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与之相背离的是医疗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均及相对缺乏,互联网+医疗的有效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疗资源更加便捷、更加高效。“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一个新型的业态,流程、方式方法和传统的实体医院和医疗程序都不是很一样,既然是一个新生事物,监管就要跟上,确保人民健康安全。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是坚持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紧密结合,按照通俗的话说,一方面,加大油门往前走,同时又很好的看住刹车,积极探索和创新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以及各个方面相融合的监管方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医联体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都作出了部署。
医疗系统的数字化涉及两个关键点。第一个重点是产业的数字化,即支撑整个医疗系统运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如医院内局域网(LAN)、无线网络(WIFI)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等。,都是全面打造的。任何组织的运作和业务流程的落地,都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的支撑。
医院也在患者服务方面推进贯彻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众所周知由于禁塑令的实施,医院不再提供免费装药的塑料袋,虽然这确实是对环保做出了贡献,但是却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带来了不便。数字化医疗可以实现医院内部设备资源的共享,实现影像及文档资料的传输,缩短病人挂号、交费、取药、看病的时间以及电子开单、电子处方,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在远程医疗方面,数字化医疗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及电视会议、远程会诊及手术、网上查询及求助以及网上挂号、预约,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
随着疫情推动医疗机构全面进入,在线医疗原先的竞争格局将出现很大的变化。随着疫情在将来逐步的退去,很多用户将习惯于在自己经常就诊的医生或机构进行线上问诊,这将对第三方平台逐步形成制约。随着医疗机构自身的医疗服务平台获得发展,线上线下协同的发展模式将推动在线问诊嵌入医疗服务整体,从而有助于医疗服务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提升,也将逐步分流用户,造成市场的区域化和碎片化。
互联网可以促进医疗服务信息的无障碍流通,当信息可以很方便获取的时候,背后的医疗服务体系结构一定会随之改变。擅长某种疾病治疗的医生、科室、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聚集越来越多相应的病人,从而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这种情况下,患者也能够获得更专业的治疗,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时间也可能更短。当互联网医疗信息足够的时候,会促进专科分化,患者成本、医保支出都会降低,实现降本增效。
政策的出台将大力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卫生健康领域向更深度融合、更广度发展,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新事物,参与主体多、涉及领域广,隐私安全风险高,也迫切需要部门和地方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构建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接下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政策组织实施,以医院应用服务为重要切入点,及时跟踪总结地方做法并加强指导,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取得实效,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