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登录_Molex莫仕推出创新型传感器,通过主动降噪改善汽车噪音,进而提升车辆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 新型传感器系列中的首款道路噪音消除产品投入生产 · 经验证,该产品可降低汽车噪音、重量和成本 · 设计周期缩短,可灵活安装传感器,简化了工程设计 · Molex莫仕团队与Analog Devices和Silentium公司合作推进汽车生态系统建设 美国伊利诺伊州莱尔市 —— 2021年1月28日 – 作为全球领先的连接器和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Molex莫仕公司推出了基于加速度计的道路降噪(RNC)传感器,该传感器是汽车主动降噪(ANC)传感器新系列中的首款产品。这些传感器将在降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可帮助消除有害的道路噪音、风噪和汽车暖通空调噪声,以及低频声音,以此减轻驾驶疲劳。 电子行业的进步使ANC技术能够改变汽车制造商应对行车噪音的方式。ANC通常用于高端耳机降噪。ANC传感器无需安装昂贵而笨重的吸音材料就可以使汽车内部免受过多的行车噪音的干扰。设计上,将ANC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以获得更准确有效的数据。但安装在轮舱和车架上的设备必须能够适应最恶劣的环境。 Molex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凯莉安·皮卡德(Carrieanne Piccard)表示:”随着快速向电气化车辆过渡,降低道路噪音将变得至关重要,而如今,道路噪声已被内燃发动机噪音所掩盖。” 我们在汽车行业的悠久历史使Molex莫仕能够开发出功能强大且耐用的传感器技术,该技术可以捕获和消除道路噪音,为驾驶员提供安全愉悦的驾驶体验。” 根据Molex莫仕最近委托第三方开展的汽车未来调查,到2030年,90%的新车将是混合动力或全电动的。事实上,受访者认为:汽车领域的电气化、连接和传感器技术属于最重要的创新。他们还提到,如何极端情况下运行电子设备和软件是创新中要克服的障碍。 在恶劣条件下具有卓越的性能 Molex莫仕的ANC加速度计和麦克风传感器系列使用Analog Devices公司的汽车音频总线(A2B)技术,确保提供高保真音频信号,同时显著降低布线复杂性、成本和重量。通过将传感器与A2B网络配合,Molex莫仕将噪声信号在不到两毫秒内传输到处理单元。传感器包括一体化连接器和菊花链,能简化集成并减轻电缆重量(重量最多可降低30%)。这些连接器源于Molex莫仕的Mini50系列连接器。与传统的USCAR 0.64连接器相比,该连接器可节省高达50%的空间。 此外,Molex传感器可在不同的外壳中使用,包括IP6K9K外壳,以确保在恶劣条件下获得更好的保护,也因此可以安装在最接近道路噪音的位置。在噪音源头检测噪音这种方式可以加快噪声处理;A2B技术还允许每个链处理更多信号。与市场上的其它产品不同,Molex莫仕传感器足够灵敏,可以在较慢的车速下测量和消除道路噪声,从而使设计人员在传感器布置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简化了工程设计。 “Analog Devices公司很高兴与Molex莫仕合作,将基于我公司 A2B网络和MEMs加速度计低延迟技术的ANC/RNC传感器推向市场,” 弗拉德·布拉夫斯基(Vlad Bulavsky)如此说。他还表示说“已有迹象表明,Molex莫仕传感器的质量以及A2B/ADXL317的设计简洁性这些优点已在我们共同的客户群中引起共鸣。” 更安全、更加优化的驾驶体验 Molex莫仕还测试和验证了其RNC传感器与Silentium’s出品的Active Acoustics软件的配合,该软硬件组合在宽广的频带内(从20Hz到1kHz)可消除高达90%的有害噪声,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安全和幸福感。特别消除了道路和轮胎之间发出的嗡嗡作响的胎噪,对于减少公路催眠效应和驾驶员疲劳效果显著。 “与Molex莫仕合作可加快我们的能力建设,以开启更安全、更愉快的驾驶体验新时代,”Silentium首席执行官约尔·纳尔(Yoel Naor)如是说。他还表示说“Molex莫仕的传感器与我们的软件无缝整合,还可以减少汽车设计周期和工程设计成本。”Silentium的降噪技术正受到领先汽车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的推广。捷豹和路虎公司宣布2020年10月部署Silentium技术。 近30年来,Molex莫仕在汽车行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移动设备和数据服务进行完美互连以满足客户需求方面,Molex莫仕更是如此。 该公司曾经为一家主要的整车制造商提供了95%以上的发动机控制和动力总成连接解决方案。Molex毛hi在网络连接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产品质量和客户协作方面赢得了长期声誉,可满足消费者对整个汽车生态系统越来越高的要求,该生态系统涉及电气化、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汽车高速网络、车辆天线系统、智联汽车解决方案以及车辆与外界的通讯(V2X)。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晶心推出最新RISC-V处理器,支持多核超纯量的45系列及具备L2快取控制器的27系列

【台湾新竹】—2021年01月27日—RISC-V CPU解决方案领导者晶心科技宣布推出新AndesCore™处理器IP:高效能超纯量多核A45MP和AX45MP处理器,及具备第二级(L2)缓存控制器(cache controller)的A27L2和AX27L2处理器。 AndesCore™ 45系列为顺序(in-order)8级双发射RISC-V处理器,具备DSP(RISC-V P扩展指令),以及单/双精度浮点运算单元以及支持Linux系统应用的内存管理单元(MMU)。其中,高效能单核32位A45/D45/N45和64位AX45/NX45在2020年第三季推出后,已获许多客户采用。最新32位A45MP及64位AX45MP最多支持4核,结合可选用的L2缓存控制器,满足如AR/VR、人工智能/机器学习、5G、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视讯/图像处理、企业级储存装置、连网装置等等高负荷运算需求的应用。 32位A27L2和64位AX27L2为AndesCore™ 27系列最新成员,承袭27系列首先推出的MemBoost功能,以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存取延迟,利用多笔并行的数据存取和I/D预取(prefetch)大幅提升内存子系统效能。为了进一步提升海量存储器应用的效能,A27L2和AX27L2的L2缓存控制器能增加2倍的内存带宽,并降低70%的内存存取延迟。 「45MP处理器核对晶心科技和RISC-V爱好者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晶心科技总经理林志明表示。「我们很高兴晶心科技的RISC-V多核处理器核心可满足客户对于高效能应用处理器的需求。45系列处理器支持目录式(directory-based)缓存一致性协议,可支持更多的核心。同时,我们很高兴宣布27系列的新成员A27L2和AX27L2,这两款新产品提供整合L2缓存控制器,适合追求节能的入门级Linux系统应用。」 「多核处理器透过使用多个内核以提升效能,适合高度平行运算的应用,45MP支持最多4个CPU核,搭配Coherence Manager和可选用的L2缓存控制器。Coherence Manager能确保Level 1(L1)缓存、L2缓存和cacheless总线主控器之间的缓存一致性,让共享内存存取可进行高效率传输。」晶心科技技术长暨执行副总经理苏泓萌表示。「相较于单发射的27系列处理器,设计精良的双发射45系列处理器仅需额外的50%面积及动态功耗,便可提升70%的效能。在12纳米制程下,操作频率最高可达2.4 GHz。同样地,具备L2缓存控制器和MemBoost的27L2处理器,相当适合仅需单一内核但仍需海量存储器子系统效能的设计。45系列以及27系列能提供多元的处理器解决方案,满足各种SoC设计需求。」 这些新产品都支持晶心的V5架构,也符合最新RISC-V扩充指令,以及晶心V5创新功能,包括PowerBrake、QuickNap™、可节省功耗的WFI、提供堆栈上溢/下溢(stack overflow/underflow)保护的StackSafe™以及能在RISC-V C扩展指令以外进一步提高程序代码密度的CoDense™。此外,45系列和27系列处理器可利用所有晶心开发工具来协助系统的设计开发,包括AndeSight™ IDE、Andes Custom Extension™框架,并享有RISC-V生态圈的优势,从安全解决方案到系统级功能以及硬件除错/追踪子系统都全面提供支持。

摩登3咨询:_Silicon Labs采用SmartClockTM新技术扩展汽车时钟产品组合

中国北京 – 2021年1月28日 – 致力于建立更智能、更互联世界的领先芯片、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Silicon Labs(亦称“芯科科技”)日前推出在其AEC-Q100合规的Si5332-AM时钟发生器系列中采用的SmartClockTM新技术,为业界广泛应用的基于硅的汽车时钟解决方案组合扩展了更多的功能。全新的SmartClockTM技术可主动监测参考时钟以检测潜在故障,并提供内置的时钟冗余功能。 Silicon Labs时钟产品总经理James Wilson表示:“汽车电子设计传统上依赖于石英晶体和振荡器,它们在整个使用寿命中容易发生故障。随着汽车应用对时钟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所需的精密时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们的SmartClockTM新技术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新工具,可以主动监测系统时钟的运行状况和可靠性,提高每个设计的弹性和操作性。” 如果检测出故障情况,SmartClockTM会与外部的系统微控制器或系统安全管理器共享信息,它们会转而指示Si5332-AM切换到冗余的备份源,以确保系统继续安全运行。在仅需对单一时钟进行运行监测的应用中,新型的Si5118-AM SmartClockTM合成器可以在参考时钟源和端点之间运行。这些创新的功能有助于解决汽车网络、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以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数字驾舱等应用的电子设计中日益复杂的时钟挑战。 目前可提供的新产品和功能如下: · 在Si5332-AM 时钟发生器产品系列中,SmartClockTM运行状况监测、故障检测和本地参考备份是全新的可定制功能,可以利用Silicon Labs的ClockBuilder Pro配置软件启用这些功能 · 新型独立式Si5118-AM SmartClockTM合成器 · 新版本的12输出Si5332-AM时钟发生器 · 新版本的10输出Si53350-AM缓冲器

摩登3新闻554258:_实现有目的的创新,Allegro助力新一代汽车应用发展

在2021年伊始,21ic专门采访了Allegro MicroSystems全球销售高级副总裁Max Glover,邀请他和我们一起回顾2020与展望2021。 21ic: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形势双生影响,2020年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同时也是机遇与考验并存的一年。对此,您如何看待整个⾏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贵公司⼜是如何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的? 2020年无论是半导体产业,还是终端市场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Allegro MicroSystems(以下简称Allegro)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确保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以及供应链的稳定,对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在这一年中始终遵循确保安全健康工作环境的宗旨,员工的安全和福祉是Allegro的重中之重,同时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认为,正是由于Allegro一贯秉承这样的宗旨,才得以成长为半导体行业公认的领导者。我们相信,Allegro灵活策略和客户多样性在2020年得到再一次确认,这是我们巨大的竞争优势。 汽车市场相关业务传统上占Allegro年收入的一半以上,2020年上半年,随着全球范围内大量汽车生产企业停工或减产,Allegro及时地调整策略,致力于为包括数据中心,消费电子和绿色能源在内的高需求增长市场提供强有力支持。随着2020年下半年汽车市场的快速复苏,对汽车零部件需求急剧回升,Allegro加大了对汽车和工业市场的支持,并持续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在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Allegro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市场动力,在9月份结束的第三季度,我们新能源汽车收入同比增长了近100%。 Allegro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细分市场,我们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对于2020年的顺利发展感到非常自豪,期待着2021年取得更大进步。 21ic:针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汽车电子等热门应用领域,贵公司如何看待这些应用在2021年的发展前景?贵公司是否有产品和技术应用于此? 有目的的创新(Innovation with purpose)不仅仅是我们的口号,它也是Allegro企业文化的核心。我们致力于在新能源汽车、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数据中心、工业4.0和绿色能源等领域实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走向完全电动化,汽车OEM厂商也在为此开发多种全新的车型。Allegro市场领先的传感器和功率IC产品组合可帮助客户实现世界一流的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器、逆变器、牵引电机以及其他关键应用,从而使当今的汽车具有面向未来的功能和性能。 除了汽车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在2021年,我们继续看好汽车安全、工厂自动化、数据中心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前景,Allegro作为这些市场中的首选供应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行业领先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更高效率和耐用性,以及更简化的设计。 我们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全心全力支持客户,并与客户共同协作,为解决运动控制和能效领域等关键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而创建独特的解决方案。 Allegro对2021年以及未来的技术创新前景感到兴奋和期待,从自动驾驶和车辆电气化,再到数据中心,工业4.0和绿色能源等领域,Allegro将为这些快速成长的领域提供更多创新产品,以推动技术发展和世界未来朝向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的前景。 在汽车市场,Allegro正在开发实现更高能效的技术,支持从传统汽车向电动动力总成系统的过渡,并使主动安全功能更加可靠,更具有成本效益,因而可以在客户的各种车辆设计中采用这些高性价比技术。我们正在通过创新的封装和更高集成度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创新技术可以减低系统尺寸,设计复杂性和整体物料清单(BOM)成本。对于新能源汽车,我们拥有专门针对此类应用而开发的独特技术,能够使汽车在高压和高温下运行,从而为我们的汽车客户提供Grade 0级功率IC解决方案,这些可与我们市场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完美配合,相辅相成。对于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我们认为这是逐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必然市场需求,Allegro的创新产品组合同样也为客户提供独特而领先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实现自动转向和制动的系列产品。 为了实现持续不断的创新,Allegro对于行业领先的磁阻(GMR和TMR)传感器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目标是针对安全关键型应用提供更高灵敏度和异构冗余的磁传感器解决方案。行业专家预计,磁阻传感器在未来的汽车安全应用中可能会占到整个磁性传感器市场的40%,我们致力于推动这一转变。

摩登3注册网站_贸泽开售用于PCIe 4.0 设计的Intel Agilex F系列FPGA开发套件

2021年2月4日 – 专注于引入新品推动行业创新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开售Intel® Agilex™ F系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开发套件。套件中的PCI-SIG兼容开发板让工程师能够使用板载Agilex F系列FPGA来开发和测试PCI Express (PCIe) 4.0设计。该套件提供配备所有软硬件的完整设计环境,能够使用硬件处理器系统 (HPS) 评估SoC功能和性能。 贸泽电子供应的Intel Agilex F系列FPGA开发套件搭载Agilex F系列FPGA,含1400 KLE,并采用2486 球的BGA封装。这个多功能开发套件包含四个DDR4 DIMM插槽和两个DDR4 DIMM模块。该套件的HPS接口支持UART、以太网、SD卡插槽、eMMC和Mictor连接器。另外该套件还配有PCIe x16 Gen 4金手指,连接到P-Tile收发器。该套件内含完整的软件资产,包括设计示例、电路板设计文件、说明文档以及Intel Quartus®Prime Pro Edition软件。 Agilex系列FPGA和SoC将于近期推出,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解决网络、嵌入式和数据中心等市场上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挑战。高性能Agilex系列采用异构3D系统级封装技术,集成基于10nm工艺技术的FPGA架构。FPGA和SoC具有众多特色,包括强大的存储器集成、强化的协议支持、第二代Intel Hyperflex™ FPGA架构以及可配置的DSP引擎。

摩登3注册开户_超详细!开关电源基础知识讲解

一、前言:PC电源知多少 个人PC所采用的电源都是基于一种名为“开关模式”的技术,所以我们经常会将个人PC电源称之为——开关电源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ies,简称SMPS),它还有一个绰号——DC-DC转化器。本次文章我们将会为您解读开关电源的工作模式和原理、开关电源内部的元器件的介 绍以及这些元器件的功能。 ●线性电源知多少 目前主要包括两种电源类型:线性电源(linear)和开关电源(switching)。线性电源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127 V或者220 V市电通过变压器转为低压电,比如说12V,而且经过转换后的低压依然是AC交流电;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二极管进行矫正和整流,并将低压AC交流电转化为 脉动电压(配图1和2中的“3”); 下一步需要对脉动电压进行滤波,通过电容完成,然后将经过滤波后的低压交流电转换成DC直流电(配图1和2中的 “4”);此时得到的低压直流电依然不够纯净,会有一定的波动(这种电压波动就是我们常说的纹波),所以还需要稳压二极管或者电压整流电路进行矫正。最 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纯净的低压DC直流电输出了(配图1和2中的“5”) 配图1:标准的线性电源设计图 配图2:线性电源的波形 尽管说线性电源非常适合为低功耗设备供电,比如说无绳电话、PlayStation/Wii/Xbox等游戏主机等等,但是对于高功耗设备而言,线性电源将会力不从心。 对于线性电源而言,其内部电容以及变压器的大小和AC市电的频率成反比:也即说如果输入市电的频率越低时,线性电源就需要越大的电容和变压器, 反之亦然。由于当前一直采用的是60Hz(有些国家是50Hz)频率的AC市电,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频率,所以其变压器以及电容的个头往往都相对比较大。此外,AC市电的浪涌越大,线性电源的变压器的个头就越大。 由此可见,对于个人PC领域而言,制造一台线性电源将会是一件疯狂的举动,因为它的体积将会非常大、重量也会非常的重。所以说个人PC用户并不适合用线性电源。 ●开关电源知多少 开关电源可以通过高频开关模式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高频开关电源而言,AC输入电压可以在进入变压器之前升压(升压前一般是50-60 KHz)。 随着输入电压的升高,变压器以及电容等元器件的个头就不用像线性电源那么的大。这种高频开关电源正是我们的个人PC以及像VCR录像机这样的设 备所需要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开关电源”其实是“高频开关电源”的缩写形式,和电源本身的关闭和开启式没有任何关系的。 事实上,终端用户的PC的电源采用的是一种更为优化的方案:闭回路系统(closed loop system)——负责控制开关管的电路,从电源的输出获得反馈信号,然后根据PC的功耗来增加或者降低某一周期内的电压的频率以便能够适应电源的变压器 (这个方法称作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 所以说,开关电源可以根据与之相连的耗电设备的功耗的大小来自我调整,从而可以让变压器以及其他的元器件带走更少 量的能量,而且降低发热量。 反观线性电源,它的设计理念就是功率至上,即便负载电路并不需要很大电流。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所有元件即便非必要的时候也工作在满负荷下,结果产生高很多的热量。 二、看图说话:图解开关电源 下图3和4描述的是开关电源的PWM反馈机制。图3描述的是没有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素校正) 电路的廉价电源,图4描述的是采用主动式PFC设计的中高端电源。 图3:没有PFC电路的电源 图4:有PFC电路的电源 通过图3和图4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一个具备主动式PFC电路而另一个不具备,前者没有110/220 V转换器,而且也没有电压倍压电路。下文我们的重点将会是主动式PFC电源的讲解。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电源的工作原理,以上我们提供的是非常基本的图解,图中并未包含其他额外的电路,比如说短路保护、待机电路以及PG信 号发生器等等。当然了,如果您还想了解一下更加详尽的图解,请看图5。如果看不懂也没关系,因为这张图本来就是为那些专业电源设计人员看的。 图5:典型的低端ATX电源设计图(图片可能不太清晰建议大家拖出来看) 你可能会问,图5设计图中为什么没有电压整流电路?事实上,PWM电路已经肩负起了电压整流的工作。输入电压在经过开关管之前将会再次校正,而 且进入变压器的电压已经成为方形波。所以,变压器输出的波形也是方形波,而不是正弦波。由于此时波形已经是方形波,所以电压可以轻而易举的被变压器转换为 DC直流电压。也就是说,当电压被变压器重新校正之后,输出电压已经变成了DC直流电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开关电源经常会被称之为DC-DC转换器。 馈送PWM控制电路的回路负责所有需要的调节功能。如果输出电压错误时,PWM控制电路就会改变工作周期的控制信号以适应变压器,最终将输出电压校正过来。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在PC功耗升高的时,此时输出电压趋于下降,或者PC功耗下降的时,此时输出电压趋于上升。 在看下一页时,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以下信息: 在变压器之前的所有电路及模块称为“primary”(一次侧),在变压器之后的所有电路及模块称为“secondary”(二次侧); 采用主动式PFC设计的电源不具备110 V/ 220 V转换器,同时也没有电压倍压器; 对于没有PFC电路的电源而言,如果110 V / 220 V被设定为110 V时,电流在进入整流桥之前,电源本身将会利用电压倍压器将110 V提升至220 V左右; PC电源上的开关管由一对功率MOSFET管构成,当然也有其他的组合方式,之后我们将会详解; 变压器所需波形为方形波,所以通过变压器后的电压波形都是方形波,而非正弦波; PWM控制电流往往都是集成电路,通常是通过一个小的变压器与一次侧隔离,而有时候也可能是通过耦合芯片(一种很小的带有LED和光电晶体管的IC芯片)和一次侧隔离; PWM控制电路是根据电源的输出负载情况来控制电源的开关管的闭合的。如果输出电压过高或者过低时,PWM控制电路将会改变电压的波形以适应开关管,从而达到校正输出电压的目的; 下一页我们将通过图片来研究电源的每一个模块和电路,通过实物图形象的告诉你在电源中何处能找到它们。 三、看图说话:电源内部揭秘 当你第一次打开一台电源后(确保电源线没有和市电连接,否则会被电到),你可能会被里面那些奇奇怪怪的元器件搞得晕头转向,但是有两样东西你肯定认识:电源风扇和散热片。 开关电源内部 但是您应该很容易就能分辨出电源内部哪些元器件属于一次侧,哪些属于二次侧。一般来讲,如果你看到一个(采用主动式PFC电路的电源)或者两个(无PFC电路的电源)很大的滤波电容的话,那一侧就是一次侧。 一般情况下,在电源的两个散热片之间都会安排3个变压器,比如说图7所示,主变压器是最大个的那颗;中等“体型”的那颗往往负责+5VSB输 出,而最小的那颗一般用于PWM控制电路,主要用于隔离一次侧和二次侧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文图3和图4中的变压器上贴着“隔离器”的标签)。有些电源 并不把变压器当“隔离器”来用,而是采用一颗或者多颗光耦(看起来像是IC整合芯片),也即说采用这种设计方案的电源只有两个变压器——主变压器和辅变压 器。 电源内部一般都有两个散热片,一个属于一次侧,另一个属于二次侧。如果是一台主动式PFC电源,那么它的在一次侧的散热片上,你可以看到开关 管、PFC晶体管以及二极管。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也有些厂商可能会选择将主动式PFC组件安装到独立的散热片上,此时在一次侧会有两个散热片。 在二次侧的散热片上,你会发现有一些整流器,它们看起来和三极管有点像,但事实上,它们都是由两颗功率二极管组合而成的。 在二次侧的散热片旁边,你还会看到很多电容和电感线圈,共同共同组成了低压滤波模块——找到它们也就找到了二次侧。 区分一次侧和二次侧更简单的方法就是跟着电源的线走。一般来讲,与输出线相连的往往是二次侧,而与输入线相连的是一次侧(从市电接入的输入线)。如图7所示。 区分一次侧和二次侧 以上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大致介绍了一下一台电源内部的各个模块。下面我们细化一下,将话题转移到电源各个模块的元器件上来…… 四、瞬变滤波电路解析 市电接入PC开关电源之后,首先进入瞬变滤波电路(Transient Filterin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MI电路。下图8描述的是一台PC电源的“推荐的”的瞬变滤波电路的电路图。 瞬变滤波电路的电路图 为什么要强调是“推荐的”的呢?因为市面上很多电源,尤其是低端电源,往往会省去图8中的一些元器件。所以说通过检查EMI电路是否有缩水就可以来判断你的电源品质的优劣。 EMI电路电路的主要部件是MOV (l Oxide Varistor,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或者压敏电阻(图8中RV1所示),负责抑制市电瞬变中的尖峰。MOV元件同样被用在浪涌抑制器上(surge suppressors)。尽管如此,许多低端电源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会砍掉重要的MOV元件。对于配备MOV元件电源而言,有无浪涌抑制器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电源已经有了抑制浪涌的功能。 图8中的L1 and L2是铁素体线圈;C1 and C2为圆盘电容,通常是蓝色的,这些电容通常也叫“Y”电容;C3是金属化聚酯电容,通常容量为100nF、470nF或680nF,也叫“X”电容;有 些电源配备了两颗X电容,和市电并联相接,如图8 RV1所示。 X电容可以任何一种和市电并联的电容;Y电容一般都是两两配对,需要串联连接到火、零之间并将两个电容的中点通过机箱接地。也就是说,它们是和市电并联的。 瞬变滤波电路不仅可以起到给市电滤波的作用,而且可以阻止开关管产生的噪声干扰到同在一根市电上的其他电子设备。 一起来看几个实际的例子。如图9所示,你能看到一些奇怪之处吗?这个电源居然没有瞬变滤波电路!这是一款低廉的“山寨”电源。请注意,看看电路板上的标记,瞬变滤波电路本来应该有才对,但是却被丧失良知的黑心JS们带到了市场里。 这款低廉的“山寨”电源没有瞬变滤波电路 再看图10实物所示,这是一款具备瞬变滤波电路的低端电源,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款电源的瞬变滤波电路省去了重要的MOV压敏电阻,而且只有一个铁素体线圈;不过这款电源配备了一个额外的X电容。 低端电源的EMI电路 瞬变滤波电路分为一级EMI和二级EMI,很多电源的一级EMI往往会被安置在一个独立的PCB板上,靠近市电接口部分,二级EMI则被安置在电源的主PCB板上,如下图11和12所示。 一级EMI配备了一个X电容和一个铁素体电感   再看这款电源的二级EMI。在这里我们能看到MOV压敏电阻,尽管它的安置位置有点奇怪,位于第二个铁素体的后面。总体而言,应该说这款电源的EMI电路是非常完整的。 完整的二级EMI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款电源的MOV压敏电阻是黄色的,但是事实上大部分MOV都是深蓝色的。 此外,这款电源的瞬变滤波电路还配备了保险管(图8中F1所示)。需要注意了,如果你发现保险管内的保险丝已经烧断了,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电源内部的某个或者某些元器件是存在缺陷的。如果此时更换保险管的话是没有用的,当你开机之后很可能再次被烧断。 五、倍压器和一次侧整流电路 ●倍压器和一次侧整流电路 上文已经说过,开关电源主要包括主动式PFC电源和被动式PFC电源,后者没有PFC电路,但是配备了倍压器(voltage doubler)。倍压器采用两颗巨大的电解电容,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电源内部看到两颗大号电容的话,那基本可以判断出这就是电源的倍压器。前面我们已经…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应用电路板的多轨电源设计——第1部分:策略

简介:工程师在不断发展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紧迫的时间表有时会让工程师忽略除了VIN、VOUT和负载要求等以外的其他关键细节,将PCB应用的电源设计放在事后再添加。遗憾的是,后续生产PCB时,之前忽略的这些细节会成为难以诊断的问题。例如,在经过漫长的调试过程后,设计人员发现电路会随机出现故障,比如,因为开关噪声,导致随机故障的来源则很难追查。 此专题分两部分讨论,本文是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在设计多轨电源时可能会忽略的一些问题。第一部分着重介绍策略和拓扑,第二部分重点讨论功率预算和电路板布局的细节,以及一些设计技巧。许多应用电路板都使用电源来偏置多个逻辑电平,本系列文章将探讨多电源电路板解决方案。旨在实现首次即正确的设计拓扑或策略。 选择繁多 对于特定的电源设计,可能有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下面的示例中,我们将介绍多种选择,例如单芯片电源与多电压轨集成电路(IC)。我们将评估成本和性能取舍。探讨低压差(LDO)稳压器与开关稳压器(一般称为降压或升压稳压器)之间的权衡考量。还将介绍混合方法(即LDO稳压器和降压稳压器的混合与匹配),包括电压输入至输出控制(VIOC)稳压器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开关噪声,以及在开关电源设计无法充分滤波时,PCB电路会受哪些影响。从总体设计角度来看,还需考虑成本、性能、实施和效率等因素。 例如,如何根据给定的一个或多个电源实现多电源拓扑优化设计?我们将借此深入探讨设计、IC接口技术、电压阈值电平,以及哪类稳压器噪声会影响电路。我们将分析一些基本逻辑电平,例如5 V、3.3 V、2.5 V和1.8 V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及其各自的阈值要求。 本文还会提及正发射极耦合逻辑(PECL)、低压PECL(LVPECL)和电流模式逻辑(CML)等先进逻辑,但不会详细介绍。这些都是超高速接口,对于它们来说,低噪声电平非常重要。设计人员需要知道如何避免信号摆幅引起的这些问题。 在电源设计中,成本和性能要求并存,所以设计人员必须仔细考虑逻辑电平和对干净电源的要求。在公差和噪声方面,通过设计实现可靠性并提供适当裕量,也可以避免生产问题。 设计人员需要了解与电源设计相关的权衡考量:哪些可实现?哪些可接受?如果设计达不到要求的性能,那么设计人员必须重新审视选项和成本,以满足规格要求。例如,多轨器件(例如ADI公司的ADP5054)可以在保持成本高效的同时提供所需的性能优势。 典型设计示例 我们先来举个设计示例。图1显示将12 V和3.3 V输入电源作为主电源的电路板框图。主电源必须降压,以便针对PCB应用产生5 V、2.5 V、1.8 V,甚至3.3 V电压。如果外部3.3 V电源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源和低噪声,那么可以直接使用3.3 V输入电轨,无需额外调节,以免产生额外成本。如果不能,则可以使用12 V输入电轨,通过降压至PCB应用所需的3.3 V来满足电源要求。 图1.需要多轨电源解决方案的应用电路板概览 逻辑接口概述 PCB一般使用多个电源。IC可能仅使用5 V电源;或者,它可能要求多个电源,输入/输入接口使用5 V和3.3 V,内部逻辑使用2.5 V,低功耗休眠方式使用1.8 V。低功耗模式可能始终开启,用于定时器功能、管理等逻辑,或用于中断时启用唤醒模式,或者用于IRQ引脚,以启用IC功能并为其供电,也就是5 V、3.3 V和2.5 V电源。所有这些或其中部分逻辑接口通常都在IC内部。 图2显示了标准逻辑接口电平,包括各种TTL和CMOS阈值逻辑电平,以及它们可接受的输入和输出电压逻辑定义。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何时将输入逻辑驱动至低电平(用输入电压低(VIL)表示),何时驱动至高电平(用输入逻辑电平高(VIH)表示)。我们将重点分析VIH,即图2中标记为“Avoid”的阈值不确定区域。 在所有情况下,必须考虑±10%的电源公差。图3显示了高速差分信号。本文将着重探讨图2所示的标准逻辑电平。 开关噪声 未经过充分滤波时,开关稳压器降压或升压电源设计可能产生几十毫伏至几百毫伏的开关噪声,尖峰可能达到400 mV至600 mV。所以,了解开关噪声是否会给使用的逻辑电平和接口造成问题非常重要。 安全裕度 为确保提供合适的安全裕度,实现可靠的PSU,一条设计经验法则是采用最糟糕情况下的–10%公差。例如,对于5 V TTL,0.8 V的VIL变成0.72 V,对于1.8 V CMOS,0.63 V的VIL变成0.57 V,阈值电压(VTH)也相应降低(5 V TTL VTH = 1.35 V,1.8 V CMOS VTH = 0.81 V)。开关噪声(VNS)可能为几十毫伏到几百毫伏。此外,逻辑电路本身也会产生信号噪声(VN),即干扰噪声。总噪声电压(VTN = VN + VNS)可能在100 mV至800 mV之间。将VTN添加至标称信号中,以生成总信号电压(VTSIG):实际的总信号(VTSIG = VSIG + VTN)会影响阈值电压(VTH),进一步扩大了avoid区域。VTH区域内的信号电平是不确定的,在该区域内,逻辑电路可以任意随机翻转;例如,在最糟糕的情形下,会错误触发逻辑1,而不是逻辑0。 图2.标准逻辑接口电平 图3.高速差分逻辑接口电平 图4.ADP2386的(a)典型电路和(b)效率曲线图 多轨PSU注意事项和提示 通过了解接口输入和IC内部逻辑的阈值电平,我们现在知道哪些电平会触发正确的逻辑电平,哪些会(意外)触发错误的逻辑电平。问题在于:要满足这些阈值,电源的噪声性能需要达到什么水平?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噪声很低,但在高压降比下却并不一定高效。开关稳压器可以有效降压,但会产生一些噪声。高效低噪的电源系统应包含这两种电源的组合。本文着重介绍各种组合,包括在开关稳压器后接LDO稳压器的混合方法。 (在需要时)最大化效率和最小化噪声的方法1, 2 从图1所示的设计示例可以看出,为了充分提高5 V稳压的效率并尽可能降低开关噪声,需要分接12 V电路并使用降压稳压器,例如ADI公司的ADP2386。从标准逻辑接口电平来看,5 V TTL VIL和5 V CMOS VIL分别是0.8 V和1.5 V,仅使用开关稳压器时,也具备适当的裕度。对于这些电轨,通过使用降压拓扑可实现效率最大化,而开关噪声则低于采用5 V(TTL和CMOS)技术时的VIL。通过使用降压稳压器(例如图4a所示的ADP2386配置),效率可以高达95%,如ADP2386的典型电路和效率曲线图所示(见图4b)。如果在此设计中使用噪声较低的LDO稳压器,从VIN到VOUT的7 V压降会导致消耗大量内部功率,一般表现为产生热量和损失效率。为了以少量额外成本实现可靠设计,在降压稳压器后接LDO稳压器来产生5 V电压也是一项额外优势。 图5.典型的ADP125应用 2.5 V和1.8 V CMOS的VIL分别是0.7 V和0.63 V。遗憾的是,此逻辑电平的安全裕度尚不足以避免开关噪声。要解决此问题,有两种方案可选。第一种:如果图1所示的外部3.3 V电源具备足够功率且噪声极低,则分接这个外部3.3 V电源,并使用线性稳压器(LDO稳压器),例如ADP125(图5)或ADP1740来获得2.5 V和1.8 V电源。注意,从3.3 V到1.8 V有1.5 V压降。如果此压降会导致问题,则可以使用混合方法。第二种:如果外部3.3 V电源的噪声不低,或不能提供足够功率,则分接12 V电源,通过降压稳压器后接LDO稳压器来产生3.3 V、2.5 V和1.8 V电源;混合方法如图6所示。 加入LDO稳压器会稍微增加成本和板面积以及少量散热,但要实现安全裕度,有必要作出这些取舍。使用LDO稳压器会小幅降低效率,但可以通过保持VIN至VOUT的少量压降,使这种效率降幅达到最低:3.3 V至2.5 V,保持0.8 V,或3.3 V至1.8…

摩登3娱乐怎么样?_硬核评测认证!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性能水平领先

日前,权威第三方评测机构太平洋电脑(PConline)对曙光全国产桌面工作站进行了全面评测,该工作站配置了国产处理器、自研主板、2条16GB DDR4 2900内存、金泰克156GB SSD内存,评测结果显示,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不仅能够在打开规模极限文件时顺畅响应用户操作需求,而且在多项权威测试指标中与同类产品相比水平领先。 PConline从办公体验、基础性能表现、散热情况和噪音水平等方面,对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整机在统信UOS及Windows两种环境下进行了全面评测。 办公体验:政企用户的绝佳选择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信息化设备和系统在政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给政企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在提供高速和高效信息传递便利的同时,也对政企信息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政企用户而言,产品的技术兼容性及可持续更迭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曙光公司基于这一需求,开发出了配备国产处理器的桌面工作站。 在对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日常办公体验的测试结果显示,即便是规模相当极限的文档,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依旧能够快速开启并流畅编辑。其中,在统信UOS下,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打开文件的平均用时都大大低于在Windows平台下开启文件的时间。 从上述结果来看,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对国产化硬件平台的兼容性更好、迭代更为迅捷。PConline认为,这彰显了国内软硬件厂商及其上下游开发人员的广泛协作的突出成效。 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PConline测试团队对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进行了多项性能测试。值得一提的是,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处理器与Windows环境无缝兼容,这也让相关测试变得“简单”。 测试人员首先使用由老牌测试软件开发商Futuremark针对整机性能测试开发的PCMARK 10 对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进行综合评测,给出整机总体得分。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在这项测试中得到3819分,是“各类国内整机中的顶尖水平”。 随后测试人员使用驱动精灵对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硬盘读写性能进行测试。在该项测试中,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取得了557.8MB/s的顺序读取和479.7MB/s的顺序写入成绩,这一成绩“已经接近SATA III接口的理论性能上限”。 随即,测试人员应用经典CPU信息检测软件“CPU-Z”对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进行单核、多核性能测试。在这一测试中,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所搭载的处理器单核得分320.6、多核得分3488.9,这一指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同样经典的CineBench R20,测试人员对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搭载的处理器进行CPU理论性能测试。测试成绩显示,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搭载的处理器取得单核275分、多核2836分。该结果同样十分亮眼,其中多核成绩已经超越了众多经典产品。 目前流行的性能测试软件FritzChess通过计算国际象棋下法来评估处理器性能。使用该软件,测试人员测得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在国际象棋应用上的计算性能是18488千步/秒。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水平“能够与主流商用平台相比肩”。 此外,测试人员还使用AIDA64提供的缓存与内存性能测试,测试了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的存算性能。其中,在AIDA64自带的GPGPU测试项目中,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无论是整机搭载的处理器还是搭载的NVIDIA Quadro P1000显卡都发挥出了应有实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处理器支持AES和SHA指令集,因此其在这两项测试中的得分分别达到了2292和5566MB/s,代表其在常见的加密计算环境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性能。 PConline测试团队通过多款权威的测评软件,分别对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从整机性能、硬盘读写能力、CPU信息检测、理论性能、处理器计算能力、缓存与内存性能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评测,评测结果显示,曙光国产桌面工作站各项指标均比肩国际主流同类产品性能,全国产硬核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更多曙光相关资讯,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中科曙光/sugoncn”,关注曙光公司官方微信。

摩登3注册网站_贸泽电子开售ST STM32WL Nucleo-64开发板,支持全球第一款LoRa Soc

2021年2月3日 – 专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自豪地宣布即日起开售基于STM32WL 系列新款MCU的STMicroelectronics (ST) STM32WL Nucleo-64 开发板。STM32WL是全球首款将LoRa® 收发器集成到其芯片的无线MCU,符合工业和消费类物联网 (IoT) 市场各种低功耗广域网 (LPWAN) 无线应用的要求。 贸泽电子供应的ST NUCLEO-WL55JC1和NUCLEO-WLJC2开发板为设计工程师提供一种经济实惠的灵活方式来尝试新的sub-GHz无线通信概念。设计师可以使用STM32WL系列无线MCU来设计原型,并灵活选择各种性能、功耗和功能组合。这些开发板同时支持Arduino Uno插针和ST morpho插针,可以借助各种专用扩展板来轻松扩展STM32WL Nucleo开放开发平台的功能 。STM32WL Nucleo-64开发板还集成了STLINK-V3E调试器和编程器,不需要单独的探针。 板载STM32WL55JC MCU搭载两个32位Arm® Cortex®-M4/M0+核心以及256 KB闪存和64 KB SRAM。 该器件的特殊设计无线电提供两个功率输出 (一个最高15 dBm,另一个最高22 dBm) ,并且支持LoRa、(G)FSK、(G)MSK和BPSK调制。NUCLEO-WL55JC1 支持在美洲和欧洲使用的865至928 MHz 高频频段,而NUCLEO-WL55JC2支持在亚洲使用的433至510 MHz低频频段,这让世界各地的设计工程师都能够在其设计中使用STM32WL。 STM32WL Nucleo-64开发板附带STM32WL综合软件HAL库和STM32CubeWL MCU软件包提供的各种打包软件示例。

摩登3登录网站_神州慧安喜获神州数码等机构数千万元融资

2021年2月3日——国内知名工控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北京神州慧安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北京神码和珈正合伙企业联合投资。 神州慧安董事长兼总经理肖国汉表示,本轮数千万元融资将用于信创领域工控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加快包括飞腾、华为鲲鹏和龙芯等在内的国产处理器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生态体系建设。 据了解,自2018年成立以来,神州慧安公司一直致力于工控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先后研制成功国内顶级工业防火墙、工控监测分析预警平台、工控漏洞扫描系统、工控入侵检测系统、工控数据库审计系统、工控运维审计系统、工业安全隔离交换系统、工业网络监测审计系统和工业信息安全日志平台等产品,上述产品已经在能源和烟草等行业的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中得到应用。 2019年伊始,神州慧安公司把目光瞄准了新基建和信创领域的安全服务需求,率先研发出基于国产核心处理器的全系列工控安全产品,并先后完成与龙芯、飞腾、华为鲲鹏、神州琨泰等核心处理器的适配和技术互认。 2020年,满足信创产业要求的工业防火墙、工业预警分析平台等系列产品和安全服务在能源、烟草等行业落地,神州慧安由此成为面向能源行业、烟草行业提供高可靠工控信息安全信创解决方案的先行者。 展望未来,随着信创产业不断落地和发展,在能源、电力、交通、烟草、智能制造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将有更多的具备本质安全属性的工业控制安全防护系统得到部署,这将从根本上杜绝国外处理器“后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神州慧安将继续携手生态合作伙伴,持续优化产品技术,为客户提供更高安全保证的服务,助力新基建和信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