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目录:摩登3平台靠谱吗

摩登3注册登录网_基于PLC和CC-Link现场总线的张力控制系统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03730.htm 卷绕式镀膜机是真空应用设备中一类应用很广泛的设备,用该设备可在薄膜上镀制铝,也可镀制锌铝等。在此镀膜机的运行中薄膜以给定的速度从放卷辊放出,经中间辊处理,由收辊收取。在此过程中要求对薄膜上的张力进行控制,张力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膜的质量,张力控制同膜的跑偏量、暴筋、起皱等现象的发生均有关系,张力控制的不稳定甚至会使膜断裂或缠绕到其他辊子上,因此张力控制在该设备中是一个关键问题[4][7]。由于收、放卷辊的卷径在传动过程中是变化的,随着卷材收卷卷径越来越大,而放卷卷径越来越小,因此张力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作者介绍一种基于PLC和CC-Link现场总线的张力控制系统。 2 张力控制系统构成 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以遵循现场总线CC-Link通讯协议的三菱A系列PLC作为控制主机,而放膜和收膜系统采用三菱FX2N系列的PLC作为从站挂在高速总线CC-Link上,充分发挥PLC在处理开关量方面的优势和PLC对于顺序控制的独特优势。真空镀膜机在工作中有许多诸如张力、速度、真空度等大量数据需要监控,良好的人机界面能给操作人员提供极大便利,故我们在系统设计中选用三菱触摸屏A975GOT-TBA-B,触摸屏和PLC之间的接口选用RS-485接口,另外真空系统自动控制中需要的真空仪表数据,而用户指定的真空表系列中没有与CC-Link兼容的真空表,只能提供RS- 485接口,故而真空表与PLC之间采用RS-485接口,该系统的现场总线网络简图如图1所示[1][2][3],图2为放膜系统控制简图。 图1 真空镀膜机CC-Link网络简图 图2 放膜系统控制简图 在图2中,PLC主站是三菱A系列PLC,其响应速度快,信息处理量大。 在放膜系统和收膜系统上采用三菱FX2N-32CCL的CC-Link接口模块作为从站并经FX2N-CNV-BC型FX2N适配器与放膜张力控制器LE-40MTB-E和卷径演算器LE-40MD相连[6][8],图3为其收膜系统控制简图。 图3 收膜系统控制简图 远程I/O站ST.7和ST.8是真空系统的远程输入模块AJ65BTB1-16D用于采集真空设备各阀门及各种真空泵状态信息。 远程I/O站ST.9和ST.10是真空系统的远程输出模块AJ65BTB1-16T用于输出控制真空系统的各个阀门和真空泵。 远程I/O站ST.11、ST.12、ST.13是显示控制箱的远程输入模块AJ65BTB1-16D用于采集移动小车、蒸发舟7个晶闸管调整器、7个蒸发舟上电情况、送丝电机等状态信息。 远程I/O站ST.14和ST.15是显示控制箱的远程输出模块AJ65BTB1-16T用于输出蒸发系统各个部件的控制信号。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介绍了采用PLC加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的镀膜机张力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现场生产后达到厂家的要求,经过实际生产运行证明,该系统张力控制稳定,实时性好,运行可靠,实现了镀膜生产的最优控制。

摩登3新闻554258:_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 综述

前言虽然CC-Link在中国的市场表现良好,国内已经存在大量广泛的应用和一些合作伙伴,但是关于CC-Link的全貌的介绍相对较少。作为包容了现场总线最新技术的CC-Link,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和特点非常鲜明。有必要逐步向广大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及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CC-Link有关技术和应用情况。使CC-Link的技术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为中国的现场总线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一、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技术背景和CLPA在1996年11月,以三菱电机为主导的多家公司以“多厂家设备环境、高性能、省配线”理念开发、公布和开放了现场总线CC-Link,第一次正式向市场推出了CC-Link这一全新的多厂商、高性能、省配线的现场网络。并于1997年获得日本电机工业会(JEMA)颁发的杰出技术成就奖。 CC-Link是Control Communication Link (控制与通信链路系统)的简称。即:在工控系统中,可以将控制和信息数据同时以10Mbps高速传输的现场网络。CC-Link具有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使用简单、节省成本等突出优点。作为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是唯一起源于亚洲地区的总线系统,CC-Link的技术特点尤其适合亚洲人的思维习惯。于1998年,汽车行业的马自达、五十铃、雅马哈、通用、铃木等也成为了CC-Link的用户,而且CC-Link迅速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销售的实绩已超过17万个节点,2001年达到了72万个节点,到2001年累计量达到了150万,其增长势头迅猛,在亚洲市场占有份额超过15%(据美国工控专业调查机构ARC调查),受到亚、欧、美、日等客户的高度评价。为了使用户能更方便地选择和配置自己的CC-Link系统,2000年11月,CC-Link协会(CC-Link Partner Association简称CLPA)在日本成立。主要负责CC-Link在全球的普及和推进工作。为了全球化的推广能够统一进行,CLPA(CC-Link协会)在全球设立了众多的驻点,分布在美国、欧洲、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负责在不同地区在各个方面推广和支持CC-Link用户和成员的工作。CLPA现在有“Woodhead”、“Contec”、“Digital”、“NEC”、“松下电工”、“idec”和“三菱电机” 等7个常务理事会员。到2002年4月底,CLPA在全球拥有250多家会员公司,其中包括浙大中控、中科软大等等几家中国大陆地区的会员公司。二、CC-Link的通讯原理CC-Link的底层通讯协议遵循RS485,具体的通讯方式请参照下图. 图:通信原理 CC-Link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2种通信方式。一般情况下,CC-Link主要采用广播-轮询(循环传输)的方式进行通讯。具体的方式是:主站将刷新数据(RY/RWw)发送到所有从站,与此同时轮询从站1;从站1对主站的轮询作出响应(RX/RWr),同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然后主站轮询从站2(此时并不发送刷新数据),从站2给出响应,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依此类推,循环往复。广播-轮询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下图,该方式的数据传输率非常高。除了广播-轮询方式以外,CC-Link也支持主站与本地站、智能设备站之间的瞬时通讯。从主站向从站的瞬时通讯量为150字节/数据包,由从站向主站的瞬时通讯量为34字节/数据包。瞬时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下图,由此可见瞬时传输不会对广播轮询的循环扫描时间造成影响。 所有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进程以及协议都由通讯用LSI-MFP(Mitsubishi Field Network Processor)控制,其硬件的设计结构决定了CC-Link的高速稳定的通讯。 MFP构成图 三、CC-Link的卓越性能一般工业控制领域的网络分为3到4个层次,分别是上位的管理层,控制层和部件层。部件层也可以再细分为设备层和传感器层,CC-Link是一个以设备层为主的网络,同时也可以覆盖较高层次的控制层和较低层次的传感器层。1、CC-Link的网络结构现场总线CC-Link的一般系统构成如图所示: 图: CC-Link系统构成 一般情况下,CC-Link整个一层网络可由1个主站和64个子站组成,它采用总线方式通过屏蔽双绞线进行连接。网络中的主站由三菱电机FX系列以上的PLC或计算机担当,子站可以是远程I/O模块、特殊功能模块、带有CPU的PLC本地站、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机器人以及各种测量仪表、阀门、数控系统等现场仪表设备。如果需要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主站和备用主站冗余备份的网络系统构成方式。采用第三方厂商生产的网关还可以实现从CC-Link到ASI、S-Link、Unit-wire等等网络的连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摩登3测试路线_CC-Link现场总线的通信初始化设置方法和应用比较分析

CC-Link现场总线是日本三菱电机公司主推的一种基于PLC系统的现场总线,这是目前在世界现场总线市场上唯一的源于亚洲、又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现场总线。它在实际工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制造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CC-Link现场总线的应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对系统进行通信初始化设置。目前CC-Link通信初始化设置的方法有三种,本文将对这三种不同的初始化设置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寻求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来选择最简单有效的通信初始化设置方法。这对CC-Link现场总线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则为设计人员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量和节省时间,二则也试图探索一下是否可以进一步发挥和挖掘CC-Link的潜力。 实验系统简述 为了便于比较通信初始化设置方法,我们首先在实验室中建立了这样一个小型的CC-Link现场总线系统.整个系统的配置如图1所示。 在硬件连接设置无误之后,就可开始进行通信初始化设置。 三种设置方法的使用 首先采用的是最基本的方法,即通过编程来设置通信初始化参数。编制通信初始化程序的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在参数设定部分,将整个系统连接的模块数,重试次数,自动返回模块数以及当CPU瘫痪时的运行规定(停止)以及各站的信息写入到存储器相应的地址中。在执行刷新指令之后缓冲存储器内的参数送入内部寄存区,从而启动数据链接。如果缓冲存储器内参数能正常启动数据链接,这说明通信参数设置无误,这时就可通过寄存指令将参数寄存到E²PROM。这是因为一旦断电内部寄存区的参数是不会保存的,而E²PROM中的参数即使断电仍然保存。同时通信参数必须一次性地写入E²PROM,即仅在初始化时才予以执行。此后CPU运行就通过将E²PROM内的参数送入内部寄存区去启动数据链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通信参数设置有误(如参数与系统所采用的硬件不一致,或参数与硬件上的设置不一致),数据链接将无法正常启动,但通常并不显示何处出错,要纠正只有靠自己细心而又耐心地检查,别无它法。反过来,如果通信参数设置正确而硬件上的设置有错,CC-Link通信控制组件会提供出错信息,一般可通过编程软件包的诊断功能发现错误的类型和错在哪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摩登3测试路线_基于CC4060环境湿度测试仪的设计

摘要:环境湿度测试仪由湿敏电容HS1100,湿度频率转换器件NE555,基准频率产生及分频器CC4060,频率电平转换器件CD4013等电路组成。环境湿度的变化会引起湿敏电容HS1100容量的改变,使NE555输出信号频率由常态的6 667 Hz左右降低为6 189 Hz,此频率送到计数器CC4060 U2经十二分频输出,同时另一块计数器CC4060 U1通过调节定时元件可以产生6 000 Hz~17 000 Hz的频率信号,也经过十二分频输出,当我们调节定时电位器RPI使CC4060 U1产生的频率刚好略大于6189Hz,且远远小于6 667 Hz时,就可以在环境湿度过大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启动报警或增干电路工作。关键词:湿度测试仪;CC4060;频率;NE555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能够自动控制的监测设备,环境湿度测试仪就是一种用于环境湿度自动监测控制的设备。本文介绍基于计数器CC4060等构成的环境湿度测试仪,电路简单,调试方便,监测准确,精度高。 1 电路构想1.1 组成框图 本文环境湿度测试仪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湿度监测器件,湿度频率转换器件,基准频率产生电路,频率电平转换电路,输出控制电路等组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3588.htm 1.2 器件选择及原理构思 湿度监测部分采用高分子薄膜式湿敏电容HS1100,具有不需校准的完全互换性,能瞬时退饱和。相对湿度在0%~100%RH范围内,电容量由162pF变到200pF,其误差不大于±2%RH,响应时间小于5 s,在55%RH、25℃、10 kHz条件下,其典型标称电容为180pF,供电电压一般选5 V,工作温度-40℃~100℃。HS1101用做湿度传感器时,测量电路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线性电压输出式,比例系数为正值;另一种是线性频率输出式,比例系数为负值。本设计采用的是频率输出式。 湿度频率转换电路采用NE555定时器,成本低,性能可靠,只需要外接几个电阻、电容,就可以实现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等脉冲产生与变换电路。本电路其与湿敏电容HS1100和电阻等构成多谐振荡器,通过恰当设置电路中的电阻值,输出方波,实现湿度监测量向频率信号的转换,通过频率信号的高低我们就可以得知环境湿度是否正常。 基准频率振荡器和频率电压转换器都采用十四位串行计数器CC4060,它采用CNOS制作工艺、标准DIP-8封装的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分频器集成电路,振荡器的结构可以是RC或晶振电路。CC4060复位端为高电平时,计数器清零且振荡器使用无效;复位端为低电平时,由外接的振荡定时元件控制产生一定频率的信号,并可以输出4分频到10分频,12分频到14分频的脉冲信号。本电路的基准频率振荡器由CC4060及其定时元件组成,产生的频率信号经12分频后送至D触发器,为D触发器提供时钟脉冲。频率电压转换器则利用的是CC4060的分频功能,将NE555定时器输出的频率信号送至CC4060,经12分频后输出至D触发器输入端,根据环境是否潮湿产生相应的电平,驱动D触发器工作输出控制电平。 输出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电路,本电路的输出控制部分由三极管控制继电器实现,D触发器输出的高电平,使三极管导通驱动继电器动作,产生报警信号或驱动干燥电路工作,使环境湿度恢复到正常值范围。 2 电路实施及参数选择2.1 湿度监测及湿度频率转换电路(图2) C是湿敏电容HS1100,容量会随着环境湿度的变化而改变,使②脚和⑥脚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发生变化,改变③脚的输出信号的频率,实现环境湿度的变化转换为频率的变化,由非电量转变为电量。⑤脚外接电阻R3的阻值为910 kΩ,与集成电路内接的电阻5 kΩ相差很大,所以一般基准电压就可以认为是电源电压VCC,R1的阻值50 kΩ,湿敏电容常态下为180pF,R2的阻值一般为576 kΩ左右,可根据调试的需要串联电位器,实现最佳的控制精度。由以上数值可算出③脚常态下输出的脉冲周期T=(R1+2R2)Cln2,为0.15ms左右,则频率在6 667 Hz左右,当环境湿度增大为90%RH时,频率会减少到6 186 Hz左右,引起后续电路动作,实现增干和报警。 分频器相关文章:分频器原理 电容传感器相关文章:电容传感器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家用网关网络解决方案

无线宽带网络打造移动生活新概念—D-Link无线ADSL小型网络解决方案之一 备选:高效安全,灵活经济—D-Link无线ADSL小型网络解决方案 经历了2001年的跌宕起伏之后,2003年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呈现出相当稳定的发展趋势。 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业务全面突起,逐渐成为运营商构建宽带数据网络的首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以“用户为中心”,以最经济的接入方式、最灵活的业务模式让用户享有最大价值的宽带服务,成为运营商稳定客户群体,提升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出发点。 通过在ADSL和无线领域的技术与市场的深厚积累,D-Link全面推出“自由宽带”为特点的系列无线ADSL解决方案。在引入全新的无线ADSL接入理念的同时,还全面支持传统的有线接入方式,为用户和运营商提供了更多选择。D-Link致力于同运营商共同打造“自由宽带”的业务品牌。 ADSL+WLAN 终成趋势 由于提供了超出56K Modem近100倍的速度,ADSL逐渐成为了首选的宽带接入方式。同时随着WLAN应用市场初见峥嵘,无线技术开始渗透到网络的各个层面。在宽带市场,无线与宽带结合逐渐成为应用趋势。目前,对于SOHO、家庭上网一族而言是否选用无线ADSL主要存在以下疑虑: 首先,应用成本问题。一般说来SOHO、家庭上网一族投资不会太多,但仍然希望能拥有一个功能完整、高效的宽带网络,因此应用成本成为选择网络接入方式的首要因素。同时,产品的多功能性使得网络应用更加丰富,所以多功能的网络设备更受SOHO/家庭用户的欢迎。 其次,简单安装和维护。在以上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常常不一定有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因此他们需要网络厂商为其提供的是一个简单易用的产品和方案,便于管理和维护。 再者,网络安全和稳定的性能。构建网络的出发点就是拥有一个安全的网络,因此,在摆脱错综复杂的布线网络之后,安全成为推进无线网络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以上应用问题,国际著名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D-Link推出了DI-714P+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并以该产品为核心,为不同的应用环境精心设计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该系列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无线、有线网络的结合,使用户可以灵活选择网络构建模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首先,宽带上网,随手可得。由于DI-714P+融合了ADSL宽带和WLAN优势于一体,摆脱了传统了有线网络构架束缚,网上冲浪随处可得。同时独有的22M无线接入,而通过下载D-Link的升级软件,还可以使实际无线传输速率达到802.11b的4倍,更能满足用户的带宽要求。加上与ADSL宽带的配合使用,用户可以充分享受宽带无线网络的时尚品味。 其次,网络构建经济简单,应用更加丰富。该系列方案有效地利用现有电话线资源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大幅度地降低了办公成本。网络支持PC、笔记本、掌上电脑等各种无线接入终端产品,使得网络建设一次到位,节省了网络无线升级的成本。而由于DI-714P+内置DHCP 和NAT功能,进而又降低小型局域网的建网成本。同时,DI-714P+的多功能性使得网络应用更加丰富。DI-714P+由于提供了自适应打印端口,支持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进而节省了办公成本,因此特别适合于SOHO宽带网络用户应用。 最后,安全可靠,确保网络安全。无线产品的安全性能设计与IP路由安全功能的有效结合,使网络更加安全可靠。DI-714P+是一款安全性极高的产品,支持MAC地址、IP地址、URL等多种数据过滤策略,从而使网络应用更加智能;同时产品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等网络防攻击、防伪通讯协议,更能保障使用者分享网络资源的安全性及隐私权。DI-714P+的另一项特色是具有类似「封包过滤器」的功能(Basic Parental Control),可以锁住特定的色情或不法网站服务,这项功能对于家庭用户最为适用,有利于家长保护或限制小孩不当使用网络。此外,产品集合了IP路由、防火墙等多种安全功能,用户可通过子网分离和限制广播域等方法来提高广域网的传输性能并加强网络的安全性;而且产品还引入了业内最新的Wi-Fi®保护接入(WPA) 安全标准,新标准结合了数字加密和网络认证功能,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推向了更高水平,进一步保证局域网络安全。 以下是D-Link针对SOHO、家庭用户贴身定制的2套“自由宽带”解决方案,其所带来的2种自由的工作、生活方式将为用户带来无处不在的宽带体验。 D-Link特色解决方案 1、SOHO族自由办公无线ADSL接入方案 该方案适合规模较小、移动量较大的中小企业及家庭办公室。在方案中采用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和规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灵活选择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总体来看,方案选用了DI-714P+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作为接口,通过电话线与Internet网络相连。该宽带路由器具有ADSL宽带和无线AP功能,并提供四个以太网口,公司可以根据内部终端设备实际情况,选择下接Switch或Hub通过ADSL Modem与Internet连接,或者直接通过DI-714P+以太网口与外网互联互通,而移动PC、笔记本或掌上电脑则无需网线连接,通过配置DWL-660W、DWL-120+或DWL-650+无线网卡,就可以实现网上业务。与此同时,打印机可直接与DI-714P+自适应打印端口连接,实现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进而节省了办公成本,这种方案的主要特点为:规模小,移动性大,网络环境和接入方式随时根据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而发展;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使网络应用更加丰富,而且还节省了相应的办公开支。采用包月制费用方式,并适用于所有ADSL专线用户。 2、针对家庭用户的ADSL接入方案 以上拓扑结构主要针对家庭用户设计的ADSL接入方案,非常适合休闲在家的中、老年网民以及求新求酷的新新人类。考虑到家庭用户的终端设备的使用较少,家具环境不易于铺设太多线路,因此建议同样使用DI-714P+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作为接入设备,上端通过ADSL Modem与Internet相连,而在下端这样既可以直接连接台式PC,也可适应笔记本的灵活移动办公的特点,同时满足多台终端设备网络业务的需要,而且也减少了布线的繁琐。而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也可以使用户在家中的任何角落实现网络打印,轻松享受自由自在的移动生活。 这种方案的特点为:安装简便,满足非专业用户(个人用户对家庭)多种上网方式的需求;灵活性强,用户在家中随时随地均可实现网上冲浪。包月制和预付卡两种费用方式均可,并适用于所有ADSL专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