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官网注册_物联网对图书馆事业的双重影响

引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代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随着国内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物联网技术将对中国国内的图书馆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解读物联网

1.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通俗的解释就是“物体与物体相连的网络”,英文名称为InternetofThings。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各科研机构和专家的物联网定义,一般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具体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网(WSN)、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09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可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的互联网。

1.2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CokeMachine。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这个概念。我国的物联网开始于1999年启动的传感网技术研究,它和世界物联网的发展几乎同步。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时提出“感知中国”,从此,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在国内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并掀起了各行各业研究物联网的高潮。

2物联网对图书馆的双重影响

目前物联网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是以RFID为关键技术的简单应用。图书馆应用这项技术后,可简化借还书刊的操作程序,提高清点馆藏书刊的速度,以及书刊整架归位和流通的效率,并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自助服务,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高效运转。

2.1物联网给图书馆带来的发展优势

2.1.1提升服务质量,节约读者时间

开架借阅之后,图书的乱架现象时有发生。图书馆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乱架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读者为了寻找一本书,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有时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没有找到想看的图书。图书馆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读者的借书、还书以及书目查找等都将变得比较简单,而且准确率也有了很大提高。读者不必再为找不到需要的图书而烦恼,也不用为寻找一本图书而浪费大量时间。这不仅改善了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体验,也节省了读者的宝贵时间,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另外,馆藏图书的清点、整架归位的效率也将有很大提高。图书馆员将从原来繁琐、机械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主动的知识推送服务使得个性化服务能够真正实现。

2.1.2有效缓解馆员的职业倦怠情绪

《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词典》将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描述为:图书馆员在某一工作岗位工作时间长或工作要求过于苛刻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衰竭情绪,使其不愿从事工作,工作效率低下弋馆员因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每天和数以万计的图书打交道,工作内容机械重复、繁琐劳累;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对外交流不多;工作不容易出成绩,社会价值得不到有效的认可。馆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失落感增加,心态难以保持平衡,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兴趣和动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图书馆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流通部门的工作量,大量工作人员将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入其他部门从事工作,许多个性化服务部门也将应运而生。

馆员将根据自己的专长从事相应的服务工作,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馆员也将有时间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从事一些研究,这对推进图书馆学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因为岗位的转变,图书馆员将会有更多外出学习交流及参加培训的机会,学习热情高涨,自身素质也将得到更大提高。馆员的职业倦怠情绪会得到缓解,社会价值得到认可,从而使服务质量提升,读者满意度提高,这将形成良性循环,更利于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

2.1.3有利于泛在图书馆的建设

泛在图书馆即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包括按需获取信息、即时获取信息、适量信息获取叫泛在图书馆体现了未来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和普遍性。物联网强调智能决策和服务,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是物联网的主要特征之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新兴的图书馆模式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2物联网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

面对新技术,我们不得不思考,物联网在带给图书馆转机的同时,也将给图书馆事业带来挑战。首先是网络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物联网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更高,电子标签的可识别性也存在着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其次是管理模式的转变。图书馆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原有的部门设置布局将被打乱,一些部门将失去存在价值,同时,新的部门也将应运而生,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将面临新的挑战。第三是服务模式的转变。在物联网时代,图书馆将真正告别被动、单向、浅层的服务。图书馆员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读者需求,拓展服务内容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对流通各项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当然,物联网带给图书馆的挑战还远不止这些。由于笔者研究的角度和知识的局限,只对此做浅层的分析。

3正确面对物联网

3.1理性对待物联网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如此美好,优势似乎无与伦比,但它带给图书馆的挑战也不能忽略。作为图书馆人,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物联网。从图书馆的实际出发,进行物联网建设;理性看待技术对图书馆的双重影响,不排斥、不回避。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必将层出不穷,图书馆必须理性对待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双重影响,了解自身的定位,放眼未来。

3.2以服务为根本

图书馆引进新技术,应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最终目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5]o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表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宣言中强调,图书馆要提供高效、优质、专业的服务。其中,高效指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新技术层出不穷,图书馆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依然要坚持以服务为本,把技术作为依托,作为服务的手段,研究怎样将新技术与图书馆融合,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结语

目前,物联网仍处于研发阶段,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智能家居等领域。物联网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是以RFID为关键技术的智能馆藏管理系统,使图书馆逐步实现馆藏文献的自动化管理。物联网带给图书馆的美好前景已被大家所认可,它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图书馆人要以服务为根本,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终将引领图书馆事业迈向一次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