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咨询:_极端高温背后,一场全球财富变局正在上演

导读:

今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地创下高温纪录,超30亿人口遭受“烤”验。

首先是欧洲突然“拉响警报”,一场史无前例的严重旱灾席卷欧洲大地,多条河流水位下降至历史最低点,英国“母亲河”泰晤士河源头干涸,德国第一大河莱茵河面临断航。

然后是北美洲,在过去一个月,千年一遇的“热穹顶”竟然再度出现,即便在美国最北部的蒙大拿州格拉斯哥,最高气温也达到了42.2℃。更可怕的是,研究称美国正在形成“极端高温带”,30年内超1亿美国人将面临52℃极端高温,甚至超过加州“死亡谷”温度。

中国也在遭受热浪袭击。从8月12日起,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2天(截至23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要知道,这是我国现行预警系统实行以来,第一次发布国家级高温红色预警,而且一连12天,危急程度可见一斑。

让事情雪上加霜的是,北极再次告急,温度居然突破了32℃,格陵兰岛一天融冰60亿吨,相当于720万个标准游泳池!

北半球“高温”不止,专家直指全球气温已经进入了“危机纪元”,人类将面临一场浩劫!然而,有一群亿万富豪却从气候危机的背后嗅到了巨大商机,正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准备趁机大发“灾难财”。

亿万富豪组团挖矿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8月15日,一则有关“多位亿万富翁组团去格陵兰岛挖矿”的消息突然空降热搜榜。

报道开宗明义地说道,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金融媒体巨头布隆伯格和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等亿万富翁的资助下,一家叫做KoBold Metals的公司正在格陵兰岛寻找可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稀有金属及矿物。

我们在文章开头就说到了,由于高温天气影响,格陵兰岛冰盖的融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导致这块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大地变得更容易开发,而地底下埋藏的矿产资源自然令富商们趋之若鹜。

据说,KoBold Metals正在勘探的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或第二大的镍和钴矿床,或能够为1亿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1亿辆电动汽车什么概念?

特斯拉2021年全年产量在93万辆左右,照此计算,这些稀有金属及矿物能够满足特斯拉107年的生产用量。

我们知道,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纯电车的“三大件”则变成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电池的价格最为昂贵,约占电动汽车成本比例30%-40%,可以说是电动车的心脏。

目前纯电动车的电池主要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而前者的市场份额又是后者的近2倍,这种电池所使用的的三种关键原材料中其中两者就是镍和钴,重要性不言而喻。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然而,全球镍和钴资源却十分匮乏,存储量堪忧。《自然》杂志就曾发表了一篇文章警告,预计在2030年之后,镍和钴将严重短缺,留给市场寻找新技术的时间只有十年。

与此同时,镍和钴的分布又高度集中。其中,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古巴这三国钴储量占比就合计约75%;而全球近一半的镍又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

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大爆发导致对镍和钴需求旺盛,而供需不平衡又导致这两种贵金属价格一路上涨。尤其是镍,在今年的3月价格一度突破每吨10万美元,这就好比在2020年3月,一吨镍只能买一辆五菱宏光,但到了今年3月却买一辆奔驰GLE,中间足足涨了5辆比亚迪海豚。

不愧被称为史诗级暴涨!

虽然这次暴涨背后是一场“资本大战”,但即便到目前为止,镍的价格仍比两年前上涨66%,整体上涨趋势并没有逆转。

说到这,上述亿万富豪们“挥师北上”的原因也就明朗了。新能源车作为目前最火热的赛道,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而钴和镍作为新能源车的命脉原材料,谁掌握了它们就相当于间接掌握了新能源车赛道的话语权,并且这种资源的稀缺性还决定了它们的“钱”景性。

试想一下,这轮新能源车涨价潮背后最大的受益者都是谁?

不是新能源厂商、也不是宁德时代这些电池制造商,而是上游的原材料商们。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是,过去6个月上游企业利润暴增,但下游企业“连汤都喝不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最近就发布了一组数据: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25.5%,但营收仅下降了4%,利润率非常不健康。而原材料商头部企业半年吸金超百亿,其中华友钴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计将增长50%至77%。

此外,更加需要警惕的是,一旦垄断地位形成,只需要少数大企业联手,就可以控制钴和镍的供应和产量,形成“价格波动”,这种现象已经不止一次在其他关键资源上上演过。

将格陵兰岛变为全球最大电池金属矿床,这些亿万富豪们的野心“昭然若揭”。

实际上,格陵兰岛的矿藏远不止钴和镍!

格陵兰岛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因为南极和澳大利亚是洲)。这座岛有4/5在北极圈之内,北部常年冰雪封冻。但就是这样一座看似不毛之地的岛屿,却到处充满惊喜。

就能源而言,格陵兰岛陆上及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相当可观,仅格陵兰岛的东北部就蕴藏着310亿桶的石油储备。按照当前价格计算,这些石油能够贡献约2.8万亿美元的收入,大概是丹麦去年GDP的7倍(格陵兰岛是丹麦自治领地)。

如果按照消耗量来算,这些石油够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用1550天。要知道,美国当前的石油储量还不够自己用一个月。

而在矿产资源方面,1970年代在该地区勘探出的铀、铜和钼矿前景广阔,1989年又发现了特大型金矿,之后又发现了铅、锌、钴、镍、冰晶、石墨、钻石等各种宝贵资源。

更加引发关注的是,2007年在格陵兰岛探明了巨大的稀土矿,蕴藏总量可能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如果将来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将彻底改变世界稀土供应格局。

稀土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广泛应用于各大高科技领域,上到火箭卫星,下到航母潜艇,还有目前形势火热的新能源汽车,都需要稀土元素。

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通过中国企业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稀土矿藏资源的供应方,而是掌握了全产业链的稀土大国,在全球稀土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但格陵兰岛探明的巨大稀土储量,势必会让其成为左右未来稀土竞争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依赖进口稀土的国家来说,格陵兰岛将成为放手一搏的机会。

总之,这样一座“金山银山”摆在全世界面前,很难不让人动心,难怪特朗普在任期间反复提议收购格陵兰岛,据说开出了10万亿美元的高价,相当于要拿出美国半年的GDP。只不过这个提议被格陵兰岛和丹麦双双否决。

“王炸”组合引爆格陵兰岛挖矿热潮

格陵兰岛巨大的经济价值,不仅让亿万富翁们垂涎三尺,其他各路资本也虎视眈眈。

我们上文提到的KoBold Metals是最大的狂热者之一,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矿产勘探公司,背靠贝索斯、盖茨、布隆伯格、达利欧这样的超级亿万富豪天团,实力非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KoBold Metals表面上看是一家矿产勘探公司,实际上却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该公司在2021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认定为技术先锋,同时被CB Insights评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100家私营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并且是唯一一家入选的采矿企业。

根据其官网介绍,KoBold Metals正在联合斯坦福大学开发一种AI智能技术,以此搜寻开采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金属矿脉,勘探效率或提高20倍。

KoBold Metals能够顺利拿到格陵兰岛挖矿入场券的背后,其实和一家叫做蓝鸦矿业(Bluejay Mining PLC,以下简称“蓝鸦公司”)的公司密不可分。

蓝鸦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格陵兰岛矿藏勘探的英国企业,早在2020年12月,蓝鸦公司就紧急找到格陵兰岛发放开采许可,将其在格陵兰岛的Dundas钛铁矿项目提上日程。

除了Dundas钛铁矿项目外,蓝鸦公司目前布局在格陵兰岛的项目还包括Disko镍钴铜铂项目、Kangerluarsuk铅锌银项目、Thunderstone金基金属项目和稀土项目。其中,蓝鸦公司只拥有Disko镍钴铜铂项目的49%的权益,另外51%的权益则通过签订合资协议被KoBold Metals持有。

KoBold Metals将通过两阶段获得这51%的股权。第一阶段,KoBold Metals将使用公司的专利技术对Disko项目进行地质评估。也就是,通过前期勘探得出的数据,创建一个地壳版的“谷歌地图”。第二阶段,在Disko许可区域内钻探15个预先商定的钻孔。两个阶段需要总共投入1500万美元。

要技术有技术、要资金有资金、要许可权有许可权,这样的一个“王炸”组合或将引爆格陵兰岛挖矿热潮。

而除了KoBold Metals和蓝鸦公司外,还有太多太多的资本进驻格陵兰岛争夺资源。数据显示,在当地41家采矿业许可证持有人中,有三分之二(约27家)与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有关联。以至于“是否批准外国企业在当地开采稀土矿”已经成为格陵兰岛换届的决定性问题。

总而言之,格陵兰岛因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成为归零地,但它也在成为解决气候危机的过程中关键金属开采的归零地和起点,这似乎是这里消失的冰层以二分法的方式留给当今社会的独特遗产。

但对于格陵兰岛来说,这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全景梳理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2-2027年中国镍合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3】《2022-2027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格陵兰岛冰雪消融“寻宝”渐热,英国蓝鸦矿业拟分拆上市》,澎湃新闻

【2】《格陵兰岛冰川正加速融化,比尔·盖茨等亿万富翁组团去格陵兰挖矿》,前瞻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