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平台开户

摩登3测速登陆_互动式LTE网络架构应用设计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通信技术正逐渐成为增长的主动力, 是推动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基础。它不仅掌握着信息社会的命脉,更是国家发展的新机遇和经济增长点。随着 4G 牌照的发放,需要大量的LTE 专业人才,但是目前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主要是由于高校着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造成的。因此需要把握市场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创新培养方式,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通信专业人才。 Android 系统的底层建立在 Linux 系统之上,由操作系统、 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 4 层组成 [1],采用软件叠层方式 进行构建。Android 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 80%,并且市场 份额还在不断增长 [2,3]。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通信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不足之处, 基于 Android 平台,以 TD-LTE 网络架构为理论基础,开发设 计了互动式 LTE 网络架构的学习系统,通过较短时间迅速提 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1 系统原理介绍  LTE 是继第三代移动通信之后国际上主流的新一代移 动通信标准,TD-LTE 是时分双工模式的 LTE 系统,是 TD- SCDMA 的后续演进技术与标准,LTE 的网络架构主要分 为两部分,包括演进后的核心网 EPC 和演进后的接入网 E-UTRAN。系统架构如图 1 所示 [4]。  LTE 网路架构由演进后的核心网(MME/S-GW)和演进 后的接入网(eNode B)组成。MME 为信令实体,负责移动 性管理、承载管理、用户的鉴权认证,S-GW 主要作用为数据 包的转发。eNode B 提供由接入网到 UE 的 E-UTRA 控制平 面与用户平面的协议终止点。eNode B 与 EPC 之间通过 S1 接 口连接,eNOde B 之间通过 X2 接口连接。S1 接口支持多对多 的链接方式,X2 接口存在于源 eNOde B 与目标 eNode B 之间。 TD-LTE 中网络架构节点数量减少,网络架构趋于扁平化,有 利于降低数据传输时延,带来 OPEX 与 CAPEX 的降低息 [5,6]。 X2 是 eNode B 与 eNode B 之间的接口。X2 接口采用了与S1 接口相投的原则,主要功能为ECM_Connected 状态UE 的LTE 接入系统内移动性,主要体现在允许 eNode B 当前控制的UE 切换到另一个 eNOde B,负载管理功能允许在eNOde B 之间交换过载和业务负载信息,从而使eNode B 能够适时的控制业务负载。eNode B 之间允许协调干扰,通过交互分配无线资源,使得相互干扰最小[8]。 本文将主要针对 LTE 网络架构中的组成部 分,…

摩登3新闻554258:_美军数据链发展研究

1997 年美军提出了“网络中心战”(NCO)概念,2001 年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网络中心战》报告,全面阐述了“网络中心战”的理论及其发展战略。2002 年 8 月,美国防部在政府国防政策报告中指出,网络中心战是“通过部队的网络化而进行的军事行动”。2005 年 1 月,美国防部部队转型办公室 (OFT)发布《网络中心战实施战略》报告,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的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1]。由此可见,网络中心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网络中心战通过建立全球信息栅格将分散在全球各维度的作战要素聚集为网络化的作战整体,实现战场态势的感知共享,其本质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建立信息优势,并将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从而缩短了武器打击链的工作时间,大幅提高作战效能,达到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先敌摧毁的目的[2]。 在网络中心战中,达成信息优势的核心要素是数据链。数据链能将战场上的指挥中心、各级指挥所、各参战部队和武器平台相链接,构成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全维信息网络,快速及时地分发战区实时态势,以实现快速决策和攻击。因此,可以说数据链系统决定着整个网络中心战体系的作战效能。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已建成多层次、多功能、可扩展的数据链体系,本文分析了美军数据链体系结构,着重分析武器协同数据链的发展现状,并对数据链体系的发展及武器协同数据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美军数据链体系发展概况 在美军网络中心战体系中,已建设了三个层次的数据链体系,分别是 :联合计划网(JPN)、联合数据网(JDN)和复合跟踪网(JCTN)[3]。 联合数据网属于战术层面,主要基于战术数据链,如LINK-16。联合数据网主要提供态势感知和武器协同等作战信息,形成公共战术态势图(CTP),使各参战部队共享情报信息资源。 复合跟踪网属于火控层面,主要基于武器协同数据链, 它将战区内的传感器联接成网络,实时共享传感器数据,生成战区单一综合图像(SIP)。为复合跟踪网提供支持的是武器协同数据链,主要包括 CEC、TTNT 等。 可以看出美军的数据链体系层次清晰,功能特点以及实时性各有不同,将空间位置不同、信息需求各异的作战要求联接成一个整体。 2 美军武器协同数据链的发展 在支撑美军数据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系统中,远距离数据链和战术数据链发展历史相对较久,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 而武器协同数据链发展相对较晚,是近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数据链体系建设的重点。尤其在现代战争中,作战平台的机动性越来越高,使得预警时间越来越短,靠单平台自身的传感器能力已难以满足对抗精确制导武器的需要,而多个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形成出比单平台累加更大的军事效能。美军的武器协同数据链建设主要包括协同作战能力、战术组件网、机间数据链、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 4 个系统。 2.1 协同作战能力系统 美军协同作战能力系统(CEC)是美国海军为加强海上防空作战能力而研发的作战指挥控制通信系统。CEC 把航母战斗编队中各作战平台的目标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等通过无线通信网联系起来,共享各平台雷达传感器探测信息,生成统一态势图,从而使整个战斗群高度协同作战。 TCN(TacticalComponentNetwork)由CEC发展而来。TCN采用按需发布的原则,在联网平台间构造订阅 /发布关系, 只有经过订阅的传感器才向订阅者发送探测数据,避免CEC 广播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TCN 具有开放的体系架构,系统由基础构件块构建出复杂的战术结构,再通过适配器和应用程序组合在一起,使系统中的组件具有高度独立性和灵活性。 2.3 机间数据链 IFDL 是美军为第四代战斗机开发的专用武器协同数据链,IFDL 利用窄带波束在高速飞行的作战飞机间形成高隐蔽性的抗干扰低时延高速通信网络,实时交换传感器信息、目标跟踪信息和武器存量等信息,显著提高了四代机平台间的数据交换能力、战场感知能力以及武器互操作能力。IFDL 还采用了扩频、高速跳频和功率控制等低检测、低截获技术,增强其在高强度电子对抗中的抗毁顽存能力[4]。 2.4 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 TTNT 是美军的一种新型武器协同数据链,可实现多平台动态组网并以 Mb / s 的高速度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大幅提高对时间敏感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大大缩短“传感器到射手” 的作用时间,使美军的网络中心战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3 美军数据链发展趋势分析 3.1 美军数据链体系发展趋势展望 网络中心战的战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数据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体系角度来看,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 (1)一体化的数据链体系。 在美国数据链发展历史中,各军种自行研制各自的专用数据链,在联合作战需求的牵引下,逐步开始考虑各军兵种战术数据链与武器协同数据链,以及与已有战术战略通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最终发展为接入全球信息栅格(GIG)的数据链网络,不断提升数据分发能力,形成一体化的数据链体系。 (2) 从专用型向通用型方向发展。 美军早期的数据链基本由各军兵种根据各自作战需求独立开发。但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发展,未来战场形式必然是多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不同军兵种平台上装备的数据链需要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以实现联合指挥作战。因此,美军数据链必将由专用型向通用型方向发展。 (3) 软件无线电终端。 目前,美军数据链型号繁多,硬件平台各不相同,功能各异,技术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困难。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数据链系统,可实现硬件平台的统一、系统功能的灵活配置, 新功能新技术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及时应用实现,方便系统升级维护,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5]。 (4) 无中心动态自组网。 未来的网络中心战中,陆海空天各作战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和互联关系往往无法预先规划,网络拓扑具有高机动性, 因此未来的数据链系统应该是无中心自组织的智能网络。 3.2 武器协同数据链发展趋势分析 武器协同数据链是美军数据链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未来武器协同数据链发展可能具有以下特点: (1) 统一标准,规范发展。 武器协同数据链处于数据链体系底层,位于战场打击链条的末端,它的发展以其它多种数据链为基础,需要从顶层规范,统一标准,实现多链兼容与协同,以解决各军兵种作战平台、各类探测器、传感器的武器信息资源共享、作战协同的实时性问题,以及联合作战指挥协同所需的保密、抗干扰等问题。 (2) 全面的抗干扰技术。 由于数据链系统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战时其是敌方重点干扰打击目标,因此,数据链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将是未来数据链发展的重点[6]。现代战场电磁环境恶劣复杂,数据链通信必须采用多手段、多路由、多频段的原则使敌人难以掌握通信规律。同时大力发展高速和变速调频技术、自适应调频技术、分集技术、自适应调零天线等抗干扰技术,达到多种手段综合抗干扰的目的。 (3) 跨战区、高容量、低时延高速通信。 未来战争空间纵深大,有可能跨越多个战区,为了提供大范围信息保障,使更多作战人员与参战平台能够及时发送和接收作战信息,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开发跨战区、高容量、低时延高速通信技术势在必行。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以网络中心战为特点的未来战场上数据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需求为目标,借鉴外军发展经验,结合自身作战特点,打造我军自己的数据链体系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基于CAN总线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引 言 数据采集系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温度信息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 485 总线为通信方式的采集系统是市场的主流,但是却存在组网能力差、传输速率低、可靠性不高等的缺点。因此,需要研发可以满足远距离传输与控制要求并具有良好网络通讯能力的温度采集系统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控制器局域网络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能有效支持实时控制和分布式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将 CAN 总线技术运用于温度采集系统中,不仅可以降低误码传送率, 还可提高系统内部的通信实时性。因此,基于 CAN总线设计的温度采集系统具有组网能力强、传输快、可靠性高等优点 [1]。 1 系统总体结构 CAN 总线技术作为一种成本合理、可靠的、先进的、功能完善的远程通讯方式正在被广泛运用,将 CAN 总线运用于温度采集系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 CAN 总线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 作为中央处理器,用 3 个温度传感器DS18B20 获取 3 个点的温度并传递到主机系统进行显示,CAN 总线被作为主机与从机之间的通信介质。通过上位机预设高临界、低温度值使得在此范围之外的温度会导致系统报警 ;TJA1050 完成单片机与CAN 总线的通信。本系统设计原理如图 1 所示。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主机部分和从机部分是基于 CAN 总线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的两大模块。主机部分由MCU 主控单片机、仿真下载、RESET 复位、串口、CAN 收发器、时钟电路、SB 转串口等组成;从机部分主要由 MCU 主控单片机、时钟电路、仿真下载、RESET 复位、DS18B20 温度传感器等组成。整个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 2 所示。 本系统所采用的控制芯片是STM32F103C8T6,它的优点是功耗低、管脚数量少,成本低。32 字节的存储器可以满足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要求 ;有外部中断与内部中断两种中断方式 ;外部中断控制器可通过 19 路触发器产生外部中断请求,内部中断控制器完成 43 路中断;内部自带 CAN 控制器; STM32F103 满足CAN2.0A/B 协议[2],具备输入输出口,大部 DS18B20 具备宽泛的电压范围使其不仅可以连接外部电源,还可与硬件连接作为寄生电源,具备- 55°C ~ +125°C 广泛的温度测量范围,然而它之所以具备如此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却是由于其在- 10°C ~ +85°C 之间的精度为 0.5°C。单总线接口方式使其运用起来十分方便,仅需要一根线便可实现双向通讯,将多个传感器并用于一个系统中,组成一个可快 CAN 总线收发器 TJA1050 遵从 ISO 11898(国际标准) 标准,其优势是速率高并具有电磁兼容性 [3]。最高达到1 Mb/s, 这可以使信息传输速率大大提升,并且可以通过连接 110 个以 上的节点特征将各个温度节点进行组网,满足收集不同区域多 个温度节点信息的要求。 CH340G 在本系统中被用作一个 USB 转串口的工具,它 具有全速 USB 接口,并且兼容 USB2.0,CH340 的驱动程序 能够仿真标准串口,因此与绝大部分应用程序完全兼容 [4]。本 系统中用于主机系统 STM32 单片机与 PC 机之间的连接,使 用目的是保证主机系统正常与 PC 机连接。硬件全双工串口, 支持波特率100 b/s~3 Mb/s的特点可以与CAN协议完美结合。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主要由主机软件、从机软件 2 部分构成。以下 将分别介绍这两部分的程序流程图与主要功能。 3.1 主机软件设计  主机程序的功能是 :主机模块读取 CAN…

摩登3注册登录网_贸泽电子2021年上半年新增62家制造商合作伙伴

– 专注于引入新品并提供海量库存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于2021年上半年新增了62家制造商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充了其产品分销阵容。贸泽目前分销1100多个制造商品牌,能够为其全球客户群(包括设计工程师、元器件采购商、采购代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产品选择。 贸泽电子亚太区市场及商务拓展副总裁田吉平女士表示:“今年上半年,贸泽新增了多达62家元器件制造商。贸泽将坚定、持续地致力于引入新产品和技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 贸泽全球分销中心处理着超过110万个独立SKU的海量库存,这些库存涵盖了各类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产品,包括嵌入式器件、连接器、光电器件、无源器件等。贸泽近年来特别加强了嵌入式器件和传感器的产品阵容,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联网 (IoT) 产品系列。 贸泽在2021年新增的制造商合作伙伴包括: · Acconeer,3D传感器和脉冲短距雷达技术供应商。 · CITEL,致力于提供浪涌保护器,确保敏感电子元器件能够安全、无中断地工作。 · LORD,振动、噪声和运动控制管理方案供应商。 · MultiTech,IoT设备与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感器、身份验证和通信解决方案等。 · Quectel,5G、LTE、LTE-A、LPWA、车用、Android智能、UMTS/HSPA(+)、GSM/GPRS和GNSS模块供应商。 · QuickLogic,致力于开发嵌入式FPGA IP、具有语音功能的超低功耗多核片上系统 (SoC) 以及终端人工智能 (AI) 解决方案的开发商。 · Telink Semiconductor,一家无晶圆厂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致力于开发适用于IoT应用的低功耗射频和混合信号系统芯片。

摩登三1960_您还在把示波器当万用表来用吗?

示波器和万用表都是电子工程师日常开发、调试必不可少的设备。万用表主要用于测试某一时间点的电压/电流值等,示波器则是用以绘制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那您知道两者实际该如何正确应用吗? 实测选择那么该如何判断在什么测试条件下选择示波器还是万用表来测量呢?以电容充放电过程为例,原理图如图1所示。使用5V直流电源给系统供电,当S1闭合时,电容处于充电状态;当S1断开时,电容处于放电状态。理想情况下,图2为充放电波形解析,其中Ta为电容充电完成所需的时间,Tb为电容放电完成所需的时间。测试过程中使用到致远电子的万用表(DMM6000)和示波器(ZDS4054 Plus)。其中根据官方提供的指标可得,万用表(DMM6000)的精度为0.0035 % 读数 0.0007%量程,示波器(ZDS4054 Plus)的精度为满量程的2%。 图1 电容充放电原理图 图2 电容充放电波形 若需要获得一个更为精确的电压值,应选择万用表。 从精度层面来看,万用表的精度明显是更胜一筹的。将示波器探头或万用表的红黑表笔接在电容两端,测试电容充电完成时的电压。由图3和图4可见,万用表测得电压为2.60922V,示波器测得电压为2.68000V(因为接入的是直流电源,所以电压峰峰值=电压有效值)。万用表(DMM6000)的精度为0.0035 % 读数 0.0007%量程,即其误差范围是±0.0001613V;示波器(ZDS4054 Plus)的精度为满量程的2%,即其误差范围是±0.1600000V。 图3 万用表实测 图4 示波器实测 若需要观察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或测量充电/放电完成所需时间,应选择示波器。从时间维度来看,示波器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容充放电的过程并可通过光标或者【Measure】功能测得电容充电/放电完成所需时间。如图5所示,通过自动测量得到上升时间(即电容充电完成所需时间)为9.4307s,下降时间(即电容放电完成所需时间)为9.6295s。假设使用万用表来测量,只能通过人工按间隔时间测量变化的电压值并记录,最终手动绘制波形图。从示波器测量的上升时间来看,时长非常短。尽管人工每秒记录一个数据,上升时间最多只能记录到9个数据,而通过这9个数据还原的电压变化情况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与万用表相比,示波器当前采样率为2MSa/s(每秒钟可采集2000 000个采样点),这不仅还原度更高,还更为便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图5 上升/下降时间实测 如何提高示波器精度若是测单点电压值,万用表的精度确实是优于示波器的。那么是否可以提高示波器的精度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提高示波器的精度(减小示波器的测量误差):1.使用合适衰减比的探头;2.减小垂直档位。 从图3、图4、图6和图7来分析,测量误差范围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1的误差对比来看,阴影部分为示波器不同测量条件下允许的测量误差,万用表的测量结果都在示波器测量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但明显可以看出,阴影面积是②>③>④。因此在本次实例中,可通过使用×10档衰减比的探头和垂直档位减小为500mV/div的方法来提高示波器的精度。 图6 ×1档探头测量 图7 垂直档位减小为500mV/div 表1 测量误差范围对比

摩登3官网注册_泰雷兹携手大昌-港龙全力支持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扩建项目

• 泰雷兹携手大昌-港龙机场地勤设备服务有限公司为香港国际机场提供领先的仪表着陆系统(ILS)解决方案,全力支持香港国际机场的三跑道系统扩建项目,帮助该机场进一步提高飞机着陆效率和飞行运力,同时保持最高的飞行安全标准。 • 作为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泰雷兹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航处提供了多种关键的航空导航服务设备。 • 泰雷兹先进的仪表着陆系统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多个主要国际机场。 泰雷兹和大昌-港龙机场地勤设备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昌-港龙)宣布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航处 (以下简称香港民航处) 的全球公开招标中中选,为香港国际机场部署新的仪表着陆系统 (ILS),为其三跑道系统扩建项目提供支持。这一领先的解决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香港国际机场进一步提高飞机着陆效率和飞行运力,同时保持最高的飞行安全标准。 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即将安装的这 6 套新的仪表着陆系统将采用泰雷兹最先进的技术,其新型32单元超宽口径航向天线阵将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全天候为跑道上进近和着陆的飞机提供高度精确的引导信号,不仅让飞机以最安全、最高效的方式降落在香港国际机场,同时也降低了对区域防护设备的需求。 该系统还将支持指定跑道进行 III 类运行,包括在大雾或大雨天气下的低能见度运行 (LVO)。泰雷兹的整体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多个主要国际机场,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新机场和安卡拉的埃森博加机场,以及法国的巴黎戴高乐机场。 过去的20余年间,泰雷兹一直以卓越的产品和技术为香港国际机场提供支持,伴随其一路发展成为地区乃至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随着香港国际机场为应对日益增长的空中交通不断加强的运力,泰雷兹作为香港民航处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将再次为这一“香港历史上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做出贡献。 “香港民航处通过全球公开招标选定我们作为香港国际机场新仪表着陆系统的供应商,对此我们深感自豪。这套系统具备经过验证的国际应用实例和可靠性能,是支持跑道运营的关键系统之一。此次合作巩固了我们作为亚洲公认的空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地位,并使香港国际机场在配备导航辅助设备方面成为全球标杆。我相信泰雷兹为该项目带来的知识和经验将确保香港国际机场在飞机着陆方面的顺利可靠运行。” — 泰雷兹导航和非雷达监控全球业务总监Kais MNIF “我们也很高兴成为泰雷兹的本地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此仪表着陆系统项目。此次合作将充分利用两家公司的专业知识,为香港民航处在香港国际机场提供世界一流的机场支援系统。” 此次合作中,大昌-港龙负责新仪表着陆系统解决方案的项目协调、全面物流支持以及本地安装,与泰雷兹共同确保及时、高质量地向香港民航处交付该解决方案。两家公司已在多个航空项目上进行过合作,以助力当地航空交通的未来增长,同时也必将进一步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

摩登3注册平台官网_民航FA16接入网VHF传输测试研究

2014 年,民航系统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742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3.9 亿人次,同比增长了 10.4%,10.1%。这背后包含了空中人员及地面保障人员的无数心血。地空VHF 通信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VHF 传输架构 VHF 传输如图 1 所示。内话系统实现了把地面指挥人员的声音利用电磁感应转化为电信号,接入网实现了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运营商传输系统负责将数字信号传递到远端, 远端接入网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电信号,VHF 发射机负责将电信号传递给飞机,飞机上有类似的内话系统,再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实际声音,接收指令。反之,就实现了地面指挥人员对飞机发出的声音的接听。 2 VHF 传输对比测试 中南民航主要以华为 FA16 设备为主,应用于 VHF 传输, 远端发射机均采用国外设备。由于国内外设备接口端性能差异 较大,传统的 ATI 业务接入板卡与 VHF 发射机之间还需要额 外增加 PTT 电平转换板,达到发射机触发、关闭的条件。为 了减少中间传输环节,华为针对民航应用开发出了新一代的 ATIA 板卡,我们与原有 ATI 板卡进行了若干对比分析。 2.1 环回性能对比测试 环回性能测试,仿真环境如图 2 所示。使用音频表 1 通 过 FA16 广州区管设备的 ATIA 用户板发送 1 200 Hz,0 db 的 正弦音频信号,音频表 2 能收到音频表 1 所发出的 1 200 Hz的音频信号。当在 FA16 网管上对 FA16 广州区管的 ATIA 用 户板进行近端环回,音频表 1 能收到环回回来的自己所发送的 1 200 Hz 的音频信号,但同时音频表 2 依然能收到音频表 1 所 发出的 1 200 Hz 的信号。同时,在此环回条件下,在 FA16 广 州区管的 ATIA 用户板处将 E 线接地发送触发信号,在 FA16 甚高频台的 ATIA 用户板处能收到对应的触发信号,并能够触 发 PAE 发射机。 2.2 触发性能对比测试 触发性能测试,仿真环境如图 3 所示。使用万用表 1 测 试 FA16 广州区管 ATIA 用户板的 E 线和 M 线的阻抗性能,用 万用表 2 测试 FA16…

摩登3平台开户_“智慧水利”为雨季江苏保驾护航

再过不久,又要到江南的梅雨季节了。每逢六月,江苏沿江潮位普遍呈上涨趋势。与往年不同,今年江苏省将根据雨情水情变化,借力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智慧水利”系统,将会加强水利工程科学调度,及时调整各闸站供水流量,确保防洪供水安全。 “千里之外”的水利设施开闸泄洪,当水位达到合理水平,系统自动提示工作人员闭闸,从而完成全套处理动作。 “智慧水利”方面的第一个应用示范项目。据江苏省防指办公室副主任季红飞介绍,这个项目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的一套集防汛决策、水文监测、蓝藻治理、湖泛处置和水资源管理等诸多水利科技于一体的决策指挥管理系统。 “传”省水利信息中心主任潘杰表示,目前江苏省防汛防旱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传感器及专用通信网络已基本覆盖了江苏省所有的344 个省级以上水文监测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各地水情数据的自动化测报,极大提高了水利工作的效率。 20 分钟内即可完成全省实时水情、气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速度比过去提高近十倍。随着今后系统的逐步完善与扩建、遥测站点的不断增加,江苏将有望全面实现水利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并最终实现“智慧水利”。

摩登3内部554258_积极重夺制造霸主地位,英特尔不玩“纳米游戏”了

英特尔(Intel)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已经受够了……他代表Intel宣布,10纳米工艺还是10纳米,但是该节点(代号SuperFin)的下一代,会叫做“Intel 7”,然后再来是“Intel 4”、“Intel 3”,不会出现“纳米”这个字眼。而在3之后,Intel着眼于埃米(angstroms,Å)尺寸,接下来的节点会叫做“20A”与“18A”。 以上是5个工艺节点就是Intel到2025年的技术蓝图,该公司也发表了新晶体管架构——Intel称为“RibbonFET”的一种环绕式栅极(gate all-around,GAA)晶体管变体,还有利用晶圆片背面、命名为PowerVia的新型互连技术;同时,该公司亦宣布正与ASML合作,对极紫外光微(EUV)微影技术的革新做出贡献。 工艺节点的重新命名,也许看来像是一家尝试让所有人忘记他们曾经跌跌撞撞、一度曾失去领导地位的公司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是其竞争对手所使用的节点名称,却会让Intel听起来很“落伍”,更几乎是无意义的营销……所以为何他们不能重新设定命名方法? Intel一直强调,在任何既定的技术节点上,该公司的产品性能会比其他竞争对手推出的同类产品性能更好;例如其10纳米工艺相当于台积电(TSMC)的7纳米工艺。对IC设计业者来说,性能是一个关键议题,每一代工艺节点的性能需要有所提升,节点之间的进展速度也要加快。然而,众所周知Intel错过了自己订下的10纳米工艺节点量产时程(现在已经全面量产)。 失去(或被认为失去)技术领导地位已经够糟了,在工艺节点的进展路程中跌跌撞撞也很惨、甚至更不好。一家芯片制造商的客户各自有产品蓝图,如果他们的供应伙伴让他们无法达到默认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就是考虑换一家新伙伴的时候了。 这解释了为何Gelsinger自从接手Intel首席执行官,就一再宣示该公司将开始按照常规节奏推进每一代工艺节点,而且每一代节点在性能上都会有显著的性能提升。能否按时交货至关重要,如果Intel又遭遇一次无法按时完成工艺节点演进的错误,恐怕不只危及现有客户关系,对该公司力推的全新晶圆代工业务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也会是致命打击。 Intel在日前举办的全球记者会上宣布了详细的工艺技术蓝图: ● Intel 7将于今年问世,并于2022年量产; ● Intel 4将于2022年底问世,并于2023年量产; ● Intel 3将于2023年稍晚问世,意味着将于2024年量产; ● Intel 20A将于2024年初问世; ● Intel 18A预计于2025年初问世。 此外,Intel也列出了对应以上工艺节点的处理器产品蓝图。举例来说,Intel 7工艺将用于生产2021年客户端设备Alder Lake处理器,以及预计2022年量产的Sapphire Rapids数据中心处理器。Intel 4则将用以生产客户端处理器Meteor Lake,以及数据中心处理器Granite Rapids Intel表示,其Intel 4工艺将全面采用EUV微影;该公司将继续优化FinFET技术至Intel 3,从20A工艺开始则将转换至GAA晶体管架构。而尽管业界几乎所有开发先进工艺节点的厂商都在期待由FinFET转向GAA,Intel自家的GAA技术被命名为RibbonFET,如下图所示: 此外,Intel也提及了新互连技术PowerVia(参考下图)。该公司表示,传统上互连导线是放置于晶体管顶端,虽然一直以来运作良好,但在新架构更小尺寸上,其效率也随之降低。PowerVia是将互连放置于芯片下方,计划于Intel 3工艺开始试验,预计将于Intel 20A准备好商业化。 Intel表示正与Qualcomm合作,以20A工艺开发主流智能手机芯片平台;如果合作一切顺利,Qualcomm的背书会发挥重要作用。Intel已经尝试在智能手机市场站稳脚跟好一段时间,但成效不彰。 而为了表明对发展制造技术的承诺,Intel也宣布正与设备业者ASML合作,定义、建立与部署更精练的高数值孔径(high-NA)EUV技术,并声称该公司将会是业界首家量产高数值孔径EUV系统的业者,其该系统将在18A工艺节点为RibbonFET的改善做出贡献。 多年来,Intel一直标榜自家在新一代封装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封装技术对于半导体组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扮演关键角色。该公司表示,其IFS部门已经与云端巨擘AWS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成为其先进封装技术的第一位客户。 节点命名方式 历史上,最小晶体管栅极与工艺节点命名之间通常存在某种程度关系;但是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被打破,就会产生一些争议。有人说,那是发生在大约2010年问世的32纳米节点,而Intel则表示应该要追溯至1997年,当时半导体工艺微缩至0.18微米。无论最小晶体管栅极与节点命名之间的距离是何时越拉越远,现在两者之间已经没有关系。 市场研究机构Tirias Research分析师Keven Krewell表示,这也就是为何“工艺节点数字的重设已经逾时;Intel一直在做14纳米+++的东西,但这对Intel以外的其他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台积电则是创建了像是8纳米这样的中间节点,而这意味着很难将晶体管与晶体管进行详细的比较。”

摩登3内部554258_三网融合列入海南省“十二五”十大基础设施工程

海南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近日审查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将三网融合工程列入“十二五”时期海南重点建设的十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海南三网融合工程将完成投资120亿元,主要建设以下8大项目: 一是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和全岛覆盖,重点是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实现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率达到80%以上; 二是中国电信海南通信网络建设,规划建成三亚创意新城、生态软件园、文昌航天城、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狮子岭开发区、海棠湾开发区、神州半岛等省重点项目及重点园区通信网络,通信管道465公里、通信光缆535公里及光信息点9000个; 三是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站点建设,建成昌江霸王岭、乐东尖峰岭、海棠湾开发区、神州半岛、西部机场、文昌航天主题公园等省重点项目及重点园区移动通信网络,新建或改造扩容室外站点50个和分布系统127套; 四是环岛高速铁路通信网络建设,建成沿东环铁路建设海口至三亚28芯光缆约310公里,室外站点95个和分布系统30套;沿西环铁路建设海口至三亚24芯光缆,全长约450公里,室外分布站点105个和分布系统50套; “无线省”网络通信工程,建设5260个TD-SCDMA基站,5200个GSM站点,超过1万个WLAN热点,5万个AP,实现全省城市、乡镇2G/3G网络100%覆盖,省内政府部门、星级酒店、机场、会展中心、重要交通枢纽、重点景区和工业园区、大型商业场所、重点高校等区域全面“TD+WLAN”无线宽带覆盖; 1500公里、通信光缆2500公里、光信息点20000个、GPONOLT300个、ONU20万个和宽带端口300万个; 2800个WCDMA基站,1400个GSM基站,话音端口15万线、宽带端口90万线,环岛光缆、PTN、OTN传送网等; 是中国联通五大信息中心建设,建成移动宽带互联网数据中心、国际呼叫中心、音视频娱乐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终端应用软件支撑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