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内部554258_车联网技术应用和当前汽车与交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和当前汽车与交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解决汽车社会问题,支撑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车联网市场容量巨大,但目前的国内车联网,尤其是前装市场才刚起步,企业刚开始建设车联网相关的服务,国内的车联网用户不多,但随着市场的推广和用户认知度的提高,在未来几年,车联网会发生爆炸式增长,且用户量会保持激增状态。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和当前汽车与交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汽车产业、软件产业、零部件供应商、平台运营商,智能终端供应商速锐得等都属于车联网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及服务提供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支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北斗应用等具有重大意义。 毫无疑问,智能网联汽车将会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基调。从行业角度来看,汽车行业正在全面的转向电动化、智能化,而智能网联汽车这是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和加速器。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人工智能、5G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车联网也会跟随着一起前进。车联网技术是一个新的生产力,是汽车诞生至今面临的最伟大的一场革命,也是行业大势所趋,我们需要立足于中国交通现状以及技术前景,需要有新的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总而言之,在重构新关系时,协同与融合是关键。 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车联网相关的政策,鼓励发展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智能车载系统等领域,推动交通体系向智能化转型,以此提升国内物流运输效率和民众出行效率问题,减少碳排放。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不断建设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服务综合监测平台,加快智慧停车管理、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载运工具、环境网联化和协同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使得汽车产业链产生变革,新势力厂商注入发展新活力,智能网联车在传统汽车基础上通过ICT技术改造实现“自动化”、“网联化”技术升级。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与融合和5G商用进程深入,我国车联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通过车联网,利用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之间采集到的信息,来建议车主及时响应,同时对车辆进行一系列辅助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当前,司机们对交通未知预期和低效的减速导致燃油费浪费占比22%,合理驾驶可使汽车油耗降低15%。从车厂角度来看,自适应巡航、定速巡航等功能应用,就可以大幅降低油耗,特别是大排量车型。没有自适应巡航的汽车,也能通过感知获得周边车辆当下的行驶速度,以调整自己的行驶快慢,选择合适的车道。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汽车已经变成了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而道路中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带给了交通一些不便。比如说,在早上上班以及晚上下班时车辆过多所导致的交通堵塞,再比如说交通事故的出现频率不断提升。这就需要物联网通信技术迅速的对于出现的信息进行搜集、归纳、处理,使驾驶员及时的对于可能出现的交通情况进行应对,但这对于车联网通信技术有着较高的标准,而目前所应用的车联网通信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车联网的市场容量巨大,但目前的国内车联网,尤其是前装市场,因起步比较晚,才开始建设车联网的相关服务,国内车联网的用户不多,但随着市场的推广和用户认知的提高,在2025年前,车联网会爆炸式增长,用户量也会保持激增状态。

摩登3官网注册_车联网对于智能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对于生活有了新的需要,我国交通行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的交通技术,其不但能够有效的缓解目前交通紧张的现状,还能够为其他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比如说车辆管理技术、GPS技术等,都是车联网技术的体现。在这一情况下,车联网通信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不但可以对于信息进行搜集、处理,还可以及时的对于信息进行传递,使人们认识到道路的情况以及车辆的状况等,对于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国车联网行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技术升级速度快,以及通信产业发达。这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发展优势的作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迅猛增长。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经过初步估算,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汽车已经变成了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而道路中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带给了交通一些不便。比如说,在早上上班以及晚上下班时车辆过多所导致的交通堵塞,再比如说交通事故的出现频率不断提升。这就需要物联网通信技术迅速的对于出现的信息进行搜集、归纳、处理,使驾驶员及时的对于可能出现的交通情况进行应对,但这对于车联网通信技术有着较高的标准,而目前所应用的车联网通信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从参与主体看,车联网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影响主要为参与主体数量增加和影响扩大,一方面是更多的消费类电子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加入到汽车产业链中,汽车零部件和主机厂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是汽车电子和软件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性增加,为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带来影响。 车联网将是5G网络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且5G网络的技术优势将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规模化商用的重要支撑。5G通信技术在车联网场景的应用将使车联网拥有更加灵活的体系结构和新型的系统元素(如5G车载OBU、5G基站、5G移动终端、5G云服务器等),推动着车联网的发展改变人类的交通和通信方式,促使车辆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5G与汽车的灵活结合,将对汽车产品本身以及汽车行业的内涵服务,如娱乐、加油、停车等的重新定义。 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车联网通信技术中对于传感器技术、隐私保护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而这些技术都需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进行保障,这对于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标准。没有充足的人才作为支持是阻碍车联网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车联网通信技术人员的工资比较低,没有得到企业人员的重视,并且部分企业为了减少对于成本的消耗,选择一些并不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对于车联网通信技术进行应用,这就导致车联网通信技术无法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并且,由于工作人员并不专业,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于使用车联网通信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不利于车联网通信技术的稳定发展。 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中国汽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车联网的市场容量巨大,但目前的国内车联网,尤其是前装市场,因起步比较晚,才开始建设车联网的相关服务,国内车联网的用户不多,但随着市场的推广和用户认知的提高,在2025年前,车联网会爆炸式增长,用户量也会保持激增状态。

摩登3测试路线_智能网联汽车是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领域之一

汽车与信息设备的互联,通过5g将更加方便用户查找信息5g将利用ai技术和nb-iot技术,促进汽车无线连接。除了人们熟知的高清视频,如智能车载、语音交互及人车交互等等功能可以通过5g网络高清的在手机、平板、电视、汽车仪表盘等终端中实现,实现随时随地随心车联4、人车联网加速完成5g网络将将完成人与车、车与车、路网、车与智能网联设备的实时互联交互,加速汽车智慧化,进一步开拓广阔应用空间。由此可见,5g的加入将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5g出现前,很多人对5g的传统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 5G的到来对汽车影响还是很大的,5G的到来可以让 目前的汽车变得更加的科技化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在汽车领域,5G技术的典型 应用是“车联网”,大量的互联网数据引入车子的中控操作屏幕内,可以为驾驶员 提供红绿灯信息、动态停车场/位信息、以车作为身份来进行消费的支付,车辆与车 辆之间的通信功能等,对于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来说,车子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驾驶工具,还承担着娱乐的 功能。过去,车载娱乐的范围很狭隘,一般就是用来听听音乐和看看视频,而5G时 代,汽车的车载娱乐系统就会变得更加的智能,车主可以将手机与汽车相连,运用 语音指令去使用导航、天气预报等功能。就像我们使用手机一样的方便,快捷。 智能网联汽车是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领域之一。5G网络凭借其低时延、高可靠等特征,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采集、传播、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虽然5G已经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路,但征途上仍面临诸多挑战。“最棘手的难题仍然是网络供给能力。”魏晨光坦言,无论是网络可靠性还是覆盖连续性,目前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高等级自动驾驶的业务需求,但蜂窝网络、直连通信、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使用,或许能够为上述场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的挑战很多,自动驾驶产业才刚刚起步,技术产品还不成熟,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化。但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已经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也得业内人士的共识。后续推动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产品落地和商业模式探索几个方面。 都说5G汽车是一场革命,会彻底改变出行生活。“第三空间”、“智能驾驶”等概念不断涌现,给5G汽车带上了更加朦胧的面纱。5G汽车之所以能够带来第三空间的想象和革命性,原因就在于,它是从定义层就面临革新的工程挑战,相比叠加功能性升级,汽车生产商要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首要的就是视角的转化:从以往的单纯生产汽车,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身份转化。这种产业视角下方法论的升级浪潮,标志着以往高复杂度和集成度的汽车,如今要在更复杂的5G背景下,以出行终端的身份投身到智慧出行。以5G基础科技作为核心,一切的技术点和产品力,都将被重新赋能和定义。 技术突破主要是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升级,主要任务落在车企、研究机构、互联网企业上;标准制定是依据国家指导性文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产品落地目前主要以车载智能终端和低级别辅助为主,车企在向高级别自动驾驶升级;商业模式探索目前刚刚起步,例如共享出行、网约车都是探索的类型,未来基于数据进行商业模式探索将会更加丰富,也是未来车联网方面重要的价值增长点。

摩登3登录_梦之墨“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系列课程成功落地华中科技大学

近年来,教育部稳步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早在2020年底,梦之墨就围绕新工科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课程改革专业化服务,为国内高校提供创新型工程教育解决方案,开发出一系列“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课程。 今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结合梦之墨“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系列课程中的动作捕捉手套课程方案开设了“魔术之手”工程实训项目课程。该课程为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课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通过项目式教学,在基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课程内容是从竞赛中提取并创新,以学科交叉运用为根本,自然融入思政元素,还原专业课程中的各项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电路设计、柔性电子制作、电子焊接、Arduino编程、系统装配调试等内容。同时还融合了柔性电子、增材制造新技术和液态金属新材料等知识,以开放式综合实践方式,将专业技能应用于训练,构建出思政素养和专业素养双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融创思维和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激发创造力。 这些课程特点完全符合现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成功吸引到华中科大老师的关注,并引入课堂。实训中心的程佩老师表示“这种以工艺为主线的实践课程,借助梦之墨PCB快速制板系统,可以把我们华中科大实训中的其他工艺,如激光加工等工艺流程串连在一起,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体验到电子产品制作的全工艺流程,与企业接轨,为后续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学生们在上完这次新颖的课程后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了由设计到成品的过程,在其中也了解到许多从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他们既构想设计也动手操作,每个环节相扣,更需要他们的细心、严谨与精细的操作。最后亲手造出成品,能够看到小车灵活的运动,让他们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华中科大同学们的车车诞生记吧! //插入学生视频 程佩老师介绍,后续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华中科大实训中心还将开设劳动课程。通过这次与梦之墨的合作与深入交流,程老师认为梦之墨“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系列课程方案和相关硬件设备也满足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完全可以结合到劳动课程中,构建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双提升的劳动课程项目。 未来,梦之墨将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结合思政元素,引入更多元的新技术及方法,建立“机、电、软”一体化的全流程开放式实践场景,为各类院校相关专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助力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

摩登3注册网址_Nexperia超低电容ESD保护二极管保护汽车数据接口

奈梅亨,2022年8月2日:基础半导体器件领域的高产能生产专家Nexperia今天宣布扩展其超低钳位和超低电容ESD保护二极管系列产品组合。该产品组合旨在保护USB 3.2、HDMI 2.0、LVDS、汽车A/V监视器、显示器和摄像头等高速数据线。此外,该产品组合还旨在解决未来高速视频链路以及开放技术联盟MGbit以太网应用。 新晋产品包括2引脚单线器件PESD5V0C1BLS-Q和PESD5V0C1ULS-Q,采用超紧凑型DFN1006BD-2封装,同时优化了布线灵活性。此外,还有两款采用DFN1006-3封装的3引脚差分线路器件PESD5V0C2UM和PESD5V0C2UM-Q。为改善电气性能和信号完整性,所有版本均采用无引脚封装。 静电放电(ESD)电压钳位二极管可保护汽车子系统中的数据接口免受损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们不会影响数据信号完整性,也不会对其所保护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性能造成负面影响。Nexperia在设计ESD保护解决方案方面拥有长期累积的专业知识,可实现超低器件电容(低至0.3 pF),使这些二极管能够提供出色的信号完整性性能。为尽可能提高设计灵活性,这些二极管提供双线DFN1006-3和单线DFN1006BD-2两种封装。后一种封装具有可焊性侧面,可实现自动光学检测(AOI)。 这些AEC-Q101车规级器件具有深度回弹特性和0.27 Ω低电阻特性,可提高高速数据接口中的系统级稳健性和钳位性能。

摩登3注册网址_行业案例 | 英威腾在某运输码头上的应用

一、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港口建设的步伐不断加速,船舶停靠码头的数量和密度大幅增加,大多数船舶特别是油船和集装箱船靠港时都使用燃油发电来满足船舶的用电需求,为此需要消耗大量燃油,造成大量废气和颗粒物排放,从而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由此,岸电电源应运而生。 图1 靠岸船舶 二、英威腾方案 (一) 输出闭环控制 该系统具有AVR(电压自动调节)功能,针对冲击性负载应用场合,增加了前馈补偿,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在母线电压频繁波动或者负载经常突变的场合,仍能保证稳定的输出。通过软件算法实现逆功率抑制,无需配置制动电阻或能量回馈装置,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 (二) 精确并网控制 控制系统使用自主研发的“锁频锁相”控制技术,能自动识别船舶当前输入电压制式,频相同步精度高,已经在大容量电机变频软起的场合得到广泛的运用,完全能够实现岸基电源和船舶自身辅助电源之间无冲击切换,避免对系统其它电气设备造成影响。 三、客户价值 (一) 输入输出无谐波 (1) 输入谐波小,额定负载时,网侧电流谐波<2%。 (2) 输出电压波形纯净,接近正弦波,谐波含量<2%。 (二) 高效率及高功率因数 (1) 系统满载时,功率因素≥0.97。(2) 系统满载时,系统效率≥96%。 (三) 频率适应性好 具有50Hz转变成60Hz电源功能,可向不同制式的船舶提供岸电,性价比更高。 (四) 节能降耗环境友好 与发电机比较,节能 20%以上,更省去了发电机带来的噪声大、运行成本高、损耗大、有污染、维修困难、需专人管理等诸多不便。 (五) 高可靠性 在功能上,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可以实时监控电源的运行情况等优点。在可靠性上和体积上,岸电电源比普通变频电源标准更高,模块组采用 IGBT 逆变技术,可靠性高,体积小,大幅度节省制造材料,重量轻,移动方便。结构更紧凑、简洁、美观。 四、总结 英威腾GD5000系列高压岸电电源采用直接高高输出方案,系统效率高,输入谐波小,功率因数高;输出电压波形质量好,抗负载扰动能力强;先进的逆功率抑制技术无需增加硬件投资即可实现逆功率抑制;是港口,码头的岸电系统的优质选择。

摩登三1960_新思科技推动产业革新为智能网联车系好“安全带”

中国正在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稳妥发展智能网联车产业。软件供应链、车机端本地服务以及云服务、移动应用等,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缺陷或者漏洞,都可能会影响用户的安全。整个产业链需要从底层安全架构、从平台自身安全开始规划车联网安全。更重要的是,有标准可依才能确保整个产业正在朝着一个正确、高质的发展方向迈进。 新思科技(Synopsys)应邀参加第十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 2022),并在8月1日举办的车联网安全创新发展论坛发表主题演讲,聚焦车联网软件安全,探讨如何推动智能网联车产业革新。 ISC 2022于7月30日至8月2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大数据运维(网络安全)委员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同主办,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格高、辐射广、影响力深远的安全峰会。ISC 2022主题为“护航数字文明,开创数字安全新时代”。 新思科技高级安全架构师许焱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安全合规测试之道》为主题,分享了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以及安全合规测试方案与实践等洞察,期望与业界共同推动产业革新,筑牢车联网安全屏障。 许焱指出:“软件能力、用户体验等将成为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软件能力越强、越安全,智能车企的收入占比预计越高。因此,在智能网联汽车中构建软件可靠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在编码、测试和开源使用环节出现缺陷和漏洞是当下汽车软件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车联网产业需要加强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的每个阶段和整个软件供应链中的软件安全状况。”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一个产业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智能网联车是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中国已将其列为“十四五”规划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项目,并在3月份正式出台了《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正在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试点。在全球范围内,很多重要的国际行业法规也已陆续颁发,例如ISO/SAE 21434《道路车辆-网路安全工程》(Road vehicles – Cybersecurity engineering)。ISO/SAE 21434为车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定义了一个网络安全流程要求以及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 新思科技认为要满足ISO/SAE 21434标准要求,智能车企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 (TARA, Threat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通过影响和攻击可行性等级的组合,来评估风险以及威胁; 静态代码分析。帮助开发和安全团队在SDLC早期解决安全和质量缺陷,跟踪和管理整个应用组合的风险,并确保符合安全和编码标准; 开源软件管理。《2022年开源安全和风险分析》报告(OSSRA)显示在航空航天、汽车、运输和物流行业被扫描的代码库中使用开源的比例高达97%。智能车企需要管理在应用和容器中使用开源和第三方代码所带来的安全、质量和许可证合规性风险; 内部安全测试。企业需要为开发人员、测试团队、安全团队使用自动化的工具,比如漏洞扫描工具、模糊测试工具等,并充分使用这些工具; 渗透测试。在研发比较后期执行,进行试探性风险分析和业务逻辑测试,以识别业务重大漏洞,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此外,新思科技一直强调安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对于网络安全领域来说,挑战来源于不断演进变化的威胁。企业的安全团队需要一个持续改进的工作驱动模式。一直以来,新思科技支持企业管理应用安全,进而构建可信的软件。软件安全构建成熟度模型(BSIMM, the Building Security In Maturity Model)是业界最佳安全实践模型之一,由新思科技(Synopsys)和BSIMM社区自2008年起合作开发。智能车企可以基于真实数据,衡量及创建产品相关的安全活动。除了BSIMM评估,新思科技还提供覆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安全测试解决方案,包括Coverity静态应用安全测试以及Black Duck软件组成分析。 新思科技中国区软件应用安全技术总监杨国梁总结道:“中国正在推动各类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变革的关键着力点。‘智能’和‘安全’需要始终并行。依赖安全可信的软件,车联网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传统产业需要进一步革新,着力构建可信的安全生态,护航车联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然,车联网安全的建设除了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外,更离不开软件安全公司的助力。新思科技将持续助力汽车制造商、车联网产业链相关企业,更有效地应对汽车安全及合规新挑战,解决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软件安全难题,为智能网联车牢牢系好‘安全带’。”

摩登3注册网址_“胖五”发动机研制秘程:曾连续4次爆炸

日前,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而护送它进入太空的,正是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 由于体型大、推力大,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被称为“大火箭”、“胖五”。据悉,这是我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弥补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众所周知,运载火箭强大的动力来源就是发动机,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是火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部件之一。而“胖五”采用的是液氢液氧、液氧煤油作为燃料,这是当今世界航天发射的主流技术,也是一个国家成为“航天强国”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提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崛起”。但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些科研人员研究的背后,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在近期的央视新闻中,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发公司型号系列总工艺师张和平介绍说,长征五号用了八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这其中包含30多种新材料,而典型的就是燃烧部分用的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被称为“先进发动机基石”,由于火箭发动机点火后,最高温度可达3000℃,在这样的高温高压富氧环境下,普通材料瞬间就会被烧成一堆废渣。但在实施综合降温措施后,却发现只有高温合金依然能够保持稳定。于是,2000年国家正式立项,液氧煤油发动机进入工程研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研发高温合金。 了解中国航天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在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发展可谓是一片空白。别说造火箭了,就是在基础性的产业方面,都是受到了国外的限制。 比如在2022年5月的时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Bill Nelson)就曾公开声称,中美火箭运载器的外形设计有着“惊人相似”,而两国火箭的外表之所以相似,是因为中国“剽窃”了美国技术,“是的,他们(中国)很擅长剽窃。” 而针对“胖五”发动机的研制,此前更有国外专家表示,即使中国人能把液氧煤油发动机设计出来,也无法制造出来。 时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所液氧煤油发动机主任设计师的葛李虎,被称为“拼命三郎”,跟火箭发动机打了一辈子交道,带领团队攻关,不断调整高温合金配方的化学成分,两年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而且没有从国外进口一克原料,性能水平也超越了国外同等类型合金。 但是,发动机研制出来后,在试车台上一点火就爆炸了,初期甚至接连发生了四次爆炸,而一次试车成本上千万元。 尤其是在2001年,液氧煤油发动机进行了四次整机试车,均未成功,其中还连续两次发生了爆炸,这在中国航天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研制团队重整旗鼓,从爆炸碎片中分析故障原因,仅一个阀门问题的试验就连续做了100多次。白天做试验,晚上就分析数据、装配产品。最长的一次,300人在厂里住了整整3个月。 2002年,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5秒钟。 2006年,液氧煤油发动机长程试车600秒。 2016年,液氧煤油发动机在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获得成功,之后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嫦娥五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中都有着完美的表现。 据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副院长马双民介绍,我们通过发动机的研制,完全掌握了高压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全套技术,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火箭发动机,支撑了我国运载火箭(动力)的更新换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从国外进口一克原料的基础上,我国研制的高温合金性能水平仍超越了国外同等类型合金,现在这种合金已经分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氢液氧发动机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还牵引了高强度不锈钢等50多项新材料的创新,填补了我国这些材料研究的空白。 从技术角度上看,“胖五”为两级半火箭,动力系统由助推器动力系统、芯一级动力系统、芯二级动力系统、辅助动力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芯级和助推器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贮箱增压系统、推进剂输送系统、发动机预冷系统、加泄排气系统和箭地连接等系统。 ● 芯一级动力系统:2台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单台真空推力70吨。 ● 芯二级动力系统:2台YF-75D液氢/液氧发动机,单台真空推力9吨。 ● 助推器动力系统:4个助推器分别配置2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单台地面推力120吨。 ● 辅助动力系统:主要用于芯二级滑行段和星箭分离前的姿态控制、滑行段推进剂管理、星箭分离前末速修正,系统由发动机机组、氦气瓶和囊式贮箱等组成。 相对于我国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二级与助推级动力系统主要采用常温有毒的四氧化二氮/肼类燃料推进剂发动机,长征三号系列火箭三级动力系统采用低温的小推力、低室压液氢/液氧推进剂发动机,“胖五”的“心脏”系统可谓发生了“质”的变化,即采用的是绿色环保、高性能的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推进剂,使用的是新型YF-77、YF-100和YF-75D发动机。 ● YF-77发动机:2001年正式立项后,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展开。但在2007年左右遭遇了国内外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先后四次试车结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整个研制进展。经多次改进效果仍不理想后,研制人员改用“一大四小”的改进方案,即使用隔板喷嘴,改进推力室结构,提高面板连接强度,终于在2009年12月,发动机转入试样研制阶段。历经十年艰苦攻关,至2012年8月17日,YF-77发动机关键技术全部突破,实现了我国氢氧发动机推力由8吨到70吨(真空)的跨越。 ● YF-100发动机:2000年正式立项后,刚开始进行的几次整机试车都失败了。但研制人员相继攻克了补燃循环自身启动等技术难关,先后实现了全系统额定工况不下台连续三次1200s和单次600s长程、变工况、摇摆试车成功等重大突破,发动机技术状态趋于稳定,并于2012年5月28日通过验收。YF-100填补了我国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完全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 ● YF-75D发动机:这是我国首个采用闭式膨胀循环的高性能氢氧发动机,我国第三代上面级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具备高空多次启动能力。此前,其第一代及第二代分别为YF-73、YF-75。其中,YF-75用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三级,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除了用于“胖五”之外,YF-75D也可用于长征七号(3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版本)第三级动力系统。 总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突破了以12项重大关键技术为代表的247项关键技术,新技术比例达到100%,核心技术全部实现国产化,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最新成就。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发的50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已经突破了主要关键技术,将在今年完成发动机整机热试车,支撑未来载人登月、深空探测!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数据中心下一代电源解决方案可提高效率,第6部分

数字电源 数字电源架构对数据中心至关重要。借助数字化、可配置和完全可编程的电源控制器,数据中心电源解决方案具有灵活性、效率和集成性,可满足动态系统需求。对不断变化的负载条件的快速适应性反应将大大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由于功能强大的高速处理器需要以不同的时间间隔提供峰值功率,因此只有数字电源能够快速响应动态的高电流需求。 数字电源设备支持多种电源拓扑结构,因此能够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相位、频率和占空比控制算法来提供精确的波形控制。 数字电源系统可以控制机架中每台服务器的配电,并能够监控和报告该机架中每个服务器刀片的操作。通过在服务器电源架构中实施数字电源,可以提高整体服务器电源的准时性和效率。 我们已经看到 CUI 最近与 VPS 保持一致,以提供包括软件在内的完整数据中心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现在让我们看看其他一些软件解决方案,它们结合了数据中心电源解决方案的最佳硬件和软件。 首先,我们有伊顿最近推出的 Intelligent Power Manager™ 软件版本 1.52,它可以与VMware vRealize® Operations™平台集成。这种集成允许查看和管理电源和设备,例如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 和配电单元 (PDU),并分析电源容量规划和工作负载布置。 该系统支持预测分析功能和智能警报,以在其电力系统上实施预防性维护或维修服务。 数据中心运营商现在可以更好地控制支持其 IT 基础设施的 PDU。他们可以使用智能电源管理器软件打开或关闭 PDU 插座并重新启动插座,以提高可靠性。该平台为在发生电源或环境事件时管理操作和警报提供了更高的粒度,并将提供对警报原因的更多见解,以便操作员能够立即采取精确的行动。 氮化镓 结合数字电源支持几乎任何电源拓扑的能力,同时提供高分辨率时序控制能力,可以实现氮化镓 (GaN) 等新型电源元件,从而实现更高的开关频率、更低的开关损耗和更高的功率密度和零反向恢复。 在 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s 的DC-DC 转换器手册中,作者 David Reusch 和 John Glaser 评论说:“我们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继续改进电源转换系统,以跟上计算能力的快速提高和对高效数据的需求中心?” 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的 Alex Lidow 告诉我们,“随着谷歌等主要服务器制造商重新审视板载电源架构,提高效率、减少电路板空间和降低成本的主要候选者是直接从 48 V 变为负载电压( 1.8 或 1V)。这可以通过硅 MOSFET 实现,但复杂性更高,成本更高。借助 GaN,由于具有卓越的开关速度和更小的占位面积,您可以使用更简单的拓扑结构,以更小的占位面积和显着降低成本实现相同或更高的效率。” 有关 EPC 的 David Reusch 在 APEC 拍摄的关于这两个 48V 负载演示板的精彩视频,请参阅下面的视频。该视频对这两个演示进行了很好的概述。 来自 TI的方案,单级、隔离、600 kHz、48 V 至 1.0 V、40 A、效率 90 – 92% 、带电流倍增器整流器的硬开关半桥。初级侧功率级是 LMG5200:80 V/18 mΩ 功率级,基于 GaN 的半桥集成驱动器;次级端同步整流器是 EPC2023:30 V/1.3 mΩ eGaN® FET;使用 TPS53632G:具有 I2C 控制的降压无驱动控制器 德州仪器 (TI) 在 APEC 2016 上展示了TPS53632G,这是一款针对 48V 至 1V PoL 应用中的 GaN 进行了优化的模拟控制器!与 TI 的 80V LMG5200 GaN FET 功率级配合使用时,TPS53632G 控制器可切换至高达 1MHz,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磁性元件尺寸并减少整体电路板空间。LMG5200 专为该控制器设计,可通过 48V 至…

摩登3新闻554258:_外媒:俄罗斯的键盘不够用了

自今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以苹果、戴尔、三星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纷纷暂停了自己在俄罗斯当地的相关业务。 近日,据俄媒Kommersant报道,在被这些企业断供之后,俄罗斯当地遇到了“以键盘为代表的PC外设出现缺货”的困扰。 为什么是键盘缺货,而不是鼠标、耳麦等其它电子产品?原来,俄罗斯普遍使用的是一种俄文布局键盘。由于其它市场没有这种键盘,因此才罕见的出现了键盘短缺问题。 ▲相关报道截图 事实上,根据俄罗斯“平行进口”计划,标准英文键盘在制裁压力下仍然可以通过进口的方式“曲线”获得。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涂刻俄文字符。 (注:“平行进口”指的是未经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的进口商,将由权利人自己或经其同意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投放市场的产品,向知识产权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所在国或地区的进口。简单理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货”。) 上述报道指出,在俄罗斯当地“重新补刻”这种做法的确也在进行,但目前已经发现了至少三个问题: 一是,重新涂刻的成本高达32美元; 二是,桌面键盘相对好处理,但大量笔记本产品形态各异,再加工的工作量很大; 三是,涂刻需要拆开包装,甚至扣掉键帽,这意味着消费者买不到原封新品,更不可能享受保修服务。 据一名当地经销商透露,雕刻俄文的平均成本为1500-2000卢布(约合人民币166.5-222元),但在某些设备上必须完全更换键盘,这可能导致终止保修。 另有数据显示,仅在个人零售市场,去年上半年俄罗斯就卖出了140万台笔记本和200万套键盘;预计到今年年底,发往俄罗斯的不带俄文的笔记本电脑和键盘总数,其占比可能达到10%。 据了解,缺乏俄文布局的键盘,除了影响当地人们的学习与工作之外,也影响了许多政府合同的执行。眼下,当地供应商们正在寻找购买俄文布局键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