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主管554258:_必学: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

1. 前言 嵌入式是软件设计领域的一个分支,它自身的诸多特点决定了系统架构师的选择,同时它的一些问题又具有相当的通用性,可以推广到其他的领域。 提起嵌入式软件设计,传统的印象是单片机,汇编,高度依赖硬件。传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者往往只关注实现功能本身,而忽视诸如代码复用,数据和界面分离,可测试性等因素。从而导致嵌入式软件的质量高度依赖开发者的水平,成败系之一身。随着嵌入式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今天的嵌入式系统在功能,规模和复杂度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比如,Marvell公司的PXA3xx系列的最高主频已经达到800Mhz,内建USB,WIFI,2D图形加速,32位DDR内存。在硬件上,今天的嵌入式系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数年前的PC平台。在软件方面,完善的操作系统已经成熟,比如Symbian, Linux, WinCE。基于完善的操作系统,诸如字处理,图像,视频,音频,游戏,网页浏览等各种应用程序层出不穷,其功能性和复杂度比诸PC软件不遑多让。原来多选用专用硬件和专用系统的一些商业设备公司也开始转换思路,以出色而廉价的硬件和完善的操作系统为基础,用软件的方式代替以前使用专有硬件实现的功能,从而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可变更,可维护性。 2.决定架构的因素和架构的影响 架构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的产物,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一个架构又对软件开发的诸多方面造成影响。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摩托车的发动机在出厂前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在流水线上,发动机被送到每个工位上,由工人进行诸如转速,噪音,振动等方面的测试。要求实现一个嵌入式设备,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安装在工位上,工人上班前开启并登录。 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记录所有的测试结果,并提供统计功能。比如次品率。 如果你是这个设备的架构师,哪些问题是在设计架构的时候应该关注的呢? 2.1. 常见的误解 2.1.1. 小型的系统不需要架构 有相当多的嵌入式系统规模都较小,一般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受工程师认识,客户规模和项目进度的影响,经常不做任何架构设计,直接以实现功能为目标进行编码。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满足了进度,成本,功能各方面的需求,但是从长远来看,在扩展和维护上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最初节约的成本。如果系统的最初开发者继续留在组织内并负责这个项目,那么可能一切都会正常,一旦他离开,后续者因为对系统细节的理解不足,就可能引入更多的错误。要注意,嵌入式系统的变更成本要远远高于一般的软件系统。好的软件架构,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次上描述系统,并将各个部分隔离,从而使新特性的添加和后续维护变得相对简单。 举一个城铁刷卡机的例子,这个例子在前面的课程中出现过。简单的城铁刷卡机只需要实现如下功能: 一个While循环足以实现这个系统,直接就可以开始编码调试。但是从一个架构师的角度,这里有没有值得抽象和剥离的部分呢? 计费系统。计费系统是必须抽象的,比如从单次计费到按里程计费。 传感器系统。传感器包括磁卡感应器,投币器等。设备可能更换。 故障处理和恢复。考虑到较高的可靠性和较短的故障恢复时间,这部分有必要单独设计。 未来很可能出现的需求变更: 操作界面。是否需要抽象出专门的Model来?以备将来实现View。 数据统计。是否需要引入关系型数据库? 如果直接以上面的流程图编码,当出现变更后,有多少代码可以复用? 不过,也不要因此产生过度的设计。架构应当立足满足当前需求,并适当的考虑重用和变更。 2.1.2. 敏捷开发不需要架构 极限编程,敏捷开发的出现使一些人误以为软件开发无需再做架构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敏捷开发是在传统瀑布式开发流程出现明显弊端后提出的解决方案,所以它必然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和对开发更严格的要求。而不是倒退到石器时代。事实上,架构是敏捷开发的一部分,只不过在形式上,敏捷开发推荐使用更高效,简单的方式来做设计。比如画在白板上然后用数码相机拍下的UML图;用用户故事代替用户用例等。测试驱动的敏捷开发更是强迫工程师在写实际代码前设计好组件的功能和接口,而不是直接开始写代码。敏捷开发的一些特征: 针对比传统开发流程更大的系统 承认变化,迭代架构 简洁而不混乱 强调测试和重构 2. 嵌入式环境下软件设计的特点 要谈嵌入式的软件架构,首先必须了解嵌入式软件设计的特点。 2.1. 和硬件密切相关 嵌入式软件普遍对硬件有着相当的依赖性。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些功能只能通过硬件实现,软件操作硬件,驱动硬件。 硬件的差异/变更会对软件产生重大影响。 没有硬件或者硬件不完善时,软件无法运行或无法完整运行。 这些特点导致几方面的后果: 软件工程师对硬件的理解和熟练程度会很大程度的决定软件的性能/稳定性等非功能性指标,而这部分一向是相对复杂的,需要资深的工程师才能保证质量。 软件对硬件设计高度依赖,不能保持相对稳定,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差 软件不能离开硬件单独测试和验证,往往需要和硬件验证同步进行,造成进度前松后紧,错误定位范围扩大。 针对这些问题,有几方面的解决思路: 用软件实现硬件功能。选用更强大的处理器,用软件来实现部分硬件功能,不仅可以降低对硬件的依赖,在响应变化,避免对特定型号和厂商的依赖方面都很有好处。这在一些行业里已经成为了趋势。在PC平台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比如早期的汉卡。 将对硬件的依赖独立成硬件抽象层,尽可能使软件的其他部分硬件无关,并可以脱离硬件运行。一方面将硬件变更甚至换件的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提高软件部分的可测试性。 2.2. 稳定性要求高 大部分嵌入式软件都对程序的长期稳定运行有较高的要求。比如手机经常几个月开机,通讯设备则要求24*7正常运行,即使是通讯上的测试设备也要求至少正常运行8小时。为了稳定性的目标,有一些比较常用的设计手段: 将不同的任务分布在独立的进程中。良好的模块化设计是关键 Watch Dog, Heart beat,重新启动失效的进程。 完善而统一的日志系统以快速定位问题。嵌入式设备一般缺乏有力的调试器,日志系统尤其重要。 将错误孤立在最小的范围内,避免错误的扩散和连锁反应。核心代码要经过充分的验证,对非核心代码,可以在监控或者沙盒中运行,避免其破坏整个系统。 举例,Symbian上的GPRS访问受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版本影响,功能不是非常稳定。其中有一个版本上当关闭GPRS连接时一定会崩溃,而且属于known issue。将GPRS连接,HTTP协议处理,文件下载等操作独立到一个进程中,虽然每次操作完毕该进程都会崩溃,对用户却没有影响。 双备份这样的手段较少采用 2.3. 内存不足 虽然当今的嵌入式系统的内存比之以K计数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软件规模的增长,内存不足的问题依然时时困扰着系统架构师。有一些原则,架构师在进行设计决策的时候可以参考: 2.3.1. 虚拟内存技术 有一些嵌入式设备需要处理巨大的数据量,而这些数据不可能全部装入内存中。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不提供虚拟内存技术,比如WinCE4.2每个程序最多只能使用32M内存。对这样的应用,架构师应该特别设计自己的虚拟内存技术。所谓的虚拟内存技术的核心是,将暂时不太可能使用的数据移出内存。这涉及到一些技术点: 引用计数,正在使用的数据不能移出。 使用预测,预测下一个阶段某个数据的使用可能性。基于预测移出数据或者提前装入数据。 占位数据/对象。 高速缓存。在复杂数据结果下缓存高频率使用的数据,直接访问。 快速的持久化和装载。 下图是一个全国电信机房管理系统的界面示意图: 每个节点下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装载,可以使用上述技术将内存占用降到最低。 2.3.2. 两段式构造 在内存有限的系统里,对象构造失败是必须要处理的问题,失败的原因中最常见的则是内存不足(实际上这也是对PC平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忽略,因为内存实在便宜)。两段式构造就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设计。举例来说: CMySimpleClass:class CMySimpleClass{ public: CMySimpleClass(); ~CMySimpleClass(); ... private: int SomeData;};CMyCompoundClass:class CMyCompoundClass{ public: CMyCompoundClass(); ~CMyCompoundClass(); ... private: CMySimpleClass* iSimpleClass;};在CMyCompoundClass的构造函数里初始化iSimpleClass对象。CMyCompoundClass::CMyCompoundClass(){ iSimpleClass = new CMySimpleClass;} 当创建CMyCompoundClass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CMyCompoundClass* myCompoundClass = new CMyCompoundClass; 为CMyCompoundClass的对象分配内存 调用CMyCompoundClass对象的构造函数 在构造函数中创建一个CMySimpleClass的实例 构造函数结束返回 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如果第三步创建CMySimpleClass对象的时候发生内存不足的错误怎么办呢?构造函数无法返回任何错误信息以提示调用者构造没有成功。调用者于是获得了一个指向CMyCompoundClass的指针,但是这个对象并没有构造完整。 如果在构造函数中抛出异常会怎么样呢?这是个著名的噩梦,因为析构函数不会被调用,在创建CMySimpleClass对象之前如果分配了资源就会泄露。关于在构造函数中抛出异常可以单讲一个小时,但是有一个建议是:尽量避免在构造函数中抛出异常。 所以,使用两段式构造法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简单的说,就是在构造函数避免任何可能产生错误的动作,比如分配内存,而把这些动作放在构造完成之后,调用另一个函数。比如: AddressBook* book = new AddressBook()If(!book->Construct()){…

摩登3咨询:_DDR5相比DDR4有什么新特性?

关注+星标公众号,不错过精彩内容 编排 | strongerHuang 微信公众号 | 嵌入式专栏 由于DRAM本身的局限性,它的技术进步一直很痛苦。DDR3到DDR4的小进步花了五年;DDR4从2012年发布第一版到今天DDR5确定标准已经9年多,如果等到明年正式产品问世接近10年。 从DDR4到DDR5花了将近10年,DDR5将有什么重大突破? 它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DDR4有什么区别呢? 第五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英语:double data rate fifth-generation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DDR5 SDRAM)是一种正在开发的高带宽电脑存储器规格。它属于SDRAM家族的存储器产品。 嵌入式专栏 1 DDR5发展历史 2017年6月,负责计算机内存技术标准的组织JEDEC宣称,下一代内存标准DDR5将亮相,并预计在2018年完成最终的标准制定。 2017年9月22日,Rambus宣布在实验室中实现完整功能的DDR5 DIMM芯片,预期将在2019年开始量产。 2018年10月,Cadence和镁光公布了自己的DDR5内存研发进度,两家厂商已经开始研发16GB DDR5产品,并计划在2019年年底之前实现量产目标。 嵌入式专栏 2 DDR5的特性 1.性能改进 2. 更省电 DDR5从DDR4 1.2V进一步降低到1.1V,可以更加省电。 3.更大容量 DDR5内存将从8GB容量起步,最高可达单条32GB。 简单概括DDR5的特点有四个: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容量,更高的稳定性以及更低的能耗。 嵌入式专栏 3 DDR5和DDR4对比 DDR5是DRAM的下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AS)的新功能。降低功率;并大大提高性能。DDR4和DDR5之间的一些关键功能差异如下: 更多相关描述,可以进入美光(micron)官方网站查看。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外媒评苹果M1芯片:单核性能也超英特尔,计算新时代到来

苹果M1芯片为行业带来许多兴奋,但它真如传说的那样强吗?最好还是用评测来证明一下。在发布会上苹果并没有提及M1的具体频率,也没有谈到TDP(热设计功耗)。最近有许多媒体对新版Mac mini进行测试,它搭载的正是M1处理器。我们来看看外媒都是如何评价M1的: TechCrunch:计算机进入新时代 有了M1芯片,macOS (Big Sur) 用起来很流畅,很愉快。总之,我们可以在ARM M1平台上运行iOS程序,而且很流畅,就像玩iPad一样。 因为它内置的不是英特尔处理器,你可能会有些犹豫,有些担心。老程序可以用吗?用起来流畅吗?我体验了几天,装了几十个应用程序,没有碰到卡顿问题。即使安装老程序,用起来也都和广告宣传的一样好,许多时候M1版Mac mini的表现比15英寸MacBook Pro还要好。在新平台上,我没有发现哪款程序无法使用。 当我们在M1平台上使用原生应用时,会发现速度提升很明显。比如苹果Fnal Cut Pro,加载速度超快,从按下按钮到打开程序开始使用只需要2秒钟。用原生Final Cut Pro编辑8K视频毫不费力,比用英特尔版Mac编辑4K视频还轻松。只是输出文件花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是英特尔CPU胜过M1的地方,但英特尔能胜赢的地方并不多。 传统软件也不是问题。用Photoshop编辑图片相当流畅,用Lightroom加载相册更快,毫无迟钝,用Premiere编辑视频更加轻松,甚至解压文化也要快一些。 有了M1芯片,计算机进入新时代。这款芯片重新定义了计算模式,新计算机不只性能出色,而且小巧玲珑,能耗极低。M1 mini为台式机带来全新体验,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也极为强大,续航比之前的产品更好。 Arstechnica:苹果打破了设计僵局 M1芯片兑现了苹果的承诺,它的确拥有世界级的设计,将性能与效率结合在一起。Mac mini测试结果显示,M1的能耗与散热极为出色,击败许多高性能移动CPU,在执行任务时甚至超越了高性能桌面CPU。 不过M1并不是魔法。如果竞争对手引入更多核心和线程,强化并行计算,它们的确有很大概率可以打败M1。但是竞争对手在达成目标时能耗会提高,散热会变差,可能制造成本也会抬高很多。 苹果设计M1时看重的并不是并行计算。很明显,苹果打破了高性能ARM台式机和笔记本的设计僵局。没错,的确可以打造一个与x86竞争的ARM系统,在高性能等级上竞争。 请注意,这只是苹果第一代ARM桌面/笔记本芯片设计,未来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新Mac Pro可能会搭载更强CPU,拥有8个性能内核,不是4个。 M1芯片是用台积电5纳米技术制造的,比AMD、英特尔现有芯片的制程都要小。英特尔已经落后很远,它即将推出桌面Rocket Lake芯片,这只是一款14纳米芯片;AMD好一些,它会在2021年推出5纳米Zen 4芯片。 TheVerge:应用很流畅 玩游戏也不差 从英特尔芯片转向M1芯片必然会碰到很多问题。芯片过渡不是易事,一般都不会很顺畅。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Air做得很好,它避开了几乎所有“问题”。 从测试看,MacBook Air的性能达到了专业级笔记本的水平。同时打开多个App没有卡顿,面对Photoshop、视频编辑应用Adobe Premiere也能游刃有余。 以前我也用过ARM版Windows笔记本,它们又慢又卡,比英特尔PC复杂很多。我早就觉得苹果的过渡应该会好很多,但没有想到这到好。我知道macOS、苹果自己的App肯定会很快,毕竟苹果软件专门针对M1做了优化。但让我意外的是其它App的表现。 App运行时对CPU有些挑剔,当我们在不同的CPU平台上打开App要多做一些处理。比如在Mac平台上,首先要安装Rosetta 2,然后才能运行英特尔App。和Windows平台不一样,Rosetta 2并不是在模拟,而是在转化。也就是说最开始启动App时要转化,但之后就不用了。所以在测试时我们没有碰到兼容问题。 再看具体性能。打开《古墓丽影:暗影》,帧速能达到每秒38帧,蛮不错,要知道MacBook Air用的可是集成GPU。打开Adobe Premiere测试,MacBook Air击败了最新的英特尔集成显卡笔记本,甚至可以与一些独立显卡笔记本抗衡。 Phonemantra:M1击败了英特尔Core i9-10910 新M1芯片的测试成绩出来了,相当惊人。我们用Geekbench在x86平台上测试M1,通过Rosetta 2模拟测试。结果证明M1的单核性能超越了英特尔Core i9-10910。 2020款27英寸iMac搭载3.6GHz 10核Core i9-10910 CPU,Turbo频率高达5.0G。MacBook Air的M1芯片频率只有3.8GHz,至于MacBook Pro和Mac mini,它们的M1芯片频率高一些,达到3.2GHz。模拟器会影响测试成绩,但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Air还是击败了英特尔版苹果计算机。 总之,初步测试成绩向我们证明,苹果M1芯片很不错。 如果你对M1的CPU计算力不感兴趣,那么GPU呢?苹果M1集成GPU,用GFXBench 5.0测试,发现它超越了GeForce GTX 1050 Ti和Radeon RX560。 在我们眼中,M1的GPU设计还有些神秘。我们知道它有8个核心,有128个执行单元。苹果没有透露GPU频率,但苹果宣称M1 GPU可同时执行24576个线程,运算能力达到2.6TFLOPS。Radeon RX 560的运算能力也是2.6TFLOPS,GeForce GTX 1650是2.9 TFLOPS。(小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京津冀中小企业抱团创品牌,拼多多点亮北方家纺产业带

家纺行业成为继美妆、家具行业之后,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挺进的第3个万亿级行业。 11月24日,拼多多在河北石家庄,发布了北方家纺产业带新品牌计划。计划未来五年,支持高阳毛巾、深泽布艺、廊坊门帘等河北家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年销10亿级的品牌,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帮助形成北方家纺产业高地。 相较于业内闻名的南通叠石桥和绍兴柯桥家纺产业带,河北家纺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于江浙,但得益于劳动力、土地、税收等多种资源要素的成本优势,河北家纺产品性价比远高于南方同行。 这与主打性价比的拼多多高度契合。据河北省电商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拼多多平台河北商家超过5万家,店铺超过20万个,其中家纺商家超过1.2万家,店铺数超过1.5万个。河北商家占据毛巾、抱枕、马桶垫、床罩、沙发垫等多个家纺细分品类的头部。   “河北是平台家纺类目的重要货源地之一,在构建‘双循环’的时代背景下,拼多多不仅要帮助东南沿海企业掉头向内,更应该扶持河北等北方省份中小企业的发展”,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 过去两年,随着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的实施,在平台上涌现出以甄简良品、永胜塑业、沐洁之家为代表的一批河北家纺新品牌企业。 搭上新电商快车 甄简良品是拼多多平台上的家纺行业黑马,今年“双十一”成为拼多多家纺类目销售冠军。它由三个年轻商家在拼多多行业小二建议下共同创立,这三个商家此前分别是平台毛巾、抱枕和坐垫品类的TOP1商家。 从今年9月官方旗舰店登陆拼多多平台至今,甄简良品销售额已超过2500万元,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创始人陶子龙预计2021年底,销售额将突破5亿元。 高阳毛巾和深泽布艺两个产业带,是甄简良品的主要产业根据地,全中国三分之一的毛巾出自高阳,深泽布艺的产品以性价比著称。   沐洁之家也是背靠高阳毛巾产业的家纺新品牌。它是拼多多平台马桶垫销售冠军,创始人程啸天介绍,如果把他在拼多多上卖掉的马桶垫连接起来,“可以从北京铺到海南”。11月下旬开始,店铺的日销订单超过6万单。 永胜塑业则是依靠廊坊门帘产业带起家,当地生产塑料门帘和棉布帘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永胜塑业从2017年上线拼多多平台后,工厂产能不断扩充,也发展成为当地龙头企业。 河北这些电商新品牌的共同之处在于,此前创始人几乎都是从淘宝起步,然后转战拼多多。“拼多多的流量就像洪水一样呼啸而来,而且一年比一年大”,沐洁之家创始人程啸天认为,拼多多持续增长的流量红利给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家纺行业利润薄,年销3000万的工厂,纯利润有时不到100万。对比其它平台高额的佣金和服务费用,零佣金、零年费的拼多多降低了生产企业做电商的门槛”,河北省电商协会会长赵亮亮认为。 产业之困 据河北省电商协会统计,河北共有43个适合发展电商的产业集群,包括高阳毛巾、清河羊绒、辛集皮革、香河家具等等,共同的优势是产业品种丰富,性价比高,但同时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微利和品牌缺失等三大难题。 保定市高阳县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素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的美誉。当地共有纺织企业4000家,织品年产量5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0%,年销售额已达350亿元,但当地产业也面临“强生产、弱销售;强制造、弱品牌”的掣肘。 石家庄市深泽县,居家防尘罩等布艺产品占据全国产销量70%以上,品类包括沙发罩、床头罩、空调罩、工艺台布、桌布椅套和沙发垫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日本韩国。不过,当地企业以家庭工厂为主,产业尚未走出小、散、附加值低的发展阶段。   “河北的家纺产业主打中低价定位,借助拼多多渠道,有效满足了低线城市人群的消费需求,下一步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向产业微笑曲线的顶端攀升是关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家纺家居委员会副会长刘雁飞表示。 11月24日,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随着新品牌计划的实施,平台将侧重帮助河北家纺产业带优秀制造企业孵化新品牌,通过数据引领、销量打底、品牌先导的模式,带动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升级。 在新品牌计划的扶持下,河北优秀家纺制造企业在获得持续增长的订单和稳定的现金流之后,纷纷扩充产能,提升生产制造水平。 永胜塑业2019年在拼多多平台成为门帘品类第一之后,大规模采用机器替代人工做切割门帘处理,把两台机组扩大为14台机组,产量从200吨上升为2200吨。沐洁之家则从国外引进顶级生产线,把生产设备从2018年的40台扩充为如今的360台。   加入新品牌计划的企业,产品研发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也得到提升。甄简良品创始人陶子龙表示,基于拼多多提供的消费数据,公司新品研发周期缩短为6天,而南方同行,最快也要14天。永胜塑业则把消费者差异化的购买需求,细分为462种标准化需求,并基于历史销售数据确定生产排期,实现了订制化产品48小时发货。 据陶子龙透露,甄简良品正在向河北家纺产业带制造企业,开放品牌授权,提供代运营服务,帮助优秀制造企业插上电商的翅膀,共同做大新品牌“甄简良品”。 “拼多多帮助河北家纺产业获得了电商发展的新机遇,新品牌计划则有可能帮助制造企业弯道超车,从传统生产进入数字生产时代。”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薛文良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测速代理_Teledyne e2v首创的世界上首个输出带宽为26 GHz的直接微波合成DAC现已正式开始采样工作

法国格勒诺布尔 – Media OutReach – 2020年11月24日 – Teledyne e2v通过最新的性能重新定义数模转换器(DAC),向信号链重大改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目前,该公司正在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其EV12DD700双通道设备的beta测试版样品,以备批量出货。这种宽输出带宽的12位(或8位)数据转换器,可处理高达每秒12G采样点的采样率,具有在多个频带上生成信号波形的能力。 它与其他DAC的区别在于,它是市场上第一个可支持Ka频段(26GHz以上)操作的产品。也集成了许多复杂的功能,如直接数字合成(DDS),加上通过一个内置的32位数控振荡器(NCO)实现数字上变频(DUC)。这有助于提高吞吐量,而不会对IC的资源造成过度压力。 归功于EV12DD700数模转换器,Teledyne e2v可以让工程师创建具有更强的下一代通用性射频系统。这意味着带有先进数字功能如快速跳频(FFH)和波束形成等的射频系统将得以实现。预期中,该基于软件的方法将会实现通过设定数模转换器,直接在代码中执行配置,而不必因为更改硬件带来不便和费用。目标应用将包括雷达、卫星通信、地面网络基础设施等。 这一最新的声明是在基于EV12DD700的评估板上发布的,Teledyne e2v在春季推出了该评估板,工程师可以通过该评估板初步了解性能水平。现在,通过直接操作样片,他们将有机会亲自了解数模转换器将如何满足其设计并能开开启技术移植计划。 Teledyne e2v数据和信号处理解决方案市场总监Nicolas Chantier解释说:”通过这些独特的数模转换器设备,我们正在加速众所期待的射频软件化,这在未来肯定会带来巨大的效益。现阶段的样片对于研发工程师具有极大诱惑力,他们将会重新考虑如何构建数据转化的架构” 新的EV12DD700数模转换器将以Hi-TCE封装格式提供,尺寸为20mm x 20mm。性能稳定,可覆盖-55℃到125℃的温度使用范围。

摩登3平台开户_Teledyne e2v的新服务缓解了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正面临的热量管理和功率限制难题

法国格勒诺布尔 – Media OutReach – 2020年11月24日 – Teledyne e2v在为航空航天、国防客户解决其高可靠性(Hi-Rel)电子处理平台的功耗和热量管理方面取得了进一步进展。该公司在2019年末宣布的服务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以纳入几个关键的附加元素。因此,在部署高性能多核处理器的设计团队,可以享受更多方面的服务来提升设计的裕度。 当面对功耗消耗过大和缺乏足够空间来散发产生的热量时,工程师必须找到相应的方法来改进他们的设计。而今,在设计概念阶段通过与Teledyne e2v合作,客户的技术团队有机会更好地评估Teledyne e2v在处理器级别提供的设计裕度,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所必需保持的范围边界。Teledyne e2v在处理器使用方面的技能和经验,使其成为在在处理器系统上提高功效或优化热量管理的首选合作伙伴。 通过深入分析应用的总体表现,可以明确最佳方案,以克服功率预算以及与空间使用限制所带来的潜在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查阅诸如处理器CPU负载、核心频率和结温等参数的数据。接下来,Teledyne e2v能够筛选和提供功率优化的处理器,这意味着其可以提供符合标准的最佳配合。如此一来,可以提升性能基准,同时节省电力资源和减少产生热量。 Teledyne e2v的应用工程师Thomas PORCHEZ解释说:”通常只有在设计项目接近尾声时,工程师才会遇到电源和热管理问题,但硬件安装在内部的外壳几乎没有为散热或风扇留出空间,从而导致性能有所折衷。此外,工程师可能会被迫预留足够的’头部空间’来安装未来的系统升级,这将对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能效带来更大压力。” 他继续表示:”空间限制或潜在的机械故障也可能意味着必须得使用无风扇系统,甚至可能需要在极端情况下保持运行。例如,即使在随附的风扇无法运作的情况下,系统也能够长时间保持运行。事实证明,我们的专长至关重要。通过结合我们的筛选和技术建议,我们已经成功地将一些客户部署的功耗水平降低了一半。”

摩登3平台登录_探索Teledyne e2v的最新ADC概念,可实现P到Ka波段直接采样

法国格勒诺布尔 – Media OutReach – 2020年11月24日 – Teledyne e2v不断创新、致力于高分辨混合信号解决方案,进一步彰显其致力于革新射频系统的承诺。该公司已成功演示了其工程团队目前正在测试的下一代数据转换器技术。 该12位EV12PS640是Teledyne e2v最近发布的微波数模转换器(DAC)设备EV12DD700的补充,代表着模数转换器(ADC)发展的新里程碑。这一开创性的模数转换器概念证明能够提供超出目前市场上任何产品范围的性能参数,支持11G采样率,可实现超高频(SHF)直接采样,并一直延伸到Ka频段(26GHz及以上)。EV12PS640将提供非常宽的动态范围。 该公司已准备好EV12PS640微波模数转换器和 EV12DD700数模转换器的视频演示,可在此处查看:EV12PS640微波模数转换器演示及EV12DD700数模转换器演示。 直接微波采样有许多好处。首先,它消除了对频率转换的需求,这意味着将大大降低信号失真的风险。其次,它提供软件定义通用性,贯穿多个频段,最高可达Ka频段。这表示系统更容易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同时也为系统提供了一个动态配置的平台。通过直接微波采样方法,可以显著简化数据转换硬件。Teledyne e2v首次推出50欧姆单端输入(用于时钟和模拟输入),从而压制了对巴伦的需求,减少物料清单和相关不动产,这样就更容易与射频系统对接(射频系统通常在50欧姆特性阻抗下运作)。 基于此,直接微波采样逐渐证明其在有限功率预算下或空间受限系统中,或在一些某些程度配置要求的场所具有极大的优势。现在,通过直接采样到Ka波段频率,Teledyne e2v必定能够应对广泛的高端射频应用。因此,EV12PS640将对航空电子、军事、航天以及测试和测量领域的未来射频架构至关重要。

摩登3新闻554258:_英唐智控拟取得上海芯石40%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

①英唐智控拟取得上海芯石40%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加码SiC功率器件 英唐智控发布关于收购上海芯石股权的进展公告称,英唐微技术收购完成后,公司正在持续推进对英唐微技术现有的技术、产品及产线的深入了解、对接和融合,努力发挥和挖掘英唐微技术的潜能及其所处日本半导体产业核心区域的位置优势,为实施公司向上游半导体纵向延伸战略提供有力的抓手,同时公司围绕SiC等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产品持续开展产业布局,逐步实现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其中SiC功率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正在通过对英唐微技术产品线的部分改造来获得,而对SiC功率器件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公司主要是依托于上海芯石在SiC领域的技术沉淀和人才储备。 ②新洁能接待百家机构扎堆调研,自建封装厂有利于保持产品的先进性 新洁能发布2020年11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据公告显示,在10月20日被74家机构调研后,11月新洁能再次迎来上百家机构扎堆调研。新洁能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基于全球半导体功率器件先进理论技术开发领先产品,是国内率先掌握超结理论技术,并量产屏蔽栅功率MOSFET及超结功率MOSFET的企业之一,是国内最早在 12 英寸工艺平台实现沟槽型 MOSFET、屏蔽栅 MOSFET 量产的企业,也是国内 MOSFET 品类最齐全且产品技术领先的公司。 ③信维通信:10月以来产能满负荷运行,与NXP合作开发多款UWB模组产品 近日,信维通信发布投资者调研相关信息,该公司10月份以来的产能基本满负荷运行,各项业务进展顺利。在无线充电业务方面,信维通信材料优势明显,从材料到工艺再到模组的垂直一体化能力深受客户认可。在天线业务方面,信维已是国内外主流手机厂商的5G天线核心供应商,正在批量供货。此外,公司在平板、笔记本电脑领域也拓展了“天线+RF cable+射频连接器”一整套解决方案,其供应份额和价值量均有提升。 ④中环股份:半导体12英寸硅片产能7万片/月 8英寸50万片/月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问及中环股份8英寸与12英寸的半导体硅片产能以及未来进展等问题。对此,中环股份表示,公司光伏产品销售与销售策略、订单情况、供需关系相关,目前产品产线均处于满产状态,项目的投建与投产加速推进。在半导体产业方面,天津方向8英寸产能30万片/月,12英寸产能2万片/月;宜兴方向定增项目稳步推进中,当前实现产能8英寸产能20万片/月,12英寸产能5万片/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注册开户_超级全面的SpringBoot注解介绍,每一个用途都应该清晰

作者:riemannblog.csdn.net/qq_34371461/article/details/80571281 一、注解(annotations)列表 1、@SpringBootApplication 包含了@ComponentScan、@Configuration和@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其中@ComponentScan让Spring Boot扫描到Configuration类并把它加入到程序上下文。 2、@ComponentScan 组件扫描,可自动发现和装配一些Bean。 3、@Configuration 等同于Spring的XML配置文件;使用Java代码可以检查类型安全。 4、@EnableAutoConfiguration 自动配置 5、@RestController 该注解是@Controller和@ResponseBody的合集,表示这是个控制器Bean,并且是将函数的返回值直接填入HTTP响应体中,是REST风格的控制器。 6、@Autowired 自动导入。 7、@PathVariable 获取参数。 8、@JsonBackReference 解决嵌套外链问题。 9、@RepositoryRestResourcepublic 配合spring-boot-starter-data-rest使用。 二、注解(annotations)详解 1、@SpringBootApplication:申明让Spring Boot自动给程序进行必要的配置,这个配置等同于:@Configuration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和 @ComponentScan 三个配置。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SpringBootApplication // same as @Configuration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ComponentScan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Application.class, args);    }} 2、@ResponseBody:表示该方法的返回结果直接写入HTTP Response Body中,一般在异步获取数据时使用,用于构建RESTful的api。 在使用@RequestMapping后,返回值通常解析为跳转路径,加上@ResponseBody后返回结果不会被解析为跳转路径,而是直接写入HTTP Response Body中。 比如异步获取json数据,加上@ResponseBody后,会直接返回json数据。 该注解一般会配合@RequestMapping一起使用。 示例代码: @RequestMapping(“/test”)@ResponseBodypublic String test(){    return ”ok”;} 3、@Controller:用于定义控制器类,在spring 项目中由控制器负责将用户发来的URL请求转发到对应的服务接口(service层) 一般这个注解在类中,通常方法需要配合注解@RequestMapping。 示例代码: @Controller@RequestMapping(“/demoInfo”)publicclass Demo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DemoInfoService demoInfoService;    @Reques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Map map){        System.out.println("DemoController.hello()");        map.put("hello","from TemplateController.helloHtml");        // 会使用hello.html或者hello.ftl模板进行渲染显示.        return"/hello";    }} 4、@RestController:用于标注控制层组件(如struts中的action),@ResponseBody和@Controller的合集。 示例代码: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RestController@RequestMapping(“/demoInfo2”)publicclass DemoController2 {    @RequestMapping("/test")    public String test(){        return"ok";    }} 5、@RequestMapping:提供路由信息,负责URL到Controller中的具体函数的映射。 6、@EnableAutoConfiguration:Spring Boot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尝试根据你添加的jar依赖自动配置你的Spring应用。 例如,如果你的classpath下存在HSQLDB,并且你没有手动配置任何数据库连接beans,那么我们将自动配置一个内存型(in-memory)数据库”。 你可以将@EnableAutoConfiguration或者@SpringBootApplication注解添加到一个@Configuration类上来选择自动配置。 如果发现应用了你不想要的特定自动配置类,你可以使用@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的排除属性来禁用它们。 7、@ComponentScan:表示将该类自动发现扫描组件。 个人理解相当于,如果扫描到有@Component、@Controller、@Service等这些注解的类,并注册为Bean,可以自动收集所有的Spring组件,包括@Configuration类。 我们经常使用@ComponentScan注解搜索beans,并结合@Autowired注解导入。可以自动收集所有的Spring组件,包括@Configuration类。 如果没有配置的话,Spring Boot会扫描启动类所在包下以及子包下的使用了@Service、@Repository等注解的类。 8、@Configuration:相当于传统的xml配置文件,如果有些第三方库需要用到xml文件,建议仍然通过@Configuration类作为项目的配置主类——可以使用@ImportResource注解加载xml配置文件。 9、@Import:用来导入其他配置类。 10、@ImportResource:用来加载xml配置文件。 11、@Autowired:自动导入依赖的bean 12、@Service:一般用于修饰service层的组件 13、@Repository:使用@Repository注解可以确保DAO或者repositories提供异常转译,这个注解修饰的DAO或者repositories类会被ComponetScan发现并配置,同时也不需要为它们提供XML配置项。 14、@Bean:用@Bean标注方法等价于XML中配置的bean。 15、@Value:注入Spring boot application.properties配置的属性的值。示例代码: @Value(value = “#{message}”)private String message; 16、@Inject:等价于默认的@Autowired,只是没有required属性; 17、@Component:泛指组件,当组件不好归类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注解进行标注。 18、@Bean:相当于XML中的,放在方法的上面,而不是类,意思是产生一个bean,并交给spring管理。 19、@AutoWired:自动导入依赖的bean。byType方式。把配置好的Bean拿来用,完成属性、方法的组装,它可以对类成员变量、方法及构造函数进行标注,完成自动装配的工作。当加上(required=false)时,就算找不到bean也不报错。 20、@Qualifier:当有多个同一类型的Bean时,可以用@Qualifier(“name”)来指定。与@Autowired配合使用。@Qualifier限定描述符除了能根据名字进行注入,但能进行更细粒度的控制如何选择候选者,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Autowired@Qualifier(value = “demoInfoService”)private DemoInfoService demoInfoService; 21、@Resource(name=”name”,type=”type”):没有括号内内容的话,默认byName。与@Autowired干类似的事。 三、JPA注解 1、@Entity:@Table(name=”“):表明这是一个实体类。一般用于jpa这两个注解一般一块使用,但是如果表名和实体类名相同的话,@Table可以省略。 2、@MappedSuperClass:用在确定是父类的entity上。父类的属性子类可以继承。 3、@NoRepositoryBean:一般用作父类的repository,有这个注解,Spring不会去实例化该repository。 4、@Column:如果字段名与列名相同,则可以省略。 5、@Id:表示该属性为主键。 6、@GeneratedValue(strategy=GenerationType.SEQUENCE,generator= “repair_seq”):表示主键生成策略是sequence(可以为Auto、IDENTITY、native等,Auto表示可在多个数据库间切换),指定sequence的名字是repair_seq。 7、@SequenceGeneretor(name = “repair_seq”, sequenceName = “seq_repair”, allocationSize = 1):name为sequence的名称,以便使用,sequenceName为数据库的sequence名称,两个名称可以一致。 8、@Transient:表示该属性并非一个到数据库表的字段的映射,ORM框架将忽略该属性。 如果一个属性并非数据库表的字段映射,就务必将其标示为@Transient,否则,ORM框架默认其注解为@Basic。 9、@Basic(fetch=FetchType.LAZY):标记可以指定实体属性的加载方式。 10、@JsonIgnore:作用是json序列化时将Java bean中的一些属性忽略掉,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都受影响。 11、@JoinColumn(name=”loginId”):一对一:本表中指向另一个表的外键。一对多:另一个表指向本表的外键。 12、@OneToOne、@OneToMany、@ManyToOne:对应hibernate配置文件中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四、SpringMVC相关注解 1、@RequestMapping:@RequestMapping(“/path”)表示该控制器处理所有“/path”的UR L请求。 RequestMapping是一个用来处理请求地址映射的注解,可用于类或方法上。 用于类上,表示类中的所有响应请求的方法都是以该地址作为父路径。该注解有六个属性: params:指定request中必须包含某些参数值是,才让该方法处理。 headers:指定request中必须包含某些指定的header值,才能让该方法处理请求。 value:指定请求的实际地址,指定的地址可以是URI Template 模式 method:指定请求的method类型, GET、POST、PUT、DELETE等 consumes:指定处理请求的提交内容类型(Content-Type),如application/json,text/html; produces:指定返回的内容类型,仅当request请求头中的(Accept)类型中包含该指定类型才返回。 2、@RequestParam:用在方法的参数前面。 3、@PathVariable:路径变量。如: RequestMapping(“user/get/{macAddress}”)public String getByMacAddress(@PathVariable String macAddress){    } 参数与大括号里的名字一样要相同。 @ControllerAdvice:包含@Component。可以被扫描到。统一处理异常。 @ExceptionHandler(Exception.class):用在方法上面表示遇到这个异常就执行以下方法。 长按订阅更多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娱乐怎么样?_排名前16的Java工具类,哪个你没用过?

来源:https://www.programcreek.com/ 在Java中,实用程序类是定义一组执行通用功能的方法的类。 这篇文章展示了最常用的Java实用工具类及其最常用的方法。类列表及其方法列表均按受欢迎程度排序。数据基于从GitHub随机选择的50,000个开源Java项目。 希望您可以通过浏览列表来了解已经提供和流行的功能的一些想法,以使您知道不需要自己实现。这些方法的名称通常指示它们的作用。如果方法名称不够直观,您还可以查看其他开发人员如何在其开源项目中使用它们。 org.apache.commons.io.IOUtils closeQuietly()  toString()  copy()  toByteArray()  write()  toInputStream()  readLines()  copyLarge()  lineIterator()  readFully()   org.apache.commons.io.FileUtils deleteDirectory()  readFileToString()  deleteQuietly()  copyFile()  writeStringToFile()  forceMkdir()  write()  listFiles()  copyDirectory()  forceDelete()   org.apache.commons.lang.StringUtils isBlank()  isNotBlank()  isEmpty()  isNotEmpty()  equals()  join()  split()  EMPTY  trimToNull()  replace()   org.apache.http.util.EntityUtils toString()  consume()  toByteArray()  consumeQuietly()  getContentCharSet()   org.apache.commons.lang3.StringUtils isBlank()  isNotBlank()  isEmpty()  isNotEmpty()  join()  equals()  split()  EMPTY  replace()  capitalize()   org.apache.commons.io.FilenameUtils getExtension()  getBaseName()  getName()  concat()  removeExtension()  normalize()  wildcardMatch()  separatorsToUnix()  getFullPath()  isExtension()   org.springframework.util.StringUtils hasText()  hasLength()  isEmpty()  commaDelimitedListToStringArray()  collectionToDelimitedString()  replace()  delimitedListToStringArray()  uncapitalize()  collectionToCommaDelimitedString()  tokenizeToStringArray()   org.apache.commons.lang.ArrayUtils contains()  addAll()  clone()  isEmpty()  add()  EMPTY_BYTE_ARRAY  subarray()  indexOf()  isEquals()  toObject()   org.apache.commons.lang.StringEscapeUtils escapeHtml()  unescapeHtml()  escapeXml()  escapeSql()  unescapeJava()  escapeJava()  escapeJavaScript()  unescapeXml()  unescapeJavaScript()   org.apache.http.client.utils.URLEncodedUtils format()  parse()   org.apache.commons.codec.digest.DigestUtils md5Hex()  shaHex()  sha256Hex()  sha1Hex()  sha()  md5()  sha512Hex()  sha1()   org.apache.commons.collections.CollectionUtils isEmpty()  isNotEmpty()  select()  transform()  filter()  find()  collect()  forAllDo()  addAll()  isEqualCollection()   org.apache.commons.lang3.ArrayUtils contains()  isEmpty()  isNotEmpty()  add()  clone()  addAll()  subarray()  indexOf()  EMPTY_OBJECT_ARRAY  EMPTY_STRING_ARRAY   org.apache.commons.beanutils.PropertyUtils getProperty()  setProperty()  getPropertyDescriptors()  isReadable()  copyProperties()  getPropertyDescriptor()  getSimpleProperty()  isWriteable()  setSimpleProperty()  getPropertyType()   org.apache.commons.lang3.StringEscapeUtils unescapeHtml4()  escapeHtml4()  escapeXml()  unescapeXml()  escapeJava()  escapeEcmaScript()  unescapeJava()  escapeJson()  escapeXml10()   org.apache.commons.beanutils.BeanUtils copyProperties()  getProperty()  setProperty()  describe()  populate()  copyProperty()  cloneBean()   长按订阅更多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