。在已经出货的100亿颗RISC-V架构芯片中, 有一半是来自中国。中国的RISC-V的生态正在茁壮成长,倪光南院士在开幕致辞中分享到,主要展现在软件生态、应用生态、及开发者生态三个方面。 在软件生态方面,玄铁RISC-V处理器已基本完成与主流操作系统的全适配,其中包括安卓、Debian、Fedora、Gentoo、Ubuntu、龙蜥、统信、openKylin、创维酷开系统、RTT等。在去年12月,谷歌官方宣布安卓支持RISC-V指令集架构。在此次生态大会上,谷歌安卓项目工程总监Lars Bergstorm也表示,希望 RISC-V成为安卓支持的一级架构平台 ,这将和安卓对 Arm的支持级别一致。 在应用生态方面,RISC-V最早应用于AIoT领域,但现在正走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平头哥去年推出的主频高达2.5GHz玄铁910处理器,也证明了RISC-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实力。譬如更高算力需求的桌面应用、边缘计算、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方向上,都被认为是RISC-V的巨大市场机遇。据倪光南院士分析,在中国,鉴于RISC-V具有模块化、可扩展、易定制的优势,以及不受垄断制约、供应链安全容易保障的优势,中国有关厂商正在全力推进提供强大算力的RISC-V方案。 应用和软件生态其实是分不开的,若能在全场景中采用RISC-V架构处理器,对于操作系统开发者而言也是益处颇丰。据龙蜥社区理事长、阿里云研究员马涛分享,未来像“云-边-端”各种各样的场景都使用RISC-V的话,第一,可以让操作系统更加简化,用一套软件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二是中国操作系统研发人员可以更深入投入到一些非常核心的组件研发,这个对于很多开源社区都是非常利好的事情。 在开发者生态方面,平头哥首次完整推出了玄铁开发工具(基础软件三件套)——编译器TAC、编译环境CDK、部署工具集HHB。编译器在过去一年性能提升了20%左右;集成开发环境中集成了全新的Language Server;AI部署工具中新增了混合量化功能,以及Transformer网络支持。 据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孟建熠表示,平头哥对于RISC-V的生态搭建分为几个层次。第一是高校层面,与高校一起合作课程,搭建线上平台与更多人分享;第二是开发者层面,通过开发板的开放申请,让更多人可以触摸到整个RISC-V;商业生态层面,通过“玄铁优选计划”,把RISC-V生态里结合比较好的云端一体产品一起推出去。 ️ RISC-V进入服务器市场,从专用加速芯片方向切入 服务器市场的处理器几乎一直是X86的天下,Arm的服务器芯片也是近年来才逐渐有所起色。尤其是头部云厂商的自研Arm服务器芯片,已经在功耗性能上远超了X86的处理器,并且已经进入了多次芯片产品迭代。十年前做Arm服务器芯片的公司几乎都没有活下来,但现在随着AI/ML等计算需求的兴起,服务器芯片市场需求也有了一些变化。而RISC-V开放、可拓展的特性,在对于一些异构加速计算场景中,可以提供更高的能效。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玄铁首届生态大会上,算能推出了行业首款服务器级RISC-V CPU算丰SG2042。SG2042是基于高性能RISC-V内核,采用9-12流水线设计,支持乱序执行,主频高达2GHz,每个Cluster最多4个内核,单SoC芯片拥有64核,64MB共享三级缓存,可以满足数据中心的各种需求。 据算能高级副总裁王雷介绍,2022年是AI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应用侧确立了非常明确的应用需求,对AI硬件的需求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在加速器方面,算能一直在思考和他所RISC-V与AI的结合。“目前不论是AI训练还是推理,更多是基于GPU的做法;而GPU本身是一种相对专用的加速器,虽然它一直在提高完备性,但是它作为加速器和主控CPU之间,事实上在协作过程中始终还是需要开发者、包括这个生态的很多人付出非常多的工作,去解决这样一个协同的问题。” GPU是最先跑出来的AI加速生态,因此大家的容忍度较高。但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加,CPU和加速引擎之间能够使下 更深度耦合的架构,才是更符合未来大规模部署的结构。RISC-V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使算能很好地解决CPU跟加速引擎之间的延迟问题、带宽问题,可以形成更完整、更一致的解决方案和结构。 而且在今天,RISC-V做服务器芯片的环境要比十年前Arm进入服务器市场的环境要好得多。一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打开,二是RISC-V服务器生态的建设速度也非常快。通过平头哥、PLCT等合作伙伴支持,算能SG2042目前已经适配了多款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也能成功运行。王雷表示,平头哥一直在推动生态的发展和软件的适配,做了大量工作,因此算能的SG2042芯片回来之后第一时间就体验到了生态逐渐完善的结果。在服务器领域里面所需要跑的绝大部分应用都有了很好的基础,而且也有非常广泛的开发者认可这样的方向。 RISC-V的未来:开源不可逆,但会走向收敛 “当一个开放的、底层的技术架构取得了共识,我认为它是不可逆的。”王雷通过职业早期生涯做Linux的经历,判断RISC-V的理念在不远的将来会取得足够的共识,形成不可逆的趋势。 指令集的开源开放,会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但RISC-V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一定要避免碎片化的问题,要实现RISC-V的繁荣,必然也需要走向收敛。“RISC-V的碎片化是过程和现象,本质一定是统一的。”孟建熠分享到,RISC-V标准化发展已经非常快,这也是各生态参与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而RISC-V的收敛,目前来看,并不会是某一家独大的结果,而是立足应用发展的需求而来,需要基金会内的伙伴们一起认可和推进。例如服务器中的加速器应用,要找到RISC-V的架构开放特色与具体应用场景的切入点,然后才能持续不断地做下去。孟建熠表示,今天做一个架构是有很多约束的,不会随便因为某个技术好就做碎片化,这是做不到的。真正是创新的东西,真正是产业认可的东西,才能够推进去。 结语 回顾2016年首届RISC-V中国峰会,那时候大家觉得RISC-V是一个很“时髦”的技术,参与者占比中学生、老师居多,企业少一些。而在今年的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参与的更多是企业,而且很多都是已经量产RISC-V芯片的公司。孟建熠表示,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面,RISC-V的赛道从模糊变得清晰,从AIoT、到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通信和汽车等多个应用领域上,基本都能看到RISC-V的落地。

摩登3平台开户_Snowflake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深耕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

•Snowflake与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促进销售合作、行业解决方案协同及联合市场推广战略,进一步扩大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包括高盛集团等财富500强企业在内的6000多家联合客户[]在使用Snowflake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和服务加速创新 •大约84%的Snowflake客户将其应用运行在亚马逊云科技上[ NOTEREF _Ref129021895 \f \h \* MERGEFORMAT ] 北京——2023年3月7日 数据云服务商Snowflake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宣布,将在未来几年中深化合作关系,Snowflake将增加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的支出,两家公司将共同出资数百万美元支持市场营销工作。双方将通过深入的、多维度的深化合作以推动增长,并在销售与营销、行业解决方案、产品集成等各领域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 “我们相信Snowflake与亚马逊云科技在过去三年中建立了云计算领域最成功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之一。” Snowflak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Frank Slootman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合作,在行业垂直解决方案和机器学习能力的产品集成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一心一意地专注于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佳服务。” “数据是每个应用、流程和业务决策的核心,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通过与Snowflake合作,我们正在为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投资回报。” 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和Snowflake的紧密合作正在推动全球领先企业的发展和繁荣。” Snowflake和亚马逊云科技将扩大其战略举措,以探索新的前沿领域,并以多种方式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例如: •开发行业解决方案:Snowflake和亚马逊云科技行业团队一直在合作构建联合的行业特定解决方案,以满足其最大客户们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在密切参与Snowflake迄今为止所推出的每一个行业数据云,包括金融服务、传媒和广告、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零售和电信数据云。双方计划继续将这些定制化解决方案扩展到其他行业,帮助更多组织机构加速创新。 •深化产品集成:Snowflake和亚马逊云科技继续投资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数据治理、流数据以及其他领域的深度产品集成,为双方客户创造最佳体验。通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定制硅芯片,Snowflake将工作负载运行在Amazon Graviton实例上,使性能增强约10%,且无需客户做出任何更改。 •扩大销售合作:Snowflake和亚马逊云科技在加强销售合作和推动彼此之间强大的销售协作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这其中包括正在为双方赢得战略机遇的全新投资,以及将大规模本地应用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的云上。双方都在持续投入资源,进一步推动在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和日本的联合销售。 •扩展营销策略:亚马逊云科技继续与Snowflake团队合作,以提高对行业联合解决方案及产品集成的认知和需求。此外,Snowflake和亚马逊云科技持续提升在对方的全球性活动以及行业活动中的参与度,以便双方的共同客户和潜在客户有机会了解行业联合解决方案和产品集成。 为客户提供极致体验是Snowflake和亚马逊云科技共同的战略和增长关键,自2020年以来,双方的联合销售目标已经扩大了5倍。Snowflake与亚马逊云科技通力合作服务于客户的数据需求,目前正在为包括高盛集团等财富500强企业在内的6000多家联合客户提供助力。 “我们的数据战略与我们的开源Legend平台以及高盛数据金融云直接绑定,” 高盛集团首席数据官兼数据工程主管Neema Raphael表示: “通过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的云基础设施和Snowflake提供的集成数据平台和内置治理,我们构建了一个支持Legend的可靠和安全的技术栈,可帮助我们的客户、业务合作伙伴及工程师迅速而便捷地获得具有变革性的行业洞见。”

摩登3测速登陆_华为5G手机明年推出:Mate 50 系列 5G 通信壳即将在 10 月和大家见面 原创

9月6日,华为新机发布会正式召开,消费者期待已久的Mate50系列手机也正式亮相。不过令人叹息的是,华为此次的新机依旧无法支持5G。众所周知,由于华为在5G芯片上受到钳制,导致近两年来的新机均无法支持5G信号连接。不过,这一问题可能将在明年的华为Mate60系列上得到解决。 近日,手机中国了解到,某数码博主表示,华为明年新机5G稳了!该博主表示,华为在近日的产品内部会议中表示,华为Mate60系列确定将支持5G信号。此外,华为P60系列或许也将支持5G信号。目前,暂且不知华为会在Mate60系列上搭载其他芯片生产商生产的5G芯片,还是会选用自家生产的麒麟5G芯片。 如果是后者的话,华为Mate60系列或许将成为明年新机中的“重磅炸弹”!尽管受到了各方压制,华为在手机研发上依旧保持着领先。华为昨日发布的Mate50系列,搭载华为影像XMAGE技术以及北斗卫星通讯技术闪亮登场,并成功实现了高达245万的预约量,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若华为能够在明年补足在5G信号上的短板,华为大概率将重新回到此前的巅峰时期,与苹果手机一同竞争高端手机市场! 前不久发布的华为 Mate 50 系列,可以说是让机圈期待了两年。尽管没有 5G,但咱们科技狐还是打算支持一台,给狐友们评测看看值不值得买。 没错,跟 P50 系列一样,没有 5G,是它最大的遗憾。在各家运营商都推进 5G,暗戳戳给 4G 降速的时候,4G 手机在当下的优势确实不大。但狐友们别忘了,P50 系列可是有 “5G 手机壳 ” 这种物理外挂神器加持的。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可以买两次 5G 手机壳。果子今天看到,相同的产品又来到了 Mate 50 系列上。 数码博主 @厂长是关同学 透露,华为 Mate 50 系列的 5G 通信壳即将在 10 月和大家见面。 从爆料的图片来看,Mate 50 通信壳的背部,有明显的 5G 标识,以及 “5G Phone Case” 的字样。看起来是皮质工艺,有可能是现在热门的素皮材质,但目前还不确认这个外观和材质是否最终版,以及是否只有一个材质 / 颜色。 另外,其实早在 Mate 50 系列发布会前,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有三款 5G 通信壳入网工信部,型号分别为 SY108-618、SY108-658、SY108-688,果子猜测分别对应 Mate 50、Mate 50 Pro、Mate 50 RS 保时捷设计三款机型。 根据第三方商家的海报显示,5G 手机壳的售价是 799 元,和此前 P50 Pro 5G 手机壳的价格一样,和手机一起购买则能优惠 200 元左右。有一说一,这壳子的确不便宜,都能买一台红米 9A 这种入门智能机了。 今天华为Mate50系列就要正式发布了,不过和大家预计的一样这次华为Mate50系列大概率不会搭载5G功能,同时华为自研麒麟芯片也可能会缺席,可以说相当令人感到遗憾。不过目前仍有部分华为5G机型在现货发售,下面便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为大家推荐的是荣耀X10 5G版,这是华为推出的一款升降式全面屏5G手机。其搭载了麒麟820芯片,由华为海思自主研发,采用了八核CPU架构,同时也拥有强大的六核GPU,并集成了华为自研的双模5G基带。到手价1849元,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华为 nova 7 5G也是一款还在现货销售的华为5G手机,其搭载了备受好评的旗舰SoC麒麟985 5G,拥有后置6400万像素四摄,支持40W华为超级快充功能,前置3200万像素人像镜头,京东现货到手价仅需2799元。 接下来为大家推荐的是华为的旗舰机型华为Mate40 Pro 5G,这款机型搭载了备受好评的华为麒麟9000处理器,支持5G,运行鸿蒙OS。目前该机型在京东平台现货发售,到手价7799元,有需要的请尽快下单。 华为nova 8 SE虽然不支持5G,但是其采用了华为自研国产麒麟芯片并运行华为鸿蒙系统,同时售价仅为1699元。华为nova 8 SE还配备了6.5英寸OLED大屏与6400万高清四摄,整体使用体验优秀。目前货源稀缺的荣耀X10不但搭载了麒麟820芯片还支持5G功能,非常值得购买。 2019年-2020年,为了遏制华为的发展,美国针对华为发动了四轮制裁。美国不允许台积电、三星代工华为麒麟芯片,同时限制了高通、联发科对华为的芯片供应。从此之后,华为麒麟芯片成为了绝唱,并且华为彻底面临“无芯可用”的悲惨局面! 同年10月份,华为顶住了制裁的压力,发布了华为Mate40系列,成为了华为历史上最经典的机型,没有之一!时隔两年后,华为Mate50系列终于发布,由于依然无法解决芯片的问题,只能被迫采用阉割了5G功能的骁龙8+Gen1芯片,而且余承东在整场发布会上,就没用中文提到过“高通骁龙”这四个字,想必也是憋了一肚子火,心有不甘! 另外华为Mate50系列支持了北斗卫星通讯技术,可以用华为Mate50手机跟北斗卫星直连,将文本和自己的位置通过手机发送给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地面的基站,然后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别人的手机上。华为用这种“捅破天”的方式告诉全世界,在通信领域华为就是最强的,没有之一! 但是不支持5G,依旧是华为Mate50最大的痛点。不过最近彻底藏不住了,华为5G能力在Mate50上悄悄回归了,而这次依然是借助的5G通信壳来实现的。目前数源科技有三款5G通信壳在工信部入网了,型号分别是Y108-618、SY108-658、SY108-688,很明显分别对应的是Mate50、Mate50 Pro和Mate50RS保时捷版本定制的5G通信手机壳。

摩登3内部554258_独立研究机构调研显示业务自动化正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计划

北京,2023年3月6日——企业自动化软件公司UiPath(纽交所代码:PATH)日前委托IDC对800名全球高管进行的调研发现,54%的企业已经在使用企业自动化技术来帮助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另有24%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这样做。IDC调研还显示,已经建立智能自动化实践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更加成熟。 因可持续发展将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最大化以及负面影响最小化,IDC视其为企业的首要任务。然而,高额的成本和复杂的挑战让进展无比艰难。 IDC欧洲自动化、分析和人工智能副总裁Neil Ward-Dutton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战略重点,全球企业都在迅速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激励措施。然而,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方面,存在重大的业务和技术挑战,很难取得进展。自动化能够提高企业的敏捷性、效率和价值实现速度,企业自动化平台和实践有助于解决此类挑战,并在释放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潜力方面发挥强大作用。” UiPath联席首席执行官Rob Enslin表示,“在可持续发展成为领导层和管理层优先事项时,自动化填补了企业的运营空白,并使可持续发展计划变得可行。每家企业都有责任为社区、员工和环境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这样的责任也与所有企业都休戚相关。企业自动化是释放全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潜力和克服技术障碍的理想选择。” 该调研显示: 可持续发展投资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但也存在挑战 全球高管指出,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首要驱动力是运营效率和成本节约(40%),以及增强品牌价值和信任(33%)。此外,68%的高管表示,他们有一个专门负责可持续发展的董事会成员。 关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优先事项,超过1/3的受访者强调了IT效率的重要性。28%的受访者表示负责任的采购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27%的受访者表示整体能源效率以及员工的福利、健康和安全都是他们的首要关注点。 然而,35%的受访者表示,分散/孤立的资源是他们在试图变得更加可持续时面临的主要企业挑战,其次是难以确定适当的KPI(33%)和缺乏操作技术(32%)。 可持续发展自动化带来众多优势 为了引入和管理可持续发展计划,各企业正在利用自动化来提高敏捷性,并确保信息和评估的质量。企业正在利用自动化来更容易地从人类可读文档中提取数据,并迅速获取数据。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自动化用例是流程改进(45%)。 当评估自动化在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优势时,50%以上的高管表示让员工做更有意义的工作和提高员工满意度是最大的潜在优势。其他潜在优势包括获取数据更方便(55%),有能力开发新的价值主张、产品和服务(53%),以及更容易理解运营绩效和改进领域(52%)。 UiPath委托IDC于2022年9月对全球超过250名员工的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800名高管进行了调研,以了解他们的企业对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态度和方法。

摩登3测试路线_高通宣布第一批搭载骁龙6 Gen1处理器的新机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登场 原创

高通昨日发布了骁龙 6 Gen 1 和骁龙 4 Gen 1 处理器。iQOO 宣布,将于 9 月 14 日在印度发布 iQOO Z6 Lite 新机,全球首发骁龙 4 Gen 1。iQOO 放出的海报显示,骁龙 4 Gen 1 采用 6nm 工艺,最高频率 2.0GHz,CPU 性能提升 18.4%,GPU 性能提升 6.9%。安兔兔跑分 388486,这个当然是整机跑分。 了解到,iQOO Z6 Lite 搭载 120Hz 水滴屏,支持 5G 网络,后置矩形影像模组,两个摄像头独立在两个圆环中,并且下方圆环中除了副摄,还拥有一个假摄像头开孔,开孔上印有“5G”标识。 在 CPU 方面,骁龙 4 Gen 1 搭载了两个 A78 大核与六个 A55 小核,高通公司宣称 CPU 性能提高了 15%。GPU 方面,骁龙 4 Gen 1 搭载了新的 Adreno GPU。高通表示 GPU 性能(最多)提高 10%。 9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继推出骁龙8 Gen 1之后,高通又推出了骁龙6 Gen 1和骁龙4 Gen 1这两个移动平台。 2021年11月30日,高通在2021骁龙技术峰会上发布了其最新旗舰SoC——骁龙8 Gen 1,这是首款采用高通新命名方案的芯片。该芯片是2020年发布的骁龙888芯片的继任者,基于4纳米工艺打造. 在推出骁龙8 Gen 1还不到一年,高通又推出了骁龙6 Gen 1和骁龙4 Gen 1这两款SoC。 据报道,高通的骁龙6 Gen 1是骁龙695的继任者,基于4纳米制造工艺打造,这使其成为首款依赖4nm工艺打造的非旗舰移动处理器之一,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能源效率。 在连接方面,高通的骁龙6 Gen 1支持5G毫米波和sub-6 GHz、Wi-Fi 6E,以及带有双天线的蓝牙5.2。 据悉,摩托罗拉是首批采用高通骁龙6 Gen 1芯片的品牌之一,而搭载该芯片的手机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 据报道,高通的入门级骁龙4 Gen 1是基于台积电的6纳米制造工艺打造的,是继骁龙480+之后高通为廉价安卓手机提供的最佳产品,它支持5G、sub-6 GHz、Wi-Fi – 5以及蓝牙5.2。搭载该芯片的廉价安卓手机预计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上市。 第一代骁龙6 Gen1由4nm工艺打造,;芯片采用了8核心架构;由四颗最高2.2GHz的A78核心,搭配四颗1.8GHz的A55核心组成。 这次官方并未公布太多详细资料,我们得知的是骁龙6 Gen1的CPU性能比起前代快了40%,GPU图形性能方面也提升了35%,AI性能则增加3倍,算是非常有感提升! 此外,高通可是为骁龙6 Gen1注入了许多6系列的第一次,包括首次支持HDR计算摄影、首次支持LPDDR5内存和UFS 3.1闪存、首次支持2亿像素镜头、首次集成第7代骁龙AI引擎以及首次支持Wi-Fi 6E等。值得一提的是,骁龙6 Gen 1可处理高达30fps的4K HDR视频录制。 其他方面,这芯片也支持120Hz高刷的FHD分辨率屏;集成X62 5G基带(2.9 Gbps)以及FastConnect 6700连接单元(蓝牙5.2+Wi-Fi 6E)等。 高通宣布第一批搭载骁龙6 Gen1处理器的新机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登场。 至于面向更入门级的骁龙4 Gen1则由6nm工艺打造;芯片采用了8核心架构;由两颗最高2.0GHz的A78核心,搭配六颗1.8GHz的A55核心组成。…

摩登3测试路线_全志科技携手捷渡智能,共创智慧出行新价值

8月30日,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志科技”)与JADO捷渡智能(中国)(以下简称“捷渡智能”)宣布双方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捷渡智能董事长王杰、捷渡智能总经理陈问文、捷渡智能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吴乐明、与全志科技副总裁陈风、全志科技智能消费客户事业部总经理郭琦、全志科技智能消费客户事业部业务总监吴江巍、全志科技智能消费客户事业部市场开拓总监吴建涌等一行出席了此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捷渡智能董事长王杰(右二)与全志科技副总裁陈风(右三)见证签约 捷渡智能总经理陈问文(左)与全志科技智能消费客户事业部总经理郭琦(右)代表双方签约 全志科技作为捷渡智能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捷渡智能在智慧出行领域已展开了多年的深度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了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本次战略合作的升级,意味着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快速的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各方的技术、产业、市场优势,以推动AI技术在车联网及智慧出行领域的深度落地,加速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服务以及产业推广的融合和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和生态构建。 捷渡智能董事长王杰在会议上回顾了与全志科技以往的合作:“从全志科技V3系列到如今V5X6系列和V53X系列,双方共同创造了行车记录仪细分领域行业中的一个个标杆。从单品突破10万台的智能后视镜到4K远程互联产品的发布,都离不开全志科技和捷渡智能共同的努力和付出。正是由于双方的不懈创新,才得以助力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当下正处于万物互联的AIoT时代,捷渡智能未来也将在此领域不断拓展创新,为全球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商业服务。” 全志科技副总裁陈风表示:“一直以来,全志科技都非常重视智慧视觉产品的研发与落地,未来会进一步加大此领域的研发和投入,围绕大视频的“MANS”战略指引,持续发力。捷渡智能是一家追求产品应用创新的高品质企业,全志科技则致力于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领先,相信在深度契合的产品理念以及双方的通力合作下,能共同创造出更多卓越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优秀的驾驶体验,创造出行新价值。” 未来,全志科技将坚持在技术、产品交付和客户服务长期投入、价值创造,同时紧扣行业趋势与业务创新需求,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车联网生态,力求实现互利共赢、合力发展,助力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新方案,共创智慧出行新未来。 关于捷渡智能 JADO捷渡智能(中国)成立于2011年,是11年专注行车记录仪领域,具备研发、制造行业全球领先水准的高端行车记录仪高科技企业。 JADO捷渡智能(中国)致力于设计和制造符合乃至超越国际标准的行车安全产品,并不断探索领先将数字世界万物互联带入智慧行车安全领域。业务遍及中国及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服务全球数千万用户。 JADO捷渡智能(中国)全体员工以共同缔造行业细分领域全球领导者的传奇为梦想,与众多商业伙伴一同协助并驱动自我的成长,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具有价值的行车安全解决方案。

摩登3平台首页_华为Mate50系列携手AITO问界M5 EV亮相北京时装周

9月15日,以“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北京时装周在王府井正式开幕。中国商业第一街华丽变身闪耀夺目的时尚秀场,国内外知名品牌,设计师齐聚,引领未来时尚潮流。 在熠熠灯光下,华为Mate50系列携手AITO问界M5 EV惊艳亮相,新潮好物手机与时尚动感车型与时装周交相辉映,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时尚文化饕餮盛宴。 时尚不输秀场,问界M5 EV展示科技美 作为本届时装周指定用车,智慧豪华纯电SUV问界M5 EV科技与潮流共生,优雅入目,灵动入心,时尚的设计演绎了时尚都市生态美学,完美的融入北京时装周,每一次出现都惹人注目。问界M5 EV的流体动感车身,彰显了年轻运动范儿。鲨鱼鼻车头设计,塑造灵动姿态,流光聚能醒狮大灯生机无限,鹰翼贯穿式尾灯搭配发光的AITO车标,一眼就是惊鸿一瞥。 同时,作为AITO推出的首款纯电车型,问界M5 EV搭载了HUAWEI DriveONE纯电驱智能平台及华为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DATS系统),不仅能实现仅4.5秒的零百加速体验,还可根据路况进行扭矩自适应调节,有效减弱颠簸感,提供毫秒级快速响应。此外,问界M5 EV采用百万豪车级的全铝合金底盘,配合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带给用户轻松舒适的驾乘体验。 为解决纯电车型续航、充电用电的焦虑,问界M5 EV还全新推出智慧充电方案,让用户轻松知晓可行驶范围,快速获取充电路线,还可以实现10分钟补能120公里的快充体验。作为首款搭载HarmonyOS 3智能座舱的纯电车型,问界M5 EV全新推出的超级桌面,可以实现在车载智慧屏上使用丰富的手机应用。此外,它还具有丰富的主被动安全防护,全方位保护乘员的出行安全,满足驾乘人员的安全出行需求。 技术驱动艺术,华为Mate50系列领势而上 在时装周上另一频频出现的好物就是华为Mate50系列。华为Mate50系列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可以突破地面网络限制;搭载的超光变XMAGE影像系统,专业模式有十档可调物理光,景深范围与虚化程度随心而变,不惧闪光灯清晰记录美好时刻,影像风格,自成一派。 华为Mate50系列首发搭载鸿蒙操作系统3.0,交互体验更加流畅,创新服务智慧安全。首发的华为“昆仑玻璃”,整机更坚韧耐摔,耐摔能力提升至10倍;传承经典,对称星环设计搭配精致典雅的“巴黎饰钉”,秩序之美和非凡细节交相辉映,一见倾心。为时装周添一抹彩。 助力北京时装周,与时尚碰撞 AITO问界M5 EV作为本届时装周指定用车,是AITO汽车授权用户中心·姚家园店派出的一员“大将”。AITO汽车授权用户中心·姚家园店是北京首家新形象授权用户中心,建筑面积近4000平,旨在是用最好的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车辆销售,交付,售后维修及增值服务,二手车置换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北京乃至于全国的行业标杆。 潮向未来,一起出发 无论是华为Mate50系列,还是问界M5 EV,呈现的是一种科技创新下的时尚美,手机和车型也能成为“时尚单品”,把极致的科技智慧创新体验带给每一位消费者,让优雅时尚与潮流和谐共生。

摩登3测试路线_资本疯狂涌入,学院派、大厂派、创业派谁能笑到最后

最近,由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在各大中外媒体平台掀起了一阵狂热之风。短短4天时间,其用户量到达百万级,注册用户之多导致服务器一度爆满,甚至连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参与相关话题讨论,热度可见一斑。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区域,国内也有多个机构和企业也加速相关产品落地,一场关于AI大模型赛跑已经开始,学院派、大厂派、创业派等势力逐鹿中原。 大厂派-百度 国内的“中国版ChatGPT”预备赛一触即发,百度是最先公开表态并发力的大厂之一,正式官宣百度版ChatGPT“文心一言(ERNIE Bot)”将于3月16日在北京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迅速引发全网热议。针对关于“中国版ChatGPT”的讨论,百度回应:“ChatGPT相关技术,百度都有”。据了解,百度「文心(ERNIE)」系列大模型已于2019年内部开发,具备跨语言和多模态的生成能力。百度搜索将直接接入文心大模型相关能力,在搜索场景上提升上亿用户的使用效率。百度CEO李彦宏认为百度已做好接受ChatGPT相关技术带来的颠覆式变革的准备,李彦宏2023年一季度的OKR为“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业界普遍认为百度可能是国内目前最有实力与OpenAI竞争的公司之一。 大厂派-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达摩院布局大模型多年,2021年对外介绍了超大规模中文多模态预训练语言模型“M6”,目前参数量已拓展迭代到万亿至十万亿规模。2022年,达摩院提出业界首个通义大模型“M6-OFA”,目标为高效整合多模态任务和架构,提升训练和部署效率。据公开信息,通义大模型“M6-OFA”将深入涵盖医疗、金融、电商、物流等多个行业,从底层模型底座覆盖到各应用场景。同时,阿里版聊天机器人目前也已进入内测阶段,将部署到钉钉。 学院派-清华大学 智谱AI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唐杰教授创立,团队核心成员曾参与清华大学与智源研究院合作项目「悟道」的研发工作,具有丰富的大模型经验。2022年8月,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与智谱AI合作研发的超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GLM-130B正式上线,在多个公开评测集上性能超过GPT-3。自成立以来,智谱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大模型,团队提出“model as a service(MaaS)”的行业理念。基于GLM,智谱随后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LM,在电商、金融理财、心理咨询等打造多种落地场景。致力于打造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的认知智能,智谱AI目前已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将持续投入到打造高性能千亿级普惠大模型。 学院派-清华大学 隶属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学院的交互式人工智能课题组(CoAI)由朱小燕教授和黄明烈副教授指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式闲聊对话系统、推理与问答和语言生成与评价。黄明烈副教授于2021年创立聆心智能,专注心理咨询赛道,致力于打造“超拟人底层大模型”。2022年团队上线「AI乌托邦」对话机器人,支持自定义AI人设进行聊天交互。作为国内具备训练超大规模语言模型能力的团队之一,聆心智能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的 Character AI”,旨在提供情感陪伴的文本生成服务,公司目前已完成Pre-A轮融资。 学院派-复旦大学 2月20日,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的邱锡鹏教授团队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通过模型与真人和其他模型进行任务交互而进行算法优化。邱锡鹏教授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资深学者(谷歌学术引用量xxx),曾主导开发NLP工具FudanNLP,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 根据对外发布的信息,MOSS的参数量依然较小(小ChatGPT一个量级),目前希望在百亿级别参数量上进行学术级别探索。MOSS模型一经对外发布,立刻引来火爆关注,当前服务器已无法支撑访问量,内测窗口已关闭。同时邱锡鹏表示会尽可能在3月底开源。 心识宇宙 「心识宇宙」(Mindverse),于2022年1月在杭州成立,是一家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业公司。公司自主研发以大模型为底座的脑启发AI模型(Unified Mind Model)系统,通过模拟大脑宏观架构,提供有思考、情感、记忆及服务的AI能力。2022年11月,团队发布MindOS内测版本,开放给少数B端客户。MindOS是一个AI角色生成引擎,通过简单的填写配置、拖拽上传,就能完成一个具备专业知识、记忆和人格的AI角色,大大提升应用交互的体验。仅2023年1月,MindOS就获得了百万元订单。拥有VBS拟人的次世文化、拥有顶尖虚拟人IP柳夜熙的创壹科技都与其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据悉,MindOS将与3月发布升级版,新版将会有更强的对话可控性和复杂场景解析能力等。 创业派-澜舟科技 2021年6月,前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副理事长、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周明博士创立澜舟科技,并于隔月公布其中文语言模型—孟子轻量大模型。孟子模型由团队联合创新工场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性能超越腾讯、搜狗等公司,在中文语言理解评测 CLUE 榜单上登顶第一,效果比肩千亿参数大模型。基于孟子模型,澜舟科技随后推出了“孟子认知服务引擎”,包括搜索、生成、翻译、对话等功能,还能提供针对垂直行业的SaaS产品,主要覆盖机器翻译、智能辅助写作、智能文档处理场景中的应用。其中「澜舟熊猫小说家」依靠丰富的故事风格和快捷的 AI 写作方式已成为公司爆款产品。据了解,基于当前模型能力,澜舟科技将与拥有海量数据的中文在线合作,同步打造类ChatGPT产品。 创业派-MiniMax 近日,人工智能创业公司MiniMax首次公开亮相,核心创始人杨斌分享了公司对技术的认知和商业路径等信息。作为国内首家同时拥有三个模态AI大模型和自研产品的准独角兽公司,杨斌表示,MiniMax初创团队在两年前对未来趋势做出判断:AI技术将在未来2-3年内发生质的升级,AGI(通用人工智能)将成为可能。基于这一点,公司从2021年12月成立后,就将目标锁定在大模型研发上。据悉,MiniMax目前已自研三个模态大模型,分别是文本、语音和视觉大模型。公司首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自研产品Glow于2021年11月上线,主打情感陪伴类A社交,有自由聊天和剧情任务多种模式,目前注册用户已近数百万量级。 上一次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带来了个性化推荐这种交互方式,未来大模型的普及也将诞生新的应用场景,在正真的成熟商业化建立前,学院派、大厂派以及创业派能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摩登3登录_杰发科技携手知从科技,共建车规级芯片软件生态系统

近日,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与知从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强化在车规级MCU的软件集成服务合作,共同构建强大的车规级芯片生态系统。同时,基于在行业内的丰富经验,双方将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共同促进双方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延伸,联合打造“中国芯”力量,为汽车行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国产化解决方案。 根据合作内容,杰发科技和知从科技将在AUTOSAR基础软件、工具软件、ISO26262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FOTA等诸多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推动国产高性能车用处理芯片在智能座舱、ADAS、车身电子、车载灯控、汽车动力和底盘等领域的应用及推广。 战略合作签约现场 基于四维图新首颗满足功能安全要求的MCU芯片AC7840x,知从科技可完成AUTOSAR的Demo环境搭建和集成工程开发。对使用杰发科技MCU芯片进行基础软件开发的工程师来说,不仅可以节省自身开发时间,还能从送样阶段至量产阶段持续接受培训服务。便于工程师尽快搭建软件开发环境,并专注于产品的开发。 作为四维图新“智云、智驾、智舱、智芯”汽车智能化全栈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22年底,杰发科技累计出货量已突破2.5亿颗,覆盖全球8000万辆车。 杰发科技AC7840x 如今,软件和硬件的协同优化已经成为趋势。双方一致认为,软件将成为未来决定智能汽车差异化的关键因素。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智能汽车通过OTA升级优化电动汽车体系的重要课题。不仅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智能汽车产业升级,也能帮助车企在智能电动车设计之初,为今后OTA升级提供硬件冗余的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