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平台开户

摩登3测试路线_资本疯狂涌入,学院派、大厂派、创业派谁能笑到最后

最近,由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在各大中外媒体平台掀起了一阵狂热之风。短短4天时间,其用户量到达百万级,注册用户之多导致服务器一度爆满,甚至连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参与相关话题讨论,热度可见一斑。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区域,国内也有多个机构和企业也加速相关产品落地,一场关于AI大模型赛跑已经开始,学院派、大厂派、创业派等势力逐鹿中原。 大厂派-百度 国内的“中国版ChatGPT”预备赛一触即发,百度是最先公开表态并发力的大厂之一,正式官宣百度版ChatGPT“文心一言(ERNIE Bot)”将于3月16日在北京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迅速引发全网热议。针对关于“中国版ChatGPT”的讨论,百度回应:“ChatGPT相关技术,百度都有”。据了解,百度「文心(ERNIE)」系列大模型已于2019年内部开发,具备跨语言和多模态的生成能力。百度搜索将直接接入文心大模型相关能力,在搜索场景上提升上亿用户的使用效率。百度CEO李彦宏认为百度已做好接受ChatGPT相关技术带来的颠覆式变革的准备,李彦宏2023年一季度的OKR为“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业界普遍认为百度可能是国内目前最有实力与OpenAI竞争的公司之一。 大厂派-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达摩院布局大模型多年,2021年对外介绍了超大规模中文多模态预训练语言模型“M6”,目前参数量已拓展迭代到万亿至十万亿规模。2022年,达摩院提出业界首个通义大模型“M6-OFA”,目标为高效整合多模态任务和架构,提升训练和部署效率。据公开信息,通义大模型“M6-OFA”将深入涵盖医疗、金融、电商、物流等多个行业,从底层模型底座覆盖到各应用场景。同时,阿里版聊天机器人目前也已进入内测阶段,将部署到钉钉。 学院派-清华大学 智谱AI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唐杰教授创立,团队核心成员曾参与清华大学与智源研究院合作项目「悟道」的研发工作,具有丰富的大模型经验。2022年8月,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与智谱AI合作研发的超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GLM-130B正式上线,在多个公开评测集上性能超过GPT-3。自成立以来,智谱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大模型,团队提出“model as a service(MaaS)”的行业理念。基于GLM,智谱随后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LM,在电商、金融理财、心理咨询等打造多种落地场景。致力于打造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的认知智能,智谱AI目前已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将持续投入到打造高性能千亿级普惠大模型。 学院派-清华大学 隶属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学院的交互式人工智能课题组(CoAI)由朱小燕教授和黄明烈副教授指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式闲聊对话系统、推理与问答和语言生成与评价。黄明烈副教授于2021年创立聆心智能,专注心理咨询赛道,致力于打造“超拟人底层大模型”。2022年团队上线「AI乌托邦」对话机器人,支持自定义AI人设进行聊天交互。作为国内具备训练超大规模语言模型能力的团队之一,聆心智能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的 Character AI”,旨在提供情感陪伴的文本生成服务,公司目前已完成Pre-A轮融资。 学院派-复旦大学 2月20日,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的邱锡鹏教授团队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通过模型与真人和其他模型进行任务交互而进行算法优化。邱锡鹏教授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资深学者(谷歌学术引用量xxx),曾主导开发NLP工具FudanNLP,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 根据对外发布的信息,MOSS的参数量依然较小(小ChatGPT一个量级),目前希望在百亿级别参数量上进行学术级别探索。MOSS模型一经对外发布,立刻引来火爆关注,当前服务器已无法支撑访问量,内测窗口已关闭。同时邱锡鹏表示会尽可能在3月底开源。 心识宇宙 「心识宇宙」(Mindverse),于2022年1月在杭州成立,是一家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业公司。公司自主研发以大模型为底座的脑启发AI模型(Unified Mind Model)系统,通过模拟大脑宏观架构,提供有思考、情感、记忆及服务的AI能力。2022年11月,团队发布MindOS内测版本,开放给少数B端客户。MindOS是一个AI角色生成引擎,通过简单的填写配置、拖拽上传,就能完成一个具备专业知识、记忆和人格的AI角色,大大提升应用交互的体验。仅2023年1月,MindOS就获得了百万元订单。拥有VBS拟人的次世文化、拥有顶尖虚拟人IP柳夜熙的创壹科技都与其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据悉,MindOS将与3月发布升级版,新版将会有更强的对话可控性和复杂场景解析能力等。 创业派-澜舟科技 2021年6月,前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副理事长、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周明博士创立澜舟科技,并于隔月公布其中文语言模型—孟子轻量大模型。孟子模型由团队联合创新工场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性能超越腾讯、搜狗等公司,在中文语言理解评测 CLUE 榜单上登顶第一,效果比肩千亿参数大模型。基于孟子模型,澜舟科技随后推出了“孟子认知服务引擎”,包括搜索、生成、翻译、对话等功能,还能提供针对垂直行业的SaaS产品,主要覆盖机器翻译、智能辅助写作、智能文档处理场景中的应用。其中「澜舟熊猫小说家」依靠丰富的故事风格和快捷的 AI 写作方式已成为公司爆款产品。据了解,基于当前模型能力,澜舟科技将与拥有海量数据的中文在线合作,同步打造类ChatGPT产品。 创业派-MiniMax 近日,人工智能创业公司MiniMax首次公开亮相,核心创始人杨斌分享了公司对技术的认知和商业路径等信息。作为国内首家同时拥有三个模态AI大模型和自研产品的准独角兽公司,杨斌表示,MiniMax初创团队在两年前对未来趋势做出判断:AI技术将在未来2-3年内发生质的升级,AGI(通用人工智能)将成为可能。基于这一点,公司从2021年12月成立后,就将目标锁定在大模型研发上。据悉,MiniMax目前已自研三个模态大模型,分别是文本、语音和视觉大模型。公司首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自研产品Glow于2021年11月上线,主打情感陪伴类A社交,有自由聊天和剧情任务多种模式,目前注册用户已近数百万量级。 上一次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带来了个性化推荐这种交互方式,未来大模型的普及也将诞生新的应用场景,在正真的成熟商业化建立前,学院派、大厂派以及创业派能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英飞凌将收购氮化镓系统公司(GaN Systems),在扩充氮化镓产品线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全球功率系统领域的领导地位

【2023 年 03 月 03日,德国慕尼黑和加拿大渥太华讯】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代码:IFX / OTCQX 代码:IFNNY)和氮化镓系统公司(GaN Systems)联合宣布,双方已签署最终协议。根据该协议,英飞凌将斥资 8.3 亿美元收购氮化镓系统公司。氮化镓系统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功率转换应用开发基于氮化镓的解决方案。该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拥有 200 多名员工。 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 Jochen Hanebeck 表示:“氮化镓技术为打造更加低碳节能的解决方案扫清了障碍,有助于推动低碳化进程。氮化镓技术在移动充电、数据中心电源、家用太阳能逆变器和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等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关键拐点,将推动市场的蓬勃发展。对氮化镓系统公司的收购,再加上英飞凌自身强大的研发资源、对应用的深刻理解以及成熟的客户项目规划,将显著推进公司的氮化镓技术路线图。根据公司的战略,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英飞凌在功率系统领域的领导地位。英飞凌同时拥有硅、碳化硅和氮化镓三种主要的功率半导体技术。” 氮化镓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 Jim Witham 表示:“氮化镓系统公司的团队很高兴能与英飞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凭借双方在卓越解决方案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我们将充分发挥氮化镓技术的潜力。氮化镓系统公司的代工厂与英飞凌自身的制造能力相结合,将实现极大的产能增长,推动氮化镓技术在我们众多目标市场中的广泛普及。我对氮化镓系统公司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并且非常期待与英飞凌携手开始书写新的篇章。英飞凌是一家技术实力非常深厚的集成器件制造商,能够帮助我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再创辉煌。” 氮化镓是一种宽禁带材料,功率密度更大、效率更高而尺寸更小,尤其是在高频开关应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凭借低能耗和小型化的优势,氮化镓器件的适用范围极广。据市场分析机构预测,氮化镓器件为功率应用创造的收入将以 56% 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 2027 年将达到 20 亿美元左右(信息来源:Yole,《复合半导体市场监测》 I 2022 年第四季度)。因此,氮化镓连同硅和碳化硅一起,配合混合反激(Hybrid Flyback)和多级实施等新型拓扑结构,正逐渐成为制造功率半导体的关键材料。2022 年 2 月,英飞凌宣布投资 20 多亿欧元,在马来西亚居林建设一座新的前道晶圆厂,以便扩大宽禁带材料产能,巩固其市场地位。第一批晶圆将于 2024 年下半年下线,届时,英飞凌的宽禁带材料制造能力将在现有奥地利菲拉赫工厂产能的基础上实现飞跃。 这一以“全现金”方式收购氮化镓系统公司的计划将使用现有的流动资金来完成。此次交易还需满足其他惯例成交条件,包括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中国的长江存储已经进入苹果供应链,将供货 iPhone 14 系列 NAND 闪存 原创

存储芯片,是嵌入式系统芯片的概念在存储行业的具体应用。因此,无论是系统芯片还是存储芯片,都是通过在单一芯片中嵌入软件,实现多功能和高性能,以及对多种协议、多种硬件和不同应用的支持。 对存储行业而言,存储芯片主要以两种方式实现产品化:1、ASIC技术实现存储芯片 ASIC(专用集成电路)在存储和网络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加快产品研发速度以外,ASIC更适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根椐固定需求完成标准化设计。在存储行业,ASIC通常用来实现存储产品技术的某些功能,被用做加速器,或缓解各种优化技术的大量运算对CPU造成的过量负载所导致的系统整体性能的下降。\ 2、FPGA 技术实现存储芯片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级别最高的一种。与ASIC相比,FPGA能进一步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具有更高的设计灵活性。当需要改变已完成的设计时,ASIC的再设计时间通常以月计算,而FPGA的再设计则以小时计算。这使FPGA具有其他技术平台无可比拟的市场响应速度。 新一代FPGA具有卓越的低耗能、快速迅捷(多数工具以微微秒-百亿分之一秒计算)的特性。同时,厂商可对FPGA功能模块和I/O模块进行重新配置,也可以在线对其编程实现系统在线重构。这使FPGA可以构建一个根据计算任务而实时定制软核处理器。并且,FPGA功能没有限定,可以是存储控制器,也可以是处理器。新一代FPGA支持多种硬件,具有可编程I/O,IP(知识产权)和多处理器芯核兼备。这些综合优点,使得FPGA被一些存储厂商应用在开发存储芯片架构的全功能产品。 据CNMO了解,市场预测,今年下半年(7-12月)因个人电脑、数据服务器、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减少,存储芯片的需求将会减少。三星警告称,存储芯片销量的急剧下滑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 报道称,在本周早些时候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三星联合首席执行官兼半导体部门负责人Kyung Kye-hyun表示:“今年下半年看起来很糟糕,从目前来看,到明年都似乎没有明显的改善势头。” 三星不会是2022年第三季度唯一一家受到需求低迷影响的公司。分析师预计,随着消费者在IT设备上的支出在第三季度大幅下滑,整个芯片组市场都将出现这种情况。 今年夏天早些时候,市场观察人士预计,由于供应商准备应对需求下降,第三季度DRAM的价格将下降约10%。并且由于加密货币市场的不景气,GPU存储芯片的销量也在下降。在数据服务器市场,存储芯片供过于求,预计PC销量将进一步下降。 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在2022年第二季度表现良好,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5%。但到了下半年,三星是否依旧能稳住这一态势,还非常难说。 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在手机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三星,但却赚走了手机行业的大部分利润。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最赚钱的50家公司中,苹果以高达946亿美元的净利润排在第二。 苹果的市场地位,决定了他在供应商中的绝对话语权,想将哪家供应商踢出去就踢出去,从来不会迟疑,也不会对外回应原因。但这一次,因为一家中国芯片公司,苹果罕见做出回应。 事关长江存储,苹果做出回应 据了解,韩国媒体爆料说中国的芯片公司长江存储将进入苹果的供应链,苹果将采购NAND芯片用在部分iPhone。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美个别议员发出警告:苹果在玩火。 针对这样的警告,苹果也立即作出澄清回应,表示暂时还没使用长江存储芯片,而且不会在中国境外的iPhone产品。 有人可能会说,苹果不是很强势吗?为什么选择一家供应商还会被干涉?很简单,因为苹果是美国公司,老美对我们的芯片封锁正步入前所未有的疯狂阶段,而它们担心长江存储进入苹果供应商名单,会让它的技术提高。 苹果对供应商的要求非常严苛,一般都会向它们提出要求,改良技术,而苹果会指导扶持,从这方面来看,成为苹果的供应商确实是有益处的。不过,也是因为长江存储技术过硬,才受到了苹果的青睐。 长江存储有多厉害?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我国芯片被卡脖子越来越严重,于是国内掀起了芯片自主研发的热潮,大量的资本和人才进入,成立了很多新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不少公司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长江存储就是其中一家。9 月 8 日,苹果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 iPhone 14 系列手机,起售价 5999 元。在昨日晚 8 点苹果开启 iPhone 14 系列新机预购后,由于购买新机的用户太多,苹果官网一度出现无法确认购买、网页崩溃等问题。面对 iPhone 如此巨大的市场,许多制造商都希望进入苹果供应链。 9 月 6 日,韩国媒体 BUSINESSKOREA 报道称,中国的长江存储已经进入苹果供应链,将供货 iPhone 14 系列 NAND 闪存。此前,苹果高度依赖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等韩国存储芯片厂商。因此,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苹果与长江存储合作,将使他们 NAND 闪存的供应商进一步多元化,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这一重要零部件的价格。 9 月 9 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共和党人马尔科卢比奥表示,如果苹果公司从一家中国半导体制造商采购存储芯片,苹果就将会面临美国国会的严格审查。 对此,苹果公司回应称,苹果公司目前没有在任何产品中使用长江存储的芯片,但苹果公司“正在评估从长江存储采购 NAND 芯片,并将其用于在中国销售的部分 iPhone”。同时,苹果表示将不会在中国之外销售的 iPhone 中采用长江存储的芯片,并且用户存在 NAND 芯片上的用户数据都是完全加密的。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华为Mate 50系列手机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 原创

WiFi在掌上设备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智能手机就是其中一份子。与早前应用 于手机上的蓝牙技术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率,因此WiFi手机成为了移动通信业界的时尚潮流。 由于WiFi的频段在世界范围内是无需任何电信运营执照的免费频段,因此WLAN无线设备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的,费用极其低廉且数据带宽极高的无线空中接口。 wi-Fi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通过已有的网络宽带,通过无线路由器进行发送信号,再通过手持设备进行接收即可。市面上的手机支持的wifi频段为2.4GHZ和5GHZ。 在Mate 50系列发布会上,华为“捅破天”技术正式亮相:华为Mate 50系列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硬件能力,当用户身处荒漠无人区、出海遇险、地震救援等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环境时,可通过该技术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发出,与外界取得联系。 余承东表示,华为Mate 50系列手机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 日前,数码博主“宋敬亭”晒出一张来自“华为客户服务”的聊天截图,其中提到其他机型能否通过软件升级支持卫星通信,对此,客服回复称,华为Mate Xs 2后续会支持该功能。其他机型不能通过软件升级来支持此功能。 据此来看,华为Mate Xs 2应该是提前集成了硬件能力,但或因还在测试等原因,之前先通过软件进行了屏蔽。 据悉,华为Mate Xs 2是业界首款支持三频Wi-Fi的手机,支持双5GHz频段+2.4GHz频段,理论峰值速率达到了4Gbps,余承东此前介绍:“这是目前Wi-Fi最快的手机”。 核心配置上,华为Mate Xs 2采用7.8英寸屏,分辨率为2480*2200,折叠状态下屏幕尺寸为6.5英寸,搭载高通骁龙888 4G处理器,售价9999元起。 今日凌晨,苹果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 iPhone 14 系列手机,该系列手机共有 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 四款机型,起售价 5999 元,将于 9 月 9 日开启预订。 今日报道,iPhone 14 系列配备了许多新技术,像是美版 iPhone 14 系列支持卫星通信等。但是,苹果错过了一项重大的技术更新,即 iPhone 14 系列皆不支持 WiFi 6E 标准,这意味着 iPhone 14 系列在同一网络连接设备较多的情况下,网络连接质量将会较差。此外,iPhone 14 系列网速也会较慢。 公开资料显示,Wi-Fi 6E 网络相比普通的 Wi-Fi 6,新增了 6GHz 频率支持,这样能够提供更多的 160MHz 频宽信道,从而减少干扰、提高设备网速。此外,Wi-Fi 6E 还能够使设备联网速度更快、更安全,并且支持 WPA3 加密协议。 目前,三星 Galaxy S21 Ultra、三星 Galaxy S22+/S22 Ultra、谷歌 Pixel 6 Pro、摩托罗拉 X30 / S30 等机型皆支持 WiFi 6E 标准。 IT之家了解到,2020 年 4 月 23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宣布将 6GHz 频段分发给 Wi-Fi,从那时起,世界各地的设备制造商以及监管机构便开始行动,陆续推出了支持 Wi-Fi 6E 的无线路由器以及手机。 每当新的手机标准发布时,我们都会看到有关“Wi-Fi 时代终结”的新主张。宣布推出 3G 时,曾有人承诺该技术的出现将导致 Wi‑Fi (802.11b) 显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弄清楚发展方向,最好顺着营销头条新闻深入探究。有哪些事实真相可以指引我们?首先,物理定律告诉我们,无线电波(Wi‑Fi 和 5G)难以穿透墙壁和叶子等物体,它们的数据速率也随着距离增加而下降。辐射更多功率能带来些许帮助,但也会引起不必要的噪声,提高设备成本。此外,还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最大额定输出功率。 还有经济规律的影响。蜂窝 (3G/4G/5G) 使用许可频段。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付费使用该频频谱,并需要部署(互联)基站网络来覆盖大片区域。然后,他们需要通过订阅费来收回这笔支出。在此类服务领域中,需要为许多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多个信道共享相同频段。 相比之下,Wi‑Fi 使用未许可频谱,可免费供所有人使用。然而,输出功率非常低,因此无线电信号(或多或少)会留在您自己的住宅或建筑内,形成有利的(所谓)频率重用。相同频段可在每个住宅内使用。但是,要想在前门连接到互联网,您需要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支付订阅费,简易路由器也包含在这笔费用中。如果需要,您也可以购买更昂贵的路由器。 因此,从该频段的角度而言,Wi‑Fi…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iPhone 14 机型都支持“从早到晚”的续航:电池容量曝光 原创

9 月 12 日消息,苹果近日发布了 iPhone 14 / Pro 系列年度旗舰手机,官网没有公布该系列的电池容量,但国内的监管数据库透露了这一信息。 据 MacRumors 发现的信息,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 三款机型的电池容量相比上一代都有所提升,但 iPhone 14 Pro Max 电池容量反而下降了,不过除了 Plus 款其余改动都不大。 iPhone 14 / Pro 系列电池容量: iPhone 14:3279mAh iPhone 14 Plus:4325mAh iPhone 14 Pro:3200mAh iPhone 14 Pro Max:4323mAh iPhone 13 / Pro 系列电池容量: iPhone 13 mini:2406mAh iPhone 13:3227mAh iPhone 13 Pro:3095mAh iPhone 13 Pro Max:4352mAh 了解到,苹果表示,所有四款 iPhone 14 机型都支持“从早到晚”的续航。iPhone 14、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 的离线视频播放续航相比上一代多了一小时。 此外,由于 iPhone 14 Plus 更大的尺寸但缺少一些 Pro 的功能,该机电池续航是所有 iPhone 14 / Pro 系列中最长的。该设备的离线视频播放时长达 26 小时,流媒体视频播放时长达 20 小时,音频播放时长达 100 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 iPhone 电池保外维修服务价格分为三档:iPhone 14/Pro系列:748元;iPhone X~iPhone 13/Pro系列:519元;iPhone SE 系列与 iPhone 6/7/8 系列:359元。 参数方面,iPhone 14采用6.1英寸屏幕,iPhone 14 Plus采用6.7英寸屏幕,都配备1200万主摄+1200万超广角,前置1200万像素,这两款机型仍搭载苹果A15仿生芯片,不过,和iPhone 13使用的A15不同,iPhone 14搭载的A15处理器集成了5核图形处理器,而iPhone 13 A15是4核图形处理器。 iPhone 14 Pro Max采用6.7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iPhone 14 Pro采用6.1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都后置4800万主摄、1200万超广角、1200万2倍长焦,前置1200万像素,预装iOS 16。这两款机型配备了最新的A16芯片,这颗芯片采用6核中央处理器,集成5核图形处理器。 当苹果公布iPhone 14和14 Pro时,它迅速指出,这些手机的起价与前代产品相同,尽管有传言说今年的价格会更高。同样,苹果手表8系列也得到了一些升级,但售价仍与7系列相同。正如CNBC指出的那样,这些设备在其他几个国家也得到了价格上的提升,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爱尔兰和德国。 在某些情况下,现在获得苹果最新设备的费用将比去年高得多。例如,在英国,iPhone…

摩登3咨询:_百度坚定AI战略,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原创

2012—2022年,百度持续深耕AI,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去年Q1财报后,李彦宏提到,随着人工智能业务的增长,未来三年百度非广告收入将超过广告收入。“人工智能火了这么多年,商业化始终是其中的一个软肋,而缺乏好的商业前景,会让创业公司增长停滞,巨额亏损,融资上市困难,而大公司也会越来越不接地气”。 这段话来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近日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它几乎是百度AI业务多年来的一个真实写照。 早在2012年,李彦宏就在思考AI技术是否已经迎来了历史转机,于是百度推动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 2013年是百度人工智能从规划到落地的一年,他们先后在中、美两地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从此走上“死磕”AI的道路。 到2022年,百度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整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百度营收规模也从2012年的22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5亿元。 但过去十年里,百度市值却长期维持在500亿美元上下,甚至曾在300亿美元徘徊。 百度营收主要包括百度核心和爱奇艺。百度核心营收主要来自两大部分:在线营销(搜索/信息流广告业务)和非在线营销(智能云、Apollo、小度音箱等创新业务)。 在线营销一直是百度收入的最大来源,其在百度核心的营收占比长期维持在80%以上,目前占比仍超70%。百度AI对营收贡献还十分有限,所以,在资本市场它甚至是百度市值的一种拖累。 7月21日上午,百度联合央视新闻举办了“百度世界2022”大会,大会以“AI深耕,万物生长”为主题,展示了百度所取得的AI技术进展以及未来规划,大会通过百度APP、希壤、央视新闻等多个平台对外直播。 说到AI,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智能且可靠的机器人?还是如同管家一般为用户排忧解难的智能助手?科幻电影中的AI大多以这种形式展示,以至于让人觉得AI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朋友,如果在通勤时细心观察,往往会发现同一个路口的红绿灯在早上、中午、晚上或许会有不同的倒计时时间。在早晚高峰时车流量多的车道绿灯时间会延长,让车流可以更快被疏通到其它道路,而在中午等非高峰期则恢复正常,如果你发现以前经常堵车的路口顺畅了许多,那么大概率就是用上了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直播中表示,“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可以让通行效率提升15%-30%,推动GDP每年2.4%-4.8%的绝对增长。” 交通问题过于常见,以至于许多人都忽略了交通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的作用,百度的智慧交通系统让城市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运转,降低市民的通勤时间。在百度展出的智慧出行计划中,值得关注的除了这套已经在五十多个城市初步部署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外,百度的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也首次对外公开亮相。 Apollo RT6是百度的智慧出行系统中的另一环,如果说智慧交通管理是智慧出行的基础,那么Apollo RT6为代表的量产无人车就是智慧出行的润滑油,能够让这套系统以更高的效率运行。 基于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Apollo RT6对比上一代无人车在各方面的性能和表现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具备城市复杂道路的无人驾驶能力,而且整套无人驾驶系统车辆的成本仅25万元,是业界同等级无人车平均成本的十分之一。 在AI持续投入10年的百度,再次发布了阶段性成绩。 8月18日,“百度世界2021”大会在线上召开。作为百度每年最高级别的对外活动,世界大会全方位展示公司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战略合作。今年的主题为“AI这时代,星辰大海”。“AI”为双关语,可谐音为“爱”。 官方释义,这表示AI拥抱这个时代,并可以走得更远更广。 已经有超过20年发展历史的百度,是不折不扣的互联网企业老将。此前它最鲜明的标签,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而眼下和今后,它最鲜明的标签是AI。在硬科技越来越受重视的时代,百度正在向AI生态企业演变。 相对于信息服务,未来AI技术带来的想象空间要大得多。到2025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AI将与各行各业都紧密融合。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拿下7金5银牌的好成绩,少为人知的是,跳水运动训练已经用上了AI科技。 与我们普通人更相关的例子是,AI带动的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正在逐步落地。如刘慈欣所言,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诱人的时代,我们正向它走去。 百度能够抓紧这一潮流,坚定AI战略,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虽然无人驾驶的落地应用并不顺畅,但从理论上看,无人车的安全性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高。人类驾驶依靠双眼,而无人车装有大量传感器,其路测数据远超某个司机的驾驶里程,并且不会违背交通规则。 目前自动驾驶行业迈入下半场,从技术验证阶段进入到了规模化运营阶段。这时候接受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运营能力、服务能力。 2021年5月2日起,北京首钢园内可以预约百度Apollo GO提供的“共享无人车”。这是我国无人驾驶首次面向公众开启常态化运营。而眼下在北京之外,百度萝卜快跑平台还在长沙、沧州、广州开放。 科幻故事的情景,正一点点渗透到我们的现实世界当中。不仅是出行,生活中的AI应用更是越来越多。 以百度App而言,这款日活用户超过2亿的软件不只是搜索工具,还成为内容服务一体化平台。举例来说,在百度App搜索“顺丰电话”,搜索结果中除了显示顺丰官方电话外,还提供顺丰寄件服务,用户直接点击“寄件”就可以下单。 这是技术最明显的价值,它让生活更加方便。而它更重要的意义,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这种便捷。如李彦宏所言,“让再弱小的个人,都可以分享创新的果实”。 此次百度大会有个展示时间很短但值得一说的环节,就是对AI社区的展示。借助一系列智能产品,只要说几句话,就能打开窗帘,点亮灯光,给房屋加湿。这对老年人来说,尤其方便。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华为出货量上升斩获第三,科技数码产品的未来是什么? 原创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2012年因谷歌眼镜的亮相,被称作“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在智能手机的创新空间逐步收窄和市场增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终端产业下一个热点已被市场广泛认同。 2013年,各路企业纷纷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争取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分一杯羹。 据CNMO了解,Canalys最近放出了一份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包括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在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全球总出货量上升至4170万块。其中,基础款设备的出货量增长了46.6%,而高性能智能手表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市场份额增长了9.3%。 与此前的情况一样,苹果以840万块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依旧稳居榜首,占据26.4%的市场份额。三星以280万块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位居第二,华为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出货量为260万块,位居第三。此外,该季度基础款智能手环或健身手环的市场份额下降了35.5%。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可穿戴手环市场在这一季度的表现非常亮眼,整体出货量增长了275%。印度品牌Noise出货量在此季度暴涨,相比上季度增长了382%,共计出货量180万块。此外,Noise以及Fire-Boltt和boAT等其他印度智能穿戴品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每个季度的出货量达到了100万块。 是能够穿在脚下的智能运动鞋,是能够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是能够戴在鼻梁上为你展现另一个世界的智能眼镜,是挂在你耳畔给你无线音频体验的TWS耳机。 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智能可穿戴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愈发受到市场和资本的关注,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可穿戴设备与人体密切接触,能够采集多种人体数据,提供视觉、触觉、听觉、健康监测等多方面的交互体验;第二,可穿戴设备是手机使用习惯的延伸,部分消息通知、听音乐、打电话、健康检测等功能无需掏出手机即可实现,使用方便,未来还会向独立移动终端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实用性越来越强,让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攻克种种技术难关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用硬件设备一词并不足以概括这一产业,智能可穿戴产品背后,还有软件支持、数据交互、云端大数据等相关产业链,方能实现诸如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信息反馈、解决方案等功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更了解,从而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是数码产品未来最理想的样子,也是全球各大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科技巨擘和资本竞相角逐的下一个风口。今天我爱音频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一市场。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想必很多网友还有些模糊。早在智能手机刚起步的时候,可穿戴概念就出现了,只是当时厂商将更多精力放在手机设备上,加上受限于技术问题,真正的可穿戴设备寥寥无几。直到4G网普及后,头部厂商开始意识到手机销量下滑明显,这才开始加入到可穿戴设备的争夺战中,以创造更高营收。而今,什么手环、手表、VR、AR设备都来了,并且呈现爆发式增长。 作为可穿戴设备中的头部厂商,苹果是当之无愧的领导羊,一手打造了AirPods耳机、苹果watch手表等,双双做到行业第一。在苹果的带动作用下,华为、小米和OV加入其中,也先后发布了手表和手环设备,无线蓝牙耳机更是不计其数。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些产品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并且利润十分乐观,只要建立起品牌忠诚度,就可以创造价值。那么谁是全球前五的可穿戴设备厂商呢? IDC公布了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情况,详细列举了不同品类产品的前景。最新数据显示,智能手表的市场占比已经超过手环设备,出货量最大的三个品类分别是耳机、手表和手环。曾几何时,小米手环曾一度霸榜国内可穿戴设备第一名成绩,但随着华为发力智能穿戴设备后,小米优势不再,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不敌华为排名第2。但在国际市场上,小米可穿戴设备份额排名第二。 从IDC公开的数据来看,TOP5品牌分别是苹果、三星、小米、华为和Imagine Marketing,虽然说苹果环比减少3.6%,但在2021年Q3季度出货量3980万台,以28.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可以说是最大赢家。要知道,苹果可穿戴设备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线,像AirPods价格要一千多,新款苹果watch手表均价超3K,即便是高价策略下,苹果可穿戴设备依然位列第一,其优势已经很难被撼动。

摩登3平台首页_潮州特斯拉事故鉴定报告出炉,家属不服!

去年广东省潮州特斯拉刹车失灵,该起交通事故造成 2 死多伤的惨剧,再次将特斯拉的刹车问题推入风口浪尖。 经过了数月的流程和相关检测机构鉴定,近日,该起事故的检测 EDR 数据终于出炉,但是当事人家属并不满意,要求重新鉴定,到底是怎么回事? 11.5 潮州特斯拉事件过程 2022 年 11 月 5 日,广东潮州饶平县一男子称驾驶一辆白色特斯拉 Model Y 到达自家经营的水泥店门口准备靠边停车,车子突然加速并失控,以大约 160 km/h 高速狂奔数公里。 失控途中避让不及撞到同向行驶的两轮摩托车,后又擦碰到对向车道的自行车,在左前轮爆胎的情况下,撞到三轮摩托车后又撞上骑自行车的一个高中女生,后接连撞上停在店铺门口的大货车、面包车和小货车等。 这起交通事故造成骑摩托车的驾驶员和骑自行车的高中生 2 人当场死亡,三轮摩托车驾驶员重伤,骑自行车的路人和特斯拉车主受伤,多辆车损坏。 2022 年 11 月 13 日,特斯拉方面对此次事故发表声明表示,现场视频中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刹车灯长时间没点亮,符合特斯拉后台数据: 车辆电门被长期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 全程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 行驶期间驾驶员四次短暂按下P档按钮,又快速松开,同时制动灯也快速点亮并熄灭。 2022 年 12 月 4 日,特斯拉潮州事故车主家属詹丘比在微博发布《潮州案仍在鉴定中,车主至今未拿到数据》,针对网传的潮州案司机全程未踩刹车等信息进行辟谣。 EDR 检测结果出炉 2023 年 2 月 28 日,该起事故有了新进展,社交媒体平台有博主表示已经拿到了 EDR 数据,据说鉴定报告已经给到潮州警方。 EDR(Event Data Recorder) 是事故资料记录器,是一个安装在汽车上,用于记录驾驶状态等资讯的设备以便在交通事故时提供证据。在发生车祸或故障时,EDR 就会记录下车辆碰撞前后的运行关键数据,比如速度、ABS 状态、安全带状态、油门刹车状态信号等。 因此在车祸发生后,可以从 EDR 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以用于分析事故原因和确定责任人。而且 EDR 具有防篡改和可读写特性,相当于飞机上的黑匣子,所以通常将 EDR 称为汽车黑匣子。 该博主发文质疑,虽然 EDR 数据显示全程电门 100%,但是为何 5 秒内速度先降再升? 而且事故车辆失控过程挺久,司机既然有意识去按 P 挡驻车,途中多次躲避行人和车辆,这些行为都表明当时司机是意识清醒的。该博主表示司机踩不踩刹车都是后话,不松开电门就挺反常的。 根据公布的 EDR 数据,前两栏是一些基础信息和车辆状态,主要信息在第三栏这个事件数据(Event Data): 事件数据中显示,首先刹车参数(Service Brake)全是 off,也就意味着全程没踩刹车,电子稳定程序和限滑系统(Stability Control)是时断时续的,这是车辆行车电脑标定的,第三列是 ABS,既然刹车都是 off,这个当然也是。 最重要的信息来了,电门踏板(Accelerator)这项参数全程 100%,最后一列是后主驱动电机的转速(Rear Motor Speed)全程维持一万多转。 综上所述,如果根据这份报告来看的话,该起事故大概率就是驾驶者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而且特斯拉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鉴定报告中的车架号与潮州事故车辆的车架号一致。 但是也有交通事故车辆鉴定的业内人士称,曝光的两页 EDR 报告并不完整,只能说明撞击前 5 秒内车的电门被踩死,不能据此得出是驾驶员原因还是车辆问题。 而且该博主也表示其拿到的 EDR 数据有限,但是无论怎样最终还是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认定为准。 写在最后 但是根据负责该起事故理赔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称,虽然事故鉴定结果已出,但车主并不认可,要求重新鉴定,因此目前仍在走审批流程,而且警方也尚未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此外,目前保险公司表示已经对其中一名死者完成赔偿,另一名死者及其他伤者的理赔还在处理中。而且根据之前的报道,涉事特斯拉家属为伤者支付了五万余元医药费。 针对该起事故,相关的律师表示,如果最终认定是驾驶员的操作失误,将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或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车辆的质量问题,则对应的车企需要承担责任。 最后,我们既要呼吁驾驶者上路要安全驾驶谨而慎之,也要呼吁车企完善其技术的同时,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优化产品属性,比如单踏板模式。毕竟无论是哪一方的问题,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摩登3登录网站_应用材料公司:行业未来可期,创新合作共赢

随着2022年结束,疫情也随之消散,但是市场所累积的不利影响仍需持续消化,在行业现状低迷以及产业供需逐步恢复的后疫情时代,上下游企业都将面临在风浪中站稳脚跟的挑战。 针对现状,21ic采访了应用材料公司企业副总裁、应用材料中国公司总裁姚公达,姚先生复盘了应用材料公司在过去一年的成绩总结,并分享了对行业未来的展望。 受访人:应用材料公司企业副总裁、应用材料中国公司总裁姚公达 2022:逆势创纪录收官 和许多科技领域的公司一样,2022年应用材料公司的业绩和业务优先性受到了一系列不可预测的挑战,因此去年应用材料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缓解供应链限制,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姚公达先生表示,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应用材料公司依然以创纪录的业绩收官2022财年,而且在十年可持续发展路线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与公司“实现更美好的未来”的愿景保持一致。 谈及消费电子的下行周期,姚先生认为虽然主要受内存领域的疲软,半导体行业的收入预计将在2023年同比下降,但行业的长期前景预期依然乐观。半导体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并在未来几年几乎会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一些第三方研究人员预计,到2030年半导体行业的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虽然这并不代表市场每年都会增长,但总体增长轨迹清晰可见。 科技正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从手机到汽车再到家庭住宅——变得越来越智能,每个设备的硅含量也在增加,包括建立在非前沿工艺节点上的专用芯片。 对此,姚公达先生表示应用材料公司的ICAPS事业部(物联网IoT、通信Communications、汽车Automotive、电源和传感器Power and Sensors)服务于这些专业芯片市场,为ICAPS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制了广泛的产品和技术组合。 姚先生认为碳化硅(SiC)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增长机会。碳化硅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更轻、更节能的逆变器,有助于提高汽车性能和续航里程。应用材料公司提供150mm和200mm SiC晶圆加工产品,以加速行业采用该项技术,最新产品是Mirra®Durum™CMP系统,集抛光、材料去除测量、清洗和干燥于一体,可以生产出高质量表面均匀的SiC晶圆。 2023:合作与创新实现美好未来 推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已成共识,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规划,姚公达先生表示应用材料公司的愿景是通过创新实现更美好的未来,十年可持续发展路线图详述了应用材料公司自身的商业运营模式、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以及公司如何运用技术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姚先生认为应用材料公司在减少碳足迹方面取得了进展,并采取措施提高了环境报告的透明度,而且在美国实现了100%采用再生电力能源目标。2019~2021年期间,尽管在支持新设施和扩大生产导致的总体能源消耗上升了约7%,应用材料公司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即公司直接产生的排放和公司采购的能源所产生的排放)减少了31%。 姚先生表示如果以2019年为基准年,应用材料公司量化并披露了半导体产品在所有相关类别的“范围3”排放(即整个价值链产生的排放),并为这些排放数据取得了第三方保证。同时,首次根据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报告了碳影响和碳风险。 除此之外,应用材料公司加入了imec的可持续半导体技术和系统(SSTS)研究计划,旨在确定芯片开发和制造对环境的影响,以解决整个半导体价值链共同面临的生态挑战;公司也加入了RE100全球倡议,致力于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同时也是半导体气候联盟(SCC)的创始成员,助力技术以加速实现1.5°C温控目标。 姚公达先生认为,通过这些与行业合作伙伴的合作,应用材料公司可以最好地影响大规模变革,实现净零目标等,并兑现应用材料公司“实现美好未来”的承诺。 最后,2022年也是应用材料公司成立55周年,经过55年的发展,应用材料公司从一家小型初创企业成长为了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之一。应用材料公司尊重人才并拥抱以多样化、平等、归属感为基础的包容文化,公司的愿景是实现更美好的未来,并期待在新的一年及将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摩登3注册网址_TrendForce集邦咨询:云端厂AI战开打,ChatGPT未来迈向商用,GPU需求上看三万颗

Mar. 1, 2023 —- ChatGPT近期掀起云端与AI产业话题,Microsoft、Google、百度等相继推出基于生成式AI衍生的产品服务,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报告「从AIGC看云端AI应用趋势与挑战」指出,在此热潮下,GPU及AI芯片相关供应链业者如NVIDIA、台积电、欣兴、世芯、力旺等可望受惠。不过,市场普及度和产品服务的功能优化仍待考验,且由于AI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涉及个人信息及内容提供的正确性,因此下个发展阶段或将还会面临法规问题。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生成式AI是透过GAN、CLIP、Transformer、Diffusion等算法、预训练模型、多模态等AI技术的整合,在既有数据或资料中寻找规律,并在资料汇整、社交互动、文案产出等领域带出高效的内容产出,以及与用户互动体验。现行市面上已有不少生成式AI的应用,较常见的产出类别包括文字、图像、音乐、编码等。 抢占AI商机,云端大厂应先强化搜寻引擎 数据、算力、算法是深耕生成式AI不可或缺的三大关键,且产品服务易做但优化困难,因此,握有相关资源的云端大厂在发展上将更具优势。就厂商角度而言,由于ChatGPT等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不仅能与用户自然对话,「类理解需求」的能力使其针对各式咨询能进一步提供建议,加上使用搜寻引擎已相当普遍,故透过强化搜寻引擎已是各云端大厂的首要任务。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目前全球搜寻引擎市场以超过9成的Google引擎为首,Microsoft Bing仅占3%,短期间不致造成威胁,但随着用户扩大、数据反馈与模型优化的循环,是否会产生服务差异甚或抢占广告商机,也是Google不得不预防的潜在风险。 GPU及AI芯片需求增,台厂世芯、力旺等受惠 由于生成式AI必须投入巨量数据进行训练,为缩短训练就得采用大量高效能GPU。以ChatGPT背后的GPT模型为例,其训练参数从2018年约1.2亿个到2020年已暴增至近1,800亿个,TrendForce集邦咨询估GPU需求量预估约2万颗,未来迈向商用将上看3万颗(本文计算基础以NVIDIA A100为主)。生成式AI发展将成为趋势,将带动GPU需求显著提升,连带使相关供应链受惠,其中最大受益者是GPU芯片龙头的英伟达(NVIDIA),旗下可达到5 PetaFLOPS运算效能的DGX A100,几乎是目前用于大规模数据分析、AI加速运算的首选;此外,尚有推出MI100、MI200、MI300系列芯片的超威(AMD);台厂方面则有负责晶圆代工的台积电、ABF载板业者南电、景硕、欣兴等、AI芯片相关厂商如创意、世芯、智原、力旺等。 涉及个人信息及内容正确性,生成式AI产品服务将面临法规挑战 以ChatGPT为首的相关应用,直接将AI以简易可互动的方式带到消费者面前,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期各行业之语音客服、游戏、零售、语音助理等领域,会是生成式AI发展初期主要的应用领域。考量现行大厂产品仍在持续优化,小厂产品发展有限,故后续产品服务是否能新颖实用兼具,仍是持续推升成长动能的关键。此外,下阶段产业尚须面对法令规范与训练素材之挑战,前者包括其必须保护个人信息、内容正确性,以及合法合规等;后者则仰赖相关知识平台服务商是否能筛选与整合多元内容,并交由生成式AI开发商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