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平台开户

摩登3平台开户_电子书谋划跨越发展:电子与纸质版权分离

  随着汉王以“电纸书”打响了电子书阅读器的第一炮,国内其他电子厂商也蜂拥而至。随即,有关电子书的内容、版权等问题接踵而来。如何整合电子书阅读器的内容资源,解决内容匮乏的困境,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热点。   2010年被业界称为电子书元年。汉王成为了国内电子书阅读器领域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企业。随着汉王以“电纸书”打响了电子书阅读器的第一炮,国内其他电子厂商也蜂拥而至,随即,有关电子书的内容、版权等问题接踵而来。如何整合电子书阅读器的内容资源,解决内容资源匮乏的困境,成为近日召开的OPOB(一人一书计划)电子书高峰论上业内企业讨论的热点。   电子与纸质版权分离   内容无疑是电子书产业链上的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长远来看,电子书产业链肯定是内容为王。”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对市场发展方向做出了以上判断。汉王科技公司董事长刘迎建亦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内容是汉王最关心的事情。”   刘迎建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和出版社一家一家签战略协议,目前出版社内部的积极性比我们想像得要高,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未来的饭碗,他们比我们更加焦虑。”   虽然出版社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电子书阅读器企业在获得版权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存在一些制度缺陷,增加了电子书企业获得内容的难度。   刘迎建表示,国内的版权签约和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作者一旦和出版社签约后,它的纸质书版权和数字版权不分离,都是出版社和作者共同的;而国内纸质书版权和数字版权分开,有些著名的作家不把数字版权给出版社,因此,出版社并不掌握数字内容版权。   专家认为,未来要引进西方国家的版权理念,版权是作者和出版社共同努力的结果,纸质版权和数字版权应该是一致的。   易狄欧公司总经理李晓辉表示:“我们和客户沟通时,很多人提出来说,电子书阅读器内容比较缺乏。实际上行业里有各种各样的内容,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现有的内容运营商各自为战,内容分割严重,各家企业手里的资源就相对少了;二是我国目前没有一个足够强大内容的提供商,使得大家都可以获得内容。”   用户数量需提高   此外,电子书阅读器用户数量也是直接影响内容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业界眼中,1000万用户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分水岭。低于这个用户数,产业将裹足不前。而目前我国的电子书阅读器用户数刚刚进入百万级别。   盛大文学的侯小强以旗下的起点中文网为例证实了1000万用户的分水岭作用。“网站在刚刚商业化的时候,每天只有几万个用户,那个时候是亏损的;但现在已经是慢慢地逼近盈利了。这个时候规模是多少?每天1100万个用户。所以用户数量到1千万的时候,靠内容应该是可以盈利的。”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也认为:“电子书阅读器这个市场如果做成百万级用户的市场卖的是终端,只有做成千万级用户才是一个产业。”   只有内容,才能让电子书产业实现十倍的跨越。这一观点得到了业内从业者的一致认同。侯小强表示,盛大文学旗下的作家,现在收入最高的一年有五六百万元,收入过10万元的以近百人。这是经过了10年才实现的。10年从免费到收费,从兴趣爱好到职业作家,从零收入到现在的年收入接近千万元,这需要一个过程。“电子书也是如此,它取决于用户用的正版意识,电子书产业内容市场化的提炼。”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芳表示,电子书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内容将托起整个产业的发展。王芳还提到,电子书产业要发展,产业间的密切合作非常关键,“从iPad的成功来看,电子书产业未来取得成功的心态应该是更开放,合作共赢,发挥每一家的优势。”   谋划跨越发展   看好电子书的未来,一些高产的作家已开始逐渐接受电子书并加入到其中。梁凤仪表示:“我从事写作工作多年,但多年来只涉及传统出版领域。目前从国际、国内出版趋势上来看,数字出版发展迅猛,电子书是未来图书出版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可靠的盈利模式,也离不开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提供商的共同支持。”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   在近日举行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番薯网宣布著名作家梁凤仪独家E书店落户番薯网,梁凤仪百部优秀作品进行数字化,并在番薯网开设独家电子书店“凤仪书房” 。   专家表示,与知名、高产作家直接签约是从电子书企业平台服务形式上的一次深度合作与创新尝试。番薯网采用“名人电子书店”的全新阅读消费模式,降低了正版电子图书的消费门槛,推动国内正版电子书良性发展进程。   电子书的未来是什么?   业内人士的一致回答是:短期做终端、中期做内容、长期做平台。可见平台建设是电子书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电子书产业链企业都梦想掌握的资源。目前来看,盛大文学已走在了前列。据悉,目前汉王科技等企业获得的只是发行资质,而盛大文学则已拿到出版资质。   出版资质在手,搭建一个类似苹果软件商店似的网上平台,发动社会资源进行内容创造,将社会内容资源吸引到自己的云中书城中来,继而掌握未来内容平台,这或许就是盛大文学的阳谋。   侯小强表示:“云中书城是一个开放的逻辑,未来各个出版商可以自由接入我们云中书城,自由品牌,自主定价,自由销售。它是一个APP的模式,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内容,就可以接入云中书城,不仅在PC上卖、手机上卖,还可以在电子书阅读器上卖。”   侯小强说,盛大文学建一个云中书城,不是为盛大文学独享或者垄断的,互联网的逻辑是开放共享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成长,一起承担,只有这样,云中书城才能做得更大,未来大家才能赚钱。”据悉,汉王将在近期签约盛大文学的云中书城,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进。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英特尔研发由大脑操作的意念控制计算机

  英特尔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意念控制计算机,旨在让计算机能直接由大脑操作,通过意念来移动屏幕上的光标,甚至还能直接从用户思想中读取单词。   科学家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仪,测量了大约20000个脑区的活动,目前正在绘制当人们思考特定单词时的大脑活动图像。英特尔的资深研究人员迪安·波玛劳说:“我们将仿照医院所用的MRI扫描仪,开发更小的设备戴在头部,当脑区活动图绘制出来以后,计算机就能通过对比相似的大脑活动方式,确定用户所想的是哪个单词。”研究人员发现,思考不同的单词,会产生不同的大脑活动。比如思考的单词是苹果,会引起大脑中与饥饿相连的脑区的脑电活动,而思考的单词是铁锹,则会引起与挖掘相关的运动皮层区的脑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机就能推断出用户所想的单词,并很快缩小范围确定它。   实验人员已经制造出一个模型,能判断出诸如房子、螺丝刀、仓库等单词。大脑扫描技术越来越先进,计算机识别思想的能力也将提高。   如果这项计划成功,用户只要想一想,不需要动手,就能实现网上冲浪、写电子邮件等活动。英特尔实验室主任贾斯汀·拉特纳说,这项技术将使人们不再受键盘和鼠标的限制,意念阅读正是“终极用户界面”,用户也将不再担忧任何隐私外泄。   这种意念计算机对身体健康的用户可能用途不大,但对那些不能操作键盘鼠标的残障人士,将带来更多和他人自由沟通的机会。

摩登3注册开户_应用光粒子芯片的量子计算机或在10年内面世

  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日前成功研制出速度更快、信息存储量更大的光粒子芯片,为量子计算开辟了新道路。科学家相信,人类有望在10年内制造出量子计算机,实现传统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复杂运算。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量子理论的计算机。不同于使用二进制或三极管的传统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应用的是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在多个状态,而非像传统计算机那样只能处于0或1的二进制状态。量子计算机可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传统计算机不可企及的。

摩登3测试路线_半导体巨头纷纷加码资本支出 卡位最先进制程

  台积电、联电、日月光、硅品、力晶、南科、力成等半导体大厂,上半年时看好市场景气,纷纷加码资本支出,卡位最先进制程。以台积电为例,全年资本支出大举由48亿美元加码至59亿美元(约新台币1,872亿元),以添购最新颖的设备,稳固40奈米以下先进制程市占率。   日月光、硅品也因高阶铜制程设备需求大,纷纷调升今年资本支出;力晶也跟进上修今年资本支出来,采购供不应求的45奈米DRAM制造设备,都是这次设备采购的「大咖级」买家,也是这波B/B值一路走高的最大动力。   然而,随着第四季半导体景气转弱趋势逐步确立,内存业者更因DRAM价格回跌可能性升高,已传出放缓投资脚步;封测双雄的日月光及硅品,近期也传出对第四季资本支出急踩煞车,铜打线机台扩充全面喊停,都是使得B/B值自高档回落的原因。   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今年半导体业投资激情高峰期已过,2011年国内半导体大厂采购设备的热情也将冷却,甚至资本支出可能只有今年的一半。

摩登3咨询:_三星35奈米4Q问世 美日阵营不遑多让

  目前各DRAM大厂阵营制程演进的脚步不一,速度最快的是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从56奈米制程往46奈米制程微缩后,目前46奈米制程已大量交货,第4季最新一代的35奈米将开始试产问世,预计成本可较上一代46奈米再减少30%;而DRAM大厂海力士(Hynix)也不遑多让,目前DRAM主流制程为44奈米,也将快速往30奈米制程前进。   在美系厂商方面,美光(Micron)目前主流制程是50奈米制程,合作伙伴南亚科和转投资的华亚科预计第4季50奈米制程的2Gb产品将大量出货,同时美光和南亚科也会早一步快速转进42奈米制程,以追上三星的制程微缩脚步,预计2011年美系阵营中,42奈米制程会是主流。   在日系阵营方面,尔必达(Elpida)和转投资的瑞晶会最快导入45奈米制程,并且快速进入量产,力晶受制于浸润式曝光机台(Immersion Scanner)之故,大约会比瑞晶晚一季导入45奈米制程,目前瑞晶和力晶的主力制程仍是63奈米;而在茂德方面,由于2010年才加入尔必达阵营,目前正处于大量导入63奈米制程阶段,2011年才会往45奈米前进。   2011年40和30奈米将成为DRAM产业的主流,届时2Gb晶片将取代1Gb晶片成为主流容量,三星的35奈米制程量产后,2Gb容量的DDR3成本将趋近于1美元,也驱动整个产业成本下降的速度。

摩登3娱乐怎么样?_台积电大举进军LED照明产业影响分析

  2010年3月25日台积电于新竹科学园区举行LED照明技术研发中心暨量产厂房动土典礼,为跨入绿色能源新事业写下重要里程碑。   台湾台积电于竹科建LED厂正式宣示跨入LED生产,势必对于台湾LED产业投下不少变量,本文将针对投入LED产业后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未来台湾LED产业可能的变化进行分析。此LED厂第一期厂房设施及生产设备的投资额为新台币55亿元,初期放置至少十台MOCVD机台,预计2010年第四季完工装机,并于2011年第一季开始量产;至于第二期工程,则将依据未来的发展需求择期进行。未来台积电将由Epi/Chip至封装一贯生产,并将光、电、热处理整合于硅基板上,以光引擎模块方式出货,提供照明产品所需组件,开辟B2B的企业客户应用市场。   影响分析   (一) 垂直整合 提高产业资金及市场进入障碍   台湾LED产业发展至今已有30年历史,过去产业一直以专业分工为主,晶电、璨圆、泰谷、广镓等专注于磊晶及晶粒制造,亿光、光宝、东贝等厂商专注于LED封装制造,直到近2~3年奇力、隆达以及台积电相继投入之后才逐渐打破专业分工的产业结构,更在台积电投入之后开始规划生产制造LED模块,将电、光、热同时解决,以利于下游厂商应用。   在奇力、隆达以及台积电投入之后,台湾LED产业开始走向垂直整合,若垂直整合经营模式可以成功,未来将会使得LED产业进入门坎提高,其中包括资金及市场。资金方面,由于垂直分工使得厂商若选择进入其中一端,所需资金相对于垂直整合少,因此未来新进入者在资金门坎上将大幅提高,也将使得台湾LED产业持续迈向大者恒大的局面。   透过垂直整合可以使责任厘清更加明确及有助于技术提升。垂直整合后将可以解决过去因专业分工所造成的问题,专业分工时,若LED出现问题则较无法厘清责任归属,垂直整合后,由于皆属厂商内部制造,由上游磊晶、晶粒及封装都属该家公司负责生产,使得产品质量控制及责任归属上将更加明确。另外垂直整合后对于技术提升上也将有相当大的帮助,举例而言,若某种荧光粉需要搭配特殊规格的蓝光芯片,才能达到最好的发光效率,但碍于过去专业分工,将使得磊晶厂未必愿意制造特殊规格蓝光芯片,但垂直整合后,因磊晶、晶粒及封装都一贯生产,内部势必可以支持特殊规格产品,以追求更好的发光效率。   (二) 改变技术特性 由工艺型转为标准化制程(技术导向转管理导向)   LED产业在过去一直被定位为工艺型产业,需借由工程师设备经验,将机台调整至最佳状态,但由于每位工程师经验不同,使得LED制造过程中一直无法大幅提高规格良率。   在台积电投入LED产业后,势必会将台积电在半导体有效率的管理制程导入LED产业中,并将制程朝向标准化及自动化生产,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以台积电目前规模,资金实力雄厚,若此举可以成功的话,将会使得台湾LED产业由过去工艺型产业,朝向标准化/自动化生产,一举解决LED规格良率问题,将有机会使LED规格良率大幅提升。   若LED规格良率真可以大幅提高,有效产能将会大幅提高,将使得LED价格得以持续下滑,对于应用市场推广将有相当大帮助。若台积电真能大幅提高有效产能,既有厂商竞争力将也可能转变,若既有厂商无法跟着提高有效产能,将使得竞争力下滑;且由于目前规格品良率不高,使得厂商只能借由扩充厂能来生产所需产品,因此若规格品良率真能大幅提高,是否意谓着以目前产能状况可能足以供给市场需求,未来是否还需要持续扩厂,值得大家注意。   (三) 发展硅封装基板   台积电在未盖厂之前已有转投资采钰科技从事LED硅基板封装技术的开发,日前采钰科技发表8吋晶圆级LED硅基封装技术,被业界视为高功率LED封装的新突破;采钰的8吋晶圆级LED硅基封装技术,是运用专利的微型化半导体微机电制程,透过硅晶穿孔、铸模透镜以及均匀荧光材料涂布等独家技术,整片封装再进行切割,可大量生产并降低成本;在单晶LED封装产品热阻可望降至2℃/W,并大幅降低接口温度(junction temperature《50℃ at Ta=25℃)。   传统LED结构的封装方式,芯片散热往往被低热传系数的蓝宝石基板所局限。蓝宝石基板的热传系数只有40 W/mK,而且蓝宝石基板的厚度通常在数十微米左右,更增加整体热传的困难度,因此传统的芯片键合结构并不是一个效率好的散热设计。目前覆晶式的芯片封装很吸引人们的目光,因为能提供一个较好的散热系统,主动发光层产生的热可由下方大面积的焊料凸块向外传导,进而提高LED发光的效率。   (四) LED光引擎(Light Engine)发展,降低组件至系统端的沟通成本,加速LED照明发展   台积电欲发展的硅基板除热传导系数佳,热传导系数可达80~150W/mK之外,也可以将电路也整合进去,形成LED光引擎模块,使得下游应用厂商在使用上将更加便利统,对于未来下游LED照明应用扩展有相当大帮助,有机会加速LED照明应用发展。   LED组件价格持续下滑似乎是产业不变的现象,因此台积电目前以LED光引擎模块为未来公司出货目标,借此希望能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不过,LED整组灯具除光源部分之外,还包括光学设计(Optic)、散热(Thermal and Metal Bending)、电源(Power Supply)、零组件(Assembly),然而在LED产业中可以发现,虽然LED技术不断进步,但由于LED应用广泛,因此就算有100 lm/W产品商品化,但过去亮度不高的产品仍有其它应用市场,如玩具、圣诞灯串等市场仍可以销售,以致于新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但旧有产品也不容易被淘汰,价格仅有持续下跌的空间,毛利难以维持。   此外,根据美国DOE在2009年4月与6月分别召开的两次工作会议中指出,针对LED灯具成本此一项关键议题,从LED灯具成本发展蓝图可以得知,DOE预期在2015年的LED灯具整体成本仅为现在的1/4左右,其中以LED组件下降幅度最大,可见于未来LED价格持续下滑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未来台积电以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制造厂商跨足LED制造,是否能利用半导体制造相关经验,大幅提升LED制程良率,借此提高LED毛利,将是值得观察的重点。

摩登3注册平台官网_中国太阳能光伏标准亟待出台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当光伏中国制造已成为我们的骄傲,且光伏市场持续两位数高速增长时,光伏标准就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业界亟待突破与解决的瓶颈。   SEMI会员公司及其客户们经常提到,目前光伏产业链的一些基本参数都无法统一,材料规格和测试方法不一致导致了产品推出的风险极高。标准化是产业降低成本、改善上市时间和拥有成本的有效途径。世伟洛克公司产品和技术经理John Baxter说,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标准的推出已迫在眉睫。   早在1973年,SEMI就开始与会员公司一起制定晶圆尺寸等半导体行业标准,目前已有800多条国际标准在半导体制造、平板显示等多项领域得到普遍运用。而今SEMI与会员公司一道,已开始了光伏标准的协调与制定工作。太阳能光伏标准的出台将帮助太阳能厂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能及产品可靠性,并及时把握产业动向。SEMI PV Group高级总监Bettina Weiss介绍,SEMI设立了全球光伏标准发展蓝图(Global PV Standards Roadmap)项目。一支由设备材料商、电池模组制造商和学术界人士等组成的核心团队于2008年5月正式成立。   John Baxter就一直热心参与SEMI的标准委员会工作。世伟洛克早在1988年就开始超高纯净应用领域引入了高纯链(Cleanliness Chain)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超高纯净应用规范SC-01逐渐成为了市场接受的标准器件工艺规范,并成为了SEMI标准的重要参考,它涵盖了超高纯系统的阀门、接头等系统的设计、材料、污染控制、制造、校准、包装和安装等环节。   “但在PV行业,传统的应用于超高纯半导体工艺的标准有些过于严格了,额外的清洗、测试和包装工序都是PV工艺中不需要的,而每一步额外的工序自然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John Baxter说。举例来说,半导体行业要求最少的表面缺陷以降低污染,但PV制造系统对这些表面缺陷的要求低很多,因此不需要大量的抛光与清洗工艺。减少不必要工序,从而降低部件成本,这对提高光伏组件的性价比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降低整体系统成本的SC-06应运而生。在设计标准、材料选择、制造、清洗与干燥、组装与测试、及最终包装等环节,SC-06特为PV产业量身定制,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能够满足PV产业的要求。SC-06参数中也特别提供了降低污染风险的规范,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SC-06的参数为产业标准提供了基础,能有效改善流体系统配件的整体COO(Cost of Ownership),从而对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半导体到光伏,这是包括世伟洛克在内的很多SEMI会员公司都在经历的转型,而SEMI也在与会员公司一道进行着这一转变。目前SEMI在PV行业气体纯净度、晶圆和电池传送装置规格等领域已开始组织探讨技术行业标准问题。今后几年将有各种产业与技术标准的发布,这将有效协助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摩登3测试路线_2010年全球太阳光电系统新安装量走势分析

  2010年上半太阳光电市场延续2009年下半强劲需求的走势,使各大太阳能厂产能均呈现满载,然而这一路走来也不是一帆风顺,从年初预期供过于求的阴影,到德国欲大幅调降收购电价将冲击需求的揣测,乃至欧债问题使欧元大幅贬值,每当对未来需求的不确定因素产生,市场最后给的回应仍是供不应求,价格欲小不易。   就在屡屡超乎预期的惊叹声中,2010年上半主要太阳能厂都缴出漂亮的成绩单,产能供不应求下,各家太阳能厂规划大幅扩充产能,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统计,至2010年底,全球太阳能矽晶圆产能将较2009年增加56%,全球结晶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较2009年增加71%。   在2010年第3季主要太阳能厂产能利用率逐渐明朗的态势下,DIGITIMES Research大幅调升2010年太阳光电新增安装量至15.5GWp,较2010年大幅成长115.4%,预期其他市场的旺季需求将抵销德国下调补助的影响,德国、意大利与捷克在第4季结束前的拉货潮,仍为2010年太阳光电市场最大的成长动能。

摩登三1960_REC决定全面关闭瑞典全自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组装厂

     尽管REC公司最近在努力提高其位于瑞典Glava的150MW全自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组装厂的成本竞争力,但公司仍决定将该厂的生产任务逐渐降低,并在2010年底前将该厂关闭。REC Solar负责市场营销的高级副总裁Åsmund Fodstad向PV-Tech透露,该厂目前还在开足马力生产,但由于与集团下属的其他工厂相距较远,限制了工厂的盈利能力。   REC在一份声明中表示,Glava的工厂拥有约300位员工,公司将会帮助他们在其他地方进行就业。REC预计2010年第三季度用于重组的开销将达到1.04亿瑞典克朗(约合1500万美元),其中包括了终止就业合同和其他协议的补偿金。      REC 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翰·安徒生(John Andersen, Jr)表示:“我很高兴看到REC ScanModule团队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对改善其成本态势所做出的努力。可是这座工厂的财务表现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尽管Glava的团队付出了努力,但该厂的长期竞争力依然十分薄弱。”   随着在新加坡新建的组件装配厂投入试生产,REC表示其组件供应不会受瑞典工厂的停产所影响。REC还表示该工厂将依旧承担一些组件的外包和委托生产业务。   REC设在挪威纳尔维克市的180MW太阳能电池工厂也不会受到此次关闭REC ScanModule的影响。

摩登3咨询:_中国光伏产能扩产过快 明年过剩成必然

  9月19日,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在江苏无锡答记者问时表示,“由于中国产能增加过快,中国光伏市场明年出现过剩是必然的。”他还指出,明年光伏发电产业将遇到瓶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重现两年前的扩张热潮,国内各大电池片和组件厂商均大幅调高产能目标。记者从于9月17日举行的无锡新能源大会上获悉,无锡尚德、河北晶澳、苏州CSI阿特斯在今明年都有大规模的扩产计划。   此外,来自环球光伏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企业扩产量为20GW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的出货量为7GW,已是历史最高峰值。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2011年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出现波动,产能过剩或将出现。   应用市场基础薄弱   李俊峰表示,“实际上,目前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基础很薄弱,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在认真做这个市场。目前,很多人看好美国市场,但美国市场真正启动需要很长时间。另外有个现象也值得注意,现在奥巴马基本不提新能源了,新兴市场的印度也是说得多做得少,我们国家在招标后又是凉水浇下来。”   “从世界范围来看,光伏应用市场目前仍还很薄弱,由于中国产能增加过快,明年过剩是必然的。目前,无锡尚德组件出货量已达到800MW,去年只有700MW;常州天合光能出货量420MW,与去年持平。”李俊峰表示。   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CSI阿特斯CEO瞿晓铧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新能源行业肯定没有过剩现象。短期中可能有一些发展不平衡,这个行业在未来5年时间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   光伏企业忙扩产   从目前国内各个光伏企业的计划来看,李俊峰此言并非没有事实依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无锡新能源大会上获悉,全球第二大光伏厂无锡尚德今年底产能计划增至1.8GW;河北晶澳太阳能追赶速度也很快,公司将今年底产能目标锁定为1.8GW,明年还将继续扩产;苏州光伏电池生产企业CSI阿特斯明年的电池片产能将倍增至1.3GW。   瞿晓铧表示,“我对公司明年的增长有信心。我们按自己的节奏扩张,不会管行情短期变化。”   环球光伏网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企业扩产量为20GW左右,除尚德、天威英利、CSI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大型企业有10GW的总扩产量之外,一些中小企业也在积极提升产量应对市场需求。   一边是企业制定雄心发展计划,另一边是“市场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大”的预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曾表示,包括光伏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虽定位为战略类新兴产业,但远不到普及的时候。按远景规划,可再生能源将在2030年发挥 “重要替代”作用,2050年才能成为主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