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目录:摩登3平台直属

摩登3测速代理_谷歌ARM靠边站!Linux内核贡献,华为反超Intel全球第一

内核(Kernel)是Linux生态的基石,其开源且免费。2020年12月13日,Linux内核更新至5.10版本。这是长期支持版本,向下兼容老内核,并且带来了大量修复完善。 日前,Linux 5.10内核贡献榜单揭晓,从官方发布的代码贡献排名来看,华为和Intel成为了此次榜单中最耀眼的两大明星厂商。 Linux内核贡献排行榜 在5.9版本之前,Intel贡献补丁数量始终都是第一;现如今到了5.10版本,Intel却被华为反超了! 按照补丁数量来看,华为以1434条贡献、占比8.9%位列榜首;Intel以1297条贡献排名第二;接下来依次是红帽贡献了915条、谷歌贡献了848条、AMD贡献了698条、ARM贡献了307条等。 然而,并不是说其他厂商贡献不大,无论是AMD、IBM、三星、恩智浦、英伟达,亦或是ARM等,都曾为该版本的诞生做出了伟大贡献,甚至还有一些未公布身份的厂商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 按照代码行数来看,Intel以接近9.7万行、占比12.6%高居第一;其次是华为的4.1万行,以及谷歌的3.9万行等。 华为做出了哪些贡献? 从官方发布的代码中可以看出,华为在质量改进、错误修复、全代码重构等方面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具体来说,在Linux内核5.10版本,华为的贡献主要在于ARM 64架构、ACPI、内存管理、文件系统、Media、内核文档,以及海思芯片支持等方面。 ◆ 在ARM 64架构方面,增强了ARM 64 64K页下的RAID5支持,性能提升6倍,减少了stripe_head 75%的内存使用量,同时还支持per-NUMA的CMA;

摩登三1960_电源布局中,竟然有这些不为人知的通用性规则

在成功的电源设计中,电源布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如何做到这一点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事实是,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都是殊途同归;如果设计不是真的一团糟,多数电源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通用性规则,例如: 不要在快速切换信号中运行敏感信号。换言之,不要在开关节点下运行反馈跟踪。 确保功率载荷跟踪和接地层大小足以支持当前的电流。 尽量保持至少一个连续的接地层。 使用足够的通孔(通常以每个通孔1A开始),将接地层相连。 除了这些基本的布局规则,笔者通常首先会识别开关回路,然后确定哪些回路具有高频开关电流。图1所示为针对降压电源(原理图和布局)的简化功率级的一个示例。 图1 降压电源原理图和布局 降压电源中存在两种状态(假定连续传导模式):控制开关(Q1)接通时和控制开关断开时。当控制开关接通时,电流从输入流至电感器。当控制开关断开时,电流继续在电感器流动并流经二极管(D1)。电流连续输出。 但是存在输入脉冲电流,这是在布局中需要关注的部分。在图1中,此回路被标记为“高频回路”,并以蓝色显示。布局的首要目标是将Q1、D1和输入电容与最短、最低电感回路连接。该回路越小,开关产生的噪声便越低。如果忽略这一点,电源将不能有效工作。 识别开关回路的规程适用于所有的电源拓扑结构。规程的各个步骤分别是: 在接通状态确定电流通路。 在断开状态确定电流通路。 找到连续电流的位置。 找到断续电流的位置。 尽量减少断续电流环路。 下面列出了给定功率级配置的关键回路: 降压——输入电容回路。 升压——输出电容回路。 反相降压 -升压——输入和输出电容回路。 反激——输入和输出电容回路。 Fly-Buck——输入电容回路。 SEPIC——输出电容回路。 Zeta——输入电容回路。 正激、半桥、全桥——输入电容循环。 电源布局正如一种艺术形式一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而且很多时候也会起效。需要确保的一点是,在确定功率级的零件位置时,首先确定高频开关回路;这样便可为自己节约时间、免除烦恼。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平台首页_C语言之父和Linux之父谁更伟大?

前言 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神人很多,在这闪耀的明星中,最为闪耀的莫过于「Linus  Torvalds和Dennis Ritchie」。 那么这两位谁的贡献更大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如同关公战秦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还是先对两位大神做个介绍吧。 一、Dennis Ritchie C语言之父,UNIX之父。 1) Dennis Ritchie(1941年- 2011年10月12日) Dennis Ritchie Dennis Ritchie曾担任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下属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系统软件研究部的主任一职。1978年与布莱恩·科尔尼干(Brian W. Kernighan)一起出版了名著《C程序设计语言(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此书已翻译成多种语言,被誉为c语言的圣经。 2011年10月12日,共事20年的同事Rob Pike从加州到新泽西去拜访他,才发现他已经去世了。由于是独居,无法知道准确的死亡时间。享年70岁。 丹尼斯·里奇生平 丹尼斯·里奇因为一直都是单身(大神的思想境界真的) 2) C语言 丹尼斯·里奇创建了C编程语言和Unix 操作系统。无论是这其中哪一个项目,都可以让他在计算机界傲视群雄。而丹尼里奇开发了两大项目,可以说是计算机史上独一无二的。 事实上,C语言在各种软件程序,嵌入式系统开发,操作系统中,使用是最广泛的。同时,C语言也影响了大多数现代主流的编程语言。 1960s年代后期,贝尔实验室对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进入繁盛时期。MIT、General Electric、Bell实验室合作的Mutlics项目以失败而告终(1969年左右)。 就是在这个时期,Ken Tompson开始写Mutlics的替代品,他希望按照自己的设计构造一个令人舒服的计算系统(也就是Unix)。 后来在写出第一个版本的Unix时,觉得Unix上需要一个新的系统编程语言,他创造了一个B语言。B语言是没有类型的C,准确说B语言是Tompson把BCPL挤进8K内存,被其个人大脑过滤后的产生的语言。 由于B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其只是被用来写一些命令工具使用。恰好在这个时期,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改良,从而诞生了C语言。 1973年,C语言基本上已经完备,从语言和编译器层面已经足够让Tompson和Ritchie使用C语言重写Unix内核。后来,Unix在一些研究机构、大学、政府机关开始慢慢流行起来,进而带动了C语言的发展。 1978年,K&R编写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出版,进一步推动了C语言的普及。 3)  unix Unix的诞生与C语言被广泛的传播、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图时间线只显示前几个与C语言在相同时间段内诞生的Unix版本。 后来学术和政府组织中都在使用Unix,也正是由于Unix的风靡与兴盛,带动了C语言被广泛的传播、使用。 在1980年代,C语言的使用广泛传播,并且几乎所有机器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都可以使用编译器。尤其是,它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编程工具,无论是用于这些机器的商业软件制造商,还是对编程感兴趣的最终用户,都非常受欢迎。Unix分支,实在太震撼了。 来看看其中最著名的几个分支:BSD、minix、Linux、Mac OS X… 足可见unix对现在操作系统的影响,其地位就像《易经》,为群经之首。 易经 4)  第一个C语言编译器是怎样编写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大家都用C语言或基于C语言的语言来写编译器,那么世界上第一个C语言编译器又是怎么编写的呢?这不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 回顾一下C语言历史:Tomphson在BCPL的基础上开发了B语言,Ritchie又在B语言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了现在的C语言。在C语言被用作系统编程语言之前,Tomphson也用过B语言编写过操作系统。可见在C语言实现以前,B语言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因此第一个C语言编译器的原型完全可能是用B语言或者混合B语言与PDP汇编语言编写的。 我们现在都知道,B语言的执行效率比较低,但是如果全部用汇编语言来编写,不仅开发周期长、维护难度大,更可怕的是失去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必需的移植性。 所以早期的C语言编译器就采取了一个取巧的办法:先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C语言的一个子集的编译器,再通过这个子集去递推,进而完成完整的C语言编译器。 所以创建第一个C编译器的难度不亚于创造C语言的难度。 如果还不理解,举个例子,我们要建一个大厦,图纸什么的都已经设计好了,要开工建设。 那么用于建造大楼的各种设备和工具:塔吊、脚手架、钳子、螺丝刀、水平仪、卷尺等等,这些所有用到的所有工具,都是无数的公司的公司经过多年不断研发积累才达到今天的标准。 而编译c语言的编译器,就相当于建设大楼所需要的各种工具,丹尼斯不光亲自设计了C语言,还亲自从头到尾设计这一整套的工具。 这个工作是创造性的,可参考内容并不是很多,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 Linus  Torvalds(1969年12月28日- ) Linux之父、Git之父。 1)  Linus  Torvalds(1969年12月28日- ) Linus  Torvalds 芬兰赫尔辛基人,著名的电脑程序员,Linux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 ,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系,1997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硅谷任职于全美达公司(Transmeta Corporation),现受聘于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OSDL: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 Inc),全力开发Linux内核。与**妻子托芙(Tove,芬兰前女子空手道冠军)**育有三个女孩。 Linus 划重点:「妻子托芙(Tove,芬兰前女子空手道冠军)」。 跟随着我爷爷的学院教学生涯,我也成了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助教,被分配在这年秋季学期里开始用瑞典语教授《计算机科学入门》课程。就这样,我遇上了塔芙。 她对我一生的影响甚至比 《操作系统:设计与执行》 一书对我的影响还要大。不过,我不会用这种影响的细节来让你烦恼的。当时,塔芙是我的班上十五个学生中的一个。她已经有了一个学龄前教育学的学位(不像在美国,芬兰要求学龄前儿童的教师要有大学学历),她还想学习计算机,却不能取得像班上其他同学那样的进步。当然,最后她还是?上去了。我们交往的过程是如此简单。那是在 1993 年秋天,互联网还没有流行开来。 因此,有一天,我在这个班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给我发一个电子邮件(这要放在今天简直要笑死人),我对学生说:“今天的家庭作业:发给我一个电子邮件。”其他人的邮件不是一些供记录的短语,就是一些没什么意思的笔记。只有塔芙,她邀请我和她出去约会。我娶了第一个通过电子方式走近我的女人。塔芙是一个曾六次获得过芬兰空手道冠军的幼儿园教师。 她的家庭很独特,尽管我认为还不如我们家那么离奇。 她有许多朋友。从我们在一起的第一刻起,她就像是最适合我的女人。 经过了几个月的约会,我和我的猫兰迪就搬到她的公寓房间去了。在搬进去后的最初两周,我甚至都没有动过一下我的计算机。不算上我服兵役的时间,这两周是我自从我十岁那一年坐在外祖父膝盖上摆弄计算机以来 ,离开计算机最长的一段时间了。 不必详细描述,但这确实是除去服兵役之外我离开计算机最长的时间的记录了。 —出自linus自传《just for fun》。 just for fun 祖师爷和祖师奶奶的相遇居然这么浪漫,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应该就是那两个星期造出来的吧。 2) Git Git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高速地处理从很小到非常大的项目版本管理,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 是用于 Linux内核开发的版本控制工具。 与常用的版本控制工具 CVS, Subversion 等不同,它采用了分布式版本库的方式,不必服务器端软件支持,使源代码的发布和交流极其方便。Git 的速度很快,这对于诸如 Linux kernel 这样的大项目来说自然很重要。Git 最为出色的是它的合并跟踪(merge tracing)能力。 Git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它和其他版本控制系统的主要差别在于Git只关心文件数据的整体是否发生变化,而大多数版本其他系统只关心文件内容的具体差异,这类系统(CVS,Subversion,Perforce,Bazaar 等等)每次记录有哪些文件作了更新,以及都更新了哪些行的什么内容。 Git另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在于绝大多数操作都可以在本地执行,而每个本地都可以从服务器获取一份完整的仓库代码,而且在没网的时候仍然可以修改和使用大部分命令,在方便的时候再跟服务器进行同步,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多人联合编程。 Git 2002年,Linux系统已经发展了十年了,代码库之大让Linus很难继续通过手工方式管理了,社区的弟兄们也对这种方式表达了强烈不满,于是Linus选择了一个商业的版本控制系统BitKeeper,BitKeeper的东家BitMover公司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授权Linux社区免费使用这个版本控制系统。 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在2005年就被打破了,原因是Linux社区牛人聚集,不免沾染了一些梁山好汉的江湖习气。 「开发Samba的Andrew试图破解BitKeeper的协议(这么干的其实也不只他一个),被BitMover公司发现了」(监控工作做得不错!),于是BitMover公司怒了,要「收回Linux社区的免费使用权」。 Linus本可以向BitMover公司道个歉,保证以后严格管教弟兄们,嗯,但是Linus不是一般人,「道歉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于是Linus花了「两周时间」自己用C写了一个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这就是Git!一个月之内,Linux系统的源码已经由Git管理了! 「牛」是怎么定义的呢?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Git Git迅速成为最流行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尤其是2008年,GitHub网站上线了,它为开源项目免费提供Git存储,无数开源项目开始迁移至GitHub,包括jQuery,PHP,Ruby等等。…

摩登3注册网址_英飞凌持续引领 MEMS 麦克风市场,新技术进一步改善声学性能和功耗

【2021年1月8日,德国慕尼黑讯】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Omdia报告指出,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登上 MEMS 麦克风市场的领导地位。根据报告中MEMS 芯片销售量显示,英飞凌的市场份额已然跃升至 43.5%,使其成为市场龙头,领先第二名将近4%,甚至远超第三名37%以上。如此积极的发展速度,归功于英飞凌在 MEMS 麦克风设计和大批量生产方面的长期经验,为市场带来无与伦比的消费者体验。 现在,英飞凌推出新一代模拟MEMS 麦克风──XENSIV™ MEMS 麦克风 IM73A135可提供更好的效果。麦克风设计人员必须经常在高信噪比 (SNR)、小封装、高声学过载点、低功耗,以及 MEMS与ECM麦克风之间做出取舍。因此,需要最高性能麦克风的应用在以前可能仍会采用ECM,而非MEMS。但现在有了 IM73A135,设计人员从此不再需要妥协。 IM73A135 麦克风具备了 73 dB 的 SNR 和较高的声学过载点 (135 dB SPL),使其拥有高动态范围,且体积小巧 (仅 4 x 3 x 1.2 mm3),亦具有紧密的频率曲线匹配功能,可实现最有效的音频信号处理,并达到业界最低的 170 μA 功耗。IM73A135 可使设计人员达到 ECM 独有的高水准音频性能,同时兼具 MEMS 技术的固有优势。 英飞凌新款 MEMS 麦克风具有出色的特性,可增强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预计到 2025 年,该市场将增长至约 2.5 亿个设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6%*2。此外,IM73A135 具有的低自噪声特性,特别适用于会议系统、摄影机或录音机所需的高品质音频撷取,这也是另一个预期将大幅增长的市场。 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全新数字低功耗技术 英飞凌不仅在持续扩展其品牌 MEMS 麦克风的产品组合,同时也通过推出最新的低功耗数字ASIC 技术来扩大其领先地位。这项展现最低功耗的技术将广泛用于“Infineon-inside”麦克风合作伙伴网络所制造并拥有自有品牌的各种新一代数字麦克风中。该技术具有领先业界的低功耗模式,耗电量仅 110µA,非常适合智能手表、健身手环等在内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由于对产品美观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预计到 2025 年,该市场将增长到约 6.5 亿个设备,在 2020 年至 2025 年预测期间内,年复合增长率将接近 20%*3。 XENSIV MEMS 麦克风 IM73A135 将于 2021 年 3 月在分销市场上市。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全新 MEMS 麦克风技术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由“Infineon-inside”合作伙伴推出。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科锐推出新型SiC功率模块产品系列,为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和太阳能市场提供业界领先的效率

2021年1月12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达勒姆讯 –– 全球碳化硅技术领先企业科锐Cree, Inc. 宣布,推出Wolfspeed WolfPACK™ 功率模块,扩展其解决方案范围,并为包括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工业电源应用在内的各种工业电源的性能开启新时代。通过采用1200V Wolfspeed® MOSFET 技术,该新型模块在简单易用的封装内实现效率最佳化,从而帮助设计人员开发出尺寸更小、扩展性更好的电源系统,并显著提升其效率和性能。 与 Si 相比,采用 SiC基功率解决方案可以为一系列工业应用带来更快速、更小型、更轻量和更强大的电气系统。该新型 SiC 模块实现功率密度最大化,并在标准尺寸内简化设计,显著加快新一代技术的生产和推出,赋能包括非车载充电和太阳能解决方案在内的众多快速增长的工业市场。 Wolfspeed 功率产品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Jay Cameron表示:“Wolfspeed WolfPACK™ 功率模块的推出,扩展了我们的功率产品组合,覆盖了高电压功率应用的更广范围。这将帮助一系列高增长产业的变革,伴随着全球从 Si 向 SiC 转型的持续加速。功率密度的最大化和设计复杂度的最简化对于在中功率领域工作的工程师至关重要。该新型模块简化了布局,帮助加快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和太阳能基础设施的生产。” Wolfspeed WolfPACK 功率模块提供目前市面上类似封装中最高的额定电流,提供出类拔萃的功率,同时紧凑型的体积帮助减小系统尺寸、降低系统复杂度、减少系统成本。该模块系列提供半桥与六管集成的配置以及多种导通电阻的选项。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世界首款商业化氢燃料电池为执行人道主义任务的无人机提供强大动力

斗山创新(DMI)正在使用由其创新的能量密集型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无人机,向偏远地区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这些无人机飞行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已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之间运送口罩和应急物资,并向位于济州岛的韩国最高峰汉拿山山顶(1947米)运送医疗AED。这项技术为拓展移动机器人的活动范围及载荷能力铺平了道路。 图 1:DMI 无人机向维尔京群岛运送紧急医疗物资。氢燃料电池组可为无人机实现超过 2 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比大多数电池供电无人机长 4 倍。 此外,DMI远程无人机现在也用于商业应用,其中较长的飞行时间实现了对大型太阳能发电厂的监控,例如韩国位于海南郡Solasido的最大太阳能发电厂。如果使用电池供电无人机来执行这一任务,则需 要进行六次以上的电池更换。 图 2:DMI 无人机以极高的效率和速度实现对太阳能面板的检查。使用配备通用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只进行了两次自动网格飞行,就获得了一座约 20 兆瓦的发电厂图像。如果使用电池供电无人机来执行这一任务,则需要进行六次以上的电池更换。 高密度电源设计,优化电池组性能 为移动设备开发氢燃料电池,需要全面的技术创新,从材料科学到整体系统级设计优化。移动性的关键是小型化、提高效率和减轻系统重量。此外,还应结合高能量输出和耐用性,以实现长期、稳定的飞行。因此,必须减轻堆栈的重量,配置具有高功率密度的动力系统,并简化包括外围组件在内的整个电池组的设计,全面进行系统优化。 这些设计目标的核心是系统供电网络(PDN)的架构及其实施。DP30电池组有两大动力系统,为无人机的转子和两个堆栈的控制器供电。DP30电池组的输出电压范围宽,而且可在40V至74V之间变化,因此动力系统旨在确保向无人机转子电机提供严格稳压的48V,12A输出,向堆栈控制器电路板及风扇提供 12V, 8A 输出。 图 3:能量密度比较: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 为了实现高效率和高能量密度的供电网络(PDN),DMI 选择了 Vicor PRM™ 升降压稳压器和ZVS 降压稳压器。PRM 支持高达 74V 的氢燃料电池组开路电压 (OCV),能够针对 48V 电压执行稳定稳压,如图 5 所示。 图 4:氢燃料电池组的结构 在无人机的转子侧 PDN 中,并行配置了两个 PRM 升降压稳压器(PRM48AF480T400A00),以提供转子所需的 12A 电流。堆栈中用于数字控制器电路板的 PDN 先使用较低功耗的 PRM (PRM48AH480T200A00),然后接 48V 至 12V ZVS 降压稳压器 (PI3546-00-LGIZ)。 图 5:为实现高效率和高能量密度,采用了 Vicor PRM™ 升降压稳压器和 ZVS 降压稳压器。PRM 支持高达 74V 的氢燃料电池堆栈开路电压 (OCV),能够针对 48V 电压执行稳定稳压。 除了目前正在生产的2.6kWDP30电池组,DMI计划按电源容量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线。该公司不仅将开发各种容量的产品,从1.5kW氢燃料电池组(计划于明年发布)到10kW氢燃料电池组应有尽有,而且还将推出适合每一款电池组的相应无人机。 Vicor模块化电源方案能够实现可扩展性,支持这些不同的产品线。此外,这也有助于DMI 集中精力解决由电源容量扩展引起的各种其它工程问题,如堆栈结构变化、动力系统及外设组件以及散热方法等。有了Vicor解决方案,DMI能够更好地实现其重要目标:增加耐用性和稳定性;以高能量密度实现小型化的轻量级燃料电池。

摩登3测速登陆_在欧洲释放云计算潜能

1欧盟公开征集云计算意见 2011年5月16日到2011年8月31日,欧盟委员会在网络上进行了公开意见征集,主要结论如下: 欧盟针对云计算的法律框架公众了解得并不多。参与意见征集的人纷纷要求欧盟对权利、责任、数据保护和可靠性(特别是跨国的情况下)进行解释,并应针对模板合同条款和条件以及服务等级协议的合理预期等出台相关指导方针。公共行业应设置安全、互通性和数据便携性方面的相关标准,以此推动云的快速部署。单一数字市场这一解决方案对于云计算来说只能发挥一部分作用,因为云计算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性基础设施。因此,非常有必要签署主要领域的国际协议,如认证、数据保护和安全领域。最后是当前的云计算技术水平可通过研发进一步提高,并融入其他的计算模式。 对甄选出的一批高级别行业代表进行咨询。这些代表在2011年12月向欧盟副主席Kroes呈递了关于法律、市场和技术方面的建议,内容包括数据隐私、信任和安全、互通性和便携性以及如何推动普及气云计算普及的主要障碍包括安全、可靠性、在重要业务中的可用性、数据隐私和完整性、被锁性、法律可靠性、网速以及缺乏相关商业盈利知识。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说,这些问题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要保证让数据位于管辖权范围内,并更新商业模式。 这些代表所提的意见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是应当协调全球或至少是欧盟范围内的法律框架,现有规定要和云兼容。第二是呼吁欧盟委员会通过行业支持在中小企业和公共行业推广云的普及,应打造可供利益相关者商讨的平台,共同解决透明性和安全等问题。此外,这批代表还呼吁建立自发的认证体系,以此增强信任和安全。第三是应开发一个战略性的研究议程,并开展试点工程。代表们呼吁汇总现有云标准化和互通性项目的综合目录,出台实现数据便携性的路线图将有助于行业加速向云转移。 进一步讨论也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展开: 1.1中小企业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多样化以及存在的问题众多,中小企业的主要要求就是希望从中立的渠道拿到客观且便于理解的云资料,以此计算成本效益,做出正确的选择。中小企业表示,特别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更好地接受云计算。 1.2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认为,云计算更多的是信息社会提供的一项服务,而非电信服务。云服务既可以通过网络提供,也可以和一个接入设备相连,还可以作为网络服务供应商的用户来享受服务。无论这三种情况中的哪种,云计算都属于信息社会服务,不属于电信的范畴。 然而,他们的顾虑在于现有的电子通讯框架使得他们要承担数据保护和隐私方面的相关责任,而这些责任却不由IT供应商承担。电信运营商需对数据收集进行管理,而对其他服务供应商来说,却没有类似的条款。运营商还需遵守数据保护方面的严格规定,而对其他供应商却没有类似要求。 他们认为,电子商务指令中的免责条款无需任何修改。但是,关于非法内容“通知和行动”条款的责任还应进一步说明。 他们认为,企业责任条款是合同协商的主题,但模板合同和条款以及最佳实践指导方针都有利于提高对云的认识。 1.3大型用户机构 2012年1月,欧洲CIO组织向欧盟委员会副主席Kroes单独提交了一份建议①,以此回应2011年11月21日大型用户机构进行的商讨。 总体而言,这一群体认为云能给欧洲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特别是大型IT用户。基于使用的定价机制,开支的节约以及无需资金投资等都是优势所在,但公司通常行动更快。 他们认为,数据安全是云计算普及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云中存储数据通常缺乏信任。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挑战,所以他们提出了应采取的行动,包括: (1)数据安全管理更加透明; (2)服务标准化; (3)尽量缩短数据保存时间; (4)让数据共享成为法律概念; (5)管辖权和数据保护; (6)互通性和标准; 1.4消费者代表 2012年2月22日,消费者组织BEUC受邀参加商讨。BEUC认为云计算能为用户带来很多益处,如更大的储存功能(特别是照片分享网站),方便性和随时随地存取(特别是网页邮件),节约开支和税收(特别是在公司、电子医疗和政府中的利用)以及提供了无限创新的可能。 消费者代表的主要顾虑是个人数据保护、消费者保护以及互通性问题,特别是与此相关的数据便携性。他们认为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将极大地促进云计算的推广。 2云环境下的个人复制制度 基于云的内容发布模式可以是从不同的设备和地点进行内容的存取和交换,而这正是很多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云计算服务来说,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一,是否需要适当征收个人复制税;其二,可否在云中上传或存储;其三,可否通过云存取该内容或可否对内容进行个人复制。 许多成员国都弓I入了个人复制免责制度②,个人复制税只向某些专门用于个人复制的媒体(如可刻写的CD或DVD)和设备(如MP3播放器)征收。在模拟时代引入该规定时,个人复制税收系统被视为合情合理,因为并非所有的复制都会被批准,而且版权所有者应得到未授权复制所造成损害的补偿。个人复制税首先用于模拟设备和媒体,只对单一功能的设备收费。 2.1个人复制制度 2001/29/EC号关于信息社会中协调版权等相关权利的指令③(“信息社会指令”)中允许成员国可对某些独家版权的个人复制行为免责。在这种情况下,版权所有者必须得到“合理的补偿”气信息社会指令中并未给出详细的计算合理补偿的办法。由于欧洲在个人复制税上没有统一规定,因此,各国在这方面差异很大气缺少协调机制(对欧洲单一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法律的不确定性以及新老税收系统缺少整合等都对欧洲的ICT和娱乐硬件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由于缺少云计算的管辖权和相关法律,版权持有者受到了经济损失。各国不同的个人复制税收体系也成为跨国电子商务的一大问题,也是建立数字单一市场的一大障碍。 2.2个人复制税调解 2011年5月24日,欧盟委员会采纳了一项名为《知识产权单一市场》的建议气其中任命了一位专门负责个人复制税的调解人气2012年4月,AntonioVitormo召集了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开始了调解程序,旨在列出一份可行协议的关键要素,其中谈到了征税的设备问题、定税方法以及跨国交易。同时,还分析了在新的数字模式下个人复制的范围和管辖权,以及如何保护内容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 基于这次调解程序的结果,调解员将向欧盟起草相关建议,以备欧盟就下一步行动作出决定。 2.3云计算服务对个人复制税收系统的挑战 在个人复制税收体系中,应及时把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考虑进去,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些数字技术如连续播送等,会减少复制量。云计算服务中,终端用户在个人设备上进行的复制活动变少,于是游戏规则变了,个人复制征税系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气 越来越多基于云的服务让测算对内容的授权使用变成可能,这主要是得益于一个精确的许可赔偿制度(而非免责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云服务建立后便和版权持有者签订许可协议。另外,音乐(或音频内容)的连续播送,并不要求消费者拥有存储能力。也就是说,消费者无需将音乐或音频文件下载到设备上。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内存大小来确定税率似乎与音乐或音频的消费方式不符。 欧盟最高法院表示,合理补偿的计算方式必须基于对作品版权造成的损害程度气自然人利用设备进行个人复制时,有必要确定该人的确使用了设备进行复制,并对作品版权造成了损害。而假设设备提供给了自然人,那复制设备本身就足以适用个人复制征税办法了气 当前,根据个人复制征税体系,征税时必须是在云服务中消费者使用的存储媒体和硬件。随着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消费者以合法的方式存取数字内容应该更多地关注版权而非个人复制税。消费者使用更多的数字内容,通过个人复制税来补偿的情况就越少。这在Kretschmer报告中也有所提及,报告中说:“如有合同保护,个人复制是允许的,无需允许例外情况。许可费就是合理的补偿,而这应该留给市场来决定气”此外,Hargreaves题为《数字机遇》的报告中表示,有很多“基于云的服务”只作为备份,或者用于传输内容到别的设备上,而这已属于个人复制税的管辖范围。报告认为,复制这一标准的消费者行为已成为零售商的定价因素,因此对作者不会产生实际的损害。 版权持有者和云服务供应商之间,以及云服务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和高效交易是对版权持有者平等和有效的补偿。同时,还需适当考虑当前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所产生的新机遇。这些模式既催生了存取内容的新方法,又让版权持有者能更好地管理自己内容的使用及掌控接受补偿的方式。

摩登3官网注册_空巢老人家庭安全卫士

引 言 由中国首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 (2014)》可知,从 2013年到 2050年间,空巢老年人口比例预计将突破 70%,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堪忧。在平均约 19年的余寿中,健康余寿只有 9年左右,其余 10年基本处于带病或者失能状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针对孤寡老人监测系统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基于WSN的空巢老人家庭卫士,以家的安全和老人身体状况为监测目标,采集家中的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参数,形成适用于家庭长期自动监测的产品原型,实现能够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环境参量的测量分布式自动监测和远程自动上报系统,实现家庭环境与老人身体状况的同步监测并及时做出相应提醒。该系统的研制对其他环境参量的监测与对老年人易发疾病影响的研究同样具有积极作用。该系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 研究 WSN技术, 设计家庭环境及老人身体状况WSN 数据采集节点; (2) 研究 WSN节点组网技术,设计空巢老人家庭卫士监测系统的协调器节点; (3) 研究低功耗能源管理技术,形成可长期自动监测的WSN 系统; (4) 研究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形成可利用远程通信手段的自动上报系统; (5) 研究监测中心数据接收及分析存储等,形成远程监测数据中心。 1 项目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研究内容 文中需要研究的内容分为如下几项: (1) ZigBee技术工作机理研究; (2) 基于WSN的空巢老人家庭卫士监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 传感器节点功能设计; (4) 协调器节点功能设计; (5)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形成可利用远程通信手段的自动上报系统; (6) 研究监测中心数据接收及分析存储等,形成远程监测数据中心及集中控制中心。 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所示: (1) ZigBee网络结构、数据的接收与发送; (2) 节点任务调度设计; (3) 传感器、协调器(网关)、监控中心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4) 基于嵌入式平台的系统网关研究与设计; (5) 监控中心数据处理及短信报警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2 项目实施方案 2.1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由传感器节点、协调器节点(网关)和监控中心组成。传感器节点不仅可以采集家里的温度、湿度及可燃气体信息, 还可以采集老人的身体特征参数(如脉搏、体温等),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协调器,协调器节点接收传感器节点传来的数据后,将数据经由网关传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协调器(网关)送来的传感器节点数据后进行分析处理,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送告警短信通知老人的监护人员,以降低家庭和老人的安全风险。监控数据能够在监控中心实时查询并显示相应的告警信息。监控系统的总体框图如图 1所示。 (1)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参数和身体特征参数,并自动将数据上报给协调器节点。环境参数传感器节点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身体特征传感器节点采集身体的脉搏、体温数据。 (2)通信网关不仅可以管理 ZigBee 协调器节点,由协调器节点管理 WSN 网络,接收各节点发送的数据,还可将数据经由 GPRS 传送给远程的监控中心。 (3)监控中心接收通信网关发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解析与分析,最终得到家里的温度、湿度、烟雾及可燃气体的参数与老人的身体特征参数,监控平台显示监控数据,当有告警时则发送报警短信到监护人手机,提前排除安全隐患。 2.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2.2.1 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分为两大类,即环境参数传感器节点和身体特征传感器节点。数据通过 ZigBee 网络传到协调器节点。环境参数传感器节点框图如图 2 所示,身体特征传感器节点框图如图 3 所示。 2.2.2 协调器节点 协调器节点(网关)负责建立和管理 ZigBee网络,接收各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将数据通过网关送至监控中心, 网关与监控中心通过GPRS及Internet连接。 2.2.3 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包括传感器节点软件、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与监控中心设计。传感器节点、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使用 IAR 开发环境用C 语言设计,移植 TI 公司的Z-Stack 协议栈 ;监控中心在Windows 环境下,用 VC++6.0 进行开发。 (1)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 传感器节点采集现场数据与老人身体体征数据后,经简单处理后发送到父节点,数据汇聚到协调器节点。 (2)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协调器节点管理 ZigBee 网络,负责分析处理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给监控中心。 (3)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基于 VC++6.0 设计监控中心可视化界面,通过网络在线动态接收协调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有告警时及时提醒并发送报警短信到监护人手机 ;提前消除居住环境的安全隐患,保证老人的人身安全。 3 网关及 WiFi 模块设计 3.1 通信结构图 本项目终端设备与上位机的通信借助 WiFi 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如图…

摩登3注册网站_视频中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综述

引 言 在视频中人或运动物体行为理解的整个流程中,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非常关键。通常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大体可分解为四个不同的功能单元,即目标检测,搜索系统感兴趣的目标区域 ;目标跟踪,捕获感兴趣区域的运动轨迹 ;目标分类, 将被跟踪目标分为人,汽车或其他移动物体 ;目标行为识别, 对跟踪目标进行行为识别。目标检测作为视频监控的前提, 属于低层次的视觉问题,目前己有多种较为成熟的算法。而目标跟踪作为视频监控最基本的功能属于中等层次的视觉问题, 是当前制约视频监控系统性能的主要瓶颈之一。 1 主流的目标检测方法介绍 1.1 背景分割法 背景分割法适用于运动场景固定且比较简单的场合,通过建立背景模型,用图像序列的特征参数与背景模型比较, 分割出背景和前景,从而得到运动对象。背景差分图像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现有图像对比已知背景图像,且背景图像中不含任何感兴趣的对象,是背景模型 [1]。该对比过程被称为前景检测。该过程将观测图像分为两个互补的像素集合,可覆盖全部图像,包括感兴趣的运动对象及前景与前景的补集,即背景。 背景减除法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成熟和高性能的规则来定义前景区域和对象,因此其使用范围受限。有许多背景减除算法是针对特定需求提出来的,因此对模型和分割策略也提出了特殊要求。如文献 [2],它必须适用于平缓或快速的光照变化,场景运动变化,复杂的背景或背景变化。由于部分场合要求由硬件承担背景减除功能,因此算法负载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户外视频监控系统而言,算法对噪声的鲁棒性以及算法对光照变化的适应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1.2 相邻帧间差分法 该方法选择相邻的两帧进行比对,选择参数可以是直方图,也可以是亮度或其他图像的特征参数,两个相邻的图像帧 进行减法运算,结果的矩阵值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通过 差的绝对值与阈值大小来判断是否有运动。在这个原理的框 架下有更多的改进算法被提出,比如基于亮度假设检验和高 阶统计量的相邻帧差法等 [3]。 帧间差分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存在多个运动 物体,或者当摄像机移动的情况。但是该方法对噪音干扰的 鲁棒性较差。 1.3 光流法 光流法(Optical Flow or Optic Flow)通过检测图像像素 点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推断物体的移动速度及方向。 对于每个像素点,每一个时刻均有一个二维或多维的向量集 合,如(x,y,t),表示指定坐标在 t 点的瞬时速度。设 I(x,y, t)为 t 时刻(x,y)点的强度,在很短的时间Δt 内,x,y 分别 增加Δx,Δy,则光流变化的情况如公式(1)所示: 1.4 统计法 统计法通过建立统计模型来区分前景和后景。在魏波 [4] 的文章中,场景的统计,前景和后景的分布情况统计被作为基 础,建立了间断点的分布模型,此模型被用来实现运动目标 的检测。王长安,朱善安 [5] 在其论文中提出了改进的 GVF- Snake 模型与统计模型融合的算法思想,实验表明,融合后的 方法结合了 GVF-Snake 与统计模型的各自优点,对静态背景 的目标检测有很好的效果。各种文献资料都表明,统计法适 合在复杂场景中检测运动对象,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低,易 于硬件实现,但由于检测效果受先验知识的影响,统计法的 准确度并不高。 1.5 小波法 数学界有一种公认的提法,即小波分析是近代数学的一项重要成就,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数学分支,是多学科结合的产物,包括泛函数值计算、Fourier变换等,是一种多尺度,多分辨的分析技术,在信息融合、语音处理、信号处理、大气模型、地震预测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在目标检测方面亦有广阔的应用。在李红艳[6] 的文献中, Haar 小波变换的低Signal-to-Noise微小目标检测方法被提出,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李红艳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目标的Signal-to-Noise。小波分析的优势在于检测复杂场景下的微弱目标,但大规模成熟应用的情况还比较少。 2 主流的目标检测方法性能比较 几种典型目标检测方法的性能比较情况见表 1 所列 [7-10]。 3 主流的目标跟踪方法介绍 目标跟踪是机器视觉的关键功能步骤,在机器视觉的所有应用领域,如视频监控,视频压缩,人机交互,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目标跟踪除要在图像序列中检测出目标外,还需要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运动轨迹、加速度等运动参数,从而为下一步运动目标的行为识别与理解提供技术参数。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目标跟踪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各自有其优缺点。 3.1 基于特征匹配的跟踪方法 运动目标总会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如几何形状, 外形轮廓,子空间特征等属性,这些属性具有可靠性,独立性, 稀疏性和可区分性等特点,可被用作目标跟踪的依据。特征点提取是该算法的关键,目前常用的特征点提取算法有SIFT算法,Kanade Lucas Tomasi(KLT)算法,Harris 算法及 SURF 算法等。 3.2 基于贝叶斯的跟踪方法 在文献 [11] 中,二阶 AR 模型被用来跟踪目标运动,一 阶 AR 模型被用来跟踪目标尺度变化,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显 示,一阶、二阶融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跟踪效果。在贝叶 斯跟踪方法中,Kalman 滤波(KF)是最早被成熟应用的方法, KF 具有准确预测平稳运动目标下一个时间点位置的特性,因 此在弹道目标跟踪中有成熟的产品应用。但 KF 的缺陷是只能 处理线性高斯模型,虽然 KF 有各种改进模型,但都不能处理 非高斯非线性模型。 3.3 基于动态轮廓的跟踪方法  动态轮廓跟踪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先勾勒出运动目标的轮 廓,由后续帧不断更新轮廓进而达到跟踪的目的。文献…

摩登3登录网站_基于嵌入式的PM2.5检测器的设计与应用

引 言 随着现代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为因素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 PM2.5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各种环境检测器如雨后春笋,其中PM2.5 检测器深受市场欢迎。因此本课题基于STM32 平台设计开发了一款 PM2.5 检测器,以实现检测、显示与报警等功能。 本课题采用常见的STM32芯片(ARMCortexTLS-P906 型),该芯片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和输出等功能。STM32芯片由控制单元、从属单元和总线矩阵三部分组成,通过总线矩阵将控制单元和从属单元连接在一起。其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端口寄存器在同一个线性地址空间里。本课题采用SDS011PM2.5传感器模块,并将传感器模块与STM32芯片连接在一起,通过USB转 TTL接口与电脑连接, 从而实现对空气中PM2.5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嵌入式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如图 1所示。 1 数据采集介绍 数据采集(DAQ)指模拟或数字传感器抑或其他设备的被测单元自动采集非电量或电量信号,并送到上位机进行分析、处理,从数据源收集、识别和选取数据的功能。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或其他专用测试平台测量软硬件为方便各类用户操作而设计的测量系统。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流信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颗粒物、压强等,这些既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一般通过采样方式采集,即间隔一定时间(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可能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瞬时值。准确来说,数据采集以准确的数据测量为基础。数据量测方法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检测元件多样。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均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含义广泛,包括对面状连续物的物理量采集。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测图、设计中,对图形或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也可称为数据采集,此时采集的量包括灰度等物理量和数据等几何量。数据采集整体结构与流量图如图 2 所示。 数据采集系统基于PC 机实现,通过将模块化硬件、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相结合来进行数据测量,如空气中的颗粒物、温度、气压、湿度等。尽管数据采集系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有不同的定义,但各系统采集、分析和显示信息的目的却都相同。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信号、传感器、激励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完美结合。数据采集流程图如图 3 所示。 2 数据采集器的选型与设计 2.1 数据采集器的选型与设计 本设计采用SDS011PM2.5 检测器,其具有如下特点: (1)数据准确 :激光检测,稳定,一致性好 ; (2)响应快速 :场景变换响应时间小于 10 s ; (3)便于集成:串口输出(或 IO 口输出可定制),自带风扇; (4)分辨率高:分辨颗粒最小直径达 0.3 μm ; SDS011 传感器模块实物图如图 4 所示,传感器配用的串口线与USB 实物如图 5 所示,传感器接入电源后的组装图如图 6 所示。 2.2 工作原理 本器件采用激光散射原理,当激光照射到检测位置的颗 粒物时会发生微小的光散射。在一些特定方向,光散射波形与 颗粒直径有关,将不同粒径的波形分类统计并通过换算公式 可以得到颗粒物的实时浓度,按照标定方法得到与官方单位统 一的质量浓度。 技术指标见表 1 所列,LCD 显示屏结构图如图 7 所示, 基于STM32 的数据采集结构图 8 所示。 2.3 选择的数据采集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可以显示出以十个字节为单位的信息 :报文头 + 指令号 + 数据(6 字节)+ 校验和+ 报文尾,具体见表 2 所列。 计算时要求数据为十进制,但输出的数据是 16 进制,因此要对输出数据进行进制转换。 PM2.5 数 据 内 容 :PM2.5( PM10 数 据 内 容 :PM10(μg/m3)=((PM10 高 字 节 PM2.5 的输出如图 9 所示。实物连接运行图如图10 所示。 图11 串口输出数据显示 3 基于嵌入式处理器数据采集器的设计结果与分析 接通电源并调试完成后,嵌入式处理器 LCM046 显示屏 4 结 语 本次设计实现了精确测量室内 PM2.5 的功能,同时加入 了报警功能,与一般的传感器相比更能让人们对环境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