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平台开户

摩登3注册登录网_转子振动信号的盲源分离研究

1 引言   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1],Jutten在90年代初给出严格的数学描述[2]。其真正被重视只是近10年的事。盲源分离的研究涉及到人工神经网络、统计信号处理和信息论的有关知识,现在已成为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3]。盲源分离的开拓性研究起源于Jutten与Herault于1991年的论文[2]。P. Comon首先提出了盲源分离的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4]。A. J. Bell和T. J. Sejnowsk在盲源分离算法的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带动了后续的研究工作[5]。国内关于盲源分离的研究最早始于1997年[6],主要集中在电信传输信号的盲识别上。   盲源分离主要分为线性混叠和非线性混叠两种[7]。非线性混叠的主要有通过对线性模型的扩展和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的方法[8]。   对于振动信号的盲分离,从2000年才开始受到重视[9],并且研究的范围主要在旋转机械和故障诊断中。 2 盲源分离基本概念   盲源分离问题可用如下的混合方程来描述[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7884.htm                    图1 线性盲源信号分离框图   事实上,在盲的范畴里,人们不可能实现源信号的完全恢复。盲源信号分离的求解结果有两个不确定性:分离后信号向量的排列位置可以变化、信号的幅值与初始相位可以变化。很明显,这样的不确定性对源信号的分离不会有任何实质的影响。 3 振动信号盲分离的常用算法 3.1 最大似然准则算法   最大似然估计是要找到矩阵W使得所估计的输出y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与假设的源信号的PDF尽可能接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估计方法。 3.2 最小互信息准则及其算法   基于信息理论的最小化互信息的基本思想是选择分离矩阵W, 使输出y的各分量之间的互依赖性最小化,在理想情况下趋于零。 3.3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方法   Cardoso提出了应用四阶矩进行盲信号分离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从度量的非高斯性出发,得到快速的定点盲源抽取算法。另外Tong和Liu通过正交变换,对观测到的混迭信号的四阶矩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一类扩展的四阶盲辨识和多未知信号提取算法。Cardoso还提出了基于四阶累积量的联合对角化。独立成份分析方法中的峭度与负熵也是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盲源分离方法。 3.4 非线性混叠盲源分离   大多数的盲源分离算法都假设混叠模型是线性的,更为准确的模型应当是非线性的或弱非线性的。人们针对非线性混叠模型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 基于两层感知器网络的感知器模型法[20];(2)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的无模型方法;(3)径向基函数网络法,这种方法鲁棒性较好。 4 振动信号盲源分离方法的探讨 4.1 估计分离矩阵的加速梯度法   在最小化互信息准则的基础上,有关研究推导分析出加速梯度法的计算步骤,然后对转子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并盲分离,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在一个转子试验台上安装2个加速度计和1个涡流传感器采集信号,得到的传感器信号与分离结果的功率谱,如图2和图3所示。   分析表明,基于最小化互信息原理的加速梯度法能够较好地估计出分离矩阵, 其实现步骤可行。                   图3 分离后各传感器振动信号的功率谱   对具有故障的实际转子进行多传感器信号采集并进行盲分离,结果表明:采集信号中混叠的不同故障特征能够较好地分离开来,分离后各传感器信号的功率谱图基本上只显示出一种故障特征。但是旋转激励的影响不能从盲源分离的结果中完全消除。 4.2 卷积混合盲分离时域方法   有许多文献用卷积混合矩阵模型对BSS进行了研究。基于时域信号的盲分离[24]方法对数值信号进行卷积混合并进行盲识别,如图4所示。混合后两个源信号分离结果说明所用算法在低频段可给出好的分离结果,且可分离信号中的谐波信号[25]。   实际工程中的信号源个数是不明确的。可在人为设定源信号个数m的基础上,进行随机迭代,最大化各个分离信号y(n)。   对动力机械结构的不同位置上安装5个传感器,进行振动信号采集,并对采集信号用卷积混叠矩阵进行盲分离。结果表明,靠近激励源的两个传感器(4、5两个传感器)得到的信号被方便地分离出来,而其他测点的传感器采集信号难以收到理想的分离结果。这与理论方法是一致的。   第5个传感器的原始信号和分离结果如图5所示。可看出,实际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都难以直接观察出来。进行盲分离,得出两个典型的周期信号及一个随机信号。图5(b)是两个周期信号合成的频谱。两个周期信号分别是发动机、电机旋转频率[26]。实际振动信号进行的源信号盲分离表明,所用方法在机械振动信号盲源分离中是适用的,信号得到较好的分离。                      图4 两个谐波信号的分离                     图5 实际振动信号的盲分离 4.3 基于峭度的快速定点算法   经典的测量非高斯方法是峭度(kurtosis)或称四阶累积量。有关研究用基于峭度的快速定点算法对真实的转子振动信号进行了盲源分离研究。在转子振动试验台上安装4个加速度传感器,三个加速度传感器是安装在轴承座上的,另一个安装在垂直于转子轴的连接盘上以便测量轴向的振动情况。试验时的转速为525转/分。由此得到4个采集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采集的信号一般就是混合后的信号。所以前述数值仿真分析方法中,“信号混合”这一步就不需要了,可以在直接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预白化处理后,再用基于峭度的快速定点抽取算法进行分离。                     图6 转子振动信号的盲源分离   由传感器测得的4个振动源信号如图6(a)所示;预白化处理后的信号、分离后的信号分别如图6(b)、(c)所示。从图6(a)可看出,从原始的转子振动信号中只能分辨出轴向冲击信号,而其他3个信号波形十分相近,无法识别出哪个信号是哪个振动源产生的。从图6(c)中能够清晰地分离出不同的振动信号源。第四个信号是明显的轴向冲击信号,第二个信号是转子旋转的信号,第一个信号是轴承滚子的冲击信号,第三个信号是噪声信号。这说明用基于峭度的快速定点算法对转子振动信号的盲源分离是十分有效和成功的。 4.4 改进的基于Jacobi优化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在传统的Jacobi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文献[10]探索了一种具有初始化四阶矩矩阵的优化算法,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计算效率。   用6个模拟源信号进行混合,分别用FastICA算法、JADE算法来与改进Jacobi优化算法进行比较,采取采样点数从5000变化到30000,来依次统计各个算法的计算时间。3种算法的计算效率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JADE算法的计算时间相比于其它两个算法要长,这在大采样点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而基于初始化四阶矩矩阵的算法与FastICA算法有着接近的计算时间(相差3%左右)                      图7 三种算法的计算效率   利用仿真试验来分析各个算法分离信号的信噪比、相关系数以及交叉干扰误差测度,如表1所示。这三个指标的值越大表明算法实现的分离信号就越逼近源信号,分离的性能就越优良。从表1可以看出,该算法可以得到优于其它两个算法的信噪比、相关系数以及交叉干扰误差测度。所提出的算法在分离信号的性能指标上远优于FastICA算法。 4.5 鲁棒的二阶非平稳源分离方法   D. T.Pham对于一组对称正定矩阵{Mi}提出了一个不同的准则,它不需要进行任何预白化,而且对角化矩阵同时也是分离矩阵[30]。对于有不同功率谱(或等价于不同的自相关函数)的有色源,可以使用时滞协方差矩阵,并由此得到了二阶盲辨识(SOBI)算法。Choi和Cichocki对非平衡源SOBI进行修改,提出一种高效灵活的二阶非平稳源分离(SONS)方法 [31]。               表1 各个算法分离信号的性能指标 用与4.3节相同的实验台,用SONS算法对噪声含量较少的转子系统中低转速数据进行分离,与基于负熵的快速定点算法相比,SONS算法在分离效果上的改善很小。在含有大量噪声的高速旋转情况下,基于负熵的快速定点算法对转子振动信号的分离结果如图8(a),在改用SOBI算法后,分离结果得到了改善,如图8(b)。而在改用SONS算法,分离结果的改善则很明显,如图8(c) [32]                    图8 用三种算法对高速数据盲源分离结果的比较 5 结论   本文介绍的内容为将盲源信号分离技术应用于机械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个依据,也为盲源信号分离应用于实际工程信号的处理打下了基础。   今后应该着重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   (1) 如何实现在观测量个数源信号个数不确定或未知时的盲分离方法研究。   (2)更一般的非线性混叠的可分离性的研究。   (3)对含有噪声的混叠信号进行盲分离方法的研究。

摩登3登录_用于BB-Black的最新DIN-Rail导轨盒

最近发现一款用于BB-Black的最新DIN-Rail导轨盒,使用嵌入式工业应用。这款导轨盒有点类似于之前用于树莓派的盒子,后者已经在工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用于BB-Black的导轨盒采用兼容DIN导轨的外形设计,符合DIN43880规范,能够满足许多不同的应用场合,例如加热和亮度控制,以及电能测量等等。盒子外壳材质为UL94V-0注塑材质,大小尺寸为90.5X62X68.1mm(HXDXW)。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6741.htm 科普:什么是DIN-Rail导轨? DIN-Rail导轨是一种广泛用于在工业用机架上安装断路器(Circuit Breaker)和工控设备的标准导轨类型。这种导轨通常采用经过镀锌、铬酸盐处理和表面抛光的冷轧碳钢板制作而成。DIN是“德国标准化协会”的德语缩写,也是一种制造规范,被欧洲和国际标准广泛沿用。

摩登3注册开户_中国装备制造业集中度不高

  近两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较低的产业集中度限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当前任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35159.htm   中国装备制造业集中度不高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中上位企业的产业不占较大比重,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中度较低,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在科技创新和质量上实现突破。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生产大国,出口的却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由2000年的55.59%上升到了2010年的66.81%,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偏低状态。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自主品牌和一流企业也是困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造成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长期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分散、重复布局十分严重,且多数企业按“大而全”和“小而全”建设,致使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强。在全球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中国装备制造产业总体上处于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品牌效应不强。三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产业受外资控制程度较高。目前产业内先进技术、核心部件都需要进口。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先进技术是决定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   尚普咨询在《2014-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及市场投资决策报告》中提到: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不足,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呈现企业规模小,大企业规模也不大的特点。对装备制造行业而言,在发展时应重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基于PSOC 3的移相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含电路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52421.htm 摘 要: 介绍以CYPRESS产品为核心的基于PSOC 3的移相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本设计采用PSOC技术,使用CapSense作为控制信号的输入,通过PSOC进行数字调相,实现对功率的调整。并提供按键输入信号,以满足用户的不同的应用要求。 引 言: 工业领域中功率调整一般采用可控硅移相控制的方法,通过改变交流电的初始相位(导通角)来控制电源对负载的输出功率。这种电路多使用电位器,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具有电位器的缺陷:机械磨损、摩擦噪声等。本设计采用PSOC技术,使用PSOC CapSense和按键作为控制信号的输入,通过PSOC进行数字调相,避免了电位器调整的缺陷。 PSOC 简 述 PSoC是Cypress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的的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它主要由8位微处理器,可编程模拟模块和数字模块,外加可编程恒流源(IDAC). I2C,Flash, SRAM等周边外围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PSoC的功能框图 因此,PSoC除了能实现一般MCU的功能外,还可通过可编程模拟和数字模块灵活地实现嵌入式系统所需的模拟与数字外围功能。为了方便用户简单而快速地实现模拟数字外围功能的设计,Cypress基于可编程数字模拟模块构建了大量的用户模块,如可编程运算放大器,比较器,6至14位的模数和数模转换器,滤波器,8/16 /24/32位定时器/计数器,脉宽调制器,触摸感应等模块。这些用户模块将PSoC内部的寄存器配置,数字模块和模拟模块之间的内部连线,底层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应用程序接口)函数都已设计好了。当用户需要某个数字模拟外围功能时,只需要简单地调用相应的用户模块即可实现。 1、系统原理 交流电与PSOC之间采用光电耦合进行隔离,通过光电耦合将交流电的过零点检测信号送给PSOC,采用中断方式以实现交流电每个周期的同步,根据过零信号使用PSOC内部定时器确定初始相位,给出控制触发脉冲,来完成输出交流电相位的控制从而实现功率的调整。移相的角度等相关信息通过诺基亚5110液晶进行显示。图一为主电路结构图。 图1. 主电路结构框图 2、方案设计 2.1方案一 采用交流控制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该类芯片多采用CMOS工艺制造,与外部交流脉冲同步的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提供多种控制方式以满足用户不同的应用要求,移相角度0~180度。但使用集成芯片会增加外部器件成本,容易损坏,扩展性低。 2.2方案二 程序控制调相,通过CPU外围检测电路检测交流电的过零点,经CPU处理后给出精确的同步触发脉冲,调整交流电的初始相位。其调整灵活、精度高、且容易实现闭环控制,扩展性强。 3.过零检测同步信号设计 要实现功率的调整,本设计采用移相控制技术,需要检测交流电的过零点触发信号。220V交流电首先通过电阻分压,由光电耦合检测出过零脉冲,并送至PSOC的IO端口,通过该端口上的中断来快速响应同步信号,再由PSOC给出信号,使220V输出电压的每个导通角的导通时间是从零电压开始计算的,导通时间不一样,导通角度的大小就不一样,从而输出功率就不一样。导通时间由PSOC定时器实现,中断检测定时时间到信号。图2.为过零检测和可控硅控制电路,图3.为信号输入输出波形。 图2. 过零检测和可控硅控制电路 图3. 信号输入输出波形图 4. PSOC实现设计的优势 本设计采用了PSOC的 CapSense模块,内部时钟定时器,中断,IO口。根据设计的需要较好地利用了PSOC的CapSense模块,若将本设计拓展做成闭环回路,增加AD采集,则能更好地应用了PSOC产品的优势:MCU、数字模块、模拟模块等集成在一块。另外,PSOC与液晶显示的通信采用IO口模拟SPI的方式,如果使用内部SPI模块则能提高系统扩展性与灵活性,及内部程序设计更为简单。 5. 结 论 本设计实现了通过移相控制达到了功率的调整。该设计可广泛应用在工业控制中,比如恒流、恒压、交流调压等电路,以及摄影闪光灯充电控制,造型灯亮度,大小功率交流电加热恒温控制等电路中,能实现全数控精密的调整效果。本设计采用PSOC技术,使用 CapSense作为控制信号的输入,通过PSOC进行数字调相,实现输出功率的灵活调整。设计中应用了 CapSense电容感应模块,很好地实现了控制信号输入的调整,相对按键输入而已,有便于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

摩登3登录网站_无线模块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优势

  现在工业产能输出不断增大,工业生产成本需求压缩,许多生产中,很多生产工序被各种各样的自动化生产机器所主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6540.htm   在很多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上,我们很快能发现这些自动化设备大都采用的是线控的开关装置,这样的有线控制装置在一定区域内局限了空间的利用以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性能发掘,而且开关装置的损坏以及控制线的维护,都是让维护人员十分头疼的事情,甚至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极易造成事故。   然而如果是在现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引用无线模块控制的产品,不仅解决了线材耗用安装维护的烦恼,无线模块在工业自动化具体项目中在使用寿命上就比线控使用时间要长,而且不易损坏,其稳定性更减少了更新换代的支出。深圳市大为智通科技自主研制生产的无线模块,经过多年的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无线模块应用稳定可靠、无线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用户在工业自动化项目中采用由深圳市大为智通科技出品的无线模块,一般的无线模块的工作周期都有2年以上,更不用说产品耗用规格是6年制产品。   传统工业自动化生产中采用的有线控制也需要有多人配合才能按成整个控制过程。而现在很多不用领域的工业自动化行业采用大为智通的无线模块做无线控制,在很多情况下完全可以单人精准实现全部操作工业自动化设备运作的动作。多人运动有时候协调性不好,不仅浪费人力,还造成效率低下,失误操作更是有可能导致次品率过高的问题。自从很多用户采用工业自动化无线模块恰恰避免了这些问题。进一步,在自动化生产中使用无线模块可以通过编订程序保证操作准确率,即便是无线模块由于通讯问题,也会自动联锁保证生产工序有误自主暂停以及警报,采用无线模块不仅降低用人成本,降低用料成本,提升优质产品生产率,更能保证生产安全。   工业自动化采用大为智通无线模块进行无线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及生产效能,无线控制避免了机械式控制范围狭窄,难以自由移动到合适操作位置的局限性,故而提高了效率改善操作环境,在危险工况环境下无线控制的不受控制位置限制,可任意移动到安全位置或避开不利环境点,大大提高生产安全标准。

摩登3咨询:_合信技术多机器人系统控制方案

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方案。这种应用可广泛应用于需要多机器人协同,单主机集中式控制的自动生产线,合信技术的机器人协同方案已成功应用在电子行业和钣金加工折弯系统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575.htm 合信技术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方案,它由Co-MoTIon系统中的C37运动控制器为主控单元,它使用Cortex A8 1Ghz主频芯片,运算速度快,支持CNC功能及多种机器人算法。控制器通过EtherCAT总线通讯方式搭配合信技术新款绝对值的H1A伺服驱动器,配合刚发布的EtherCAT远程IO模块,并通过扩展模块与设备外部信号交互,组成整套机器人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EtherCAT总线可继续扩展外部轴,因此此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有机器人流水线式的控制需求。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8528.htm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以太网成为了各国工控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领域。国内开展这项研究较早的浙江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浙大中控等单位在国家“863”课题的支持下,起草了“用于工业测量和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和通信标准”,并力图在化工领域建成几个示范性应用项目。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中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开展了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的研究,并进行了“基于uClinux嵌入式系统的工业以太网控制器开发”,致力于发挥嵌入式系统在工控领域的优势。   2 应用背景   压力、温度、水位和流量是化工、污水处理以及钢铁等行业中最常用的控制系统,为了研究在各种行业、不同工艺流程下的通用网络控制系统,所以本文中将不强调工艺流程。而应用试验的对象也将使用中南大学率先研发的仿工业现场的被控对象,本文将对最常用的压力、温度、水位和流量四个控制系统进行全面仿真工业现场的试验。   3 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系统结构   将企业现场网络分为控制层和设备层。针对现场对网络可靠性参数的严格要求,在控制层网络改进传统以太网拓扑结构。采用环形网络拓扑,可以增加网络的可靠性。   而解决网络的实时性问题则采用了控制区域(Control Domain)概念,将控制现场分区,减少各个控制区资源竞争的情况。而控制区域之间的是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交换式)来通信。   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层网络由100M以太网构成组成环形网络。      每个控制区域(Control Domain)包含以太网交换机和嵌入式的工业以太网控制器,以及一些变送器和执行机构。如图2所示。      而位于控制区域中的工业以太网控制器采用嵌入式系统来设计。   4 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控制器设计   工业以太网控制器的硬件设计采用核心板与接口板分开设计的方式,增强了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方便系统调试。图3中,虚线框所包含的模块组成核心板,虚线框以外的模块组成接口板。图中,以太网控制器中CPU是控制核心,负责控制所有辅助设备。存储器采用SDRAM和FLASH两种类型,能满足系统运行和调试的需要。基本端口包括以太网接口,USB接口,还有两个RS232的串口,能满足系统应用和调试的需要。A/D和D/A模块主要用于现场数据的采集与控制信号的输出 DC/DC模块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供电。扩展接口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控制器的操作系统考虑到性价比以及现场控制需要,采用了 uClinux。uClinux是一个完全符合 GNU/GPL公约的操作系统,完全开放代码,其是专门为控制领域而裁减设计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uClinux从Linux 2.0/2.4内核派生而来,沿袭了主流Linux的绝大部分特性。它是专门针对没有 MMU的CPU,并且为嵌入式系统做了许多小型化的工作。适用于没有虚拟内存或内存管理单元(MMU)的处理器,例如Cold Fire。它通常用于具有很少内存或Flash的嵌入式系统。特别的为了应用到工业实时领域,还可以进一步增强uClinux的实时性。   整个嵌人式工业以太网控制器具有以下特点:   控制器具有很高的性能。CPU采用高集成度的Motorola Cold Fire微处理器,主频达到50Mhz,且其具有丰富的接口资源,增强了系统稳定性,嵌入式的uClinux能完成复杂的算法计算以及任务调度、网络等功能;      控制器具有很高的集成度。由于Motorola CPU具有丰富的接口资源,而uClinux裁减后体积非常小,而且具备以太网功能,这样可以很容易实现控制器的微型化、Internet化;   控制器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在设计硬件和软件时都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实时性。硬件设计中采用了高速的A/D(500khz)和多路D/A输出,使得关键信号能及时采样和输出,保证了“硬实时”;操作系统中加入了RTlinux模块,保证了“软实时”。   5 应用技术方案   在试用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系统时,选用四套不同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温度,水位以及流量控制系统。选择压力、温度、水位、流量及各自调节阀门等10多个I/O信号。   以压力控制系统为例,如图4所示,它有3个互相串联的不同大小的气缸装置、两路进气管道以及其上的手动阀F1~F3、两台电/气转换器、气闭式气动阀Vcl 和Vc2以及3台压力变送器组成。其中,电/气转换器的输入控制信号为4~20mA,对应输出蒸汽压力20~100kPa(蒸汽源012MPa),相应气闭式气动阀的开度为100%~0,压力变送器的输入压力信号为O~80kPa,对应输出电流信号为4~20mA。      然后将根据测试点实际情况,将信号分组:本文中每个控制系统分为一组信号,如压力系统包括控制信号u1、u2,气闭式气动阀Vcl、Vc2以及R1- R3。可以看到:   每个控制区域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控制器以及若干变送和执行机构;   每个控制区域通过嵌入式工业以太网和交换机连人控制层骨干网;   操作站和工程师站在控制室通过交换机连出到企业信息层网络。   6 结束语   该套系统自2004年1月在实验室仿工业现场的环境中运行以来一直稳定工作,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提高了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准备近期正式移植到工业现场。   以太网在工业现场中的应用与uClinux嵌入式系统是两个现在研究的热点领域,以太网与uClinux在工业控制领域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所完成的一些工作都将为这两部分的深入研究开发有很好借鉴的意义,对嵌入式的工业以太网的应用研究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摩登3平台登录_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驱动器原理

随着现代电机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永磁材料技术、交流可调速技术及控制技术等支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永磁交流伺服技术有着长足的发展。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日渐提高,价格趋于合理,使得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尤其是在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驱动领域成了现代电伺服驱动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具有以下等优点:(1)电动机无电刷和换向器,工作可靠,维护和保养简单;(2)定子绕组散热快;(3)惯量小,易提高系统的快速性;(4)适应于高速大力矩工作状态;(5)相同功率下,体积和重量较小,广泛的应用于机床、机械设备、搬运机构、印刷设备、装配机器人、加工机械、高速卷绕机、纺织机械等场合,满足了传动领域的发展需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9/389129.htm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驱动器经历了模拟式、模式混合式的发展后,目前已经进入了全数字的时代。全数字伺服驱动器不仅克服了模拟式伺服的分散性大、零漂、低可靠性等确定,还充分发挥了数字控制在控制精度上的优势和控制方法的灵活,使伺服驱动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性能更加的可靠。现在,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大多数采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其中包括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动机和全数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两部分。伺服驱动器有两部分组成:驱动器硬件和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决定交流伺服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国外交流伺服技术封锁的主要部分,也是在技术垄断的核心。 2 交流永磁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主要有伺服控制单元、功率驱动单元、通讯接口单元、伺服电动机及相应的反馈检测器件组成,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伺服控制单元包括位置控制器、速度控制器、转矩和电流控制器等等。我们的交流永磁同步驱动器其集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策略为一体,使其非常适用于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驱动领域,还体现了强大的智能化、柔性化是传统的驱动系统所不可比拟的。 目前主流的伺服驱动器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控制核心,其优点是可以实现比较复杂的控制算法,事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功率器件普遍采用以智能功率模块(IPM)为核心设计的驱动电路,IPM内部集成了驱动电路,同时具有过电压、过电流、过热、欠压等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在主回路中还加入软启动电路,以减小启动过程对驱动器的冲击。 图1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结构 伺服驱动器大体可以划分为功能比较独立的功率板和控制板两个模块。如图2所示功率板(驱动板)是强电部,分其中包括两个单元,一是功率驱动单元IPM用于电机的驱动,二是开关电源单元为整个系统提供数字和模拟电源。 控制板是弱电部分,是电机的控制核心也是伺服驱动器技术核心控制算法的运行载体。控制板通过相应的算法输出PWM信号,作为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来改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以达到控制三相永磁式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目的。 图2 功率板 3 功率驱动单元 功率驱动单元首先通过三相全桥整流电路对输入的三相电或者市电进行整流,得到相应的直流电。经过整流好的三相电或市电,再通过三相正弦PWM电压型逆变器变频来驱动三相永磁式同步交流伺服电机。功率驱动单元的整个过程可以简单的说就是AC-DC-AC的过程。整流单元(AC-DC)主要的拓扑电路是三相全桥不控整流电路。 逆变部分(DC-AC)采用采用的功率器件集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功率开关于一体的智能功率模块(IPM),主要拓扑结构是采用了三相桥式电路原理图见图3,利用了脉宽调制技术即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通过改变功率晶体管交替导通的时间来改变逆变器输出波形的频率,改变每半周期内晶体管的通断时间比,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逆变器输出电压副值的大小以达到调节功率的目的。 图3三相逆变电路 图3中 ~ 是六个功率开关管, 、 、 、分别代表3个桥臂。对各桥臂的开关状态做以下规定:当上桥臂开关管“开”状态时(此时下桥臂开关管必然是“关”状态),开关状态为1;当下桥臂开关管“开”状态时(此时下桥臂开关管必然是“关”状态),开关状态为0。三个桥臂只有“0”和“1”两种状态,因此 、 、 形成000、001、010、011、100、101、111共八种开关管模式,其中000和111开关模式使逆变输出电压为零,所以称这种开关模式为零状态。输出的线电压为 、 、 ,相电压为 、 、 ,其中 为直流电源电压(总线电压),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到表1的总结。 4 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是整个交流伺服系统的核心,实现系统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转矩和电流控制器。所采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除具有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外,还集成了丰富的用于电机控制的专用集成电路,如A/D转换器、PWM发生器、定时计数器电路、异步通讯电路、CAN总线收发器以及高速的可编程静态RAM和大容量的程序存储器等。伺服驱动器通过采用磁场定向的控制原理( FOC) 和坐标变换,实现矢量控制(VC) ,同时结合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控制模式对电机进行控制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一般通过检测或估计电机转子磁通的位置及幅值来控制定子电流或电压,这样,电机的转矩便只和磁通、电流有关,与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相似,可以得到很高的控制性能。对于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通位置与转子机械位置相同,这样通过检测转子的实际位置就可以得知电机转子的磁通位置,从而使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比起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有所简化。 伺服驱动器控制交流永磁伺服电机( PMSM)伺服驱动器在控制交流永磁伺服电机时,可分别工作在电流(转矩) 、速度、位置控制方式下。系统的控制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由于交流永磁伺服电机(PMSM) 采用的是永久磁铁励磁,其磁场可以视为是恒定;同时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电机转速就是同步转速,即其转差为零。这些条件使得交流伺服驱动器在驱动交流永磁伺服电机时的数学模型的复杂程度得以大大的降低。从图4可以看出,系统是基于测量电机的两相电流反馈( 、 ) 和电机位置。将测得的相电流( 、 ) 结合位置信息,经坐标变化(从a ,b ,c 坐标系转换到转子d ,q 坐标系) ,得到 , 分量,分别进入各自得电流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经过反向坐标变化(从d ,q 坐标系转换到a ,b ,c 坐标系) ,得到三相电压指令。控制芯片通过这三相电压指令,经过反向、延时后,得到6 路PWM 波输出到功率器件,控制电机运行。系统在不同指令输入方式下,指令和反馈通过相应的控制调节器,得到下一级的参考指令。在电流环中,d ,q 轴的转矩电流分量( )是速度控制调节器的输出或外部给定。而一般情况下,磁通分量为零( = 0) ,但是当速度大于限定值时,可以通过弱磁( 《 0) ,得到更高的速度值。 图4 系统控制结构 从a,b,c坐标系转换到d,q坐标系有克拉克(CLARKE)和帕克(PARK)变换来是实现;从d,q坐标系转换到a,b,c坐标系是有克拉克和帕克的逆变换来是实现的。以下是两个变换公式,克拉克变换(CLARKE): 5 结束语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伺服驱动器的几个主要的功能模块的实现及原理,谨帮助大家对伺服驱动器有进一步了解之用,大家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伺服驱动器的设计原理,请参考其它的文献。

摩登3登录网站_引航新一代工业控制器,研华科技PAC中国行即将举行

研华科技PAC中国行——引航新一代工业控制器,Top10城市系列活动日前将首先在北京举行,巡回上海、深圳、成都、西安、沈阳、杭州、武汉、郑州和青岛。研华将借此活动着重介绍其开放型PAC系统、紧凑型PAC系统、灵活型PAC系统和强固型PAC系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9/388416.htm 研华科技将提供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包括近年来中国重点发展的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环境监控以及机械设备等行业PAC解决方案,该系列解决方案将融合ADAM-5550、UNO-2100、UNO-3000和MIC-3000系列产品,可以提供双以太网接口、双USB,多个RS- 232/RS-485端口等通信接口和CF卡接口,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复杂系统整合需求。研华PAC解决方案采用较高性能的CP和较为坚固的I/O的设计,能满足要求高运算能力和高可靠性的应用需求。此外,ADAM-5550、UNO-2100和UNO-3000系列还采用了针对关键和恶劣环境的坚固机械和无风扇设计。 研华所有PAC平台都将嵌入KW Softlogic(软逻辑)内核,内核完全兼容IEC-61131标准,同时支持 LD/FBC/SFC/ST/IL编程语言,并支持多种语言功能;支持Modbus RTU /TCP标准协议,可以和多种组态软件通讯。另外,亚控科技为研华PAC系列产品量身订做,在组态王软件中加了新的功能;在新的组态王中,PCA产品的I /O变量可以在组态王中自动生成,无需手工定义,大大缩短了项目开发时间,实现与研华PAC的无缝整合方案。

摩登3注册网址_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开发是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与生产管理而服务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付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绩效等核心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能够提高各组织部分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061.htm 一、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框架图 随着现代化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深入与普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加深,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集团型企业都开始进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搭建。在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车间生产管理方面,很多企业都在加强对网络信息科技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来对生产管理的生产、物流、仓储、销售等流程中的大量生产数据进行集中处理,生产管理系统就是这种集成管理方式与软件开发与应用的结果。 生产管理系统开发是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与生产管理而服务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付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绩效等核心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能够提高各组织部分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地指导原材料定购,及时掌控各方数据信息,优化资金的合理使用,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 数字视频、音频监控生产流程及其相关信息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其直观,易于存储、检索和共享的特点,成为实现企业生产可视化生产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可视化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运用互联网、计算机科技,对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在新体系结构和应用功能上进行延伸和扩展,来实现对企业生产安全和生产管理可视化监管控制的管理系统,它是在管理手段与监控手段,以及通讯手段上的进步与更新升级,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未来生产管理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信息手段的一部分。 二、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需求分析 社会的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企业都在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的步伐。企业在处理采购、生产、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时,要逐步加强对信息化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的利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对可视化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当然,不同的部门对可视化管理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就总体来说,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在实现可视化管理方面有以下几个要求。 在安全防卫方面,企业需要在厂区、厂房、仓库以及各交界处实施全天候视频监控,对生产各部门、各环节进行预警、录像监控; 在生产管理上,监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各厂房车间的流水线的生产情况,因此,需要有远程监控功能,同时应当实现对生产流程、生产原理监控的保密功能。 对企业领导层、决策层而言,可以在电脑上随时了解各生产环节实时生产情况的需求,此外,生产管理系统除了可视功能,还需要能够实现与生产现场进行语音交流的功能,以便领导监察过程中可以在电脑上直接对生产或生产管理进行指导和处理突发状况。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管理还需要实现异地监控,对于大型集团企业,其生产基地也许遍布多个地区,除了建立本地的监控系统外,还需要对外地厂区进行集中监控。 由于制造行业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且人工处理缓慢,出错率高,因此企业对于生产管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不仅促进企业生产社会化自动化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减少成本需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道路上,利用生产管理软件来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用生产管理软件的精确管理控制代替手工的粗放式管理,更好的节约物料资源,降低产品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和B/S与C/S等多层数据集中应用技术架构的管理体系。 生产管理系统整体构架 生产管理系统功能 系统管理设置:创建帐套、部门结构设置、职工档案管理、操作权限管理、货币代码维护。此外,生产管理软件还能对兑换汇率、地区、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单据说明等代码进行设置及管理。 物品代码管理:计量单位维护、物品代码维护、对物品进行分类管理。 往来户档案管理:区域管理、往来户代码维护。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包括对当前数据的管理和对历史数据的管理。当前数据的管理包括备份当前数据和恢复当前数据;历史数据的管理是指历史数据的备份、恢复和清除。 生产管理系统结构设置 四、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整体设计 生产流程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控制生产过程,对流程的管理也随之缺乏灵活性;同时,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工人对所从事的生产的全过程也缺乏了解,因此也缺乏改变已有条件的积极主动性。 下图展示了生产环节中的各个实体间的关系,一个工厂由多个生产车间组成,车间又包含多条生产线,生产线上又有多个工作中心(工作中心由相同功能的设备分组),在各个工作中心上完成各工艺路线的工序;班组是对人员的分组,班组和部门独立开,人员挂部门下,班组作为人员的属性,考勤班组和计件班组区分考虑,二者虽有可能重复,但可避免一个概念在两个用途间的干扰。而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能够实现对工厂生产的人员、生产线、流程更有效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工厂结构体系图 现在,企业生产正在逐步向向小型化、自治化的制造和装配单元发展,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可以只对制造或者其他部门规定某个时间段应该完成的粗略生产计划;而具体的生产调度,如技术、分配、质量管理等,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对这些流程进行分开控制,采用集约型方法来减轻企业生产管理的负荷。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对总体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整合企业生产环节,同时通过音频、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企业生产数据的集成管理和生产情况的实时监控。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总体生产数据管理流程设计图 五、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具体实施办法 (一)实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实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整个生产范围进行全面系统的实时监控。根据企业的需要,在工厂、车间、厂房、仓库、办公楼的门口、内部以及各交界处安装监控系统,与企业内部网络对接,方便进行网络平台的视频监控,实现企业可视化生产管理。 一般来说,生产管理系统建设中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搭建分为三个步骤:前端视频监控、网络环境建设、视频监控中心系统设置。 1、前端视频监控 前端视频监控的设备主要有前端视频编解码器、摄像机、前端监控主机。前端视频编解码器可以模拟视频监控,具有音视频数据采集、音视频数据压缩、监控数据分析处理、报警联动控制、数据存储与发送,同时与生产管理系统设置了自动发布警报信息的功能。生产管理系统能自动将前端监控信号处理成清晰的实时数字图像发布到网络中,可实现多用户同时监控相同或者不同的现场图像,真正做到视频共享。同时生产管理系统的前端监控系统能够与已有的监控系统实现互联,协调工作,实现最大限度地辅助生产管理。 其优势具体表现为: (1)实时监控 图像清晰、实时性好,根据网络情况,传输速率可以在1-25帧/秒间自适应变化。 可对每路视频通道的地点名称设置。 查询方便,使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地点组名称选择监控。 可以对各通道视频信号进行24小时不间断录像,录像保存时间至少为1周。 视频服务器和远程监控终端都具有定时轮巡功能。 (2)报警联动功能 现场发生任何报警,启动监控中心的报警动作,包括声、光、启动录像等。 报警后可联动到预置位,设置镜头录像。 支持语音喊话功能,对闯入警戒区的人员进行语音警告。 报警时显示点位名称、报警类型、实时时间,弹出报警处理记录对话框,并能够选择是否弹出图像的方式。 2、通讯网络建设 网络监控系统采用TCP/IP协议,可以直接在企业局域网上运行;同时,还采用铺设光纤通道、ADSL、架设无线网络方式,实现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运程集中控制。 3、中心监控设置 通过Brower/Sever结构,配合SQL2000数据库,实现生产现场监控的图像与分析数据接收,协调生产管理的控制信号,实现生产的实时监控,同时支持生产流程监控录象的存储、检索、备份、恢复等功能。 (二)总体生产数据管理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指导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对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各个参与要素与环节都至关重要,如: BOM管理、工序管理、生产线设定、生产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实现系统化数据化管理。 1、物料清单管理(BOM管理) 由工艺部门按款式定义物料清单及利用率,并可对清单进行修改,对相应的信息进行修改和调整,对于相同的款式不同的型号之间可以进行复制,对于相同的物料可以进行替换。 BOM就是指物料清单。BOM是制造业生产、物料组成的基本文件,物料管理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物料清单的管理,只是现在产品日益复杂、产品生产业愈加精细、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化,要得到BOM数据信息也越困难。 现实生产过程中,物料会与计划中的数量、种类有差别,且物料也会有损益情况,BOM管理模块能记录意外发生的物料应用,并能识别计划之外物料应用,能有效控制增加或者节省物料,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同时,生产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BOM的管理上,打通各部门之间的BOM流转通道,实现部门间BOM的无缝流转,确保BOM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能全程实时跟进BOM,通过生成多个不同的BOM版本以及高亮显示有差异的组件,轻松实现成本监控。 2、工序管理 按款式定义工序、人工工时定额,设备工时定额、难度系数、单件工资等,并指明各工序所用机种。工序定额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生产能力评估的依据,同时也是车间操作人员计件工资核算的基本资料。 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工序都可能存在差异,生产管理系统的产品生产工序设计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企业用户可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设计不同的方案,并通过产品生产工序设计模块严格控制设计流程。 另外,与产品生产工序设计相关的工艺路线的管理方面,系统也能对其采取先独立后结合的灵活方式进行设计维护;采用合理的手段,较低的成本完成计划规定的生产,对于有特定工艺要求的部分,可以进行修改完善。 3、生产线设定 (1)定义生产线为下达计划、能力平衡的基本单位,通过生产线能力的平衡来制定生产计划。此外设计生产线产能管理,生产线粗能力即产能。生产管理系统灵活多变地管理产能,满足各类企业的产能管理需要,不同生产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并发现优缺之处,加强生产紧迫性,完善数据考核。 (2)生产日历:生产日历是企业用于编制计划的特殊日历。在此日历上编制计划,安排生产和进行能力核算才是准确的。本系统将生产日历直接定义在生产线上,即不同的生产线可以有不同的生产日历。 (3)设备档案管理:设备档案管理主要定义和维护设备的信息。通过加强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可以将有限的设备充分利用。 (4)工位定义:通过工位定义,来确定生产线的每一工位的设备、人员,工位是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利用工位定义也能算出生产线的能力情况。 4、订单管理 生产订单是企业安排生产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服装生产企业,特别是有外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订单管理是企业业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 (1)订单管理:包括生产订单录入、生产订单维护、生产订单审核、生产订单结清、客供材料登记。 (2)预估用料:通过样品制作,或相关产品参考,确定基本用料情况。包括预估用料登记、预估用料维护、预估用料确认。 (3)预估定额:通过样品制作,或相关产品参考,确定基本工艺及定额情况。包括预估定额登记、预估定额维护、预估定额确认。 (4)核价单管理:包括核价单生成、核价单维护、核价单确认。通过对订单需求产品用料及工艺定额的分析与归纳,同时考虑到一定的工缴费用、其他生产费用及利润系数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数学模型形成产品系统报价,为决策人员或有关业务人员决定市场价格或协商加工费用提供科学依据。 5、生产计划管理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主生产计划编制、能力平衡分析、生产通知单、生产作业计划的管理,通过此管理,能保证计划制订合理,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主要依据。 (1)主生产计划管理: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能力来进行编制的,体现了对生产订单的交期评审过程。同时,经过确认的生产计划是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在满足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2)综合投产计划管理:根据主生产计划、采购到货日期、生产线生产情况、款式工时定额等制定综合投产计划,并进行审核、确认执行。综合投产计划是主生产的继续,主要明确“在何处生产”“何时生产”“何时完成”等具体问题。 (3)生产通知单:生产通知单是根据综合投产计划和物料清单、材料到料情况、材料占用情况生成,下达给各生产厂、生产班组、原辅料库及剪裁车间,以此来进行原辅料的配料、裁剪、生产等工作。 (4)委外加工合同管理:包括:委托加工合同登记、委托加工合同维护、委托加工合同审核。虚拟经营是现代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委托加工合同明确企业与外协加工厂之间的合作内容。 6、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是根据主生产计划来完成的,其基础数据来源于《材料标准用量表》,同时考虑到行业自身特点如色差、幅款等因素,构建了可替换材料关系信息库,方便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物料需求计划的调整。 (1)物料需求计划生成 (2)物料需求计划调整 (3)MRP物料采购单生成 (4)订货点物料采购单生成 (5)虚拟库存管理 7、采购管理 材料采购是企业运营中十分重要的业务活动之一。 (1)供应商价格单管理:为了更好地在材料采购业务过程中保证质量、交期的条件下取得价格优势,对同一物料、相同批量不同供应商之间价格信息的跟踪、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价格单录入、价格单维护、物料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2)采购订单:采购订单系统主要控制采购订单的生成、采购订单的执行、供应商的采购订单管理。采购订单包括:采购订单生成、采购订单录入、采购订单维护、采购订单查询;采购订单执行情况包括:单张采购订单执行情况查询、组合条件的订单执行(到货、发票、付款)明细表、组合条件的订单执行(到货、发票、付款)统计表;供应商采购订单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档案、供应商订单、供应商拖期未到货物查询、供应商订单执行情况查询。 (3)收货单管理:对供应商供货情况进行管理。收货单主要按采购订单进行收货业务管理,查询到货情况。根据收货单进行验收入库,调整库存,且与原辅料库存管理系统、材料核算系统无缝连接。 生产管理系统对采购管理的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有条理的储存及管理供应商的详细资料; (2)协助分析及选取合乎标准的供应商; (3)加强品质监控及货运期的掌握; (4)环环相扣设计,提高资料准确性,减少订单处理时间,节省人力资源; (5)精简采购程序,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8、原辅料库存 原辅料库存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杜绝物料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 (1)库存操作:包括入库操作、出库操作、移库操作。 (2)库存盘点:包括设置盘点状态、盘点结果录入、盘点结果确认。 (3)库存结帐:包括仓库月结帐处理、取消月结帐。 (4)原辅料库存查询:包括按生产通知单序号加款号查询原辅料出库情况;多级、多条件交叉查询输出原辅料出入库情况表;按大类及基本色进行原辅料出入库情况;按供应商货号进行查询统计;按大类输出打印本期实际出库数量、金额统计表;按款号输出打印本期实际出库数量、金额统计表;统计分析输出月材料使用情况汇总表;材料库存情况分析如短缺、积压、超警戒点、超盘点周期等。 9、销售管理 灵活的客户售价管理,满足各种业务需要的价格调整与控制。 严谨的客户应收款管理与客户欠款额度控制。 严格的单据控制:出货自动检验客户的欠款额度、整单利润控制、商品最低售价控制、库存控制。 提供现销、赊销、委托代销、分期收款等销售业务的处理功能。 智能的业务信息提示:开单时即时提示客户的最后售价、商品最低限价、库存信息、客户的应收款总额、信用总额、本次开单额。 实现快速开单,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全键盘操作,支持自定义单据的操作光标定位与表格,业务单据之间可以灵活流转,让开单更简易更快速。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对销售管理的设计能够是实现的功能有: (1)有条理的储存及管理客户的详细资料; (2)可监控销售情况及销售人员表现; (3)有效掌控每名客户的信贷及货款回收状况; (4)环环相扣设计,提高资料准确性,减少订单处理时间,节省人力资源; (5)显着提高客户服务水品及客户满意度。 10、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模块可完成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功能。 根据行业特点,本系统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分批法,其中材料按照材料定额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摊,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工时与在产品工时进行分摊。 (1)基础数据定义:完成有关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设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