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平台开户

摩登3新闻554258:_2014年可穿戴设备未解难题如何突破?

  2014年,可穿戴设备依旧伫立在“风口”之上。回首这一年,国内外科技巨头、传统系统厂家及业界新贵纷纷跑马圈地,抢滩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同时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和产品形态也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软件算法的不断迭代而变得更“懂你”。从这些迹象可以看出,2014年是可穿戴设备快速发展和产业爆发之前最重要的一年。然而,我们也清晰地看到,行业还未迎来井喷期,繁华背后还隐藏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续航:人尽皆知的“硬伤”   可穿戴设备的横空出世,重新定义了穿戴新时尚,但也招来了不少争议,而最被诟病的非续航莫属,其中不乏雷军和周鸿祎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   对于功能相对单一、小屏或者无屏的智能手环来说,续航并非短板,但是搭载了LCD屏幕、强劲CPU及GPU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依旧延续了智能手机的尴尬,难逃一天一充的宿命,续航成了硬伤。尽管无线充电、柔性电池和快速充电等电池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还需时间。面对消费者日益强烈的低功耗需求和实时的娱乐功能多样化需求,现有的电池技术瞬间变得脆弱起来。   可见,除了在电池技术上寻求突破,如何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较低的功耗,将是摆在可穿戴设备业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可穿戴设备基本上是以MCU或AP作为主控,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外加蓝牙或NFC等技术进行无线通信,虽然这些技术单列出来都相对成熟,但组合在一起满足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还远不像“搭积木”那么简单。而且,功耗的降低不仅仅依赖硬件,还依赖系统、应用等层面。如果能够将硬件层和软件层良好地优化整合,2014年留给我们的续航难题或许能够得到很好缓解,这必将成为科技行业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谁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谁就将占得先机。那么问题来了:2015,续航强劲但功能不减的可穿戴设备,哪家强?   同质化:噱头、鸡肋和伪刚需   智能穿戴设备的风暴已席卷全球,催生出的新蓝海引来企业竞相逐浪,产品的终端形态和穿戴方式日益多样化。但纵览市场,大部分可穿戴产品缺乏独特的创意、外形相似且设计单一;功能上空有噱头、实用性不足且同质化严重。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通常以智能手环、手表和眼镜等款型为主,其功能则围绕智能手机延伸,主要满足用户社交、健康监测、位置服务和智能管理等需求。其实用性还不是那么凸显,很难从这些产品上发现“必不可少”的价值元素,基本上还没有突破“智能手机伴侣”的产品定位。   在这一点上,人们期待值最高的苹果首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也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其功能随波逐流地选择了通知提醒、音乐播放、心率监测、快速回复信息等同类产品全部具备的功能。这样的同质化让人陷入了疲劳,不痛不痒的功能不仅没有带来颠覆,很多消费者甚至认为有些功能是“鸡肋”和“伪刚需”。   2014年总体来说,已面世的可穿戴设备无论是产品定义抑或产品功能都没有根本性的创新。截至目前,日益壮大的产业并未孕育出一款广受认可的杀手级产品:功能仍难满足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差强人意,用户需求发掘方向不明确,导致做产品定义时盲目追求功能上的大而全。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同质化之殇何时休?   医疗可穿戴设备:叫好不叫座   可穿戴设备作为当前的科技热点,和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可谓是顺势而为:医疗健康产业将加速可穿戴设备的爆发,而可穿戴设备则将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颠覆。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天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很可能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下一个“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水平,从而带来电子产品下一个十年的变革。   但是,医疗可穿戴设备在2014年的发展现状并未达到业内预期,并且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同质化和“伪刚需”之外,技术壁垒在短时间内难以突破成为一大遗憾。   医疗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具有软硬融合、跨界应用等特征。从整个2014年来看,抛开医改对传统中小医疗机构盈利模式的冲击,医疗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尚未完善、硬件设备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备受质疑、应用开发平台尚未统一、云计算和大数据没有实现技术突破。而技术壁垒的攻克又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医疗可穿戴设备而言,2014年仅是迈出了一小步,热捧的背后还留下很多问题仍需解决。今后,唯有抓住行业痛点,逐个击破,市场才能真正迎来拐点。   上文所述只是可穿戴设备在2014年消费者比较关注且尚未解决的几个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的爆发还需经历一番波折,在众媒“热炒”之时还要冷静观察。至于这些难题如何解决,我们坚信,将于2015年4月28日召开的2015 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破解之道。同时我们也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满怀希冀,一旦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产业爆发指日可待!OFweek 2015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报名入口

摩登3登录网站_2014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年会:台积电、长电科技等大佬出席(一)

  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年会于2014年12月11日至12日在香港科技园举行,Mentor Graphics、台积电、芯原、Synopsys、联电、Cadence、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晶门科技以及香港电子业商会、香港电子业总会和香港半导体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以台积电的眼光来看,如果想要飞跃发展,弯道超车,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台积电中国区副总经理罗镇球先生如是说。“这几年将是中国IC业的黄金时代”,中芯国际市场资深副总裁许天燊先生也这样讲。 2014年6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公布;2014年10月14日工信部对外宣布成立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首期基金规模在1200亿左右,各省市也纷纷宣布将跟进投资。这表明政府明确将集成电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政策资金方面的推进措施已经陆续到位,那么从产业界自己来看,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这个挑战呢?   大身体与小心脏   中国电子制造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有的国际国内厂商都对此心知肚明。“在IC业,15年前如果说要到中国谈生意,人家会问你为什么要去中国;现在,如果一家IC公司在中国没有业务,会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中国?”许天燊先生说。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12.4万亿元,生产了14.6亿部手机、3.4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但是这不断成长的巨人身体却有着一颗不相匹配的小心脏,大部分要靠外力支撑才能维持庞大身躯的运转,如果不医治这个芯病,成长越快,则风险越大。我们先来重复一下那些枯燥而令人沮丧的数据,2013年全球IC销售额约3056亿美元,中国进口了2313亿美元,IC已经超越石油成为目前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由于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以整机制造为主,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5%,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的落后是全方位的,IC制造方面,与国际主流技术相比仍有差距;IC设计方面,大陆600多家IC设计公司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如美国高通公司一家多;封测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小,但是关键材料与设备很多还是依赖进口。如果不能解决中国电子产业缺芯的问题,电子制造的规模再增长,大部分增长还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在首日高峰论坛发表的演讲中提到目前中国IC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在微处理器、存储器、可编程逻辑阵列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大宗战略产品上建树仍不多;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依旧十分严重,看不到解决的希望;企业总体实力仍然偏弱,产业集中度低;设计企业广泛依靠工艺、EDA工具和设计服务实现产品进步,基础能力不强的状况仍无改观;创新能力提升缓慢,大部分设计企业仍采用“跟随”策略。   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式是严峻的,希望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呢?   2014年IC设计企业销售额有望达到982.5亿元,比2013年增长12.35%。预计占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比重为18.8%,比2013年比重提升2.07%。清华紫光收购展讯与锐迪科之后,拥有高中低搭配的完整产品线,移动通信终端SOC年出货量达到了5.5亿只,稳居世界前三。海思半导体预计年营收将达到146亿元,这是中国设计公司营收首次突破20亿美元。上海澜起科技的DRAM缓存控制器全球市占率超过50%。北京兆易创新在SPI NOR闪存市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4%,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格科微电子在图像传感器市场的全球市占率接近了30%。   虽然整体仍然弱小,但是取得的成绩仍然是鼓舞人心的。 图一 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   魏少军教授表示,这次纲要的推出与之前18号文件、4号文件等政策有根本性的变化,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政策纲要”体现了政府承担责任的决心,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为政府的工作内容,从“帮忙”转换到“主导承担责任”。所以,这次“政策纲要”的出台意味着政府下定决心并将花大力气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与以往的专项基金也有区别,以往的基金往往投入到研发而且不涉及到企业股权,这次成立的产业基金将以大制造为投资标的,采用股权投资的形式,这些资金既要求回报也会将来参与到公司的发展规划中去。今后的投资也将改变以往广种薄收的局面,集中资金投资于大制造、大公司,鼓励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全世界都不知道物联网往哪走,这表明大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罗镇球先生表示大陆的IC业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PC时代,虽然移动计算只赶上了一个尾巴,但是也出现了海思展讯这样优秀的公司,而未来的物联时代,必定属于中国,因为中国不但市场潜力无限,而且行业从业人员都很有冲劲、有活力、勇于挑战,这也是为何过去中国的IC设计和制造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的原因。目前的挑战与困难只要善于运用资源,都是可以解决的。   Mentor Graphics董事长兼CEO Walden C. Rhines 先生也表示,从EDA市场来看,过去15年中,亚太地区是唯一持续保持增长的市场,亚太地区又以中国区的增长速度最快,全世界都关注和关心中国IC产业的成长。这次国家产业基金不仅将使中国的集成电路得到长足发展,对于欧美企业来说,也是利好。

摩登3平台登录_使用碳化硅MOSFET提升工业驱动器的能源效率

摘要 由于电动马达占工业大部分的耗电量,工业传动的能源效率成为一大关键挑战。因此,半导体制造商必须花费大量心神,来强化转换器阶段所使用功率元件之效能。意法半导体(ST)最新的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SiC MOSFET)技术,为电力切换领域立下全新的效能标准。 本文将强调出无论就能源效率、散热片尺寸或节省成本方面来看,工业传动不用硅基(Si)绝缘栅双极电晶体(IGBT)而改用碳化硅MOSFET有哪些优点。 1.         导言 目前工业传动通常采用一般所熟知的硅基IGBT反相器(inverter),但最近开发的碳化硅MOSFET元件,为这个领域另外开辟出全新的可能性。 意法半导体的碳化硅MOSFET技术,不但每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非常之低,切换效能绝佳,而且跟传统的硅基续流二极体(FWD)相比,内接二极体关闭时的反向恢复能量仍在可忽略范围内。 考量到帮浦、风扇和伺服驱动等工业传动都必须持续运转,利用碳化硅MOSFET便有可能提升能源效率,并大幅降低能耗。 本文将比较1200 V碳化硅MOSFET和Si IGBT的主要特色,两者皆采ACEPACK™封装,请见表1 表1:元件分析 本文将利用意法半导体的PowerStudio软体,将双脉波测试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测量结果套用在模拟当中。模拟20kW的工业传动,并评估每个解决方案每年所耗电力,还有冷却系统的要求。 2.         主要的技术关键推手和应用限制 以反相器为基础的传动应用,最常见的拓扑就是以6个电源开关连接3个半桥接电桥臂。 每一个半桥接电桥臂,都是以欧姆电感性负载(马达)上的硬开关换流运作,借此控制它的速度、位置或电磁转距。因为电感性负载的关系,每次换流都需要6个反平行二极体执行续流相位。当下旁(lower side)飞轮二极体呈现反向恢复,电流的方向就会和上旁(upper side)开关相同,反之亦然;因此,开启状态的换流就会电压过冲(overshoot),造成额外的功率耗损。这代表在切换时,二极体的反相恢复对功率损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也会影响整体的能源效率。 跟硅基FWD搭配硅基IGBT的作法相比,碳化硅MOSFET因为反向恢复电流和恢复时间的数值都低很多,因此能大幅减少恢复耗损以及对能耗的影响。 图1和图2分别为50 A-600 VDC状况下,碳化硅MOSFET和硅基IGBT在开启状态下的换流情形。请看蓝色条纹区块,碳化硅MOSFET的反向恢复电流和反向恢复时间都减少很多。开启和关闭期间的换流速度加快可减少开关时的电源耗损,但开关换流的速度还是有一些限制,因为可能造成电磁干扰、电压尖峰和振荡问题恶化。 图1:开启状态的碳化硅MOSFET 图2:开启状态的硅基IGBT 除此之外,影响工业传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就是反相器输出的快速换流暂态造成损害的风险。换流时电压变动的比率(dv/dt)较高,马达线路较长时确实会增加电压尖峰,让共模和微分模式的寄生电流更加严重,长久以往可能导致绕组绝缘和马达轴承故障。因此为了保障可靠度,一般工业传动的电压变动率通常在5-10 V/ns。虽然这个条件看似会限制碳化硅MOSFET的实地应用,因为快速换流就是它的主要特色之一,但专为马达控制所量身订做的1200 V 硅基IGBT,其实可以在这些限制之下展现交换速度。在任何一个案例当中,无论图1、图2、图3、图4都显示,跟硅基IGBT相比,碳化硅MOSFET元件开启或关闭时都保证能减少能源耗损,即使是在5 V/ns的强制条件下。 图3:关闭状态的硅基MOSFET 图4:关闭状态的硅基IGBT 3.         静态与动态效能 以下将比较两种技术的静态和动态特质,设定条件为一般运作,接面温度TJ = 110 °C。 图5为两种元件的输出静态电流电压特性曲线(V-I curves)。两相比较可看出无论何种状况下碳化硅MOSFET的优势都大幅领先,因为它的电压呈现线性向前下降。 即使碳化硅MOSFET必须要有VGS  = 18 V才能达到很高的RDS(ON),但可保证静态效能远优于硅基IGBT,能大幅减少导电耗损。 图5:比较动态特质 两种元件都已经利用双脉波测试,从动态的角度加以分析。两者的比较是以应用为基础,例如600 V汇流排直流电压,开启和关闭的dv/dt均设定为5 V/ns。 图6为实验期间所测得数据之摘要。跟硅基IGBT相比,在本实验分析的电流范围以内,碳化硅MOSFET的开启和关闭能耗都明显较低(约减少50%),甚至在5 V/ns的状况下亦然。 图6:动态特色的比较 4.         电热模拟 为比较两种元件在一般工业传动应用的表现,我们利用意法半导体的PowerStudio软体进行电热模拟。模拟设定了这类应用常见的输入条件,并使用所有与温度相关的参数来估算整体能源耗损。 用来比较的工业传动,标称功率为20 kW,换流速度为5 V/ns(输入条件如表2所列)。 表2:模拟条件 设定4kHz和8 kHz两种不同切换频率,以凸显使用解决方案来增加fsw之功能有哪些好处。 因为考量到随著时间推移,所有马达通常要在不同的作业点运转,所以我们利用一些基本假设来计算传动的功率损耗。依照定义IE等级成套传动模组(CDM)的EN 50598-2标准,还有新型IES等级的电气传动系统(PDS),我们将两个作业点套用在模拟中:一是50%扭矩所产生的电流,第二个则为100%,对我们的应用来说这代表输出电流分别为24和40 Arms。 若以最大负载点而论(100%扭力电流),两种元件的散热片热电阻都选择维持大约110 °C的接面温度。 图7在50%扭力电流和切换频率4-8 kHz的状况下,比较了碳化硅MOSFET和硅基IGBT解决方案的功率耗损。 图7:50%扭力电流下每个开关的功率耗损 图8:100%扭力电流下每个开关的功率耗损 图8则是在100%扭力电流下以同样方式进行比较。 功率耗损分为开关(传导和切换)和反平行二极体,以找出主要差别。和硅基IGBT相比,碳化硅MOSFET解决方案很明显可大幅降低整体功率损耗。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无论静态和动态状况下,不分开关或二极体,功率耗损都会减少。 最后,无论是4或8 kHz的切换频率,两种负载状况的功率耗损减少都落在50%范围以内。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这样做就能达成更高的能源效率,减少散热片的散热需求,对重量、体积和成本来说也都有好处。 表3总结了整个反相器相关功率耗损的模拟结果(作业点100%),以及为了让两种元件接面温度维持在110 °C所必需的相关散热片热电阻条件。 表3:模拟结果概况(作业点100%) 在模拟所设定的条件下,当8 kHz时Rth会从硅基IGBT的0.22 °C/W降到碳化硅MOSFET的0.09 °C/W。大幅减少代表散热片可减容5:1(就强制对流型态的产品而言),对系统体积、重量和成本有明显好处。在4 kHz的状况下,Rth会从0.35降到0.17 °C/W,相当于4:1容减。 5.         对能源成本的经济影响 当工业应用对能源的需求较高且必须密集使用,能源效率就成了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将模拟的能源耗损数据结果转换成能源成本比较概况,必须就年度的负载设定档和能源成本这些会随著时间或地点而有所不同的参数,设定一些基本假设。为达到简化的目的,我们把状况设定在只含两种功率位阶(负载因素100和50%)的基本负载设定档。设定档1和设定档2的差别,只在于每个功率位准持续的时间长短。为凸显能源成本的减少,我们将状况设定为持续运作的工业应用。任务档案1设定为每年有60%的时间处于负载50%,其他时间(40%)负载100%。任务档案2也是这样。 对于每个任务档案全年能源成本的经济影响,乃以0.14 €/kWh为能源成本来计算(欧洲统计局数据,以非家庭用户价格计算)。 从表4可以看出,碳化硅MOSFET每年可省下895.7到1415 kWh的能源。每年可省下的对应成本在125.4到198.1欧元之间,如电压变动比率限制不那麽严格,则可省更多。 表4:碳化硅MOSFET每年为每个任务档案所省下的能源和成本 6.         结论 本文针对采用1200…

摩登3测速登陆_工业现场中PLC的保护解决方案

  PLC即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意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控制系统,专门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和可靠性。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及定时计数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生产操作过程。   PLC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I/O多,这就意味着PLC的适应能力强,即使用户因为产品更新换代等因素,造成控制流程图改变了,通常也只要修改控制流程图,无需修改PLC硬件的接线,因此PLC在工业控制现场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从组成结构形式上可以将PLC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体化整体式PLC,其特点是电源、 中央处理单元、I/O接口都集成在一个机壳内。另一类是标准模板式结构化的PLC,其特点是电源模板、中央处理单元模板、I/O模板等在结构上是相互独立的,可根据具体的应用要 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安装在固定的机架或导轨上,构成一个完整的PLC应用系统。   PLC在工业现场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工业现场环境较恶劣,接线工作量较大,难免会有接线错误,往往会将有功率限制的I/O端口,误接短路,造成端口过流烧毁,因此,PLC的每个I/O端口都很有必要设计过流保护措施,放置自恢复保险丝PPTC在每个I/O端口处,以避免误接短路事故的发生。这样,如果调试人员不小心在I/O端口短路,自恢复保险丝PPTC将会立刻启动保护,限制了I/O端口整个回路的工作电流,保护了PLC的主板。当故障排除,自恢复保险丝PPTC又很快自动恢复到低阻值状态,PLC又可以正常工作。   PLC使用中,I/O端口分数字量和模拟量端口,对于输入端口,又分数字量输入端口和模拟量输入端口。对于PLC电流模拟量输入端口,还需注意过压保护。因为在电流模拟量I/O口中,有一个取样电阻,通常为高精度的250 欧姆,当PLC输入电流比如4~20mA的电流信号时,电流通过I/O端口250欧姆电阻后,在PLC内部形成1~5V的电压信号。由于PLC的DC电源通常为24V,PLC测试或者在现场调试的时候,调试者很容易将24V电源接到PLC的模拟量输入I/O端口,如果没有保护的话,250欧姆取样电阻长时间接24V电源,在取样电阻上的功耗就会大量增加(由公式V2/R决定),这样取样电阻就会损坏。一个可能的保护解决方案就是电路中增加一个Zener管(或者TVS管)和取样电阻并联,由Zener管来保护取样电阻。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Zener管(或者TVS管)它们是瞬态电压抑制器,对于瞬态电压,它们有良好的保护特性,但是对于长时的过压保护,它们也无能为力。TE connectivity的PPTC+Zener或者PolyZen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TE公司的PolyZen器件集成了齐纳二极管精密过压保护元件,能够和内部的PPTC过流保护元件起协同保护作用。在出现持续的高功率状态(过压事件)时, 由于PPTC和Zener器件之间无缝的热耦合性能,PolyZen器件中的PPTC可以感测Zener管的温度,当Zener管处于长时间过压而温度增加时,PPTC的温度也会升高,由于PPTC是一个正温度系数的温度敏感电阻,PPTC电阻会温度的增加迅速从低电阻状态转变到高电阻状态,限制了电流并保护了Zener管。

摩登3测速登录地址_MathWorks发布2015a版MATLAB和Simulink产品系列

  MathWorks 今日推出了包含一系列 MATLAB 和 Simulink 新功能的 Release 2015a (R2015a)。在此版本中,MathWorks 推出了从天线到数字的 (antenna-to-bits) 无线设计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帮助无线和雷达系统工程师仿真集成多个天线、智能射频 (RF) 设备和高级接收器算法的设计。新的软件无线电 (SDR) 硬件支持允许通过 LTE 及其他波形进行无线测试。   除了新版 MATLAB 和 Simulink, R2015a还包括四个新产品:   ·Antenna Toolbox,用于设计、分析和可视化天线阵元和天线阵列   ·Robotics System Toolbox,用于为机器人应用程序设计和测试算法   ·Simulink Test,用于创建测试用具、创作复杂的测试序列和管理基于仿真的测试   ·Vision HDL Toolbox,用于为 FPGA 和 ASIC 设计图像处理、视频和计算机视觉系统   MATLAB 产品系列   ·MATLAB:将自定义工具箱的文档集成到 MATLAB 帮助浏览器   ·MATLAB:将 mapreduce 算法扩展到用于数据密集型应用的 MATLAB Distributed Computing Server   ·MATLAB: 支持Arduino Leonardo 和其他Arduino开发板   ·MATLAB Compiler:包括为 Microsoft Excel 桌面应用程序创建插件的功能   ·MATLAB Compiler SDK:MATLAB Compile 的扩展,用于创建 C/C++、Java 和 .NET 共享库,还可用作 MATLAB Production Server 的开发框架   ·Statis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oolbox:分类学习器应用程序,用于使用监督机器学习来训练模型和分类数据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oolbox:三维有限元分析,包括几何结构导入、网格划分、PDE 求解和查看结果   Simulink 产品系列   ·Simulink:用于调节、测试和可视化仿真的刻度盘、标尺和范围   ·Simulink:使用即时 (JIT) 编译实现快速模型更新,适用于 MATLAB 函数块和 Stateflow 图   ·Simulink:针对 Apple iOS 设备的硬件支持包,用于创建运行 Simulink 模型和算法的应用程序   ·Simulink:通过 GitHub、电子邮件或以封装的自定义工具箱的形式共享项目   ·SimDriveline:用于 Gears 组件库中所有模块的热变量   信号处理和通信   ·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非均匀采样数据的信号分析;简化的界面和示例,以及增强的信号测量   ·Communications System Toolbox:基于 Zynq 的 SDR 的互连和定向,用于无线接收器的新同步方法,以及端对端 QAM 链路示例   ·DSP System Toolbox:适用于 ARM Cortex-A…

摩登3测试路线_2015年中国制造业新特征: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

  2014年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劳动力短缺、成本增加、产能过剩及全球经济的疲软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来自全球的竞争在逐渐蚕食着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低端制造正快速从中国向其他低成本国家转移,而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面对种种压力,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品创新、精益制造、柔性生产以及供应链集成,成为2014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基调。   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研究经理王岳认为:“2015年,中国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阵痛将会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转型升级需求将更为迫切。在这一新常态下,创新仍将是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制造业新特征。第三平台技术的加速落地及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等创新加速器的潜力释放将成为制造业两化融合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基于此,IDC对2015年中国制造行业作出如下10大预测:   预测一:互联网提速渗透制造业,2015年将是互联网化产品爆发之年   预测二:工业机器人换人将在2015年换挡加速   预测三:云计算将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保驾护航   预测四:工业4.0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   预测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对首席信息官的角色进行重塑   预测六: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日益融合将对制造企业的信息安全提出严峻的考验   预测七: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将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创新的源泉   预测八:中国制造企业海外淘金步伐加快   预测九: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   预测十:小型化和专业化将成为制造企业发展新特征   在纷繁的预测中,IDC建议产业读者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组关键词:

摩登3平台注册登录_富士康郭台铭:“互联网+”下的工业4.0梦想

  本文援引郭台铭发表的精彩演讲,整理人鸿桥。以下为演讲正文——   今天我特意邀请郭子仪先生(王巍先生的花名)来给大家讲工业4.0,郭子仪先生(王巍)是杭州数梦工场的创始人。   过年期间我三次亲自带队去了杭州,目的就是向马云、王巍取经学习。我们分别参观了马云和王巍的公司,发现他们的员工都非常年轻、有思想、有活力、有干劲。比如马云的阿里,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而王巍的数梦工场,员工只有四十余人,开张才两个月,却发展得非常好,生意多到做不完。我就想,为什么他们能成为年轻的创业家?为什么他们的员工都那么有知识、有思想、有激情、有干劲?为什么他们能有做不完的生意?参观以后我了解到,正是因为应用到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和系统,他们的公司才发展得特别好。所以这次我非常感谢王先生能来我们富士康,为大家介绍工业4.0、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须趁形势好还能赚钱,就未雨绸缪努力转型   集团过去在制造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果我们还是继续停留在过去的制造水平、制造思维上,那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石器时代的事情!所以所有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我不希望别人想到富士康就只有一大堆工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趁形势好还能赚钱的时候未雨绸缪、努力转型,未来我们的组织与个人就没有发展前途了。   所以现在我带领着所有次集团、事业群的领导转型,我知道有很多人并不愿意转型,也有些人是不知道该怎么转型。很多人走不出去,是因为受到文化、思维的限制。我在国外的汽车博物馆参观,看见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发现它控制方向的并不是方向盘,而是两个操纵杆,它操作的时候就如同操控马车的缰绳那样,要往哪边走就拉哪边。人就是这样,受过去影响太深。   我们是工人出身,以前与NOKIA、MOTO这些公司合作,只要按照他们的图纸去做就好了,现在我们还是习惯要客户先把产品规格、设计图等准备好,甚至要客户过来亲自指导,这些就是过去的习惯所导致的。但是在工业4.0时代,继续这样行吗?当然不行,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思想,变得无法独立思考。现在我们要向智能制造转型,要根据市场的、客户的需求,帮助设计、制造他们想要的产品,我们必须变得更有创意。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哪怕是一些很小的公司都非常有创意,所以我现在请王巍先生这些年轻的创业家、专家过来培训我们,给我们开讲座,来帮助大家突破思维限制,获得更好的发展。王巍先生工作也很忙,所以大家更应该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富士康的“互联网+”,就是在信息处理、云端储存和网络传送的基础上,再加上内容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未来几十年,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什么是下一个时代的科技?马云、马化腾他们的互联网公司就是下一个时代的主流科技产业,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就是未来知识社会与信息技术推动下互联网新的演进与发展形态。   大家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吗?很多人都不懂,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还不愿意虚心学习!李总理提出“互联网+”以后,你们知道政府是怎么做的?我上次和马化腾一起去郑州,郭(庚茂)书记、谢(伏瞻)省长接见我们,说起“互联网+”来是头头是道。他们上午刚从北京开完会回来,下午就召集了所有厅局级干部集中上课学习新概念新思维,之后再要求下级干部一级级去学习去领会。再看看我们公司,许多的理念、观点我已经说了很多次,可是有一级级传递下去、贯彻下去吗?我们现在就是上面的人在喊转型,中间的人很多根本没有动,下面的人也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做!   我先来解释什么是“互联网+”。在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处理技术产业生态建构中,互联网就是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来串联云端储存,然后将信息用网络进行传送,归纳起来就是“信息处理、云端储存、网络传送”。如果我们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再加上另一项“内容创作”,这就是“互联网+”,例如QQ就是“互联网+娱乐生活”,微信就是“互联网+家庭/社交生活”,阿里巴巴就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我们跟腾讯合作的项目——互联网交通工具就是“互联网+循环环保/交通安全生活”。所以我所说的八大生活“工作生活、教育生活、娱乐生活、家庭/社交生活、安全生活、健康/医疗生活、财产交易采购生活、循环环保/交通安全生活”其实就是富士康的“互联网+”,集团将来不只要做生产、制造、研发,还要从生产、制造、研发发展成可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制造到软件整合等全方位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的科技服务公司。   从横向上来说,我们的“互联网+”有四个重点:内容创造、信息处理、云端储存和网络传送。但是集团目前主要是做硬件,不管是玻璃、软板、组装,都属于硬件制造,在座各位基本上都是硬体制造思维,即做“工”的思维。信息处理是硬件,像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电子白板这些设备处理信息,所以也可以说我们以前是做信息处理的,而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信息的云端储存,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

摩登3平台开户_无人机出口限令 大疆中枪了吗?

  中国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部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决定自2015年8月15日起,对部分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实施和超级计算机出口管制。   被限制出口的无人机现在都有哪些?   此次出口管制主要针对的是续航时间长、稳定可控飞行能力强及具有高空飞行能力的无人机,同时模型飞机、模型飞艇不在受限之列。   公告显示,出口管制所涉飞行器满足的条件包括:一是最大续航时间大于等于30分钟小于1小时,以及在大于等于46.3千米/小时(25节)的阵风条件下,具有起飞能力和稳定可控飞行能力。二是最大续航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三是设计或改型后用于在15420米(50000英尺)以上高空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无人驾驶飞艇的吸气活塞式或转子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模型飞机或模型飞艇不在受限之列。   其实这已经是今年国内第二次针对无人机进行出口管制。6月3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就曾发布公告,将对军民两用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实施临时出口管制措施。   早前主要限制出口的无人机有三大类,一是射/航程等于或大于300千米的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系统;二是拥有20升以上容量的气雾剂布撒系统或经设计或改进后能配备容量20升以上的气雾剂布撒系统的具备自主飞行控制和导航能力的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系统;三是拥有20升以上容量的气雾剂布撒系统或经设计或改进后能配备容量20升以上的气雾剂布撒系统的、具备操作员从视距外控制飞行能力的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系统。   为什么要进行出口限制?   虽然在技术上还落后于美国和以色列,但中国正吸引越来越多包括尼日尼亚、巴基斯塔和埃及等地区的外国买家,并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市场最大的供应商。   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产品结构来说,中国无人机产品都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估计,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无人机消费国,占比35%,欧洲其次,而中国占比15%。海关数据显示,深圳厂家包揽了全国99.9%的无人机出口。今年1至5月,深圳无人机出口达到16万台,货值7.5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69倍和55倍。   在全球无人机网资深专家王刚看来,我国无人机“火”起来是有原因的,“轻微型无人机在影视航拍、娱乐消费等领域的应用中找到了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传统无人机高成本的弊端,又迎合了社交时代消费者的口味。”   对上述无人机实行出口管制,相关人士表示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恐需要,避免这些大型、高性能无人机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因而此次管制主要是对军用无人机市场影响较大。   随着中国无人机的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国家也需要保护知识产权,这是另一个原因。这次规定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无人机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除了无人机,此次被限的还包括超级计算机。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系统为中国的“天河二号”,持续计算速度为每秒3.39亿亿次、峰值计算速度为每秒5.49亿亿次。   相关人士表示,“超级计算机的出口,它对于战争和军备的影响不言而喻,它主要是在核武器的研制和模拟实验的上面,甚至是其他常规武器装备的研制等的很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把这种战略性的工具交给我们的竞争对手,或者是交给破坏国际和平的国家和地区。”   无人机产业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口管制措施主要针对竣工企业,涉及部分民用无人机型,目前全球无人机市场当中民用无人机销量占市场总额95%以上,因此对国内民用无人机的国内及海外市场并无太大影响。   其实从技术参数角度来看,公告里提到还比较高,国内的民用无人机基本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一般的民用、消费级无人机都达不到被限制出口的标准,对这些公司的经营影响不大。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国内消费级无人机产品采用锂电池动力,续航都在20分钟左右,也并未达到管制标准。   目前无人机出口正处于井喷期,95%以上来自无人机制造企业大疆,而出口国家主要为欧美地区,所以此次的出口限制看上去对大疆的影响最大。   不过每经记者在无人机制造商——深圳大疆创新公司的官网上查阅该公司相关产品介绍后表示,其PHANTOM系列、“悟”INSPIRE1、如影RONIN、筋斗云系列、风火轮系列等产品的技术参数,均未达到《公告》中受限标准。   大疆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表示,大疆是世界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但主要面对消费者市场和商用市场,而非军用。所以大疆的产品不在此次出口管制范围内,而大疆出于对行业发展的深远考虑,致力开拓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摩登3娱乐怎么样?_让“吃人电梯”改吃素 物联网有话说

  近来有个视频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在湖北某家百货商场,一名女士乘坐扶梯后突然陷入扶梯尽头的踏板处,后硬生生被电梯吞噬并夺去了生命。多数人在恐慌之余更多是愤怒,这是多么一个愚钝的电梯竟然完全察觉不到任何非正常的阻力?在这个传感器密布、到处都在讲智能化、云控制的时代,竟然连电扶梯这么基础的设施都还停留在信息时代之前的雏形状态,这实在令人吃惊。 用科技途径来避免“电梯吃人”悲剧重演   那么什么样的电扶梯才是安全的呢?所谓智能化的电扶梯相较这“吃人电梯”该有什么不同?   我们来看看一款来自岛国的智能电梯。   该款扶梯可以说是提供了较人性化,较安全的一些方案。它具备了自诊断技术,结合无线遥监系统可预先诊断电梯故障。另外该电梯还设计实现了服务支援系统、区域检测传感装置、踢板安全边界等多项安全性设计与服务,大大降低了“吃人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所谓的自诊断技术,是每天启动时,仅需3秒钟,扶梯就能完成对重要机械部件的检测。自动诊断完成后,扶梯会把检测数据反馈到遥监中心,通过无线网络,遥监中心可对扶梯进行日常监控、数据储存和分享,提前诊断,提前消除扶梯可能造成停机的隐患。对安全度变低的部件,厂商将立即做出妥善及时的维保措施。   另外的区域检测传感装置,是针对儿童乘坐扶梯。不少家长都曾经担心,万一孩子乘电梯时把手伸到扶手带外夹伤了怎么办?这款扶梯外侧的盖板上,特增设了区域检测传感装置,一旦检测到有乘客探出扶手带外,就会联接广播警示,唤起乘客的注意。   看起来很高端,其实这都是日立在几年前推出的产品了。而为什么这么高级的电梯也没有提到像“吃人电梯”视频中那种预防人坠落到维护空间时的对应措施呢?原因是它其实是比较原始的标配了。也就是说,踏板下面都应该是有安全感应开关的,每个厂家设计时都用螺丝或者其他方式固定。一旦踏板拿开,电梯是不应该继续运行的。所以这起“电梯吃人”的事件原因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可能涉及人员、配件等的维护,和具体扶梯内部状况的不确定因素。而真正对这种不确定因素有效预防,就还是要看物联网来发挥作用。 将包括扶梯在内的各式电梯都纳入物联网,可有效降低“电梯吃人”发生的几率   物联网技术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即是将无处不在的各种类型传感器通过长短程有线无线网络互联,实现对电梯时时刻刻的监控与全方位的控制。并且更进一步,每个电扶梯都成为大网络中的一端子,实时传送并接收数据,随时保持动态的自我调节,最大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具体来说,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扶梯,相当于给电扶梯安装了“健康诊断仪”,通过安装在电梯轿顶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等感知装备,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采集,实时检测电梯的“健康状况”,一旦电扶梯出现逆行、超重、异物进入等非正常情况,系统即立刻终止运行,同时启动实时报警,即时通知物业或电梯维保人员赶赴事发现场进行处置,这样即使发生“电梯吃人”,也可以尽量减少伤害。   同时,电扶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电梯信息交流网络,将每一台电梯的实时运作信息和各关键指标参数上传到互联网 。通过这些信息,电梯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并提前维护提前处理,进一步避免“吃人电梯”的发生几率。   当然,所讲的电扶梯同样也可以是升降梯,这类公共场所的基础设施,其实对智能化的需求是非常高的,不仅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其实对于节能的效果才是社会与企业所最关注的。只是企业和个人都要明白一个道理,即是安全第一。说白了,这个事件根本不是“吃人电梯”,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属于“人吃人”,维护人员尽心负责,企业不瞎省钱,这样的悲剧就完全可以避免。电梯本就吃素,照顾不到位,饿极了,这才吃的人。  

摩登3登录_对“AI军备竞赛”的争议会不会波及工业机器人?

  通常来讲,顶尖领域的科技只要沾边国防尤其战争,将比在民用中的发展速度要快上许多,比如之前的信息科技。这次人工智能也在国防领域被认为有极大的应用可行性,不过日前一批在各自领域领军的公众人物共同发声抵制“AI军备竞赛”,那么这股争议之风会不会刮到工业领域呢?   要说到“AI军备竞赛”,其实首先还是要看美国。据统计,全球已超过6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了军用机器人,种类更是超过150种,而美国在其中属于绝对的领先地位。预计到了2040年,美军将有一半的成员是机器人。在美国陆军中服役的机器人士兵早就比比皆是了。2007年,已经有5000个地面机器人加入美军,至少10款智能战争机器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出力。美国国会曾通过法案规定:到2015年前,1/3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为此投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军备研究费1270亿美元,以完成未来战场上士兵必须完成的一切战斗任务,包括进攻、防护、寻找目标。   除美国外,俄、英、日、韩等欧亚各国也正加紧研制新一代智能机器人。2013年,俄罗斯国防部成立了机器人技术科研实验中心,专门负责领导俄军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日前,俄科研部门最新研发出一种作战机器人,作战技能几乎不逊于人类。这款机器人外形与真人相似,头戴银白色头盔,身穿军绿色上衣,腿部和双手的机械构造清晰可见。它的四肢装有传感器,可远程操控。   而真正让军用机器人变得神秘起来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放在一起,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著名的科幻电影《终结者》系列。如果你觉得这很离谱,那需要提醒一下有这种顾虑的人里面就包括了斯蒂芬·霍金。   日前一大批来自各地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屡次警告大众,“AI军备竞赛”可能对人类是灾难性的,并敦促联合国审议关于禁止“进攻性自控制武器”的提案。生命未来研究所给出的公开信表示,那些自动“选择并打击目标,无需人工干预”的武器可能成为明天的AK47,成为助长战争、恐怖主义的全球不稳定因素。这封公开信由许多科技界的知名人物联署,其中包括斯蒂芬·霍金、伊隆·马斯克和美国哲学家诺姆·乔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