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官网注册

摩登3测试路线_Linux 内核如何描述一个进程?

一、Linux 内核如何描述一个进程? 目的: 初步了解进程描述符 task_struct。 目录: Linux 的进程 Linux 的进程描述符 task_struct 内核如何找到 task_struct task_struct 的分配和初始化 实验:打印 task_struct / thread_info / kernel mode stack 环境: Linux-4.14 + ARMv7 1. Linux 的进程 进程的术语是 process,是 Linux 最基础的抽象,另一个基础抽象是文件。 最简单的理解,进程就是执行中 (executing, 不等于running) 的程序。 更准确一点的理解,进程包括执行中的程序以及相关的资源 (包括cpu状态、打开的文件、挂起的信号、tty、内存地址空间等)。 一种简洁的说法:进程 = n*执行流 + 资源,n>=1。 Linux 进程的特点: 通过系统调用 fork() 创建进程,fork() 会复制现有进程来创建一个全新的进程。 内核里,并不严格区分进程和线程。 从内核的角度看,调度单位是线程 (即执行流)。可以把线程看做是进程里的一条执行流,1个进程里可以有1个或者多个线程。 内核里,常把进程称为 task 或者 thread,这样描述更准确,因为许多进程就只有1条执行流。 内核通过轻量级进程 (lightweight process) 来支持多线程。1个轻量级进程就对应1个线程,轻量级进程之间可以共享打开的文件、地址空间等资源。 2. Linux 的进程描述符 2.1 task_struct 内核里,通过 task_struct 结构体来描述一个进程,称为进程描述符 (process descriptor),它保存着支撑一个进程正常运行的所有信息。 每一个进程,即便是轻量级进程(即线程),都有1个 task_struct。 sched.h (include\linux)struct task_struct {    struct thread_info thread_info;    volatile long state;    void *stack;    [...]    struct mm_struct *mm;    [...]    pid_t pid;    [...]    struct task_struct *parent;    [...]    char comm[TASK_COMM_LEN];    [...] struct files_struct *files; [...] struct signal_struct *signal;} 这是一个庞大的结构体,不仅有许多进程相关的基础字段,还有许多指向其他数据结构的指针。 它包含的字段能完整地描述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包括 cpu 状态、打开的文件、地址空间、挂起的信号、进程状态等。 点击查看大图 作为初学者,先简单地了解部分字段就好:: struct thread_info thread_info: 进程底层信息,平台相关,下面会详细描述。 long state: 进程当前的状态,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进程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流程。 点击查看大图 void *stack: 指向进程内核栈,下面会解释。 struct mm_struct *mm: 与进程地址空间相关的信息都保存在一个叫内存描述符 (memory descriptor) 的结构体 (mm_struct) 中。 点击查看大图 pid_t pid: 进程标识符,本质就是一个数字,是用户空间引用进程的唯一标识。 struct task_struct *parent: 父进程的 task_struct。 char comm[TASK_COMM_LEN]: 进程的名称。 struct files_struct *files: 打开的文件表。 struct signal_struct *signal: 信号处理相关。…

摩登3注册网址_艾迈斯控制权与盈亏转移协议获欧司朗临时股东大会投票通过

2020年11月4日,上海——昨日,欧司朗在慕尼黑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就大股东艾迈斯(ams)的控制权和盈亏转移协议进行投票表决。该协议以99.77%的赞成票通过,达到了法定人数至少75%的要求。欧司朗首席执行官Olaf Berlien表示:“ 基于控制权与盈亏转移协议,欧司朗与艾迈斯将进一步推动公司的整合。我们将共同努力,打造全球光电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导者。”股东大会还确认了监事会的新任命,Hans Peter Metzler、Thomas Stockmeier和Johann Eitner获任监事会新成员。 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之前,艾迈斯持有欧司朗约70%的流通股。 根据协议,艾迈斯将向欧司朗的剩余少数股东支付每股45.54欧元的补偿金,或每年支付约合补偿金金额的5%(净值2.24欧元/毛值2.57欧元)。 该控制权与盈亏转移协议在慕尼黑进行商业登记后即可生效,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后正式实施,合并后的公司将于2021年初正式成立。 届时,欧司朗和艾迈斯将能够利用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推动技术与产品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平台登录_什么是物流自动化中的密集存储系统?有何优势?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加速,尤其是物流行业,呈井喷式发展。快递数量呈现惊人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快递数量为650亿件,今年增长至800亿件,如此庞大的快递数量,对物流行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仓库仓储需求越来越大,进出库的效率需求越来越高。 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如何在同样的仓库面积里存储更多的货物、更高效率的进出库,创造更多的价值与利润,已经成为每一个仓储人要思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密集存储系统便应运而生,具有空间利用率高、作业灵活、自主导航等优点。 密集存储系统按自动化程度来分,可分为三大类:全自动化密集存储系统、半自动化密集存储系统、普通密集存储。 按照功能种类来分,包含了:子母穿梭车自动化密集系统、四向穿梭车自动化密集系统、多层穿梭车密集存储系统、电动移动货架系统、穿梭车货架系统、压入式货架系统、重力式货架系统、驶入式货架系统、流利式货架系统、手摇移动密集架、悬臂式货架等等。 在密集存储系统集成商中,上海音锋机器人股价有限公司可谓是行业排头兵,其产品子母穿梭车系统是由穿梭子车、穿梭母车、行走轨道、巷道货架、往复式提升机、托盘输送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无线仓储控制系统(WCS)、仓储管理系统(WMS)等组成的自动密集仓储系统,可实现仓储的密集存储与自动化系统的完美结合。 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注册登录网_诺基亚10爆出最新消息:可能迎来大升级!

近日,据爆料,诺基亚下一代旗舰命名为诺基亚10 PureView。虽然诺基亚这一代旗舰尚未发布,但外媒 报道称,诺基亚 10 PureView 原型机(采用蓝宝石玻璃显示屏和高通骁龙 875 处理器)正在测试中,预计可能在 2021 年下半年发布。 时隔一年多时间,HMD新旗舰仍未推出,考虑到骁龙875要等到2021年才会大规模量产商用,诺基亚新旗舰如果使用骁龙875的话,那么距离正式发布可能还遥遥无期。 报道指出,诺基亚10 PureView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由尚未发布的骁龙875芯片提供动力支持,该机可能会在2021年下半年发布。 目前关于诺基亚10 PureView的细节暂时不得而知,考虑到HMD今年一直在深耕中低端市场,诺基亚10 PureView何时跟大家见面还留有悬念。 此外,有传闻称该机采用打孔全面屏设计,此前传闻的屏下摄像头可能性略低,可能支持 120Hz 刷新率,同时支持屏幕指纹识别,或将后置圆形的相机模组,内置 5 颗摄像头,包含主摄、超广角、长焦、TOF 等镜头,其中主摄将达 1 亿像素,而且支持 8K 视频录制。对于如此配置信息,大家会买这款手机吗?

华为官方宣布:新机nova8 SE将于11月5日在线上发布

11月3日,华为官方宣布:新机nova8 SE将于11月5日在线上发布。,除了nova8 SE,华为nova8系列另外2款机型(nova8和nova8 Pro)也将于本月发布。另外,这两款机型或将采用120Hz高刷新率屏幕,成为华为nova系列首款高刷屏手机。 很快,有数码博主曝光了这款手机的真机图。可以看到,华为nova8 SE后置方形矩阵四摄,四角圆润,边框平直,且保留了实体按键。配色方面,这次曝光的nova8 SE真机有蓝、白两种配色。 综合此前爆料,华为nova8 SE搭载联发科天玑800U芯片;内置3800mAh电池,支持66W华为超级快充;后置6400万像素超清四摄像头,前置1600万像素摄像头;配备6.53英寸OLED真彩屏,采用水滴屏设计,支持屏幕指纹解锁;厚度为7.46mm,重量为178g,至少提供蓝、白两种配色。

好事将近? 摩托罗拉品牌近期新机信息不断曝光

11月3日,摩托罗拉品牌近期不断有新机的信息曝光,包括这些手机的外观和参数信息。摩托罗拉G10手机的型号是XT-2117,其作为摩托罗拉G9 Play的继任者推出。这款手机采用开孔屏设计,后置三摄,还支持侧面指纹识别技术。手机的尺寸是165.3×75.4×9.5mm,屏幕尺寸是6.5英寸,下面能看到比较明显的下巴区域,内置一块4850mAh容量电池,底部有一个3.5mm耳机插口。 据介绍,另外,我们从这款手机的渲染图中看到,该机采用了摩托罗拉常见的外观设计,配色是紫色,后置镜头位于手机背部上方中间位置,旁边还有一个品牌Logo。按照摩托罗拉以往的策略,这款手机应该还有很多种配色供消费者选择,是一些很鲜艳的颜色。

小米6手机又爆新玩法:刷入Ubuntu Touch可使用

众所周知,小米 6 是小米公司于 2017 年 4 月发布的旗舰手机。彼时,作为国内最早搭载高通骁龙 835 处理器的手机之一,小米 6 凭借均衡的性能与设计,吸引了大量用户。 据网友反馈,近期,小米6手机刷入 Ubuntu Touch 取得了最新进展,开发者为Ubuntu版小米6带来了新的更新,包括更新vendor blobs;修复了SIM卡崩溃问题,现在可插入SIM卡使用;还修复了性能等等。 今年10月份,深度社区用户 BigfootACA 的小米 6 手机已经刷入了统信 UOS 系统,并带来了一些体验。

安兔兔10月份Android性能排行榜曝光:Mate40 Pro排名第一

11月3日,安兔兔公布了2020年10月份Android手机的性能排行榜,在旗舰机型中,最近上市的华为Mate40 Pro以685339分位居第一的位置。从安兔兔新公布的数据中看到,第一、二、三名被华为和iQOO占据之外,随后还有vivo、Redmi、小米和ROG等品牌的机型。 其中,Redmi K30s至尊纪念版作为一款新上市的手机,刚上市就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非常不错,甚至超过了小米10至尊纪念版手机。 其他方面,安兔兔同时也公布了10月份Android中端手机的性能排行榜。榜单中排在第一的是Redmi 10X Pro 5G手机,排在第二的同样是Redmi的机型10X 5G,这款手机搭载了天玑820处理器,第一名的成绩为398483,第二名仅差4千分左右,性能比较接近。另外,排在第三名的荣耀30手机也很出现,得分为387136,搭载了麒麟985。

限制华为5G,后果很严重,爱立信与华为差距在哪?

众所周知,在新冠疫情的打击下,欧洲国家显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5G独立组网。瑞典邮政和电信管理局最近对外宣布,将在当地时间11月10号进行5G频谱的拍卖。 但有一项附加条款,参与拍卖的运营商不能使用华为的设备,如果正在使用,也必须在2025年之前完成替换。瑞典这一决定,对本国企业肯定是有影响的。在全球5G市场,和华为竞争的另一巨头企业是爱立信,而它的母国正是瑞典。 限制华为5G,后果很严重 今年4月,该企业获得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的5G合同,在移动公司2020年5G基站采购名单中,爱立信中标份额达到11.5%,带来超过5亿美元的收入。而凭借着中国5G建设的红利,爱立信也实现了营收快速增长。显然,瑞典禁止华为的举动,势必会影响爱立信的在华收益。 除了市场利益受损,瑞典这样的举动,在技术方面更是得不偿失。首先,华为从2000年就已经进入欧洲市场,和当地运营商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公司已经大量使用华为的基站设备,就比如说英国,几乎所有运营商都采用了华为的产品。所以我们看到,英国政府说,要用七年的时间更换替换华为,瑞典政府声明,要在2025年前完成更换。 这些政府官员显然没有从技术角度考虑问题,设备不是说替换就替换的。首先,在推进5G的过程中,4G的设备仍会继续使用,就像我们商用4G的时候,2G、3G设备仍会保留更新。设备厂商给运营商提供基站设备时,会保留一部分硬件性能,之后通过软件的升级,不断释放这部分性能。在外部施压之前,华为的基站设备,已经占据欧洲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如果失去华为的技术服务,这些已经建设的4G、3G基站无法得到更新升级。 其次,在建设5G网络的时候,分为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简单来说,前者是依赖已经有的4G基站,更换少量设备,发射5G信号。后者是完全独立的建设一套5G系统。显然后者的成本更高。 最好的选择时,在现行的4G网络基础上建立,可问题来了,就像前面提到的,他们4G基站设备,很多是使用华为,如果采用非独立组网,使用爱立信的设备显然不合适,为什么?有兼容性问题,两家产品和硬件和软件方面,有设计差异,就好像,苹果的手机,用安卓的系统,肯定不适配。像瑞典封禁华为,可能就意味着建设5G网络时,一部分移动网络必须推倒重来,建设成本必然暴涨。 爱立信与华为差距在哪 华为能够做到这点,关键是工程能力足够强大,能把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大规模量产,商业化。而美国、欧洲都曾拥有这样的能力。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取得重大突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美国数学家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发表两篇划时代论文《通讯数学原理》和《噪声下的通信》,系统性地论述了信息的定义、量化、编码,信息论也由此诞生,这为后续通信技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先发优势之下,美国的朗讯、摩托罗拉等公司成为1G时代的领头羊。这时候,企业比拼的不是基础理论研究,而是谁的工程能力强大,能大规模推动商用,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成本。欧洲在2G时代能赶上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立信、诺基亚等企业,掌握强大的工程能力,可以低成本推动2G技术,而美国人力成本飙升,无法做到。 2000年前后,华为花费巨资,邀请IBM咨询公司,对内部进行流程改造,几万人的科研团队可以密切配合,攻坚技术难题,由此也形成了强大的工程能力。而此时,欧洲设备厂商却在人力成本不断飙升的背景下,逐渐失去了这种工程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国际电信联盟在做出5G标准前,华为已经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技术论证。所以,标准已通过,华为几个月就能拿出相应方案,而爱立信没钱投入,工程能力减弱,只能走保守的路线,标准出来,才做研究,一两年之后,才能给到可行的方案。 打破良性竞争必然付出代价 通信技术能够一代又一代发展至今,是各大通信厂商良性技术竞争的结果。像中国3G、4G也得益于爱立信、诺基亚等西方公司,在他们的技术基础上建立,这一点不可否认。后来,华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5G研发和设备制造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让高成本的5G技术更加普惠,这样所有人都能用上。 人为的打断这样的良性竞争,必然会导致研发成本增加,花费不必要的钱。从1G到5G的演进,先是美国、欧盟、中国都提出自己的标准,后来大家逐渐统一,共用一个标准,共同推动通信产业发展。如今,某些国家处于意识形态,非要打破这样来之不易的协作,显然会迟缓整个5G建设的进程,大大增加各国5G建设成本,最终蒙受损失的是广大消费者。 5G之后,还有6G,排斥中国企业,靠爱立信、诺基亚两家公司,能推动吗?

法律人士支招:强制升级5G、禁止退回4G均违法

近期,不少媒体报道了各大运营商的App等渠道突出5G套餐,4G套餐的办理入口难以寻找甚至套餐被下架的现象,还有报道指出,用户一旦选择升级为5G套餐,可能无法再申请改回4G。网友们的吐槽也反映出,一些运营商工作人员在进行营销和业务办理时,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体验后发现,在运营商App中,5G套餐被高推、4G套餐难寻觅等现象确实存在。不过,在客服电话渠道中,工作人员还是表示可以办理低价4G套餐,而对于办理了5G套餐的用户,只要没有合约期的限制,也是可以随时改回4G的。 法律人士表示,运营商工作人员如果有意误导或者强行推销5G套餐,可能会构成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或者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客服表示5G套餐可退回4G,但4G套餐在App中“隐身”属实 对于网上反映的上述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11月2日向三大运营商进行了求证,但截至发稿时,三大运营商均未作出回应。而针对5G套餐可能无法退回4G的问题,三大运营商客服均表示,只要不存在合约期等限制,5G用户是可以退回4G套餐的。“只要是我们在售的套餐,都是可以正常办理的。”中国电信客服强调。 而当记者表示自己想选择一个低价套餐时,中国移动客服向记者推荐了月租19元的套餐,中国联通客服则推荐了39元和49元每月的套餐,中国电信客服也推荐了几十元的低价套餐。网传的“4G套餐下架”可能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过,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在运营商App中,4G套餐“隐身”的现象确实存在。 打开三大运营商的App,各种“5G专区”“5G套餐”的字样纷纷进入眼帘。在套餐办理页面上,却难以找到明显的“4G套餐”窗口。想要在App中更换4G套餐的用户,难免会陷入“无处下手”的尴尬局面。除此之外,在运营商App中,完整的4G套餐梯度图表更是难得一见,用户在选择时,也缺少方便的比较方法。 而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当记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进中国移动App中“5G智选套餐”这一栏时,出来的套餐其实也是包含58元、79元等本质上属于4G的套餐,只是形式上有个“5G”的名头——也就是说,运营商通过把“5G”塞满上一级菜单,给用户制造出一种“只有5G可选”的印象,从而引导用户选用5G套餐。 众所周知,5G套餐的起步资费水平较高,用户在App中更改套餐时,如果总是找不到明确标注为“4G”的套餐,会让人心里并不好受,甚至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这一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体验过程中深有体会,多位用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 有不少网友表示,运营商的客服人员在电话中告知“没有4G套餐了”,或者是各种花式推介5G套餐,让自己不胜其扰。 你“被5G”了吗?运营商“迷惑操作”可能源于5G推广冲动 事实上,运营商大力推广5G套餐,甚至在5G正式商用前就已经开始了。彼时,三大运营商都在自家App中开展了5G预约活动,参与预约的用户如果在商用开始后一定期限内办理5G套餐,可享受多种优惠。 在去年11月1日5G正式商用后,运营商更是在包括App、营业厅等各种渠道大力推介其5G套餐。去年11月适逢“携号转网”服务开启试运行,新京报记者在月底前往营业厅暗访服务开展情况时,就看到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里都摆放了不少5G套餐的宣传材料。在中国电信北京大郊亭营业厅,工作人员了解到记者要携号转入后,便开始热情地推荐5G套餐,称5G套餐要比4G更加实惠。在记者要求看看4G套餐后,工作人员才展示了4G套餐的详细情况。可见,推介5G套餐是工作人员更为优先的任务。 中国电信大郊亭营业厅内的大屏幕上显示的5G套餐。 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的5G套餐用户已经超过1.1亿,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也已近6500万户。不过,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数字往往比同期工信部公布的要高出不少。有多位运营商内部人士承认,这是因为采用的统计口径不同导致的,而至于具体的口径是怎样的,则“谁也说不清楚”。在这其中,那些只有5G手机没办5G套餐或者只办了套餐而没有5G手机的用户有多少被统计成了5G用户,外人也很难分辨。 不少业内人士都指出,真正让用户反感的,是运营商及其工作人员在推介套餐等服务时存在的各种诱导和误导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导致的消费时不透明、不放心。由于普通用户对于通信技术的认知有限,不排除存在工作人员在考核压力下,利用这个信息差来影响用户的选择,甚至出现强制用户升级的现象。 这种方法可能一时“有效”,但是带来的长期结果却是用户对运营商的不信任。在5G推广的过程中,不少用户将4G套餐与5G套餐对立起来,甚至“谈5G色变”,生怕自己“被5G”,即是这些做法的反面效果的体现。 强制升级等行为将被工信部重点督查,4G套餐数量减少或与5G无关 作为监管部门的工信部也注意到了运营商在推广5G过程中“动作变形”对用户权益和行业环境造成的损害。“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5G,运营企业相互之间是有市场竞争的,在这一点上,工信部从来不去干预它。但有一点,有些运营企业对下还有一些考核指标,底下在推的时候,有时候到边边角角就变形了,比如强制(升级)等等,这些也不是工信部所赞成的。”今年7月,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闻库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工信部将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要依法查处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就把用户套餐升级了、捆绑销售了这种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些行为对运营商公信力乃至5G套餐的吸引力,都造成了显而易见的损害。例如,当4G套餐数量减少、便宜套餐不再支持办理时,不少用户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为了给5G套餐让路。对于这些质疑,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其中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运营商要推5G套餐,而是监管部门和三大运营商集团总部对于压降套餐数量有要求。 在套餐数量减少的大趋势下,在消费者眼中更为“低价”“优惠”的套餐,自然就成了运营br/> “以前,一个运营商在一个省内,同时存在的套餐最高能超过1000种,过多的套餐、各种复杂的计费方式让用户看得眼花缭乱,群众的怨言很大,监管方面于是要求运营商要减少套餐数量。”付亮表示,“在运营商大力推广5G的时候,为了保证整体套餐数量的下降,把比较老的4G套餐下架就成了一个选择。” 法律人士支招:强制升级5G、禁止退回4G均违法,用户可多渠道维权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兼首席律师陈文明表示,如果运营商在没有和消费者明确释明告知的情况下禁止用户退订5G套餐,这样的行为显然属于违法。首先这涉嫌侵害消费者的自主消费权利,与《合同法》中的“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相违背,应视为无效。 此外,根据《电信条例》第四十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不得有“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的行为。如果运营商工作人员强迫用户升级5G套餐,显然也违反了这一规定。 不过,陈文明律师也指出,如果消费者在通信公司办理5G套餐时候,双方明确约定每月最低消费和服务期限,并且通信公司做了特别告知说明的,该行为约定就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