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测速代理_国家政策纷纷启动 中日韩台抢建智慧工厂

  工业4.0发展热潮正由欧美蔓延至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及台湾皆已相继提出国家政策,全力推动工业自动化、智慧制造及机器人等产业,进而打造更高产生效率及良率的智慧工厂,加速跟上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

  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风潮在亚洲各国热烧。例如日本三菱电机、富士通、松下等企业组成联盟企图追赶德国“工业4.0”计画;台湾企业亦有鸿海积极进军智慧工厂,并与软银(SoftBank)合资量产机器人,政府方面亦于六月祭出“生产力4.0”策略;无独有偶,中国和韩国也早已借由国家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制造产业创新3.0”抢建智慧工厂,如表1所示。

  中、日、韩、台强推智慧工厂 机器人军团顺势攻境

  智慧工厂近年火红原因可追溯至中国在2008年通过“劳动合同法”,该法以劳工角度出发并规定最低薪资,此法公布后提升中国劳工薪资,但对在中国设厂的各国制造商而言,为解决薪资上涨问题,各国便开始快速改变制造模式、积极布局智慧工厂。譬如德国推出“工业4.0”策略,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也紧接着祭出相关政策。

  除了各国国家政策支持,使智慧工厂跃升热门话题外,近年全球面临少子化,从而造成工厂人力短缺,加上制造商为缩减生产成本、增进生产品质与速度,智慧工厂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亚洲地区制造业兴旺的国家,比方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纷纷跟风智慧工厂,连带使机器人水涨船高,成为众所瞩目焦点。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2014年统计显示,2013年机器人出货量增长12%,成长至178,132台,如图1所示,工业机器人持续在汽车、化工、橡胶、塑料等行业以及食品行业增加;2008年至2013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每年总供应量平均增加36%,并且可促使该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此外,IFR并预估2014年全球机器人安装至少可成长至20万台,主要增长地区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台湾、韩国和东南亚市场以及北美;同时由工业4.0潮流带动,促使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担纲要角,估计2015年至2017年,机器人安装数量增长至288,000台,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12%。

  工业4.0热潮一路从欧美扩散至亚洲,从2014年起亚洲各国便络绎不绝地追赶这波工业革命,并藉布局机器人领域,强化智慧工厂。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魏传虔指出,在智慧工厂与机器人发展上,中、日、韩、台各擅胜场。他认为日本的优势在于研发机器人历史悠久,并拥有较多开发公司和专利;韩国长处在其企图心积极,且具有政府/财团扶植,资源丰富;中国则挟其广大市场的利基,使国外企业甘愿以技术换取前进该市场的机会;台湾的强项则是有丰硕的工厂管理经验,加上工具机、机械设备、资通讯和软体等产业链完整,有助抢攻智慧工厂商机。

  工研院产经中心机械与制造系统研究组研究员戴荧美则认为,日本是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同时因该国企业模式使然,机器人制造商生产之机器人,会先出售给内部企业使用,确保机器人品质后,才售出给其他国家使用,因此机器人品质高,目前较难以撼动日本机器人产业;韩国则是全世界使用机器人密度最高之国家,有助研发机器人;中国政府愿意挹注大量的资金开发机器人,未来该国机器人产业可望快速成长。

  而机器人究竟可为智慧工厂供应哪些益处?魏传虔进一步解释,除了能大幅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生产速度,同时利用机器人作业,也可省去建置其他设备,譬如照明设备,不仅节能又节省空间,并能建置更多条产线,增加生产力。所以从制造商角度思考,上述优点无疑是让机器人顺势而起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在智慧工厂扮演角色日益吃重的同时,也引发以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将造成失业率上升以及人机协作的安全性等问题。

  协作型机器人成亮眼新星 增添智慧工厂安全性

  当机器人大军进攻智慧工厂之际,也意味着人力大幅缩减,进而产生失业疑虑。魏传虔以鸿海集团富士康昆山厂为例,该厂采用机器人后,员工总数从11万人锐减至5万多,他认为,短期内智慧工厂会造成一定的失业率冲击,但以长远之计而言,上述所提之社会人口结构改变、少子高龄化与提升产能等因素,促使智慧工厂已然势在必行。

  除了失业冲击外,机器人的安全性也渐成外界关注焦点。上个月德国汽车大厂福斯发生作业员遭机器人按压致死的意外,该事件不禁令人再度担忧与机器人共事的安全疑虑,不过该疑虑将透过协作型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获得改善;协作型机器人着重人机合作的安全性,近年备受瞩目,未来可望降低工殇事件。

  戴荧美表示,过去机器人伤人事件时有所闻,为避免工殇发生,传统工业型机器人须设安全栅栏,才能允许运作,而下一代的协作型机器人适合较轻巧、弹性以及组装类型产业,其能透过感测或红外线侦测人体,设定与人体的安全范围以及接触力道,若遭遇危险情形,甚至会自动停机,因此毋须设置防护栅栏;另外减去栅栏的好处是促进生产线作业连贯,故协作型机器人有机会带来划时代改变。

  事实上,多数工厂的作业环境较危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作,反而能降低致死率,不过在未来,毕竟机器人是环伺在作业员身边的同事,为了避免人机协同工作时造成伤害,仍必须更加关注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