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目录:摩登3咨询

摩登3测速登陆_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度加快:芯片无需100%自研? 原创

车规级芯片,指技术标准达到车规级,可应用于汽车控制的芯片。车规级是适用于汽车电子元件的规格标准等级之一。MCU芯片等级标准分为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QJ、GJ五个等级。车规级芯片,顾名思义,是应用到汽车中的芯片,不同于消费品和工业品,该类芯片对可靠性的要求要高一些,例如工作温度范围、工作稳定性、不良率等。产品等级差异主要是通过复杂的芯片设计和生产流程控制来实现,从而在工作温度范围,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化。 2021年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瞄准智能网联自主创新,提出《关于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国内汽车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强数字生态环境下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建议》;着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关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助力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以及《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政策体系的建议》。 汽车芯片缺了两年,今年为啥还没解决?就在最近,汽车芯片短缺新闻再次刷屏,全球汽车工厂的芯片短缺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上用可达鸭玩偶急求汽车芯片:现在缺少的芯片大多是专有芯片,这些芯片价格相对便宜,受到的关注不高,但却出现了短缺。 Stellantis集团位于意大利的Melfi工厂从6月2日起停产,预计6月13日恢复生产,芯片短缺也是停产的主要原因。 根据研究机构AutoForecast Solutions统计,在5月的最后一周,北美地区的汽车工厂计划减产8.75万辆汽车,欧洲地区的汽车工厂则在一周内减产4200辆。 那么,历经近2年的汽车芯片短缺现象,至今为何仍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车企供应链齐上阵,为啥还没解决? 分析发现,芯片短缺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但大致总结可以分为三点: 1、智能汽车芯片用量越来越大,芯片厂过去近2年增加的产能却被抵消了。 2、疫情影响仍未结束,国内外生产生活仍未完全回归正轨,生产、物流时不时会出现困难。 3、国际形势变化导致芯片价格和供应都出现波动,并且每天的价格和供应趋势都在变化,且难以预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行业着手解决两年的芯片短缺现象,至今收效仍不明显,并且还将持续。 近期,车东西探究了几家主要汽车芯片供应商的供应情况,并从芯片代理商、Tier 1以及整车企业中获得了汽车芯片供应现状。根据这些一手资料,车东西总结出了芯片短缺近2年时间业内发生的变化,找到了2022年芯片仍然短缺背后的原因。 一、这次跟上次不同 部分芯片还要等半年 时间回到2年之前的2020年中,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高峰时期,汽车制造业、芯片制造业对未来消费前景普遍不看好,并且由于无法生产加上消费者不愿意消费,这些企业库存飙升。 瑞萨电子在2020年二季度的内部库存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库存天数接近120天,库存金额超过500亿日元(约合25.85亿元人民币)。 同样是汽车芯片主要供应商英飞凌也有类似的情况,其2020财年Q3(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其库存天数达到了126天,库存产品金额达到了22.15亿欧元(约合158.95亿元人民币),也有了明显的上升。 “如果汽车行业‘缺芯少魂’的问题不解决,我们走不快、也走不远。”9月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强调,目前国内汽车供应链仍面临痛点和难点。正如苗圩所言,在汽车加速智能化与网联化的过程中,汽车供应链也在重塑。而这两大趋势也带来了一个共同的结果,即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比例快速上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智能科技体验将会高度依赖芯片、算法、软件等底层产品的进步,一些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将在全产业链上下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需要车企改变过去的议价策略,给予这些零部件供应商相对应的价值地位。”在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廉玉波看来,车企需要转变过去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价值的认知。 据外媒9月6日报道,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下称“AFS”)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315.61万辆。AFS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399.51万辆。AFS全球汽车预测副总裁Sam Fiorani表示,芯片短缺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23年中期。 一财点评:虽然今年缺芯的情况比去年已有所缓解,但从目前来看,缺芯依然比预期严重。AFS曾预测,今年全球汽车因缺芯将减产上百万辆。而缺芯将持续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此外,芯片短缺带来了不稳定性也使车企开始重新思考供应链的模式,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将触角延伸到芯片领域,或投资各大芯片厂商,或与芯片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苹果汽车受欢迎度超特斯拉 咨询公司Strategic Vision近日发布了一项针对20万名新车主的年度研究的结果,该公司首次将苹果列入了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的45个以上汽车品牌之中。调查发现: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苹果品牌,如果苹果生产汽车,他们会考虑购买,仅次于丰田(38%)和本田(32%),福特(21%)和特斯拉(20%)则排在苹果之后。 一财点评:电动车赛道上挤满各路玩家。在过去的几年里,苹果公司一直向外界暗示要造车,造车项目代号为“泰坦计划”,并且已在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命名为Apple Car),但实际上Apple Car整个项目研发进程并不顺利,伴随的更多是人员动荡、高管离职以及项目解散的声音。此次,苹果公司多次传出将汽车生产交给代工方,但在寻找“代工方”的过程中一波三折,造车至今无实质性进展,苹果汽车何时量产仍是未知数。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各个国家都很重视这个行业发展。虽然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很好,但是产业链中汽车芯片却不给力,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放缓。 汽车芯片对于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高端汽车。自动驾驶,新功能的增加,都是需要汽车芯片来控制。一辆新能源汽车芯片从几十个上升到几百个。 第一,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汽车芯片有关系。 现在汽车随着技术发展,变得智能化,这一切都需要靠着汽车芯片来实现。 其中有计算,控制,感知,驱动,存储芯片等,这些芯片种类繁多,分工独立。毫不夸张地说,汽车芯片的发展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第二,汽车芯片的缺乏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了阻力。 现在很多行业都离不开芯片,而这个产品本身技术壁垒高,还要求技术过硬的技术团队,能够自主生产芯片的企业不多。 这些企业虽然已经加班加点,但是还是赶不上订单的速度。缺芯片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阻碍,很多企业由于缺芯片而不得已选择了停产。 第三,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度加快。 我国汽车行业也因此芯片缺乏而受到了冲击。各个知名车企也在想办法自救,芯片国产替代成了唯一的出路。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车企成立了芯片团队,加快速度对芯片研发,保障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于8月26-28日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大会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界代表展开研讨。 对话世界杰发科技全系列芯片亮相“中国芯”展区 本次大会“中国芯”展区由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打造,杰发科技四大产品线全系列芯片分别在计算类、控制类、功率类、传感器类展位亮相,向全球汽车厂家和产业链集中展示杰发科技汽车芯片的发展成果和前沿技术。 此次展会面向全球,也是杰发科技全系列芯片首次集体向全球行业伙伴面前,接受来自全球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检验,展示杰发科技的科研实力。成立十年来,杰发科技以SoC为突破,现已成功打造汽车芯片多元化整车解决方案,布局了SoC+MCU+AMP+TPMS四大产品线,实现了汽车芯片全车覆盖。 杰发科技参与的汽车芯片在线供需对接平台也首次亮相“中国芯”展区,该平台是中国汽车芯片产业战略联盟践行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成果之一。杰发科技的四大产品线全系列芯片都已纳入汽车芯片在线供需对接平台,该平台以高效链接供需双方为出发点,集产品发布、信息检索等多功能为一体,为促进芯片供给侧和汽车需求侧快速对接,以市场需求拉动汽车芯片技术和产品创新,及时响应汽车芯片市场变化”,引领汽车芯片产业安全稳定发展。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苹果终于迎来了竞争对手:华为系列正式开启预售 原创

9月8日凌晨01:00,苹果(AAPL,股价157.37美元,市值2.5万亿美元)公司举办名为“超前瞻”的秋季新品发布特别活动。本次发布会公布的新品有全新iPhone系列,重塑的AirPods Pro,以及三款新Apple Watch。 9月9日晚8点整,iPhone14系列正式开启预售,有部分网友反馈苹果官网崩了。 iPhone14系列除了iPhone14都火爆 每年iPhone新品开售都非常火热,今年的iPhone 14系列似乎更受消费者欢迎。 昨晚8点,iPhone 14系列手机预售刚开始,便有部分网友反馈Apple商店崩了。网友心态也一度奔溃,有网友表示,自己已经付完款了,但是官网还提示“我们正在等待您的付款”。 还有网友表示,扣款短信都收到了,订单还是显示没有支付,只有15分钟了…… 8点07分左右,iPhone 14 Pro Max所有版本在苹果天猫官方旗舰店第一波售罄,随后开始补货。晚8点10分左右,iPhone 14 Pro Max所有版本在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均已售罄;晚8点22分左右,iPhone 14 Pro所有版本在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均已售罄;晚8点25分左右,iPhone 14 Plus所有版本在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均已售罄,彼时,仅剩iPhone 14在售。 华为和苹果又一次“狭路相逢”。9月8日凌晨,距离华为发布Mate 50系列后不到两天,苹果便推出iPhone 14系列产品。记者注意到,苹果此次抛弃了低端Mini型号,将其换成更为高端的iPhone 14 Plus,此外还推出了与华为“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相仿的“卫星SOS紧急联络功能”。 当地时间6月23日,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苹果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占据62%的市场份额,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这不仅是苹果连续第二个季度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占据60%以上的份额,同时也是该公司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取得的最高市场份额。 国产品牌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同比下滑6个百分点。其他品牌基本保持不变,仅OPPO的份额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4%,排名全球第三,也是目前排名最高的国产品牌。 观察者网注意到,Counterpoint Research将售价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676元)及以上的机型定位为高端手机。该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8%,而整体智能手机销量下滑10%,这是高端手机市场连续第八个季度好于整体手机市场的表现。 尽管高端手机的销量出现下滑,但其重要性却在上升。 2022年一季度,全球高端手机销量在整体手机销量中的占比达三成,创下历史同期纪录;由于平均售价(ASP)上涨,高端手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0.5%。在该季度,高端手机市场的价值占据整体市场的三分之二,同样创下历史同期纪录,凸显出厂商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战略重要性”。 2017年一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全球400美元及以上手机市场的销量占比和价值占比 在具体品牌中,受iPhone13系列“降价策略”推动,苹果持续引领高端市场,全球份额由去年同期的57%上升至62%,连续第二个季度超过60%。自2021年10月发布以来,iPhone 13一直是全球每月最畅销的机型。 在全球高端市场排名第二的是韩国品牌三星。2022年一季度,三星手机的高端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8%降至16%。Counterpoint Research认为,这是由于三星Galaxy S22系列的发布时间比上一代S21系列要晚,“但S22系列的整体表现不错”。 中国品牌方面,华为手机的全球高端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9%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3%,排名由第三降至第五。目前在华为商城中,高端主力Mate系列仅剩一款折叠屏在售,不过P50系列大部分处于在售状态。 9月6日,华为Mate 50系列正式发布。这是时隔近两年华为Mate旗舰系列的最新迭代,也承载了国产品牌再次改变iPhone在中国市场一家独大的“全行业希望”。 对于华为而言,历经芯片断供、供应链受限,以及来自外部的诸多困难与挑战,依旧没有阻挡坚持打造新高端旗舰的决心。发布会上,华为还放出了一段《始于昆仑,跨越山海》的主题视频。昆仑是极境之地,是勇者之徒,为中华脊梁,也代表了中国科技企业面对强压挑战的不屈担当与奋发之意。 684天、近23个月,背后是“两年磨一剑”的难凉热血与孤勇前行。 余承东在所说:虽然华为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但伴随Mate 50系列发布,华为手机如今“跨越山海,终见曙光”。 Mate系列诞生于十年前的“国产旗舰荒漠”之时。当其他品牌还在宣扬“1999元旗舰”和沉浸“千元机价格战换销量”之时,余承东在2012年MWC上提出了“要让全世界用户都知道,最好的产品来自于华为,而不只是来自苹果和三星”。余承东的这句话当时也被很多媒体和行业人士调侃。 一年之后的CES2013展会上,第一代华为Ascend Mate正式发布,并且初代就搭载了华为自主处理器,并且奠定了大屏、长续航、商务的“Mate基因”。虽然麒麟芯片上市早期背负着“功耗高”等负面标签,但华为敢于“用身体堵枪口,用耐心换胜利”:2014年麒麟910处理器帮助华为领跑4G,当年搭载麒麟925处理器的Mate 7更是一举奠定了华为Mate系列在国产品牌在手机市场中的“高端旗舰”地位。之后2015年采用全球首个采用16nm工艺的麒麟950处理器则让华为Mate开始拥有了比竞品“领先一个季度以上”的性能与新体验先发优势 ….. 华为Mate 50系列是“业界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即使站在高山之巅或大海远行之中,用户通过“畅连”APP即可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发出,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便于生成“旅行路书”或者获得高效营救。 卫星通信既是全球TOP科技企业竞相角逐的下一个创新技术,也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刚需”。比如马斯克的Starlink(星链计划),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也曾预测苹果正在测试卫星通信技术。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智慧之城@2022智博会|重庆两江新区携手新华三集团共树智慧城市建设典范

生活智惠、城市智治、产业智兴……眼下,一幅描绘智慧城市未来的图景,正在磅礴的长江和浩荡的嘉陵江交汇处——重庆两江新区徐徐打开。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占据着独天得厚的天然地理优势,立足“十三五”全面收官、“十四五”开启新局的关键节点,两江新区正朝着为实现“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建设重庆智慧之城”的重要目标全力加速。 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上,两江新区展区成为最受行业关注的人气“顶流”。聚焦“智慧城市”年度主题,两江新区精心设置“生活智惠”、“城市智治”、“产业智兴”三大展区,全方位展示两江新区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亮点之中,由重庆两江新区携手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共同打造的“城市大脑”最新成果,集形象展示、运行调度、决策指挥为一体,在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下,震撼呈现了一座真正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之城。 2022智博会重庆两江新区“城市智治”展区 全新“云”上智慧体验 一屏看懂智慧未来生活 数字时代,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将成为数字赋能的主要舞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迈入第二个十年,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的重庆两江新区,紧扣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建设重庆智慧之城“两大”定位,正加快拓展智慧之城全域应用、夯实智慧之城产业基础、激发智慧之城创新动能,让市民更好共享智能化发展成果。 本次在智博会上亮相的两江新区“城市大脑”便是其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缩影之一。两江新区“城市大脑”依托“云联数算用”全要素基础能力,以数据融合和业务场景赋能协同为牵引,能够实现智慧之城成果可看、智慧成果切实可用、城市管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等目标。 为更加直观地展示两江新区“智慧之城”靓丽形象,在智博会展区,两江新区“城市大脑”特别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完成了1200平方公里地理信息模型,搭建了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开放门户、营商环境、民生共享、绿色发展、基层治理、城市管理、生态监测、城市安全等12类场景,一屏展示两江新区建设成效、实时感知城市运行态势、实现应急调度指挥。 共建“城市大脑” 共树智慧城市建设价值蓝本 早在2020年,两江新区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样板之际,新华三集团便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一方面,新华三以数字之力推动两江新区完善城市大脑标准规范的建设,另一方面,新华三参与构建两江新区城市大脑城市驾驶舱应用系统及应用支撑系统,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数字孪生信息开发引擎系统等,最终实现“一屏统览、一网统管”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 为加快推进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新华三集团为两江新区城市大脑(一期)的建设“量体裁衣”,通过一座城一个解决方案的定制化原则,在城市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助力两江新区进一步夯实全区数据底座,孵化覆盖智慧城市重点业务主题的多个专题场景。可以说,从设计、策划、实施、宣传推广,新华三全程参与和见证了两江新区城市大脑的诞生和发展,携手两江新区共同打造了集城市管理、决策指挥、形象展示等多中心一体、线上线下合一的智慧城市窗口,成为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可复制、可借鉴参考的价值蓝本。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集团将坚持以“云智原生”战略为指引,依托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全面数字化能力,推进“数字大脑”实践落地,全面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人人悦享的美好生活。

摩登3官网注册_骁龙8Gen2仍将采用Adreno 730 GPU,但存储配置以及基带配置会有所升级 原创

相信每一位身处这个数字化科技时代的朋友们都深有感触,那就是近年来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消费类电子领域的更新换代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若非极少数的极客用户,相信没有谁的换机速度能够跟得上厂商们更新的脚步。 你问我为何这样说?这不,眼下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我们眼前。可以看到,在刚刚过去的七八月份,包括小米、iQOO、realme、三星以及玩家国度等在内的头部智能手机厂商刚刚相继推出了自家搭载第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旗舰机型,甚至例如Redmi K50至尊版这种尚处于量产爬坡阶段且过于火爆的机型,目前还难以现货买到。 然而,就在上述手机厂商刚刚为骁龙8+炒起热度,近期有关高通公司下一代骁龙8Gen2旗舰平台的爆料信息便已是铺天盖地、层出不穷。就是这样,你还敢说科技数码领域的迭代节奏不够快吗? 众所周知,此前连续多年,高通都会选择在每年12月份召开的骁龙年度技术峰会上推出下一代的骁龙8系旗舰级移动平台。然而,结合行业曝光消息可以得知,高通方面今年有望将技术峰会的时间再次提前至11月中旬,届时新一代骁龙8Gen2移动平台以及将会首批次发布搭载该平台终端产品的厂商将会悉数公布。 相信持续关注科技数码领域行业发展动向的朋友们都有所了解,从去年的骁龙888,到今年年初的骁龙8Gen1,这两代骁龙8系旗舰芯由于功耗、发热、降频等多方面因素饱受用户诟病,甚至被不少用户称之为高通的“摆烂”之作。直到骁龙8+的出现,得益于台积电更成熟的4nm制程工艺加持,使得性能上去了,功耗下来了,发热稳定了,才算是勉强挽回了一丝颜面。 现在手机用户选择新机的时候都会非常犹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进行考虑,但有很多消费者的目的非常明确,不仅会以高性能为准,功耗控制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的透彻。 其中,手机处理器是近几年比较热议的话题,尽管没有了性能过剩的讨论,但是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性能的需求一直都没有降低,甚至可以说进行了超大幅度的增长。 只因为现在的手机游戏和软件都需要更强的性能才能够长时间流畅使用,以及软件方面的改变幅度也是非常的大,所以结果也就变得很明显了。 不过,说到手机处理器的话,骁龙处理器的话语权一直都非常给力,一方面是很多厂商对其优化都比较透彻,无论是影像能力还是算法都有着更好的体现。 另一方面,大多数游戏和应用都会以骁龙为主要适配方向,然后才会去考虑联发科又或者是麒麟处理器的适配,这都让用户的选择变得更倾向于骁龙。 虽然在骁龙8 Gen1、骁龙888等处理器的时候,高通骁龙的口碑不好,但是到了2022年的下半年之后,骁龙处理器的风向已经发生了改变。 需要了解,骁龙8+处理器的诞生之后,让很多用户产生了喜爱,不仅性能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就连软件功耗也走低了不少,这都让消费者的体验变得很好,即使不开风扇玩游戏,手机也不热了。 关键是新的骁龙处理器采用了台积电工艺,这也是让发热量变低以及功耗变得更好的主要原因,这也意味着未来的骁龙8 Gen2处理器在日常使用的表现上会更强。 毕竟,有了台积电工艺之后,成熟度会更高,如果这种情况下还发热的话,那么就需要等架构成熟了,所以现阶段的话,骁龙8 Gen2的功耗应该不会担心。 作为智能手机的核心所在,手机处理器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众所周知,高通骁龙处理器和许多手机厂商都有合作关系,由于今年下半年骁龙8+ Gen1的出色表现,不少手机厂商和消费者对于高通下一代旗舰产品都信心十足。此前消息曾指出,高通将于11月14日-17日举办「骁龙技术峰会」,全新的骁龙8Gen2将一同到来。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款处理器的配置信息以及相关的新机在网上有了进一步的曝光。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曝光了骁龙8Gen2的结构信息,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据悉,全新的骁龙8Gen2相比目前的骁龙8+ Gen1在结构上将有明显变化,CPU架构由原本的”1+3+4″改为全新的”1+2+2+3″架构,全新的X3超级大核+两个A720中核+两个A710中核+3个A510小核,主频性能将有明显提升,同时四个中核的配置也能兼顾功耗,在性能提升的情况下又保证了正常的功耗表现。 从曝光的对比图片来看,骁龙8Gen2仍将采用Adreno 730 GPU,但存储配置以及基带配置会有所升级。值得注意的是,骁龙8Gen2将支持UFS 4.0闪存技术,UFS 4.0相比原先的UFS 3.1在数据读写效率上有显著提升,读速提升100%、写入速度提升130%,而且功耗更低。这意味着,全新的骁龙8Gen2除了CPU架构升级优化以外,在存储技术方面也会有明显提升。 据悉,骁龙8Gen2有望在11月中旬发布,首发机型有望在11月底登场,而在12月份将会迎来多款新机密集发布。从近期的爆料来看,首发机型很有可能是小米手机,而在12月到来的多款新机中,包括荣耀Magic V2、vivo X90、iQOO11、一加11、Moto X40等机型,明年年初则是荣耀Magic5系列、OPPO Find X6系列等机型。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智能手机在年底可能会迎来多种全新的核心配置技术,除了上文提到的骁龙8Gen2以及UFS 4.0之外,还有LPDDR5x、三星高频调光E6屏幕、1英寸超级大底等核心配置技术也有望在年底亮相。 这也表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期间发布的旗舰新机将会迎来明显变化,除了处理器的提升以外,多项关键核心配置也有望得到提升。

摩登3注册登录网_5G通信对汽车自动驾驶:目前正在根据自动驾驶的功能来设定等级 原创

首先,让我解释一下什么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是一种机器代替人类驾驶汽车的技术。目前,大部分的操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由机器来支持,机器正在逐渐取代人类。由于无法仅说是自动驾驶就知道车辆的能力等级,因此我们目前正在根据自动驾驶的功能来设定等级。 目前,“自动驾驶2级”很常见,但随着进一步发展,机器负责在特定条件下运行的“自动驾驶3级”也开始出现。据说5G通信对于“自动驾驶4级”或更高级别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机器在某些条件下完全自动运行。 首先,5G通信具有“低时延”的特点。4G通信,设备通过互联网与云服务器通信,存在最大延迟约10ms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5G通信中,通过在基站附近增加边缘服务器,采用分布式处理的“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将延迟时间降低到1ms左右。 因为它可以实现更精确和可靠的实时通信,所以它作为一项极大地推进远程控制的技术而受到关注。 大容量通讯 5G通信的第二个特点是能够进行超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目标最大通信速度(下行)设置为 20 Gbps,比 4G 通信的目标值 1 Gbps 快 20 倍以上。 这种大容量通信是通过一种称为“Massive MIMO”的技术实现的。MIMO 是一种通过允许设备同时连接到多个天线来提高通信速度的技术。Massive MIMO 通过在基站侧安装 100 多根天线并进行同时通信,极大地提高了通信速度。 此外,未来计划通过各种想法实现大容量通信,例如通过发射具有方向性的无线电波的“波束成形”技术提高通信的稳定性。 海量同时通信 第三个特点是“海量同时通信”的实现,大大增加了可以从基站连接的设备数量。虽然 4G 能够与每平方公里 100,000 台设备进行通信,但 5G 将能够与 1,000,000 台设备进行通信,是这个数字的十倍。 简化通信内容的“Grant-free”技术,以及虚拟划分和使用网络的“网络切片”技术,促成了通信设备数量的增加。 由于不仅可以连接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还可以连接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因此预计物联网在各种应用中的使用将立即加速。 5G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十分快速,其中我国 5G 网络的发展速度尤其令人瞩目。5G专网是利用5G无线通信技术组建专用网络,为垂直行业提供高性能通信服务的一种技术方案。通信运营商利用该技术方案,打造标准化+定制化的系列产品,从而形成5G在2B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如推出的虚拟、混合、独立等不同类型的5G专网产品,分别对应不同的建设模式。随着我国5G网络建设的推进,5G专网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高清视频类业务需要网络提供足够的上下行带宽,移动类业务需要通过无线方式实现灵活接入。这两点正是现阶段5G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因此,同时具备这2方面特征的移动视频类业务如移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检等最先得到了应用。生产控制类业务往往需要确定性的时延和极高的可靠性,部分业务还需要网络提供二层组网能力,相关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因此尚无法规模应用。 部分行业提出了明确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通过行业政策或企业战略的方式进行推广。如在矿山领域,近年来国家管理部门要求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矿山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智能控制与指挥调度。5G技术所具备的各项优势使5G专网成为实现智慧矿山的首选方案。 5G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各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具体到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由于对通信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对5G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在部分5G专网项目中,客户对5G技术、5G专网以及5G所能承载的业务会有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由此导致5G专网项目的推进速度较慢,并且和企业生产结合的程度会受限。

摩登3主管554258:_与变革同行,助力“数字中国”发展 | 新华三接连斩获多项荣誉

近日,在多个权威机构公布的企业榜单中,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接连斩获多项荣誉,再次彰显了新华三强劲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 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中,新华三集团荣获2022中国品牌价值电子电气组第4名。 · 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前百家企业(百强企业)名单”中,新华三集团位列32位。 ·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一系列企业榜单中,新华三集团在“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位列第17位、“2022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位列第73位、“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位列第261位。 ·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一系列企业榜单中,新华三集团在“2022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第156位、“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第247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新华三集团始终坚持“把产品做到极致,把解决方案做到最优”的理念, 在数字中国的布局和建设中扎根一线,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深耕行业数十年,新华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支持运营商、政府、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制造、电力、能源、互联网、建筑等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荣誉的背后,更离不开新华三集团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新华三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15%,连续十年蝉联浙江省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度榜首,连续九年荣膺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企业榜首。 为了更广泛、更深入地赋能行业数字化变革,新华三全面升级行业市场和商业市场战略,同时从客户应用场景的转型需求出发,并推出了一系列基于“云智原生”技术打造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化融合。 面向未来,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集团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围绕行业应用场景的落地需求打造专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不断进化的数字大脑加速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继续与行业用户及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做百行百业数字化变革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摩登3平台首页_新一代Arm Neoverse平台重新定义全球基础设施

Arm近日宣布Arm® Neoverse™ 路线图再添新员,新产品植根于Arm的可扩展效率和技术领先地位,同时强化了Arm支持合作伙伴持续快速创新的承诺。 Arm高级副总裁兼基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Chris Bergey表示:“业界越来越期待Arm Neoverse所赋能的性能、能效、专用处理能力和工作负载加速,以重新定义和变革全球的计算基础设施。鉴于Arm覆盖了全球最广泛的计算应用与对完整计算应用的独特见解,新一代基础设施技术需依靠来自Arm DNA的性能和效率。随着今天Neoverse路线图又添新品,我们已准备就绪,并坚信Arm架构是未来基础设施的基石。” 按需打造,而非仅是顺势而为 为满足大型互联网和HPC客户的需求,并在不增加功耗和面积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云工作负载性能,Arm推出Neoverse V2平台(代号“Demeter”),该平台配备最新的V系列核心和产业广泛部署的Arm CMN-700 mesh互连技术。Neoverse V2将为云和HPC工作负载提供市场领先的整型性能,并引入若干Armv9架构安全增强功能。 目前,已经有多家合作伙伴在Neoverse V2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其中,NVIDIA正利用Neoverse V2作为其Grace数据中心CPU的计算基础。Grace将结合Neoverse V2的能效与LPDDR5X内存的能效,带来高出传统架构的服务器2倍的每瓦性能表现。 此外,作为Arm持续投入于高效的性能和高效的吞吐量的一部分,新一代N系列产品正在开发中,并将于2023年推出。与N2的市场领先效率相比,新一代N系列CPU将在性能和效率方面实现代际提升。 Neoverse E系列CPU正广泛应用于数据平面处理、5G RAN、边缘网络和加速器等领域。为助力这一多样性,Arm推出Neoverse E2平台,结合Arm Cortex®-A510 CPU与可扩展的Neoverse CMN-700和N2系统背板,如此一来,条件相对受限的应用也能充分利用诸如可扩展的核心数量范围、Arm SystemReady™ 兼容性,以及PCIe、CXL、IO和接口等云技术。 图:Arm Neoverse路线图 Neoverse平台专为解决加速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各类问题而设计。专用处理能力有助于降低工作负载功耗,并满足现代工作负载更高的计算要求。但这单靠CPU核心是无法实现的。 Arm架构是云原生软件的基石 鉴于所有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均已提供基于Arm架构的实例,Arm正在与其云合作伙伴携手优化云原生软件基础架构、框架和工作负载。其中惠及广泛采用的项目,例如Kubernetes、Istio以及为Arm架构提供原生构建的多个CI/CD工具。而增强的内容则包括TensorFlow等机器学习框架,以及开源数据库、大数据及分析、媒体处理等云软件工作负载。这项工作是与为开源社区做出贡献的开发者合作进行,Arm长期投入并主导全栈解决方案的优化,推动全栈解决方案在Arm架构上运行,从而让所有终端用户都可以在Arm架构上构建新一代应用程序。 Arm软件生态系统的优势与Neoverse平台,以及如AMBA CHI、UCIe和CXL等领先的高性能总线技术相结合,这使Arm的合作伙伴能够开发从云到边缘的定制解决方案。 没有任何其他技术提供商可将速度、广度和技术创新相结合,赋能Arm强大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生态系统,使其快速发展并构建未来的系统。 从云到边缘的定制解决方案 基于Neoverse的平台正通过市场领先的可扩展效率,使Arm生态伙伴能在各个基础设施领域自由创新,从而重新定义云计算的可能性。自2018年推出以来,Neoverse迅速被采用,现如今所有主要的公有云都提供基于Neoverse的实例。 在5G RAN和无线基础设施中,Arm以更低的功耗和更出色的吞吐量提供领先性能,从而实现关键的总拥有成本(TCO)优势。这使Arm的合作伙伴能够为小基站、宏基站和专用网络等应用和用例定制产品。通过Arm 5G解决方案实验室,Arm正在与Dish Wireless、谷歌云、Marvell、恩智浦、沃达丰等5G生态系统的领导者合作,以加速Arm架构上的端到端5G网络。 与此同时,随着基于Ampere Altra的HPE Proliant第11代平台的发布,以及VMware的Project Monterey、RedHat的OpenShift支持Arm架构和SAP HANA将其云基础设施迁移到由Arm赋能的AWS Graviton等多个项目的推出,Arm也正迈入更传统的企业领域。

摩登3官网注册_更新了外观和快捷方式,谷歌将Android Auto升级

谷歌推出 ” 焕然一新 ” 的 Android Auto,并宣布其他几项与汽车相关的开发成果。从 Android Auto 开始,用户将发现新功能和更新的设计,旨在让事情变得更简单、更个性化。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该公司专注于改善对导航、媒体和通信的访问。 虽然在通用汽车、雷诺、极星和沃尔沃的车型中已经可以找到内置谷歌的功能,但该公司表示,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品牌。特别是,福特和林肯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加入这股潮流。 谷歌自主开发的HD地图将以沃尔沃EX90和Paul Star 3为起点,搭载在新车上。不仅可以确认车道标志,还可以确认标志牌和护栏等详细的道路信息。该地图信息也有助于执行ADAS功能,与可以放开双手行驶的免提驾驶辅助技术联动。 还搭载了视频观看功能。该功能可在停车或充电的情况下使用。你可以自己通过谷歌Play安装Tubi和MGM+,很快你就可以下载YouTube了。 决定搭载谷歌信息娱乐系统的制造商目前已经达到沃尔沃、雪佛兰、GMC、凯迪拉克、雷诺和本田。2023年下半年,福特和林肯也计划使用谷歌信息娱乐系统。 在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拖车场的谷歌展位上有两辆车–一辆是带有新安卓自动驾驶体验的宝马i7,一辆是内置谷歌的沃尔沃EX90。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沃尔沃本身,我们将在稍后发布一个关于我们的体验的单独实践。我们这个故事的重点是新的Android Auto。 就像我们在I/O大会上了解到的,更新后的界面将适应更大的屏幕尺寸,并采用分屏布局。谷歌取消了状态栏,将指示器图标放在左上方的一个小方块中,并在其下方增加了一排快捷键。 新的 Android Auto 采用了现代化的用户界面设计,并采用了分屏的布局,主界面有三个模块组成:一个导航栏,主应用界面,以及一个较小的侧边栏部分,侧边栏可以显示一个或两个小工具。 分屏布局可以调整,以适应任何汽车的任何尺寸或方向的屏幕。导航栏可以放在右侧或底部。主应用界面可以紧挨着侧边栏部分,也可以放在上面。侧边栏可以是一个高大的垂直条,也可以是一个瘦小的水平条。 安卓(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不包含GNU组件)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美国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安迪·鲁宾开发,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8月由Google收购注资。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发布于2008年10月。Android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智能手表等。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3年的第四季度,Android平台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8.1%。2013年09月24日谷歌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在迎来了5岁生日,全世界采用这款系统的设备数量已经达到10亿台。 Android(就像 Windows、iOS、iPadOS 和其他平台)不断发现新的安全漏洞,如果您的设备没有收到操作系统安全补丁,它将逐渐变得更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Google Play Protect可以保护您免受某些恶意应用程序的侵害,并且在 Android 版本发布后的几年内,谷歌会更新 Chrome 和WebView(在大多数应用程序中加载网页的系统组件),从而保护设备免受网络安全漏洞的侵害。然而,拥有一台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更新的 Android 设备仍然是尽可能受到保护的唯一方法。 Android 在充电领域占据优势,因为许多 Android 手机都提供快速充电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不过,苹果的 iPhone 11、iPhone X,甚至 iPhone SE(2020 款)都采用了无线充电和快速充电,从 iPhone 12 开始,您将需要单独购买充电器,因为 iPhone 现在仅配备 Lightning-to-USB-C 数据线。

摩登3平台登录_近几年来,汽车、光伏等行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行业需求

半导体产业链主要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三大核心环节,此外还有为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环节提供所需材料及专业设备的支撑产业链。作为资金与技术高度密集行业,半导体行业形成了专业分工深度细化、细分领域高度集中的特点。 1)芯片设计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开信息显示,2020 年度,国内芯片设计行业销售规模达到 3,778.4 亿元,同比增长 23.34%,2015-2020 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32%。芯片设计未来的增长逻辑在于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在国产化率提高、5G 以及物联网带来的新一轮机遇。 (2)晶圆制造行业概况 晶圆制造的工艺非常复杂,在晶圆制造中,共有七大工艺步骤,分别为氧化/扩散、光刻、刻蚀、薄膜生长、离子注入、清洗与抛光、金属化,整个生产过程可能涉及上千道加工工序。 1)产业集中趋势明显 由于集成电路制造业务投入金额巨大、产能爬坡周期较长、技术门槛要求较高等特征,整个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从集成电路制造产能厂商分布来看,近年来集成电路制造厂商所拥有的产能份额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中趋势,其中,排名前五的集成电路厂商产能份额由 2009年中的 36%升至 2020 年末的 54%,排名前十的集成电路厂商产能份额由 2009 年中的 54%升至 2020 年末的 70%。 从晶圆制造产能地域分布来看,根据 IC Insight 统计,截至 2020 年 12月,中国台湾和韩国集成电路制造产能占比最高,分别为约 450 万片/月和 410 万片/月(等效 8 英寸),占比分别约为 21.63%和 19.71%,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产能约为 330 万片/月,占比约为 15.87%。 2)高端制程产能集中于中国台湾和韩国,中国大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从集成电路制造制程的地域分布来看,根据 ICInsight 统计,截至 2020 年12 月,小于 10nm 制程的产能均集中于中国台湾和韩国地区,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产能仍以 20nm以上为主。 2022年的中国半导体行业,进入了一种颇有挑战的态势。一方面,世界各国接连施政引导制造业回流,进一步撕开全球化裂缝,国内半导体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本土半导体虽然保持着朝阳势头发展火热,但近期境外媒体《彭博社》传出国内相关部门正在讨论取消对半导体行业进行直接补贴的消息。万马齐喑之际,曾经的黑电巨头、屏幕面板厂商TCL逆势而上,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全新标签,半导体全产业链第一股。不过细看TCL的布局逻辑以及发展趋势,发现其追求的更多是大而全,挥金占坑,在核心技术实力上还缺少沉淀。 从整个产业链结构来看,半导体上游包含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半导体材料等支撑性产业,中游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环节,下游包含消费电子、通讯、人工智能、新能源、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多种应用领域。 按照常规逻辑,各个环节除了需要巨额资金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外,研发投入、市场搭建更是吞金无数且成功概率极低。国内包括中芯国际、华为在内的巨头企业,均是布局了某一环节,全球目前也只有三星、LG等少数企业做到了全产业链涉及。如今TCL的高举高打,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很有可能会拉长其投资周期,拖累集团整体业绩。 时间线上来看,TCL半导体业务的搭建可谓是极其迅速。2020年7月,TCL借助中环集团(现更名TCL中环)混改契机,瞄准半导体上游供应链,耗资百亿拿下其100%的股权,打入半导体大硅片领域;8个月后,TCL科技和TCL实业共同设立TCL微芯,投资成立了摩星半导体,布局多媒体SoC、显示驱动芯片、TCON芯片、TDDI、PMIC等设计相关领域;同年5月,TCL对天津环鑫半导体(中环股份子公司)增资5.67亿元,TCL微芯拿下55%的股份,主要从事SoC芯片、半导体整流芯片、功率芯片等芯片的研发与制造业务。 三国表示,将在2023年初组织首次三方半导体论坛,以调整政府政策并增加对北美半导体供应链的投资。各方将派出行业高管和内阁级别的官员参会。此外三个国家将协同各自产业在半导体供应链的映射工作,这项合作也将增进彼此的理解,并确定具有互补性的投资机会。 而在拜登政府心心念念的原材料领域,三国领导人也同意扩大北美关键矿产资源测绘,收集有关资源和储量的详细信息。三国的地质调查局将组织一次三方研讨会,以共享数据并促进合作。 三国领导人也同意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工作,除了加强留学生合作外,还将组织半导体、信息技术、生物制造等其他关键先进制造领域和物流行业的专家和学者开会,讨论北美劳动力市场未来5年需要发展的技能。 虽然文件本意是推动三个国家搞“半导体产业一体化”,但实际上北美三国之间也存在分歧。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对于墨西哥加强国家对能源市场控制的行为频频指手画脚,去年也曾启动针对这一事项的争端解决机制。此外墨西哥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现状和缺少高新产业财政补贴政策,也令美加企业颇为不满。 不过与美国大额投资搞高精尖半导体产业不同,墨西哥的产业政策也更加务实,将关注点投向了设计、包装和测试等更容易上马的部分。 根据白宫声明,三国领导人还在减少甲烷排放、降低食品损失和浪费、电气化转型情报共享、建立统一电动车充电桩标准、发展北美绿氢市场、打击走私犯罪等问题达成了合作协议。 而与行情相对应的是,消费电子疲软,导致半导体需求出现下滑。根据产业链调研信息,目前消费级应用芯片的库存还较高,今年上半年需求尚未有转好的迹象。 对于需求拐点,国金证券认为,消费级产品会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需求回暖,从股价提前反应的角度看,2023年上半年迎来布局良机。 不过,近几年来,汽车、光伏等行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行业需求。 据国金证券预测,工业类半导体需求2023年一季度同比下滑,二季度同比实现正增长。汽车芯片2023年仍将缺货涨价,近期仍有海外汽车芯片厂商进行了涨价,看好工业、汽车等强应用需求拉动。

摩登3注册网站_两年打入国内最大新能源车主机厂,希尔塔是怎么做到的?

定义这样一款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高晓亮对市场及自身的研究做到位了:有技术门槛,国内一般厂商做不好;但过了技术门槛之后的质量准入门槛又比前装相对容易,不需要积年累月过认证;而且充分利用了团队的通信技术经验,从快速变化的市场“降维”攻击长效市场,有一种特别的优势。 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公司,就打入了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并陆续通过多家主机厂验证流程,希尔塔是怎么做到的?近日,探索科技(techsugar)走访希尔塔,探寻国内厂商该如何打入汽车供应链,挖掘汽车零部件“国产替代”的特点。 希尔塔总经理高晓亮履历很简单,毕业之后加入华为,在华为海思从事芯片研发,工作了近8年后加入了瑞典宜能(ENEA),开始接触工业与汽车客户,并于2018年自主创业。希尔塔市场总监杨福然说高晓亮“做什么事都研究得特别透”,这从其将第一款产品定位在新能源车通信总线测试设备上,可见一斑。 首先,新能源车通信总线测试设备是一款车载产品,但却是用于开发量产车的测试工具,并不装配在量产车上,所以在准入方面不像前装零部件那样要求严格;其次,新能源汽车上对新技术引入积极性较高,各种电子功能引入导致总线测试系统对同时接入接口的需求大幅增加,国外测试设备厂商采用标准芯片做总线测试系统的方案往往不能满足车厂需求,用FPGA来开发,更能灵活匹配主机厂要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希尔塔团队熟悉汽车开发需求,又有丰富的通信技术经验,采用敏捷开发流程,快速迭代,以满足车厂加快开发进度的需求,相比传统车载测试设备厂商一款定型的打法,自然更受主机厂欢迎。 道路试验数据记录仪 定义这样一款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高晓亮对市场及自身的研究做到位了:有技术门槛,国内一般厂商做不好;但过了技术门槛之后的质量准入门槛又比前装相对容易,不需要积年累月过认证;而且充分利用了团队的通信技术经验,从快速变化的市场“降维”攻击长效市场,有一种特别的优势。 “汽车市场有很强的行业壁垒,对于初创公司并不友好。我们在公司成立前也做了深入分析,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找到突破点,这是我们从汽车测试设备入手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晓亮表示,测试设备是问路石,希尔塔的长期目标是“进入前装市场,最终是提供车载芯片的交钥匙解决方案。” 先做测试设备,再做前装零部件,最后进入车载芯片市场,看起来是个相当曲折的战略规划,却并不是临时拍脑袋想出来的。高晓亮在海思工作期间就已经深刻理解了会做整机对于定义芯片的重要性,在做第一款测试设备时,希尔塔也没有沿用国外成熟的专用芯片方案,而是采用了FPGA,这样从一开始就积累了可用于汽车芯片的车载集成电路IP。 “例如我们的LIN总线控制器IP,经过30多轮迭代过程,不单实现了全部协议要求,还针对新能源车特点增加了包括波特率自适应在内的很多新特性,这也是希尔塔区别友商使用标准芯片进行方案开发的重要区别,希尔塔可以在芯片层面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扩展。”高晓亮总结希尔塔产品和国际竞争对手不同。 持续测试中的车载设备 虽然技术上有很多优势,但高晓亮承认,在商用化上,与国外巨头差距很大。这些德国和美国的大公司,在燃油机时代做同类产品已经几十年,在主机厂的信誉度很高。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给汽车供应链带来变革机会,如高晓亮所说:“现阶段规划比较简单,就是跟在国外老大哥后面,利用希尔塔的技术优势,通过更加贴近客户需求与更快交付产品的方式,做进口替代。从客户POC(技术准入测试)测试结果反馈来看,他们有信心帮助希尔塔一起完成商用化,很多主机厂都给我们反馈了详细的技术测试表,包括希尔塔产品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他们最关注的功能点,这是我们以后改进的方向。” 同样是进口替代,但汽车行业比消费电子难多了。消费电子只要价格比竞争对手足够便宜,拿下市场非常容易,但在专业市场,价格并不是通杀的武器。以汽车行业市场为例,质量与功能安全总是首要考虑因素,尤其是车载电子电气控制领域,都是国外大公司的地盘,而且保持着较高的利润率。所以高晓亮认为,不能在传统产品上与国际公司拼刺刀,在这些成熟产品上,国际公司深沟高垒耕耘多年,防线面前几乎寸草不生,国内初创公司冲上去肉搏毫无优势。 机会在汽车向智能化发展的新增产品上,希尔塔希望通过平台化准备,快速响应客户的新需求,新能源汽车总线测试设备就是极好的例子,国际巨头Vector的产品只支持16口总线,但车厂要求25口,只有希尔塔用FPGA的方式快速开发出来30口总线测试设备,满足了车厂的交付时间要求。竞品改电路设计要比希尔塔晚几个月,如果更换专用标准芯片,整个设计需求变更周期则要以年来计算。高晓亮说:“客户第一时间拿到的是你的产品,指标满足需求,又有价格优势,那就没有理由不选你。” 虽然开局不错,但高晓亮也表示研发团队规模较小是当前的最大困难。对于客户的需求不能全部响应,要做取舍,希尔塔准备明年研发人员扩大一倍。“但要控制住自己扩张的速度,”高晓亮说,“我们不会向其他领域扩展,就聚焦在汽车通讯方案,希尔塔要秉承‘板凳要坐十年冷’思想,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