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以来,威马的日子并不好过。10月27日晚间,北京北四环力学所内的一辆威马EX5电动汽车发生自燃并伴随产生了爆炸的声音,威力巨大,引发了小范围震动。随后该新闻登上头条,引发热议。 据悉,这已经是威马该车型的电动汽车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第四次发生自燃事故了。一个月内上演“四连烧”,不禁让许多网友对威马品控质量与安全保障产生了怀疑,而长期以来饱受关注的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问题也再次陷入了舆论风波之中。 自燃事故频发 威马紧急启动召回计划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威马EX5电动汽车一共发生了四起自燃事件。9月23日,温州某公路旁的一辆威马汽车突然冒烟,之后产生明火导致整车燃烧。随后在10月5日,福建的一辆威马汽车在路边起火自燃,整车烧毁。10月13日同样是在福建,一辆威马汽车在充电时自燃。10月27日,北京的一辆威马汽车在原地未充电时自燃并疑似爆炸。 10月28日,威马汽车通过微博发布“召回声明”并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威马在声明中称将召回此前生产的,装备了指定型号的动力电池的部分 2020 款威马电动汽车,共计 1282 辆,并表示已经通过包括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主动联系用户邀约召回。 同时,威马将事故归咎于动力电池的问题,表示引发自燃的主要原因是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异常析锂。紧接着有业内人士发现,威马召回声明中提及的电池是由中兴高能生产的。随后中兴高能发表声明,称只有福建省的两起自燃事故中涉事车辆使用的电池是由本公司生产的,而北京的自燃事件中的车辆电池并非本公司提供。也就是说威马的回应主要是针对之前福建发生的两起事故,对于近日发生的北京事故并未给予明确解释。 有威马内部人士透露称,导致自燃可能有三方面原因,电池问题、设计制造问题以及车主自主改装或车上易燃易爆物的问题。目前北京自燃事故的原因尚不明确,还处在调查当中。事故中的车辆电池型号以及电池供应商也未被公布。 上市前夕威马或迎信任危机 中兴高能损失严重 在“四连烧”事故发生前,威马汽车就已经进入了密集筹备上市的阶段。9月22日,威马刚宣布完成100亿元的D轮融资,这是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的单轮融资。按照公开信息显示,威马原本计划于2021年初在科创板上市。自燃事故接连发生,对威马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威马的上市进程难免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目前威马已经将责任归咎于了电池制造商,并率先发出了“召回声明”,表明了对事故负责到底的态度。但如此频繁的事故发生注定会对威马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会使潜在消费者产生强烈的“信任危机”。 再者,威马在此次事件中也并非完全无辜。没有在电池的选择上做足前期调研与论证,为降低电池成本而选择边缘电池供应商,对于电池的把控也不够严格,都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能否在长期之内挽回企业形象,消除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取决于威马之后的处理方式。 除威马之外,电池供应商中兴高能也将受到严重打击。据悉,由于供应问题电池导致事故,中兴高能或将面临巨额赔偿,以承担事故带来的损失。同时,一直以来威马汽车都是中兴高能的大客户,是中兴高能主要的订单来源。事故的发生极有可能造成两家企业的合作终止,中兴高能的“质量危机”还可能会造成其他大客户的流失,中兴高能的未来发展堪忧。 近日,网络有不少消息称中兴高能已经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准备停产解散,不过该消息的真实性仍有待核实。 自燃事故敲响警钟 电池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直以来,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都饱受关注与争议。而此次“四连烧”事件的发生更是将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消费者都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与担忧。 电池挤压、碰撞、充放电过快、过度充电等等,都可能引起电池单体热失控,继而导致与之相邻的单体热失控,最后热量蔓延引发自燃事故。因此,提高电池的质量是保证电动汽车安全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不止是中兴高能,不少国内一线电池供应商的电池,都曾出现过质量问题。近年来,新能源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电动汽车产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行业内的竞争也日益增大。为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电动汽车厂商们极力追求高电池密度和长时间续航等性能指标的提升,导致电池厂商在研发时采用了一些极端措施。 比如,有的电池厂商为了降低电池重量而减小薄膜的厚度,但这导致了电池内部的抗短路能力降低;为了简化电池结构取消了电池之间的缓冲棉泡,但这也使热量更容易蔓延,电池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这些举措虽然带来了一次次的技术革命,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电池安全问题。电池的研发需要更严格的行业标准与更多规范。 这一次“四连烧”事件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都敲响了警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不容易,失去信任却是在旦夕之间。只有当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引起足够重视,行业才能长久地发展。而如果一味追求性能上的提升,急功近利,或许只会适得其反。 , 这两个月以来,威马的日子并不好过。10月27日晚间,北京北四环力学所内的一辆威马EX5电动汽车发生自燃并伴随产生了爆炸的声音,威力巨大,引发了小范围震动。随后该新闻登上头条,引发热议。 据悉,这已经是威马该车型的电动汽车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第四次发生自燃事故了。一个月内上演“四连烧”,不禁让许多网友对威马品控质量与安全保障产生了怀疑,而长期以来饱受关注的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问题也再次陷入了舆论风波之中。 自燃事故频发 威马紧急启动召回计划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威马EX5电动汽车一共发生了四起自燃事件。9月23日,温州某公路旁的一辆威马汽车突然冒烟,之后产生明火导致整车燃烧。随后在10月5日,福建的一辆威马汽车在路边起火自燃,整车烧毁。10月13日同样是在福建,一辆威马汽车在充电时自燃。10月27日,北京的一辆威马汽车在原地未充电时自燃并疑似爆炸。 10月28日,威马汽车通过微博发布“召回声明”并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威马在声明中称将召回此前生产的,装备了指定型号的动力电池的部分 2020 款威马电动汽车,共计 1282 辆,并表示已经通过包括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主动联系用户邀约召回。 同时,威马将事故归咎于动力电池的问题,表示引发自燃的主要原因是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异常析锂。紧接着有业内人士发现,威马召回声明中提及的电池是由中兴高能生产的。随后中兴高能发表声明,称只有福建省的两起自燃事故中涉事车辆使用的电池是由本公司生产的,而北京的自燃事件中的车辆电池并非本公司提供。也就是说威马的回应主要是针对之前福建发生的两起事故,对于近日发生的北京事故并未给予明确解释。 有威马内部人士透露称,导致自燃可能有三方面原因,电池问题、设计制造问题以及车主自主改装或车上易燃易爆物的问题。目前北京自燃事故的原因尚不明确,还处在调查当中。事故中的车辆电池型号以及电池供应商也未被公布。 上市前夕威马或迎信任危机 中兴高能损失严重 在“四连烧”事故发生前,威马汽车就已经进入了密集筹备上市的阶段。9月22日,威马刚宣布完成100亿元的D轮融资,这是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的单轮融资。按照公开信息显示,威马原本计划于2021年初在科创板上市。自燃事故接连发生,对威马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威马的上市进程难免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目前威马已经将责任归咎于了电池制造商,并率先发出了“召回声明”,表明了对事故负责到底的态度。但如此频繁的事故发生注定会对威马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会使潜在消费者产生强烈的“信任危机”。 再者,威马在此次事件中也并非完全无辜。没有在电池的选择上做足前期调研与论证,为降低电池成本而选择边缘电池供应商,对于电池的把控也不够严格,都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能否在长期之内挽回企业形象,消除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取决于威马之后的处理方式。 除威马之外,电池供应商中兴高能也将受到严重打击。据悉,由于供应问题电池导致事故,中兴高能或将面临巨额赔偿,以承担事故带来的损失。同时,一直以来威马汽车都是中兴高能的大客户,是中兴高能主要的订单来源。事故的发生极有可能造成两家企业的合作终止,中兴高能的“质量危机”还可能会造成其他大客户的流失,中兴高能的未来发展堪忧。 近日,网络有不少消息称中兴高能已经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准备停产解散,不过该消息的真实性仍有待核实。 自燃事故敲响警钟 电池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直以来,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都饱受关注与争议。而此次“四连烧”事件的发生更是将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消费者都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与担忧。 电池挤压、碰撞、充放电过快、过度充电等等,都可能引起电池单体热失控,继而导致与之相邻的单体热失控,最后热量蔓延引发自燃事故。因此,提高电池的质量是保证电动汽车安全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不止是中兴高能,不少国内一线电池供应商的电池,都曾出现过质量问题。近年来,新能源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电动汽车产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行业内的竞争也日益增大。为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电动汽车厂商们极力追求高电池密度和长时间续航等性能指标的提升,导致电池厂商在研发时采用了一些极端措施。 比如,有的电池厂商为了降低电池重量而减小薄膜的厚度,但这导致了电池内部的抗短路能力降低;为了简化电池结构取消了电池之间的缓冲棉泡,但这也使热量更容易蔓延,电池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这些举措虽然带来了一次次的技术革命,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电池安全问题。电池的研发需要更严格的行业标准与更多规范。 这一次“四连烧”事件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都敲响了警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不容易,失去信任却是在旦夕之间。只有当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引起足够重视,行业才能长久地发展。而如果一味追求性能上的提升,急功近利,或许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