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按照范围的大小,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新能源汽车。 [5] 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包括在这一概念里,具体分为六大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5] 狭义新能源汽车可以参考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规定: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技术原理先进的汽车。
2012年,深圳坪山区获批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近300家新能源企业扎堆坪山,形成了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突出的新能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成为支撑“创新坪山”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新能源车市继续维持高增长,仍是国内车市最大亮点。根据乘联会初步估计,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预计达到54.6万辆,同比暴增130%,呈现强势良好增长态势,有可能创历史新高。
7月6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6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44.7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0.9%;1-6月,销量预计完成1200.2万辆,同比下降7.1%。
自今年3月以来,受局部地区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车市在3-5月持续大幅下滑趋势。随着吉林、上海等汽车生产重镇疫情缓解,以及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出台,6月车市明显回暖。
乘用车市场方面,根据乘联会7月6日发布的初步统计,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2.6万辆,同比增长22%,较上月同期增长42%;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11.1万辆,同比去年增长37%,较上月增长33%。
乘联会表示,随着国家购置税政策的强势推出、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近期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揽子提振经济、促进消费政策,对车市复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终端人气和成交均有提升。
对于车市下半年走势,乘联会指出,当前刺激政策能支撑销量回暖,但政策的启动期消费者并不着急购车,因此6月的增量效果较突出,7-8月相对平淡,见效最明显将在四季度的政策退出期。
尽管年内车市累计增速仍为负增长,但6月车市的强势回暖,让业内自4月以来的悲观情绪大幅缓解。
“对于下半年车市,目前还是比较乐观。消费韧性很强,维持(乘用车市场)增量200万辆的预期。”7月6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主要生产地区的疫情影响逐渐缓解,供应链逐渐修复,4、5月因疫情迟滞的产能和市场需求在6月开始释放。
今年3月及4月,约占我国汽车产量20%的长春、上海两地接连出现疫情。上海周边聚集大量的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断供产生的次生影响更为严重,影响了全国绝大多数车企的生产销售节奏。4月,汽车产销规模下滑超4成,为近十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
但5月随着长三角等地的汽车供应商复工复产的比例不断提高,供应链初步修复。进入6月,供应端车企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出台,更是为车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供应端,4、5月期间,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到较大阻碍,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6月,大部分车企生产供应已接近恢复正常,并在追补此前两月损失的产量。例如,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数据,广汽本田、广汽丰田6月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9.78%和26.58%。
零售端的复苏,则是受多重因素影响,6月零售超强销量好于行业内对政策应有的走势预期。
首先,车购税减半的政策,提升了部分消费者的热情;其次,由于市场回暖明显,经销商信心增强,渠道库存的补货意识较强,销售节奏改善明显;此外,为确保国家促消费政策在上半年要真正见效,让消费者购车得实惠,近期部分主流车企均追加了优惠活动,努力弥补前期疫情造成的销量损失,冲击半年度目标。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3.10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机动车驾驶人4.9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54亿人。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57万辆,新领证驾驶人1103万人。
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57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14万辆,下降11.43%。上半年前3个月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受疫情影响4月和5月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随着汽车产业复工复产加快,6月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达到270万辆,与去年6月基本持平。摩托车新注册登记534万辆,与去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量相比增加108万辆,增长25.38%。
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
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与去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量相比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19.90%。
截至6月底,全国有8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加7个城市,37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0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成都、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
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9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为4.54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2.38%。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数量1103万人。
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62号)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C6),目前已取得C6准驾车型驾驶人数量达16万人,新部令更好满足群众驾驶小型旅居挂车出行需求,促进房车旅游新业态发展。
2022年上半年,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推行补换领牌证等交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全国网上办理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发放临时号牌等业务4456万次。
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依然出色,当月产销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跨过千万辆大关。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到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
“保有量达1000万辆,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不再小众。”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燃油车的替代产品,快速增长趋势还将持续。
汽车产销超出预期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尽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受到疫情影响,但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集中供给,从目前发展态势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
在6月份产销创新高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完成了保有量1000万辆的突破。从蹒跚起步,到累计推广突破千万辆大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10余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791辆,去年销量已经跃升至352.1万辆。从全球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多年保持领先水平,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新能源汽车取得现在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许海东认为,首先,是政府部门和政策的支持。2008年起,我国就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台了大量政策和规划,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其次,汽车企业积极跟进,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产品。再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益完善。
更为重要的是,一批中国汽车品牌抢抓先机,走在了产业发展的最前端。传统车企如长安、吉利、长城等实现快速转型,开启了中国品牌的崛起之路。造车新势力企业如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更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带动了行业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形势,有条不紊地展开布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91.8万台,同比增加101.2%。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上半年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都保持了非常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充电基础设施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总体呈现U形走势,前两个月开局良好,3月中下旬快速下滑,6月恢复明显增长。波动主要源于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供应链问题,特别是3月中下旬以来,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多点散发,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较大冲击。
芯片供应将直接影响车企下半年生产节奏。2020年下半年以来,车规级芯片供应紧张,采购价格大幅上涨,目前部分芯片短缺和错配的风险依然存在。陈士华表示,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需要的芯片数量成倍增加,将来车企要在芯片应用技术研发上多做工作。
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压力仍较大。今年2月以来,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产业链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被迫上调,车企和消费端都承受了很大的消化成本的压力。新能源汽车价格过快上涨未来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对行业发展的持续性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