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官网注册

摩登3注册网站_适用于自动驾驶 (ADAS) 平台的 ASIL-Ready 智能供电与监控解决方案

功能安全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焦点 近年来汽车行业在追求自动化、互联化、电气化和服务化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而支撑这些领域各种创新的重中之重,则是对功能安全的关注。在最高等级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安全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具体和新颖。对于此类“安全关键型(Functional Safety)”汽车应用,MPS推出了MPSafeTM 汽车级解决方案系列产品,为未来的汽车保驾护航。MPS开发的智能解决方案,可以提供 ASIL-D 监控器以防止意外情况,并能提供自动驾驶计算行业至关重要的安全检测以及整套高效、快捷的解决方案。 MPSafe™ 应运而生 图1:MPSafe™为未来汽车保驾护航 ISO26262认证的产品开发流程 在汽车自动驾驶应用中,驾驶员或乘客与电气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在显著增加,其中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关键决策变得尤其重要,它对驾驶员或乘客的安全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随着这些先进安全技术的操作系统从被动转向更加主动,汽车的安全驾驶俨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自动驾驶平台变得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系统性或随机硬件故障的风险。为了帮助确立最高安全性标准,行业发布了最新的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6262的汽车安全标准。 图2:行业发布最新符合ISO26262 汽车安全标准 MPS利用自主开发的MPSafeTM 开发流程(已被权威认证机构TUV-SUD认证),提出并研发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自动驾驶平台中的安全挑战。该解决方案为自动驾驶平台提供了符合 ISO26262安规标准的供电与监控系统。 自动驾驶系统供电的安全要求从芯片定义之初,开发人员对系统乃至整车的系统安全需有深刻的理解。根据应用于自动驾驶平台的MPSafeTM 开发流程的要求,在各个芯片设计正式启动之前,需要从自动驾驶平台在车上的功能安全出发,形成该芯片需要满足的安全要求 (Safety Requirement)。只有站在系统功能安全要求的高度,了解功能安全要求对于芯片规格的制定产生的影响,才能避免最终产品功能和系统安全要求之间存在的偏差。根据芯片需要满足的安全要求,MPSafeTM 开发流程的基本五个步骤包括: 芯片定义:包括芯片功能定义以及芯片安全功能定义。MPS架构团队为该芯片打造所需的功能,同时与MPS安全团队紧密合作,了解芯片功能安全对芯片功能的影响。安全团队负责制定、审查并通过该芯片的安全计划,发布属于该芯片的应用假设,建立芯片开发安全档案。 芯片设计:根据芯片需要满足的系统安全要求,落实该芯片的规格和功能要求。安全团队对该芯片进行定量安全分析(Quantitative Safety Analysis, FMEDA)以评估风险和确保满足系统安全要求等级。芯片设计团队需提供相关性失效分析(Dependent Failure Analysis),进行芯片在IC功能以及安全机制的失效分析。通过仿真、封装失效分析和质量分析,推演和验证不同失效模式机制,分析芯片的安全机制是否符合要求。芯片设计团队还需与芯片验证团队建立完整的芯片验证方案等等。 芯片样品:负责为MPSafeTM 提供封装的厂商应严格遵循MPSafeTM流程及要求生产样品,以满足汽车安规等级。整个芯片样品生产的流程受到安全团队的监管,以保证要求与实际生产不存在偏差。 芯片测试:芯片测试包括芯片电气特性测试 (Electrical Characterization)、可靠性测试 (Reliability Test),IC表征测试 (IC Characterization),实验台功能和电气测试 (Road Test Functional and Electrical Verification),以及使用自动测试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测试 (ATE Test)等等。一旦这些测试中出现任何失效或问题,团队立刻对失效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重新生产新的芯片样本以确保彻底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 成品出货:在以上所有四个步骤都正常进行的过程中,MPS安全团队始终与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紧密合作,以确保MPSafeTM 开发流程和生产流程所有设计、测试、生产环节均满足安全要求。所有的环节都会通过权威第三方认证,并发行符合认证的安全证书、手册。完成所有安全应用分析以及认证之后,该芯片将在严格的MPS标准要求下完成所有出货前测试并出货。 广阔的应用场景— 从QM到ASIL-D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张,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基于MPSafeTM开发流程研发的芯片已经覆盖多种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例如自动驾驶平台的汽车核心计算系统,雷达系统,摄像系统等等。基于MPSafeTM开发流程提出的智能供电与监控解决方案和相关芯片,力求帮助客户规避潜在风险,并通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控制风险及故障,实现了从QM到汽车最高安全等级ASIL-D级的规定,为自动驾驶平台高效安全供电及监控保驾护航。 图3: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 (ASIL)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MPS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给用户不同安全等级的灵活选择。如系统安全风险较低,用户可选择具备一定FIT (Failure in Time) 分析,符合AEC-Q100标准的芯片。如需保证系统安全等级较高,MPS可提供高达ASIL-D等级的带有功能安全的系列芯片。功能安全是实现国际ISO26262定义的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 (ASIL) 的基础,如有需求,用户可灵活选择不同产品以配备到当前安全等级。与此同时,MPS积极提供涵盖QM到ASIL等级芯片的相关安全手册和技术支持,来帮助用户放心选择,灵活配置。 MPSafe™— 面向系统的安全设计 直面系统级设计痛点,聚力解决安全挑战 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 ADAS 等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成为整个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自动驾驶系统中的计算平台, 为应对安全挑战,规避潜在风险,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应始终受到监管。稳定的供电电压对于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电压的任何动态变化或瞬态故障都可能导致计算处理器故障。这意味着对于自动驾驶供电系统来说,需要具备提供稳定的电压的能力,同时也应具备自身与系统故障监测、报告的能力,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MPSafeTM开发的系列产品具备的内建自测试(BIST)、通过冗余的参考电压和时钟进行自我监控等等,力求保证芯片本身的安全状态。 内建自测试(BIST) BIST 等集成安全机制,可提供高诊断覆盖率,以确保每个驾驶周期的可靠性。电压监视器中有两种形式的 BIST: 模拟电路自检 (ABIST): ABIST 通过向诊断电路注入电流或电压来执行诊断电路故障。该功能验证诊断电路是否可以在故障和非故障条件之间切换,这表明模拟安全机制运行正常。在此过程中,将检查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比较器和受监控的参考电压。 逻辑电路自检(LBIST):LBIST允许硬件自行测试。LBIST 具有检测内部逻辑电路错误的能力。 参考电压监测 系统的参考电压(ReferenceVoltage)对于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芯片中多个电路和模块正常工作的基础。在芯片中,多个模块需要使用参考电压作为精确电压控制的基准,例如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等。若参考电压不稳定,会导致芯片工作不稳定、误差增加及性能降低。因此,参考电压的好坏对于芯片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MPS为保证芯片的参考电压的精度和稳定性,配有参考电压检测机制,通过引入冗余参考电压,对系统参考电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系统电压漂移超过预设范围,将拉低并中断该错误。 系统时钟监测 系统的时钟信号是IC中各个电路和模块的同步信号,以保证各个电路和模块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顺序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时钟信号可以同步计数器、状态机、数据采样及数据通信等等。如果时钟信号出现故障,会导致IC中的电路和模块无法同步,甚至数据丢失、错误计数、状态机无法成功跳转、甚至系统崩溃等等问题。因此在IC设计过程中,时钟信号的监控尤为重要。MPS通过引入一个参考时钟,与系统时钟互相监测,可以在系统时钟漂移超过预设范围时,拉低中断芯片并报告该错误。 用于不同安全等级系统的可扩展、模块化解决方案 MPSafeTM不仅考虑了设备本身如何处理各种安全案例,安全目标,还可以通过芯片引脚的兼容性以及配套的安全文件,实现解决方案的可扩展和模块化功能,以达到可靠高效快捷的目标。解决方案的可扩展性包括满足不同ASIL安全等级、功能需求和应用场景。模块化包括针对系统不同应用模块设计要求具有针对性且灵活性功能的产品。可扩展性和模块化解决方案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借助不同规格的芯片,实现多样化的安全架构。 现阶段,基于MPSafeTM 开发流程已发行了多种涵盖不同功能的明星产品。通过集成内建自测试 (BIST) 以及诊断和写保护等复杂的功能安全特性,这些产品已经通过独立认证机构的认证,支持具有高达 ASIL-D 的最高汽车安全完整性级别的应用,符合ISO26262标准。为实现不同安全等级系统的可扩展和模块化的解决方案,目前一些基于MPSafeTM开发的适用于自动驾驶平台智能供电与监控的产品有: 自动驾驶SoC核心供电:MPQ2967+Intelli-PhaseTM DrMOS 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系统对于主芯片的算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满足更丰富的自动驾驶场景的计算需求。主芯片算力的提高也意味着更高的功耗,系统对于核心供电的要求也更高。MPQ2967 是一款用于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和自动驾驶平台核心供电的功能安全数字化双路多相控制器芯片,它可以与 MPS 的 Intelli-PhaseTM 产品配合使用,以更少的外部组件实现多相调压器 (VR) 解决方案。MPQ2967 基于MPS独特的数字多相非线性控制,能以最少的输出电容为负载阶跃提供快速瞬态响应。其集成的多次可编程 (MTP) 存储器能够存储为不同设计和平台定制的个性化配置。 MPQ2967支持系统设计达到ASIL-D的功能安全等级,其集成了内建自测试、时钟监测、寄存器监测、存储器监测和纠正、ADC监测、状态机自检、I2C通信监测和内部电压监测等丰富的功能安全保护,保证芯片的可靠高效运行。它还为多相调压器提供了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温度的实时监控和报告功能。用户可通过数字化接口灵活设置和监控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故障参数。 图4:MPQ2967+Intelli-PhaseTM DrMOS方案框图 电源时序芯片:MPQ79700FS-AEC1 一些高性能 ADAS 上的SoC往往需要电源轨道为内部电路供电,如内核、内存和 I/O等等。这些电源轨道常常需要特定的上下电时序来实现安全的通电和断电,如上下电顺序发生错乱,可能会导致意外电压尖峰、系统无法正常开启和关断甚至烧毁等危险。因此,电源轨道正确有序的上下电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开启、运行和关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MPQ79700FS 是一款专为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和自动驾驶平台设计的 12 通道功能安全电源时序芯片,可为需要多个电源轨道供电的SoC提供必要的上下电时序控制。该设备的可配置性和灵活性支持跨不同的设计应用。用户可通过I2C对12个通道进行独立配置每个通道的拉高拉低时序序列。…

摩登3注册平台官网_高通联合NXP等推RISC-V汽车芯片

8月6日消息,在CPU领域,x86、Arm两大架构占据了高性能及低功耗市场,但是RISC-V凭借开放、免费的优势成为第三大架构,而且不断侵蚀Arm市场,现在高通联合多家公司共推RISC-V架构汽车芯片,进一步掏空Arm。 高通宣布联合NXP恩智浦、博世、英飞凌及Nordic等公司组建一家芯片公司,专攻RISC-V架构,目标是通过支持下一代硬件而推动RISC-V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 高通联合的几家公司都是汽车电子领域的大鳄,这个领域也是高通近年来重点抓的新市场,选择开源的RISC-V而非这些公司更熟悉、更擅长的Arm架构,显然是要放弃Arm了。 这并不让人意外,高通近年来跟Arm关系生变,过去两年双方还因为授权等问题互相诉讼,而Arm对IP授权的收紧也让芯片公司感觉不安,纷纷开始自研架构或者转向RISC-V架构。 高通的骁龙手机芯片这几代都是用Arm的Cortex-X/A系列CPU核心,但是之前他们斥资14亿美元收购了Nuvia公司,预计在明年的骁龙8G4上就会改用自研的CPU内核。 高通自研的CPU架构不仅会用于手机、平板,还会用于PC笔记本等产品,发展方向跟苹果A/M系列处理器类似。 虽然自研架构依然是Arm体系的,但是高通甩开Arm束缚的决心已定,等到RISC-V架构生态成熟,彻底转向是可以预期的。

摩登3官网注册_港大教与学全面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8月3日 –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AI)正急速普及发展,香港大学(港大)在即将开展的2023-24新学年,在教与学各个范畴,全面把GenAI融入课程,积极提升学生在对 GenAI 的认知能力和应用技巧。 大学将提供充足配套和支持,期望教职员及同学成为开拓GenAI应用潜能的先导者。 (左起)伍丽娟女士、赵宝贻教授、何立仁教授和陈嘉玉教授 港大教务委员会于6月通过就教与学使用 GenAI 的全面政策。 新政策确认,同学具备有效掌握和应用GenAI工具(AI literacy)的能力至为重要,是目前在教与学上,在口语、写作、视像及数码等四种重要的沟通传播能力以外,同学须具备的第五种重要能力。 港大过去几个月已提供ChatGPT及其他GenAI工具供教学人员使用。 于9月新学年,港大将免费为师生提供 Microsoft OpenAI 及 Dall-E 等 GenAI 应用程序供教与学之用,并会举办工作坊、提供网上课程和相关教材资讯等,让大家熟习并有效应用各种 GenAI 工具。 “港大将积极善用GenAI,因为老师和同学能有效掌握应用 GenAI 工具,对教与学非常重要。 我们的目标不单要他们具备相关的能力,更要成为能探索发挥 GenAI 应用潜力以造福人类的先导者。 ” 港大副校长(教学)何立仁教授说。 由何立仁教授领导的专责小组,经详细审视制订了大学应用 GenAI 的完整政策。 他稍后将领导一个顾问委员会,持续审视 GenAI 融入教学的进度,以及拣选适用于教学的 GenAI 工具。 在新政策下,港大教学人员需设法让同学善用 GenAI 以达至最佳的学习成果,包括设计具创意、创新能让同学专注其中的教学活动,鼓励分析性思维,发展具批判性的研究能力,以及因应同学个人的兴趣及需要设计合适的教材。 港大在把 GenAI 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会秉持最高标准,与教师、同学及资讯科技人员等不同持份者合作定期评估,这些意见将有助制订未来策略,应对日后出现的新挑战。 港大鼓励教学人员把 GenAI 融入课程评核,制定公平能够真正评核学生学习表现和成果的机制,目标是在秉持最高标准的学术诚信的原则下,确保同学有效并负责任地使用 GenAI 工具。 因应 GenAI 在教学上带来的挑战,同学在使用 GenAI 工具完成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必须适当地帮助资料出处和引用来源等,老师需向同学明确说明并提供指引。 此外,教学人员在鼓励同学运用 GenAI 完成作业的同时,需积极尝试以不同的评核方式,包括不允许上网寻找资料的考试、口头答辩、课堂现场示范及解说,及同学间互相评核等,藉以评定同学的学习成果。 大学教与学创新中心,将为教职员及同学提供使用 GenAI 工具的技术支持及配套,包括供一对一专人指导教职员及同学使用 GenAI 工具的”AI Clinic”、学习 AI 的专题网页, 以及为期五周的自订网上学习课程。 此外,港大已获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设立的科教创新基金逾1570万元资助,大学会善用拨款,在各个学术领域应用 GenAI 提升教与学。 人工智能时代急剧发展,港大正计划与海外顶尖大学商讨结盟,携手迎来当中的机遇及应对挑战。 何立仁教授总结道:”港大积极把 GenAI 融入教与学,因着这一关键举措,港大的卓越学术成就将被推展至另一高峰。 ”

摩登3平台首页_中集集团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创新

迁移上云节约千万级固定投入,年用云成本下降20% 部署智能湖仓,打通业务数据,提供商业洞察 应用机器学习服务提升制造工艺,节约巨大成本 北京——2022年9月5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完成了SAP系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的部署,并已将80多个企业级系统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打造领先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在核心应用和数据集中到云上的同时,中集集团深挖数据价值,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存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云服务加速创新。通过全面上云和云上创新,中集集团实现了敏捷度高、弹性足、性能强的IT基础设施,不仅每年用云成本下降20%,而且强有力地支持集团业务快速发展,推动中集集团产品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刚刚揭晓的“IDC中国未来企业大奖”评选中,中集集团凭借其中国数字化转型项目在大量参评企业提交的数百份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膺“未来数字基础架构领军者”奖项,体现了行业权威机构对其数字化转型成就的认可,同时展现了其借助亚马逊云科技赋能所实现的业务成功。 中集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总部位于深圳,在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客户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集集团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模式创新、国内业务拓展等策略和行动,推动集团及各产业三年战略规划目标实现。因此,中集集团确定了“全面上云”策略,希望通过现代化的基础架构,支撑业务发展,降本增效;并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实现云上创新,带动企业转型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布局。 中集集团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始于2018年。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中集集团完成了资源、网络、安全一体的云化数据中心的建设,为集团、集装箱、能化、空港等板块提供SAP全模块部署,走在了云上部署大趋势的前列,并实现了千万级的成本节省。时至今日,中集集团先后上线了82个企业级应用,包括SAP系统、BW(仓库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RM (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和费控系统等。利用云基础架构,中集集团实现更优的基础架构,更高的效率,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每年实现20%的成本节约。 在核心应用和数据集中到云上的同时,中集集团继续深挖数据价值,利用存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云服务加速创新。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中集集团实现了各业务板块中数据孤岛的打通。中集集团将海量的业务数据汇入到云中可大规模扩展的对象存储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为核心的数据湖,使用无服务器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在数据湖中发现、准备和合并数据,通过托管式云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快速构建报表,为集团管理层提供经营分析报告,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 中集集团利用Amazon SageMaker(一项完全托管的端到端机器学习平台,它可以化繁为简,让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快速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制造工艺的建模和训练,完成冷藏集装箱制造环节中关键的发泡制造工艺的创新。基于发泡工艺的注料与保压的各项参数及质量数据建模,中集集团可预测发泡工艺产品的质量好坏,并将模型推理结果用于生产中的参数调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每年能够节约巨大的成本支出。 中集集团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企业,在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及3家上市公司,客户和销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益于亚马逊云科技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中集集团能够为集团的全球运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例如,中集集团的物流业务板块近几年布局东南亚、非洲等区域,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以及在安全合规方面的强大能力,IT团队能够在三天左右就完成基础平台资源的交付,同时满足当地不同的合规要求。 “中集集团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堪称‘世界第一与世界第一的携手’。中集集团全球化的布局和行业的领先地位,使得中集集团必须持续创新,持续和世界领先的技术接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潘进杰表示,“中集集团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依托其在运行SAP工作负载方面的卓越经验,以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极其广泛的云服务,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安全地运营业务,并通过创新实现业务价值,强有力地支持集团业务快速发展。” “中集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多元化跨国集团,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其信息化建设更是走在同行业的前列”,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商用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表示,“它率先制定了全面上云的策略,是中国第一家将SAP系统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的企业,而且充分利用云上丰富的数据资源,为其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祝愿中集集团再创辉煌,也希望亚马逊云科技为中集集团打造‘高质量的世界级企业’助一臂之力。”

摩登3内部554258_PC销量坐上“疫情”过山车,全球PC市场也迎来一轮新的寒潮

在吃完上一波居家办公、远程网课的红利之后,PC电脑再度遭遇至暗时刻。按照统计机构IDC的最新数据,预计今年PC出货量同比下滑12.8%,也就是从3.488亿台跌至3.053亿台,一年减少4350万台之多。对于明年,IDC也不看好,估测继续下滑2.3%,直到2024年才能有所反弹。 如此悲观似乎不是一件好事,机构认为振兴的希望取决于Windows 11。注意,这里说的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企业用户。分析认为,随着Windows 10被微软放弃并将在2025年结束支持,企业大客户们正考虑切换到Windows 11平台,这个动能足够大的话,有希望提前给PC厂商们止损。 Steam的最新软硬件统计显示,游戏用户对Win11的态度相当积极,升级率已经超24%。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了关于全球PC市场(包括笔电、桌面PC、工作站等)的最新预测,2022 年全球PC出货量将同比下滑12.8%至3.053亿台,相比2021年的3.488亿台减少4350万台。 IDC认为通货膨胀、全球经济疲软以及过去两年购买量的激增是导致前景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消费需求放缓,教育需求已基本满足,以及由于宏观经济状况恶化,企业需求被挤出,预计 2023 年还将进一步收缩。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的综合市场预计将在 2023 年下降 2.6%,然后在 2024 年恢复增长。 过去两年中,全球PC行业因为远程办公、网课等需求刺激,实现了10年来最大的增长,然而今年形势大变,Gartner等机构发布的Q2季度PC销量创下了9年来最大跌幅。 IDC日前发布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全年PC的衰落速度,他们预计2022全球PC(包括桌面、笔记本及工作站)出货量只有3.053亿台,相比去年的3.488亿台下滑12.8%,包括二合一设备在内的平板电脑销量也只有1.568亿台,下滑6.8%。 两种设备合计出货量为4.621亿台,相比2021年依然会下滑10.8%。 不仅2022年下滑,IDC预计这个趋势还在会2023年持续,PC及平板出货量加起来会下滑2.6%左右,跌幅有所收窄。 撑过这两年之后,2024年全球PC行业才会迎来反弹,除了全球经济形势的转变之外,还要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Win10的死亡——2025年10月份是微软终止Win10系统支持的日子,2024年企业用户会提前准备。 届时Win10的支持进入尾声阶段,将会带来新一轮升级换代周期,推动PC长期需求增长。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了关于全球PC市场(包括笔电、桌面PC、工作站等)的最新预测,2022 年全球PC出货量将同比下滑12.8%至3.053亿台,相比2021年的3.488亿台减少4350万台。 至于平板电脑(包括二合一的可拆卸式平板在内)市场,2022年全球出货量预计将同比下滑6.8%至1.568 亿台。 PC 加上平板电脑综合来看,2022 年出货量达到4.621 亿台,相较2021年下滑10.8%。预计要到2024 年才会谷底反弹。 IDC认为,通货膨胀、全球经济疲软,加上过去2 年因疫情使得购买量激增,是导致市场前景不佳的原因。 另外,由于消费市场需求减缓,教育市场也获基本满足,及因经济状况恶化使商用市场需求遭到挤压,预计2023 年还会进一步萎缩。PC 加上平板电脑的整体市场预估2023 年下降2.6%,然后在2024 年恢复成长。 IDC 指出,尽管市场需求正在减缓,但预测出货量仍高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准。随着经济缓慢复苏,加上企业硬件升级对Windows 10 系统的支持已接近尾声,持续带动换机升级,将会推动长期需求。部署教育学习以及混合工作模式也有望成为带来额外销量的支柱。 IDC补充表示,随着经济逆风加速来袭、消费信心恶化,预计未来六季消费市场进一步萎缩。尽管未来销量不会达到疫情期间的高峰,但预计消费市场将朝向更高阶的市场发展。今日,IDC 发布报告称,全球季度个人计算设备跟踪的初步结果显示,2022 年第二季度全球传统 PC 出货量同比下降 15.3%,共计 7130 万台。这是继两年增长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出货量下降。传统 PC 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不包括平板电脑或 x86 服务器。 报告指出,尽管最近需求有所下降和减弱,但 PC 总销量仍与疫情初期基本一致 ——2020 年第二季度的销量为 7430 万台,仍远高于 2020 年疫情前水平。IDC 数据显示,2018 年第二季度和 2019 年第二季度的销量分别为 6210 万台和 6510 万台。 IT之家了解到,2022 年第二季度全球 PC 市场份额前五位分别为:联想(24.6%)、惠普(18.9%)、戴尔(18.5%)、宏碁(6.9%)、苹果(6.7%)。 IDC 表示,从全球 PC 市场前五大供应商来看,尽管前三名的排名没有改变,但苹果跌入了第五位,与华硕并列,主要原因在于该季度苹果的产量有所下降;在供应因素得到缓解的情况下,预计苹果将在今年下半年提高产量。本期中,宏碁排名第四。 继智能手机、电视遭遇订单缩减后,全球PC市场也迎来一轮新的寒潮。 据市场研究与顾问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的全球PC发货总量为7200万台,比2021年第二季度下降了12.6%,创9年来最大跌幅。其中,中国市场PC出货量下降了16%,在区域市场中下滑幅度仅仅略好于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18%。 事实上,在遭遇眼下的行业低谷之前,PC市场因为“疫情”的原因,出现过一段销量上涨的行业小高潮。近几年,不少企业出于疫情防控的原因,都开始推行居家远程办公,同时也有很多学校转至线上教学,而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全球PC市场出货量的迅速上涨。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用户需求减少,使得全球PC的销量也开始走下坡路线。 此外,疫情对产业端造成的影响,也通过供应链传导到消费市场。疫情期间,各大电脑厂商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生产能力直接影响了电脑产业的供应。 据Canalys的报告分析,受到疫情的影响,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昆山等地的工厂和港口运营所导致的一定程度的中断,大量知名电脑厂商的订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延迟。虽然,疫情在5月份就已经得到控制,各地的生产也已经逐渐恢复,但是大量积压的订单以及产能恢复的问题,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因此,最终导致了整个电脑产业链出现了一定的供应不足。 不仅如此,一些地区和国家通货膨胀问题严重,也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下降。如美国5月份的通胀率达到了近40年以来的最高值——8.6%,再加上疫情所导致的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当消费者面对更换电脑的一笔支出时,都会变得比往常更加谨慎。

摩登3测速登陆_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

据业内最新消息,国家网信办昨天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以及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评估产品的类型、内容与功能等要素,为不同年龄阶段用户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的信息和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模式效能,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信办指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之间应实现联动,在移动智能终端一键启动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未成年人模式界面;在移动智能终端退出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普通模式界面。 此外,未成年人模式应支持家长或未成年人用户通过账号在多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同一厂家的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统一设置。用户通过登录统一账号,自动将该账号下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的已有配置复制到本地并开启。 征求意见稿指出,移动智能终端应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用户提供差异化使用时长管理服务。当超过每日使用时限,移动智能终端应自动关闭除特定必要应用程序和家长自定义豁免的应用程序之外的其他应用程序。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为未成年人提供分龄内容服务,并打造专属内容池,也应限制未成年人用户使用可能危害其身心健康的产品和服务。

摩登3注册平台官网_一场关于3nm先进工艺芯片的竞赛开启,三星旗舰机将全部采用高通骁龙芯片?

集邦咨询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的闪存芯片市占率环比下滑,SK 海力士则有所上升。三星电子第二季销售额环比减少 5.4%,为 59.8 亿美元。其市占率环比下滑 2.3 个百分点,为 33%。 相反,SK 海力士和旗下子公司 “Solidigm” 的第二季销售额环比增加 12.1%,为 36.15 亿美元,同期其市占率由 18% 升至 19.9%,力压日本铠侠(15.6%)排名第二。SK 海力士加强与北美客户的伙伴关系,并大幅提升固态硬盘出货量比重,推动其市场份额提升。 说起手机芯片,大家能够说出几个?根据相关统计,全球主流智能手机中搭载的手机芯片无非就是这几个,分别是:苹果的A系列芯片、高通的骁龙芯片和华为的麒麟芯片。首先说一下前两款芯片,苹果的A系列芯片是独一枚独占芯片,也就是说只能在iphone设备中使用,其它手机品牌是不适用的,而高通的骁龙芯片则是开放的,只要手机厂商达成合作,购买回来即可使用。 而华为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生产高性能SOC芯片的公司,所推出的麒麟芯片已经可以和前两者“一较高下”了,而且麒麟芯片也是独占的,性能、功耗和发热都要很好。就拿麒麟9000芯片来说吧,到目前为止放在高端旗舰中使用,都是一点问题没有的,毕竟也是全球首款5纳米的SOC性能芯片。 三星在自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管是三星屏幕、三星存储,还是三星闪存、三星相机,三星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同样的,三星也有自研的手机芯片——Exynos,在性能上与高通、苹果A系列、华为的麒麟系列相媲美。三星自研芯片这么强大,为什么#三星手机#还会搭载高通的芯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原由吧。 虽然三星的Exynos芯片的性能也很强悍,在跑分上甚至有超过高通芯片的时候,但是,它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很多市场的用户都不知道三星Exynos手机#芯片#,而只知道#高通#和麒麟,比如中国市场、北美市场。三星虽然非常强大,但也怕丢失这些市场的客户,所以,为了顺应人心留住客户,在这些市场的三星手机,基本上都会采用高通芯片。当然,三星也会在这些市场穿插一些自己芯片的手机试水,以达到手机的多样化。 三星在芯片领域跟高通是竞争对手,按照常理,#三星#应该把高通当成死敌,往死里整才对,为什么还会采用高通的芯片?其实,三星的芯片基本上都是供自己使用,跟高通的正面对抗几乎没有。而且现在,高通还是三星的大客户,高通的部分芯片是由三星代工生产的,大家可别忘了,三星也是全球顶级的芯片代工企业。以前,高通的芯片基本上都是由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代工,现在高通部分芯片之所以由三星代工,肯定是三星从台积电口中抢下的订单,跟高通达成了某些双赢的合作,所以,高通把芯片代工业务交给三星,三星以购买高通芯片作为回馈。 8月20日电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19日说,其位于韩国首都首尔以南的半导体研发中心开始破土动工。 一场关于3nm先进工艺芯片的竞赛开启,台积电仍然抢先一步。 8月30日,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2022年台积电技术论坛上表示,3nm即将量产,时间就在2022年下半年。 受到疫情影响,台积电技术论坛已经有两年未曾举办,时隔两年重新举办的论坛带来了台积电3nm芯片的最新进展。 “如果有手机的客户当下采用3nm芯片,明年产品就能问世。”台积电副总监陈芳在今年8月18日2022南京世界半导体大会的间歇上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9月1日,三星电子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期待在2024年实现大规模量产,目前该计划正照常推进。 3nm是目前芯片的一种工艺制程,指芯片中一根晶体管源极和漏极(通俗指的电路正负极)之间的距离,电子像水流一样从源流到漏,中间仅有纳米级的间距,而一块先进工艺芯片内,通常有数亿个的晶体管且排布复杂,越先进的工艺生产,芯片越微缩、晶体管越密集,芯片的性能也越强。 由于在22nm节点上引用FinFET技术,将晶体管以3D形式排步,芯片的工艺无法只用纳米来衡量,但业内仍保留了这个称呼。 量产终点逼近,围绕3nm节点,全球巨头们的竞赛正在激烈进行。 台积电垄断了全球75%以上的晶圆代工先进工艺市场,在先进制程上,客户无法找到台积电的替代品,这也赋予了台积电更强的议价能力,如今在3nm上,三星电子是最有希望做出台积电竞品的公司,这让客户有了第二个选择。三星电子背后的韩国政府,正在对半导体制造业给予更多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在上述两家巨头外,英特尔也计划重返3nm战场,英特尔在今年4月表示,Intel3(约合7nm)将于2023年下半年量产。该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基辛格上任后,启动了IDM2.0计划,试图重返半导体代工业务。 台积电在财报会中称3nm是一个庞大而持久的节点。 在摩尔定律的主导下,芯片制程延着14nm-7nm-5nm-3nm的路径不断迭代,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似乎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产业规律。 但3nm这一节点呈现了不同的特征,这个节点的研发和生产的成本极高,这也增加了供应商和客户的风险,所有的玩家极力地在先进技术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而其所处的半导体行业则处于周期拐点之上,消费电子下行,智能手机对先进芯片的牵引力出现不足。 今年6月30日,三星率先宣布量产3纳米全环绕栅极(GAA)制程工艺借点,成为全球首家量产3纳米芯片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厂。 台积电之前官方多次对外释放的消息是,3纳米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今年6月份,台积电在2022年北美技术论坛上披露,今年下半年量产的N3技术(3纳米),采用FinFET 技术。 因此说,台积电在3纳米技术上延续使用多年的FinFET架构,相对保守,而三星在3纳米上更具冒险性,选择GAA工艺。GAA工艺被认为改善了FinFET架构某些不足,能提升芯片的功率以及效率。 台积电在上述技术论坛上宣布3纳米家族技术演进规划,2022-2025年陆续推出N3、N3E、N3P、N3X等制程,后续亦会推出优化后的N3S制程,涵盖智能手机、物联网、车用电子、高性能运算等四大平台应用。 三星最近发布了一则广告,旨在为 Galaxy S22 Ultra 和Galaxy Z Flip4做宣传。在广告中,三星表示,希望你相信这一点:“这项创新不会出现在你身边的 iPhone 上。”而整则广告的原话为,“准备好迎接苹果的新机发布吧,你将进入一个回头率很高的世界,只是不会朝你的方向看。智能手机上分辨率最高的摄像头会放在某人的口袋里。而且,那个广受赞誉的史诗般的拍月亮功能也不属于你。因为这种创新不会很快出现在你身边的 iPhone 上。它已经在 Galaxy 手机上了。” 这波啊,这波可以说是三星虾仁猪心了。最主要还是因为网上一直在爆料iPhone 14相关的信息,根据最新一份来自分析师的报告称,A16芯片由Pro系列独占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并且苹果还计划在今年大幅提升iPhone高端机型的出货比例,将达到55%-60%,去年的这一比例还仅为40%-50%。 在iPhone 13发售时,普通系列就只配备了4核图形处理器的A15,而Pro系列则配备了5核图形处理器的A15。虽然都是A15,但在参数规格部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相比iPhone 13的一颗核心差距,显然今年苹果有意拉大这种差距,或将为iPhone系列的涨价提供支持。 此外,iPhone 14 Pro还将独占AOD息屏显示功能以及升级后的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这次的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将支持最低1Hz的刷新率,这也为AOD息屏显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此外三星将为iPhone 14 Pro提供使用更为先进材料打造的OLED显示屏,而基础版则会使用上一代材料制造的显示屏。具体来说,iPhone 14 Pro将会所采用M12材料组合的OLED显示屏,这块显示屏同样会在三星最新一代的折叠屏手机上配备。从理论上来讲,更先进的M12材料可以让显示屏获得更好的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 可以看出这次的iPhone 14基础系列相比iPhone 14 Pro系在整体配置上甚至可以说是陪跑的,如此微小的升级,也难怪三星会发广告嘲讽了。而三星在最新的Galaxy Z Flip4上,在屏幕外观选材进行了升级,外壳更加坚固,外屏采用超薄坚固的玻璃,同时铰链变得更小,为电池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机身内置了3700mAh电池,超级加速充电功能的引入,可以让三星 Galaxy Z Flip4 仅需约 30 分钟就能将电量充至 50%。最重要的是,三星在折叠屏上依然保持了系列传统的IPX8防水。

摩登3测速登陆_坚定执行高端化战略,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走低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这三大特性,其中 苹果(Apple)、华为(HUAWEI)、三星(SAMSUNG)、诺基亚、宏达电(HTC )这五大品牌在全世界最广为皆知,而小米(Mi)、OPPO、魅族(MEIZU)、联想(Lenovo)、中兴(ZTE)、酷派(Coolpad)、一加(oneplus)、VIVO(维沃)、天宇(天语,K-Touch)等品牌在中国备受关注。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智能手机IBM Simon(西蒙 个人通讯设备)诞生于1993年,它由IBM与BellSouth合作制造。作为一项新兴技术,CDMA CDMA2000正迅速风靡全球并已占据20%的无线市场。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户已超过2.56亿,遍布70个国家的156家运营商已经商用3G CDMA业务。包含高通授权LICENSE的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内全球有数十家OEM厂商推出EVDO移动智能终端·2002年,高通公司芯片销售创历史佳绩;1994年至2020年,高通公司已向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制造商提供了累计超过75亿多枚芯片。智能手机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 StrategyAnalytics无线智能手机战略(WSS)服务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7.8%,至12.5亿部。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出现温和反弹,全年出货量将回升至2.7%的年增长率轨道。 鉴于俄乌冲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持续出现新冠疫情,以及全球经济前景阴云笼罩,StrategyAnalytics下调了2022年和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数据,较之前版本(2022年6月)有所下降。 三星和苹果将在2022年和2023年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将有所提高,而许多中国品牌正面临强劲的逆风。三星和苹果的表现将轻松超越整体市场,但中国主要品牌在2022年将出现两位数的下滑,但荣耀除外——我们预计荣耀今年将保持上升轨迹。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小米营收701.7亿元,同比下降20.1%,经调整净利润20.81亿元,同比下降67.1%。 二季度,小米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其中有电动汽车业务投入的影响。财报披露,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费用为6.11亿元,如果不算这部分新业务的投入,那小米该季度的净利润约同比下滑57%左右。 所以,即便排除造车的投入,小米也难逃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局面。前些日子,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回顾了自己人生的三段低谷,而现在,小米集团似乎正陷入一段新的低谷。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21.7%,咨询公司科纳仕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预计今年全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会明显低于3亿台,创2012年以来最差表现。 根据Canalys公布的数据,2022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740万台,相比2021年的7490万台减少了1200万台左右。排名前列的主流厂商中,除了荣耀和苹果,vivo、小米、OPPO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这两年,凭借iPhone扎实的产品力以及品牌影响力,一直稳坐智能手机市场头部,而荣耀独立后回归不过两年,大力发展线下市场,获得了显著的增长。 在小雷看来,智能手机出货量暴跌,手机行情变差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疫情爆发以来,许多人的收入没有以前稳定,拿不出闲钱更换新手机,只要还能用,一般都不会换机。 现在手机厂商竞争太过激烈,内卷的情况也很严重,硬件几乎是家家都一样,操作系统更是“相互借鉴”,好的设计和功能基本都会逐渐被竞争对手学习,这也导致产品高度同质化,难以做出“人无我有”的效果,吸引力不足,大家的购买欲自然就下降了。 现在很多新手机确实有进步,但进步的幅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两年前的智能手机,现在拿出来也并不落后,无非就是续航差点、性能差点而已,但总体而言并没有到非换不可的地步。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价格是越来越贵,产品力却很少有能与售价匹配的,这一定程度上助推了iPhone用户的增长,而大家的换机周期也会随着iPhone用户激增而进一步拉长。 坦白来讲,小雷认为安卓阵营的产品,创新力还是比苹果强很多的,手机销量不好除了进步幅度小,缺少亮点外,国内智能手机的应用生态、快充标准等还是太混乱,普通用户或许会更喜欢苹果这些用起来更省心的产品。即便iPhone 14系列没有什么大进步,但大家还是对它期待值拉满,预计需求还是会很大,不知道其它厂商如何应对苹果猛烈的攻势。 8月19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01810)的股价报收11.66港元/股,仅微涨0.17%。当天,小米集团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营收同比下降20.1%,仅为701.7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1%。 就二季度影响营收增长的因素,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电话会上加以总结,“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市场疲软造成的。”他对外部环境加以分析,全球多国市场通货膨胀,国内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影响,都让市场需求减弱,而为提振需求,小米在二季度的618等促销活动中,通过降价等手段来“清理库存”,进而造成了利润下滑。 从小米自身来看,利润波动背后“还受到新业务投入的影响”,小米集团CFO林世伟补充到,小米二季度光在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方面的投入高达6.11亿元人民币。对此,富途投研团队也在其研报中分析称,智能汽车是支撑小米长周期发展的业务,但需要不断加大投入,研发费用会持续上升。 由于小米在财报中并未公布其中国区的手机出货量,明淑亮只能参考IDC日前公布的各大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数据,小米以1050万台的出货居于第四。若这一数字准确,小米智能手机在海外的出货量,比其在国内出货规模的2.7倍还多,“这意味着小米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面临较大的需求挑战。” 在售价方面,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1081.7元,较上年同期的1116.7元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促销以及高端产品发布时间变化导致。 不过小米表示,公司坚定执行高端化战略。 财报引用的第三方报告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国内3000元至4000元价格段的市占率同比提升了3.5个百分点,达18.2%。在4000元至5000元价格段的市占率也提升了2个百分点至15.5%。 从整体市场占有率来看,据Canalys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三,市占率为13.8%,市场份额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提升。而在国内,小米二季度的市场占有率为15.7%,环比提升1.7%。 在销售渠道方面,截至6月30日,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线下零售店数量已超过10600家。 二季度小米在国内智能手机线上渠道出货量的市占率为28.7%,排名第一。而小米在国内智能手机线下渠道的出货量市占率为8%。 海外市场仍是小米的重要发力方向。小米表示,尽管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但公司持续加强全球布局。二季度公司的境外市场收入为340亿元,占总收入的48.4%。 包括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在内的智能大家电品类出货量增加,收入同比增长了25%。但境外市场收入受到全球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滑板车、扫地机器人等非生活必须产品需求同比下滑。 9 月 4 日消息,据韩联社报道,三星电子 9 月 3 日表示,公司正在研发卷曲屏、伸缩屏等新型智能手机。 三星电子 MX 事业部战略产品开发组组长、副社长崔元俊(音)当天在德国柏林出席 2022 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时表示,三星正在积极研发新概念智能手机。崔元俊说,公司长期考虑研制卷曲屏、伸缩屏手机,将在有十分把握时推出新型手机。 “可折叠手机不仅仅是新颖的外形和技术进步,我相信我们应该为用户提供他们无法从任何其他智能手机获得的独特而有价值的体验。” 崔元俊还介绍,上月推出的折叠屏新机 Galaxy Z Fold4 和 Flip4 的市场反响良好,但市场存在一些利空因素,下半年销售情况还有待观察。他说,三星于 2019 年推出折叠屏机以来一直努力在移动终端产业创造新变化,并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做了不少改善。公司今年将致力于推广折叠屏机。 最新一代 Galaxy Z Fold4 中,通过将零件数量减少 60%,同时将屏幕尺寸扩大 2.7 毫米,使其上一代轻了 15%。 IT之家了解到,三星的目标是到 2025 年将折叠屏手机的份额提高到其智能手机总销量的一半,并使其成为公司与 Galaxy S 旗舰系列并列的另一个支柱,也是高端市场的关键类别。

摩登三1960_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可期向世界前沿再迈进一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国际化经营、技术路线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发展上,我国汽车市场进行了产业变革,传统汽车企业加快了转型布局,造车新势力纷纷融资建厂,加速进人到智能化、网联化的中高级发展阶段,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精心培育下,整个产业链逐渐成熟,开始转向国际化经营。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顺应网联化、智能化新趋势,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完善出行、充电、停车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带动私人消费水平,加强产业集中度和跨领域创新融合发展,向世界前沿再迈进一步,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可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面临风险和挑战,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仍存。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行业骨干企业要加强动力电池研发创新,更加注重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积极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等新模式,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驱动电机技术基本与国外水平同步,大部分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电机控制方面,基本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企业更是走在前列。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集成及演化速度也在提速,并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汽车备受瞩目的亮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先后出台了不少激励政策,从研发、生产、消费、使用以及运营等环节,强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稳步提高,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孟岳称,目前全球有近13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在碳排放法规加严和主要国家激励政策推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海外市场提供更广阔空间。在智能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上形成先发优势。面对未来,汽车企业应在技术短板上持续发力,尤其加大高算力芯片、汽车软件、关键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力度。 新能源汽车战进入“下半场”,在未来场景中,新的产业生态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导全球创新,并有望带动全球经济加速复苏。一是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行业骨干企业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和基础部件研发,要加强动力电池研发创新,更加注重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积极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等新模式,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开展合作,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也为全球汽车企业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继续以开放的姿态继续深度合作,欢迎全球企业深度融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希望汽车合资企业在保持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鼓励中外汽车企业面向全球市场,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领域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持续支持下,相关企业不断创新开发多元化、智能化、物联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观念和态度也逐步发生了改变,从抵触、认知到了解,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能源需求、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摩登3注册网址_5G正式商用以来,目前5G基站单站址能耗降低超20%

出门打车有Robotaxi,早、午餐售卖有无人零售车,送快递、外卖有无人配送车……类似这样的自动驾驶智能场景在北京经开区随处可见,而这正是北京经开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北京经开区了解到,经开区2022年上半年累计建成的5G基站1454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约24个5G基站。 “自2019年工信部向中国通信行业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开始,中国进入5G时代,而北京经开区早在5G时代到来之际就已率先部署5G网络建设。”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上半年,北京经开区建成并开通的5G基站数1454个,万人拥有5G基站数约85个。此前,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公布本市平均每万人5G基站数27个,为全国第一,由此对比来看,北京经开区建成开通的5G基站万人拥有量,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经开区自2019年“5G亦庄”启动以来,加快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已形成5G网络与光纤、IPv6相结合的信息高速公路,为庞大数据量和信息量的传递提供了高速传输信道,在提供高品质联接和超强运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今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主题是“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 数据显示,截至 7 月底,全国建成开通 5G 基站 196.8 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 96% 的乡镇镇区实现 5G 网络覆盖,5G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4.75 亿户,比 2021 年末净增 1.2 亿户;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 4 亿户家庭的能力,已通达全国所有城市地区,千兆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超 6570 万户,比 2021 年末净增 3100 多万户。 在推动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通信业节能降耗,引导行业绿色发展。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信息通信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网络规模不断壮大、电信业务总量快速增长,行业在全社会的能耗占比保持相对稳定,“十三五”期间单位电信业务量综合能耗年均降幅超过 20%。 一是政策标准方面。印发“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编制发布行业节能技术标准,加强政策标准引导。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联合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出台政策文件,有序推动以数据中心、5G 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是网络升级演进方面。全面开展网络光纤化改造,大力发展固定和移动宽带通信技术,发布行业老旧高耗能淘汰设备目录和节能新技术目录,稳步推进网络升级。持续推动基站机房、管道线路、智慧杆塔等场景下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网络建设运维绿色化水平。 三是重点设施能效提升方面。基站和数据中心能耗在通信网络总能耗中占比较高,为推进这两个重点设施节能降耗,工信部充分发挥基础电信企业引导作用,多措并举持续推进 5G 基站能耗降低,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和布局优化,加快数据中心节能和绿色化改造。目前 5G 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商用初期降低超过 20%,全国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 PUE 已降到 1.3 以下。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17日在2022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透露,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固定宽带由百兆迈向千兆跨越升级,光纤用户占比由2012年的不到10%提升至2021年的94.3%。 工信部此前透露,今年的目标是基站总数年底达到200万个,而且要按需建设优化布局,加强面向企业厂区、工业园区这些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同时提升在高铁、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区的覆盖深度。持续推进县城和乡镇的广度覆盖。 今年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在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开通5G基站超过85万座,千兆光纤覆盖超过1亿户,不断夯实算力网络的基础,数据中心基架超过115万架。中国移动继续夯实新基建,推动5G加速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前5G基站超过100万个,年底实现四线城区乡镇覆盖。 中国联通聚焦5G、宽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介绍,中国联通建成全球首张规模最大、速率最快的5GSA共建共享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76万站,共享4G基站72万站,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5G规模化建设和绿色低碳减排提供了标杆示范。 中国铁塔累计承建5G基站超过139万,其中97%实现共享。中国铁塔副总经理张权透露,现在每天以2600座基站的建成交付速度在加快推进,使我国5G基站建设占有全球的60%以上。网络基础不断夯实,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了铁塔力量,也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5G正式商用以来,为推动新基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中国的5G建设和应用保持了全球领先水平,目前5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一级和所有县城城区,87%的乡镇镇区。 目前5G应用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生活领域,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也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重要要求。 谢存说,目前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商用初期降低超过20%,全国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PUE(注:PUE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其值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已降到1.3以下。 谢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开展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提高行业绿色用能水平,提升通信基础设施整体能效。 在正式跨过商用三周年的节点之际,中国5G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经过三年多的培育和发展,5G行业级应用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5G商用进入良性循环,在创新发展和产业生态营造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在日前举行的“2022世界5G大会”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如此总结中国5G产业的发展。 而这也成为全球通信产业公认的成就之一,在本届世界5G大会上,《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截至2022年6月底,全球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部署220多张5G商用网络,5G用户数超7.4亿。其中,中国5G基站累计数量达到185.4万个,5G终端用户达到4.55亿户,均占全球60%以上,全国运营商5G投资超过4000亿元,5G也已融入矿山、港口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显著发展。 相里斌指出,随着5G商用进程的深入,5G技术将为各行各业赋能,形成跨行业融合的5G大生态。“目前,全球已有200多家运营商部署了5G商用网络,预计到2022年底全球5G连接数量将达到12亿左右,未来两三年将是培育5G应用生态重要窗口期。”相里斌表示。 展望未来,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本次大会上表示,将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稳妥有序开展5G网络建设,持续提升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全面推进5G的商用部署和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增长 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3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000亿元,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达1.2万亿元,将带动相关投资超过3.5万亿元,直接创造超30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超过8万亿元新兴消费,形成万亿级5G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 “5G对产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这一点能从运营商身上得到很好体现。”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表示,作为通信产业链最上游的“发牌”龙头,运营商的业绩也间接反映了5G带来的收益。 最新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三大运营商营收净利润均再创新高,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2%、10.4%、8.3%,而净利润分别增长18.9%、12.1%、18.7%,三家运营商合计实现营收约9133.8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约93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