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摩登3平台开户

摩登3娱乐登录地址_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广汽陷入争议的“石墨烯电池”技术到底成色如何?

“8分钟充满80%”、“1000公里续航里程”、“让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 广汽埃安在关于新电池技术的预告中使用的宣传语极具爆点,很快引燃电动汽车市场。 然而就在第二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就对所谓的“快充电、高续航”的新电池公开泼下一盆冷水,表示“这是不可能的”。这也让网上的舆论方向瞬间发生了翻转。 那么广汽埃安口中神奇的“石墨烯电池”技术,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能达到宣传语中的效果?这场预告带来的是一场真正的技术变革还是又一次营销炒作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高调预告却遭打脸 积极回应未能扭转局面 1月15日,广汽集团旗下广汽埃安在官微上预告了即将推出的全新动力电池科技。在预告中,广汽埃安表示,新研发的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可以在8分钟内充电80%,这让充电变得像加油一样便捷,同时硅负极电池让汽车的续航里程能够达1000公里。 预告中提到的新技术直击电动车用户的两大痛点,既解决了困扰电动车普及的充电难的问题,又弥补了电动车腿短的弱点。这则预告的发布迅速引爆了市场行情,广汽集团股票以及石墨烯板块的股票都迎来了大幅度上涨。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2021年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论坛中的发言就为广汽埃安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如果某一位说,这辆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满电,而且还特别安全,成本还非常低。那么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在遭到院士“打脸”后,广汽埃安坐不住了。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论坛上,总经理古惠南回应称,“今年广汽埃安的1000公里续航车是肯定要出来的,但是成本不会低。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上是可以的,电池能承受,但是要解决配套充电桩的问题。”同时他也表示,“大家要科学地对待技术的进步,不能把技术问题和推广运营的问题混为一谈。” 随后在1月18日早间,广汽集团又在互动平台表示,石墨烯电池整车目前已经走向实车量产测试,后续将会根据项目进展发布相关信息。 不过这些回应并未能消除网络上的负面声音。在相关的新闻下面,网友们“忽悠”“噱头”“割韭菜”“文字游戏”的评论随处可见。更多的网友表示疑惑,这所谓的“石墨烯电池”,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技术构思理论可行 但实践还有一定难度 准确来说,广汽提出的这项新技术应该叫做“掺杂石墨烯的硅基负极锂电池”,而非真正的石墨烯电池。真正的石墨烯电池应当使用石墨烯作为电池的主要正负极和隔膜材料,其工艺复杂且成本极高,应用起来难度非常大。 广汽的新电池的核心正极材料仍旧是“锂”,并未发生变化,因此电池的本质还是锂电池。在这项技术中,石墨烯只是作为导电添加剂被掺入负极材料中的。 由于石墨烯具有较低的导电阈值和比较高的功率密度,在负极掺入少量的石墨烯理论上可以极大程地度降低电池的欧姆阻抗,从而提升电池的充电能力,实现“快充电”。同时新电池还配备了基于石墨烯导电剂的“一套降温冷却系统”,使快充时的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 而纳米硅在负极的使用是实现“高续航”的关键。硅是目前已知的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十几倍。因此,将纳米硅引入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中,部分替代原本的石墨,理论上可以极大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续航里程。 因此,广汽提到“高续航”和“快充电”,在理论上有一定的依据,但实践起来仍然要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鉴于掌管锂电池核心性能指标的还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改变对电池性能的提升有一定的限度。 另一方面,目前石墨烯电池的技术并不成熟,还处在实验阶段,很多性能指标都是在实验室中得到的。从实验室理论到工业普及存在着很大的跨度,一旦产品被投入到实践当中,相关指标可能会有一定缩水,达不到预期的水平。 此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现在还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这也势必会抬升新电池的成本,为新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带来挑战。广汽是否能够成功实践预告中的目标,还要日后见分晓。 近日,电动汽车企业扎堆布局1000公里续航车型。就在不久前,蔚来汽车发布了一款固态电池包产品,宣称将解决电动车短板之一的续航能力差问题,能够将电动车续航里程提高1000公里。这一消息的发布也引发了很多争议与质疑。 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业浮夸风盛行。一方面,车企在宣传时总是过分强调续航能力的提升,官方给出的续航里程数往往被注入了很多水分。比如,采用不同的工况进行测试,最后得到续航里程也会不同的。 很多车企在测试时会故意选择60km/h等速这种耗能最小的工况,然后将测试结果作为最大续航里程进行宣传。实际上路后,汽车的续航里程数只能达到宣传的70%甚至更低。这样为了制造噱头的而想方设法虚假抬高续航里程数的行为实在不可取。 另一方面,利用电池创新技术进行炒作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诚然目前我国的电池材料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各个企业对于电池技术的投入加大,技术的进步也确实很快,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很多企业会对其电池创新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过度包装,在新技术尚未成熟,还没有落地,离量产和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便开始大肆宣传,这种行为就变成了炒作。 电池材料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是需要长时间脚踏实地努力的。虽然短期内,炒作和里程数注水等行为或许能够为企业带来一些红利,但长期来看,将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将消费者的体验放在第一位,以真正的实力制胜才是发展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三1960_常见电子元器件等效电路汇总

电子元器件的等效电路对电路分析非常有用,可以帮助理解该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工作原理,可以深入了解该元器件的相关特性。 贴片电容器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贴片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从等效电路可以看出,电容器除电容外还有寄生电感L和寄生电阻R,尽管L值和R值都很小,但是在工作频率很高时电感会起作用,电感L与电容C构成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 有引脚电容器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有引脚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它与贴片电容器相比,其等效电路中多了引脚分布电感,它也有高频串联谐振的特性。 有极性电解电容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有极性电解电容器的等效电路,这是没有考虑引脚分布参数时的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中,C1位电容,R1为两电极之间的漏电阻,VD1为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氧化膜。 大容量电解电容器等效电路 电解电容器是一种低频电容器,即它主要工作在频率较低的电路中,不宜工作在频率较高的电路中,因为电解电容器的高频特性不好,容量很大的电解电容器其高频特新更差。 下图所示是大容量电解电容器等效电路,从图中可以找到大容量电解电容器高频特性差的原因。 从等效电路中可以看出,串连一只等效电感L0,当电解电容的容量越大时,等效电感L0也越大,高频特性越差。 普通晶闸管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普通晶闸管结构示意图和等效电路。 从等效电路中可以看出,普通晶闸管相当于两只三极管进行一定方式的连接后的电路。 双向晶闸管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双向晶闸管结构示意图和等效电路。 从等效电路中可以看出,双向晶闸管相当于两只普通晶闸管反向并联。 四极晶闸管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四极晶闸管结构示意图和等效电路。 逆导晶闸管的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逆导晶闸管的等效电路。 从等效电路中可以看出,逆导晶闸管相当于在普通晶闸管上反向并联一只二极管。 BTG晶闸管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BTG晶闸管结构示意图和等效电路。 光控晶闸管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光控晶闸管结构示意图和等效电路。 电阻器的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为电阻器的等效电路。等效电路中,R为标称电阻器,L为分布电感,C为分布电容。由于分布电感L和分布电容C均很小,所以当电阻器的工作频率不是很高时,它们的影响都可以不考虑。 在工作频率很高的电路中,应该使用高频电阻器,它们的分布电感L和分布电容C比普通电阻器的更小。 压敏电阻器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压敏电阻器等效电路。等效电路中,Rn是晶界电阻,C是晶界电容,Rb是晶粒电阻。 下图是压敏电阻器伏-安特性曲线中的3个工作区示意图,它的3个工作区包括预击穿区、击穿区和上升区。 电感器等效电路 电感器固有电容又称为分布电容和寄生电容,它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相当于并联在电感线圈两端的一个总的等效电容。 下图所示是电感器等效电路,电容C为电感器的固有电容,R为线圈的直流电阻,L为电感。 电感L与等效电容C构成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这一电路将影响电感器的有效电感量的稳定性。 当电感器工作在高频电路中时,由于频率高,容抗小,所以等效电容对电路工作影响大,为此要尽量减小电感线圈的固有电容。 当电感器工作在低频电路中时,由于等效电容的容量很小,工作频率低时它的容抗很大,故相当于开路,所以对电路工作影响不大。 不同应用场合对电感器不同参数的要求是不同的,只有了解了这些参数的具体含义,才能正确使用这些参数。 变容二极管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变容二极管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中的C为可变结电容,它可近似看成为变容二极管的总电容,它包括结电容、外壳电容及其它分布电容。R是串联电阻,它包括PN结电阻、引线电阻及接线电阻;L是引线电感。 双向触发二极管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双向触发二极管结构示意图和等效电路。 石英晶振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石英晶振等效电路。从等效电路中可以看出,石英晶振相当于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 陶瓷滤波器等效电路 图所示是陶瓷滤波器等效电路。陶瓷滤波器由1个或多个压电振子组成,双端陶瓷滤波器等效为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由LC串联谐振电路特性可知,谐振时该电路的阻抗最小,且为纯阻性。不同场合下使用的双端陶瓷滤波器的谐振频率不同。 三端陶瓷滤波器相当于一个双调谐中频变压器,故比双端陶瓷滤波器的滤波性能要更好些。 普通复合管(达林顿管)内电路 复合管电路共有4种。复合管用两只三极管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等效成1只三极管,下图所示是4种复合管等效电路。 复合管极性识别绝招:2只三极管复合后的极性取决于第1只三极管的极性。 大功率复合管内电路 下图所示是2种大功率复合管内电路。从内部电路中可以看出,它设有过电压保护电路(采用稳压二极管)。 带阻尼的行管等效电路 下图所示是带阻尼的行管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行输出级电路中需要一只阻尼二极管,在一些行输出三极管内部设置了这一阻尼二极管,在行输出管的电路符号中会表示出来。 这种三极管内部在基级和发射极之间还接入1只25欧姆的小电阻R0。将阻尼二极管设在行输出管的内部,减小了引线电阻,有利于改善行扫描线性和减小行频干扰,基级与发射极之间接入的电阻是为了适应行输出管工作在高反向耐压的状态。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测试路线_工程师谈电路:DC-DC变换器电路原理简介

出品  21ic论坛  火星国务卿 网站:bbs.21ic.com 主要介绍以下3种类型: 升压电路,降压电路,升降压电路 先来说一下 DC/DC变换器一般都包括两种基本工作模式: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简单来说开关器件在负载电流较大的时都是工作CCM模式,但当随着负载电流下降,如果电感负载电流进一步减小,电感将进入DCM工作模式。 下面对两种电感模式下的升压,降压信号波形: CCM: DCM: 下面我将就CCM模式下 对三种变换电路类型进行原理分析,DCM模式下,原理类似在此就不重复讲解: 降压转换电路 BUCK 变换器,也称为降压变换器,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降压型直流变换器。 输入电压VIN到输出电压VO的转换,该电路主要的电子元器件包括开关Q1 ,二极管D1,以及储能电感L1,滤波电容C1,负载RL组成。Q1的驱动信号为PWM脉冲信号。原理图如下: 在CCM工作模式下: PWM在Q1GATE端输入脉冲信号,当PWM输入高电平时,Q1导通,由于Q1的RDSON很小,所以可以忽略掉Q1的导通电压,电流从电感中流过,形成回路如下图所示,电感中的电流线性增加,加在电感两端的电压为VIN-VO,那么在TON时间内,TON为PWM输入为高电平的时间,也就是开关管Q1处于导通状态的的时间内,电感增加磁通量就为(VIN-VO)*TON 电感为储能元器件,既能储存能量,又能释放能量。 PWM脉冲信号在Q1GATE端输入低电平时,开关管Q1处于截止状态,由于电感是储能元期间通过它的电流不能突然发生变化,这个时候L1释放的电流,电流具有连续性,形成如下图的回路,电感减少的磁通量为VO*Toff,这里的Toff为PWM输入为低电平的时间,也就是开关管Q1处于截止状态的的时间。 当开关Q1与开关Q1闭合达到动态平衡时,(VIN-VO)*TON=VO*Toff   Vo = Vin×( Ton /(Ton + Toff) ) ,占空比<1,所以输出电压低于低于输入电压,这样就实现了降压的目的。 D=TON/(TON+Toff),D为PWM脉冲信号输入的占空比。 升压转换器 BOOST变换器,也称升压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直流变换器。原理图如下: 在CCM工作模式下: PWM在Q1 GATE端输入脉冲信号,当PWM输入高电平时,Q1导通,输入电压加到电感上, 形成如下图的回路,电感的电流线性增加,电感增加的磁通量为 VIN*TON, 电感中储存了能量, TON 为 PWM 脉冲信号输入高电平,也就是开关管 Q1 导通的时间。 当PWM在Q1 GATE端输入低电平时,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由于电感L1为储能元器件,电感输出电流输出电流具有连续性,输入电压VIN叠加上储能元器件电感上的感应电压,经过二极管给负载提供电压,形成如下回路,这里的二极管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开关管Q1导通时,被充电的电容器通过开关管Q1对地放电,这样其实就达到了升压的目的,由此当开关达到动态平衡时,推导出如下公式,Vin×Ton=(Vo-Vin)×Toff由于占空比D<1,所以Vin<Vo,这里的二极管电压我们忽略不计了,此公式也就此验证了电路实现了升压的功能。 降压-升压转换器 BUCK/BOOST变换器,也称升降压变换器,输入电压既能高出输出电压,又能低于输出电压,但是输出电压的极性是与输入电压相反的这点在驱动单向导通的元器件,比如LED时,特别需要注意,以免出现负载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降压升压转换器说到底其实就是将升压转化器和降压转换器进行了合并操作。工作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原理图如下: 在CCM工作模式下: PWM在Q1 GATE端输入脉冲信号,当PWM输入高电平时,Q1导通,输入电压加到电感上, 形成如下图的回路,电感的电流线性增加,进行储能,电感增加的磁通量为Vin×Ton。 当PWM在Q1 GATE端输入低电平时,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由于电感L1为储能元器件,电感输出电流输出电流具有连续性,电感通过以下回路给负载供电。 可以看到,输出的电动势是与输入的电动势相反的,所以电感减少的磁通量为-Vo×(T – Ton)。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注册登录网_Achronix宣布其业界性能最高的Speedster7t FPGA器件现已开始供货

中国深圳市,2021年4月 – 高性能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和嵌入式FPGA(eFPGA)半导体知识产权(IP)的领导性企业Achronix半导体公司今日宣布:公司已开始提前向客户交付其采用7nm工艺的Speedster®7t AC7t1500 FPGA芯片。Speedster7t系列产品是专为处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ML)、5G基础设施、网络处理、计算存储、测试和测量等一系列多样化应用中的高带宽工作负载而设计;在这些应用中,Speedster7t FPGA消除了传统FPGA具有的关键性能瓶颈。 Speedster7t FPGA系列产品采用了台积电(TSMC)的7纳米工艺技术,为网络处理、存储和计算加速等应用提供业界最高的性能。Achronix首席执行官Robert Blake表示:“Achronix的Speedster7t FPGA芯片为客户提供了当今可用的FPGA芯片所能提供的最高带宽,并包含创新性的架构特性,从而使其成为数据加速应用的理想选择。” “我对Achronix团队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该器件的运行符合我们的预期,同时首批芯片的硬件验证也提前完成,使得我们能够将该产品的上市时间从数月缩短至数周,这得益于我们的代工合作伙伴台积电(TSMC)领先的工艺技术和在制造领域内的专业性。” AC7t1500 FPGA芯片为高带宽应用进行了优化,它包括业界首个双向带宽容量超过20 Tbps的二维片上网络(2D NoC),以及112 Gbps SerDes、PCIe Gen5、400G以太网和外部存储器带宽为4 Tbps的GDDR6接口;它还包括一个全新的、创新性的机器学习处理器(MLP)模块阵列,该模块阵列非常适合AI / ML应用中所需的各种高性能工作负载。Speedster7t FPGA由Achronix的工具套件提供支持,该套件包括Synplify Pro综合工具以及ACE布局布线和时序工具。这些经过行业验证的设计工具现已可供客户使用来评估和设计Speedster7t FPGA器件。 Speedster7t FPGA的主要架构性创新之一是拥有业界首个2D NoC片上网络。2D NoC覆盖了整个FPGA逻辑阵列并提供专用的高带宽路径,从而使所有的功能单元模块和外围I/O之间以及其与FPGA逻辑阵列之间可以实现互连。2D NoC消除了传统FPGA中存在的复杂的布线瓶颈,并且可以在遍布整个FPGA中的80个节点的每个节点上发送或接收512Gbps的带宽,从而产生大于20Tbps的双向总带宽。这种结构简化了布局布线并加快了时序收敛,从而支持设计人员去使用所有可用的逻辑处理和存储器资源,以在其设计中实现差异化。 目前正在向客户提供AC7t1500 FPGA的工程样片。Achronix预计将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对FPGA逻辑阵列、硬IP和外部接口的全器件验证,并将在2021年底前开始出货量产器件。 2021年1月,Achronix与ACE Convergence Acquisition Corp.达成了最终合并协议,使得Achronix在纳斯达克上市。预计该交易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

摩登三1960_Silicon Labs、EPSON等厂商发布 2021新品,时钟赛道或将迎来爆发风口

随着5G商用的推进,时钟芯片、晶振等作为不可或缺的元器件,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在基站、智能终端、服务器等领域有着关键应用,需求量巨大。4月23日上午,Silicon Labs、EPSON、Renesas大普通信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技术专家齐聚世强硬创新产品研讨会时钟专场,发布2021最新时钟新产品、新技术,并与上千名实名认证工程师在线互动。 研讨会上,Silicon Labs技术专家为大家分享了数据中心硬件设计各层面的参考时钟要求,并介绍Silicon Labs的超低抖动时钟产品组合;上海国芯则推荐其实时时钟计时芯片GC1302/GC1307,其中GC1302可Pin to Pin 兼容DS1302,GC1307可Pin to Pin 兼容DS1307; EPSON技术专家为我们带来了3225封装低功耗实时时钟模块(RTC),最新推出的实时时钟模块(RTC)待机电流低至100nA,且内置32.768Khz晶体和匹配电容;Renesas则介绍了其FEMTOCLOCK@2系列时钟产品应用,Renesas最新推出的FEMTOCLOCK系列硬币大小封装4*4mm,满足超低功耗150mA和高性能目标的产品,并且可以广泛应用高达400Gbps的接口速度。 晶体振荡器方面,大普通信带来±0.1ppm~±2ppm高精度的低相噪温补晶振TCXO和内置32.768K晶体,超低功耗,首创行业最高精度2ppm的国产RTC两个优势产品,缓解时钟缺货压力;应达利介绍了旗下宽温-40~125度高精度晶振产品,采用深腐蚀工艺和角度一致性更好的晶片,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晶科鑫市场总监讲解了新推出的可编程硅振,具有1~220MHZ可编程,10ppm高精度,2016超小尺寸等特点,可一周快速交货。益昂则分享了抖动低于350fs的Arcadium系列可编程高性能硅振,可生成10kHz至350MHz范围内任意频率;恒晶的技术专家则讲解了低相噪可达-142dBc/1kHz的国产温补晶振,具有100MHz高频,0.28ppm精度等特点。 本场研讨会,国内外厂商聚焦高精度,小型化,低功耗趋势,都拿出了“看家本领”,为时钟产品应用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时钟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大爆发。据了解,一直以来世强硬创新产品研讨会围绕当前产业上下游最热门、最受关注的领域,探讨新产品、新技术、新动态和新形势,把握行业最新动脉,为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参会工程师可实时对话技术专家,快速有效解决实际研发问题,加速企业研发的落地。 用户可前往官网获取时钟专场讲义及视频资料。

摩登3测速登陆_Pico Technology 推出带有源探针的首款 1 GHz 混合信号示波器

2021年4月27日—Pico Technology 今天宣布进一步开发其 PicoScope 6000E 系列混合信号示波器 (MSO) 产品,推出四款新型 4 通道产品型号,每种型号可配置 16 个可选数字通道。这些产品具有 750 MHz 或 1 GHz 的带宽、8 位或 8/10/12 位灵活分辨率以及高达 4 GS 的深度捕捉内存,进一步提升了现有 PicoScope 6000E 系列产品的功能,在 2020 年推出的 350 MHz 和 500 MHz 产品型号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产品。 多次获奖的 PicoScope 6000E 系列紧凑型示波器可以为从事高性能数字和混合信号设计的工程师、开发人员和科学家们提供成本效益高的测试和调试解决方案。 可选的 A3000 系列高阻抗有源探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与 PicoScope 6000E 智能探针接口配合使用。此接口为探针提供电源,并且自动识别到 A3000 探针的连接,自动将示波器输入阻抗切换到 50 Ω,并设置正确的衰减和刻度比例。 使用仅为 0.9 pF 的输入电容与 1 MΩ 电阻并联,这些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有源示波器可为探针针尖提供完整的 750 MHz 或 1 GHz 示波器带宽。 “PicoScope 6000E 系列产品的拓展是令人兴奋的发展,因为它解决了开发先进电子系统的工程师们所面临的高性能调试和设计验证需求。PicoScope 6000E 系列产品与广受欢迎和经过验证的 PicoScope 6 应用软件结合,可为加快高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信号处理、电力电子、电机驱动和汽车设计提供高级调试工具。” Pico Technology 业务发展经理 Trevor Smith 称。“作为标准配置,PicoScope 6000E 系列产品集成了许多特有功能,例如 4 千兆样本捕获缓存、21 个串行协议解码器/分析仪、频谱分析功能、50 MHz 任意波形发生器,以及可用于深度分析和长期无人看管测试的用户定义的数学和报警功能等。这些产品具有极高的性价比,能够满足经济实惠、功能强大的波形分析解决方案的需求,并由 Pico 的世界级技术支持专家提供支持。” PicoScope 6000E 系列示波器的外观尺寸为 245 x 192 x 62 mm(9.7 x 7.6 x 2.5 英寸),可方便地安装到任何工作台上。Pico 基于 PC 的设备是需要能够适应有限空间(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家庭办公)的专业级测试设备的工程师们的理想之选。 可以下载免费的软件开发包 PicoSDK,该开发包使用户能够针对 PicoScope 6000E 硬件编写自己的应用程序。该 SDK 包含针对 Windows、macOS 和 Linux 的设备驱动程序,以及以 C、C#、C++ 和 Python 语言编写的代码示例。还为与 Microsoft Excel、NI LabVIEW…

摩登3注册网站_人类真的能相信特斯拉Autopilot吗?恐怕未必

自2013年特斯拉推出Model S以来,电动汽车市场快速膨胀。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销量将会超越汽油汽车,越来越多的厂商拥抱电动汽车。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一种技术也渐渐流行起来,它就是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虽然特斯拉一再强调Autopilot很可靠,但消费者仍然保持怀疑。到底Autopilot准备好了吗?美国知名自媒体博客平台Medium的一篇文章称,频发的事故表明,没有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特斯拉Autopilot,远未到达完美的地步。 在理解Autopilot到底有什么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它的基本原理。制造商不同,开发的辅助驾驶系统也不同,但是厂商基本上依靠4种传感器,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它们分别是:超声波传感器、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摄像头。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以特定频率发射声波,它高于人类耳朵的听力范围,声波碰到物体返回,传感器借此测出距离。听起来超声波传感器有点像蝙蝠。 在辅助驾驶系统中,超声波传感器并非万能,因为它的侦测范围比较小,大约只有8米。如果是自动泊车,就可以用超声波传感器完成。 ——雷达传感器 雷达传感器的运作方式与超声波传感器相似,但它发出的不是声波而是无线电波。雷达传感器既可以测量距离,也可以测速(对象相对于汽车的速度),这些测量都是实时进行的。 与超声波传感器相比,雷达传感器的侦测距离更远(约为200米)。不只如此,雷达传感器还可以在糟糕的天气环境中使用,下雨、有雾都没有关系,所以雷达传感器比超声波传感器更实用。 雷达传感器不完美,它无法判断对象的尺寸。一般来说,自适应巡航控制与避碰系统会用到雷达传感器。 ——激光雷达传感器 激光雷达传感器向特定物体发射激光,激光返回,测量之后就能确定距离。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运行方式如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但它用的是激光,不是声波或者无线电波。激光雷达传感器既可以测距,也能给周边环境绘制3D图像,从而确定对象的形状,精准度极高。 相比上面的传感器,激光雷达更优秀,用在无人驾驶汽车上很好。尽管如此,激光雷达也有缺点。给汽车装备激光雷达传感器,如果想拥有360度视角,系统成本最高可达8万美元。在极端天气下激光雷达表现不好。 厂商开发无人驾驶汽车时,一般会将激光雷达系统装在车顶,看起来不是很漂亮,这也算是一个缺点。 ——摄像头传感器 无人驾驶汽车离不开摄像头,摄像头的运行就像人的眼睛。简单来说,上述三种传感器做的事摄像头都能做,比如测距、侦测对象、丈量尺寸,除了这些摄像头传感器还有其它优点,比如能识别公路标识、车道线。 还有,高清摄像头可以区别什么是行人、什么是汽车。正因如此,无人驾驶汽车离不开摄像头。不过要想让摄像头发挥作用,需要有高超的机器视觉技术作为支撑。 汽车可以用摄像头测量距离,但是如果单靠摄像头,做其它的事会有些困难。想让摄像头理解周围世界,不能没有AI和机器学习。简单来说,摄像头传感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算法。如果算法有问题,摄像头传感器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在开发无人驾驶系统时都会用到激光雷达,但特斯拉是个例外。特斯拉汽车只引进了超声波传感器、雷达、摄像头,没有激光雷达。 2019年马斯克谈到激光雷达时表示,依赖激光雷达是徒劳的,这种策略注定会失败。行业将四种传感器融合在一起,但特斯拉汽车没有激光雷达,它高度依赖AI、机器学习。 从理论上讲,当Autopilot使用者增加,特斯拉就能获得更多信息,对真实世界的驾驶环境会有更多了解,到时Autopilot应该会更上层楼。 Autopilot先进吗?先进。完美吗?不完美。我们分析一下特斯拉车祸事件就能窥见端倪。 2020年6月,一辆特斯拉汽车在台湾发生事故,当时Model 3汽车撞上一辆卡车,事发时Autopilot是打开的,但卡车是静止的,一般来说Autopilot识别静物应该是很容易的,但这次出了问题。对于如此明显的“物体”,为什么系统没看见?没有人知道。有人认为,Autopilot可能将卡车看成了公路标志或者桥梁。 无论怎样,这起事故向我们证明Autopilot不完美,有些缺陷是已知的,有些是未知的,如果特斯拉想赢得大家的信赖,必须先解决好问题。特斯拉警告用户,不论有没有启用Autopilot,双手都要放在方向盘上。特斯拉系统意义重大,但我们并不能断定它一定会成为无人驾驶最终赢家。 2020年2月,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部门高管Andrej Karpathy曾坦言,Autopilot的确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如果将警车停在路边,打开闪光灯,Autopilot很难识别。Karpathy说:“对于这一场景我们还要好好研究。” 虽然不断发生事故,美国也不断发起调查,但马斯克推广Autopilot的速度并没有放慢。最近马斯克发消息称:“FSD Beta V9.0快要准备好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处理角落事例和糟糕天气时会更好。” 特斯拉还鼓吹说现在公路上有100万车特斯拉汽车正在行驶,它们不断收集图像数据,Autopilot一直在进步。尽管如此,有一个事实要注意:目前还不能完全信任Autopilot。 马斯克有没有冒进?可能真的有。,其它所有汽车商都没有跟着特斯拉的路线前进,这难道不能说明一些问题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摩登3测速登陆_ROHM制定“2050环境愿景”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制定了“2050环境愿景”,展示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ROHM集团在2050年的目标姿态。 该愿景以“气候变化”、“资源循环利用”和“与自然共生”为三大主题,力争实现零碳(CO2净零排放)和零排放,并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开展与自然生态循环和谐发展的业务活动。 ROHM秉承“我们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将为国内外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产品,并为文化的进步与提高做出贡献”的企业理念,自创立以来,一直积极致力于通过产品为社会做贡献。 ROHM的主力产品——­半导体对于实现“无碳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据称,“电机”和“电源”所消耗的电力占全球绝大部分的耗电量,因此尤其是提高“电机”和“电源”的效率是ROHM的重要使命。 在这种背景下,ROHM在2020年制定了“聚焦电源和模拟技术,并通过满足客户对‘节能’和‘小型化’的需求,来解决社会问题”的经营愿景。在明确前进方向的同时,提高集团全体员工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社会贡献。 除了通过产品贡献力量外,在生产过程等所有业务活动中减轻环境负担也变得非常重要。从2021年度起,ROHM将致力于建立环境友好型事业体制,包括除了已经在日本主要的办事处(京都站前大楼、新横滨站前大楼)采用100%可再生能源之外,在SiC晶圆制造的主要生产工序中也会采用100%可再生能源。 未来,ROHM将根据企业理念和经营愿景,继续推动提高效率的关键产品——电源和模拟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还会根据此次制定的环境愿景,不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和自然共生等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和环境投资,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摩登3注册网址_借助罗克韦尔自动化全新管理型交换机升级工厂网络以便应对未来需求

(2021 年 3 月 22 日)各家公司可以利用全新的高性能全千兆 Allen-Bradley Stratix 5800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升级生产工厂网络,以便应对更为苛刻的数据密集型联网需求。该系列交换机支持第 2 层接入交换和第 3 层路由,可用于多层架构。它具有强大的安全功能且已获得 ISA/IEC 62443-4-2 认证,有助于增强网络安全性。 Stratix 5800 交换机既有固定式设计又有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它配备电口、光口和以太网供电 (PoE) 端口组合,可支持多种架构。 该系列交换机可满足运营 (OT) 团队和 IT 团队的需求,有助于简化集成。它支持 Studio 5000 用户自定义配置文件,可与罗克韦尔自动化集成架构进行源代码级集成。同时,它运行思科 IOS-XE 操作系统,有助于简化与企业级系统的集成。 “如今,各家公司都需要在实现运营互联的同时应对技能短缺和安全威胁等挑战,因此降低 IT/OT 融合的复杂性成为了首要任务,”罗克韦尔自动化产品经理 Mark Devonshire 表示,“Stratix 5800 管理型交换机不仅有助于简化 IT 和 OT 团队的作业,还能帮助提高工业环境的安全性和性能。” 该系列交换机已获得 ISA/IEC 62443-4-2 认证,证明其符合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安全等级 2 的标准技术要求。这延续了罗克韦尔自动化一直以来通过认证、专业知识、产品和服务帮助确保工业运营安全的传统。

摩登3咨询:_贸泽携手Xilinx推出全新电子书 ,深入挖掘单芯片自适应无线电平台优势

2021年4月26日 – 专注于引入新品并提供海量库存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与Xilinx联手推出了一本全新电子书Programmable Single-Chip Adaptable Radio Platform(可编程单芯片自适应无线电平台)。这本电子书重点介绍了对自适应计算解决方案的需求以及所需的技术创新,来自贸泽和Xilinx 的专业工程师提供了一系列文章和视频,详细介绍了自适应计算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平台整合到互联的智能物联网 (IoT),而对计算解决方案需求的日益提高也加快了这一进程。今天的计算技术必须是动态的、灵活的、自适应的,能够在云端和边缘实现创新。射频片上系统 (RFSoC) 解决方案将在未来的计算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支持端到端5G移动网络架构、自适应雷达技术以及可编程航空航天和国防应用。 Programmable Single-Chip Adaptable Radio Platform中列出了十多款Xilinx先进产品的链接和订购信息,以及精选解决方案的嵌入式视频。本电子书重点介绍了Xilinx Zync® UltraScale+™ RFSoC,一个可扩展至完全支持6GHz以下频段的单芯片自适应无线电平台。此高性能RFSoC支持雷达、5G和卫星通信等RF无线解决方案所需的低功耗、高性能等特性。Zynq UltraScale+ RFSoC ZCU111评估套件旨在评估UltraScale+ ZCU28DR器件,并提供全面的射频模数信号链原型平台。