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注册网站_解读中美450亿美元大单 新能源成最大赢家

  上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签署了450亿美元的巨额采购和投资合同,不仅说明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化,大单背后,也昭示着中国相关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除了走出国门、开拓市场、调整结构、提供就业,此番投资合作更是一个极好的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机会,具体产业上,涉及到飞机、汽车、软件,以及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的包括清洁煤、核电、风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在内的清洁能源合作协议,可见,清洁能源产业正面临着绝好的发展机遇。

  进军清洁煤 GE神华深耕IGCC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下称“GE”)有关人士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将和神华集团成立一家煤气化合资企业,进军清洁煤领域。

  此举的意义在于,两家能源公司将对气化及清洁发电(IGCC)展开全面的合作,且GE也会借道神华,大力拓展自己在IGCC方面的应用。

  根据多方了解,此次神华与GE成立合资企业有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神华可以借助GE在全球IGCC电站的一些经验,为今后自己展开IGCC电站的建设打下基础。

  尽管GE公司表示,目前与神华联合建设一个IGCC电站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为“投资非常高”,但是双方还是会在IGCC的应用上做更多的研究与开发。

  广发证券研究员陈亮告诉本报,一个IGCC的电站投资,相比一般的火电厂要高出1倍以上,“目前国内还没有大型的IGCC电厂,而美国方面建成的只有2家,在建设过程中的也并不多。不过,对于国内大型电厂和煤炭公司来说,IGCC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方向,即便是现在建设,也不会考虑成本的,主要在于实验。”

  GE在IGCC电站方面,使用的是一种“标准”电厂建设模式,从而使IGCC的投资大幅降低,因为只有集中精力最大程度地减少高成本工程设计及设施投入,才可能与普通火电厂甚至天然气发电厂形成竞争。

  合作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在于,GE可能期待在IGCC电站上让自己的全系列设备联合作战。

  与神华的合作之后,GE将打破其气化技术的常规销售方式,而是在合资公司中推广气化技术,这显然会对其产品的销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是用于其他煤化工业务的话,我们的气化炉在国内已有40多个项目了。”GE内部人士表示。

  神华正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业务,煤气化技术则是煤化工中的一部分,如神华在包头的煤制烯烃项目就是应用GE技术建造的。煤制油过程中,也不能缺少煤气化这一环节。据此前媒体披露,神华计划将在未来投入800亿元用于煤化工业务,GE如果在气化技术上能与神华结成战略伙伴,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GE记忆犹新的是,它的竞争对手壳牌早在一年多前,就已与神华集团展开煤气化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合作。如果还不采取行动联合中国央企,显然GE在气化技术上,将会落后于壳牌。

  13亿美元合资开发航电系统 GE携手中航工业分羹国产大飞机

  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1月21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与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旗下的航空集团,签署了组建一家新合资公司的协议。双方将各自出资6.5亿美元,在上海成立一家航电系统合资公司。

  为了与中航工业成立这家合资公司,GE的付出可谓不小。这是GE第一次在航空制造的核心领域与中国企业组建平股公司,并会把其民用航电业务整合进合资公司。而其他外资航电企业由于顾虑核心技术和商业利益,大多不愿在与中方的合资上放弃控股权。

  在合资公司正式签约前,两家公司已经联合行动,获得了正在研发的国产大飞机C919的部分航电系统订单。

  空前深入的合作

  新的合资公司名为中航-通用电气民用航电系统有限公司,合资双方将各持股50%,在合资公司中,GE公司将把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MA)民用技术全部转移到合资公司,并将先进管理和技术引进到合资公司。中航工业将以资金形式出资,并将在民机航电技术领域进行整合,全面投入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将分别由中航工业和GE提名并由董事会任命。公司初步落户上海紫竹科学园区信息数码港。1月26日,合资公司将正式迁入上海新办公区。

  中航工业方面指出,在获得政府的批准和营业执照后,中航工业与GE的这一合资公司将面向全球商用航空市场,为新型飞机平台开发并推广综合、开放式结构的航空电子系统。该系统将作为中央信息系统以及飞机网络和电子设备的中枢,承担飞机航电设备的维护和实用功能。

  由于航电系统的科技含量较高,长期以来,民用航空电子产业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推动都相当困难,如何平衡合资公司与股东双方母公司旗下原有航电公司的利益,以及技术共享的程度,都是谈判的难点。

  据了解,此次中航工业与GE成立合资公司后,双方的母公司都放弃了部分航电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业务。尤其是GE公司,将民用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MA)业务和相关管理流程、适航体系都整合进了合资公司,合作的范围和模式可谓空前。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美合作最为深入的一次,因为其中还包括共享一些机密核心技术。

  对于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外媒曾指出GE内部的确存在对技术保护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