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平台开户

摩登3娱乐怎么样?_CC-Link现场总线系统构成及特点

融合了控制与信息处理的现场总线CC-Link(Control &Communication Link)是一种省配线、信息化的网络,它不但具备高实时性、分散控制、与智能设备通信、RAS等功能,而且依靠与诸多现场设备制造厂商的紧密联系,提供开放式的环境。Q系列PLC的CC-Link模块QJ61BTll,在继承A/QnA系列特长的同时,还采用了远程设备站初始设定等方便的功能。 为了将各种各样的现场设备直接连接到CC-Link上,与国内外众多的设备制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使用户可以很从容地选择现场设备,以构成开放式的网络。2000年10月,Woodhead、Contec、Digital、NEC、松下电工、三菱等6家常务理事公司发起,在日本成立了独立的非盈利性机构“CC-Link协会”(CC-Link Partner Association,简称CLPA),旨在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CC-Link技术。到2001年12月CLPA成员数量为230多家公司,拥有360多种兼容产品。 1.CC-Link系统的构成CC-Link系统只少1个主站,可以连接远程I/O站、远程设备站、本地站、备用主站、智能设备站等总计64个站。CC-Link站的类型如表1所示。表1 CC-Link站的类型 CC-Link站的类型 内容 主站 控制CC-Link上全部站,并需设定参数的站。每个系统中必须有1个主站。如A/QnA/Q系列PLC等 本地站 具有CPU模块,可以与主站及其他本地站进行通信的站。如A/QnA/Q系列PLC等 备用主站 主站出现故障时,接替作为主站,并作为主站继续进行数据链接的站。(http://www.diangon.com/版权所有)如A/QnA/Q系列PLC等 远程I/O站 只能处理位信息的站,如远程I/O模块、电磁阀等 远程设备站 可处理位信息及字信息的站,如A/D、D/A转换模块、变频器等 智能设备站 可处理位信息及字信息,而且也可完成不定期数据传送的站,如A/QnA/Q系列PLC、人机界面等 CC-Link系统可配备多种中继器,可在不降低通信速度的情况下,延长通信距离,最长可达13.2km。例如,可使用光中继器,在保持10Mbps通信速度的情况下,将总距离延长至4300m。另外,T型中继器可完成T型连接,更适合现场的连接要求。 2.CC-Link的通信方式 (1)循环通信方式 CC-Link采用广播循环通信方式。在CC-Link系统中,主站、本地站的循环数据区与各个远程I/O站、远程设备站、智能设备站相对应,远程输入输出及远程寄存器的数据将被自动刷新。而且,因为主站向远程I/O站、远程设备站、智能设备站发出的信息也会传送到其他本地站,所以在本地站也可以了解远程站的动作状态。 (2)CC-Link的链接元件 每一个CC-Link系统可以进行总计4096点的位,加上总计512点的字的数据的循环通信,通过这些链接元件以完成与远程I/O、模拟量模块、人机界面、变频器等FA(工业自动化)设备产品间高速的通信。 CC-Link的链接元件有远程输入(RX)、远程输出(RY)、远程寄存器(RWw)和远程寄存器(RWr)四种,如表2所示。远程输入(RX)是从远程站向主站输入的开/关信号(位数据);远程输出(RY)是从主站向远程站输出的开/关信号(位数据);远程寄存器(RWw)是从主站向远程站输出的数字数据(字数据);远程寄存器(RWr)是从远程站向主站输入的数字数据(字数据)。 表2链接元件一览表 项目 规格 整个CC-Link系统最大链接点数 远程输入(RX) 2048点 远程输出(RY) 2048点 远程寄存器(RWw) 256点 远程寄存器(RWr) 256点 每个站的链接点数 远程输入(RX) 32点 远程输出(RY) 32点 远程寄存器(RWw) 4点 远程寄存器(RWr) 4点 注:CC-Link中的每个站可根据其站的类型,分别定义为1个、2个、3个或4个站,即通信量可为表中“每个站的链接点数”的1到4倍。(3)瞬时传送通信在CC-Link中,除了自动刷新的循环通信之外,还可以使用不定期收发信息的瞬时传送通信方式。瞬时传送通信可以由主站、本地站、智能设备站发起,可以进行以下的处理: l)某一PLC站读写另一PLC站的软元件数据。2)主站PLC对智能设备站读写数据。3)用GX Developer软件对另一PLC站的程序进行读写或监控。4)上位PC等设备读写一台PLC站内的软元件数据。 3.CC-Link的特点(1)通信速度快 CC-Link达到了行业中最高的通信速度(10Mbps),可确保需高速响应的传感器输入和智能化设备间的大容量数据的通信。可以选择对系统最合适的通信速度及总的距离见表3. 表3 CC-Link通信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通信速度 10Mbps 5Mbps 2.5Mbps 625kbps 156kbps 通信距离 ≤100m ≤160m ≤400m ≤900m ≤1200m 注:可通过中继器延长通信距离 (2)高速链接扫描在只有主站及远程I/O站的系统中,通过设定为远程I/O网络模式的方法,可以缩短链接扫描时间。表4为全部为远程I/O站的系统所使用的远程I/O网络模式和有各种站类型的系统所使用的远程网络模式(普通模式)的链接扫描时间的比较。表4链接扫描时间的比较(通信速度为10Mbps时) 站数 链接扫描时间/ms 远程I/O网络模式 远程网络模式(普通模式) 16 1.02 1.57 32 1.77 2.32 64 3.26 3.81 (3)备用主站功能使用备用主站功能时,当主站发生了异常时,备用主站接替作为主站,使网络的数据链接继续进行。而且在备用主站运行过程中,原先的主站如果恢复正常时,则将作为备用主站回到数据链路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行中主站又发生异常时,则备用主站又将接替作为主站继续进行数据链接。

摩登3测速代理_C/C++中关于局部函数中更新实参指针的方法

在C++” target=”_blank”>C++语言中因为参数的传递方式属于值传递,局部参数在函数内部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实参的值,有时候为了保存对在函数中的修改,往往采用返回值或者指向指针的指针的形式来实现,我就采用简单的内存分配来说明。其中很多初学者都会犯的错误就是第一种实现方式,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C语言的参数传递方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4508.htm /*错误的实现*/ void getmemory(int *ptr,int size) { ptr = (int *)malloc(sizeof(int)*size); } /*返回值类型*/ int * getmemory(int size) { int *temp = (int *)malloc(sizeof(int)*size); if(temp != NULL) { return temp; } return NULL; } /*指向指针的指针*/ void getMemory(int **buf,int size) { *buf = (int *)malloc(sizeof(int)*size); } 上面的实现是C语言中关于指针更新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在一些结构体中使用的也比较多,比如链表,队列等常用的数据结构操作中。这两种实现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返回值类型,因为在C语言中只能返回一个值,当然也可以采用结构体的形式采用保证实现多类型返回。这时候如果返回了一个指针操作,往往也不便于返回其他重要的信息,比如有时候要返回操作是否成功的标志等,这时候就显得特别不方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链表头中插入新的数据时,这时候链表头被更新了,如果直接返回链表头就不能观察当前操作是否完成,而且如果没有都需要返回值来更新链表头,也显得特别不方便。 /*返回值式的链表更新表头操作*/ head = insert_listnode(head,value); /*自动更新的操作*/ insert_listnode(*head,value); 一般而言,我在写程序的过程中更加喜欢用第二种形式,这时候就显得第一种特别的不舒服。但是第二种写法也存在一些缺点,特别是当很多人对指针处于懵懂的期间,很容易出现错误,因为在函数内部一般操作的对象不是传递进来的参数,而是对参数的解引用,如果对函数调用和指针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这种写法很容易出现错误,因为不知道何时是采用(*head)何时采用head,不清楚这一点,代码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错误。第一种往往是很多入门级程序员(我之前一般采用的方式)比较喜欢的方式。 在C++中关于函数参数的传递比C语言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引用的引入,引用是一段内存区域的别名,对别名的操作实质上就是对内存本身的操作,这和传值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有了这种意识。我觉得采用引用的方式实现指针的更新就会更加的方便,也就能够克服前面两种方法的缺点。即占用返回值和在函数内部合适使用指针合适使用解引用。 采用简单的例子说明: bool getMemory(int * &a, int size) { /*本应该采用new实现,但是为了和前面一直,采用malloc实现*/ a = (int *)malloc(sizeof(int)*size); if(a != NULL)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这时候就很好的实现了在函数内部实现实参指针参数的更新,简要的分析一下,由于变量a是一个指针对象的引用,在函数的调用时就发生了引用对象的绑定操作,绑定一旦完成就不会更改了,这时候对变量a的操作实质上就是对指针的操作,如下所示: int *b; /* 在调用该函数的时候,相当于发生了绑定操作 int *&a = b; 这时候对a的操作就是对b的操作 在函数内部将a指向了一个新的对象 实质就是将b指向了这个对象 这样就实现了实参指针的更新操作 这种操作不需要注意解引用,而且不会占用返回值 */ getMemory(b,10); 所以说在C++ 中,多考虑引用的方式作为参数,不仅仅能够避免大数据结构的复制,有时候也能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我认为这也是C++中推荐使用引用作为参数的原因之一。

摩登3测速登陆_Maxim Integrated推出用于接近检测、加强分布式控制的两款IO-Link参考设计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推出两款最新的子系统参考设计,提供高精度、低功耗接近检测(MAXREFDES27#)并通过紧凑的数字输入集线器加强分布式控制(MAXREFDES3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1994.htm   现代“智能化”制造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速自动化及优异的检测功能,进而引发对多功能、高精度接近检测需求的大幅增长,然而接近检测并非易事,系统需要多路传感器输入。这里介绍的两款全新子系统均集成了工业应用所需的IO-Link®标准接口,有效节省空间。MAXREFDES27#接近检测传感器采用IO-Link协议,实现控制器和远端光传感器之间的高效、双向通信。MAXREFDES36#数字集线器采用IO-Link协议加强分布式控制,将16路数字输入放置在二进制传感器附近,从而缩减了PLC侧大量的线缆数量,并大幅降低成本、实现更高的数字输入密度。   MAXREFDES27#接近检测传感器   MAXREFDES27# IO-Link子系统参考设计允许操作人员调节、校准光接近检测传感器,实现高达14位分辨率的精度。包含DC-DC低功耗转换电路有效提高系统效率。该设计可针对不同的表面和光强水平进行调节和校准。   高集成度:电路板集成DC-DC转换器、IO-Link收发器、接近检测传感器和Renesas RL78微控制器,有效提升效率、可靠性及系统可配置性   超低功耗:功耗仅为150mW (典型值),低功耗特性有效降低热耗,从而提高可靠性、延长工作时间   可靠的IO-Link性能:提供自配置功能、传感器与控制模块之间高效的双向通信以及多种保护机制   微小的外形尺寸:整个设计的印刷电路板(PCB)尺寸为8.2mm x 31.5mm   MAXREFDES36# 16通道数字集线器   工业控制通常存在大量的输入线缆,从各种传感器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数字输入模块。此种传统架构很难进行故障排查、且维护费用高。最新的MAXREFDES36# IO-Link子系统将16路数字输入汇集到集线器,省去了连接PLC的15根电缆。该子系统功耗仅为235mW,尺寸较现有方案缩小60%。这种节省空间的数字集线器允许制造商在每个系统控制器中放置更多的数字输入,有效简化运营复杂度、降低维护成本、保持低功耗运行、延长正常工作时间。   高集成度:电路板包含DC-DC电源转换器、两个8通道数字输入串行器、IO-Link收发器和Renesas RL78微控制器   可靠的IO-Link性能:提供自配置、短路和关断保护、过热预警以及驱动功能   低功耗:功耗仅为235mW (典型值)   小尺寸:方案尺寸为53.75mm x 72mm,可放入标准DIN导轨PCB支架,较现有方案缩小60%            评价   · Maxim Integrated参考设计经理David Andeen表示:“接近检测和分布式控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两大关键要素,光传感器与IO-Link协议相结合,能够支持多种低功耗传感器;数字输入模块通过减少工厂车间的线缆布设数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便于维护。MAXREFDES27#和MAXREFDES36#能够帮助用户更快、更好地实现工业设计,降低成本、提升整个工厂的性能”。   价格信息   MAXREFDES27#和MAXREFDES36#电路板的价格均为99美元。另免费提供原理图、布局文件和固件(包括IO-Link所需的 IODD文件),可即刻投入使用。   关于其它参考设计的相关信息,请访问Maxim参考设计中心。

摩登3注册登录网_CC-Link的通信模块

CC-Link通信方式的常用网络模块有CC-Link通信模块(FX2N-16CCL-M、FX2N-32CCL)、CC-Link/LT通信模块(FX2N-64CCL-M)、Link远程I/O链接模块(FX2N-16Link-M)和AS-i网络模块(FX2N-32ASI-M)。本文将介绍FX2N-16CCL-M、FX2N-32CCL模块。 FX2N-16CCL-M FX2N-16CCL-M是FX系列PLC的CC-Link主站模块,它将与之相连的FX系列PLC作为CC-Link的主站。主站是整个网络中控制数据链接系统的站。 远程I/O站仅处理位信息,远程设备站可以处理位信息和字信息。当FX系列PLC为主站单元时,只能以FX2N-16CCL-M作为主站通信模块,整个网络最多可以连接7个I/O站和8个远程设备站。 特点: 用FX系列的PLC作为主站,构成高速、经济的 现场总线系统,可以连接支持CC-Link的本公司产品和合作厂商的 工控设备,所以可以选择适合客户要求的设备,构成高速的现场 总线网络。 由于实现了网络的省接线、省空间,所以在提高布线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 FX2N-32CCL FX2N-32CCL模块是将PLC连接到CC-Link网络中的接口模块,与之连接的PLC将作为远程设备站。它在连接CC-Link网路时,必须进行站号和占用站数的设定。站号由2位旋转开关设定,占用站数由1位旋转开关设定,站号可在1~64之间设定,占用站数在1~4之间设定。 特点: FX2N-32CCL作为FX系列PLC的特殊扩展模块连接, 每个站的远程输入输出点数为:输入32点、输出32点。 每个站的远程寄存器点数为:RWw写入区域4点,RWr读出区域4点。 站数设定在1~4个站之间可选,因此可以根据控制规模构建系统。

摩登三1960_AC-Link数字音频VHDL编/解码的FPGA设计

       提出一种利用FPGA实现AC-Link数字音频处理的设计方案.AC-Link音频编解码系统以VHDL模块进行设计,经过波形仿真和结果验证后,将程序下载到FPGA中实现1这种设计方法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0479.htm         引言         数字音频处理是指为真实再现声音的逼真效果而对音频进行的编解码处理技术,它是宽带网络多媒体、移动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Audio Codec′97(音频数字信号编/解码器)是其中一种用于声音录放的技术标准,简称AC′97. AC′97采用双集成结构,即Digital Controller(数字信号控制器)和Audio Codec(音频编解码),使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转换模块独立,尽可能降低EMI(电磁干扰)的影响。         利用FPGA,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对大量音频数据做并行处理.FPGA提供可编程时钟发生器,满足音视频处理要求的时钟范围宽、相位抖动(Phase Jitter)小的要求,并为系统提供可控延时。   1 AC-Link音频编/解码原理         AC-Link是连接Digital Controller和Audio Codec的5线串行时分多路I/O接口,固定时钟频率48kHz由串行位时钟12.288MHz经256分频而来,支持一个控制器和最多4个编码器. AC-Link只能传输48kHz固定取样率的PCM(脉冲编码调制)信号,字长从16Bit到20Bit,其它取样率的PCM信号须经过SRC(取样率转换)转换成48kHz。         AC-Link接口时序如图1所示,输入输出音频数据和控制寄存器的读写命令组织在一帧里,一个输入或输出分割成12个时隙,每个时隙为20位采样分辨率.控制器把12.288MHz时钟256分频,产生一个SYNC信号,此信号用于标志一个输入(输出)帧的开始。 图1 双向AC-Link数据帧及时隙分配         由图1可知,每个输入(输出)帧除了有12个20位的数据/命令(数据/状态)复用时隙外,还有一个特殊的16位的帧首时隙,此时隙主要用来标志此帧是否可用,如果此帧可用,那么此帧中对应时隙中为有效数据。         如图2所示,PCM通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PCM编码是最高保真水平编码,音质好但体积大.AC-Link能够传输48KHz固定取样率的PCM信号,字长可以从16Bit到20Bit,其它取样率的PCM信号必须先经过SRC(Sample Rate Conversion,取样率转换)转换成48KHz。 图2 AC-Link音频编解码过程         如果PCM信号的字长低于DAC的,那么Controller会自动将PCM信号进行移位,使其MSB( 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有效位)对齐,低位补0.如果PCM信号的字长高于DAC的,那么必须先通过Dither(抖动)降低字长后或者直接就经过AC-Link接口传输到Codec,如果DAC字长不够AC-Link接口的高,那么它会自动将AC-Link接口超过字字长的LSBs(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有效位)去掉.DAC输出的是阶梯状或者是脉冲状信号,还必须经过LPF(Low Pass Filter,低通滤波器)滤波整形恢复为原来的音频信号。   2 FPGA音频编/解码系统结构         FPGA音频编/解码系统以ACEX1K和AD1881芯片为核心,如图3所示。 图3 FPGA音频编/解码系统图         ACEX1K-FPAG有147个用户可用I/O,系统门数最多257000,逻辑门100000.内部有4992个逻辑单元(LE),有12个嵌入式存储块(EAB),即49125位双口RAM.使用EAB构成的RAM、ROM、双口RAM和FIFO等结构可大大提高基于查找表(LUT)的算术运算、数字信号处理性能.在AC-Link音频编解码系统中,FPGA控制模块根据后向控制流,为音频编码模块提供多路帧同步信号。         AD1881是A/D、D/A接口芯片,支持AC′97标准接口,实现全双工16位立体声的音频编?解码,采样率7K~48KHz.系统复位完成FPGA 程序加载后,由FPGA的I2C总线模块对AD1881初始化,初始化结束后等待采集命令.初始化成功后,AD1881实时处理模拟音频信号。         用FPGA实现AC-Link声卡的D/A变换功能所需要的资源并不多,用一片ACEX1K100芯片做D/A转换,只消耗了30%左右的资源,在具体应用中,有时并不需要校验位及出错信号,则占用系统资源更少。   3 AC-Link音频编/解码的VHDL设计         FPGA中的AC音频编/解码设计是通过VHDL编程实现的.VHDL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硬件描述语言,它的语言覆盖面广,描述能力强;可以描述最抽象的系统级,也可以描述最精确的逻辑级、门级. AC-Link系统采用结构化VHDL进行设计的整个系统是一个VHDL语言文件,包括几个BLOCK语言.下面分别介绍各模块实现的功能。   (1)sreg1.vhd,调用一个并行输入、串行输出的模块,模块的核心程序如下:   if(clk’event and clk=‘1’)then —时钟下降沿    if(s1=‘0’)then —S1并行输入允许     tmpreg<=datain;    else     for i in sreg_width-1 down to 1 loop —串行移位输出      tmpreg(i)<-tmpreg(i-1);     and loop;     tmpreg(0)<=se;   程序中,S1用来为sreg模块作为并行输入允许端.该信号在每个时隙的第一个数据位时出现,在此时,该时隙的数据被置入sreg模块,然后该模块开始串行移位输出,以后的各个时隙也按此过程工作。   (2)调用并行输入、串行输出模块,设计AC-Link.vhd.AC-Link的D/A转换控制器向编码器写数据,然后这些数据D/A转换成模拟信号,最后经功放输出   程序中对时隙的分配是采用IF_THEN_ELSEIF_THEN_ELSE_ENDIF语句实现,当计数器小于16时是第0时隙,以后每隔20个计数为一个时隙.使用CASE语句在不同时隙,输出赋以相应的数据。   对于AC-Link输入帧,如果控制器想从编码器读取数据或状态,就在bit_clk的上升沿把SYNC置高,编码器在bit_clk下降沿采样到 SYNC变化,然后在上升沿开始发送数据.控制器在每个bit_clk的下降沿采样数据,同时SYNC保持16个bit_clk周期的高电平。   对于AC-Link输出帧,如果控制器要向编码器输出数据或命令时,则在bit_clk的上升沿先把SYNC置高,然后在每一个bit_clk的上升沿发送一位数据,SYNC与bit_clk的上升沿同步.编码器在bit_clk的下降沿采样到SYNC的变化,由此编码器知道控制器要与它通信,在下一个 bit_clk的下降沿编码器开始采样数据,此后每一个bit_clk的下降沿采样一位数据.控制器发送数据是在bit_clk的上升沿,而编码器采样数据是在bit_clk的下降沿.同时SYNC也要保持16个bit_clk周期的高电平。   下列程序用于产生16个的bit_clk周期的高电平的SYNC信号,SYNC是bit_clk的256分频,有16个周期是高电平,其余时间是低电平。   if(conv_integer(counter)<16)then    sync<=‘1’;    counter:=counter+1;   else    sync<=‘0’;    counter:=counter+1;   endif;   进行VHDL设计时,最好各模块单独进行并及时仿真验证,以便尽早发现问题.系统中其它模块在此不再叙述.                                                   图4 AC-Link输出仿真图         AC-Link接口的仿真图如图4所示,实现了其D/A转换功能,仿真通过以后,可将程序下载到FPGA中实现,同时直接与通令机连接起来进行调试,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试获得成功,计算机的通信软件可用VB或Delpi等可视化软件来编制。   4 结论         AC-Link音频编/解码系统的是在FPGA平台上用VHDL设计的.AC-Link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通过建立VHDL行为模型和进行 VHDL行为仿真,可及早发现设计中潜在的问题,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效率.实践证明,仿真结果和FPGA实现符合AC-Link控制和编码要求. fpga相关文章:fpga是什么 低通滤波器相关文章:低通滤波器原理

摩登3平台登录_Pulse Link:借UWB实现家庭娱乐网络

成立于2000年的Pulse–Link是UWB论坛的创始公司之一,该公司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力推其C Wave-UWB,并在数字家庭娱乐网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该公司的CTO作为曾经美国军方的技术人员,成为最早一批研究UWB技术的专家之一,并且一直致力于探讨UWB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在技术上保证了Pulse–Link技术的领先性。 Pulse–Link的主要技术是一种被称为Continious Wave UWB(或CWave UWB)的经过了公开验证的独特技术,该技术目前可以在几十米的范围内实现最高达1.35Gbit/s数据传输速率。CWave的技术特点是通过同一组芯片来提供通过无线、同轴电缆、家庭电力线实现的通信,从而实现整个家庭范围的多媒体网络传输。CWave还具有频率捷变特性,而且已经展示了无线超宽带连接技术达到了6GHz,并称已经克服了如今在6GHz以下的通信所遇到的障碍。不过,目前比较理想的商用网络是基于1.35GHzBPSK速率实现的4GHz载波传输数据。   CWave以构建家庭数字网络为主要应用,主要任务是帮助内容提供商实现高清晰度内容和受保护的内容的分发与传递。在同轴电缆方面,公司正在与高分辨率音/视频联盟、1394产业联合会、消费电子联合会合作,并把眼光投向了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上述这些标准提供的环境需要应用层能实现至少400Mbit/s的吞吐率。Pulse-Link如今正在展示的技术手段包括了通信切换、服务质量的保障等,可提高通信的品质,并能实现DTCP(数字传输内容保护)等功能。在无线方面,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无线DVI、HDMI以及对1394电缆的替代技术上。这些领域同样也需要高数据率,人们会需要保证高分辨率内容传输的服务质量,也会希望实现HDCP(高速宽带内容保护)、DTCP等内容的保护,因此,这些技术就是Pulse-Link专注的方面。 在Pulse-Link公司内,我们可以体验到高质量的无线DVD信号传输、用无线游戏手柄控制游戏机以及单发射点的多台电视同时播放等诱人的数字家庭网络体验。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各种屏蔽实验室、信号强度测试和信号反射测试实验室等设施,据介绍,正是这些先进的测试手段确保Pulse-Link的产品不仅能够适应于美国家庭环境,同样也适合东方人的居住环境特点。看来Pulse-Link的目标不仅仅是美国市场,毕竟该公司CEOBruce Watkins自己都承认,2008年全世界安装的家庭网络将超过五百八十万,而未来十年的家庭网络市场中国将占据超过30%的份额。 UWB—传输家庭影音娱乐的新选择

摩登3主管554258:_利用E-Link实现网络空调

随着网络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自己的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否可以通过广泛存在的Internet来远程控制自己的产品。于是便产生了诸如网络工控、网络家电等产品的新理念,网络空调的设计思想就是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设计思路及其特点   网络空调,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对空调的远程监控。也就是说,网络空调的用户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电脑和手机登录互联网来遥控家里的空调,包括开机、关机、调节温度等。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这样的空调呢?一种设计思路就是通过在空调产品中嵌入数据传输器即E-Link。E-link是北斗星数码信息公司生产的一种微型Internet接入模块,它是本着方便用户的二次设计而设计的。它可以将分布式串口设备或其他各种智能系统接入到Internet,利用其内部的TCP/IP、UDP等网络协议以及10Base-T的网络接口连接到以太网,方便地实现串口联网。E-link数据传输器具有体积小巧,低功耗,低成本,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空调生产厂家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嵌入E-link,并且只需把空调的控制部分稍加改动即可 实现。这样不仅为厂家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而且还为其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从而使其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大地降低,为其产品占领空调市场提供了先机。嵌入有E-link的网络空调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如下:   ● Internet接入功能。通过远程互联网,可异地控制家庭空调设备。无论是在办公室或出差在外,都可以通过电脑、电话、手机等,对家庭空调设备进行控制。就像使用OICQ和朋友聊天那样,很方便地实现与家庭空调之间的“对话”;   ● 使家庭空调设备具备了可互操作性。由于嵌入了E-link,因此所有的空调设备可以统一管理,分散控制;   ● 具有新的技术与时代特征,有开放的网络接口,具有新的网络功能;   ● 实现空调设备的低成本、最优化、个性化、自适应等智能控制。   由于家庭PC的普及为家庭网络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随着家庭的触网和现代意义上的家庭网络化运动的开始,这种网络空调在寻常家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大型商场、智能小区,以便于远程监控、统一管理。   网络接入方式   网络空调接入网络的方式有几种,如LAN(Local Area Network)接入方式、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通过以太网接入Internet等。   通过这些接入方式,就可以使用户无需亲临现场,只需通过手上的移动电话或掌上电脑向家里的空调发出指令,家里的空调就会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了。   总之,嵌入E-link后的空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因为它不再是孤立的家电、具有固定的功能,而是可以随时与外界保持信息共享、并随着外部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升级更新。E-link不仅可以应于空调设备,而且还可应于冰箱、洗衣机等系列家电中。这样家庭内几乎是所有的家电都结束了原来单一功能的孤立状态,组成了手拉手的家庭网络,每一个家庭网络都与国际互联网相联。因此,家电厂家可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网站,每一位网络家电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电脑或手机登录到该网站来遥控家里的网络电器。同时可与超市采购、社区服务、家政安全、远程监控等功能连成一体,充分利用生产厂家高科技的配送和服务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特色服务。用户将可以通过网络来控制家电,而厂家则可以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所以,在新世纪里,E-link将为中国家电业掀起一场智能化、网络化的革命,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摩登3注册登录网_现场总线在水厂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近年来,无论在大型的自动化展览会,还是在学术交流会上,现场总线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现场总线给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来的又一次革命,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甚至被称为“开创了工业自动化新纪元”。 一、现场总线综述 现场总线系统(FCS)是全数字串行、双向通信系统。系统内测量和控制设备如探头、激励器和控制器可相互连接、监测和控制。在工厂网络的分级中,它既作为过程控制(如PLC,LC等)和应用智能仪表(如变频器、阀门、条码阅读器等)的局部网,又具有在网络上分布控制应用的内嵌功能。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众多国外有实力的厂家竞相投入力量,进行产品开发。目前,国际上已知的现场总线类型有四十余种,比较典型的现场总线有:FF,Profibus,LON works,CAN,HART,CC-LINK等。 现场总线技术改变过去的集中式工厂控制方式为现场完全分散控制方式,是一种真正交互操作、完全开放、增强型现场控制和具有最少安装费用的模式。其主要特点如下: (1) 用可靠的数字信号取代4∽20mA模拟信号。以HART总线为例说明,HART是一种串行传输方法,其信号是一种数字通信,它对普通的模拟信号加以调制,以两种频率(“0”:1200HZ和“1”:2200HZ)正弦波传输。这种具有传输能耗低,果然少,效率高的优点。 (2) 许多现场总线采用就地设备由智能化仪表管理,控制/报警/计算等功能装置均分散在现场,现场仪表的布线采用并行布线方法,能节省大量的信号电缆,安装简便,使工程费用降低。 (3) 不同品牌设备可相互连接及操作。 (4) 完全采用标准化结构,网络结构简单。以Profibus现场总线为例,如图1所示。 图中,Profibus—FMS 是总线报文规范,Profibus-DP为现场设备总线协议, Profibus-PA是Profibus-DP向现场的延伸,所不同的是它在物理层采用了IEC1158-2传输技术,使测量变送器和执行机构也能够在易爆危险区域远距离地同中央自控仪表/系统通信,且可通过现场总线馈电。 Profibus总线访问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主站之间的令牌传递方式(Token Passing)和主站与从站之间的主从方式(Master-Slave)。其传输技术应用NRZ码、RS485,采用双绞线、双线电缆或光缆。通讯速率从9.6Kb/s达到12Mb/s。网络拓扑结构可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布线方式改变过去的串行为并行,取消了常规布线的配线架、电源隔离器和现场分线箱,网络结构更加简单。 (5) 组态十分方便。现场总线的应用,能方便实现变量访问、程序调用、运行控制和事件管理。 (6) 可查询更多信息,具有一致数据库。 总之,现场总线可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其准确度和可靠性更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摩登3新闻554258:_基于CC2480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梯度测量系统

摘要:介绍了一种通过ZigBee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来自动采集土壤温度和水分梯度数据的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以MSP430F149为主控制器,通过与ZigBee协处理器CC2480的交互通信,实现土壤温度和水分梯度测量节点的大规模智能化网络布局。最终数据采集节点通过GPRS公共信道或有线传输至数据接收终端。与传统的单点地表测量系统相比,本测量系统具有布置灵活、自动连续、低功耗、测量结果精度高等特点,为农田监测、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可靠、有效的监测手段。关键词:ZigBee;水份梯度;MSP430F149;智能化;CC2480 引言 长久以来,土壤的温度、水分一直是农业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作为土壤的两大基本属性,土壤温度、水分的细微变化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在土地水土保持、农业节水灌溉、土壤的肥力调配、大范围的局地性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诸多研究领域中,土壤温度、水分的时空性变化也是极为重要的两个参考性因素。因此,在农业、环境科学、气象等多个研究领域中,都把土壤温度、水分作为研究观测的基本对象。 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情况复杂,各地区数据观测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土壤温度、水分的数据来源比较匮乏,数据汇总难度较大。传统的测量方式获取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在测量精度、数据采集量、可靠性方面远远不能满足现今高精度、网络化、智能化的测量需求。与此同时,传统的土壤温度、水分测量仪器也只能测得单一的土壤表层的温度、水分数据,缺乏能够在大范围区域和土壤的垂直梯度方向上完整、实时、自动连续测量土壤温度、水分的方法和仪器。 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其被广泛应用于无线传感器测量网络、自动气象站、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低功耗、短距离、低成本、布网灵活等特点十分适合用于需要自动连续采集数据、局域分布测量、大范围联网数据处理的测量场合。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个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的分散布局,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土壤测量参数的收集处理。 1 系统设计原理及结构 系统的前端数据采集包括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若干组,具体根据测量的区域范围大小来定。每组传感器在待测土壤垂直梯度方向上以每隔20 cm间距依次布局7~8个左右的传感器。在待测土壤区域垂直挖掘出一个深度d≥1.5 m的圆柱形深坑。同时将传感器通过类似于卡座固定于直径小于深坑的不锈钢圆管之中,在埋置不锈钢圆管时先在管外埋土,最后往不锈钢圆管内注入土壤。传感器梯度埋设如图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4710.htm 土壤温度和水分传感器信号分别经过前端信号的放大和采样电路送至各个传感器节点上的模数转换通道进行A/D转换。为了实现多路的土壤梯度温度、水分测量,传感器节点通过单片机引脚信号来控制多路模拟开关,实时自动选择所需转换的通道。 每组传感器节点自动地建立一个网络,整个无线网络拓扑选用星型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方便、可靠,可由中心采集节点完成对周围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集结。在自建立网络完成后,传感器节点与采集节点建立绑定关系,周期性的向采集节点发送数据。传感器节点在固定时间内没有收到采集节点的应答消息时能自动重组网络,重新寻找新的采集节点。同时,可通过全功能路由节点来实现数据的接力传递,来扩大整个数据采集范围。最终采集节点将数据进行内部存储,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校正处理,提升其测量精度,得出理想可靠的实时数据。按照行业规范的统一数据传输格式调制数据,最终通过GPRS模块或者RS232/RS485通信接口传送至数据显示终端进行观测分析。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摩登3主管554258:_基于Video Port的Camera Link的图像采集接口设计

摘要:通过视频接口和Channel Link芯片实现了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DM642与Camera Link线扫描相机的无缝连接。解决了图像数据输出速度为40 MB/s的高速图像数据采集系统中,前端采集与后端输出的速度匹配问题。系统可实时、高速地采集大量的图像数据。关键词:Camera Link;TMS320DM642;视频接口;视频采集 图像采集的运用非常广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采集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目前的专业采集设备集成度更高,分辨率更大,传输速度更快,针对性更强。 本文以DALSA公司的Spyder2系列线扫描相机为图像采集源,以TI公司的TMS320DM642多媒体处理器为核心,实现高速图像的采集和处理任务。 Spyder2线扫描相机以其高速的采集速度和先进的Camera Link接口,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等领域。本方案集合了Camera Link和TMS3 20DM642的优点,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难度,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设计质量。 1 总体概述 Camera Link是一种基于视频应用发展而来的通信接口标准,Camera Link接口采用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Channel Link技术,其最高速率可达2.38 Gbps。Camera Link相机和图像采集设备之间采用LVDS信号传输,从而简化了图像采集设备和模拟摄像头之间所必需的视频编解码等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 TMS320DM642作为多媒体处理器,内置3个专用的视频数据接口(Video Port)。每一视频接口有20位数据总线,可以在8位、10位、16位总线方式下进行视频采集或视频显示。采集频率最高可达80 MHz。 DALSA Spyder2相机采用单通道Channel Link输出,每线输出2048像素,每个像素8位。为了图像处理的方便,采集接口将视频数据重整为完整帧并缓存于SDRAM中。TMS320DM642的Video Port接口设置为8位的RAW Data采集模式。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DALSA Spyder2相机采集到的视频信号通过Video Port0传输到SDRAM中缓存,DM642再通过EMIFA从SDRAM中读取每帧图像进行分析处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4883.htm 2 关键硬件设计2.1 视频解串电路 Camera Link标准中,相机的信号被分为3种:视频数据信号、相机控制信号、串行通信信号。 视频解码部分采用National Semiconducor公司TSSOP-56封装的DS90CR288A接收器来完成,它能够将4路LVDS串行数据流转换为2位并行TTL/CMOS数据,在传输时钟CLK的每个周期,将28位并行数据输出。 DS90CR288A解码出的TTL/CMOS信号可以分成2类:图像信号和图像时钟信号(WCLK)。其中图像信号又由24位图像数据信号和4位图像同步信号组成,这些信号都符合Channel Link技术标准。 图像同步信号包括:FVAL(Frame Valid)、LVAL(Line Valid)、DVAL(Data Valid),分别为帧有效信号、行有效信号和数据有效信号。当FVAL、LVAL、DVAL同时有效(为高电平时),表示相机正在输出有效的图像数据。Channel Link的图像同步信号和时钟信号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