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不只限于互联网领域,作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公牛集团也被立案调查了。 5月11日,公牛集团收到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上报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立案报备的函》,该局“决定对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对此,公牛集团发布公告称,将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积极配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案件调查工作,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并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和可持续的价值回报水平;同时强调,“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将根据后续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告截图) 上市一年多,募资使用率不足两成 然而,简短的公告并未对此次公开立案调查的具体事项进行披露。因此,公牛集团将面临着怎样的调查结果,以及是否会面临高额处罚尚未可知。 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公牛集团创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数码配件三大业务。自2020年2月6日正式登陆上交所以来,公牛集团股价一路上涨,目前总市值高达1144亿元,是国内名副其实的“插座大王”。 21ic家通过梳理公牛集团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招股说明书发现,其实际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计划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相差甚远。 根据招股书显示,公牛集团计划募资35.13亿元,分别用于年产4.1亿套墙壁开关插座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年产4亿套转换器自动化升级建设项目、年产1.8亿套LED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和渠道终端建设及品牌推广项目。按照计划,这六大项目全部建成需要三年。其中,第一年拟投入14.44亿元,第二年拟投入15.11亿元,第三年拟投入5.58亿元。 但事实上,截至2020年末,公牛集团累计使用募集资金6.52亿元,其中还包含置换募投项目预先投入金额3.37亿元,这与最初计划投入金额相差甚远。 令人费解的是,公牛集团将大部分募集资金用在了理财方面,比如将募集资金中的6.2亿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将12.8亿元用于结构性存款。 (图片源自公牛集团官网) 另外,从经营情况来看,近年来公牛集团的营收增速正在逐渐放缓。自2018年至2020年,公牛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90.65亿元、100.40亿元和100.5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21%、10.76%和0.11%。 对此,公牛集团坦言:“未来,民用电工及照明行业预计将保持较为激烈的竞争状态,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存在不确定性,如公司不能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不能巩固和扩大原有竞争优势,将会面临市场份额损失的风险。” 家族关联交易频繁,或存在销售垄断 或许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21ic家发现,阮氏家族的经销商与公牛集团关联交易十分频繁。 上市之前,公牛集团曾长期被视为家族式管理式企业。在2017年以前,阮立平兄弟作为公司唯一股东,持有公司100%股权。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未上市之前,公牛集团的实控人为阮立平、阮学平兄弟两人,双方累计持有公牛集团超96%的股权。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阮立平、阮学平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的比例下降为86%左右,但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虽然这份公告并未披露更多的详细内容,但从涉嫌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垄断行为的定性来看,这或许意味着 作为插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公牛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特别是在上市之后,其股价较发行价上涨了近3.5倍,市值则增加了近800亿元。 据21ic家了解,公牛集团因其市场优势地位,在经销商的选择方面也同样拥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并且有着众多的准入标准。更为甚的是,申请加入的经销商还必须通过面试及培训考核,并进行年度工作规划及通过审核后才可以与公牛集团签约。 而在销售政策和价格方面,公牛集团对同一经销体系实行的是统售政策、规范化的价格折扣。与此同时,公牛集团普遍采取的是“先款后货”的结算模式,因此应收账款相对较小,其市场强势地位显而易见。 接下来,公牛集团能否通过监管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