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目录:摩登3风情

摩登3主管554258:_中兴通讯重磅发布全屋光纤组网系列新品

近日,中兴通讯发布了新一代全屋光纤组网系列产品——全光网关F4606P/F7606P及光路由器Z6620,其在网络速度、Wi-Fi覆盖以及造型设计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该系列新品的发布标志着中兴通讯在全屋光纤商用领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将全面助力全光家庭部署。 不同于传统家庭组网方案,全屋光纤组网将传输介质由网线替换为光纤,全光网关和光路由器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实现“光速”对话。与网线相比,光纤具有寿命长、价格低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无上限等优势,一步到位解决家庭网络布线瓶颈。此外,新一代全屋光纤组网设备进一步升级,全光网关支持万兆接入,F4606P上行接口为10G EPON,F7606P为XG PON,下行均搭载3个GE光网口及1个GE光电Combo网口,为用户提供充分选择。全光网关和光路由器均支持160MHz频宽Wi-Fi 6技术,实测有线及Wi-Fi速率达千兆,通过EasyMesh组网,实现全屋1张网和毫秒级智能漫游,为在线游戏、实时直播、网络课堂等高带宽、低时延应用提供充分保障,满足全屋“真千兆”需求。同时,该系列新品支持多穿1堵墙的超广室内覆盖,运用ER+DCM技术,穿墙能力大幅提升,让每个房间都能稳定接收Wi-Fi信号。 2020年12月,中国联通聊城市分公司与中兴通讯携手发布全屋光纤组网商用技术方案和套餐,向山东聊城宽带用户发起限量体验邀请,实现“光纤到家”服务向“光纤在家+全屋Wi-Fi+全屋智能体验”的升级,让光纤到达家庭的每个房间,让Wi-Fi在家庭无处不在。目前,全屋光纤组网方案已在十多个省份进行了试点和商用,具备规模部署能力。今后,中兴通讯将在全屋光纤领域持续积极探索,广泛携手行业合作伙伴推进全屋光纤组网方案商用,构建智慧家庭的全新未来。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Ka频段需要更多带宽?这里有三个选项

随着全球连接需求的增长,许多卫星通信(satcom)系统日益采用Ka频段,对数据速率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目前,高性能信号链已经能支持数千兆瞬时带宽,一个系统中可能有成百上千个收发器,超高吞吐量数据速率已经成为现实。 另外,许多系统已经开始从机械定位型静态抛物线天线转向有源相控阵天线。在增强的技术和更高集成度的推动下,元件尺寸得以大幅减小,已能满足Ka频段的需求。通过在沿干扰信号方向的天线方向图中形成零位,相控阵技术还能提高降干扰性能。 下面将简要描述现有收发器架构中存在的一些折衷选项,以及不同类型的架构在不同类型的系统中的适用性。本分析将分解介绍卫星系统的部分关键技术规格,以及如何从这些系统级技术规格获得收发器信号链层各组件的规格。 从系统级分析向下分解技术规格 从宏观层面来看,卫星通信系统需要维持一定的载噪比(CNR),此为链路预算计算的结果。维持该CNR可以保证一定的误码率(BER)。需要的CNR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纠错、信息编码、带宽和调制类型。确定CNR要求之后,就可以依据高层系统要求向下分解得到各个接收器与发射器的技术规格。一般地,首先得到的是收发器的增益-系统噪声温度(G/T)品质因数和发射器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对于接收器,要从G/T得到低层接收器信号链规格,系统设计师需要知道天线增益和系统噪声温度,该值为天线指向与接收器噪声温度的函数,如等式1所示。基于此,可以用等式2得到接收器温度。 然后可以用等式3计算接收器信号链的噪声指数: 获知接收器噪声指数以后,可以进行级联分析,确保信号链是否符合这些必要技术规格的要求,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接收器,首先基于接收器的距离(地到卫星或卫星到地的距离)和接收器灵敏度确定需要的EIRP。获知EIRP要求之后,需要在发射信号链的输出功率与天线增益之间做出折衷。对于高增益天线,可以减小发射器的功耗和尺寸,但其代价是增加天线尺寸。EIRP通过等式4计算。 只要谨慎选择信号链所用组件,就能维持输出功率不变,并且不会导致其他重要参数下降,例如干扰其他系统的输出噪声和带外射频能量。 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其他重要技术规格包括: · 瞬时带宽:信号链在任意时间点可以数字化的频谱带宽 · 功率处理:信号链在不导致性能下降的条件下要处理的最大信号功率 · 通道间的相位相干性:针对新兴的波束赋形系统,确保通道间相位的可预测性可以简化波束赋形信号的处理和校准 · 杂散性能:确保接收器和发射器不会在不期望的频率下产生射频能量,以免影响该系统或其他系统的性能 图1. 架构比较:(a) 高中频(集成TRx),(b) 双变频超外差架构(带GSPS ADC) (c) 单变频超外差架构(带GSPS ADC),(d) 直接变频(带I/Q混频器) 在信号链的设计过程中,务必记住这些和其他技术规格,以确保设计出能满足任何给定应用需求的高性能系统,无论是宽带多载波聚合集线器还是单个窄带手持式卫星通信终端。 通用架构比较 确定高层技术规格以后即可决定采用哪种信号链架构。前面列出过并且可能对架构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关键技术规格是瞬时带宽。该规格会影响接收器的模数转换器(ADC)和发射器的数模转换器(DAC)。为了实现高瞬时带宽,必须以更高的速率对数据转换器采样,结果一般会推高整个信号链的功耗,但是,如果从单位功耗(W/GHz)来看,则会降低功耗。 对于带宽不足100 Mhz的系统,许多情况下最好采用类似于图1a的基础架构。该架构将标准下变频级与集成式直接变频收发器芯片结合起来。集成的收发器可实现超高的集成度,从而大幅减小尺寸和功耗。 为了达到1.5 Ghz的带宽,可以将经典的双变频超外差架构与最先进的ADC技术结合起来;如图1b所示。这是一种成熟的高性能架构,集成的变频级用于滤除无用的杂散信号。根据收到的频段,用一个下变频级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中频(IF),然后用另一个下变频级将最终的中频信号转换成ADC可以数字化的低频信号。最终中频越低,ADC性能越高,但其代价是会增加滤波要求。一般地,受组件数量增加影响,该架构是本文所提四个选项中尺寸最大、功耗最高的架构。 与其类似的选项如图1c所示,图中是一个单次变频级,用于将信号转换成高中频,再由GSPS ADC采样。该架构利用了ADC能数字化的更多射频带宽,几乎不会导致性能下降。市场上最新的GSPS ADC可以对最高9 Ghz的射频频率直接采样。在本选项中,中频中心在4 Ghz和5 Ghz之间,可在信号链滤波要求与ADC要求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最后一个选项如图1d所示。该架构的瞬时带宽增幅甚至更大,但其代价是非常复杂,并且有可能导致性能下滑。这是一种直接变频架构,采用一个无源I/Q混频器,后者可以在基带上输出两个相互偏移90°的中频。然后用一个双通道GSPS ADC对各I和Q路进行数字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最高达3 Ghz的瞬时带宽。该选项的主要挑战是在信号通过混频器、低通滤波器和ADC驱动器传播时,要在I和Q路径之间维持正交平衡。根据具体的CNR要求,这种折衷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从宏观层面简要介绍了这些接收器架构的工作原理。列表并未穷尽所有情况,也可以把各种选项综合起来使用。虽然比较未涉及发射信号链,但图1中的每个选项都有一个对应的发射信号链,其折衷情况也相似。 Ka频段卫星通信接收器示例 以上讨论了各种架构的优点和不足,接下来,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真实的信号链示例当中。目前,许多卫星通信系统都运行在Ka频段,以减小天线尺寸、提高数据速率。在高吞吐量卫星系统中,这一点尤其重要。以下是采用不同架构的示例,我们将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比较。 对于要求100 Mhz以下瞬时带宽的系统,如甚小孔径终端(VSAT),可以采用集成收发器芯片的高中频架构(AD9371),如图2所示。该设计可以实现低噪声指数,并且由于具有高集成度,所以其设计尺寸最小。现将其性能总结于表1中。 图2. 高中频(集成TRx),带宽最高100 MHz 作为卫星通信系统多个用户的集线器,这些系统可能要同时处理多个载波信号。这种情况下,每个接收器的带宽或带宽/功率就变得非常重要。图3所示信号链采用一款高速ADC,即AD9208,这是最近发布的一款高采样速率ADC,可以数字化最高1.5 Ghz的瞬时带宽。在本例中,为了实现1 Ghz的瞬时带宽,中频被置于4.5 GHz。这里可实现的带宽取决于位于ADC之前的抗混叠滤波器的滤波要求,但一般局限于奈奎斯特区的~75%(采样速率的一半)。 图3. 用GSPS ADC单下变频至高中频 在要求最高瞬时带宽并且可能以牺牲CNR为代价的系统中,可以采用图4所示信号链。该信号链采用一个I/Q混频器,即HMC8191HMC8191,其镜像抑制性能为~25 dBc。在这种情况下,镜像抑制性能受到I和Q输出通道间幅度和相位平衡的限制。在不采用更先进的正交误差校正(QEC)技术的情况下,这是该信号链的限制因素。该信号链的性能总结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NF和IP3性能与其他选项类似,但功率/GHz指标则为三者中最低,并且从任意时间可以利用的带宽量来看,其尺寸也属最佳状态。 图4. 用I/Q混频器和GSPS ADC实现直接变频。 这里给出的三种接收选项如下表所示,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表并未列出全部可能选项。这里的总结旨在展示各种信号链选项之间的差异。在任何给定系统中,最终的最优信号链既可能是三者之一,也可能是任意选项的综合运用。 另外,虽然表中只显示了接收器端的情况,但发射器信号链也存在类似的折衷情况。一般地,系统从超外差架构转向直接变频架构后,需要在带宽与性能之间进行折衷。 数据接口 在数据被ADC或收发器数字化以后,必须通过数字接口交给系统处理。这里提到的所有数据转换器都采用了高速JESD204b标准,从数据转换器接收信号,然后把信号打包组帧,再通过少量走线进行传输。芯片的数据速率因系统要求而异,但这里提到的所有器件都有用于抽取和频率转换的数字功能,能够适应不同数据速率,以满足不同系统要求。该规格在JESD204b通道上最高支持12.5 GSPS的速率,传输大量数据的高带宽系统即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有关这些接口的详细描述请参阅AD9208和AD9371的数据手册。另外,FPGA的选择必须考虑该接口。供应商(如Xilinx®和Altera®)提供的许多FPGA目前已经在其器件中集成该标准,为与这些数据转换器的集成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折衷情况,并就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适用的信号链列举了一些例子。还介绍了几种架构选项,包括利用集成式收发器AD9371的高中频单次变频选项,用GSPS ADC取代集成收发器以提高瞬时带宽的类似架构,以及可以提高带宽但会降低镜像抑制性能的直接变频架构。介绍的信号链虽然可以直接使用,但建议以其为基础进行设计。根据具体的系统级应用,会出现不同的要求,随着设计工作的推进,信号链的选择会越来越明晰。

摩登3测试路线_替代机械按键,未来的手机何必“开孔”?

出品 21ic中国电子网 付斌 网站:21ic.com “3D超声波传感技术可以作用在任何介质、任何厚度上,现今大多客户追求的是虚拟按键或数字化按键,但今后行业追求更多的将是手势识别。” 从九宫格按键到触摸屏手机,从home键到全面屏,人机交互的趋势一直是在想办法取消机械按键。除去追求真实按键手感的场景外,虚拟按键可以省却实体按键的挖孔和占据的空间,同时拥有防水、防油、防污的特性。   能够实现如此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要归功于背后的传感器技术,随着行业的发展,也为传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UltraSense便向21ic中国电子网记者阐释了行业的趋势及其超声传感器解决方案。   超声传感器具有替代机械按键的特性 “UltraSense是一家将现有超声技术结合到触摸式人机交互界面的公司,凭借技术已形成全球首款智能型超声传感器,产品仅有2.6mm x 1.6 mm的面积和低于1mm的厚度,达到了芯片级别” ,UltraSense Systems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业务官Daniel Goehl如是说。   记者查阅了UltraSense的官网得知,对应超声技术的传感器产品便是TouchPoint系列,拥有TouchPoint、TouchPoint Z、TouchPoint P三种解决方案,分别针对不同应用进行选择。     通过Daniel Goehl的介绍,依托3D超声波的TouchPoint系列产品,拥有几个特性:   其一是 无机械按键、无物理开孔、贴合简单,依托如此特性使得产品设计过程中易于放置和连接,同时这种设计还能带来防水、防油、防污的特性。   其二是 穿透性好,超声波能够穿透铝、不锈钢、玻璃、皮毛、皮革在内的任何介质,整体穿透厚度可达5mm左右,同时无论任何功率情况下都可获得完美的穿透效果。值得一提的是,1.2mm x1.2mm的定位区域,使得触摸更加精准。   其三是 小体积低功耗,整体面积不到一枚硬币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小的超声波传感器,适用于任何紧凑型设备中;<20uA/sensor的长期运行电流,适用于任何安装电池的移动设备上。   其四是 可靠性高,产品不受污染物、声学干扰和电磁场影响,传感器间无串扰。另外,传统使用的电阻型传感器对温度非常敏感,TouchPoint内部则为硅裸片,硅材料对稳定敏感性好,可在任何工况下稳定工作,不惧高温和低温,甚至在烤箱内都可正常使用。   其五是 换能器和ASIC电路一体化设计,内置MCU和TouchPoint算法,一个传感器就相当于一个按钮,可对上层材料分析,动态调整环境参数,得益于此开发者可减少开发调整,获得上市时间加速。另外,通过Z压力算法实现无误触。     据Daniel Goehl介绍,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专注于超声波传感领域,目前已成功获得超10个超声感知技术专利,客户包括博世、Asahi Kasei、索尼等。根据Daniel Goehl的介绍,虽然从成立时间来看公司较为年轻,但实际上团队源于原InvenSense公司,深耕超声领域15年,团队也曾创过数个业界第一。   小身材潜藏多项技术壁垒 从原理上来看, Daniel Goehl为记者介绍表示,TouchPoint一般是集成在现有标准的集成电路板或任何柔性电路板上,之后传感器上端的基层材料将会被识别,相当于也集成在电路中成为表面触控材料。   因此,使用任何粘贴方式将目标基材层与超声传感器面层粘合都可触发超声波束,超声波束根据不同材料形成不同的声阻,在人对表层材料接触和按压时,垂直的超声波束能够精准识别操作类型。     从结构上来看, TouchPoint本质上是一片SoC,片上包括嵌入式微控制器、内存、模拟前端和单硅片的超声波传感器 ASIC 组成。Daniel Goehl强调,集成所有模块的单传感器是替代机械按钮的最佳之选,使用多个这种传感器也可实现表面手势操作。   事实上,TouchPoint的最关键点正是其内部的高度集成,传统传感器方案多芯片会增加方案的复杂程度,占用更多的面积,而TouchPoint则已经完成了自我的全封闭操作。   从算法上来看, TouchPoint加入了Z压力(Z-Force)检测,手指在按压过程中会产生应力使材料形变,在此过程中加入Z压力检测能够更好感知材料表面的变化,判断触发是否是误触。Daniel Goehl为记者举例表示,假若刚好有一滴水作用在传感器,一般情况会被误认为是人手接触,因为人手组成大部分也是水,而经过Z压力反馈TouchPoint可以避开这种误触情况。   除此之外,TouchPoint还包括U-Sense™自我调节、输入检测分类器算法,这就是上文提到传感器识别基层材料的算法,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传感器将动态调整各项参数,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虽然在通俗解释后,超声传感器似乎没有想象中拥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实际上从技术复杂性来讲,研发过程远远没有业界部分人想象的那么简单”,Daniel Goehl强调,TouchPoint并不仅仅是单纯信号传导和接受的过程,产品既实现了系统级集成,也囊括了复杂的材质和厚度识别算法,实现过程中存在也拥有很多难点。   极具广阔的应用趋势 根据Daniel Goehl 的介绍,今年CES2021期间,已向媒体宣布将在本月完成超声传感器的量产,并将会交付给下游客户,包括手机制造商及消费电子产商。Daniel Goehl预测,大约今年3-4月份就将会有搭载该解决方案的产品在市场浮现。   虽然UltraSense在技术底蕴上超过十余年,不过公司毕竟还是新兴公司,很多人并不熟悉,特别是国内市场。Daniel Goehl强调,UltraSense对中国市场非常熟悉,目前正在和中国市场一些智能手机厂商进行合作,大家将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看到新产品问世。除了手机厂商外,中国细分市场包括消费电子、家电、汽车市场都在接洽之中。   受到国内厂商的簇拥和青睐这要得益于产品本身广阔的应用空间,在UltraSense与手机行业厂商接洽中得知,很多客户希望能将手势操作放置在机身背后,使得用户能够非常轻松自拍或控制手机。     除此之外,大部分主流手机厂商也正在寻求使用超声传感器的方式取代现有的电源键、音量键、AI键,还可以在手机上增设超声传感的游戏键、功能键,模拟手柄操作。“5G手机内部非常紧凑,利用超声传感器代替开孔设计的机械按键,既能帮助手机节省空间,也能使手机全身IP防护等级更好”,Daniel Goehl如是说。     “实际上,我们团队在InvenSense时便有大量的手机行业工作经验,当时我们也向行业交付了超过10亿只以上的运动传感器,所以我们非常清楚地了解到手机行业客户的需求是非常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消费电子产品的机械按键都可用此方案代替,包括TWS无线耳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VR眼睛、电动牙刷、4K电视等一切能够想到的设备。     通过多个超声传感器的协作,用户可以获得非常精准的多种人机交互方式,正因小巧且经济实惠,所以这款产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而自身非常出色的稳定性,也适用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车载环境,利用这种方案未来汽车驾驶的手感将会更加出色,内饰设计也会更强。     反观整个行业,很多场景下使用的传感器仍然还是传统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的小巧简便、精准识别、节省空间、无孔设计,相信能为未来新产品带来新动能。 推荐阅读: 谷歌ARM靠边站!Linux内核贡献,华为反超Intel全球第一 又一项目被曝光!“芯片烂尾”何时休? 华为麒麟9010被曝光,3nm制程工艺!有望与苹果同台竞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平台首页_瑞萨电子发布业界首款60W无线电源接收器IC

2021 年 1 月 7 日,日本东京讯 –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集团今日宣布,推出全球首款60W无线电源接收器P9418,以业界领先功率密度的解决方案为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和笔记本设备打造更快的无线充电体验。高度集成的P9418无线电源接收器采用瑞萨独有的WattShareTM 技术,可在单个芯片中提供高达60W的功率,可使智能手机及其它各类便携式计算设备快速、便捷地进行充电。 瑞萨电子移动基础设施及物联网电源事业部无线电源部副总裁Amit Bavisi博士表示:“P9418是瑞萨快速无线充电技术的最新上市产品,我们很自豪能够凭借强大、安全和可本地编程的无线电源解决方案,继续引领各类移动设备实现便捷、经济的无线充电功能。凭借广泛、可扩展的无线电源解决方案组合,我们很高兴能够参与推动各类电池供电应用中充电体验的升级转型。” P9418基于瑞萨独有的WattShare技术,是一款高度集成的单芯片无线功率接收器/发送器IC(TRx),可以配置为通过磁感应来发送或接收AC电源信号。P9418建立在已验证的P9415无线电源接收器基础之上,并为现有客户提供简便的升级路径。全新P9418还提供大功率应用所需的先进数据测量和专有充电协议。 P9418 60W无线电源接收器的关键特性 · 单芯片WPC中等功率无线解决方案 · 在高功率密度解决方案中提供高达60W的接收器功率 · WattShare(TRx)模式,最高达10W Tx性能 · 嵌入式32位Arm® Cortex®-M0处理器 · 业界领先的IOUT电流检测精度,可增强异物检测能力 · MTP非易失性存储器,可轻松更新固件和设备功能 · 双向通信,支持加密的专有身份验证 · 支持I2C 400kHz标准接口和GPIO · 符合WPC 1.2.4标准和各种专有充电模式 客户还可将P9418无线充电接收器与瑞萨电源管理产品(包括USB Type-CTM供电和电池充电解决方案)相结合,以加速其应用开发。 瑞萨电子作为全球无线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产品包括用于智能手机和其它应用的电源接收器(PRx),以及用于充电板和车载应用的电源发射器(PTx)。 IP9418 60W无线电源接收器现已上市。

摩登3主管554258:_又一项目被曝光!“芯片烂尾”何时休?

芯片烂尾项目事件自从被曝光以来,关注度持续飙高,在央视在内多家媒体陆续曝光后,更多芯片烂尾项目被揭露。 日前,总投资高达12亿元、占地703亩的江苏盱眙中璟航天半导体全产业链项目再次出现在视线之内。 本项目在2017年底开工,仅在半年时间便销声匿迹,无人而提。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中电二与江苏中璟航天半导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18年4月签订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后,便开展中璟航天半导体8英寸晶圆柔性生产线项目动力站基础工程和一层梁柱板的施工,但由于后者资金不到位,中电二至今仍未收到合同约定的工程款。 该人士表示,“江苏中璟航天项目与中电二工程总包合同价格大约为5亿元,中电二前期施工共投入了数千万元,但由于中璟航天股东不注资,项目早已陷入停滞”。 公开信息显示,江苏中璟航天成立于2017年8月,三大股东分别为淮安市盱眙新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自然空间投资控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广东中璟航天半导体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截至到发稿时,三大股东实际注资皆为0元。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曾就芯片项目烂尾事件公开表示,国内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 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表示,针对个别地方盲目上项目,项目建设停滞造成资源浪费等行业乱象,下一步将加强规划布局、完善政策体系、建立防范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建立“早梳理、早发现、早反馈、早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 实际上,去年全国多地有多个集成电路项目陆续被曝出问题,存在建设停滞甚至烂尾的风险。 1、武汉弘芯“陷”停工,千亿投资项目遇资金难题 总计划投资1280亿元的武汉弘芯半导体,是湖北省近两年新建的一个集成电路项目,曾被省、市两级列为重大在建项目。 然而,今年11月,施工现场除了项目一期主要生产厂房等建筑封顶外,从人员及塔吊设备状态来看,项目已经停工。 从弘芯官网可以看到,成立于2017年11月的这家公司,目标是先后建成14纳米及7纳米以下的逻辑工艺生产线,生产用于手机、物联网和车载装置的芯片。 今年7月,武汉市东西湖区曾官方发布过一则报告,称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但目前在官网上已找不到该报告。 此外,弘芯去年专门聘请来的首席执行官——曾在业界龙头企业台积电任职过的关键人物蒋尚义,也通过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称自己于2020年6月提交辞呈,不再参与弘芯任何项目运营。 实际上在疫情影响之前,武汉弘芯资金缺口就已显现。天眼查信息显示,2019年11月,武汉弘芯因拖欠工程款,被分包商武汉环宇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起诉;2020年1月,弘芯又将一台新购置的光刻机用作抵押,从银行贷款5.818亿元。 工商信息显示,武汉弘芯最初注册资本中,大股东北京光量蓝图认缴18亿元,但实缴仅100万元。当央视记者试图找到这家公司时,其注册地址只是一个住人的小院子。 除了北京光量蓝图外,当时弘芯的另一名股东为武汉市东西湖区国资控股的公司,认缴2亿元,实缴2亿元。而在上个月,弘芯已被另一家武汉东西湖区的国有独资企业100%控股,管理层也全部更换。这意味着项目目前已由地方国资全盘接手。 2、资金链断裂,南京德科码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像武汉弘芯这样因为资金缺口建设停工的集成电路项目,在国内并非孤例。江苏南京和淮安,两个由台湾项目团队主导的类似项目也出现了问题。目前,当地政府正在试图通过重组来盘活项目。 德科码半导体,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第一个晶圆厂项目。项目于2016年开工,2018年一期主体厂房封顶后因资金链断裂停工。 今年6月,公司因员工欠薪问题被法院裁定进入清算破产程序。按计划,项目初期要投资8亿美元,合人民币约50余亿元,但只募集到了2.5亿元。公司主要负责人李睿为认为,社会资本对这一项目信心不足。 李睿为解释,自己参与项目的身份从始至终都是“经营者”而非“投资者”。目前,德科码实际使用的3.68亿元资金中,是由南京当地政府介绍的2.5亿元社会资本,和后期南京经开区1.18亿元的借款构成。 江苏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表示:“地方政府没有直接投资这个项目。2.5亿元这部分资金已付,是来源于本地的投资人。 ” 在南京德科码之前,李睿为还曾在江苏淮安参与创建过另一家“德科码”公司。这家名为淮安德科码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但不久后,李睿为就因团队分歧离开,随即这一项目也更名为德淮半导体,由另一名创始人继续推进。 一期计划投资120亿元的德淮半导体,在完成基本建设后同样陷入停滞,今年4月,已由当地淮阴区政府派驻工作组接管。经过沟通,当地政府部门派出一名工作组成员接受采访。 从车间现场来看,目前已到位了部分设备,但整体尚未配置齐全,产线无法正常投产。工作人员介绍,工厂目前处于维持运营状态,原有近千名员工仅剩78人在岗,高管也只剩少数留守。 与南京德科码中政府没有直接投资不同,德淮项目目前实际投入的46亿元中,有35亿属于淮阴区政府资金。按照最初协议约定,项目总投入中,德淮发起团队和淮阴区政府应按照1:1同步投入资金,但实际上德淮的团队却迟迟无法募来资金。 目前,淮安、南京两地都表示,仍在与国内外多方洽谈,希望能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实现项目重组。 德淮半导体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玉泉则表示,从政府层面上来讲,还是想救活这个企业。目前德淮半导体项目所建成的已经达到了90%,只差临门一脚,可以找一些目前在市场上技术稳定、市场稳定的项目先做起来,大概有30亿元左右,就能够把这个项目启动起来。 江苏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沈吟龙:根据现在洽谈的情况,明年1月份正式签署新项目的投资协议,一季度实现南京德科码项目的重新开工启动这一目标,我们还是有把握的。 3、项目停滞原因复杂,部分地方“小马拉大车” 曾经被看好的地方重点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停滞,变成了空置的厂房。虽然没有外界传言的动辄百亿、千亿的损失,但前期投入确实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南京德科码项目负责人李睿为坚持认为,他们当初选择的方向没有问题,芯片8寸晶圆的产能紧缺,直到今天市场仍在高速增长。但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实际运营起来很容易遇到问题。 南京和淮安的这两个项目有许多共通之处。产品类型上,都瞄准了图像传感器为主的芯片市场;发展路径方面,都想走业内称为IDM的“大而全”模式,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整条产业链。但这种模式投资庞大,全球目前也仅有英特尔、三星等少数成功案例。 德淮半导体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玉泉则表示,从事实上来讲,目前德淮再搞全产业链的是不现实的。当时管理层对项目的难易程度的认识,或者说整个规划是不充分的。 此外,这些项目在前期资金使用上,都花费了数亿资金从海外购买技术授权,德淮项目还有大量设备投入。这些开支分配是否合理,也受到一定质疑。 德淮半导体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玉泉认为,购置设备使用的资金太多,行政运行的成本也偏高。德淮当时日本的一个子公司,一年的研发加工资就接近一个亿,我认为资金分配是不合理的。 而当涉及到这些技术、设备方面的投资时,地方政府也承认,在专业程度上存在一定不足。徐玉泉表示:“从现在接管工作组角度来讲,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主要是从机关里面抽来的,做行政、财务、法律的人比较多,真的做半导体的,据我所知没有。” 与德淮项目一街之隔,还有淮阴区国资参与的另一家半导体项目——时代芯存。 虽然也面临一定资金压力,但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的项目中,政府投入部分比德淮要小。目前项目一期已基本全部完成,中低容量产品有望明年量产,从而形成企业自己的造血功能。 近年来,淮阴区把半导体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培育多个相关企业。从调查来看,仅德淮和时代芯存两个项目加起来,区政府实际投资就超过了40亿元。当地政府网站显示,2019年淮阴区地方财政收入仅为39.6831亿元。 德淮半导体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玉泉表示,在全国来讲,同类的半导体产业中,德淮这个项目让一个县区的财政或者基金来带动,显然有“小马拉大车”的嫌疑,是带不动的。 4、江西230亿项目资金断裂,韩企中建均入坑 在近期,江西投资230亿的项目,被曝资金断裂,被韩企解除合同,被中建八局起诉。 韩国设备厂商DMS公司12月2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解除了与江西益丰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曾签订的62亿韩元规模的显示设备供应合同。 合同对象:江西益丰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jiangxi Infintech optoelectronics co.,ltd) 合同金额:565.8万美元 合同期间:2018年3月27~2020年12月30日 合同解除日期:2020年12月24日 合同解除原因:因合同对方无法履行合同(设备无法采购),因而合同失效 据了解,DMS Co.,Ltd.是一家开发并生产制造薄膜晶体管(TFT)和液晶显示器(LCD)的专用设备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密度清洁器(HDC),湿式剥离机,湿式蚀刻机,等离子灰化机和装载机。 在12月23日,合力泰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 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起诉状》等法律文件。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八局”)因合同纠纷向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江西益丰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益丰泰公司”)、公司、文开福、王婷华、朱芷幸(依次为被告一至被告五)。 据悉中建八局与益丰泰公司签署 《 江西益丰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年产60万片准6代TFT-LCD面板项目主厂房土建工程总承包合同 》 其中由中建八局承建益丰泰公司厂房建设被告益丰泰公司未按约付款中建八局请求法院判决与益丰泰公司解除合同并判令益丰泰公司支付剩余工程款及违约金194143941.9元 据了解,早在7月14日,韩国面板产业协会中韩合作科委员会将在15日举行参会,与面板设备厂们共同商讨江西益丰泰未付韩国设备厂款项约为1000亿韩币(约合5.8亿人民币)设备付款延期对策,会议邀请了驻韩国大使邢海明。 原本举行中韩合作科的参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厂商之间的友谊,但预计本次参会的氛围将全然不同。韩国多家厂商收到益丰泰订单,并进行了设备制作,但合同终止日反复被延。设备搬入时程延迟导致厂家无法收到设备款。 YEST于2018年4月签订77亿韩币(约合4479万人民币)的面板制造设备供应合同,原定计划合同终止日期为2018年10月,但多次被延期。根据最新公示,终止日期已延期到了明年5月份。根据YEST的公示内容显示,变更理由为客户工厂建设计划延迟。 韩国设备厂与益丰泰的设备款有些高达数百亿韩币,共计超1000亿韩币。 实际上,益丰泰也是烂尾项目的“接盘侠”,接盘后再次烂尾。 据了解,江西益丰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2017年8月在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资本1000万元。该公司决定在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新建TFT-LCD和AMOLED面板生产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30亿元,新建1条准6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和1条AMOLED面板生产线。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项目为1条准6代TFT-LCD面板生产线,投资7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4亿元,年缴税额1.4亿元。项目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0亩,一期厂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阵列、彩膜及成盒洁净室主厂房、附属设施、配套设施以及生活区等。电子主厂房建成后准6代TFT-LCD液晶面板年产量将达到60万片。 二期计划投资200亿,建设6代AMOLED量产线,包括刚性及柔性AMOLED产品,建设时间需要根据AMOLED市场的成熟度来确定。益丰泰准6代TFT-LCD面板生产线产品为非晶硅薄膜晶体管面板、彩色滤光膜面板及液晶显示器等组件,显示模式为TN(扭曲向列型)或IPS(平面转换型)方式。产品分辨率为QVGA、HVGA、WVGA、HD及FHD等,目标市场定位于1.77″-15″等中小尺寸显示,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品、车载、医疗、工控类显示屏及模块。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内部554258_我的单片机成长之路

背景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要从最近带我一个朋友入坑学习单片机的经历开始讲起; 我要用梁静茹给我的勇气写写如何入坑单片机; 我的一个朋友以前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之后去做了和汽车相关的工作,修了一年车; 其实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确实挺好的; 不过修车总给他一种一眼看到头的感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不起,他自己告诉我的); 于是,他跳槽了,找了一份电子工程师的工作; 工作内容和我差不多,平日里打打杂; 平淡的日子就这样重复着,直到有一天,他说想学单片机;我准备给他支支招。 基础部分 DAY 1 第一天,帮他整理了整体的学习路线,基础知识篇; C语言是一本必须掌握的编程语言,看视频的效率相对来说会高一点,所以我给他推荐了B站 浙大翁恺老师的C语言视频; 因为视频还挺长的,我只推荐他看了比较基础的部分,做一下课后习题,掌握基本的语法,if,while,for等语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单片机还是重在实践;为了开源节流,我把以前吃灰的STM32开发板拿给他,毕竟资料很多嘛,学起来也方便; 理想是很丰满:原本计划用cubemx+st官方的HAL库来进行实践,毕竟B站还有之前开发板的配套资料也不少; 现实却很骨感: 装cubemx软件就搞的满头大汗了,最后是安装的JDK版本不对,直接裂开,一个晚上时间没了; 我给他操作了一遍使用cubemx配置自动生成代码,然后点亮一个LED,整个过程很顺利,没有写一行代码,但是我给他解释代码的时候,他是完全懵逼的状态,不知其所以然,这里有十万个黑人问号脸!!! 好吧,毕竟HAL库封装的很不错,感觉对新手不太友好(前面提到他C语言基础还不是很扎实); 后来我知道他偷偷跑去看结构体和指针的内容了。 看来还是得用51单片机,因为简单,可以先点亮一个灯,建立起兴趣; 给他推荐了某宝的一块51单片机开发板,随便找的,功能都大同小异; DAY 2 —DAY N 开发板隔天就到了,看配套视频,写下了单片机的hello world,然后灯就亮了; #include  sbit LED=P1^0;void main(void){        LED = 1;    while(1){            }} 同样是点亮一个LED,但是这次好像有内味道了,看到实验成果,他笑出了猪叫; 后面给他推荐了郭天祥的视频《十天学会单片机》; 看视频,一边补充C语言知识,一边对照着每个单片机讲解视频进行学习,视频中的讲解大多比较浅显易懂,对于新手比较友好; 把课后习题一个一个做掉,流水灯,数码管,串口,定时器,外部中断,初步掌握这些基本的外设的应用之后, 他还尝试做了一个循迹小车;虽然循迹小车比较简单,但是很有里程碑意义的,这里面涉及到传感器技术,直流电机的驱动,以及微控制器等技术; 虽然《十天学会单片机》的视频标题略显浮躁,但是作为入门,他花的时间远比十天要长,所以新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学得没有别人快而焦虑,产生挫败感,从而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但是需要及时思考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高效,是否有办法优化效率; 最后,按照我个人的观点(如有偏驳,请轻拍),对于零基础的新手,方法策略是实践; 刚开始要避免学习冗杂的理论,选择简单友好的开发环境,不是一上来就是啃厚厚的理论书,学习工具链,学习Linux环境,汇编,这样学习曲线太陡峭,容易产生挫败感; 设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可以拆分成容易完成的小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能形成正向反馈,增加信心,从而坚信自己能学好,能继续学下去; 掌握对单片机进行应用的方法之后,可以以点带面,再对知识盲区进行扫盲,从而拓宽知识的广度同时,增加深度; 回归正题 好了,下面言归正传,问题是如何系统地学习单片机,所以本文着眼于讨论如何系统地学习单片机,而单片机这门技术是否有前景,则不做阐述。 如何系统地学习单片机?我感觉很难系统学习,因为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技术; 另外,如果你用单片机做不同的项目,应用到不同的领域,那有可能会涉及新的知识盲区; 所以是掌握好单片机这个技术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支撑,然后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知识深度; 下图是我平时整理的思维导图,做的不是很好,都是每次想到一些就补充一些,所以还有些凌乱;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在[小麦大叔]公众号后台回复[技术思维导图]领取xmind格式的文件; 贴这张图的目的是什么呢?只是想说明和单片机相关的技术会涉及到很多东西,所以着眼点应该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建设; 基础编程 C语言必须精通,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大量时间去实践,去写代码,去调试,去做项目,同时还得学习理论,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推荐书籍《C 和指针》,《C 陷阱与缺陷》等; 语言只是工具,学会了C语言,你已经知道如何砌砖了,但是如何把楼盖高,盖牢,盖的好看呢? 这时候,就需要学习数据结构,算法和设计模式,这里推荐《算法导论》,《代码大全》都不错,也是经典了,而且这两本书也会长期陪伴着你; 再到后面,发现裸机编程已经很难满足学习欲望了,这时候可能会学习实时系统了,FreeRTOS,RTThread,都是十分优秀的项目; 慢慢地学会读这些项目的源码,读优秀项目的源码,这是提高很快的途径; 这时候,还不够,操作系统,微机原理(EE)/计算机组成原理(CS),这些书可以操作起来了; 后来还可能会接触到Linux,这是个庞然大物,LKD,LDD,ULK,这三本书,就够啃了;当然前提还得学会Linux环境下编程,shell脚本,makefile等等等,内容太多了,我对Linux涉猎不是很深入,如果是做应用的话,AUPE啃一下,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硬件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如果是EE科班都会开设这两门课程的,如果是非科班,零基础,可以自学一下; 推荐麻省理工的公开课《电路与电子学》,教授讲得很好,里面已经涵盖了模电和数电的内容; 原理图设计,能看懂数据手册,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电子元器件的选型; 前提是,熟悉最基本的电子元器件,阻容,磁珠,MOS管,二极管等等; 另外还有功能元器件也需要了解,运放,数字IC,存储芯片等等;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可能还要板载电源,用LDO,还是DCDC,如果是DCDC还得考虑纹波,噪声等等,不过这好像和单片机又扯远了(通常会有专门电源工程师),如果没有,那你上; PCB的Layout,需要学习一款EDA软件,Altium designer用的比较多,Pads,开源的KiCad也不错,多用用就熟练了,不懂的多问搜索引擎; Layout的设计规范可以参考一下华为的设计规范,注意一下板机的EMC,布线,铺铜,接地方式以及回流面积,如果是低速板,相对难度会小一点,硬件的坑很深,甚踩; 最后我想说的是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实践,实践,自己做个板子,发出去打样,现在打样还是很便宜了,甚至连SMT都包了,软件靠精力,硬件靠经历,多爬坑,学的就多了,会的也就多了,技术在于积累。 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学习单片机的技术路线,分别从软件角度和硬件角度给出了简单的方法,单片机开发是软硬结合的,所以软件的学习和硬件的学习,缺一不可; 笔者能力和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纰漏,请大佬不吝赐教。 —— The End — — 推荐好文   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跳转  如何优雅地解决STM32的Flash写保护的问题?  当心!别再被大小端的问题坑了  全网最通俗易懂SPWM入门教程,快来白嫖  简易PID算法的快速扫盲 增量式PID到底是什么? 三面大疆惨败,因为不懂PID的积分抗饱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内部554258_华为正在Pick的PLC-IoT,它的风口会不会来?

本文来源: 逛了一圈,可以发现,其实很大部分人的关注点在于智慧屏以及车载智慧屏上。 本文将针对全屋智能聊一聊。 犹记得,2019年3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HiLink生态大会现场宣布了一系列重磅内容,其中就包含宣布华为IoT生态战略将全面升级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为行业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时至今日,华为再次宣布将围绕全场景智慧化战略中的家庭场景持续深化,推出华为智能家居子战略。 基于该战略,华为对未来智慧家庭的四类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1个运营门户,3类核心产品,4项基础能力和5大智慧场景。其中: 1个运营门户指华为的智慧生活APP,它既是消费者全局掌控智慧家庭的管理平台,也是灵活设计各种智慧场景的创作平台。 交互、计算、连接3类核心产品与全屋组网、全屋协同、全屋AI、全屋影音这4项基础能力构成了智慧家庭的核心架构。 基于以上能力,叠加相应的场景化硬件和场景化应用,便能实现超越智能单品和垂直系统体验的“影音娱乐、安全看护、居家健康、生活起居、教育办公”5大智慧场景。 基于此,华为推出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在该方案中,包含了1个主机、2张网络和N个HiLink生态产品。其中,主机拥有高集成、模块化、智慧化、可扩展的特性,堪称华为全屋智能的智慧大脑。从上图可以看出,两张网络分别指PLC-IoT家庭总线以及家庭超宽带骨干网,两个层面的网络通过华为智能主机整合,用户使用华为智慧生活APP就能对其进行管理。 随着AI、IoT等技术的升级发展,智能家居将面向全屋智能体验与智慧场景有机结合的智慧家庭阶段持续演进,海量智能设备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浮出水面。 于是,早在去年,华为便开创了PLC-IoT,这是基于HPLC/IEEE 1901.1结合华为特有技术,且面向物联网场景的中频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其工作频段范围在0.7-12MHz,噪声低且相对稳定,信道质量好;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频带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载波上,实现数据在电力线介质的高速长距离传输。PLC-IoT应用层通信速率在100Kbps到2Mbps,通过多级组网可将传输距离扩展至数公里,基于IPv6可承载丰富的物联网协议,使能末端设备智能化、实现设备全联接。 同时,PLC-IoT精确有效地建立了电力线通信信道传输模型,根据频率选择特性确定最佳信号传输频率,并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分析获得电力线的信道特性。可将其优势可以总结为: 一、基于开放标准的IPv6技术,不同类型的末端设备可以共享PLC网络,物联网关主机侧应用和容器内多个应用也可共享同一个PLC网络,独立访问各自管理的末端设备而互不影响,提升PLC网络的并发能力和通信效率。 二、基于华为主推的新一代台区识别技术,无需任何外加设备,根据宽带载波技术特点和电网及信号特性,仅通过软件分析处理,在模块本地自动分析出末端设备所归属的变压器区域。利用无扰台区识别的结果,可免除白名单配置,从而减少现场配置,提升设备部署效率。 三、PLC-IoT+RF双模通信采用宽带电力线载波与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融合,在高频次采集的场景下,PLC-IoT与RF双通道并行采集不同节点的数据,提升效率40%左右。关键信息交互时,双通道可同时传输关键信息,形成冗余通道,实现可靠通信。并且当设备发生停电故障、PLC链路断开时,可通过RF通信及时上报停电事件。 四、PLC-IoT模块配合旁路耦合电路,为PLC-IoT通信提供了又一种逃生通道。当电力线开关断开后,PLC-IoT模块可通过旁路耦合单元继续通信,将停电事件等重要信息上报给物联网关,实现停电主动抢修,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解决停电后如何将信息上报并及时进行处理的问题。 五、PLC-IoT模块结合边缘计算网关,提供即插即用框架,PLC-IoT尾端模块开放SDK,第三方应用通过简单函数调用,即可实现自身末端设备的自动发现,以及向容器中业务APP与远端物联网平台的注册,使能物联网关与末端设备快速建立业务通道,有效解决传统末端设备上线流程复杂,安装部署耗时的问题。 余承东在本次发布会上称,华为全屋智能PLC-loT碾压ZigBee方案,通过海思芯片突出场景优化,HiLink生态合作有800+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华为联合产业伙伴,推进PLC-IoT家庭总线标准化,在基础设施、方案服务商、HiLink生态、认证平台、地产/渠道方面都在稳步推进,宣布其全屋智能已宣布将与中海、绿地、华润等地产公司,以及居然之家、欧派等家装渠道合作,并将于明年正式商用。 回想2016年,华为也曾加入ZigBee董事会,试图推进物联网智能家居布局。几年过去,Zigbee被华为抛弃了,而今被Pick的PLC-IoT能够成为徐徐展开的“万物互联”宏伟画卷上点亮全屋智能“最后一公里”的技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发挥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超详细!开关电源电路图及原理讲解

关注+星标公众号,不错过精彩内容 编排 | strongerHuang 微信公众号 | 嵌入式专栏 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源工程师要涉猎的知识包罗万象,小到家用电器,大到航天飞机,卫星等供电系统,大型电力行业所用的仪器设备,高精密医疗设备无不需要电源来提供稳定能源,这也更需要大量具有电源专业知识水平的工程师来完成设计和研发。但是,如何做好第一步,打好电源工程师的基本功?小编在这里对开关电源电路图及原理进行讲解,仅供参考! 嵌入式专栏 1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  开关电源的主要电路是由输入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 辅助电路有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流保护电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等。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方框图如下: 嵌入式专栏 2 输入电路的原理及常见电路 1、AC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原理: ①防雷电路:当有雷击,产生高压经电网导入电源时,由MOV1、MOV2、MOV3:F1、F2、F3、FDG1组成的电路进行保护。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其工作电压时,其阻值降低,使高压能量消耗在压敏电阻上,若电流过大,F1、F2、F3会烧毁保护后级电路。 ②输入滤波电路:C1、L1、C2、C3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当电源开启瞬间,要对C5充电,由于瞬间电流大,加RT1(热敏电阻)就能有效的防止浪涌电流。因瞬时能量全消耗在RT1电阻上,一定时间后温度升高后RT1阻值减小(RT1是负温系数元件),这时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后级电路可正常工作。 ③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压经BRG1整流后,经C5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若C5容量变小,输出的交流纹波将增大。 2、DC输入滤波电路原理: ①输入滤波电路:C1、L1、C2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C3、C4为安规电容,L2、L3为差模电感。 ②R1、R2、R3、Z1、C6、Q1、Z2、R4、R5、Q2、RT1、C7组成抗浪涌电路。在起机的瞬间,由于C6的存在Q2不导通,电流经RT1构成回路。 当C6上的电压充至Z1的稳压值时Q2导通。如果C8漏电或后级电路短路现象,在起机的瞬间电流在RT1上产生的压降增大,Q1导通使Q2没有栅极电压不导通,RT1将会在很短的时间烧毁,以保护后级电路。 嵌入式专栏 3 功率变换电路 1、MOS管的工作原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绝缘栅场效应管是MOSFET(MOS管),是利用半导体表面的电声效应进行工作的。也称为表面场效应器件。由于它的栅极处于不导电状态,所以输入电阻可以大大提高,最高可达105欧姆,MOS管是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导体表面感生电荷的多少,从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 2、常见的原理图: 3、工作原理: R4、C3、R5、R6、C4、D1、D2组成缓冲器,和开关MOS管并接,使开关管电压应力减少,EMI减少,不发生二次击穿。 在开关管Q1关断时,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易产生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这些元件组合一起,能很好地吸收尖峰电压和电流。 从R3测得的电流峰值信号参与当前工作周波的占空比控制,因此是当前工作周波的电流限制。当R5上的电压达到1V时,UC3842停止工作,开关管Q1立即关断。 R1和Q1中的结电容CGS、CGD一起组成RC网络,电容的充放电直接影响着开关管的开关速度。R1过小,易引起振荡,电磁干扰也会很大;R1过大,会降低开关管的开关速度。 Z1通常将MOS管的GS电压限制在18V以下,从而保护了MOS管。Q1的栅极受控电压为锯形波,当其占空比越大时,Q1导通时间越长,变压器所储存的能量也就越多; 当Q1截止时,变压器通过D1、D2、R5、R4、C3释放能量,同时也达到了磁场复位的目的,为变压器的下一次存储、传递能量做好了准备。 IC根据输出电压和电流时刻调整着⑥脚锯形波占空比的大小,从而稳定了整机的输出电流和电压。C4和R6为尖峰电压吸收回路。 4、推挽式功率变换电路: Q1和Q2将轮流导通。 5、有驱动变压器的功率变换电路: T2为驱动变压器,T1为开关变压器,TR1为电流环。 嵌入式专栏 4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1、正激式整流电路: T1为开关变压器,其初极和次极的相位同相。D1为整流二极管,D2为续流二极管,R1、C1、R2、C2为削尖峰电路。L1为续流电感,C4、L2、C5组成π型滤波器。 2、反激式整流电路: T1为开关变压器,其初极和次极的相位相反。D1为整流二极管,R1、C1为削尖峰电路。L1为续流电感,R2为假负载,C4、L2、C5组成π型滤波器。 3、同步整流电路: 工作原理:当变压器次级上端为正时,电流经C2、R5、R6、R7使Q2导通,电路构成回路,Q2为整流管。Q1栅极由于处于反偏而截止。当变压器次级下端为正时,电流经C3、R4、R2使Q1导通,Q1为续流管。Q2栅极由于处于反偏而截止。L2为续流电感,C6、L1、C7组成π型滤波器。R1、C1、R9、C4为削尖峰电路。 嵌入式专栏 5 稳压环路原理  1、反馈电路原理图: 2、工作原理: 当输出U0升高,经取样电阻R7、R8、R10、VR1分压后,U1③脚电压升高,当其超过U1②脚基准电压后U1①脚输出高电平,使Q1导通,光耦OT1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三极管导通,UC3842①脚电位相应变低,从而改变U1⑥脚输出占空比减小,U0降低。 当输出U0降低时,U1③脚电压降低,当其低过U1②脚基准电压后U1①脚输出低电平,Q1不导通,光耦OT1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光电三极管不导通,UC3842①脚电位升高,从而改变U1⑥脚输出占空比增大,U0降低。周而复始,从而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调节VR1可改变输出电压值。 反馈环路是影响开关电源稳定性的重要电路。如反馈电阻电容错、漏、虚焊等,会产生自激振荡,故障现象为:波形异常,空、满载振荡,输出电压不稳定等。 嵌入式专栏 6 短路保护电路 在输出端短路的情况下,PWM控制电路能够把输出电流限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它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实现限流电路,当功率限流在短路时不起作用时,只有另增设一部分电路。 1、短路保护电路通常有两种,下图是小功率短路保护电路,其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电路短路,输出电压消失,光耦OT1不导通,UC3842①脚电压上升至5V左右,R1与R2的分压超过TL431基准,使之导通,UC3842⑦脚VCC电位被拉低,IC停止工作。 UC3842停止工作后①脚电位消失,TL431不导通UC3842⑦脚电位上升,UC3842重新启动,周而复始。当短路现象消失后,电路可以自动恢复成正常工作状态。 2、下图是中功率短路保护电路,其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短路,UC3842①脚电压上升,U1③脚电位高于②脚时,比较器翻转①脚输出高电位,给C1充电,当C1两端电压超过⑤脚基准电压时U1⑦脚输出低电位,UC3842①脚低于1V,UCC3842停止工作,输出电压为0V,周而复始,当短路消失后电路正常工作。R2、C1是充放电时间常数,阻值不对时短路保护不起作用。 3、下图是常见的限流、短路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电路短路或过流,变压器原边电流增大,R3两端电压降增大,③脚电压升高,UC3842⑥脚输出占空比逐渐增大,③脚电压超过1V时,UC3842关闭无输出。 4、下图是用电流互感器取样电流的保护电路,有着功耗小,但成本高和电路较为复杂,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输出电路短路或电流过大,TR1次级线圈感应的电压就越高,当UC3842③脚超过1伏,UC3842停止工作,周而复始,当短路或过载消失,电路自行恢复。 嵌入式专栏 7 输出端限流保护 上图是常见的输出端限流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上图:当输出电流过大时,RS(锰铜丝)两端电压上升,U1③脚电压高于②脚基准电压,U1①脚输出高电压,Q1导通,光耦发生光电效应,UC3842①脚电压降低,输出电压降低,从而达到输出过载限流的目的。 嵌入式专栏 8 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原理 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出电压超过设计值时,把输出电压限定在一安全值的范围内。当开关电源内部稳压环路出现故障或者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引起输出过压现象时,过压保护电路进行保护以防止损坏后级用电设备。 应用最为普遍的过压保护电路有如下几种: 1、可控硅触发保护电路: 如上图,当Uo1输出升高,稳压管(Z3)击穿导通,可控硅(SCR1)的控制端得到触发电压,因此可控硅导通。 Uo2电压对地短路,过流保护电路或短路保护电路就会工作,停止整个电源电路的工作。当输出过压现象排除,可控硅的控制端触发电压通过R对地泄放,可控硅恢复断开状态。 2、光电耦合保护电路: 如上图,当Uo有过压现象时,稳压管击穿导通,经光耦(OT2)R6到地产生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 Q1基极得电导通,3842的③脚电降低,使IC关闭,停止整个电源的工作,Uo为零,周而复始。 3、输出限压保护电路: 输出限压保护电路如下图,当输出电压升高,稳压管导通光耦导通,Q1基极有驱动电压而道通,UC3842③电压升高,输出降低,稳压管不导通,UC3842③电压降低,输出电压升高。周而复始,输出电压将稳定在一范围内(取决于稳压管的稳压值)。 4、输出过压锁死电路: 图A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电压Uo升高,稳压管导通,光耦导通,Q2基极得电导通,由于Q2的导通Q1基极电压降低也导通,Vcc电压经R1、Q1、R2使Q2始终导通,UC3842③脚始终是高电平而停止工作。 在图B中,UO升高U1③脚电压升高,①脚输出高电平,由于D1、R1的存在,U1①脚始终输出高电平Q1始终导通,UC3842①脚始终是低电平而停止工作。 嵌入式专栏 9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 1、原理示意图: 2、工作原理: 输入电压经L1、L2、L3等组成的EMI滤波器,BRG1整流一路送PFC电感,另一路经R1、R2分压后送入PFC控制器作为输入电压的取样,用以调整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即改变Q1的导通和关断时间,稳定PFC输出电压。 L4是PFC电感,它在Q1导通时储存能量,在Q1关断时施放能量。D1是启动二极管。D2是PFC整流二极管,C6、C7滤波。PFC电压一路送后级电路,另一路经R3、R4分压后送入PFC控制器作为PFC输出电压的取样,用以调整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稳定PFC输出电压。 嵌入式专栏 10 输入过欠压保护 1、原理图: 2、工作原理: AC输入和DC输入的开关电源的输入过欠压保护原理大致相同。保护电路的取样电压均来自输入滤波后的电压。 取样电压分为两路,一路经R1、R2、R3、R4分压后输入比较器3脚,如取样电压高于2脚基准电压,比较器1脚输出高电平去控制主控制器使其关断,电源无输出。 另一路经R7、R8、R9、R10分压后输入比较器6脚,如取样电压低于5脚基准电压,比较器7脚输出高电平去控制主控制器使其关断,电源无输出。 参考资料: https://www.wingot.com.cn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删除。 ———— END ————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测试路线_AWS发布针对Amazon EC2的Apple macOS实例

北京——2020年12月1日——在今天正式揭幕的AWS re:Invent大会上, 亚马逊云服务(AWS)发布了适用于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的全新Mac实例(EC2 Mac实例)。基于Mac mini电脑构建的EC2 Mac实例,使客户首次能够在AWS云端运行按需的macOS工作负载,从而将AWS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成本优势提供给所有基于Apple的开发人员。 通过使用EC2 Mac实例,为iPhone、iPad、Mac、Apple Watch、Apple TV和Safari创建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现在可以在几秒钟内配置和访问macOS环境,并根据需求动态扩展容量,获益于AWS的按使用付费定价。想要开始使用EC2 Mac实例,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Mac/ 如今,数以百万计的开发人员依靠行业领先的Apple平台和工具如Xcode和Swift,强大的框架如Core ML和Metal,为全球超过10亿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应用。现在有了EC2 Mac实例,AWS客户可以在AWS上运行macOS工作负载,并能够从AWS过去十多年为数百万客户提供的安全的按需基础架构所带来的规模、弹性、可靠性和体验中受益。客户可以无缝地配置和访问macOS计算环境,从而享受便利的、分布式测试和快速的应用程序构建,为开发人员带来更多选择,以便他们可以将Mac用作本地或云中受信任的平台。客户还可以将跨平台的Apple、Windows和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整合到AWS上,从而提高开发人员的生产率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与其它Amazon EC2实例类似,客户可以轻松地将EC2 Mac实例与其它AWS服务和功能结合使用,例如将Amazon Virtual Private Cloud(VPC)用于网络安全,将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age(EBS)用于可扩展存储,将Amazon Elastic Load Balancer(ELB)用于分发构建队列,并且将Amazon Machine Image(AMI)用于系统映像编排。 EC2 Mac实例通过托管的AWS基础架构减轻了繁重的运维工作,这意味着基于Apple的开发人员可以完全专注于构建出色的应用程序。 AWS EC2副总裁David Brown说:“客户告诉我们,他们希望将Apple构建环境与AWS服务集成在一起。借助EC2 Mac实例,开发人员现在首次可以在AWS中配置和访问按需macOS计算环境,从而可以专注于为Apple行业领先的平台创建具有突破性的应用程序,而不是把精力耗费在采购和管理基础架构上。 ” Apple全球产品营销副总裁Bob Borchers说:“Apple蓬勃发展的社区拥有2800万开发人员,他们将继续开发突破性的应用程序体验,从而使世界各地的客户满意。随着EC2 Mac实例的发布,我们很高兴以全新的方式访问Apple平台进行开发工作,并将我们世界一流硬件的性能与AWS的可扩展性相结合 。” EC2 Mac实例是由Mac mini计算机和AWS Nitro System共同组成,配备了英特尔的第八代3.2GHz(4.6GHz Turbo)Core i7处理器,6个物理/ 12逻辑内核和32 GiB内存,可通过高速Thunderbolt 3互联提供高达10 Gbps VPC网络带宽和8 Gbps EBS存储带宽。 这种由独特的AWS Nitro System赋能的Amazon EC2 Mac 实例,可以像其它任何Amazon EC2实例一样,是Amazon VPC网络和Amazon EBS存储完全集成和托管的计算实例。 EC2 Mac实例可按需购买或通过Saving Plans购买。 EC2 Mac实例现已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东部(俄亥俄州)、美国西部(俄勒冈)、欧洲(爱尔兰)和亚太地区(新加坡)地区提供,即将在其它地区陆续推出。 Intuit是一家任务驱动型全球金融平台公司,旨在为超过5000万的消费者、自营职业者和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提供的产品包括TurboTax,QuickBooks和Mint。 Intuit产品开发副总裁Pratik Wadher说:“EC2 Mac实例及其熟悉的EC2接口和API,使我们能够将现有的iOS和macOS构建与测试管道无缝迁移到AWS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开发人员的生产力。由于弹性容量扩展和利用多个区域的高可用性设置,我们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性能提高了30%。 现在,我们约有80%的生产运行在EC2 Mac实例上,我很高兴看到AWS在此领域的创新前景。” 自2013年成立以来,Ring一直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更安全的社区环境。Ring首席技术官Joshua Roth说: “Ring致力于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有效的家庭和邻里安全保护,同时努力使社区团结在一起。EC2 Mac实例将使我们能够将Apple构建基础架构迁移到AWS上,从而为所有Apple开发人员解锁AWS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功能。 这些EC2 Mac实例还使我们能够在需要时迅速扩展Mac构建团队,通过整合单个基础架构提供商来简化跨平台应用程序的开发,并最终为成千上万的Apple客户加速创新。” FiLMiC Inc.是屡获殊荣的移动电影摄影机应用程序FiLMiC Pro的创建者。 FiLMiC的iOS开发经理Seth Faxon说:“我们拥有一支由电影制作人、摄影师、创意人才和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全球团队,他们对移动电影和内容创作有着相同的热情,FiLMiC设计了业界最抢手的应用程序,将简单的移动设备转变为电影胶片相机。EC2 Mac实例使我们有能力扩展我们的持续集成构建片场,以便快速进行开发、测试和试飞阶段。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快并且花更多的时间从事那些有趣的工作。”

摩登3平台首页_5G网络下,打电话VoNR和VoLTE有什么区别?

打电话,是每个人最原始的需求,也是移动通信最初的目标。 目前,以微信为代表的各种OTT(Over The Top)语音非常流行。但是,仍然无法取代传统语音电话业务。 传统语音电话业务,作为最基础的通信服务,拥有最高的优先级。在关键时刻,它是我们的救命稻草。 在网络信号不好的时候,上网龟速,微信语音卡成狗,视频根本无法接通。但是,电话肯定是可以打通的,虽然音质可能不好,但可以满足基本需求。这就是基础服务保障的承诺。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管你的手机有没有信号,甚至连SIM卡都没插,照样能打通紧急呼叫电话。这就是传统语音电话业务的优势。 5G,作为最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如何实现语音业务的呢? 最根本的方式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就是说,5G直接支持VoNR(Voice over New Radio),不看4G甚至3G和2G的脸色。 5G的网络架构其实承袭自4G,只支持分组交换,不支持电路交换,也就是说自身的5GC核心网是没法支撑语音业务的,必须依赖于一个叫做IMS的系统。 IMS又叫IP多媒体子系统,可以在分组交换网络下实现语音业务。5G的无线接入部分叫做NR(New Radio),跟IMS结合之后,独立打电话的问题完美解决。因此基于5G的语音业务就叫做VoNR (Voice over NR)。 这一点跟4G如出一辙,4G在IMS支持下的语音业务就叫VoLTE(Voice over LTE)。VoLTE目前已经在国内广泛支持。 如果5G不支持VoNR,那就只能靠4G的VoLTE,甚至3G和2G支持的电路交换域语音业务,进行兜底。 根据网络部署模式,5G可分为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类。再根据5G是否支持VoNR,以及4G是否支持VoLTE,分为以下多种方案。 NSA下的语音业务: 在NSA下,5G网络被称作辅节点,作为4G的流量补充,并不直接参与语音业务,所有语音功能完全由4G完成,因此5G就都不支持VoNR。 如果4G支持VoLTE功能,则直接进行语音,覆盖不好的时候通过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单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到3G或者2G。 如果4G不支持VoLTE,在拨打电话的时候就会直接回落到3G或者2G(这个功能称作CS Fallback,电路交换回落)。 SA下的语音业务: 在SA模式下,5G语音方案比较复杂,有四种场景。总体思路是,5G网络优先使用VoNR,如不支持,则回落到到4G的VoLTE,最后由3G或者2G进行兜底。 场景1:5G网络支持语音功能(VoNR),则可直接在5G上接通电话,然后在5G信号不好的时候切换到4G的VoLTE。如果用户跑到了4G覆盖不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SRVCC切换到3G或者2G。 场景2:5G网络支持VoNR,则可直接在5G上接通电话,在5G信号不好的时候发现4G信号也不好,直接由5G通过SRVCC把电话切换到3G。 5G到3G的SRVCC刚刚在3GPP R16版本中标准化,目前还没有手机支持。 既然从5G能切换到3G,未来也会支持切到2G吧?实际上没有那个必要,因为一般情况下3G已经覆盖够好,足够用来兜底了,再说2G也没几年就要退网了,不值得再花钱投资。 场景3:5G网络不支持VoNR,则在打电话的时候先通过EPSFB(EPS Fallback)来回落到4G的VoLTE,在4G覆盖不好的时候再通过SRVCC切换到3G或者2G。 场景4:5G网络不支持VoNR,则在打电话的时候先通过EPSFB来回落到4G,结果很不幸,4G也不支持VoLTE,只能再次通过CSFB回落到3G或者2G来打电话了。 可以看出,在这几个场景中,手机打着打着电话,很可能从5G跑到了4G,甚至还很可能从4G再跑到3G或者2G。就打完电话之后,还要继续留在4G,甚至3G或者2G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5G/4G的高速率,对于3G和2G的龟速是不可接受的,因此需要尽快让手机返回能力最强的网络,这个过程就叫做快速返回。 同样是基于IMS的语音业务,VoNR和VoLTE相比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当手机驻扎在5G小区时,使用VoNR简单直接,否则还要经过EPS Fallback回落到4G,信令流程增加了,时延也必然增加,影响用户体验。 然后,VoNR下强制支持一种新的语音编解码方案,可以有效提升语音通话的音质到HiFi的级别,这就是EVS(Enhanced Voice Services),也叫超高分辨率语音(Super HD Voice)。 其实EVS早在3GPP R12版本就已经定义了,彼时还是LTE的发展正如日中天,但由于大家对语音质量都不够重视,一直少有手机支持。这一拖,就到了5G时代。 EVS是怎么提升音质的呢?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空气中传播就形成了声波。但人的耳朵只能听到有限一段频率内的声波,范围是20Hz到20000Hz。 人的声带能发出的频率范围要更窄一些,为85Hz到1100Hz。 在以前的语音编解码方案中,只包含了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中的一小段,有些甚至连人的发声带宽都没有完全编码。 比如最早的标准语音编码的频率范围是300Hz到3400Hz,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85Hz到1100Hz,也就是说,从85Hz到300Hz这一段的声音根本就没有被传输。 这种窄带编码导致了音色的损失。最直观的感受是,在打电话时,虽然对方说的语句是能辨认的,含义也能听明白,但却经常分辨不出谁在说话,像被变声了一样。 EVS直接实现了人的听觉范围全带宽的编码,除了人的声音之外,连背景里汪星人和喵星人的叫声也真真切切,可媲美CD的音质。 总而言之,我们的5G语音,已经默默做到了最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