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目录:摩登3

摩登3注册登录网_分析如何提高单片机的模数转换精度

引 言   单片机应用于工业控制等方面时,经常要将电流、电压、温度、位移、转速等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然后在单片机内作进一步运算和处理,完成相应的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输出,达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很多单片机都有内置A/D模块,因此,单片机的A/D转换可以用内置A/D模块也可以用外置A/D电路完成,现谈谈单片机A/D转换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并分析提高A/D转换精度的方法。   1 A/D转换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1)单片机片内A/D转换   单片机片内A/D转换是利用单片机的内置A/D模块,通过选择不同的模拟量通道进行A/D转换。可以将模拟量直接输入到单片机对应的输入脚,外围电路简单。转换后的数据直接保存在片内寄存器中,数据提取方便。但大多数单片机的内置A/D模块只有8位和10位,无法进行高精度的A/D转换,原理如图1所示。   (2)单片机片外A/D转换   单片机外置A/D转换是单片机通过一定的逻辑电路控制外置A/D转换电路进行A/D转换,外围电路相对复杂。单片机将转换结果通过一定的时序读取到单片机中,按要求通过选择A/D转换电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A/D转换(可以达到14位、16位、22位甚至更高),原理如图2所示。   2 提高A/D转换精度的方法   要提高A/D转换的精度,选用高精度的外部A/D转换器当然可以达到要求,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介绍几种利用片内A/D转换模块提高转换精度的方法。   ①以采集电压为例,假设需要采集0.0~400.0 V直流电压,单片机A/D模块的基准电压VREF+取5.0 V,VREF-取0 V,需要采集的电压经过衰减,变成0.0~5.0 V,连接电路如图3所示。显然,如果要达0.1 V的精度,则A/D转换的分辨率必须小于1/4000,而片内A/D模块一般为10位,分辨率仅为1/1 024,达不到要求。由于模拟量(O~400V电压)输入大多不是稳定值,会有波动,为了得到更高精度的数据,可以将多次采集的数据累加后再取平均值(其实即使分辨率达到要求的A/D转换也要经过累加再取平均值,以得到更稳定的数据)。如果每间隔一定时间采集的10位数据为Di,取64个这样的数据累加后再除以16,就可以得到12位的数据D,即   这时D的分辨率是1/212=1/4 096。这样,就得到了更高精度的数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摩登3平台开户_单片机的定义是什么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尽管它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但是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内存、内部和外部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同时集成诸如通讯接口、定时器,实时时钟等外围设备。而现在最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甚至可以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目前,高端的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件中都配有1-2部单片机。而个人电脑中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单片机在工作。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的综合,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摩登3注册网站_在轨道车辆制造中刀具管理系统和网络DNC系统的实践与应用

刀具管理系统和网络DNC系统在轨道车辆制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研制基地,主要产品有高速动车组、时速160km城际动车组、时速140km市域动车组、A型和B型地铁列车、70%和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列车、安全快捷的25型系列客车等。这些列车的关键部件——列车走行部(即转向架)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为此,唐山公司专门成立了转向架厂,负责转向架制造,该厂设备基本上全是数控设备,高精尖进口设备约占1/3,为了更好地利用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效率,我们规划实施了刀具管理系统和网络DNC系统,刀具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4810.htm 图1.刀具管理流程 系统采用北京兰光科技公司软件,实现了刀具管理和网络DNC两个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刀具预警管理、快速查询和加工程序下载上传、机床监控等。下面对两个系统的功能进行介绍。 1. 刀具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基础配置、工艺管理、库房管理、后勤管理、审批管理、统计分析及系统维护等7部分组成(见图2)。 图2.刀具管理系统功能组成 通过刀具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下列需求: (1) 库房管理方面需求。①刀具出入库:什么人借的什么刀、数量及借出\归还日期等。②刀具查找:根据刀具类别、规格及位置等快速查找所需要刀具。③刀具组装:是否有需要重新组装刀具,如果组装,是否有相应的构件。 (2)工艺准备方面需求。①刀具并行准备:根据工艺人员提供的生产用刀具清单,工具员“按需”准时备刀。②真实刀具查询:工艺人员编制加工工艺规程和加工程序时,能及时查询库存刀具,及时了解是否有合适的刀具,数量是多少。③切削专家库:每个刀具建立优化过的切削参数库,能够让工艺人员借鉴刀具最优参数。 (3)管理方面需求。①借出刀具管理:可随时查看每个工人借刀种类及数量、每台机床正在用刀种类及数量、逾期未还刀具提示等。②库存刀具分析:包括刀具库存、成本、预警、积压及报损等各类分析,确保库存最优。③流程审批:包括采购、报损等各类流程审批管理。④权限管理:不同人员具有不同权限,实现精确管理,并且每次操作都有日志,便于追溯管理。 2. 网络DNC系统 网络DNC主要包括机床数据通信模块、程序管理模块、监测采集模块及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等,各个单元模块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控设备远程代码调用、生产文档快速协同及机床状态快速查看等功能。再向上层扩充到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作业计划管理、任务下达及产品追踪等功能,DNC网络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 通过网络DNC系统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的实施,解决数控加工程序集中管理; 通过网络DNC系统采集模块和统计分析模块的实施,解决设备信息利用率统计;通过机床网络监测,根据DNC系统的自动采集功能,将生产任务信息的完成状况自动汇总,最终产生相应的数据报表,与MES系统相连,在新订单的签订和插单方面也将更加便捷;通过机床网络通信,机床操作人员在机床数控端就可以自动调用服务器上的加工程序,同时可以将重要的程序保存到服务器中,不必因为程序传输问题在机床和计算机间来回奔波,可节省大量的操作时间。机床只是作为一个终端,用于加工作业,每台数控设备均可以按要求调用所需的加工程序,即“按需分配”。 所有设备联网(包括网络布线)、远程通信、集中管理与控制,实现数控机床的完全网络化管理;建立数控程序库,实现对数控程序的统一管理,DNC系统根据生产订单选择下载相应的数控程序到数控设备上;DNC系统实时采集生产现场的生产进度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等,将车间的运行状态展示在系统中。 通过对数控机床联网、监控,实现NC程序的远程通信与科学管理和数据采集,从根本上对车间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带来了质的变化。实现工厂的网络化管理,构建基于以太网的DNC网络,彻底改变以前数控机床的单机通信方式,全面实现机床的集中管理与控制。 程序管理更科学、规范、高效。提高NC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让编程员、操作员轻松地处理工作,完全符合企业ISO9000认证及管理的需求。产品状况实时性强、透明程度高,生产计划更科学、准确。 通过机床监控系统,可实时获知设备是开机中、空闲中还是故障中,以及正在生产产品的种类及数量,便于及时、准确制定和调整生产计划。提高机床利用率,减少机床辅助时间。DNC系统方便、可靠、全自动的程序传输功能,快速、高效的程序编辑功能,准确、直观的程序模拟仿真功能,加工程序、工艺文件的关联管理与快速查找功能,都可以将程序编辑、仿真、管理等生产辅助任务在计算机端快速高效地完成,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机床的有效利用率。 (1)数控设备通信模块。操作者只需要在数控设备的控制面板上输入调用指令,即可完成程序的发送、接收和列表查询;可以实现多台机床的并行在线加工,支持断点续传,并可实现自动、手工、断电断点续传,有自动补包,缺损自动补齐,字符自动效验机制,确保传输到机床的程序准确无误;可将不同的设备类型、不同的控制系统以不同的接入方式同时接入统一的网络进行管理; 上传程序时, 服务器能够自动接收、自动保存数控程序,服务器端无需专人职守;实现加工程序远程列表浏览,操作者在机床端就可以浏览服务器上对应的文件列表,并可在列表中选择程序进行调用;具有强大的日志管理功能,可以记录整个系统的所有事件,提供复合查询检索方便问题的查找。可查看数据传输的日期、时间、文件名及上传还是下载等内容,用以记录操作过程及出错信息;可以自动备份通信参数,在移机或重装系统时,机床参数可智能恢复,机床加工程序界面如图4所示。 图5.机床程序管理界面 (2)程序管理模块。将所有加工程序交给服务器管理,解决加工程序的统一管理问题。可根据不同的人员、不同的产品赋予角色权限,并做到数据的安全管理;所有操作都被DNC系统记录在案,提供日志管理和最新版信息,解决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版本问题;网络DNC管理模块提供了加工程序的目录式管理功能,可以对零件相应的图号、零件代号、对应的机床、用户名称及更改日期等信息进行管理;程序管理的进一步的发展是将本系统与上层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程序管理界面如图5所示。 (3)设备生产信息采集及统计分析模块。可以以直观的电子看板形式在车间布局图上显示监控DNC网络上所有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鉴别设备是处于运行还是停工状态;在机床具备相应条件下,DNC系统可实现开关机、程序起始\结束时间、主轴转速、进给、当前运行程序、主轴负载及报警等数据采集;能在设备布局图界面上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等待、加工及停机),设备页面显示设备的运行日志、开机率及利用率。机床监控界面如图6所示,机床信息界面如图7所示。 图7.机床信息界面 通过转向架厂刀具管理系统和网络DNC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减少了加工程序出错率,提高了机床利用率。图8所示是转向架厂联网的加工中心。 图8.转向架常和DNC联网加工中心 下一步预计结合公司车体智能化项目,把网络DNC项目推广到铝合金厂实施。

摩登3登录网站_从“水货”回归自主,广东 IC 发展史

2019 年注定是属于集成电路的一年。2018 年中兴事件不过是一个触发点,2019 年的华为事件让中国人的芯片之痛再一次发作。大国梦不仅需要资本和模式的不断翻涌,更需要这种关键性实业的支撑。 今天要谈的是广东省。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国的南大门,处于南海航运枢纽位置,是太古“南海盘古国”所在地。广东在先秦时期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取得骄人的成绩。自 1989 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居全国第一位,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 1/8;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 17 年领跑全国。 说到广东省的集成电路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到“水货”。从“水货”开始,到分销代理,再到反向设计,最后回归自主研发。 广东集成电路“水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长达 40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广东成了“水货”的天堂。“水货”的持续泛滥,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据一些当年参与“水货”调研的专家回忆,1985 年我国集成电路年产能超过 5000 万块,约在 5400 万块左右,但是受进口集成电路低价倾销的冲击,1986 年我国集成电路年产量下滑 20%,只有 4500 万块,形势非常严峻;1994 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年产量刚过 2 亿块,而当年集成电路进口量超过 50 亿块;1998 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年进口量超过 100 亿块,当时,包括华晶电子(现华润微电子)、东光电子(现燕东微电子)、上无 5/7/19 厂(现积塔半导体)、长江电子(现长电科技)、华达微电子(现通富微电)等一大批企业都陷入困境。 但广东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其芯片消耗量相当惊人。2018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 3000 亿美元,而广东省进口额就接近 1000 亿美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即使进口额的一半在广东消耗,也是一个惊人的数据。 但作为全国 GDP 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却是乏善可陈,其产业规模刚刚超过 1000 亿元。再看看全国 GDP 排名第二的江苏省,作为我国传统的集成电路大省,2018 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 1900 亿,仅无锡市就超过 1000 亿,几乎和广东全省持平。 在 2014 年《推进纲要》的推动下,于是广东“芯”开始骚动了。 本文给大家回顾一下广东的芯历程。 珠海“芯”固守 提到珠海,大家都会想到炬力集成、全志科技等设计公司,炬力集成在 2005 年和 2006 年高居中国设计公司排名榜榜首。 1990 年代,珠海是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最好的城市。当时很多台资进入珠海,开创了珠海的集成电路新时代。当时的珠海可以说是广东集成电路的聚集地。 早在 1993 年,珠海就成立了首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珠海亚力电子有限公司(炬力集成的前身),要知道中国第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成立于 1986 年。虽然亚力从成立之日起就带有深深的台资色彩,但却为珠海的集成电路设计业播撒下了希望的火种,现在珠海的大多数设计公司都和其有关。 1989 年台湾大王电子创始人吴纬国来到珠海,创办了珠海第一家封装企业珠海南科电子;1999 年创办了珠海南科集成,建立了我国华南地区首条 6 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 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聚集效应,成为珠海有影响的特色产业。目前珠海市在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60 余家,上市公司 4 家,产值过亿的企业近 10 家;2018 年,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约 60 亿元,产业规模居珠三角第二位,居全国规模城市排名第八位。炬芯科技、全志科技、艾派克都是珠海乃至中国集成电路设计的佼佼者。 作为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蒲公英,2006 年珠海炬力集成的营收就高达 14 亿元,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龙头;随着蒲公英的创新种子四散发牙,目前珠海大大小小数十家设计公司,多多少少都和炬力集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惜的是,珠海集成电路设计的辉煌一去不复返,至今,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达到炬力集成的高度。 凭心而论,进入 21 世纪,珠海的产业政策环境正在弱化。原有专项扶持政策逐步弱化或退出,扶持力度大不如前,极大减弱了珠海产业竞争优势。此外,珠海本地产业人才培养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本地产业规模对人才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引进成本高,需求缺口大。珠海为促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2018 年 11 月发布《珠海市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希望珠海可以借着这股东风再创辉煌。 深圳“芯”变化 在“水货”的基础上,精明的深圳人走上了“分销代理”的道路,于是深圳顺势成为了中国集散地。 深圳华强北可谓是当时电子第一街,1988 年开档时不足 200 家厂商入驻,但却在市场中无意扮演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第一个电子产业链市场化服务平台的角色。分销商小柜台多是夫妻档、兄弟档、父子档,华强北“水货”之多,催生了辉煌的“山寨时代”,让生产手机的技术门槛大幅下降。 分销代理模式间接推动了深圳乃至广东的集成电路发展。2000 年代初期深圳的设计公司大都是分销商设立的。分销代理商有着天然的优势,对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高,手上哪颗芯片畅销,就进行反向设计,利用自家的销售渠道快速出货。 2001 年 12 月 29 日,深圳获批建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成为继上海、西安、无锡、北京、成都、杭州后第七个设立产业化基地的城市。,从 2012 年到 2018 年,深圳依靠怪胎海思的成长,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已连续 7 年位居全国第一,2018 年较 2017 年增长 31%;假如不算海思的营业收入,2018 年较…

摩登3登录_Camera Link协议和FPGA的数字图像信号源设计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7949.htm   目前,各种图像设备已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图像信号源作为地面图像采集装置测试系统中的一部分,其传输方式及信号精度都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图像信号的传输速率高,数据量大,在传输过程中,其精度和传输距离易受影响。为了提高信号传输距离和精度设计了由FPGA内部发出图像数据,并通过FPGA进行整体时序控制;输出接口信号转换成符合Camera Link标准的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进行传输。该图像信号源已成功应用于某弹载记录器的地面测试台系统中。   2 Camera Link接口及图像数据接口信号   Camera Link标准是由国家半导体实验室(National Semiconductor)提出的一种Channel Link技术标准发展而来的,该接口具有开放式的接口协议,使得不同厂家既能保持产品的差异性,又能互相兼容。它在传统LVDS传输数据的基础上又加载了并转串发送器和串转并接收器,可在并行组合的单向链路、串行链路和点对点链路上,利用SER/DES(串行化/解串行化)技术以高达4.8 Gb/s的速度发送数据。CameraLink标准使用每条链路需两根导线的LVDS传输技术。驱动器接收28个单端数据信号和1个时钟信号,这些信号以7:1的比例被串行发送,也就是5对LVDS信号通道上分别传输4组LVDS数据流和1组LVDS时钟信号,即完成28位数据的同步传输只需5对线,而且在多通道66 MHz像素时钟频率下传输距离可达6 m。   Camera Link是在Channel Link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相机控制信号和串行通信信号,定义出标准的接头也就是标准化信号线,让Camera及影像卡的信号传输更简单化,同时提供基本架构(Base Configuration)、中阶架构(Medium Configuration)及完整架构(Full Configuration)三种:基本架构属单一Camera Link元件,为单一接头;中阶架构属双组Camera Link元件,为双组接头;完整架构属三组Camera Link元件,为三组接头。   传输数据时使用的视频同步信号固定不变,分别为: 帧同步信号FVAL:当FVAL为高电平时,正输出一帧有效数据;行同步信号LVAL:当LVAL为高电平时,正输出一个有效像元行(在两个有效像元行中间,LVAL会跳过几个无效的像素点,可在实际应用时设定跳过的像素点数);数据有效信号DVAL:当FVAL和LVAL为高时,DVAL为高电平,正输出有效的数据;SPARE为备用信号。   设计中使用了FVAL和LVAL信号,当FVAL和LVAL信号都为高电平时,图像信号源数据在像素时钟信号PIXCLK的控制下依次发送。其接口信号时序如图1所示。   3图像信号源的设计实现   3.1设计方案   检测图像数据记录装置性能、图像信号源的标准图像生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FPGA直接生成信号,输出图像为0~255的灰度值图像;另一种是通过上位机软件下载图像到信号源中,FPGA产生视频同步信号和进行整体逻辑控制。   设计中采用了FPGA与Camera Link接口器件DS90CR-285相结合的方案,其图像信号源数据、像素时钟信号及视频同步信号由FPGA内部模块产生,经过DS90CR285器件转换成LVDS信号,接收端使用配套器件DS90CR286进行解调。考虑到FPGA的现场可编程特性,使用灵活方便,能够降低硬件电路设计难度。   所以,该方案选择FPGA作为主模块。Camera Link接口器件DS90CR285是专用电平转换器件,能将28位CMOS/TTL电平数据和一位像素时钟信号分别转换成4组LVDS数据流及一对LVDS时钟信号进行传输,由于采用差分传输方式,提高了传输距离及信号精度。   3.2硬件结构   图2给出图像信号源的硬件结构框图,主要由图像信号源和外围电路组成。前者是设计的核心,它选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Ⅱ系列FPGAXC2S50,用以设计系统时序、图像数据及产生相应的信号;后者主要包括晶体振荡器、电平转换器件DS90CR285及输入输出接口。   系统上电后,晶体振荡器输出时钟信号,FPGA内部主控模块将自动产生与Camera Link协议相匹配的信号传输时序。FPGA内部产生的像素时钟信号、帧同步信号、行同步信号和图像数据一起进入DS90CR285,并通过该电平转换器件转换成LVDS信号,每对LVDS信号之间采用双绞线传输,以消除耦合干扰。图2中曲线部分即为Camera Link接口。   3.3 FPGA程序设计   设计中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时序设计。系统时钟为125 MHz,信号源像素时钟信号PIXCLK为系统时钟6分频,即21 MHz。本图像信号源数据格式为640×480,帧频为53 Hz,即每秒传输53帧图像。行同步信号LVAL和帧同步信号FVAL均由像索时钟信号进行计数产生,其时序如图3所示。   其中P1为71个PIXCLK时钟周期:A为640个PIXCLK;即一行包含640个像素点;Q为94个PIXCLK;P2为23个PIXCLK,帧同步信号FVAL为低电平的时间是38 074个PIXCLK。一帧图像包含480行有效数据,可计算出传输一帧图像信号的时间为480×(A+Q)+38 074=390 394个PIXCLK时钟周期,帧频为21 MHz÷390 394=53 Hz,满足设计要求。   产生行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和图像数据部分程序代码如下:     上述代码中,lval为行同步信号;fval为帧同步信号;U12_data为图像数据。   3.4实验结果   将程序下载到FPGA进行实现。图4给出该图像信号源产生的视频同步信号,即帧同步电压信号Ufval和同步电压信号Ulval。由图4中可见,符合设计时序的要求。   4结语   根据提供的方案,使用FPGA设计的图像信号源结构简单,实现方便,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基于Camera Link接口协议的图像信号采用LVDS方式传输,增加了传输距离,提高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精度。在地面测试台系统的应用中,该图像信号源运行稳定、可靠,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各项设计要求。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TP-LINK低调发布首款智能手机

  家用网络产品巨头TP-LINK悄然发布第一款智能手机,我们从网站信息了解到,这款新手机搭载了4.0英寸的显示屏幕,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支持720P高清摄录,配合双LED闪光灯,有效加强曝光度,1.4GHZ的CPU处理器,内置最新Android 4.0智能操作系统,支持3G高速互联网及WLAN无线局域网接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2235.htm   具体的配置我们尚且不清楚,总之,一贯推崇性价比的TP-LINK这款智能机的价格和性能表现,还要我们拭目以待。

i2为友讯提供SCM解决方案

宣布将协同前进国际(AIC)为( Corporation)导入 解决方案。该项计划於四月份上旬签约,预计以6个月时间完成导入,2002年Q4正式上线。 本文引用地址: 本次计画将由前进国际(AIC)与共同提供导入期间的顾问服务。导入的模组主要为i2 模组中的Factory Planner。该项计画导入後预计将可协助降低现阶段库存量,加快供应链上、下游回应速度,同时提升整体客户服务品质。 i2台湾分公司总经理曹衡康表示,IT产业往往由於产品线多样化使得上游零组件种类复杂,备料困难,生产时程难以预期。模组中的工厂规划系统(Factory Planner)能协助组装业者做好原物料以及产能的规划,预期订单的产出情形,相对提升生产过程中的透明度,解决过去由於上、下游供需变动频繁所产生备料困难的问题。 本文由 CTIMES 同意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ctimes.com.tw/DispCols/cn/SCM//i2/0204151822GS.shtmll

CC-Link的优势有哪些

CC-Link的优势如下:   1) 高速度大容量的数据传送可设定介于156Kbps到10Mbps间可选择的5种通信速度之一。总长度由最大通信速度决定。 每个循环传送数据为24字节,有150字节用于通信传送。8字节(64位)用于位数据传送,16字节(4点RWr、4点RWw)用于字传送,(L=>M 34字节)。每次链接扫描的最大容量是2048位和512字。 在64个远程I/O站的情况下,链接扫描时间为3.7毫秒。稳定快速的通信速度是CC-Link的最大优势。 CC-Link有足够卓越的性能应用于大范围的系统。 当应用10Mbps的通信速度时,最大通信距离是100米;当通信速度为156Kbps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200米。如果应用中继器,还可以扩展网络的总长度。通信电缆的长度可以延长到13.2KM。 2)拓扑结构有多点接入、T型分支、星型结构3种型号的电缆及连接器可以支持将CC-Link元件接入任何机器和系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1060.htm 3)CC-Link使分布控制成为现实 CC-Link同样用于低价的中间控制层网络。 所有的本地站和智能站可以访问循环数据,如到达从站或来自从站的RX、RY、RWr、RWw。(但不可改变这些数据)如果使用这些循环数据,可以保证高速的应答和稳定的刷新时间,使中间控制通信、中央控制系统变成现实。 有些应用中要求有控制层和元件层2种网络,这样的系统可以仅仅只用CC-Link。 由于CC-Link每个站有固定的循环数据的范围,可能使循环数据受到限制,但,它毕竟是一个低价的网络。 4)自动刷新功能、预约站功能 以PLC作为CC-Link的主站为例,由主站模块管理整个网络的运行和数据刷新,主站模块与PLC的CPU的数据刷新可在主站参数中设置刷新参数,便可以将所有的网络通信数据和网络系统监视数据自动刷新到PLC的CPU中,不需要编写刷新程序,这样,也不必要考虑CC-Link主站模块缓冲寄存区的结构和数据类型与缓冲区的对应关系,简化编程指令,减少程序运行步骤,缩短扫描周期,保证系统运行实时性。 预约站功能在系统的可扩展性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也给我们系统开发提供很大的方便。预约站功能指CC-Link在网络组态时,可以将现在不挂上网络而计划将来挂接到CC-Link的设备,在网络组态时事先将这些设备的系统信息(站类型、占用数据量、站号等)在主站中登录,而且可以将相关程序编写好,这些预约站挂接到网络中后,便可以自动投入运行,不需要重新进行网络组态。而且在预约站没有挂接到网络中时CC-Link同样可以正常运行。 5)完善的RAS功能 RAS是Reliability(可靠性)、Availability(有效性)、Serviceability(可维护性)的缩写。 备用主站功能、在线更换功能、通信自动恢复功能、网络监视功能、网络诊断功能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网络系统,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网络系统。 6)优异抗噪性能和兼容性 为了保证多厂家网络的良好的兼容性,一致性测试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只是对接口部分进行测试。而且,CC-Link的一致性测试程序包含了噪音测试。因此,所有CC-Link兼容产品具有高水平的抗噪性能。正如我们所知,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CC-Link。 除了产品本身具有卓越的抗噪性能以外,光缆中继器给网络系统提供了更加可靠、更加稳定的抗噪能力。 至今还未收到过关于噪音引起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报告。 7)互操作性和即插即用 CC-Link提供给合作厂商描述每种类型产品的数据配置文档。这种文档称为内存映射表,用来定义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存储单元(地址)。然后,合作厂商按照这种映射表的规定,进行CC-Link兼容性产品的开发工作。 以模拟量I/O映射表为例,在映射表中位数据RX0被定义为“读准备好信号”,字数据RWr0被定义为模拟量数据。由不同的A公司和B公司生产的同样类型的产品,在数据的配置上是完全一样的,用户根本不需要考虑在编程和使用上A公司与B公司的不同,另外,如果用户换用同类型的不同公司的产品,程序基本不用修改。可实现“即插即用”连接设备 8)瞬时传送功能CC-Link的通信形式可分为2种方式:循环通讯和瞬时传送。 循环通讯意味着不停地进行数据交换。各种类型的数据交换即远程输入RX,远程输出RY和远程寄存器RWr、RWw。一个子站可传递的数据容量依赖于所占据的虚拟站数。占据一个子站意味着适合32位RX和/或RY,并以每四个字进行重定向。如果一个装置占据两个虚拟站,那么它的数据容量就扩大了一倍。 除了循环通信,CC-Link还提供主站、本地站及智能装置站之间传递信息的瞬时传送功能。信息从主站传递到子站,信息数据将以150字节为单位分割,并以每批150字节传递。若从子站传递到主站或其他子站,每批信息数据最大为34字节。瞬时传送需要由专用指令来完成。 瞬时传送不会影响循环通信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