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官网注册

摩登3内部554258_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集成电路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之一,集成电路产业本身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从最初的以“全能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产业集群与专业垂直分工越来越清晰的产业结构,这也是从综合发展模式向专业发展模式的演变,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实现最大价值的内在要求。   设计、 制造和封装测试集一身   集成电路刚刚诞生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生产涉及到的技术仅为少数企业所掌握,而生产所用的设备、材料、制造工艺技术等又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是过去其他产品生产中从未曾涉及、使用过的。因此,无论从产品设计技术、设备生产技术还是到原材料生产技术到加工工艺技术,都无法作为成熟产品从市场上直接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介入集成电路领域,唯一的途径就是自身掌握包括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在内的全套技术,拥有半导体材料制备和生产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能企业”。   美国的综合型电子企业最早开始投资集成电路产业,如德州仪器、仙童、Motorola、IBM、DECD等。这些美国公司参与到集成电路产业中主要是为自身制造的电子整机产品(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家用电器等)服务的,以此增加其整机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功能,降低生产成本,争夺市场。当时的电路产品主要是双极器件电路和简单功能的MOS电路,用于替代成本较高的晶体管器件。事实上,包括美国、日本的早期集成电路企业都是依附于大型企业集团的,在本集团战略思想的统一指导,从事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而产业内的组织结构也主要表现为水平整合,即综合型IDM,集整机产品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生产过程于一身。   材料、设备业的分离   随着工业技术的提升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的优点日益体现出来,于是,产品形态明晰的设备业、材料业最先从这些“全能企业”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行业发展起来。这样,整个产业系统就分化成为集成电路业、设备业和材料业三个细分子产业。   在这种大背景下,应用材料公司于1967年在美国成立,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材料、设备制造业从集成电路产业中分离的较早,加之开发技术难度大,属于基础科学类,开发费用高,因此,进入门槛高。到目前为止,半导体设备制造被应用材料、日本东京电子、荷兰ASML等美国、日本、欧盟三家企业垄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材料业,美国、日本、欧盟掌握着控制权。   封装、测试业的分离   二十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产业结构发生了一次重大调整,那就是,封装、测试业逐渐从整个产业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发展。这一阶段,后道封装、测试技术己基本上物化到了设备仪器技术和原材料技术之中。也就是说,集成电路的后道封装具有较高技术的部分已集中体现在设备仪器技术和原材料技术之中。后道封装、测试生产工序实际上己经转化为劳动密集型工作,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发达国家难以达到的成本优势。因此,这一时期,发达国家开始将封装转移到本土以外的其他地区生产,单独的封装测试业开始出现。   到了20世界70年代末,美国的绝大多数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为了降低其部分生产成本,开始将纵向生产链中技术含量最低的封装、测试工序大量移向海外,主要是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恰巧这些地区的政府或当局也正将集成电路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目前,台湾企业在全球封装测试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全球前5大封测厂家已占3席,不仅是收入,盈利表现也相当好,先进封装和测试的专业厂商几乎全部集中在台湾。   设计业的分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设计是通过直接画版图完成的,当时只能设计到几百门的复杂度,设计技术主要与特定的技术人员联系在一起;八十年代Daisy公司首先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使得工程师可以通过画逻辑图、自动布局布线的方式完成设计,CAE不仅使设计水平由原有的几百门迅速上升到一万门左右的水平,而且,自动布局布线降低了对设计人员的技术要求,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开始部分物化到设计工具中。随着EDA工具(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发展,PCB设计方法引入IC设计之中,如库的概念、工艺模拟参数及其仿真概念等,设计开始进入抽象化阶段,使设计过程可以独立于生产工艺而存在,为集成电路的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微处理器和PC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特别是在通信、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IC产业已开始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阶段,产品的差异化不断加大,这些使得集成电路产业从一个标准产品(如DRAM、标准逻辑电路等)竞争时代进入到一个定制产品的时代,因此大量专门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出现。于是,集成电路产业组织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集成电路产业内明显出现了垂直分工和产业集聚的现象。   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家专业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美国LSILogic公司成立以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便以其经营模式灵活、注重创新设计和与应用市场结合紧密而实现了超常发展。2006年世界IC设计公司收益较2005年增长34%,远高于整个半导体行业8.9%的增长率,占半导体工业总体收益的20%。   在这期间,由于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对生产线投入的资金要求越来越大,多数IDM中小企业已无力承担这些费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高额的建线费用也限制了许多试图进入IC业的人,于是只专注于芯片制造的代工企业(Foundry)出现了。1987年,全球第一家集成电路制造专业代工服务公司——台积电(TSMC)成立。时至今日,身为业界专业代工模式创始者的台积电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公司,提供业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及拥有专业晶圆制造服务领域最完备的组件数据库、知识产权、设计工具及设计流程。在半导体代工阵营中,TSMC、联电(UMC)、中芯国际(SMIC)、特许(Chartered)属于前四大企业,占据着绝大部分代工市场,而以X-Fab、Jazz Semiconductor为代表的企业以提供特殊Foundry服务(如RF、Analog)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大量无生产线的IC设计公司的出现,为专业代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反之,代工厂的出现也降低了设计公司进入IC领域的门槛,大量的设计企业也随着诞生。无生产线的IC设计公司(Fabless)与IC代工制造公司(Foundry)相配合的方式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从下图可以看到,Fabless公司在11年间公司数量增加4倍,营业收入增长40倍,年均增长率达22%,远高于全行业8%的速度和IDM 7%的速度。   综合型IDM向专业型半导体企业的转变   专业型IDM公司,即专门从事半导体产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基本上不从事整机业务的公司。这种形式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美国,比如Intel、AMD、Zilog等若干公司。1987年,综合电子企业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半导体部门分离出来与意大利半导体公司合并为STM半导体公司。专业型IDM公司相对于综合型IDM公司的高效运作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Internet的普及,IC产业跨入以竞争为导向的高级阶段,国际竞争由原来的资源竞争、价格竞争转向人才知识竞争、密集资本竞争,“快鱼吃慢鱼”的现象十分醒目。   2000年前后几年,Motorola、Siemens、Philip等欧美综合型IDM公司迫于竞争压力,将半导体业务单独剥离出来,分别成立了Freescale、Infineon、NXP等专业型IDM公司。日本的综合电子企业NEC、日立(也是综合型IDM公司)剥离其存储器部门成立存储器大厂Elpida,后三菱公司也加入,日立、三菱的非存储器业务部门又分离出来联合成立瑞萨半导体公司,成为业界相当瞩目的现象。综合型IDM厂商转型为专业型IDM厂商最为典型的是Motorola。其2003年时共拥有各类半导体厂共39个。经过关闭,兼并及重组,最后仅存下8家盈利最高的工厂,在天津花费了18亿美元建成的MOS 17工厂在维持试运行3年后,最终以股权转让方式,售予中芯国际。其2004年结构重组后,新公司飞思卡尔一年之内即迅速上市,并实现扭亏为盈。   从上述情况还可以看到,专业型IDM公司在产品种类的问题上采取了更加“专注”的策略。事实上,早在1985年,美国以Intel为代表,为抗争日本跃居世界半导体榜首之威胁,主动放弃DRAM市场,大搞CPU和逻辑电路,作了重大结构调整,又重新夺回了世界半导体霸主地位。后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AMD身上,为了更具竞争力,2003年AMD剥离了存储器业务,集中精力从事CPU业务,而其存储器业务与富士通合资成立了Spansion闪存公司,由Spansion独立发展存储器业务。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跨越太长产业链的集成电路公司体系并不一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细分”才能精,“联合”才成优势,不少综合型IDM公司,特别是美国欧洲企业,纷纷改制成为专业型IDM公司。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产业从诞生至今的50年中,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经历了多次结构调整之后,已经逐渐由原来“大而全”形式的产业演化成目前“专而精”的多个细分子产业。在IDM公司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的基础上,IC产业结构向高度专业化转化成为一种趋势,形成了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独立成行的局面。即使在设计业自己内部慢慢地也出现了细分,如专门从事提供IP的设计服务公司,及第三方设计公司;制造业内部分为IDM制造与专业代工制造企业两种形式。正是这些具有不同特征的细分子产业间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相互制约,越来越影响着整个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的发展。近年来,全球IC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显示出产业链细分和模式多元化的活力。

摩登3官网注册_同时满足物理层和协议层测试需要的MIPI测试方案

  力科公司宣布为移动电话产业特别是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标准提供业界最全面的测试解决方案。MIPI标准正在驱动下一代移动设备-允许更快的数据传输率,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和照相机。正在与该标准打交道的芯片设计人员要求能测试这些技术的工具,而这些工具一直未能面世。力科提供了正在驱动当前数码相机和显示器的技术发展的D-PHY 标准物理层的自动化一致性测试软件包,从而适应了这种需求。   QualiPHY MIPI-DPHY   QualiPHY MIPI-DPHY (QPHY-MIPI-DPHY) 测试方案提供自动化控制力科示波器的能力,支持按照MIPI 联盟规范D-PHY 版本version 1.00.00 执行发送端物理层测试的能力。   D-PHY 测量中的高度变化性使得在非常短的时钟周期内测量大量周期非常重要。“我们非常高兴力科将这种性能水平带到MIPI社区”,硅-验证MIPI PHY IP核的领导厂商Mixel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沙夫。塔克拉说。QPHY-MIPI-DPHY 通过在非常短的时间周期内测量大量周期使得用户能获得最高级别信心,这样用户在他们的测量中对他们捕获到最多和最小点数都有足够的信心。QPHY-MIPI-DPHY 也会显示和记录正在进行中的测试的最恶劣情形。最差情况将在一致性报告中放大和捕获。除此之外自动化分析MIPI D-PHY 信号的特性, QPHY-MIPI-DPHY 软件包使得示波器中调试MIPI D-PHY的能力变得更强大。集成的MIPI D-PHY 调试实用工具和解码器是定位一致性故障的产生根源的完美组合。   力科 QualiPHY 平台提供了一种易用的用户配置接口,允许定制化测试和限制器选择,显示连接示意图让用户确保连接正确,并且生成完整的测试报告。除此之外,所有QPHY-MIPI-DPHY 测试过的波形都能被保存,方便共享信息或在日后的某个时间重新运行测试。   D-PHY 解码器   D-PHY 解码器是QualiPHY MIPI-DPHY 软件包的完美补充,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调试工具集。D-PHY 解码软件包译码物理层(D-PHY),同时支持相机(CSI-2)和显示器 (DSI) 层。D-PHY 解码软件包能迅速的解码最多四路数据,使用颜色编码的重叠在波形的不同区域以便更容易理解视频显示。 D-PHY解码器提供的调试手段包括协议表格显示和搜索选项,这些特性经常只能在总线分析仪上才具有。表格显示将示波器转变成一台协议分析仪,能够将解码后的数据以表格化的形式列出来。D-PHY解码器提供最多28种搜索选项允许易用的调试方式去快速定位指定数据中的比特或群组。   DigRF 3G 解码器   MIPI DigRF 3G 标准专注于移动设备中无线移动RFIC 到 BBIC 接口。DigRF 3G 标准对于移动设备的好处在于降低引脚数量,最小化功耗和提供可靠的物理层这样电话能工作的更便宜些,更快速,和无错误。数字IQ运行速度越来越高的一个后果就是增加了工作在这一领域内的设计工程师分析和解码的复杂度。   “当DigRF出现时,解码和分析变成巨大的挑战因为可用的模拟设备已经过时。我们已经使用力科强大的WavePro 7 Zi 示波器,并且提出一个想法就是在数字式示波器上直接集成一套 DigRF 分析仪,这样挑战就变得易于使用,而且充分利用示波器的处理速度,这对于在我们的研发实验室高性能和实时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Franck Ernoul说, 他是瑞萨设计法国的实验室经理。   力科与瑞萨设计法国,瑞萨电子的分部,一家领先的先进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开发了DigRF 3G 解码接口,允许用户快速分析数字化射频波形,了解每个数据帧的协议和数据,描述时序和幅度信息的特性,同时保留示波器优异的快速响应性。   ―感谢力科示波器的多核架构和快速触发器, DigRF 解码没有干扰触发时间并允许保持测量的相对实时性,瑞萨设计法国工具开发小组领导人Sebastien Brillet如此说。解码设置易于配置,并且可灵活扩充到低速(6.5 Mb/s), 中速 (26 Mb/s)和高速 (312 Mb/s) 信号 。DigRF 3G 解码器也提供相同的强大导航和协议层工具,这些在D-PHY解码器中也同样具备,比如配置表查看,还有搜索引擎专门用来快速定位任何14个可用的搜索选项去缩小长采集中的消息或净荷数据。   力科的 PROTObus MAG 串行调试工具集添加了专门为DigRF 3G验证而设计的特别能力,这是通过提供提取数字编码I和Q射频数据并以模拟波形的方式绘制数据值。这样即使I和Q信号信息不能被探头直接采集到,它也可以图示和观测好像它存在一样,这给予DigRF 3G 工程师更快了解和验证他们设计的强大新型工具。

摩登3登录网站_示波器串行数据解码和调试最新标准

  力科公司发布了六款新的串行数据解码器选项 – ARINC 429, USB 2.0, MIPI D-PHY (包括 CSI-2 和 DSI) 以及DigRF 3G 解码器,除此之外,全新的PROTObus MAG(测量、分析和图形)串行调试工具集也同时发布,这大大增强了力科在串行解码市场的领导者地位。PROTObus MAG 增强了#LINKKEYWORD0#, SPI, UART, RS-232, CAN, LIN, FlexRay, DigRF 3G, 和 MIL-STD-1553 解码器的功能,包括了许多数据提取,时序和其他测量和图形工具。比如, 通过PROTObus MAG,客户可以进行通用电路验证测量比如计算协议帧和一个模拟波形之间的时序。这套工具集也提供了业界独家的特性,能从支持的串行数据消息中提取数字数据并且将数据值随着模拟波形表示变化的趋势以图形的方式绘制出来。   PROTObus MAG 串行调试工具集   PROTObus MAG 串行调试工具集提供了没有任何其他分析仪或示波器能提供的串行总线标准洞察力。这个工具集包括5个时序参数,3个总线利用率测量 和两个工具用于从串行数据消息中提取编码的数字数据并以模拟数据或波形标示的方式加以显示。这些能力对于希望能更深入分析串行数据协议和了解嵌入式设计中不同电路元素如何互相交互是至关重要的。   PROTObus MAG 串行调试工具集最重要的特性是通过消息到数值测量的方法从串行数据消息中提取出数字数据,然后通过施加运算操作, 查看串行编码数据随着模拟波形变化趋势,用户从直观的模拟波形表示中看到数据值随着时间变化的绘图 – 这种查看方式在任何其他产品中都不具备。展现这种能力有用之处的一些例子包括: 查看温度传感器或控制器通过I2C 或 SPI 总线传输的数据;通过Dig RF 3G传输的射频I 和 Q 调制信号信息; 或防抱死系统(ABS)通过CAN总线传输的车轮旋转速度信息。这种能将串行数据消息中的嵌入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数据和模拟波形显示的特性显示是一种强大的能力,使得PROTObus MAG 串行调试工具集成为调试串行协议的工程师的必备。   PROTObus MAG 也包括自动化的时序测量,这对于嵌入式设计原因-结果验证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消息到模拟,模拟到消息或消息到消息。这些测量提供了快速和精确验证嵌入式系统操作的能力,然后通过力科强大的统计直方图显示和测量功能实施统计分析。比如,嵌入式控制器发出的一个串行数据消息可能激发了同一台或其他嵌入式控制器上的另一条信号或串行数据消息。通过在两个事件之间自动化时序测量,并且允许快速搜集和分析大量时序测量数据中的大量事件,嵌入式系统验证能更加迅速和准确的进行,时序故障的现象和原因也能快速定位。   其他包括的测量,比如总线负载,消息数据率,和消息数目都提供了串行数据消息流量的全局状态,帮助更快的诊断总线是否过载,并且验证数据率是否符合预期。   ARINC 429 符号化解码   ARINC 429 是一种在大部分高端商用和运输飞机上得到广泛使用的航空数据总线的技术标准。这种总线定义了两线数据总线和数据协议的物理层和电气层接口以支持飞机上的航空电子设备。 ARINC 429 (Aeronautical Radio, Incorporated) 测试工具主要是总线分析仪,尽管这种设备有强大的仿真和捕获长数据记录的能力,但是缺乏查看物理层波形的能力,要求的设置时间也远远长过数字示波器。   现在,在一分钟之内,用户就能设置好示波器去查看ARINC 429 总线流量,搜索和放大感兴趣的区域。而且, ARINC 429 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套符号化的解码特性,支持导入用户自定义的文件以将解码后的数据以更实用的格式读出。举个例子, 波音767上的ARINC 429 总线将传送空速监测仪采集到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值以十六进制的格式报告返回。通过符号化解码,解码后的结果信息将能读出空速 = 45 knots。   ARINC 429 符号化解码器使用力科流行的直观颜色解码叠加波形,允许简易的视觉提示描述以分辨字和副字格式。表格功能将示波器转变成一台协议分析仪。表格以将ARINC 429的协议字以表格化的格式列出来并且赋予时间戳,包括Label, SDI, DATA, SSM, Parity, 和符号化信息。   目前已有的MIL-STD-1553 触发和解码方案与ARINC 429 解码器互补,为商用飞机和军事产业提供一套更迎合客户需要的调试工具集。   USB 1.x/2.0 解码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2.0 是一套用于建立设备和主机控制器之间通信的机制,力科推出的业界标准Voyager 协议分析仪确立了力科USB2.0协议专家的地位,现在这种地位将带入到示波器中。USB 2.0 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中已经被广泛认为占统治地位,但是当用于新型应用上时依然受到挑战,比如智能电话, PDAs, 和视频游戏终端上。   USB2.0调试和分析的需要主要是协议分析仪用于协议层调试,而示波器主要用于物理层和一致性测试。力科提供的USB 2.0 解码功能将这两种能力集成到一台仪器上以更简化调试过程。   强大的表格显示将协议分析仪的所有能力体现在一个易用的导航表格中,标示出时间戳,设备地址和终点。从USB协议工具上移植的强大搜索引擎允许45个搜索选项,分成四种类别:事件、数据包,以及错误。   USB 2.0 解码器也支持低速(USB 1.0) 和全速(USB…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中兴称已完成欧盟无线网卡反补贴抗辩准备

  中兴近日发布了关于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数据卡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公告,公告中称,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相关问卷答卷的准备工作,并委托代理律师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相关的抗辩意见。公司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配合欧盟委员会进行调查,并积极采取所有的应对举措。   公告中还表示,根据公司2009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相关数据,本公司在欧盟地区的数据卡产品营业收入占本公司总体营业收入比例较小,欧盟委员会对数据卡产品发起的调查对本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无重大影响。   2010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数据卡产品(又称无线宽域网络调制解调器,英文名: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ing Modems)发起反补贴调查。该调查是继2010年6月30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数据卡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后的第三类调查。   这是欧盟第二次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展开反补贴调查。第一次反补贴调查于今年四月份开始,对像是中国生产的铜版纸。

摩登3登录网站_iSuppli:2014年全球太阳能逆变器出货量将超2330万台

  据iSuppli公司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示,2014年全球太阳能逆变器的出货量将超过2330万台,2010年260万台的九倍之多。同时,该领域的利润额也预计将由2010年的53亿美元涨至2014年的89亿美元。该报告作者Greg Sheppard表示,这种情况将使得太阳能逆变器成为耐用电子产品中销量最大的一项产品。   自2009年中期以来,无论是逆变器还是其电子零件,产品产量的短缺一直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困扰。iSuppli指出,尽管逆变器的产量问题已得到改善,但其零部件供应的短期仍旧困扰着各逆变器制造商。   此前,PV-Tech曾就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组件的供应问题做过报道,该产品的供应持续短缺,致使许多逆变器公司无法获得足够的产品已进行生产。   据iSuppli公司称,作为一款技术成熟并拥有稳定的供需态势的产品,IGBT在一些热门产品应用中的销量正逐步上涨,其中包括自动化电子产品、光伏及风力逆变器等。同时,由于对IGBT增产计划的保守性投资,该产品强劲的市场需求已导致了产品供应上的紧缩状态。   iSuppli公司还指出,其他处于供应短缺状态的逆变器零部件还包括集成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控制器和一些特定型号的电容器。   iSuppli公司首席分析师Greg Sheppard 表示:我们公司认为平准化能源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简称LCOE)将成为评估各逆变器供应商的主要标准。该标准不仅将逆变器的收购成本考虑在内,同时还将设备总产能和总体设备中逆变器所承诺的20几年使用期成本等因素也包括在了整个评估过程中。   设备的初期收购成本的确很重要,但是逆变器在使用期内的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光伏设备所有者的投资回报率。 Sheppard先生指出,因此,质量和可靠性就成为了逆变器领域内两个十分重要的竞争优势。   Sheppard先生还指出,尽管市场需求量涨幅巨大,但在全球范围内,今年逆变器的每瓦成本仍将下降13.5%左右。尤其是亚洲的供应商,即使在提供较低的所有权成本等方面的银行可贴现能力受到质疑,各供应商也还是不断地努力将成本压至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iSuppli公司还认为,由于大型逆变器导致每瓦单位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的下降将受到其所占市场份额扩大的影响。   就微型逆变器的市场前景,该市场调研公司指出,美国市场对微型逆变器的应用进程较快,相反,欧洲用户则较青睐于对优化器的使用。目前,每个市场内均有一家主要的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如Enphase Energy公司统领着美国微型逆变器,而SolarEdge公司在欧洲的优化器市场上占据着领先地位。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触控面板厂吹响集结号 iPad Like大军齐集

  苹果(Apple)iPad掀起触控平板市场风潮,近期非苹果阵营触控平板产品将陆续面市,上游中尺寸电容触控面板厂达虹、洋华、胜华、华映、全台及和鑫等iPad Like面板订单,率先于9~10月开始放量出货,初期除供货OEM/ODM业者生产国外电信商贴牌产品,包括叁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戴尔(Dell)、惠普(HP)、东芝(Toshiba)等品牌触控平板产品亦将陆续上市。   iPad推出并热卖已逾半年时间,酝酿已久的iPad Like中尺寸电容触控面板近期终于量产出货,由于2010年底消费性电子产品出货旺季将届,加上触控面板厂已完成商品化准备,9月起将陆续放量出货,包括叁星、戴尔及惠普均将推出7吋触控平板,东芝则推出10.1吋触控平板,其中,戴尔产品已上市,叁星、惠普、东芝将于近期面市。   触控面板厂表示,9~10月将会有10.1吋、11.6吋产品小量出货,主要是供应OEM/ODM厂商出货给国外白牌及电信业者产品,至于品牌厂动作较为保守谨慎,预期2010年底才会小量出货,最晚2011年第1季底便会全部推出上市,整体市场开始成长趋势应是相当确定,随着9~10月初步放量,第4季及2011年第1季出货可望持续上升。   近期触控玻璃(Touch Sensor)及触控模组供应商iPad Like订单均已见到成长,除2010年上半开始量产出货的胜华、华映及和鑫外,包括达虹、洋华、全台等亦自9月起放量供应iPad Like中尺寸触控面板,显示市场热度已确定加温。触控面板厂表示,中尺寸触控面板在iPad以外的应用终于开始萌芽,随着品牌厂加入推波助澜,一旦消费性市场开始接受,整体市场规模可望随之放大。   事实上,iPad推出后已打乱系统厂塬规划推出触控笔记型电脑(NB)及触控Netbook计画,重新修正方向,导入新的触控平板产品线,使得中尺寸电容触控市场萌芽期出现递延,经过近半年研发,近期包括触控IC、触控玻璃及触控模组厂产能均已准备好,将于9月起正式放量出货。   其中,洋华采用玻璃加上薄膜(ITO Film)结构,以10.1吋为主,近期已小量出货。洋华指出,系统大厂最终还是会考量成本,玻璃加上薄膜结构在价格方面较具竞争力,近期在市场导入新产品有增加趋势。此外,近期亦与系统大厂合作开发7吋产品,预计2011年初推出。   目前玻璃电容中尺寸触控面板出货尺寸主要包括7吋、10.1吋及11.6吋,其中,达虹因应客户需求,旗下4.5代线已完成量产准备,预计9月开始全产能供应触控面板。另外,全台9月起亦将开始放量出货7吋触控面板给美系品牌大厂。至于胜华及和鑫塬为苹果iPad触控面板供应商,近期亦传出将开始供应iPad Like产品给客户。

摩登3注册开户_处理器双雄Q3纷纷下调市场预期

  9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AMD星期四下调了财年第三季度营收预期。此举表明消费者减少购买PC的开支使一些技术公司在返校购物季节的销售下降。   AMD星期四在股票市场收盘之后宣布称,其财年第三季度的营收预计为15.8亿美元至16.3亿美元,比第二季度的16.5亿美元减少1%至4%。据Thomson Reuters的调查,分析师平均预测AMD财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是17.1亿美元。   AMD称,下调财年第三季度营收预期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比预期的疲软,特别是西欧和北美地区的消费者笔记本电脑需求疲软。应对欧洲债务危机采取的紧缩开支的措施以及美国发出的经济不景气的信号是这些地区PC销售受到最严重影响的两个主要因素。   AMD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AMD在声明中称,当它在10月14日公布财年第三季度完整的财报时将详细介绍这个情况。   AMD最大的竞争对手英特尔上个月也发布了下调财年第三季度营收预期的警告。英特尔称,其财年第三季度的营收预计为108至112亿美元,低于原来预测的112至120亿美元。   AMD和英特尔发布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两家公司几乎提供所有的PC的处理器。他们的预测提供了他们的客户(一些全球最大的PC厂商)预测的PC需求趋势的早期迹象。

摩登3咨询:_更便捷的CapSense®电容感应设计方案

  赛普拉斯日前宣布,其为PSoC® 3 和PSoC 5可编程片上系统系列产品服务的革命性的PSoC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IDE)具有了新功能。PSoC Creator现在可以支持增强的低功耗设计技术,新的LCD设计能力,以及更快、更便捷的CapSense®电容感应设计。   PSoC Creator将最新的软件开发IDE与革命性的图形设计编辑器结合起来,形成独一无二的强大的软硬件联合设计环境。其内容丰富的外设库能提供数十个预先配置好的模拟和数字外设,可以轻松拖放到电路图设计界面,融入强大的系统。该工具可自动将元件放入PSoC器件,并为所有片上信号设置传输通路,还可将I/O分配给最优的输出管脚。每个外设元件都经过仔细的参数配置,因而在使用中可以自动优化,以适应开发者的需求,而不必浪费资源。“创建”(Build)过程会为每个元件生成具有一致性、容易记忆的一系列API,使软件开发者得以控制硬件,而无需担心基本的操作。客户化的设计及其相应的API甚至可以存到库中,以便将来重复调用并方便地做到内部分享。   最新版的PSoC Creator改进了对超低功耗设计的支持,能实现针对每个元件的睡眠、休眠行为的控制,从而使设计者有针对性地降低芯片中某些元件的功耗,而无需影响整体性能。它还引入了两个强大的LCD图形组件,其中一个通过常用的i8080接口与LCD面板进行通讯,另一个直接控制面板,驱动控制信号,管理外部RAM中的帧缓存。除此之外,PSoC Creator还加入了赛普拉斯独有的SmartSense™算法,可实现CapSense®应用中的联机校准,从而使最终产品更容易制造,性能更优良。   赛普拉斯还为PSoC3和PSoC5系列器件提供全功能的免费编译器,并且没有代码量的限制。用于PSoC3的Keil™ PK51专业开发工具和用于PSoC5的CodeSourcery™ Sourcery G++™精简版均捆 绑在PSoC Creator中。PSoC Creator还包含了一个内置的调试器,可支持所有PSoC3和PSoC5器件的片上JTAG和串行线调试功能。能支持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包括Keil™ RTX51 Tiny、Micrium µC/OS-III™,以及SEGGER embOS。   赛普拉斯负责PSoC产品的副总裁Gahan Richardson说:“我们的客户经常说PSoC Creator代表了嵌入式设计的未来。这些功能使得工程师们的设计工作更简便、更强大。我们不断努力开发新的组件以增强PSoC Creator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加速客户的产品上市进程。”   PSoC – 因为变化无所不在   PSoC器件采用一种针对嵌入式控制设计的高度可配置片上系统架构,可提供基于闪存的、与现场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效的电路,而无需提前期(lead-time)或一次性非重复费用(NRE)的损失。PSoC器件集成了通过一个片上微控制器进行控制的可配置模拟和数字电路,提供更强大的设计修改功能,并进一步减少元件数量。单一PSoC器件可以集成最多100个外设功能,从而节省客户的设计时间、板极空间和功耗,同时改善系统质量并降低系统成本。   新型PSoC 3 和 PSoC 5架构具有高精度可编程模拟功能(最大精度20-bit的模数转换器)和扩充了的可编程数字资源,与强大的符合工业标准的MCU内核以及足够的内存和通讯外设集成在一起。PSoC 3器件具有一个高性能8-bit 8051处理器,而PSoC 5则采用了一个强大的32-bit ARM Cortex-M3处理器。这些产品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无缝的可编程平台,能轻松实现8到32bit的转换。这些新解决方案的强大功能大大拓展了PSoC的应用和市场范围,包括汽车、便携式医疗、工业等等。PSoC 1系列基于一个成本优化的8-bit M8C的内核。

摩登3新闻554258:_NS推出65V双通道、双相同步降压控制器可大幅节省高压系统电路板的空间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NSM)宣布推出一款型号为LM5119的高压、双通道、双相同步降压控制器,具有模拟电流模式(ECM)控制功能。LM5119芯片可以在高达65V的输入电压下直接获得单路或双路大电流稳压输出,简化高压直流/直流转换系统设计,同时,相对于采用两个转换级的同类解决方案,其印刷电路板(PCB)占位面积可缩小达50%。LM5119芯片独具性能卓越、设计灵活及易于使用等特性,使其满足通信设备、汽车系统以及工控领域等对精确的电压调节能力的严苛要求。该芯片壮大了美国国国家半导体高压同步降压控制器系列的产品阵容,满足更高的负载电流需求。   当前的通信设备、汽车系统及工控领域对电源供给有严格要求,供电系统必须能够利用动态范围较大的高输入电压在负载电流上升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低压输出,与此同时,要满足严苛的PCB空间及电源效率要求。传统方案必须具有两个直流/直流转换级,一个负责调整中间总线电压(约9V至12V),另一个负责调整负载电压,个别的负载电压可低至1V,而电流则可超过20A。美国国家半导体的LM5119芯片可以利用一个输入电压提供两个稳压输出,无需采用低效且须多加两倍元器件的中间总线转换级。美国国家半导体专有的模拟电流模式控制技术可以精确实现高压应用中必须的极低占空比,以确保输出电压的精确调节及出众的瞬态响应表现。对于大电流的输出要求,两个稳压输出可并行连接一起,以便利用交替开关切换功能提供最高可达40A的负载电流,从而最小化输入及输出电容。   LM5119降压控制器的技术特性   美国国家半导体的LM5119芯片适用于5.5V至65V的宽电压范围,提供0.8V,精度达1.5%的参考电压,芯片利用该参考电压可以精确地调节0.8V至90%输入电压值范围内的负载电压。用户可自行设置工作频率,范围在50kHz至750kHz之间,并可与外部时钟信号同步。这款芯片设有二极管仿真模式(DEM),在轻负载时可以在非连续的电感电流模式下运作,从而提高效率。DEM模式可将启动电压控制在指定范围内,之后连入预偏置负载中,从而避免电流流入同步MOSFET。此外,内置的高压偏压稳压器可以通过自动切换功能改以外部偏压供电,这样可将效率进一步提升。其他特性还包括:热关断、周期性及打嗝模式限流功能以及可调整的线路欠压锁定。而较宽的输入电压(Vin)范围、多相位操作、可编程软启动、输入欠压锁定功能(UVLO)以及二极管仿真模式可确保系统设计师在设计各类系统时的灵活性与控制性。   LM5119芯片采用32引脚的LLP封装,大小只有5mm x 5mm。如欲查询进一步的资料或订购有关产品的样品及评估电路板,可浏览网页:http://www.national.com/pf/LM/LM5119.html。   对于要求输入电压范围在4.5V至42V的系统,可选用另一款型号为LM25119的芯片。如欲查询进一步的资料或订购有关产品的样品及评估电路板,可浏览网页: http://www.national.com/pf/LM/LM25119.html。   价格及供货情况   LM5119芯片的单颗售价为4.05美元,而LM25119芯片的单颗售价则为3.80美元,两款芯片都以 1,000颗为采购单位,并已批量供应。如欲进一步查询有关美国国家半导体电源管理产品的其他资料,可浏览网页:http://www.national.com/analog/power。   美国国家半导体的网上图片资料室备有这两款产品的高清晰度相片以供下载,该图片资料室的网址为 http://www.national.com/analog/pressroom/power。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简介   美国国家半导体是一家居领导地位的电源管理技术开发商,一直致力为市场提供各种易于使用的模拟集成电路,而且拥有世界级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及经验,备受业界推崇。该公司的高性能模拟产品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源效率,因此极受客户欢迎。美国国家半导体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 (Santa Clara),2010 年财年的营业额达 14.2 亿美元。有关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其他资料,可浏览www.national.com网页。

摩登3平台登录_资深分析师上调2011年ipad销售预期至2100万台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资深分析师吉恩·穆斯特(Gene Munster)近日表示鉴于苹果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同时由于眼下公司的明星产品iPad在企业领域逐步得到认同,他已经将2011年iPad销量的预计值上调至2100万台。   穆斯特23日表示他相信2011年iPad的销量将超越Mac系列产品,此前他曾经预计iPad在2011年的销售总量将达到1450万台,而此次他将这一数字上调至2100万台。   穆斯特表示他对于销量预测的主要依据主要有:范围更加广阔的供应和销售渠道、对于全球部分价格敏感市场的适应程度以及苹果产品在企业领域认可度的不断上升等等。他在当天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对于那些已经拥有普通电脑产品以及买不起Mac系列产品的人群来说,iPad在某种程度上将作为普通电脑的代替品,此外iPad的骄人表现已经使得其成为苹果公司第一款在企业领域获得认可的产品。未来iPad很有可能成为Mac的替代品被大众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