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平台开户

摩登3平台首页_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 原创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在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增长潜力。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解决环境感知系统搭建、智能电动汽车集成控制技术、车载V2X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检测与防护关键技术、机器视觉深度认知技术、云网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与测试环境建设及动态高精度地图综合研究等领域的问题。 创新中心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依托智能网联汽车5G算网联合实验室生态,将在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持续发力,携手生态伙伴共同构建低时延、大带宽、高算力的算网环境,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方案规模化落地应用,共同研发和制订智能网联汽车的方案和标准。 在政策、资本和科技的推动下,车联网产业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的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中长期看,汽车电子、位置服务、车载终端和应用解决方案等细分领域龙头前景更加乐观。短期来看,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有望对板块形成催化。 创新中心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依托智能网联汽车5G算网联合实验室生态,将在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持续发力,携手生态伙伴共同构建低时延、大带宽、高算力的算网环境,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方案规模化落地应用,共同研发和制订智能网联汽车的方案和标准。 汽车产业链数智升级则意味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需要紧随整车厂同步实施数智化转型,从传统简单的产品制造协同迈向更深度的生态联盟,以尽早加入早期研发环节,或者共享用户需求与产品数据,从而共同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帮助客户成功以取得自身的成功。可见“牵一发而动全身”,汽车“新四化”中的智能化和网联化两大趋势,正点燃汽车产业自上而下的全流程数智升级热情。适应未来智慧出行的汽车需要具备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并不断演进,同时提供丰富且不断迭代的车联网应用及服务,整个汽车产业都要为此做好准备。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汽车交通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关键时期。智能汽车在中国的普及速度已经远超之前外界的预测和大众普遍认知,甚至明显超过了欧美主要汽车大市场的普及进程,成为全球汽车数智化最具创新活力的主要市场。同时,在汽车数智化主要创新方向的自动驾驶、数据驱动创新、软件与服务等方面,中国同样具备巨大的创新环境与市场增量空间。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国际合作。如今,车辆是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因此必须实现通讯流程和协议的标准化,确保企业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不存在壁垒和障碍。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要实现技术和理念上的突破,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面临法律法规方面的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的前端应用需要车云协同实现,后端的数据处理也需要车云协同完成,并且需要为冷、温、热不同类型的数据匹配最佳性能且最具性价比的云资源。可预见,随着自动驾驶业务逐渐铺开,智能网联应用日益丰富,这两大场景产生的数据将变得更加巨大而泛在,尤其需要M和N这样的分布式基础设施去接入和汇聚,实现车云协同的敏捷创新,加速应用迭代,升级用户体验。

摩登三1960_医院信息化建设将有更多的需求 原创

医疗信息化是传统软件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甚至前沿技术手段,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 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提取、处理和加工,为医疗业务提供各种质量和效率支撑的 信息系统。 针对应用环节不同,医疗信息化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医疗信息化主要是指医疗服 务环节信息化,参与主体是以医院为主的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 信息系统、区域公共医疗信息系统等;广义医疗信息化在医疗服务环节信息化之外,还包括 医疗支付环节信息化、医药流通环节信息化以及其他医疗或者医药相关环节的信息化,涵盖内容更为广泛。 近年来,伴随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国家对卫生健康信息化要求的提高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等问题。医院信息化建设任务有增无减,在已有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将陆续增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更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将与医院临床和科研有更多的融合应用,医院信息化建设将有更多的需求,这对医院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 利用信息技术将整个医疗过程数字化、信息化,广义上既包括医院诊疗流程的信息化,也涵盖区域医疗协同、公共卫生防疫、医卫监管、医保管理的信息化,涉及电子设备、计算机软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数字医疗不仅是一种技术应用,更也应被视为一种革命性的医疗方式——远期来看,数字化将对整个医疗流程、医患关系、健康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正如人们在金融业、零售业中所看到的那样,因此是现代医疗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 “十四五”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发展阶段,各级医院应对标《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跟进国家和行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积极展开医院信息化建设,结合等级医院评审、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测等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评测,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 新兴技术的持续应用是医疗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动力,医疗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循序 渐进。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正在逐渐融入到临床实践中,健康医疗大数据、基因检测等技 术应用联接起来医药企业与医院,使二者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工作联接起来,医药企业与 医院合作开展疾病诊断和治疗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 信息技术是当前全世界发展的重点技术,是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医疗信息化建设程度代表着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能力的强弱,医疗卫生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医改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改变很多医院的传统管理模式。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医院管理的水平,优化医院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如何实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继而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

摩登3测速登陆_晶心科技宣布支持英特尔Pathfinder for RISC-V

【美国加州圣荷西】─2022年9月22日─32/64位、高效能低功耗的RISC-V处理器核心领导供货商、RISC-V国际协会创始首席会员晶心科技 (TWSE: 6533; SIN: US03420C2089; ISIN: US03420C1099)今天揭示对英特尔Pathfinder for RISC-V 的硅前开发平台的贡献。晶心科技宣布将其广受欢迎的64位超纯量多核心处理器IPAX45MP以及64位矢量处理器核心(最高可达 512 位矢量长度)NX27V,分别和以AXI为基础的AE350平台预先整合完毕,并可在英特尔 Stratix® 10 GX FPGA设备的开发工具中执行。 「在晶心IP产品系列中,这两个广受业界欢迎的RISC-V CPU核心,满足了许多高阶应用的需求。例如,数据中心的AI加速器、企业级存储设备、5G网络,以及扩增实境/虚拟现实等等。」晶心科技林志明董事长暨执行长表示:「这两个处理器核心IP可以在英特尔Stratix® 10 GX FPGA 开发工具组中执行。SoC设计团队可以启动 Linux 操作系统或将他们设计的关键计算核心程序下载到 FPGA 板上,以便在Tape out之前,快速熟悉AX45MP 和 NX27V的优势。晶心科技很荣幸能够在英特尔育成及颠覆性创新团队(Incubation & Disruptive Innovation, IDI)所倡议的简化开发流程平台做出贡献,能够让客户更便于利用最先进的英特尔晶圆代工服务。」 「借由晶心科技在英特尔Pathfinder上启用他们的IP,SoC设计人员可以在完成 RISC-V 设计之前轻松地运行有关的软件程序。」英特尔RISC-V Ventures 总经理 Vijay Krishnan 表示:「英特尔致力于通过一致、开放和基于标准的方法来加速RISC-V的采用率。」 请参阅pathfinder.intel.com开启您的英特尔Pathfinder for RISC-V 的旅程。 * 英特尔、英特尔logo和其他英特尔标志是英特尔或其子公司的商标。其他商品名称和品牌可能会被声明为他人财产。

摩登3平台开户_不论现阶段发展的差异性聚焦医院信息化建设 原创

信息化、数字化是未来各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医疗行业也不例外。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都是基于一个个的系统建设,由于每个系统建设的厂商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医疗信息化建设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医护人员要在不同的系统中切来切去,有时不得已还得重复的工作。信息化本来是要解放人的生产力,结果随着系统的越来越多,系统对于业务的掣肘也越来越多,系统的互联互通,业务的协同的处理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很多医院通过建设集成平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集成平台更多的还是面向过去式的系统进行治理。 聚焦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论现阶段发展的差异性,所有医院都面临战略、组织及技术三方难点。战略层面,部分医院管理层的“短视”会导致信息化建设资源统筹不到位;组织层面,医信人员缺失,医务人员IT知识不足、培育机制不完善导致搭建好的信息系统用不起来;此外,医务人员在系统搭建、定制化开发时应当扮演“帮助IT人员理解医疗业务”的角色,其IT知识储备不够将会引发信息不对称、需求对接不顺畅问题,从而进一步导致部署好的系统跟业务“两层皮”;技术层面,新旧系统标准协议不统一、数据难接入、数据安全难保证的问题仍存在,目前处于满足医疗系统高可靠、高稳定的需求满足程度阶段,对“员工体验”和“患者体验”需求难以满足。 在利好政策陆续发布、顶层架构逐步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刚性需求及创新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联合驱动下,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全面铺开,渐入佳境。当前,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涉及患者服务、临床诊疗、医院运营管理、区域医疗协同和家庭健康等多个领域。首先,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从全国范围看,是医院当前智慧医疗发展优先级最高的细分领域。在我们走访过程中,多位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普遍提到“整个医疗的存在是以患者为前提,从患者角度出发,抓住患者需求才是核心”;其次,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 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本次大会上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们也是迎合了这个大趋势发展而来的,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数据智能为切入点逐步成长成具备数据智能和认知智能的AI领导企业甚至独角兽。 目前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存在缺乏完善的长远战略规划和研究、数据格式不统一、大系统的集成和整合经验不足等痛点,归根溯源,核心问题仍在于尚未形成“统一化管理”的意识,各区域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导致医疗资源无法在区域内进行有效的共享。医疗信息化行业潜力巨大、赛道厂商众多,且受数据、技术、经验及服务等多方壁垒限制,行业集中度不高,各类型厂商在细分赛道占据一席之地。 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有缺失,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缺乏顶层设计规划,医院管理者及医护人员的观念有待转变,新技术与医疗行业的融合难等是当前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普遍面临的问题,制度保障不健全,医院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就难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要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全面赋能患者服务、临床诊疗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及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参与不可或缺。在医院智慧医疗顶层设计及建设布局中,供应商前期参与咨询及战略构建的探讨,并在方案落地执行和后期项目运营中持续给予专业服务支持,即“服务引领、贯穿始终”的理念及合作模式越来越受到医院的推崇。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科技让更多消费者享受人工智能的乐趣!

当前,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驱动的超大规模AI正成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突破口,如何使用这些关键技术助力产业发展?本次活动现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主任曹峰以《AI工程化夯实企业智能化转型底座》为主题发表演讲,为大家解密企业智能化转型之路。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再单纯聚焦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工程化实践和可信安全。技术创新、工程化、可信安全“三维”发展新坐标,正牵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迈向新的阶段。 在技术创新维度,算法、算力成为主要增量。为此,升腾AI也致力于推动AI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算力网络发展。一方面,支撑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在科技部的指导下,鹏城实验室牵头、智算网络联盟推动,各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陆续接入中国算力网。此外,升腾AI还积极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统一运营,实现标准相对统一与兼容。 在工程化维度,开发平台成为AI落地应用的重要支撑。其中,ModelArts作为一站式AI开发平台,其使命就是让AI应用开发更简单,为解决AI成为通用生产力,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升级。它也是国内首个支持MLOps的AI开发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了AI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幅提升AI开发效率。 可以说,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阶段的过程中,升腾既是AI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也是千行百业的AI使能者,拥有扎实的技术能力与产业生态合作能力,升腾也受到越来越多致力于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政企组织欢迎。目前,升腾已联合产业生态伙伴,推出了多行业的AI解决方案。在诸多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创造了巨大的行业价值。 面向超大规模产业链的复杂协同,云舰以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全面加速全产业链协同。 通过云舰的跨云多活能力,达达实现传统架构向云原生体系的升级,搭建首个跨云双活平台,每年节省近千万IT成本,混合多云架构平稳支撑超1000万日峰值订单。 苏州农商银行与京东云构建起金融级PaaS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互融互通,智慧银行API输出能力提升显著。 国家电投借助京东云云舰的统一底座能力,在统一底座上构建的PaaS组件和应用,实现了更广泛兼容以及高可用,极大的降低了国家电投后期的管理和运维成本。 此次荣获创新产品金奖,是云舰领先技术实力的又一力证。事实上,在不久前发布的《2022混合多云产业趋势研究报告》中,京东云云舰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产业实践,在多个评价维度均排名第一,全面领跑中国混合多云市场。 面向未来,京东云云舰将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打磨产品能力,构建更领先的数智供应链技术底座,全面助推产业数字化升级。 让每个创新者享受AI乐趣,开发者灯塔计划也在发布会上正式发布。此计划面向技术开发者、业务开发者、创新开发者以及千行百业的开发者,提供行业场景赋能、技术赋能、品牌合作背书、实验室合作等支持,打造共生、共创、共享、多样繁荣的开发者生态,携手迈入人机协同新时代。 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之外,大会现场,鄂维南院士分享了下一代人工智能方向和可能性的思考;潘建伟院士带我们一起走进量子力学的神秘世界;图灵奖获得者 、欧洲科学院院士约瑟夫·斯发基斯详细解释了为何建立可信的自主系统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大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分享了对企业创新方向的深度见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

摩登3注册登录网_决战紫禁之巅!博越PRO和荣威RX5 MAX谁更有品价比?

在中国品牌SUV的发展长河中,吉利博越和荣威RX5两款车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先来看博越,当初一句“你好,博越”开启了中国车市智能互联的大门,推动了消费者交互体验的全面升级,将用户带进智能出行的新时代。更在上市后成为一款现象级产品,至今已收获了近90万用户。再来看荣威RX5,头顶“中国首款互联网SUV”的光环,在阿里的强势赋能下,面世后就成为SUV市场的网红,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带领上汽乘用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就了如今的江湖地位,堪称首功之臣。如今,博越和RX5分别进行了产品力升级,博越PRO和荣威RX5 MAX相继上市,再度出发。更值得一提的是,据中部汽车营销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段时间以来,博越PRO和荣威RX5 MAX在中部市场的呼声持续走高,广大90后更是对这两款车兴趣浓厚,甚至表示在两款车之间做选择的话,着实是难上加难。 接下来,我们就选取二者售价在14.5万元左右的热销车型,分别是:售价14.68万元的博越PRO 1.8TD DCT智尊PRO(下文简称博越PRO),以及售价14.98万元的荣威RX5 MAX 2019款 2.0T 自动4G互联豪华版(下文简称荣威RX5 MAX)。看看在年轻人心理预期的价位里,谁才是他们的最优选? 坦率的讲,即便当下已是2019年年末,但三年前推出的博越和RX5依然“不过时”,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依然有很高的辨识度。 无论是博越水滴涟漪进气格栅、玉如意造型雾灯、中央扶手门板拉手处的中国经典回纹等设计,还是RX5的“律动设计”理念,在极简风格的车身上,用洗练的线条塑造富有韵律和动感的性格,都展现了中国品牌在设计层面的功底,深得90后芳心。 如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越PRO和荣威RX5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升级。 先来看博越PRO,尺寸更大的回纹涟漪,上沿拐角处还与发动机盖形成了隆起的线条和形状,营造出了很强的肌肉感和运动属性。与此同时,其内饰也进行了全面的提升,除了触感和观感依然高级外,使用了12.3英寸中控屏,同时增加了下方钢琴按键式空调控制区,再加上全新的方向盘、换挡杆周围区域、全景天窗、LED内饰氛围灯以及驾驶模式选择旋钮,使得由内到外的品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再来看荣威RX5 MAX,在律动设计的基础上引入“强韧”美学,例如多刃式发动机舱盖、悬浮式鲸翼格栅、多层次饱满车尾等设计元素,和博越PRO一样,做出了霸气感。而之于内饰,还是延续了RX5清爽的设计风格,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4.3英寸大屏的组合“简单粗暴”,搭配扎实的内饰用料,也营造出了不错的质感。 整体来看,博越PRO和荣威RX5 MAX的内外饰升级都做的不错,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不过,在不少90后看来,荣威RX5物理按键少的特点,在荣威RX5 MAX身上依然没有改进,表现在驾驶过程中操作会有些许不便。相比较而言,博越PRO坚持的大触摸屏+物理按键的解决方案更显理性和受欢迎。 对于家用SUV来说,乘坐空间的大小以及舒适与否,是用户首先关心的地方。为此,我们特地找来了一位185cm/85kg的大个子体验者小田,看看相对严苛的体验过程中,荣威RX5 MAX和博越PRO能取得怎样的表现。 (博越PRO前后排乘坐体验) 经过一番深度乘坐体验,荣威RX5 MAX和博越PRO在此方面做得都可圈可点。无论是前后排乘坐时的头部和腿部空间,还是前后排座椅的长度和宽度,亦或是皮质座椅的舒适度,都属于这个价位中的优秀存在。 (荣威RX5 MAX前后排乘坐体验) 不夸张的讲,二者在此方面的水准已经和合资品牌30万元车型相媲美,甚至在精细度上还要略胜一筹。用小田的话说,平时开老爸的奔驰GLC都觉得空间稍微有点小,但是体验完这两款车型后,惊叹中国品牌的进步,在对于国人需求的领悟上,明显更为用心。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二者在乘坐舒适配置层面的对比,看看谁更能将舒适二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下表所示,结果几乎呈现一边倒的情况,博越PRO提供了包括电动后备箱、皮质方向盘、前排座椅加热、自动空调、温度分区控制、车载空气净化器和PM2.5过滤器等配置,这些在荣威RX5 MAX上都缺失,而仅装备了方向盘换挡、腰部支撑等功能。 很明显,在为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驾乘体验上,博越PRO的心思更为缜密。尤其是电动后备箱这项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带来便捷的使用体验,与之类似的还有车载空气净化器和PM2.5过滤器,在北方雾霾频出的冬季,也是有如神助的表现。 如此来看,尽管二者都能提供阔绰的乘坐空间,但是在涉及到上述乘坐舒适配置上,博越PRO明显更用心一些。 看完了二者在空间层面的对比,再来看看双方在主被动安全层面的造诣。毕竟,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消费者期望车子做到足够的安全,像另一半一样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 如下表所示,包括主副驾驶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以及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在内的基础安全装备,两款车都实现了装备。 不过,对于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在内的高级别安全防护功能上,荣威RX5 MAX就差点火候了,基本上都没有装备,反观博越PRO,则一个都没少,甚至还有很多奔驰GLC身上都没有的道路交通标识识别系统、疲劳驾驶提示功能,这不禁让小田吃惊不少。 表现在驾驶博越PRO行走在城市快速路上,打开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和道路交通标识识别系统这些功能后,一旦车子出现方向偏差,都能第一时间修复,行驶过程中多了一份安全感。尤其是道路交通标识识别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优势,能够把行驶路段的限速等信息显示在仪表盘上,提醒驾驶员,减少了违章的风险。 整体来看,上述这一整套功能组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L2自动驾驶。这不,一直嚷嚷着要体验L2自动驾驶的小田,这次算是完成心愿了,以至于驾驶完博越PRO之后,再开自己的奔驰GLC,都感觉二者不是一个时代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于新手驾驶员的关照上,博越PRO还是比荣威RX5 MAX暖心一些,其提供的360°全景影像、车窗防夹手以及内后视镜防眩目功能,堪称新手司机必备神器。与此同时,再加上全速自适应巡航的赋能,老司机跑高速也是称赞连连。 当然,上述部分功能在荣威RX5 MAX上也有配备,只是想买到的话,只有选择16.98万元和18.98万元的次顶配和顶配车型了。如此来看的话,博越PRO少花2-4万元就能搞定,对于90后来说,明显能减轻经济负担。 接下来,再来说一下博越PRO和荣威RX5 MAX在动力上的表现。先来说博越PRO,推出了1.5T+6MT/AT和1.8T+7DCT两套动力总成,其中,1.8TD涡轮增压发动机进阶到了第三代技术,最大扭矩在前期基础上提升了15牛•米,而这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则和领克02/03同源,在调教上做了相对应的调整。 拿我们试驾的1.8TD博越PRO驾驶感受来看,明显感受到动力响应速度提升了不少,出力时机与驾驶员脚部动作的时间配合的更加娴熟。更详细来看,在发动机转速达到1750rpm时,这台发动机即能输出到最大扭矩,这样一来,带来不错的低扭表现,日常跟车加速毫无压力,尤其是城市快速路中段加速时,动力的输出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完成超车动作一气呵成。 而之于大家关心的平顺性,在我们全程试驾过程中,无论是顺序升挡,还是连降多挡,都表现的很温和。一句话,博越PRO开起来很有驾驶乐趣,并且在舒适性上又做了很好的平衡。 再来看荣威RX5 MAX,其搭载了1.5T+6AT和2.0T+6DCT两套动力总成。拿我们试驾的2.0T车型来看,低扭十分充沛,和博越PRO一样,不需要很大的油门开度就能完成提速,中高速再加速的能力也是值得一提。当然,RX5 MAX低速顿挫的抑制和选挡也都执行得很到位,全程下来换挡很平顺,升档也很积极。 值得一提的是,博越PRO和荣威RX5MAX的底盘舒适性做的都很出色,在我们试驾经过颠簸路面和减速带时,悬架都能很好的过滤掉,给人很踏实的感觉,这一点十分不错。 对于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年轻90后来说,汽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局限于开起来怎么样,而是变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大玩具”,带来更为智能的使用体验。 事实上,吉利和荣威都是智能互联领域的“大拿”,如上文开头所言,无论是当初引领了智能互联发展的“你好,博越”还是有阿里背书的斑马系统,在市场上都收获了扎实的口碑,更是成为用户心中的标杆。 实际上,在我们的场景体验中,博越PRO的GKUI 19和荣威RX5 MAX的斑马智行3.0,都不局限于以往的语音识别、远端控制等常见功能,而是演变成心与心对话的伙伴。 先来看博越PRO,这套GKUI19系统包含了语音交互、座舱智能监测等多个层面的功能,一个ID更是打通了百度、微信、支付宝等账户用车全场景,同时打通百度、京东、小米三大智能生态终端,甚至用一块专属手表就能实现全部操作。 用小田的话说,自己的奔驰GLC连智能互联还没有普及,这博越PRO都已经跑在互联网上了。 相比较之下,荣威RX5 MAX的实力也是不遑多让。 比如说这项BYOD多用户随心控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车上的部分功能,确保开车时更加专注。 还有SKYEYE天眼系统,和博越PRO的面部识别相似,能实现刷脸身份识别。 此外,AR-Driving实景驾驶辅助系统2.0,则能让驾驶轻松、安全和便利。 不过,在这个价格上,博越PRO提供了更棒的硬件,让软体实力更好的展现。 没错,在BOSE音响的给力输出下,小田大呼质感不逊色自己那台奔驰GLC上花1万元加装的柏林之声音响。 再加上自适应远光灯、多色车内氛围灯以及感应雨刷等功能的烘托,更加凸显博越PRO的品价比,要知道,这些功能在同价位的荣威RX5 MAX上都是缺失的。 【结语】经过全方位的对比,无论是博越PRO还是荣威RX5 MAX,一个既定的事实,这两款车都是当下SUV市场不错的车型,代表了中国品牌的硬核实力,即便是和合资SUV站一起掰手腕也丝毫不怵,无愧年度终极PK这一称号。 而深入来看的话,博越PRO明显更具诚意,一些配置和功能用更实惠的价格就能买到,而荣威RX5 MAX则需要多花2-4万元,对于年轻人而言,明显选择博越PRO更容易触碰到自己的梦想。

摩登3平台开户_贸泽开售TI BUF802缓冲运算放大器 助力简化用于测量工作的DAQ前端

2022年9月22日–提供超丰富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的业界知名新品引入 (NPI) 分销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即日起备货Texas Instruments (TI) 的BUF802高速缓冲运算放大器。该产品可以大幅增加数据采集(DAQ) 系统中的信号带宽,以便设计工程师将DAQ前端设计运用到示波器、主动式探头和高频数据截取系统等各种测试和测量应用。 贸泽电子分销的TI BUF802是一款具有JFET输入级的高输入阻抗 (Hi-Z)、开环、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支持高达3.1GHz的带宽。BUF802可取代复杂且昂贵的基于ASIC的设计实现,将分立元件的功能集成到单一芯片中,与FET输入放大器相比,带宽增加了十倍。这种出色性能使设计工程师能够实现更高的信号吞吐量,同时尽可能缩短输入建立时间,从而在高频信号测量中提高吞吐量和精度。 针对开发用途,贸泽还备货BUF802RGTEVM评估模块。该模块具有两个独立的电路配置:一个带精密放大器的复合环路和一个独立的BUF802缓冲器。BUF802RGTEVM可与单电源或双电源配合使用,其模拟输入和输出端包括SMA连接器。此外,该模块的布局进行了优化,以减少寄生耦合,并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提供出色的信号保真度。

摩登3登录网站_英特尔和美光投资,Eliyan封装技术超越台积电? 原创

据外媒theregister报道,芯片互联初创公司Eliyan于 8 日宣布,已获得英特尔、美光风险投资部门等投资人的4000万美元投资。Eliyan公司就是一家专业从事芯片先进互联技术的初创公司,这也是Chiplets架构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Eliyan CEO Ramin Farjadrad 指出,“重点是开发一种方式,让 Chiplets 架构实现更高性能、更低功耗和更低延迟的互连技术,专家也认为是继续扩展摩尔定律的唯一途径”。Eliyan 解释,“我们在封装中采用 NuLink 技术,跟其他先进封装技术相比,节省时间、成本和开发工作,还可减少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成本和浪费,降低芯片功耗”。目前这项技术也被视为台积电 CoWoS 和英特尔 EMIB 技术等先进封装解决方案的替代品。 Farjadrad 指出,CoWoS 和 EMIB 各自有优势,主要体现于高频宽和低功率,芯片可在同一封装上进行通信,然而成本高、产量低、开发周期长、供应链有限也成为缺点,“这些缺点在 NuLink 技术中并不存在”。 英特尔还推出了测试开发系统,由128个刀片式服务器机架组成,为Aurora早期科学计划的研究人员提供服务。英特尔表示,Aurora超算系统旨在处理高性能计算、AI/ML和大数据分析工作负载,可实现2 ExaFLOP的峰值计算能力,预计在2023年投入运行。 英特尔下一代Max系列GPU的代号为Rialto Bridge,计划于2024年推出,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无缝升级途径。未来英特尔还会推出代号Falcon Shores的XPU,其包含两种类型的计算单元,分别是CPU和GPU,将广泛使用英特尔的多芯片/多模块方法进行设计,根据目标应用的需求,灵活配比x86和Xe-HPC架构的内核数量。 根据外媒报导,基辛格表示,英特尔的 IFS 将开创系统级代工的时代,不同于仅向客户供应晶圆的传统代工模式,英特尔 IFS 将提供晶圆、封装、软体和晶粒等产品与技术。而英特尔 IFS 的系统级代工代表着从系统级晶片(system-on-a-chip) 到系统级封装 (system in a package) 的模式转移。而这样包括为外部客户服务,也为英特尔内部全产品进行代工生产的状况,也被基辛格称作为“英特尔 IDM 2.0 战略新阶段”。 基辛格指出,晶圆代工厂就是为其他厂商生产晶片的半导体制造商。只是,在此关键工作下,英特尔代工服务(IFS) 将为客户做得更多,包括提供英特尔称之为系统级代工服务。基辛格进一步强调,英特尔 IFS 将借由以上与其他竞争对手差异化四大领域,英将继续发挥其在晶片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长,助力客户打造改变世界的产品。 财报显示,2022年三季度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IFS)营收1.71 亿美元,较 2021 年同期下降 2%,前三季的营收为 5.76 亿美元。一旦英特尔在 2023 年初对 Tower Semiconductor 的收购完成,英特尔 IFS 部门每年将增加约 15 亿美元的收入,因此即可转型成为全球第 7 或第 8 大代工厂。 英特尔代工服务总裁 Randhir Thakur 在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本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企业,(我们) 希望看到丰厚的代工利润率。” 英特尔CEO基辛格:晶圆制造势必回归美国! 英特尔CEO基辛格在近日由《华尔街日报》举办的科技论坛上表示,中国台湾对全球科技供应链,确实占据了相当关键的地位,但是却不够稳定。自8月佩洛西访台后,台海关系持续紧张,让他更担忧台海地区的稳定。 基辛格表示,公司盈利水平还不够好,部分原因是英特尔的运营效率低下,需要加以解决。他表示,英特尔的竞争对手用更少的人来获得更好的业绩。 基辛格重塑公司的计划中出现了一个亮点,该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子公司Mobileye(MBLY.US)于本周三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收涨38%,创下2022年美国大型公司上市首日最大涨幅。英特尔保留了对Mobileye的控制权。基辛格曾表示,Mobileye可能会成为其他此类交易的模板,帮助英特尔利用其部分资产的价值。

摩登3注册登录网_iPhone 14 系列砍掉了小屏 mini 机型,首次配备双环境光传感器 原创

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光线情况,并告知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背光亮度,降低产品的功耗。例如,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应用中,显示器消耗的电量高达电池总电量的30%。 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光线情况,并告知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背光亮度,降低产品的功耗。例如,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应用中,显示器消耗的电量高达电池总电量的30%,采用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环境光传感器有助于显示器提供柔和的画面。当环境亮度较高时,使用环境光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器会自动调成高亮度。当外界环境较暗时,显示器就会调成低亮度。 环境光传感器需要在在芯片上贴一个红外截止膜,甚至直接在硅片上镀制图形化的红外截止膜 。 根据苹果的设备技术规格,所有四款 iPhone 14 机型都首次配备了双环境光传感器。 根据 TechCrunch 的 Matthew Panzarino 的说法,苹果 iPhone 14 / Pro 系列的设备背面都配备了新的环境光传感器,而之前的 iPhone 只在显示屏上方配有一个环境光传感器。Panzarino 表示,该传感器有助于调整显示亮度并确定后置摄像头的曝光。 配备双环境光传感器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更快、更准确地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在外媒 Mashable 的 iPhone 14 Pro 评测中,在强光下并排拿着 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3 Pro,然后立即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发现 iPhone 14 Pro 可以更快地调节显示屏亮度。 了解到,该技术此前已有厂商搭载,在 2020 年的小米 10 中,就通过搭载两个光线传感器和 4096 级屏幕亮度调节来改善自动亮度调节不畅问题。在硬件方面,小米 10 搭载了前后双光线传感器,雷军表示要先把环境光的亮度测准。在软件层面,小米 10 还优化了算法,可以自动记录用户的使用喜欢,根据用户的习惯做智能调节,还能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设计不同的亮度曲线。 最近,realme发布的两款新品realme Q3s和realme GT Neo2T,作为realme Q3和realme GT Neo2的衍生系列,我们来看看这个S和T究竟不同在哪里,让realme能够在这个群雄争霸的机海市场能够再次掀起什么波澜呢? 首先我为大家回顾一下realme的Q3和GT Neo2这两款产品。先说说当时被上半年风靡一时的Q3,作为担负着5G普及任务的Q3,并没有因为5G而缺失该有的配置。8nm的骁龙750G处理器,120Hz可变帧率高刷屏,30W快充配上5000毫安时大电池,4800万三摄,还有realme玩出花的全息幻彩背板。整机的配置在该价位段上基本上没有短板,很好地承担着入门级千元机的转向5G时代的任务。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刚发布了没几天还热度不低的realme GT Neo2,三星E4材质的120Hz的AMOLED高刷屏幕,骁龙870配上realme独创的金刚石冰芯散热系统,再配上哒哒哒的X轴线性马达和杜比全景声,不管是游戏还是平时使用,都很舒服。还有65W快充配上5000毫安时大电池,半个多小时充满又能持久续航。6400万像素三摄表现也尚可,日常街拍完全足够。 iPhone 14 系列砍掉了小屏 mini 机型,增加了一个大屏 Plus 版本,这让许多想要拥有大屏设备但又不需要太强性能的用户多了一个选择。大屏就意味着大电池和大重量,不过在这一代产品里,这个定律似乎并不成立,因为 6.1 英寸的 iPhone 14 Pro 竟然比 6.7 英寸的 iPhone 14 Plus 还重了 3 克。当然了,这 3 克也不是凭空出现,iPhone 14 Pro 拥有比铝合金更沉的不锈钢边框、还有更多摄像头和一些额外传感器。 Apple 去年发布第六代 iPad mini 的时候,就通过这台设备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分辨率,开发者想让应用在新款设备上获得更好的体验,就需要为自己的应用适配新的分辨率选项。而在今年,Apple 设备中又多了两个新的分辨率参数 通过官网提供的技术规格对比可以看出,iPhone 14 与 iPhone 14 Plus 的分辨率参数与 iPhone 13 / 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一致,iPhone 14 Pro 与 iPhone 14 Pro…

摩登3内部554258_70年70车丨四世同堂的伊兰特,延续着新三样的荣光

时间回到2001年11月10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辛谈判,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终于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2002年10月18日,韩国现代集团就送来“大礼包”,和北京汽车成立了入世后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现代就此诞生。那时,担任现代汽车集团会长的郑梦九意气风发,誓要赶超南北大众。 事实上,北京现代的发展速度,没有让郑梦九失望,甚至远远超出了世人的期待,这其中,在效率层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2002年12月23日,北京现代便推出了在华首款车型——索纳塔。紧接着,2003年12月23日,本文主角伊兰特正式上市,随即和福美来、凯越成为了车市“新三样”,就此开启了一段佳话。 当时引进的伊兰特是第三代车型,除了被广大消费者购买外,其还被采用为首都出租车,获得了大量曝光以及皮实耐用的口碑,再加上那当时新颖稳重的外观,瞬间引爆了北京现代的销量,赢得了开门红。 那个年代,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不仅日系车“省油”、“结实”和“耐用”,这款韩国轿车也是不遑多让。 用当时很多80后的话说,伊兰特满足了自己对于一辆车的全部梦想,双方简直就是“一见钟情”。直观来看,伊兰特拥有宽大的车身、流线型的线条,略有跑车风格的姿态,在满足了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技术要求外,还十分切合中国消费者的偏好。 更重要的是,伊兰特的车身尺寸十分符合家用,尤其是内部空间,让诸多消费者十分满意,即便是180cm的大个子,无论坐在驾驶座还是后座上都没有拘束的感觉。与此同时,像ABS、安全气囊、倒车雷达、CD音响、电动天窗这些豪华配置,在伊兰特上都是作为标配来安装的,可谓诚意满满。 这么说吧,北京现代现在的根基,其实就是伊兰特打下来的。数据不会说谎,在伊兰特上市后的数年时间,北京现代的销量迅速从几万台飙升到了近30万台,在2006年,甚至出现了产能跟不上销量的状况,直到2008年的4月,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建成,产能开始逐步释放,北京现代也一路青云直上,诠释了何为出道即巅峰。 伴随着中国汽车的快速发展,伊兰特的神迹一直在延续。直到2008年4月8日,第四代伊兰特在国内上市,北京现代将其命名为“悦动”,和老伊兰特同堂销售。 没多久,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85后成为购车主力军,而这款悦动就是专门为其准备的车型。 用笔者一位表哥,悦动老车主的话说,“悦动在老伊兰特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大的提升,突出表现为时尚动感的外型设计迎合了新生代的审美观念,宽大舒适的驾乘空间兼顾了家用与商务,经济环保的动力系统在带来操控快乐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没错,悦动在继承老伊兰特优点的基础上,针对国人的审美喜好以及国内的驾乘环境做了大量的改进,这使得它延续了老伊兰特的销量奇迹,在当时,月销量超过2万台已是家常便饭,直到2013年2月,悦动已经跨越了单一车型累计销量破百万辆的里程碑。 2012年,在同时销售老伊兰特、悦动的基础上,为了增加产品竞争力,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北京现代推出了第五代产品“朗动”,至此,伊兰特家族三代同堂销售的局面就此产生。 在直观产品力上,朗动采用了加长轴距的方式,来应对同级竞争对手的挑战。与此同时,其在设计上更加的年轻化和运动化,尤其是其独树一帜的流体雕塑外观,在当时可谓是吸睛无数,即便是放在现在的轿车市场,依然是备受好评。不出意外,朗动延续了悦动的火爆销量,到2015年,朗动的全年畅销超81万辆,成为北京现代的中流砥柱。 2016年1月,作为朗动的换代车型,领动耀然登场,并且找来了当红明星胡歌作为代言人。不用多说,领动再次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领动身上,原有的1.6L和1.8L自然吸气发动机换代成了1.4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配合7速双离合变速箱,这样一来,在动力层面更加优势十足。而在价格上,领动定价则高于朗动,再算上依然健在的老伊兰特和悦动的话,四世同堂的伊兰特家族,成为中国车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赶上了中国汽车的发展黄金期,再加上坐拥首都这一优势,以及伊兰特家族自身扎实的产品力,北京现代集齐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要素,奠定了其和日系、美系抗衡的江湖地位。 以1000万辆新车达成速度来看,北京现代仅仅用了16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壮举,而上汽大众实现这个目标用了30年,一汽-大众用了23年,上汽通用为17年。也正因此,业界为其起了一个美名——“现代速度”。 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话来讲,“16年前很多老同志在一起,圆了北京人的轿车梦,很多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第一个1000万我们用了16年,我预计第二个1000万不会超过8年,肯定在8年以内会实现。” 的确,在伊兰特身上,更加说明了后起之秀的涵义。不过,关于伊兰特的故事还在延续,那就是第七代伊兰特,有望在11月开幕的2019洛杉矶车展首发。 从当前曝光的路试图来看,第七代伊兰特仍处于较厚的伪装中。不过,其头灯造型相比现款更为圆润,雾灯处则保持三角形设计,与现款一致。而从侧面来看,配备了颇为运动的熏黑双五辐轮圈。在车尾方面,路试车的尾灯排布或将有所调整,倒车灯进一步上移至保险杠两侧。 在动力方面,据悉第七代伊兰特将继续提供2.0L和1.4T发动机,传动系统匹配6速手动/CVT变速箱。不出意外,就第七代伊兰特展现出来的产品力来看,在其引入中国市场后,有望延续先辈的超神表现。 【结语】从第三代伊兰特在中国市场打下的第一棵桩,到四代伊兰特同堂销售,成为车市佳谈,再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第七代伊兰特,在凯越和福美来声量渐小的当下,伊兰特依然延续着新三样的荣光,用“常青树”三个字来形容其再合适不过。往后余生,期待伊兰特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