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明星公司沦为平庸的标志是什么?
不是创始人突然辞职,也并非销量暴跌,而是其所能激发公众兴趣的热门新闻,统统集中于基本的运营技巧,落在行业变革的后列,且饱受诟病。
十年来,惠普公司已经对这种衰落轨迹习以为常:巨额并购、分拆传统业务、大幅裁员、CEO爆出丑闻并被董事会驱逐—每个消息,都与那个1939年诞生于车库的第一个硅谷传奇,渐行渐远。
与此同时,嘲讽声却在高涨。2011年8月,随着科技业突遇变故,惠普听到了最刺耳的讽刺。戴尔总裁迈克尔·戴尔在Twitter上打趣说:“如果惠普将其PC业务剥离……或许他们会将其命名为康柏?”2001年,惠普巨资收购康柏电脑,曾引发广泛质疑。
而戴尔针对的显然是惠普董事会的近期声明:惠普正在评估旗下个人电脑业务的战略选择,这些选择可能包括“全部或部分的分拆”,并放弃刚刚收购的WebOS操作系统。同时,惠普公告称将斥资103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
但更阴冷的笑声还在后面。就在该消息发布后不久,惠普PSG(个人系统集团)主管布拉德利出面通告,惠普很快会展开广告宣传,“澄清PC业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活力与能力。”
以李艾科为首的惠普高管团队并未料到“分拆”这个词会造成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的恐慌。
该事件传递出若干不利信号。来自SAP的李艾科公开展示将惠普引向软件业的战略方向,惠普继续自噬残存的硬件制造传统,但更关键的是,此举暗示出惠普管理团队对PC潜在的陌生—而这一点,则突显了惠普十余年来在行业变迁中的迷茫。
自我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